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五运六气.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43877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的五运六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的五运六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的五运六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的五运六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的五运六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的五运六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的五运六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的五运六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的五运六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的五运六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的五运六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的五运六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的五运六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的五运六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的五运六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的五运六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的五运六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的五运六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的五运六气.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的五运六气.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的五运六气.docx

《的五运六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的五运六气.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的五运六气.docx

的五运六气

2012年的五运六气

言不油葱

电梯直达

楼主发表于2011-10-2009:

05:

29 浏览次数:

4577次 回复次数:

39次

本帖最后由言不油葱于2011-12-3021:

47编辑

2012年末日的传言早已经弥漫了小半个地球(地球大半的地方是水),到时候,是否星球相撞,是否火山爆发,是否太阳暴走?

凭我现在的眼界是无法极目能及的,但是2012年的气候变动怎样以及主病是什么,通过《黄帝内经》的五运六气可以窥看个大概。

首先,先说一下2011年剩下的日子的情况吧,今年是水不足之年,而明年就是木太过之年。

水代表冬天,木代表春天,水不足+木太过就=明年的春天会提早到来,怎样叫提早到来?

就是本该是冬天的时候就已经感到是春天的样子,换句话说,今年会是个暖冬。

2011年的五运六气就不在这里粘帖了,摘取六气中最后的两气:

五之气(秋分到立冬),春令反行,草乃生荣,民气和。

终之气(小雪到小寒),阳气布,候反温,蛰虫来见,流水不冰。

民乃康平,其病温(该藏而不得藏)。

故食岁谷以安其气,食间谷以去其邪,岁宜以咸,以苦,以辛、汗之、清之、散之。

安其运气,无使受邪,折其郁气,资其化源。

以寒热轻重少多其制,同热者多天化,同清者多地化,用凉远凉,用热远热,用寒远寒,用温远温,食宜同法。

有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乱天地之经,扰阴阳之纪也。

(最后的这句话,是给养生的人和医生看的,如果看不懂古文的中医也属无缘)

2012年是壬辰年。

岁木太过,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

壬辰壬戌岁,上太阳水,中太角木运,下太阴土。

    寒化六,风化八,雨化五,正化度也。

其化上苦温,中酸和,下甘温,药食宜也。

(成数:

水数六,木数八,土数五)

《气交变大论篇》:

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

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腹支满(肠胃问题+湿重),上应岁星(岁星是木星,木克土之象)。

甚则(木过太甚)忽忽善怒,眩冒巅疾。

化气不政,生气独治,云物飞动,草木不宁,甚而摇落,反胁痛而吐甚,冲阳绝者死不治,(风很大,有点晕,想吐)上应太白星(太白金星,金克木之象)。

《六元正纪大论篇》帝曰:

太阳之政奈何?

岐伯曰:

辰戌之纪也。

  太阳太角太阴壬辰壬戌,其运风,其化鸣紊启拆,其变振拉摧拔,其病眩掉目瞑。

凡此太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天气肃,地气静,寒凝太虚,阳气不令,水土合德,上应辰星镇星。

其谷玄黅,其政肃,其令徐。

寒政大举,泽无阳焰,则火发待时。

少阳中治,时雨乃涯,止极雨散,还于太阴,云朝北极,湿化乃布,泽流万物,寒敷于上,雷动于下,寒湿之气,持于气交。

民病寒湿,发肌肉萎,足痿不收,濡写血热。

初之气(大寒到惊蛰),地气迁,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厉,温病乃作,身热头痛呕吐,肌腠疮疡。

(温病,瘟疫,传染病,流行性感冒)

二之气(春分到立夏),大凉反至,民乃惨,草乃遇寒,火气遂抑,民病气郁中满,寒乃始。

(太阳司天,太阳寒水)

三之气(小满到小暑),天政布,寒气行,雨乃降,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闷,不治者死。

四之气(大暑到白露),风湿交争,风化为雨,乃长乃化乃成,民病大热少气,肌肉萎,足痿,注下赤白(治痿者独取阳明,足阳明属土)。

五之气(秋分到立冬),阳复化,草乃长,乃化乃成,民乃舒。

终之气(小雪到小寒),地气正,湿令行,阴凝太虚,埃昏郊野,民乃惨凄,寒风以至,反者孕乃死。

故岁宜苦以燥之温之,必折其郁气,先资其化源,抑其运气,扶其不胜,(疏肝实脾)无使暴过而生其疾,食岁谷以全其真,避虚邪以安其正。

适气同异,多少制之,同寒湿者燥热化,异寒湿者燥湿化,故同者多之,异者少之,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

有假者反常,反是者病,所谓时也。

(那些治病的原则就不多说了,留给自己换诊金)

(一年有二十四个气节,将它分成六份,就是四个节为一个气)

《至真要大论篇》

太阳司天,客胜则则胸中不利,出清涕,感寒则咳;主胜则喉嗌中鸣(春天的时候一般感冒比较多)。

太阳司天,寒淫所胜,则寒气反至,水且冰,血变于中,发为痈疡。

民病厥心痛,呕血、血泄、鼽衄,善悲,时眩仆。

运火炎烈,雨暴乃雹。

胸腹满、手热肘挛,掖肿、心淡淡大动,胸胁胃脘不安、面赤目黄、善噫嗌干,甚则色炲,渴而欲饮,病本于心。

神门绝,死不治(太阳寒水,水克火,心、血脉、温度属火)

岁太阴在泉,草乃早荣,湿淫所胜,则埃昏岩谷,黄反见黑,至阴之交。

民病饮积心痛,耳聋,浑浑焞焞,溢肿喉痹,阴病血见,少腹痛肿,不得小便,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腰似折,髀不可以回,腘如结,腨如别。

太阴在泉,客胜则足痿下重,便溲不时;湿客下焦,发而濡泻及为肿隐曲之疾。

主胜则寒气逆满,食饮不下,甚则为疝。

(上下两条可以互参)

《五常症大论篇》:

帝曰:

太过何谓?

岐伯曰:

木曰发生。

发生之纪,是谓启陈。

土疏泄,苍气达,阳和布化,阴气乃随,生气淳化,万物以荣。

其化生,其气美,其政散,其令条舒,其动掉眩巅疾,其德鸣靡启拆,其变振拉摧拨,其谷麻稻,其畜鸡犬,其果李桃,其色青黄白,其味酸甘辛,其象春,其经足厥阴、少阳,其藏肝脾,其虫毛介,其物中坚外坚,其病怒。

太角与上商同。

上激则其气逆,其病吐利。

不务其德则收气复,秋气劲切,甚则肃杀,清气大至,草木凋零,邪乃伤肝(金克木。

复是复仇的意思,因为,木克土,而土生金,金克木,所以木克土,金就会去找木,为土复仇。

其实这段文字很大部分是讲中医的臟象。

土郁之发,岩谷震惊,雷殷气交,埃昏黄黑,化为白气,飘骤高深,击石飞空,洪水乃从,川流漫衍,田牧土驹。

化气乃敷,善为时雨,始生始长,始化始成。

故民病心腹胀,肠鸣而为数后,甚则心痛胁(月真),呕吐霍乱,饮发注下,胕肿身重。

云奔雨府,霞拥朝阳,山泽埃昏,其乃发也,以其四气。

云横天山,浮游生灭,怫之先兆。

(除了金的复仇外,土被压抑得受不了时就会强烈反弹。

大地震倒未必,但一定有大洪水,在第四气的时候,就是大暑到白露的时候,大概是趁这金克木的时候,土就起义了,这个时候天灾就很厉害了。

到时候荷城这里估计会更加淹水,我盘算着那时候或者搬回明城住一段时间吧,那里地势比较高,届时有意到明城避难的话我那里有个厅可以出租的。

四气之后天灾开始平静了,但是人祸还会继续。

还有一些胜,复之类的变化,也就是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推演出来的,这里从略了。

内经素问后面的五运六气内容很多治病的原则在里面,因为那都是五行的关系,臟象的表现。

天灾是可以逃避的,自己弄出来的人祸倒是很难逃避。

明年什么什么传染病啊,变型流感之类的,也没什么好担心的,反正我自己是一点都不怕,也不担心,病来了,治好它就是,如果有人死于这些病里就是医生的问题了!

对于商人来说,如果你在这里看到什么奇货可居的提示了,那么祝你发大财吧。

一、湿气--万恶之邪

  现在人,吃肉吃得太多,吃的食物里有污染,运动量少,身体阴盛阳虚,湿邪内郁,所以大便无法正常。

为什么成型的大便很少呢?

中医里讲,脾虚则便溏,中国人本应以五谷杂粮为食,现在以肉食为主了,很多人一天不吃肉就觉得很亏,长期这样,伤害的是脾胃,脾是运化水湿的,脾受到伤害,水湿不能完全运化,就在身体内堆积。

所以,大便不成形意味着脾虚,也意味着体内有湿气。

  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

  湿是最容易渗透的。

湿邪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

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这就好比冬天的时候,如果气候干燥,不管怎么冷,人都还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湿气重,人就很难受了。

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难受,就是因为南方湿气比较重,寒湿袭人。

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有热又湿,让人喘不过气来,明显不如烈日当空、气候干燥的时候来得痛快。

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驱风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风湿,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时半会儿治不好了。

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处理的健康问题……

  为什么现代人的病那么复杂,那么难治?

因为他们体内有湿,体外的邪气总是和体内的湿气里应外合,纠缠不清!

以前仅仅盛行于我国西南的川菜,现在风行全国?

就是因为川味是辛辣的,以前只有生活在湿邪比较重的西南一带人需要用它来化解体内的湿气,现在,全国人体内都有湿气了,都需要辛辣来化解,于是大家本能地爱上了川菜。

二、判断湿气的方法

  有病的人体内,是顽固的湿邪;貌似健康的人体内,也有湿邪埋伏在那里伺机行事。

那么,怎么能判断自己体内是不是有湿呢?

1、看大便:

  什么样的大便才是正常的呢?

“金黄色的,圆柱体;香蕉形的,很通畅”。

(1)如果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必然体内有湿。

(2)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后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体内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点。

(3)如果不便于观察马桶,也可以观察手纸。

大便正常的话,一张手纸就擦干净了。

但体内有湿的人,一张手纸是不够用的,得三到五张才能擦干净。

(4)如果有便秘,并且解出来的大便不成形,那说明体内的湿气已经很重很重了,湿气粘腻性让大便粘在肠子上,被肠子吸收,而不让它排出体外。

这样,粪毒入血,百病蜂起,而一般的医生往往就病论病,而不明白病根在于体内的湿气,胡乱治疗,这是更可怕的事情。

2、看起床的状态:

  有的人,每天早上七点该起床的时候还觉得很困,觉得头上有种东西再裹着,让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觉得身上有种东西在包着,让人懒得动弹,那么,不用看舌头,也不用看大便,也能判断他体内湿气很重。

中医里讲“湿重如裹”,这种被包裹着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好像穿着一件洗过没干的衬衫似的那么别扭。

三、排除体内湿气的方法

  湿邪是现代人健康的克星,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

只要湿邪少了,一切所谓的现代病都会远离我们,一切恶心、慢性的疾病也会失去存在的倚仗。

如何对付湿邪,祛除湿邪呢?

1、喝薏米红小豆粥(用豆浆机做):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赤小豆,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赤小豆还有减肥的作用。

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

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

既要去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属。

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不给脾胃造成多大负担。

夏天正好是暑气连天的时候,内湿外也湿,用这两味药正好能起到一个养血、祛湿的作用。

  关于薏米和赤小豆的“消肿”作用,也很有意思。

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肿就是水肿。

周围十个里面起码有五六个身体发福,这也是肿,叫做体态臃肿。

在中医看来,肥胖也好,水肿也好,都意味着体内有湿,水液不能随气血流动,滞留在体细胞之间,使人体迅速膨胀起来。

水肿如此,肥胖也是如此,只不过是程度有深浅而已。

去湿性极强的药物或食物能祛除这些滞留在人体的水液,也就能消肿。

所以,治疗水肿必用赤小豆,而实践证明,薏米赤小豆粥具有良好的减肥功效,既能减肥,又不伤身体。

尤其是对于中老年肥胖,效果尤其好。

  经常有人自作聪明:

“我在熬薏米赤小豆粥的时候,加了一小把大米,结果粥就熬稠了,味道那叫一个美啊!

”我说:

“千万不能加大米进去!

”为什么?

因为大米长在水里,含有湿气,湿性粘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

赤小豆和薏米都是去湿的,本身不含湿,所以它们怎么熬都不稠,汤很清。

中医恰恰是利用了它这种清的性质,来把人体的湿给除掉。

一旦加进去大米,就等于加进去了湿气,所以整个粥都稠了。

味道虽然更好了,但对于养生来说并非好事,就因为那一把大米,所有的赤小豆、薏米就都白费了,功效全无。

  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喝薏米赤小豆汤,有禁忌吗?

其实,这个汤是养生佳品,没有什么副作用,但针对不同的人,则可以适当地做一些加减法。

  有的人体质偏寒,里面可以加一点温补的食物,像桂圆、大枣都可以;有的人失眠,体内也有明显湿腻的感觉,那就加一些莲子、百合;如果女性朋友痛经,可以把薏米去掉,熬点赤小豆汤,再加上一些姜片、大枣、红糖,喝下去暖暖小腹,也可以缓解疼痛。

关节疼痛的,加一些生白芍、生甘草,酸甘化阴养血除痹。

平日思虑伤神、劳心过度而运动量少的人,往往脸上没有血色,精神也不够充沛,甚至心悸、贪睡,感觉头重如裹,心中空虚。

这是体内有湿加上心气不足的表现,可以在薏米赤小豆汤中加一些桂圆同煮。

桂圆甘温,能开胃健脾、安神补血,能振奋心阳、温补心气,使人精神饱满、中气十足。

而且,单纯的薏米赤小豆汤味道很一般,加上桂圆后,就变甜了,淡淡的甜味,它不仅驱散我们体内的湿气,而且给我们的心带来生机与温暖。

我们就叫它薏米赤小豆桂圆粥吧,它特别适合强劳力劳动者,也很适合中老年人。

  年轻人容易出现烦躁失眠,或者脸上起红疹、痘痘,这都是上焦心肺火旺、湿热内扰所致,用薏米赤小豆汤洗脸有奇效,或在薏米赤小豆汤中加上百合与莲子同煮饮用。

百合能润肺、养颜,又能清心火、安心神。

莲兹最能养心、清心火,同时又能健脾、补肾。

当然,如果感觉汤没有什么味道,还可以加点冰糖。

  如果着凉感冒了,或是体内有寒,胃中寒痛,食欲不佳,可在薏米赤小豆汤中加几片生姜。

生姜性温,能温中祛寒,健脾和胃。

注意,生姜不可多放,多放就使粥变得辛辣了。

如果想在汤里加点调味品,最好放红糖,红糖是性温的。

需要注意的是,妇女产后保养时,喝赤小豆薏米汤要去掉薏米,可在其中加点大枣,大枣对温中、健脾、养血是非常适宜的。

  肾虚的人,可在薏米赤小豆汤中加一些黑豆。

因为黑色入肾,豆的形状也跟肾十分相似,以形补形,是补肾的佳品。

  现在人们常说的脚气病,是典型的湿热下注。

可在薏米赤小豆汤中加点碎黄豆,用熬出来的汤泡脚,这是治脚气的一个小秘方。

  如果咳嗽,还可以把生梨去皮去核切成1~2厘米见方的小块儿,加入薏米赤小豆汤中同煮,可以润肺、化痰、止咳。

学会薏米赤小豆汤的加减变化,使用得当可以对生活中大部分常见病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2、运动排汗平衡荷尔蒙祛湿:

  运动出汗是很好的去湿气;特别是夏天不要开空调、风扇,身体里面的汗一定要出来,否则你的湿气太重,到了冬天肯定会得病的。

  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对身体是非常有益的。

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现代人动脑多、体力消耗少,加上长期待在密闭空调内,很少流汗,身体调控湿度的能力变差。

试试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任何「有点喘、会流汗」的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3、用艾草:

药店有卖的,点燃后在关元穴烤即可。

4、少盐,帮助肾排水

5、适当午睡

6、戒烟戒酒

7、早上吃上三片姜

8、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攸关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

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

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易无限量食用。

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寒凉性质。

9、避环境的湿

  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

尤其对湿气敏感的人,更应留心下列事项:

不要直接睡地板。

空气中水分会下降且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

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

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

  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水分摄取要适量。

 

《人人都是老中医》(原创长篇连载全篇)——你也能是老中医!

人人都是老中医

电梯直达

楼主发表于2009-2-720:

54:

27 浏览次数:

82224次 回复次数:

213次

结识中医是在八年前,还在大学读书的时候,那时候身体不大好,查不出毛病,但时常感到疲倦,中午或午

后常打瞌睡,晚上也早早入睡了,身体怕冷,大热天也怕冷,腹泻是常有的事,尤其黎明时分,肚子就咕噜

噜的叫,直到睡不着,起来就是腹泻。

那段日子真的很难受,很想改变,但无可奈何。

  同寝室的彼得是个

好心人,他送给我一本书《中华龙养生之道》,细细品读,很读得下去,感觉对自己很有用,里面的“五脏

六腑”、“阴阳五行”、“子午流注”等概念,对我来说很新颖,古时曰久病成医,此话不假,由于我自己

有上述的慢性病,此书上的概念读起来很容易理解。

我开始将理论付之以行动,经过自我诊断,我应该是脾

肾阳虚,在药店里买了桂附地黄丸(温肾阳)和补脾益肠丸(温补脾),服用半年下来,腹泻的毛病已痊

愈,身体也明显感到有劲多了,不怎样怕冷,很少疲劳了。

  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古老中医的妙处,在这之前每到腹泻,总去医院查一查,配些西药,但治标不治本,

还是反复。

  之后我开始慢慢实践中医,从我身边的人开始,发现我身边的人同样存在这样那样的慢性病,我开始给他

们讲解中医的一些理念,并将一些药店里可以买到的常用中成药介绍给他们,他们也很相信我的话,按照我

的介绍,开始自己治病了,而且效果很好。

  中医讲的六种预防治疗疾病的方法很值得玩味,他们分别是“砭、针、灸、药、按、导引”。

砭就是刮

痧、拔罐、刺血等;针就是针刺;灸就是用艾条热灸;药就是用中药;按就是按摩推拿;导引就是如气功等

引气导引。

  前四年我用的比较多的养身方法是药,即利用一些常见的中成药来调理,效果很好。

我常用到的中成药有

六味地黄丸(补肾阴)、杞菊地黄丸(补肝肾阴)、桂附地黄丸(补肾阳)、归脾丸(补气血)等。

  但是药三分毒,我不建议常服药来保健,药可以在有些许症状的时候用,平时没有相应的症状,没必要

用。

《黄帝内经》上讲“治未病”,那么在我们还没有身体不适的时候,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预防疾病呢。

这里我提倡用中医六大方法中的按,即按摩推拿。

平时可以有意无意地按按、推推、敲敲自己四肢上的经

穴,这样可以预防疾病。

我时常敲打我手臂上的大肠经和肺经,坚持了一年,一年没感冒过。

  在有不适症状时除了用药、按方法外,也可以用砭、针、灸方法来消除疾病的不适。

一次我的爱人胃疼,

我用毫针刺她的胃经上的足三里穴,胃疼即刻消失。

我爱人是老胃病,西医诊断下来是胃窦炎,用了好些西

药,但都不能根治,有些药用多了现在已没有多大效用,如达喜等。

也用过如“香砂养胃丸”等中成药,一

开始有用,但现在似乎不能马上治愈胃痛了,只能作为保健用,其实人体本身就有极强的自愈功能,用针刺

足三里穴对治愈胃痛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对于中医的六大方法我会在今后的文章中慢慢和大家分享。

希望大家能和我一样能体会到中医养身的妙

处。

  五年前我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步入社会后我感到压力很大,来自方方面面,我向来是个很上进好强的

人,很早以前的上进好强是为了能考上大学,甚至好大学,很努力地学习。

后来则是为了找份好工作,很努

力地学习。

再后来我开始发现,努力学习能暂时改变我面临生存危机的恐惧,但这种担心恐惧却始终陪伴着

我:

领导一句不中听的话、情人间的一个不愉快总让我担心万分,甚至睡了懒觉、看场电影都是一种极大的

罪过,因为我要上进,不上进就被淘汰,就失去所有,就无法生存,这种生存危机感,从我小学开始就慢慢

形成了。

活得很累。

  但人生不应该是这样累的,否则生不如死。

很小的时候老师就教会我们人要有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

界观,而我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哪里呢?

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只井底之蛙,思想被长期禁锢,无法挣

扎,默默忍受。

  直到有一天,我听了于丹的《庄子心得》,才找到了我想要的人生,才慢慢跳出了束缚我的那口井,出井

之后,看到广阔的蓝天,感叹原来天是那样的宽广,人生可以这样过活。

这就上升到了一个生存哲学的问

题。

  我们很小时候接触到的生存哲学是孔孟儒家思想,儒家讲的“君子以自强不息”、“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等正是我们奋斗不息的理论支撑。

然而,这种思想并未将人的生命看作最重,儒家讲的是通过人的奋斗

努力,促进社会的发展。

面对国家、社会、国君、礼仪、大义,生命只可委屈于其下,生命的最终目的是有

用于国家社会家庭、只有这样生命才是有用的,如果不是这样生命就没有存在的价值,生命本身是无用的。

而庄子的思想很相反于上述理论,他认为生命才是最大的有用,我们不能只看到人自己,却没有看到除了人

之外,还有很多动植物所组成的大自然。

人只是自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天人应该是合一的。

许多有利于人

的社会发展而破坏其他自然物种生存的举动都是徒劳的无价值的。

  庄子的自然人生,为我开启了一道“乐生”之门。

我将在今后的日子里和朋友们一同学习实践庄子的生存

哲学,愿有缘之人,自然人生。

  在这里我想再讲一个概念——养生。

养生一词最早出自《庄子》,而今已成为很多媒体上的常用词。

我认

为,利用医学等方法保持身体健康,应该仅是“养身”。

而心灵的调养则是“养心”,养生应该是养身与养

心的结合。

  经过8年的中医理论学习与实践,我开始对中医有了或多或少的感悟,很早的时候,我就有一个想法:

希望

将博大精深的中医理念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写成一本书,以此传播中医养生文化,让更多的人成为能利用中

医理念保护好生命的养生师,让更多的人不再由于自己或家人在病痛中煎熬却又无能为力而万分痛苦,让我

们的生命能够无疾而终!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与大家分享庄子的道家养心理念和中医养身心得。

我相信,只要大家将我后面陆陆

续续写的文章看完并结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你会觉得中医是那样的简单,生命是那样的单纯。

所以姑且讲

我要撰写的书籍叫做《人人都是老中医》吧,希望也相信对完本书后,你一定是个能保护好自己与家人的老

中医。

《人人都是老中医》——为生活而生活

有一回,楚国的国君派使者来找庄子,希望庄子能到楚国任宰相。

庄子在河边钓鱼,使者赶到河边对庄子说:

“先生,我们国

君邀请您去楚国担任我们的宰相,劳烦您能帮忙治理我们的国家,不知愿否?

”庄子依然很认真地钓着他的鱼,因为今天他

所钓到的鱼是他一天的食物了,使者没有得到庄子的回应,重复了上述言语,庄子这才不急不慢地回答:

“我听说楚国有一种

乌龟,长的很大,它生的时候被人们养在瓮缸中,他死后人们都用它的龟壳来顶礼膜拜,希望获得好运。

”庄子用手指了指河

中的淤泥里的小乌龟,接着说:

“你说是做楚国的巨龟好呢,还是做这淤泥里打滚的乌龟好呢?

”使者回答:

“还是做淤泥里

打滚的乌龟好。

”庄子接下去说:

“既然这样,就请回吧,还是让我做这淤泥中的乌龟好了。

庄子崇尚自由,认为名利情是种牵累,所以向来淡薄名利情。

人活在世上,应该为生活而生活,而非为名利情而生活。

人要生

存需要一定的名利情,但名利情的欲望不可多,多了便成了一种累人。

这就像一只老鼠在河边饮水,最多饮一肚子水,拥有整

条河又有何用?

想拥有更多的名利情,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代价可以是自由,可以是压力,甚至是生命。

而没有自由的、承担

大量压力、甚至牺牲生命的生活是不自然不逍遥的。

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是个竞争强烈的社会,生活节奏太快,几乎所有人都为了生存而努力。

这些人中间有企业家、有农民、白

领、民工等等,有些人确实为了生存所需的基本物资而工作,而另一些甚至更多的人是为了名利情而工作,基本的生活物资早

已拥有,但是他们觉得还不够,还得拥有更多。

得到的更多,失去的也更多,也包括失去了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