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工程实测实量操作手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41615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01工程实测实量操作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01工程实测实量操作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01工程实测实量操作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01工程实测实量操作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01工程实测实量操作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01工程实测实量操作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1页
01工程实测实量操作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1页
01工程实测实量操作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1页
01工程实测实量操作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1页
01工程实测实量操作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1页
01工程实测实量操作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1页
01工程实测实量操作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1页
01工程实测实量操作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1页
01工程实测实量操作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1页
01工程实测实量操作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1页
01工程实测实量操作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1页
01工程实测实量操作手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1页
01工程实测实量操作手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1页
01工程实测实量操作手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1页
01工程实测实量操作手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1页
亲,该文档总共9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1工程实测实量操作手册.docx

《01工程实测实量操作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工程实测实量操作手册.docx(9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1工程实测实量操作手册.docx

01工程实测实量操作手册

中交一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实测实量操作手册

第一篇总则

1.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增强质量意识,规范工程质量预控措施,全面提升工程质量,根据分户验收制度及国家规范要求,结合当前质量管理现状制定本手册

2.适用范围

2.1本手册适用于第四项目部在建房建项目。

2.2项目部应对在建工程各施工阶段实施100%的实测实量,填写工程实测实量检查表格,将抽测内容建立测量档案,并根据测量结果采取措施逐步改进质量。

3.取样原则与计算说明

3.1.取样原则

3.1.1随机原则:

各实测取样的楼栋、楼层、房间、测点等,必须结合各工程的施工进度,通过图纸或随机抽样事前确定。

3.1.2可追溯原则:

对实测实量的各项目标段结构层或房间的具体楼栋号、房号做好书面记录并存档。

3.1.3完整原则:

同一分部工程内所有分项实测指标,根据现场情况具备条件的必须全部进行实测,不能有遗漏。

3.1.4效率原则:

在选取实测套房时,要充分考虑各分部分项的实测指标的可测性,使一套房包括尽可能多的实测指标,以提高实测效率。

3.1.3真实原则:

测量数据应反映项目的真实质量,避免为了片面提高实测指标,过度修补或做表面文章,实测取点时应规避相应部位,并对修补方案合理性进行检查。

3.2.计算说明

3.2.1为进一步澄清评估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保持实测实量工作的公平性,避免一些不合理的质量处理方法,对相关计算进行说明。

3.2.2具备实测条件项目才参加观感评分;对于不具备实测条件的项目,可在质量风险项目中加以反映。

3.2.3观感质量合格率、规定动作合格率、安全文明合格率的具体评测标准和方法,详附件评分表。

3.2.4对于质量合格率中的各类面积的计算,说明如下:

(1)质量实测合格率的标段面积:

具备实测条件的该标段±0.000以上的在建面积;

(2)质量实测(或综合)合格率的项目面积:

该项目第

(1)条所有标段面积之和;

(3)项目在建面积(仅在质量风险汇总表体现):

已开始桩基施工(不含土方开挖区域)的所有楼栋的地下室及上部结构面积之和。

3.2.5对示范区的观感质量评估,按以下原则进行:

(1)施工过程中,必须参加检查评估。

(2)对于已完成的示范区,必须在参加其完成后的最近一期评估检查,后续的评估不再重复参加;

(3)对于已参加评估,且在进行设计修改和质量整改的已完示范区,不再进行观感评估,但需要对其成品保护等工作提出评价;

(4)对于需要进行二次、三次示范区的项目或区域,按第

(1)、

(2)、(3)原则执行;

3.2.6对于砼工程,按以下方法进行计算处理:

(1)除砼拼缝、无抹灰层的砼结构(如墙、柱、顶棚等)打磨外,对于现场评估实测中发现的其他砼墙、柱打磨现象,在实测时需避开打磨区域,同时将对砼的观感质量评分进行扣减。

(2)砼结构原则上要求必须在45天后才允许甩浆隐蔽,具体时间:

24天(4套模板,24天后具备拆模条件)+2天拆模+2天砌筑+14天顶砌技术间隔+1天顶砌+2天挂网开槽等。

(3)如发现存在砼不合理修补、砼提前隐蔽,隐蔽工序不合理前置,规避现场评估实测时,按如下方式进行处理:

●如现场仍具实测条件,则砼工程中的截面尺寸、平整度、垂直度、顶板水平度级差四项指标,均按实测成绩的85%计算标段合格率、项目合格率;

●如现场已不具实测条件,则砼工程的截面尺寸、平整度、垂直度、顶板水平度级差四项指标,均按合格率75%计算标段合格率、项目合格率。

●如现场砼墙柱进行的大面积批嵌修补,则砼工程中截面尺寸、平整度、垂直度三项指标,均按实测成绩的50%计算标段合格率、项目合格率。

3.2.7对于砌筑工程,按以下方法进行计算处理:

(1)严禁进行砌体打磨。

如在评估期间,如发现存在砌体打磨现象,不论其打磨区域是否在评估抽样的范围内,砌筑工程中的平整度、垂直度、方正度、外门窗洞口尺寸偏差(洞口上、左、右三边为砼结构除外)四项指标,均按80%合格率计入,并据此计算标段合格率。

(2)考虑砌体的砌体开槽、挂网等工序的合理时间,砌体部位甩浆隐蔽时间要求不得少于该部位主体砼结构浇注日期后45天。

(3)如发现存在砌体提前隐蔽,隐蔽工序不合理前置,规避现场评估实测时,按如下方式进行处理:

●如现场仍具实测条件,则砌筑工程中的表面平整度、垂直度、方正度、外门窗洞口尺寸偏差(洞口上、左、右三边均为砼结构除外)四项指标,按实测成绩的85%,作为标段合格率、项目合格率的实际计算值;

●如现场已不具实测条件,则砌筑工程中的表面平整度、垂直度、方正度、外门窗洞口尺寸偏差(洞口上、左、右三边均为砼结构除外)四项指标,按合格率75%,作为标段合格率、项目合格率的实际计算值。

第二篇尺差控制篇

4.混凝土结构工程

4.1.基本原则

4.1.1.同一标段内根据各楼栋进度,在实测前随机确定已拆完模板的2个楼层作为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实测层。

4.1.2.根据选取楼层结构平面图,实测实量选点考虑每层结构4个角和中间砼剪力墙、柱。

当实测砼结构的截面尺寸、表面平整度、垂直度时,每个实测层要选取10个实测区,2个实测层累计20个实测区。

4.1.3.当实测同一楼层内顶板水平极差时,每个实测层选取5个实测区,2个实测层累计10个实测区。

每个实测区实测5个点,每个点均作为1个计算点。

4.2.截面尺寸偏差(砼结构)

4.2.1.指标说明:

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砼柱施工尺寸与设计图尺寸的偏差。

4.2.2.合格标准:

截面尺寸偏差[-5,8]mm

4.2.3.测量工具:

5m钢卷尺

4.2.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以钢卷尺测量同一面墙/柱截面尺寸,精确至毫米。

(2)同一墙/柱面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20个实测区。

每个实测区从地面向上300mm和1500mm各测量截面尺寸1次,选取其中与设计尺寸偏差最大的数,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4.2.5.

示例

 

4.3.表面平整度(砼结构)

4.3.1.指标说明:

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砼柱表面平整程度。

4.3.2.合格标准:

[0,8]mm

4.3.3.测量工具:

2米靠尺、楔形塞尺

4.3.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剪力墙/暗柱:

选取长边墙,任选长边墙两面中的一面作为1个实测区。

累计实测实量20个实测区。

(2)当所选墙长度小于3米时,同一面墙4个角(顶部及根部)中取左上及右下2个角。

按45度角斜放靠尺,累计测2次表面平整度。

跨洞口部位必测。

这2个实测值分别作为该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3)当所选墙长度大于3米时,除按45度角斜放靠尺测量两次表面平整度外,还需在墙长度中间水平放靠尺测量1次表面平整度。

跨洞口部位必测。

这3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指标合格率的3个计算点。

(4)当取消抹灰层时,取样、测量和记录参照抹灰墙面平整度相关要求(第6.2节)。

(5)砼柱:

可以不测表面平整度。

4.3.5.示例:

 

4.4.垂直度(砼结构)

4.4.1.指标说明:

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砼柱表面垂直的程度。

4.4.2.合格标准:

[0,8]mm

4.4.3.测量工具:

2米靠尺

4.4.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剪力墙:

任取长边墙的一面作为1个实测区。

累计实测实量20个实测区。

(2)当墙长度小于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约30cm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2次:

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

砼墙体洞口一侧为垂直度必测部位。

这2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3)当墙长度大于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约30cm和墙中间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3次:

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三是在墙长度中间位置靠尺基本在高度方向居中时测1次垂直度。

砼墙体洞口一侧为垂直度必测部位。

这3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3个计算点。

(4)砼柱:

任选砼柱四面中的两面,分别将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和下部地面位时各测1次垂直度。

这2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5)当取消抹灰层且门洞口为砼结构时时,取样、测量和记录参照抹灰墙面平整度相关要求(第6.3节)。

4.4.5.示例:

 

4.5.顶板水平度极差(砼结构)

4.5.1.指标说明:

考虑实际测量的可操作性,选取同一功能房间砼顶板内四个角点和一个中点距离同一水平基准线之间5个实测值的极差值,综合反映同一房间砼顶板的平整程度。

4.5.2.合格标准:

[0,15]mm

4.5.3.测量工具:

激光扫平仪、具有足够刚度的5米钢卷尺(或2米靠尺、激光测距仪)

4.5.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同一功能房间砼顶板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10个实测区。

(2)使用激光扫平仪,在实测板跨内打出一条水平基准线。

同一实测区距顶板天花线约30cm处位置选取4个角点,以及板跨几何中心位(若板单侧跨度较大可在中心部位增加1个测点),分别测量砼顶板与水平基准线之间的5个垂直距离。

以最低点为基准点,计算另外四点与最低点之间的偏差。

偏差值≤15mm时实测点合格;最大偏差值≤20mm时,5个偏差值(基准点偏差值以0计)的实际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5个计算点。

最大偏差值﹥20mm时,5个偏差值均按最大偏差值计,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5个计算点。

(3)所选2套房中顶板水平度极差的实测区不满足1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4.5.5.示例:

 

4.6.楼板厚度偏差(砼结构)

4.6.1.指标说明:

反映同跨板的厚度施工尺寸与设计图尺寸的偏差。

4.6.2.合格标准:

[-5,8]mm

4.6.3.测量工具:

超声波楼板测厚仪(非破损)或卷尺(破损法)

4.6.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同一跨板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10个实测区。

每个实测区取1个样本点,取点位置为该板跨中区域。

(2)测量所抽查跨的楼板厚度,当采用非破损法测量时将测厚仪发射探头与接收探头分别置于被测楼板的上下两侧,仪器上显示的值即为两探头之间的距离,移动接收探头,当仪器显示为最小值时,即为楼板的厚度;当采用破损法测量时,可用电钻在板中钻孔(需特别注意避开预埋电线管等),以卷尺测量孔眼厚度。

1个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3)所选2套房中楼板厚度偏差的实测区不满足1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4.6.5.示例:

4.7.施工控制线设置(砼结构阶段)

4.7.1.指标说明:

反映砌筑、抹灰、装修尺寸前期控制的偏差,以便控制砌筑、抹灰和装修的尺寸精度,为砌筑、装修房集中加工等提供控制条件。

4.7.2.合格标准:

每面砌体正手墙要求设置砌筑控制线(对剪力墙则为抹灰控制线)、水平标高控制线。

4.7.3.测量工具:

5m钢卷尺

4.7.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每一面墙、每一个卫生间、每一个厨房各作为一个实测区,测量部位选择正手墙面。

累计实测实量40个实测区,其中卫生间、厨房各选取10个测区,非卫生间墙面选取20个测区。

所选2套房中砌筑节点的实测区不满足4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每1个实测区只取1个实测点,其实测值作为该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2)测量方法:

采用目测、尺量方法,检查同一个实测区是否设置二线,其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数据记录:

每一实测区未设置二线,则该实测点不合格;反之,则该实测点合格。

不合格点均按“1”记录,合格点均按“0”记录。

4.7.5.示例(1套房、14个实测区):

4.8.轴线偏差控制(砼结构)

4.8.1.指标说明:

反映现场轴线控制措施是否合理,现场放线是否满足精度要求。

4.8.2.合格标准:

(1)轴线竖向投测:

总高H(m)H≤30,允许偏差5(mm);30<H≤60,允许偏差10(mm);60<H≤90,允许偏差15(mm);90<H≤120,允许偏差20(mm);120<H≤150,允许偏差25(mm)。

(2)施工层放线精度:

承重墙、梁、柱边线精度允许偏差±3(mm)。

(3)每层放线孔不能少于2个。

4.8.3.测量工具:

激光铅直仪(经纬仪)、卷尺

4.8.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每栋楼为一个测区,共3栋楼。

每层不少于2个放线孔,每栋楼任选一层进行实测。

每层轴线竖向偏差实测值及施工层放线偏差各实测2个实测值,各作为一个计算点,每个测区共4个测点,总共3个测区,12个计算点。

(2)轴线竖向投测:

在楼层放线孔上架设仪器,通过仪器对准基准点,施工层主轴线和基准点之间的偏差值,若偏差值不满足标准要求及楼层少于2个放线孔,则此测点为不合格。

(3)施工层放线精度:

用卷尺测量主轴线和施工层控制线(承重墙、柱边线)之间的距离与设计值进行比较,其偏差值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4)数据记录:

合格记为“0”,不合格记为“1”。

4.8.5.示例(无)

5.砌筑工程

5.1.基本原则

5.1.1.实测前,根据同一标段内各楼栋进度随机选取处于砌筑阶段2-4套房作为砌筑工程的实测套房。

户数最多的房型为必选。

累计实测实量10个实测区。

5.1.2.对于验收以后需改造的墙体仍需作为实测区,相关标准不变。

5.2.表面平整度(砌筑工程)

5.2.1.指标说明:

反映层高范围内砌体墙体表面平整程度。

5.2.2.合格标准:

[0,8]mm

5.2.3.测量工具:

2米靠尺、楔形塞尺

5.2.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每一面墙都可以作为1个实测区,优先选用有门窗、过道洞口的墙面。

测量部位选择正手墙面。

累计实测实量10个实测区。

(2)当墙面长度小于3米,各墙面顶部和根部4个角中,取左上及右下2个角。

按45度角斜放靠尺分别测量2次,其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3)当墙面长度大于3米时,还需在墙长度中间位置增加1次水平测量,3次测量值均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3个计算点。

(4)墙面有门窗、过道洞口的,在各洞口45度斜交测一次,作为新增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5)所选2套房中墙面表面平整度的实测区不满足1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5.2.5.示例:

 

5.3.垂直度(砌筑工程)

5.3.1.指标说明:

反映层高范围砌体墙体垂直的程度。

5.3.2.合格标准:

[0,5]mm

5.3.3.测量工具:

2米靠尺

5.3.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每一面墙都可以作为1个实测区,优先选用有门窗、过道洞口的墙面。

测量部位选择正手墙面。

累计实测实量10个实测区。

(2)实测值主要反映砌体墙体垂直度,应避开墙顶梁、墙底灰砂砖或砼反坎、墙体斜顶砖,消除其测量值的影响,如两米靠尺过高不易定位,可采用1米靠尺。

(3)当墙长度小于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侧阴阳角约30cm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2次:

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砌体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距离下部地面位置约30cm时测1次垂直度。

墙体洞口一侧为垂直度必测部位。

这2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4)当墙长度大于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约30cm和墙体中间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3次:

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砌体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距离下部地面位置约30cm时测1次垂直度,三是在墙长度中间位置靠尺基本在高度方向居中时测1次垂直度。

这3个测量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3个计算点。

(5)所选2套房中墙面垂直度的实测区不满足1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5.3.5.

示例:

 

5.4.方正度(砌筑工程)

5.4.1.指标说明:

考虑实测的可操作性,选用同一房间内同一垂直面的砌体墙面与房间方正度控制线之间距离的偏差,作为实测指标,以综合反映同一房间方正程度。

5.4.2.合格标准:

[0,10]mm

5.4.3.测量工具:

5米钢卷尺、吊线或激光扫平议

5.4.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每套房同层内必须设置一条方正控制基准线(尽量通长设置,降低引测误差),且同一套房同层内的各测区(即各房间)必须采用此方正控制基准线,然后以此为基准,引测至各测区(即各房间);

(2)砌筑前距墙体30-60cm范围内弹出方正度控制线,并做明显标识和保护。

(3)同一面墙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10个实测区。

(4)在同一测区内,实测前需用5米卷尺或激光扫平仪对弹出的两条方正度控制线,以短边墙为基准进行校核,无误后采用激光扫平仪打出十字线或吊线方式,沿长边墙方向分别测量3个位置(两端和中间)与控制线之间的距离。

选取3个实测值之间的极差,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如该套房无方正基准线或偏差超过5mm/2m,则该套房内所有测区的实测值均按不合格计,并统一记录为“50mm”。

(5)所选2套房中方正度极差的实测区不满足1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5.4.5.示例:

6.抹灰工程

6.1.基本原则

6.1.1.实测前,根据同一标段内各楼栋进度随机选取处于抹灰阶段2-4套房作为抹灰工程的实测套房。

户数最多的房型为必选。

6.1.2.采用木夹板、石膏板等轻质材料作为后改造墙体,可不作为实测区。

对于其他后改造墙体,相关标准不变。

6.2.墙体表面平整度(抹灰工程)

6.2.1.指标说明:

反映层高范围内抹灰墙体表面平整程度。

6.2.2.合格标准:

[0,4]mm

6.2.3.测量工具:

2米靠尺、楔形塞尺

6.2.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

每一面墙为1个实测区,累计15个实测区。

所选2套房实测区不足15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每一测尺实测值为一个合格计算点。

(2)测量方法:

同一实测区内

●当墙面长度小于4米,在同一墙面顶部和根部4个角中,选取左上、右下2个角按45度角斜放靠尺分别测量1次,在距离地面20cm左右的位置水平测1次;

●当墙面长度大于4米,在同一墙面4个角任选两个方向各测量1次,在墙长度方向任意位置增加2次水平测量,在距离地面20cm左右的位置水平测2次;

●所选实测区墙面优先考虑有门窗、过道洞口的,在各洞口45度斜测一次,洞口两边竖向各测一次;

●以上各实测值作为合格率1个计算点。

(3)数据记录:

同一实测区,一个实测值作为一个合格率计算点。

6.2.5.示例:

6.3.墙面垂直度(抹灰工程)

6.3.1.指标说明:

反映层高范围抹灰墙体垂直的程度。

6.3.2.合格标准:

[0,4]mm

6.3.3.测量工具:

2米靠尺

6.3.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

每一面墙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15个实测区;所选2套房实测区不满足15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每一测尺的实测值作为一个合格计算点。

(2)测量方法:

同一实测区内

●当墙长度小于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约30cm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2次:

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

●当墙长度大于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约30cm和墙体中间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3次:

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三是在墙长度中间位置靠尺基本在高度方向居中时测1次垂直度;

●具备实测条件的门洞口墙体垂直度为必测项。

(3)数据记录:

同一实测区,一个实测值作为一个合格率计算点。

6.3.5.示例:

6.4.室内净高偏差(抹灰工程)

6.4.1.指标说明:

综合反映同一房间室内净高实测值与理论值的偏差程度。

6.4.2.合格标准:

[-20,20]mm

6.4.3.测量工具:

5米钢卷尺、激光测距仪

6.4.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实测区:

每一个功能房间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10个实测区。

所选2套房中实测区不满足1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2)测量方法:

●实测前,所选套房必须完成地面找平层施工。

同时还需了解所选套房的各房间结构楼板的设计厚度和建筑构造做法厚度等;

●各房间地面的4个角部区域,距地脚边线30cm附近各选取1点(避开吊顶位),在地面几何中心位选取1点,测量出找平层地面与天花顶板间的5个垂直距离,即当前施工阶段5个室内净高实测值。

(3)合格率计算点:

用图纸设计层高值减去结构楼板和地面找平层施工设计厚度值,作为判断该房间当前施工阶段设计理论室内净高值。

当实测值与设计值最大偏差值在【-30,30】mm之间时,5个偏差值的实际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5个计算点。

当实测值与设计值最大偏差值﹥30mm或﹤-30mm时,5个偏差值均按最大偏差值计,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5个计算点。

6.4.5.示例:

 

 

6.5.顶板水平度极差(抹灰工程)

6.5.1.指标说明:

考虑实际测量的可操作性,顶板腻子完成后,选取同一功能房间砼顶板内四个角点和一个中点距离同一水平基准线之间5个实测值的极差值,综合反映同一房间砼顶板的平整程度。

6.5.2.合格标准:

≤10mm

6.5.3.测量工具:

激光扫平仪、具有足够刚度的5米钢卷尺(或2米靠尺、激光测距仪)

6.5.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实测区:

已完成腻子的同一功能房间内顶板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10个实测区。

所选2套房的实测区不满足1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2)测量方法:

同一实测区内

●同一功能房间内顶板需已完成腻子施工;

●使用激光扫平仪,在实测板跨内打出一条水平基准线。

同一实测区距顶板天花线30cm处位置选取4个角点,以及板跨几何中心位(若板单侧跨度较大可在中心部位增加1个测点),分别测量砼顶板与水平基准线之间的5个垂直距离。

(3)合格率计算点:

以垂直距离的最低点为基准点,计算另外四点与最低点之间的偏差,最大偏差值≤15mm时,5个偏差值(基准点偏差值以0计)的实际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5个计算点。

最大偏差值﹥15mm时,5个偏差值均按最大偏差值计,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5个计算点。

6.5.5.示例:

6.6.方正度(抹灰工程)

6.6.1.指标说明:

考虑实际测量的可操作性,选用同一房间内同一垂直面的墙面与房间方正度控制线之间距离的偏差,作为实测指标,以综合反映同一房间方正程度。

6.6.2.合格标准:

[0,5]mm

6.6.3.测量工具:

5米钢卷尺、吊线或激光扫平议

6.6.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每套房同层内必须设置一条方正控制基准线(尽量通长设置,降低引测误差),且同一套房同层内的各测区(即各房间)必须采用此方正控制基准线,然后以此为基准,引测至各测区(即各房间);

(2)距墙体30-60cm范围内弹出方正度控制线,并做明显标识和保护。

(3)同一面墙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15个实测区。

(4)在同一测区内,实测前需用5米卷尺或激光扫平仪对弹出的两条方正度控制线,以短边墙为基准进行校核,无误后采用激光扫平仪打出十字线或吊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