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路径研究以贵州新建本科院校为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41438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路径研究以贵州新建本科院校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路径研究以贵州新建本科院校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路径研究以贵州新建本科院校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路径研究以贵州新建本科院校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路径研究以贵州新建本科院校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路径研究以贵州新建本科院校为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路径研究以贵州新建本科院校为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路径研究以贵州新建本科院校为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路径研究以贵州新建本科院校为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路径研究以贵州新建本科院校为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路径研究以贵州新建本科院校为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路径研究以贵州新建本科院校为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路径研究以贵州新建本科院校为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路径研究以贵州新建本科院校为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路径研究以贵州新建本科院校为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路径研究以贵州新建本科院校为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路径研究以贵州新建本科院校为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路径研究以贵州新建本科院校为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路径研究以贵州新建本科院校为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路径研究以贵州新建本科院校为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路径研究以贵州新建本科院校为例.docx

《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路径研究以贵州新建本科院校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路径研究以贵州新建本科院校为例.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路径研究以贵州新建本科院校为例.docx

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路径研究以贵州新建本科院校为例

 

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办学路径研究

——以贵州省新建本科院校为例

课题研究报告

第一部分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上世纪末,我国对高等教育宏观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由“稳步发展”向“加快发展”转变。

十余年来,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改变了原来的“高等教育小国”、“高等教育弱国”的形象,跻身世界高等教育大国行列。

在这段历程中,涌现出大批通过国家教育部组织评估的新建本科院校。

这些院校大都由高职高专升格或合并相关大专以上层次的院校组建而成,分布在地级城市,扩大和提升了我国的高等教育优质资源,优化了高校内部结构和布局结构,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大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但由于新建本科院校成立时间较短,受到管理磨合、师资力量缺乏、学科专业结构不合理和经费投入不足等各方面客观条件的限制,使新建本科高校面临着发展战略的抉择。

如何在经济全球化对中国高等教育冲击与挑战的前景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实现科学发展,成了摆在新建本科院校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如何体现新建本科院校的位置和价值,关键在于服务地方,只有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建本科院校才有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在高等教育强国的发展征程中发挥作用。

二、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主要以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的办学路径为研究对象,以贵州新建本科院校为例,分析了当前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指出新建本科院校要取得更好的发展,需科学谋划,合理定位,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符合高等教育办学规律,兼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路径。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价值意义,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路径探索有着很好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作用。

1.理论意义

丰富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办学的理论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的办学路径探索需要实践经验指导,本课题的研究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涉及了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的各类办学实践经验,因此,本研究不仅巩固了现有的研究,而且拓宽了相关的研究领域,形成了新的研究方向和交叉领域,丰富了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内容,对新建本科院校科学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2.实践意义

(1)为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办学实践提供参考。

通过研究,提升新建本科院校提高自身科研服务地方能力,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动新建本科服务社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贵州省新建本科院校的地位和作用,进而得到全省的充分关注与全面支持,驱动贵州省区域经济与新建本科院校的互动发展;

(2)促成贵州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的特色优势。

当前全国有新建本科院校总数为315所,为我国844所普通本科高校的37.32%。

贵州省新建本科院校11所,占据了全省18所本科学校的61.11%。

分析贵州省新建本科院校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现状,找出其中的共同问题、独特问题等,探索贵州省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的办学路径,确立服务重点,解决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的共性和个性问题,提升服务实效和价值。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广泛搜集、研读、整理与本课题相关的图书、期刊等文字资料和音频、视频等音像资料,通过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与评价通过前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一定的规律性认识,探索出贵州新建院校服务地方的办学路径。

2.比较研究法

通过对贵州省各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的成效进行比较,揭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历史时期下高校服务地方的异同与优劣势,从而提供若干参考系,提升贵州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的能力。

3.调查研究法

本课题是在大量调研基础上进行的,如在贵州新建本科院校学院中,抽取若干教师、学生进行访谈。

通过访谈等方法,大致了解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服务地方的情况,最后通过对贵州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的现状分析、总结,同时借鉴国内其它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过程中的成熟办学路径,对贵州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的办学路径进行了具体的研究,探索出适合贵州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办学路径。

第二部分研究现状

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主要教育力量,其要在激烈的高校竞争中找到出路,需要明确定位,服务社会,因此了解新建本科院校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的研究现实意义重大。

一、国外研究

高校服务社会的思想在17世纪的英国已见端倪,成熟于19世纪末,以“大学直接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核心内涵的“威斯康星思想为代表,标志着高校越来越多的参与到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来,此阶段对于高校服务社会的研究成果丰富。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教育研究与革新中心曾把世界主要国家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途径概括为五条:

大学提供设施及人力资源供社区使用;满足社区提出的各种要求;主动参与研究社区的不同需求;根据社区的需要,分析社区存在的种种问题并提供各种可能的对策;主动向社区提供与身份相符的服务项目。

以美国为例,高校服务地方已不只是简单的知识与人力的输出,而是利用自身的优势与社会有关部门合作或单独(或多个高等学校联合)成立联合体,通过联合体的运行实现高等学校社会服务正常化、规范化。

纵观其他国家,高等学校服务地方同样更为直接,有些国家建立了与高等学校相关的科技(工业)园区、服务中心、咨询中心,直接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有些国家建立或合作建立生产实体、直接承包企业中的某些技术革新和产品更新等方面的任务等,推动高校和企业科技创新。

但是这些大多都是个人联络或项目合作,针对高等院校从理念系统到办学实践来服务地方的深入探讨有待加强。

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形成的一个新概念,在国外是没有相关的概念的,因此,国外对高校服务地方的途径探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基础,但是,涉及到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的办学路径研究的资料几乎没有。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的研究,汪明义在《新建本科院校内涵发展探索》中提出了“‘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区域新建本科院校的使命是什么、怎样实现使命’是新建本科院校的管理者必须认真研讨并要做出科学回答的问题”;谢凌凌在《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困境与转型理路》中提出了“新建本科院校也只有要在改革与发展中克服趋同现象,同时又要尊重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把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共性,发展切合实际的个性,才能真正符合社会的需要,也才能长久服务社会”;许青云在《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定位问题研究》提出了“新建本科院校应立足当地,把为当地的经济、科技、文化服务放在首位,这既是权利也是责任”;郎耀秀在《从教育基本规律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主动服务社会》中提出了“在主动服务社会中提升办学实力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现实选择和价值选择”。

安静(2013)认为服务地方是新建本科院校的战略抉择,服务地方是大学只能发展的必然规律,服务地方是世界名校的成功经验,服务地方是当前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论及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办学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对于以何种办学路径来服务地方还没有系统而全面的论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

“高校要牢固树立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

”这里的“全方位开展服务”,指的就是高校服务地方的办学路径问题。

“2011计划”提出“以机制体制改革引领协同创新,以协同创新引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因此,对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办学路径进行探究,推动高校与地方协同创新,成为了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办学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

第三部分研究主要内容

一、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的能力及要素

服务社会是大学的三大职能之一,也是现代社会对大学提出的必然要求,新建本科院校想拓取得更好的发展空间,需要明确办学目标,准确定位,自觉地服务于社会发展的要求。

新建本科院校服务社会不仅能获得更多的办学资源,拓展生存空间,而且还能由此实现其自身价值,获取社会的认可。

1.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与社会发展关系

从大学的发展历史可知,大学职能的发展经历了从人才培养到科学研究,再到社会服务的变化。

其中社会服务职能最早源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校长范.海斯(CharlesR.Vanhise)提出的“服务应该是大学唯一的理想”,此后,大学教育应当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新理念被人们所接受,大学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念逐步在世界得到推广。

哈佛大学校长博克在其著作《大学与美国前途》中提到“服务于社会只是高等教育的功能之一,不过却是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从博克的观点中可知,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相比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其作用更加的显著和突出。

随着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体现为知识创新能力的竞争,大学走入了社会的中心,大学的使命也不仅仅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更关注知识创新和科技的运用如何更快更好的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直接服务社会的发展。

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其直接为社会经济服务的功能日益凸显,这加深了大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使得大学的定位和发展开始重视市场作为方向标的作用,关注社会进步,服务社会发展成为新时期高校最显著的特征,从大学为国家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现代文明建设,以及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服务的角度看,大学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性,大学的服务职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大学是根据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对社会的需求做出反应,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与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内在统一的整体,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它们适应对方的同时又相互提出新的要求,这体现了一种整体性和自我实现,共生与竞争的关系。

因此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是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大学在重视人才培养,崇尚学术研究的同时,必须重视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2.新建本科院校的界定及特点

新建本科院校是一个特定的高校群体概念,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高校类型,对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内涵定义,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见解,经整理各家之说,笔者认为,新建本科院校是指自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高校布局结构调整,高校扩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通过合并升格或专科学校独立升格建设的,具有全日制本科招生资格的公办和民办普通高校。

其具有以下特点:

地域性。

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多处于地级市,由所在地方政府主管或共建,生源也是以地方为主,其服务使命也是定向地方,辐射周边,因此新建本科院校是在区域社会中进行教学科研等各种活动的,因而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新建本科院校的地域性决定了其办学的特点和服务的重点,这要求其利用学校特殊的条件和优势,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在人才培养上,主要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专业设置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需要,与地方紧密联系。

在科学研究,科技开发服务上,新建本科院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着力解决本地区工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难题。

主体性。

当前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规模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办学层次逐步提升,实力不断增强,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主力军,截止到2013年3月底,全国879所本科院校(不含独立学院)中,新建本科院校有358所,占全国本科院校数量的40.7%。

新建本科院校作为一股正在崛起的新生力量,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起着其它部属高校无法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从数量上看,新建本科院校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的主体部分,因此其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主体性的特征。

弱势性。

与国家部属的211或985,以及其它重点高校相比较,新建本科院校都有办学时间短、学校规模小、学科门类少、办学实力弱等特点,多数位于中小城市,经济欠发达、环境较差、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因为办学条件差,缺乏现代化的实验室和信息中心,实验设备陈旧,因此其在服务社会的办学探索中处于劣势,并不能完全把学校的发展和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不能协调、兼顾自身和外界的联系,社会服务体现了弱势性,学校本身的整体实力,办学水平也就体现了一种弱势的特点。

3.新建本科院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高等学校肩负的重要使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新建本科院校作为地方发展的重要桥梁,支撑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新建本科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则是从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等几个方面来体现。

(1)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促进社会发展

人才培养是高校最基本的职能,大学通过人才培养实现社会服务的职能,因此,其人才培养质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服务的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其实现社会服务职能的核心内容。

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其注重的是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这是社会对人才培养急需的要求,既新建本科院校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同时,需注重知识技术的培养,注重素质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相结合。

在专业设置改革的基础上,培养社会急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重视学生知识的有用性,强化实践和动手能力。

习近平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

“要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新建本科院校在激烈的高校竞争中,各方面的实力都还处于劣势,因此更需要重视教育的经济价值,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促进经济的发展。

要培养应用性人才,提高人才质量,需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状况,重视地方发展产业所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自身情况和地方经济所需,优化学科专业,加强实验室及实验设备、实践基地建设,重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也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条件,由此可见,人才培养是新建本科院校实现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2)新建本科院校科技创新促经济发展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在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作用巨大,科技发展和创新水平能很好的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

大学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必须把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当晚的重要任务,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新建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力量,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主要动力源泉,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生力军作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要“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作出贡献。

”近年来,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新建本科院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从上世纪80年代形成国家科技奖励制度以来,新建本科院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的、国家科技进步奖等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获奖数目增加。

2010年以来,新建本科院校每年获奖比例均超三大奖总数10%,并且呈现逐年上升的势头。

这些数字充分反映了新建本科院校对我国科技进步的贡献越来越大,核心作用日益凸显。

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已形成一支较高水平的科研队伍,科技条件和科研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取得了一大批标志性的科技成果,为国家建设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3)新建本科院校文化传承创新促社会进步

大学是人类的精神文化领地,其本身负有传承创新和引领人类文化的功能,我国著名高等教育家潘懋元先生指出:

“文化功能是大学的基本功能,大学的一切工作其实就是为了文化的发展。

”大学是新思想、新文化的发源地,对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当今的大学来讲,文化传承创新是其必然使命,是时代发展对大学提出的新要求。

大学文化传承创新就是要塑造创新环境,培养创新性人才,为社会提供有利的人力支持。

纵观世界名校,如耶鲁、哈佛、剑桥、牛津、伦敦以及中国北大、清华等名校,无不都有着悠久的文化底蕴和氛围,其文化传承创新也能做到独树一帜,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培养了大批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

可见,大学的文化氛围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最终体现在学生步入社会后的表现,没有良好的校园文化,其优秀人才的培养是难以完成的。

新建本科院校亦是如此,其文化建设的好坏影响人才质量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创新,最终影响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

新建本科院履行文化创新的职责,在社会文化发展中起着先导的作用,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二、国外高校服务社会的经验启示

上世纪末,自我国高校扩招,高等教育从精英走向大众化,加之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促使社会对高等教育怀有更高的期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质量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而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新型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城市信息化、数字化的大时代背景下要求更多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我国高校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社会的办学实践与世界优秀的高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应当充分借鉴世界各国优秀高校在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弥补自身不足,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办学水平。

1.美国。

美国高校在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道路上,在世界范围内向来是先行者,《1862年莫里尔法案》的颁布提出了高校区域经济服务职能,随后康奈尔大学的建立和威斯康辛思想的形成标志着美国高校服务区域经济职能的正式确立。

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大学为实现社区经济繁荣努力。

总结美国高校服务社会的经验看出,美国高校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服务区域经济:

第一是产学研合作,美国是世界上产学研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其产学研的主要模式有:

(1)科技园。

科技园的兴起与发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如斯坦福工业园区的建设以及“硅谷”的兴起;波士顿128公路,沿公路两侧建立了上千家开发机构和研究所,形成波士顿128公路工业园区;北卡三角研究园,三角园区的成功主要是大学,企业和政府之间的相互的紧密联系与合作。

(2)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

大学作为科技研发的基地,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向企业转让成熟的技术,使企业通过技术转化为最新成果,以实现产学研合作。

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一方面加强了知识技术的开发利用、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一方面也促进了产学研的合作。

在美国专利能够很好的得到了法律的保护。

(3)企业孵化器。

企业孵化器是指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为新产品和小企业提供条件和机会,促进其发展的途径。

企业孵化器的主办方主要是大学,也可以是政府、非营利性等机构,但不管主体是谁,其核心是为新兴发展起来的小企业提供技术咨询、路径参考,并在场地、资金等方面给与支持,助其在竞争中成长,由此可知,企业孵化器是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模式。

第二是社区学院,社区学院创立于二十世纪初,发展于50年代。

美国的社区学院是为社区成人教育服务的机构,入学条件比较宽松,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可入学,不需参加入学考试,学杂费很低,学制为两年,学生毕业后可获得副学士学位。

社区学院设备完好,功能齐全,服务全面,其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途径很多。

如,社区学院与企业开展合作教育,社区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这种合作模式学生不仅在学校能学习相关知识,还可以参加到企事业单位的实践活动,这种合作办学的方式使得社区、学院、企业、社会达到了共赢,符合现代大学服务社会的发展规律。

第三是营利性大学,所谓营利性大学就是以获利益为目的大学,美国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建立营利性大学,学校针对的人群主要是成人学生,为这些人提供更好的提升自己的机会。

营利大学的学费是其他公立或者私立大学的50%-70%,但营利性大学只提供有限几个领域的教学项目,颁发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在美国虽然这些营利性大学目的是为了获利,但其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其动机之一,它本身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日本。

日本科技在全球范围内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其高校依托国内的科技力量,并充分利用大学与政府、企业的合作优势,服务社会发展。

(1)官产学。

“官产学”实际上就是企业和学校合作办学的一种模式,在日本,京都、大阪、名古屋等国立大学都建有“共同研究中心”,以作为与企业合作的纽带和窗口,共同研究中心既是校企合作双方科技人员的研究场所,又是企业科技人员进行知识学习的课堂。

日本政府鼓励高校面向社会,重视区域产业结构,充分利用企业技术优势,并接受企业委托研究,以制度的方式规范和保障委托研究落实到位,使其科研成果真正在生产中发挥效益。

(2)私立大学。

日本的私立大学在国内外一直有着很好的声誉,这主要来自于其私立大学的雄厚实力,私立大学依托其人才和科技优势,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日本,其国立大学主要承担的是精英式人才的教育,因此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仍然保持很高的要求。

而私立大学主要进行普通的高等教育,与国立大学相比更加贴近大众化的教育趋势,因此私立大学在办学中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可,因此其在服务社会发展中起着国立大学无法替代的作用。

3.英国。

英国高等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最早尝试将大学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起来是在l596年以成立雷格山姆学院为标志,在漫长的教育改革发展且中,其根据本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目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服务模式。

(1)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英国高校服务社会的主要途径,而且英国在校企合作领域是卓有成效的,在英国,校企合作途径多种多样,其中高校科技园、企业与高校合作聘请教授、咨询和捐赠是其主要方式。

科技园方面,如围绕剑桥大学建立科技工业园区,形成的“剑桥现象”,围绕沃里克大学建立的“沃里克科学园区”都是欧洲最大的高科技工业聚集区,成为信息技术、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生命科学技术、生物医学技术等领域科技产业。

企业和高校合作聘请教授主要是指双方联合聘请教授和科研人员,由大学和企业共同设立“联合教授”的职位,联合教授在行政方面对大学和公司双方负责,薪水和其他费用则由双方共同承担。

如剑桥大学由GUINNESS公司资助的管理科学教授职位等。

咨询和捐赠是英国高校为企业界提供各种信息咨询服务,企业则给出大笔基金或设备以捐赠的形式投向大学,这些使得大学和企业间的联系不断加强且日益紧密。

(2)开放式大学

英国的开放式大学与中国的网络远程教学一定的相似处,也就是不需要学参加考试,学生的选择性很大,学生选择课程有很高的自主性,能逐渐积累学分。

开放式大学的授课方式多样,可以通过电视、广播、录像、网络等方法,开放式大学让那些期望学习的人得到机会,也给那些远距离学习的成人提供了很好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到目前为止,开放式大学学生的平均年龄为33岁,开放式大学对提高英国人民的素质起到功不可没的作用,终身教育与继续教育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总结经验:

从国外高校服务社会发展的经验可看出,要与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高校需做到以下几点,其一,重视人才培养,高素质的应用人才永远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力量;其二,加强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科研进步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其三,强化服务意识,高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经济的发展,时代环境的变化要求高校必须重视社会服务智能,从社会中汲取养分,促进自身建设。

三、贵州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

1.贵州经济发展状况

贵州省是我国西南门户,其东邻湖南,北邻重庆、四川,西邻云南,南邻广西。

处在“近海、近江、近边”的大西南心脏地带,是大西南通向华南、东南亚、南亚的西南出海出境重要通道和陆路交通枢纽,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此外,贵州省的能源矿产资源富集,矿产资源多达110多种,其中42种矿产的保有储量排名中国前十名,22种矿产列第一至第三位。

近年来,中央、省委政府高度重视贵州经济建设,贵州进入到全面、快速发展时期,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和贵州优势的地理位置来看,贵州的发展前途充满希望。

据2014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数据统计,2013年贵州省生产总值突破8000亿元,增长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注册资本、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同时突破万亿元大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9%,企业、个体工商户户数和注册资本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