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50996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与西方文化相比,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精神,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现在的人本主义是西方的“舶来品”,而根本不知道它原来是中国文化的“土特产”。

在中国文化中,西周以来就奠定了以人为本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品格,而西方在公元以后奠定的是以神为本的文化,直至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才高举起人本主义的旗帜,启发人不要做神的奴隶,要做人自己。

它的思想来源之一是古希腊罗马文化,而更重要的来源是16世纪以后传教士们从中国传回去的中国以人为本的人文文化。

中国文化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重点就在于人不是听外在的力量、命运主宰的,不是神的奴隶,而是要靠自身德行的提升。

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决定人的命运的根本因素,是人自己的德行,是以“德”为本,而不是靠外在的“天命”。

中国文化非常强调修身。

《大学》的第一句话是: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第一个“明”是发扬光大,第二个“明”是形容这个德是光明正大的。

每个人都有明德,我们要把它发扬出来。

《大学》还有“八条目”: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中间,修身是关键,所以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修身就是自我德行的完善和提升,不仅仅是在口头上、认识上,更重要的是要在行动上、实践上提升自己。

为了不断提升自我的德行,就必须防止物欲的引诱和腐蚀,人不能成为物的奴隶。

先秦末期的思想家荀子在书里记载了一句谚语: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

”意思是说,君子能够控制和管理物,而小人会被物控制住。

《管子·心术》亦云“无以物乱官,毋以官乱心”,人如果放纵自己,对欲望无止境地追求,就会被物控制住,丧失自己的独立性、主体性、能动性,而成为物的奴隶。

随着科技的发展,受“科技万能”思想的影响,人类喊出了“人定胜天”的豪言壮语;为了满足贪欲,人类对自然的征服、改造异化成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掠夺,这使人沦落为物欲的奴隶,也使人本主义逐渐被异化为人类要去主宰天地万物的“人类中心主义”。

中国文化中的第二个重要传统是“以天为则”。

人绝对不能去做万物的主宰,相反,恰恰是要向天地万物学习,道法自然。

天地有很多品德。

我们看到天地从来没有因为喜欢不喜欢而舍弃一些东西,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也是光明普照的,“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天地是这样地广大无私,包容万物。

天地又是非常诚信的。

《中庸》里讲“诚者,天之道也。

”我们观察天的变化之道,看到春夏秋冬四时是没有差错的,这就是诚。

孟子也说: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这也就是说,人道是从天道学来的。

天道是诚,所以我们人也要诚。

很多人说中国的文化讲的是“天人合一”,其实更准确地说应当是“天人合德”,即人与天在德行上的一致。

(节选自《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文化先于西方文化产生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西方文化中的以人为本思想来源于

古希腊文化,中国文化中的以人为本是“土特产”,而非“舶来品”。

B.西方传教士将中国以人为本的思想带回欧洲,引发启蒙运动对神本主义的批判,启发

人们不做神的奴隶,而要做人自己。

C.中国文化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以“德”为本,即决定人命运前途的根本因素不是外在力

量,而是人自身德行的好坏。

D.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关键,要想在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取得成功,就

必须要在思想上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我的德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一个人能控制和管理外物,不被外物所控制,不被物欲腐蚀,则能成为一个具有独立

性、主体性、能动性的人,否则就会是物的奴隶,丧失自己的品德。

B.天地包容万物不因喜好而偏私,四时有规律地更替不因喜好而偏废,这是天地无私和

包容的体现,更是我们要学习的美好品德。

C.中国文化里不仅强调人要注重自身内在品质的修养,还要“以天为则”,向天地万物

学习,学习天地的广大无私和诚实守信。

D.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本主义”演化到“人类中心主义”,科技万能,人定胜天,

人类将主宰天地万物。

3.下列对原文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是以神为本,与中国文化以人为本的思想有着很大的区别。

B.中国文化特别注重修身,真正的君子就应该自我约束,与万物都要保持距离,划清

界限,警惕物欲的腐蚀,只有向内的管住自己,才能做自己的主人。

C.中国文化强调“天人合德”,即人要向天地万物学习天道的诚信与无私、包容,要

尊重事物本然状态,使自己的行为与自然相协调。

D.“人类中心主义”则主张人决定一切,自然万物都要听从人的主宰;“以人为本”

主张人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道法自然。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天的等待

海明威

我们还睡在床上的时候,他走进屋来关上窗户,我就看出他像是病了。

他浑身哆嗦,脸色煞白,走起路来慢吞吞,似乎动一动都痛。

“怎么啦,沙茨?

“我头痛。

“你最好回到床上去。

“不,没事儿。

等我下楼来,他已经穿好衣服,坐在火炉边,一看就是个病得不轻,可怜巴巴的九岁男孩。

我把手搁在他脑门上,就知道他在发烧。

“你上楼去睡觉吧,”我说,“你病了。

“我没事儿。

”他说。

医生来了,他给孩子量了量体温。

“几度?

”我问他。

“一百零二度。

在楼下,医生留下三种药,是三种不同颜色的药丸,还吩咐了服用方法。

一种是退热的,另一种是泻药,第三种是控制酸的。

他解释说,流感的病菌只能存在于酸性状态中。

他似乎对流感无所不知,还说只要体温不高过一百零四度就不用担心。

这是轻度流感,假如不并发肺炎就没有危险。

回屋后我把孩子的体温记下来,还记下吃各种药丸的时间。

“你要我念书给你听吗?

“好吧,你要念就念吧。

”孩子说。

他脸色煞白,眼睛下面有黑圈。

他躺在床上一动也不动,似乎超然物外。

我大声念着霍华德·派尔的《海盗集》,但我看得出他不在听我念书。

“你感觉怎么样,沙茨?

”我问他。

“到目前为止,还是老样子。

”他说。

我坐在他床脚边看书,等着到时候给他吃另一种药。

抬眼一看,只见他正望着床脚,神情十分古怪。

“你干吗不想法睡一会儿?

要吃药我会叫醒你的。

“我情愿醒着。

过了一会儿,他对我说:

“要是你心烦就不用在这儿陪我,爸爸。

“我没心烦。

“不,我是说,如果这事会给您带来烦恼的话,您就不用待在这里了。

我以为他也许有点头晕,到了十一点我给他吃了医生开的药丸后就到外面去了一会儿。

那天天气晴朗寒冷,地面上盖着一层冰,因此看上去所有光秃秃的树木,灌木,修剪过的灌木,全部草地和空地上面都涂上层冰。

我带了一条爱尔兰长毛小猎狗顺那条路,沿着一条结冰的小溪散散步,但在光滑的路面上站也好,走也好,都不容易,那条红毛狗跳一下滑倒了,我也重重摔了两跤,有一次我的枪都掉下来,在冰上滑掉了。

到家后,家里人说孩子不让任何人上他屋里去。

“你们不能进来,”他说,”千万不要被我传染。

我上楼去看他,发现他还是我离开他时那个姿势,脸色煞白,不过由于发烧脸蛋绯红,像先前那样怔怔望着床脚。

我给他量体温。

“几度?

“好像是一XX。

”我说。

其实是一百零二度四分。

“是一百零二度。

”他说。

“谁说的?

“医生说的。

“你的体温还好,”我说,“没什么好担心的。

“我不担心,”他说,“不过我没法不想。

“别想了,”我说,“别急。

“我不急,”他说着一直朝前看。

显然他心里藏着什么事情。

“把这药和水一起吞下去。

“你看吃了有什么用吗?

“当然有啦。

我坐下,打开那本《海盗集》,开始念了,但我看得出他没在听,所以我就不念了。

“你看我几时会死?

”他问。

“什么?

“我还能活多久才死?

“你不会死的。

你怎么啦?

“哦,是的,我要死了。

我听见他说一百零二度的。

“发烧到一百零二度可死不了。

你这么说可真傻。

“我知道会死的。

在法国学校时同学告诉过我,到了四十四度你就活不成了。

可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

原来从早上九点钟起,他就一直在等死,都等了一整天了。

“可怜的沙茨,”我说,“可怜的沙茨宝贝儿,这好比英里和公里。

你不会死的。

那是两种体温表啊。

那种表上三十七度算正常。

这种表要九十八度才算正常。

“这话当真?

“绝对错不了,”我说,“好比英里和公里。

你知道我们开车时车速七十英里合多少公里吗?

“哦!

”他说。

可他紧盯着床脚的目光渐渐轻松了一些,一直绷着的那股劲儿也终于缓了下来。

第二天,他轻松极了,为了一点儿无关紧要的小事儿就大哭大叫起来。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采取第一人称视角,以孩子父亲“我”的身份进行叙述,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使文章愈发增加了真实感,拉近了故事人物与读者的距离。

B.文章开头描写沙茨早上醒来为父母关窗,是因为他已经发现自己感冒,所以关窗来防止父母生病,体现了他的

体贴懂事。

C.小说故事情节简洁明快,看似平淡无奇,实则颇具匠心,在孩子生病后描写了父亲出门打猎的场景,以此来突

出父亲的冷漠。

D.文中“原来从早上九点钟起,他就一直在等死,都等了一整天了。

”是因为孩子误会了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间

的区别。

5.海明威提倡在重压下所显示出的坚毅、勇气和自我约束的硬汉形象,本文如何去塑造沙茨的“小硬汉形象”?

(5分)

6.请结合文章谈谈海明威小说的语言特点。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诗人虽远余光犹在

中西文化童子功

1928年,余光中出生于南京,抗战时期,全家迁居重庆,父亲在城里办公。

住在附近的二舅比父亲闲得多,于是他就成了余光中的古文先生。

二舅家中藏书不少,余光中尤其爱看《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连“草船借箭”那一段的《大雾迷江赋》都读了好几遍。

那时,同学之间互勉的风气很浓厚。

巴蜀文风颇盛,民间历来重视旧学,可谓弦歌不辍。

余光中的四川同学家里常见线装藏书,有的可能还是珍本,不免拿来学校炫耀,乃得陶渊明式的奇书共赏析的快乐。

高中毕业时,余光中以优异成绩同时考取了北大和金陵大学。

由于母亲和他从来就相依为命,孝子余光中遂放弃北大,选择了金陵大学外文系。

金陵大学原属教会学校,英语是该校的强项,余光中后来能随心所欲地畅游于英文原著,与外文系的训练甚是相关。

1949年,余光中转入厦门大学外文系二年级。

在厦大的半年里,余光中英文水平突飞猛进,他开始大量阅读英诗。

读诗之余,他也开始学写新诗。

在这之前,余光中早已经读遍了几乎所有的中国现代新诗,所以,写起诗来起点就比较高。

余光中后来称这是他去台湾之前最大的幸运:

去台湾的时候,虽然手上没有带什么书,好在新文学运动以后最好的新诗他都已了然于心了。

诗情催化

1950年余光中随全家来到台湾,进入台大外文系三年级。

生活和学业基本安定后,诗兴便又勃兴起来。

他的诗作在《新生副刊》《野风》等刊物上陆续刊登,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

一个偶然的机会,台大的同班同学蔡绍班把余光中写的一叠诗稿拿去给梁实秋先生评阅。

没想到,不久他竟转来梁先生的一封足足两页的信。

第二天,余光中就央求蔡绍班带他去见一见梁先生。

离开梁先生寓所的时候,余光中悄悄对蔡绍班说:

“从今天起,我真的开始步入文坛了!

”余光中的创作在这些日子里收获颇丰。

1953年,余光中入伍服役,任编译官。

虽然编译工作十分繁忙,但余光中依然坚持创作,并在写诗之余也尝试写些散文。

在他最早的一篇散文,同时也是他最早的一篇文学批判论文《猛虎与蔷薇》中写道:

猛虎代表阳刚,蔷薇代表阴柔。

余光中非常欣赏英国当代诗人西格里夫·萨松的一句话“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因为这体现了余光中创作和做人的一个基本理想。

1972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里花了20多分钟,写就了积压在他心底20多年的《乡愁》。

这首诗为余光中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引发全球华人共鸣,先后被选入教科书,时至今日依然是海峡两岸血脉相连的文化意象。

桑榆之年,笔耕不辍

在这半个世纪中,余光中笔耕不辍,无论从创作的质量和数量,还是从文学活动的多样性和影响力,余光中在当代中国作家中无疑都位居前列。

虽然已是功成名就,但晚年的余光中一直在坚持写作和教学。

2017年,金光中重出《守夜人》和《英美现代诗选》两本英译增订本,大量增加新作或改动年轻时的诗作。

在修订《守夜人》时,余光中已是89岁高龄,但他对待诗文一如初见,每一个音节、每一个符号他都字斟句酌,这正是他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的体现。

他还满怀雄心壮志地说:

“我还有很多作品未出版,要搜集、校对,这都需要时间,再给我5年到95岁,我还要定一个5年的工作计划,也就是这一年,余光中获得了百年新诗贡献奖——创作成就奖。

在余光中(虚岁)90寿诞生日会上,他幽默地表示,很多人好奇他岁数已大是否还在写诗、创作,他笑说:

“你们怎么不问我还有没有呼吸呀?

”显见在他心中,写作就像呼吸一样,是最自然而然的事情。

如今,诗人虽然远行,但余光永远都在。

(编摘自《文汇报·余光中传》、崔巍《余光中:

<乡愁>不朽乡思不绝》,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1967年,余光中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现代诗创作要发展得更为充实强健,他说:

“必须超越‘第一人称的艺术’的狭隘诗观,向散文,甚至小说和戏剧中收复诗的诗土”。

他后来提出的“适度散文化”的诗歌理论不但为余光中的诗歌多姿多彩的风格增光添彩,也提高了中国现代诗的表现力。

这种突破文类、左右逢源的艺术实践,遥遥开启着后现代的精神。

(节选自徐学《余光中传》)

②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他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

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

(《中国日报网》)

③“曾经他在讲座上说过‘文学是闲出来的’我感同身受。

”袁学慧说,现在中文系的学生很忙,经常忽略身边的东西。

但余先生之所以能将“中大里的雾”“沙田的地貌”等用散文形式写出来,就是因为他很留意身边的一草一木。

(中新社《港中大师生追忆余光中:

诗人若近,人间似远》)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余光中在厦门大学读书时,不仅阅读了大量英诗,更是读遍了所有的中国现代新诗,这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奠定了其后来创作诗歌的基础。

B.余光中到台湾安顿好后,诗兴开始勃发,他在《新生副刊》《野风》等刊物上陆续刊登了许多诗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其创作热情。

C.余光中认为,现代诗创作要想发展得更为充实强健,唯有从散文、小说和戏剧中汲取营养,后来提出了“适度散文化”的诗歌理论。

D.余光中任编译官时,工作虽然十分繁忙,但他依然坚持写诗,也尝试写散文,这是他把写作比作呼吸,坚持创作、笔耕不辍的体现。

 

8.文章主要在谈余光中的文学创作,但开头用大量文字介绍了余光中去台湾前的生活经历,为什么?

(4分)

 

9.余光中认为“文学是闲出来的”,这与他笔耕不辍、未曾闲过的一生是否矛盾?

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理由。

(5分)

 

二、古文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陶璜,字世英,丹阳秣陵人也,仕吴历显位。

孙皓时,交阯太守孙谞贪暴,为百姓所患。

南中监军霍弋遣杨稷与毛炅、董元等自蜀出交阯,破吴军于古城,斩大都督修则、交州刺史刘俊。

吴遣虞汜为监军,薛翊为威南将军、大都督,璜为苍梧太守,距稷,战于分水。

璜败,退保合浦,亡其二将。

翊怒谓璜曰:

“若自表讨贼,而丧二帅,其责安在?

”璜曰:

“下官不得行意,诸军不相顺,故致败耳。

”羽怒,欲引军还。

璜夜以数百兵袭董元,获其宝物,船载而归,翊乃谢之,以璜领交州,为前部督。

璜从海道出于不意,径至交阯,元距之。

诸将将战,璜疑断墙内有伏兵,列长戟于其后。

兵才接,元伪退,璜追之,伏兵果出,长戟逆之大破元等。

元有勇将解系同在城内璜诱其弟象使为书与系又使象乘璜轺车鼓吹导从而行元等曰象尚若此系必去志乃就杀之。

翊、璜遂陷交阯。

吴因用璜为交州刺史。

初,霍弋之遣稷、炅等,与之誓曰:

“若贼围城未百日而降者,家属诛;若过百日救兵不至,吾受其罪。

”稷等守未百日,粮尽,乞降,璜不许,给其粮使守。

诸将并谏,璜曰:

“霍弋已死,不能救稷等必矣,可须其日满,然后受降。

使彼得无罪,我受有义,内训百姓,外怀邻国,不亦可乎!

”稷等期讫粮尽,救兵不至,乃纳之。

皓既降晋,手书遣璜子融敕璜归顺。

璜流涕数日,遣使送印绶诣洛阳。

帝诏复其本职,封宛陵侯,改为冠军将军。

在南三十年,威恩著于殊俗。

及卒,举州号哭,如丧慈亲。

(节选自《晋书-陶璜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有勇/将解系同在城内/璜诱其弟象/使为书与系/又使象乘璜轺车/鼓吹导从而行/元等曰/象尚若此系/必去志/乃就杀之

B.元有勇将解系同在城内/璜诱其弟/象使为书与系/又使象乘璜轺车/鼓吹导/从而行/元等曰/象尚若此/系必去志/乃就杀之

C.元有勇/将解系同在城内/璜诱其弟/象使为书与/系又使象乘璜轺车/鼓吹导/从而行/元等曰/象尚若此系/必去志/乃就杀之

D.元有勇将解系同在城内/璜诱其弟象/使为书与系/又使象乘璜轺车/鼓吹导从而行/元等曰/象尚若此/系必去志/乃就杀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是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

字是为了便于

他人称谓,一般对平辈或尊辈要称字。

B.监军指监督军队的官员,一般为临时差遣,代表朝廷协理军务,督察将帅。

C.表是古代臣下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自表”指自己上表呈请。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礼记•曲理下》中规定:

天子死曰薨,诸侯死曰崩,大

夫曰卒,士曰不录,庶人曰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璜自表讨贼,力挽逆势。

与杨稷及毛炅、董元等人交战时,虽因内部不团结而折损两将,而后成功夜袭董元,

扭转了局势。

B.陶璜洞悉人心,善用谋略。

陶璜识破伏兵,并善于用计,设计引诱解系的弟弟,致使董元杀掉部将解系,从而

攻陷交阯。

C.陶璜宅心仁厚,百姓喜爱。

杨稷的军队坚守不到一百天,陶璜便立即接受了他们的投降。

在南方的三十年,深

受百姓喜爱。

D.陶璜被迫归晋,仍获重用。

孙皓降晋,亲笔写信给陶融,使其归顺,陶璜痛哭流泪,最终归附,皇帝下诏恢复他

原来的官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兵才接,元伪退,璜追之,伏兵果出,长戟逆之,大破元等。

(2)皓既降晋,手书遣璜子融敕璜归顺。

璜流涕数日,遣使送印绶诣洛阳。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①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②,故应难看梅花。

1(ruó)揉搓。

2风势:

喻金人南侵,形势紧迫。

 

14.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首词写于词人早年,词中透露着词人采摘梅花的欢快和喜悦。

B.“常插梅花醉”这一句,点明词人因洁白的梅花、美好的爱情、幸福的生活而陶醉。

C.“满衣清泪”这一场景,点出词人满腹心事,泪洒衣襟。

D.“今年海角天涯”说明词人身在异地,但却对爱情异常向往,天涯海角追随爱情。

E.这首词构思精巧,词意含蓄,感情低沉哀婉。

 

15.该词通过梅花表达了词人不同人生阶段的感情,请详细加以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劝学》中,荀子认为,人可以借助车马和船只而到达千里之外或横渡江河,因此荀子得出一个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夜宿山寺》中写到: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他在《蜀道难》也运用了相似的夸张手法来表现蜀道的险峻高危,并写出了行人的情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中,韩愈认为老师应该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而他所否定的那些童子之师却只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谈到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国家宝藏》,爸爸兴致很高,一件件地给我们介绍起了那些国宝,说得天花乱坠。

高二(29)班女队在比分领先的优势下,不骄不躁,仍然稳扎稳打,使得对方难以

望其项背,最终夺得本届“勇进杯”篮球赛冠军。

微电影《三分钟》是由陈可辛执导的,影片讲述了一位列车员母亲过年期间在列车

上值班,无法与孩子团聚,仅凭列车靠站的三分钟与儿子相聚随即劳燕分飞的故事。

4月22日,2018年贵州省高考适应性考试如期举行。

为防止考生将违禁物品带入考

场,监考老师上下其手,对每一位考生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安检。

4月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要求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依据“301调查”,额外对中国

进口的1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

这一做法严重违反国际贸易规则,国际社会一片

哗然。

5月初,梵净山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与怪石嶙峋的新老金顶相互映衬,吸引大量来自

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游玩观赏。

A.

B.

C.

D.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作为一名物理老师,他非常喜欢霍金的著作,对霍金的《时间简史》曾反复阅读,一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

B.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

C.期盼已久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终于开播,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

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

震撼。

E.近几年来,王倩予教授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收集、整理民间传说,积累

了大量的资料。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涂鸦之作,不足当恩师一哂,如蒙赐正,足下不胜感激!

B.欣闻敝校80周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C.这次活动时间仓促,多有不足,让您见笑我了。

D.犬子结婚之喜,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我也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且我也有答案,自以为经得起全球知识分子的质疑,那就是:

“知识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年代。

”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伽利略低头认罪,承认地球不转的年代,也是拉瓦锡上断头台的年代;是茨威格服毒自杀的年代,也是老舍跳进太平湖的年代。

我认为,知识分子的长处只是会以理服人,__________________,他就没有长处,只有短处。

21.仔细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

(5分)

办公室秘书王芳负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