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二高一年级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54458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必修二高一年级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语文必修二高一年级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语文必修二高一年级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语文必修二高一年级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语文必修二高一年级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语文必修二高一年级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语文必修二高一年级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语文必修二高一年级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语文必修二高一年级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语文必修二高一年级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语文必修二高一年级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语文必修二高一年级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语文必修二高一年级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语文必修二高一年级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语文必修二高一年级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语文必修二高一年级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语文必修二高一年级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语文必修二高一年级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语文必修二高一年级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语文必修二高一年级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必修二高一年级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

《语文必修二高一年级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必修二高一年级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必修二高一年级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

语文必修二高一年级下学期月考试题

高一年级2016----2017学年下学期语文月考试题

第I卷阅读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微博是新媒体中的新媒体,它的横空出世,迅速改写了中国人的传媒心态。

在微博空间里新出现了一种微小说。

它不是微型小说的瘦身版,而是一种新型的小说生产与传播方式。

微博不仅改写了文学的生产与传播方式,也改变了文学批评表达与传播方式。

伴随着文学的衰微,文学批评更趋边缘化了。

每年的文学圈似乎都有“收成”,也常见镁光灯前的短暂热闹。

但这短暂的热闹和轻量级的“收成”,显然与眼下大时代不相匹配。

文学批评不仅是艺术批评,也是社会批评。

只有掘进时代的地心,接近岩浆奔涌的时代地心,深刻感受其深度与温度,把时代深处的爱恨表达出来的文学批评才会有力量。

表面上我们的文学批评越来越专业化,文学批评者操弄着带有专业色彩的批评话语,编织只有在专业圈子内流通的话语云锦。

文学批评毕竟是关于文学的批评,文学是“1”,其他是“0”。

换言之,文学批评的附加值是建立在对文学的精准把握基础上的。

但当下很多文学批评是难以得到文学创造者们的认同的。

微博打破了文学批评的专业壁垒,让批评为普通大众敞开大门,启动了文学批评的大众化时代。

微博突破了文学批评自闭的大门,使得文学批评社会化、媒介化了。

微博大大降低了文学批评的专业门槛,使得普罗大众可以对文学评头论足。

在微博世界里,专业话语不再是文学批评的交流语言,也不再是精英圈子研习文学的身份符号,而是被另外一套新话语体系置换了。

专业文学批评的载体通常是专业性刊物,微博文学批评的载体则是微博。

微博这一新兴载体在技术上不允许长篇大论,在微博里交流,你不能阳春白雪故作高深。

一个人的言论要想获得围观,必须看他的言论够不够新锐、震撼,能三言两语搔到公众的痒处,吸引多数人的眼球。

微博文学批评的对象是文学或文学现象,但评论的语言是一种大众语言。

评论者也不局限于专业文学批评者,可以是普通的文学批评者。

著名演员姚晨,一不小心成了微博明星。

在她的微博上,她甚至开始评论诗歌。

文学在微博上变成了一个话题。

评论者参与评论并不一定要求真懂文学,可以无知无畏的表达。

当然微博上也藏龙卧虎,经常会有高人显山露水,引领批评的方向。

微博是一个“麻烦”的制造者,它搅动了满池春水,打破了专业精英的文学壁垒。

虽说微博文学批评的繁荣,拓展了文学的基本面,使得普罗大众都可对文学进行批评。

但微博文学批评的过度喧嚣,也会对专业文学批评构成负面影响。

在微博空间中,微博毕竟多是零星、碎片化、浅表性的思想与感兴,批评的纯度被稀释了,厚度被摊薄了,高度被削平了。

如果一个时代只有普通民众的话语繁荣,而没有专业精英的有力表达,那么宽广的民众声音可能会行之不远。

(选自2011年第6期《决策探索》,有删改)

(1)下列关于“微博文学批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微博文学批评的载体与专业文学批评的不同在于:

前者是微博,后者通常是专业性刊物。

B.微博文学批评既改写了文学的生产与传播方式,也改变了文学批评表达与传播方式。

C.微博文学批评有其积极意义,但若过了“度”对专业文学批评也会造成负面影响。

D.微博文学批评不是指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批评,准确的说,是一种大众化的话题批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在微博空间里新出现的微小说与微型小说不同,微小说仅仅是一种新型的小说传播方式。

B.微博语境下的大众文学批评突破了专业文学批评的狭隘视野,使文学批评有更广的空间。

C.在微博世界里,作为文学批评交流语言的专业话语,已被新兴载体微博的话语体系置换。

D.微博是一个麻烦的制造者,微博文学批评的参与者认知程度参差不齐,对此应正确认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在微博里交流长篇大论或故作高深是没有市场的,作者须放下身段与读者平等交流。

B.作者认为微博空间下的文学批评,多是一种碎片化、浅表化的批评,是一种“零星”的批评。

C.作者认为微博这一新兴载体,一定会给当前的文学批评带来新的契机,民“声”渐行渐远。

D.作者期待专业精英文学批评能够与微博文学批评互为补充,开创一个双重勃兴的局面。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

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

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

陆生因说佗曰:

“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

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

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

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

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

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

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

”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

“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

”因问陆生曰:

“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

”陆生曰:

“王似贤。

”复问:

“我孰与皇帝贤?

”陆曰:

“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

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

”尉佗大笑曰:

“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

曰:

“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

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

秦时已并天下。

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

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

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

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

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椎结:

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B.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C.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D.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前倨后恭的表现。

《战国策•燕策三》: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B.足下,敬词。

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

《战国策•秦策二》:

“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

C.剖符,符,凭信。

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

《史记》:

“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D.北面,面北,面向北。

指臣服于人。

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

《史记•项羽本纪》:

“汉王曰:

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

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尉佗自傲自大。

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

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

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5分)

译文:

  

②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橘诗

【南朝】虞羲

冲飚发陇首,朔雪度炎州。

摧折江南桂,离披漠北楸。

独有凌霜橘,荣丽在中州。

从来自有节,岁暮将何忧!

8、首联和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5分)

9、请简要分析“独有凌霜橘”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还是:

,。

(2)《赤壁赋》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忧国忧民,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題,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梯子

周粲

年轻的爸爸和他的儿子一起在后花园放风筝。

小小的园地,小小的风筝。

小小的风筝飞呀飞的,就飞到了墙头上。

墙头上的野花,把风筝紧紧地缠着。

于是爸爸说,必须去拿一架梯子来,然后爬上梯子,取下墙头上的风筝。

爸爸要爬上梯子,但是儿子说:

“爸爸,让我来吧!

爸爸看了看他9岁的儿子,想了又想,终于说:

“让你来就让你来。

猴子一般地,儿子爬到梯子的最高一级了。

儿子转过头来,嘻嘻地笑。

他的笑声,像用早晨的牵牛花吹出来的。

解开了风筝绕在野花上的线,正要下来,爸爸却用一只大手和一个声音制止了他。

爸爸说:

“慢着!

儿子停住了,望着爸爸,用眼睛问爸爸:

“怎么啦?

爸爸说:

“我先讲个故事给你听,你再下来。

于是儿子笑得更开心,他一手抓住梯子,一手拿着风筝,等爸爸讲故事。

爸爸讲的故事,没有一次是不好听的。

爸爸说:

“从前有个爸爸,告诉他那个站在一架很高很高的梯子上的儿子说,你跳下来,你一跳下来爸爸一定会在下面把你抱住。

听见爸爸这么说,儿子很放心,便纵身一跳。

哪里知道当儿子就要投进爸爸的怀里的前一秒钟,爸爸的身体一闪,站在一旁。

儿子扑了个空,掉在地上,屁股差一点开花。

儿子哭哭啼啼地站起身来,问爸爸为什么要骗他。

爸爸说,我要给你一个教训,连你爸爸的话都靠不住,别人说的话,更不必说了。

”停了一停,爸爸继续说:

“我们也来照着做一次好不好?

儿子一听,脸都变白了。

爸爸说:

“不要怕,勇敢一点,你只要跳那么一次就行了。

我要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免得你以后长大了,容易上人家的当。

儿子显然没有被爸爸的话所说服。

他脸上惊愕的表情,丝毫没有消退,他站在那儿,动也不敢动。

爸爸开始发号施令了:

“听着啊,我喊‘一二三’,喊到‘三’的时候,你就跳下来,然后我就把伸出去假装要接住你的手缩回来,让你跌一个屁滚尿流!

站在梯子上,儿子的脸像一粒还没有熟透的橘子。

爸爸喊了:

“一……二……三!

咬着牙根,忍着泪,儿子从梯子上跳下来了。

他等待着自己的身体像一个南瓜,噗的一声,摔得支离破碎……

然而,好奇怪!

爸爸的手竟然没缩回去,他的身体也没移开。

他还是定定地站在原来的地方,把掉到他两手中的儿子,牢牢固固、结结实实地接住了、抱住了。

儿子虽然不曾受伤,但是他的神情,比刚才还要疑惑,张大了眼睛,他问:

“爸爸,你为什么要骗我?

爸爸笑出声来。

爸爸说:

“爸爸要让你知道:

即使是别人的话,有时也是可以信任的,何况是爸爸的话呢!

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儿子脸上。

他搂住爸爸,不住地吻爸爸的双颊。

爸爸和儿子拉着风筝,向后园的一角跑去。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借梯子为道具,通过父与子两个人物的对话,传达了这样一种思想观念:

人对人的认识必须是防范和信任共存。

B.这篇小说没有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爸爸和儿子只不过是两个道理的传声者,就如相声里的甲、乙两个角色,因为微型小说不要求要素齐备。

C.写儿子在梯子上,爸爸却让他长时间地站在上面听自己讲故事,这一情节不真实;还不如让儿子跳两次,既可避免拖沓,给儿子的教训又更深刻。

D.父亲讲述的那个儿子是一个勇敢的儿子,父亲的儿子是一个胆怯的儿子,两者构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E.小说主要以儿子上梯子、在梯上、下梯子构成故事情节,充分体现了微型小说的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一个突出特点:

时间跨度小,写典型的生活横截面。

(2)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和主题。

(6分)

 

(3)“儿子虽然不曾受伤,但是他的神情,比刚才还要疑惑”,为什么“比刚才还要疑惑”?

(6分)

 

(4)两个爸爸,两种教育,你赞赏哪一种?

简要说说理由。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猎狐者”蒙哥马利

乔 良

①一个战胜了“沙漠之狐”的将军,一个参与指挥了诺曼底登陆这等伟大战役的将军,不可能不被历史封为英雄。

②他的父亲是一位从清贫的牧师岗位逐级爬升为主教大人的老好人,提到他的父亲时,他颇为骄傲:

“我崇拜他……如果世上有圣贤,那就是我的父亲。

”可惜这位上帝指派的出色的牧羊人,无力驾驭自己家中的悍妇——蒙哥马利的母亲,一位专横跋扈、颐指气使、对孩子们稍感不满即棍棒伺候的专制女王。

她给家人立下过一条任何人不得违背的家规:

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家里所有人每天下午必须走出户外两小时。

如果我们以为这是一个妻子和母亲为了自己家人的体魄健康而对他们做出的硬性规定,那么即使过于严苛,也不算为过。

可她这么做的原因只是:

任何人不得干扰她神圣的午觉!

③如此母亲,直接影响了儿子。

他似乎从讨厌自己的母亲到对任何女人都有所讨厌,三十八岁已身为步兵旅长时,依旧是光棍一条。

直到三十九岁,他鬼使神差地迷恋继而又毫不迟疑地迎娶了一位与他同岁并拖带着两个十多岁孩子的寡妇为妻。

贝蒂,这个身上一定具有某种魔力的女人,一下子就撞开了蒙氏闭锁了几十年的心门。

可惜昙花一现,这个让人称奇的女人因患败血症死在她第二任丈夫的怀中。

刚刚打开的大门又关上了,从此,这位战斗英雄再未续弦。

④失去唯一心爱的女人固然是一种痛,但也使几年后将名震欧洲大陆的蒙哥马利自此心无旁骛,一门心思全投在了对部队的训练和作战上,而这也就毫无疑问地早早奠定了他一战成名的基础,同时也是蒙氏的性格变得更加孤僻乖张的开始。

⑤当然,能否成为名将,并不取决于其性格是否可爱,而是取决于能否赢得影响历史的关键性战争或战役的胜利。

以此衡量,蒙哥马利恰恰是达标者。

⑥有着“沙漠之狐”美誉、性格中的某些毛病与蒙哥马利相似的隆美尔,千里奔突于北非沙漠,把英军将领打得一筹莫展时,蒙哥马利来了。

人们首先注意到的,是他头上那顶缀有两枚军徽的贝雷帽。

这成了蒙氏日后最著名的个人标志。

接着人们又看到了蒙氏像巴顿在上任之初整顿军队那样,对英军第八集团军的果断清理:

他从国内调来一批他认为更适合指挥他的部队的年轻将领,替代那些在他看来已是“朽木”的指挥官们。

于是,几天前还弥漫着一股失败情绪的第八集团军,骤然焕发一派生机。

可见在治军方面,蒙氏确有过人之处。

⑦然后,他又以其一贯“假大胆、真小心”的行事风格,仔细研究了自己的对手。

这一研究的结果使他发现了他的前任也本该发现的东西:

隆美尔的软肋。

蒙哥马利在阿拉曼沙漠,为这只著名的“狐狸”精心设计了一个圈套:

故意让德军巡逻兵从一位死去的英军军官身上找到一张英制军用地图,地图上标明阿拉曼一带是硬地。

隆美尔如获至宝,以为可以让他的装甲集群在阿拉曼大展拳脚,谁知等战幕拉开,才发现这里是流沙地带,是轮式装甲车的地狱。

最后,一仗下来,蒙哥马利名扬天下。

⑧蒙哥马利本人,在这一战中尽显名将之风。

据说,战役之初,隆美尔在半夜向英军阵地发起进攻,集团军参谋长叫醒沉睡中的蒙哥马利,并把这个消息告诉他时,他只嘟哝了一句“好极了,不能再好了,”马上又睡了过去。

但这是蒙哥马利身上显现的不大常见的幽默。

更多的时候,他是个乏味的、不合群的、自视甚高的人。

在受人欢迎的程度上,他远不及极擅处理人际关系的艾森豪威尔,也不及巴顿,甚至还不如麦克阿瑟。

这些人在世界名将榜上的排名,大都在蒙哥马利之前,究其原因,我想大概不是前几位在战功上高于蒙氏,而主要还是蒙氏吃了性格上的亏,没多少人说他的好话。

⑨纵观历史可以发现,没有哪一种性格可以保证将帅们必胜,但任何重大的胜利,一定是将帅们的性格特点发挥到极致的产物(其智慧的发挥也受其性格左右)。

性格即命运,名将们的命运,尽管各不相同,但无不由其性格所决定。

对蒙哥马利元帅,我们也只能作如是观:

他是吃了他性格中弱点的小亏,占了他性格中长处的大便宜的人。

(选自《二战英雄谱》,有删改)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本文通过记述蒙哥马利的童年经历、爱情经历、作战经历等,突出了蒙哥马利事业上的成功和做人上的失败,叙事详略得当。

B.蒙哥马利认为他从牧师做到主教的父亲是一位“圣贤”,他非常崇拜自己的父亲,同时他的性格也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C.蒙哥马利面对隆美尔的半夜攻击,幽默地回答“好极了,不能再好了”后马上又睡了过去,可见其稳操胜券的自信和从容。

D.蒙哥马利和艾森豪威尔、巴顿、麦克阿瑟等同为世界名将,蒙哥马利的排名却最靠后,但这不是因为他战功低。

E.本文在介绍蒙哥马利二战时的军功时,先介绍了隆美尔把英军将领打得一筹莫展的背景,这是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文中说“如此母亲,直接影响了儿子”,结合全文,谈谈蒙哥马利的母亲在哪些方面影响了儿子。

(6分)

 

.蒙哥马利能够战胜隆美尔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

(6分)

 

_

.蒙哥马利的经历说明一个人的成功和其性格有莫大的关联。

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1)如果我们今天的决定与当初坚持的宗旨,公司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2)成功需要脚踏实地地努力,只靠烧香拜佛,这是,其结果可想而知。

(3)有些企业一面想要以诚信示人,另一面却在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如此,企业的信誉怎么能树立起来。

A.南辕北辙背道而驰缘木求鱼

B.背道而驰缘木求鱼南辕北辙

C.背道而驰南辕北辙缘木求鱼

D.南辕北辙缘木求鱼背道而驰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唯有除贪,才能安民心”﹣﹣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接受越南通讯社采访时表示,越南反腐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这些成绩仍不足以完全根除贪污腐败与浪费现象的发生.

B.“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温家宝总理的激情话语,有力地传递出政府解决民生难题的庄重承诺,弘扬了推进社会发展转型的价值取向.

C.从文化哲学意义上来理解,乡愁是归属感的一种表现,同时是一种根源意识的体现,也是对这个归属和根源的一种亲和感,这种归属感是人的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

D.“春运铁路格局的改变,反映的不仅仅是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经济结构、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更是交通基础设施的重大变化.”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石培华说.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马是中国人喜爱的动物,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是极其温顺又充满野性魅力的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己经成为力量与神奇的代表。

①还让人们有了敬马王、打马球、赛马等习俗

②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③它帮人们种地运货,和人们一起南征北战

④作为六畜之首

⑤马是人类的朋友和伴侣

⑥千里马、老马识途等故事也十分深入人心

A.③②④①⑤⑥B.③⑥①④⑤②

C.⑤③②⑥①④D.⑤④②③①⑥

16.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

每处字数不得超过15个字(含标点符号)。

(5分)

朋友,你自己去寻出一个本不成问题的问题,“  ?

”其实这个问题是容易解答的。

人生的意义全是各人自己寻出来、造出来的:

高尚、卑劣,清贵、污浊,有用、无用……全靠自己的作为。

生命本身不过是一件生物学的事实,有什么意义可说?

一个人与一只猫、一只狗,有什么分别?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  。

你若情愿把这六尺之躯葬送在白昼做梦之上,那就是你这一生的意义;你若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去创造自己的生命的意义,那么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义,做一事便添一事的意义,生命无穷,生命的意义也无穷了。

总之,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

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  。

17、所谓“因境设辞”,指的是依据特定的场合,说话用语巧妙自然。

请根据下面两段话的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

(6分)

(1)1978年8月8日,时任日本外相的园田先生来北京,准备和我国政府签订和平友好条约,黄华外长到机场去迎接。

不料,天公不作美,飞机刚停到机场上,就下起了大雨。

见园田先生走下飞机,黄华外长迎上前去,随后陪同园田走进了贵宾室。

园田寒暄道:

“到北京迟到了,见到黄外长,旅途的疲劳消失了。

黄华外长笑着说:

“  。

(2)有一次,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在江西革命老区做慰问演出,不料正值关牧村演唱《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时,天空乌云密布,落下了一些雨点,顿时现场开始骚动不安。

歌声一停,赵忠祥快步走到台前,深情地对乡亲们说:

“  。

”赵忠祥的一番话,让演出在感人的气氛中得以继续进行。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小于800字的文章。

4月29日,尚先生把手机落在出租车上。

他继后拨打那部手机,对方接听后立即挂断。

他又发短信表示,愿意出2000元“买”回手机。

一小时后,尚先生收到回复,说要归还手机。

后面才知道,捡到手机的人是一位年轻人。

尚先生要酬谢他,但对方交还手机后就转身离去了。

当天晚上,记者联系到那位年轻人,年轻人说:

“我本来无意归还,但看到手机里的照片和信息,发现机主刚刚给芦山地震灾区汇去一大笔捐款,很受感动。

我不能见利忘义,不能用贪心对待爱心。

我也要像尚先生那样多一些真诚和友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6----2017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答案

一、【解答】

1、B张冠李戴,根据原文第一段可知,“改写了文学的生产与传播方式也改变了文学批评表达与传播方式”的是“微博”,不是“微博文学批评”.

2、A以偏概全,“仅仅是一种新型的小说传播方式”错,原文第一段是说“是一种新型的小说生产与传播方式”.

3、C“一定会”太绝对;“民声渐行渐远”不合文意.微博这一新兴载体,文章最后一段,“而没有专业精英的有力表达,那么宽广的民众声音可能也会行之不远”.

二、【解答】

4、C第二个“王”为动词,“南越”作它的宾语,“南越”后断句,排除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