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骑行基本技巧.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255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行车骑行基本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自行车骑行基本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自行车骑行基本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自行车骑行基本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自行车骑行基本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自行车骑行基本技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自行车骑行基本技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自行车骑行基本技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自行车骑行基本技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自行车骑行基本技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自行车骑行基本技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自行车骑行基本技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自行车骑行基本技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自行车骑行基本技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自行车骑行基本技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自行车骑行基本技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自行车骑行基本技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自行车骑行基本技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自行车骑行基本技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自行车骑行基本技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行车骑行基本技巧.docx

《自行车骑行基本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行车骑行基本技巧.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行车骑行基本技巧.docx

自行车骑行基本技巧

骑车的方法

健康是可以“踩”出来的!

对于苦无运动休闲机会的现代人来说,骑自行车是一项非常好的健身运动。

然而不要光只是用力地骑,还要注意正确的骑乘姿势,才不会造成运动伤害。

以下是一些骑乘观念供车友参考。

  我很清楚唠叨的嘱咐“不要做什么”是没有用的,与其把话题放在“你不该”上头,还不如告诉各位如何会好一点不论你骑的是何型车种(从路跑车到技巧车),你会发现这里面还有不少你可以加强技巧的空间。

  一、在车队行进中勿作出突如其来的举动,一定要保持稳定的骑乘动作。

自行车车队行进中没有什么比出现一个毛毛躁躁的车手还会扰乱整体车行进度的了。

有些人会作出突如其来的举动,使整个车队中的成员的安全受威胁。

不管任何情况都应该保持动作流畅及预先掌握路况的骑乘原则,车队行进是一种相当需要互信的运动。

  二、在车队中不要放开双手骑车,一定要保持将手掌置于刹车握把、下弯车手柄或接近竖管的车把顶端在车行之中。

之所以万万不可把手置于休息把上骑车,有好几项理由:

首先,你会被其他车手责骂,虽然这已是老掉牙的问题,但犯这些毛病的人仍是大有人在。

第二,放双手意味着你主要是用手肘来控制车行动作,其操控性远不如将双手置于握把上——着并非是让你在集团中受欢迎的方法。

最后一点,若遇上紧急事件,由于你的双手离刹车握把过远,你还得骤然坐起来找寻它们的位置。

当然了!

在车队行进中,我们是不会想到要减速的,但如果真有需要时,你就得手忙脚乱地找刹车了。

  三、不要在爬坡时变换至最高档齿位,一定要选择可以让你顺利通过坡段的适当档位。

在穿越艰苦路段的时候,常有人会因受不了而变换至大齿位。

虽说,如果维持冲力,在你碰上石头或树根时可较顺利跨过;但反之,若你的速度不够快,就可能会“原地踏步”了,如果你的体力够强且技术也足以应付上坡路况的话,当然很好,但是一旦你的齿位换过了头,那就会一下子就停在半路上了。

所以在爬最陡的上坡时,最好将齿位再低一些为宜,在遇到石块或地上突出冒出的突出物时,便可游刃有余的撑过障碍,而不至于拖着沉重的脚步过不去。

  四、不要到上坡就死命的踩动踏板,一定要善用齿位变换,使你在上坡时施力情况维持稳定。

你过去的骑法可能也和这些人一样——每遇到上坡就猛力冲刺,并将臀部挪离车座,拼命猛踩。

这样不但会破坏集团的连贯性,也会害每个人都累断了腿。

即使在最轻松的比赛中,到了最后十里路程时,大伙也常会因疲累而落队,爬坡是一段很艰苦的阶段,但在此时最重要的不是拼命想跟上主集团,而是要设法维持速度的稳定。

在比赛过程中不要有过分的英雄主义行径。

  五、不要死盯着路线或路上的障碍物,一定要专注于你单车的行进动线。

你是不是也曾在行进中发现大石头,明明想避开它——但却不偏不倚的朝它撞了上去?

理由很简单:

车子的动向是随你的视线而移动的,如果你的眼睛盯着障碍物不放,你的单车便会自然而然地朝它行进,战斗机飞行员称之为“定向地标”——只要他们全神贯注于地标上,便能正确返航,在陆地行进中,也会发生相同的情形,解决之道便在于把目光焦点放在前头路况良好的路线上,千万保持心无旁骛,自行车便会十分神气地自动随着你的视线前进。

  六、爬坡时不要突然站起身来骑,一定要以缓和平顺的动作,慢慢的将臀部挪离车座。

当你突然站立起来爬坡时,你的自行车会有轻微的后顿倾向,车身左右摆动会抵消前轮的动力,或者,最起码也会把同行的伙伴吓出一身冷汗。

如果你不断以这个方法在行进中骚扰同伴,你在车友之间的风评势必很差。

平顺地从坐姿站立起来,将齿位变换至比你坐时还重一、二齿位,配合踏板的上、下转动,向上、向前转动臀部,并使臀部离开椅座,让你的体重顺着踏板转动,同时不要死握着车把不放。

你的目标是要能从坐姿到立姿变速一气呵成。

  七、转弯时,内侧踏板不要在下面,一定要将重心置于外侧踏板。

最令人捏把汗的莫过于见到车手在过弯时,将内侧的踏板向下,再几公分就触地了。

一旦踏板撞及地面,后轮就会碰到路面,发生不折不扣的摔车事件。

要安全地过弯,在你接近转角时便得停止踩踏的动作,让外侧的踏板朝下(如果你要左转,则将右踏板朝下;反之亦然)。

踩着踏板的同时,将身体重心转移到车身外侧,并微提车座。

确定内侧踏板在上,以远里伤害。

另外再把重心放低,才能安全帅气的过弯。

在交通高峰时段,选择空置的停车区多多练习你的过弯技术。

  八、不要绷紧上半身,没命地骑车,一定要放松手掌、手臂及脸部肌肉。

你可能有过跟在紧握车把骑车的车手之后的经验,他的肌肉过度僵直、指关节变白、手肘僵死、牙关紧闭、颈部青筋外露,如果你也是个这样的车手,给你个良心的建议——放轻松,试着将你的上半身当作车上的另一个避震器,放松肩部及手臂来吸收路面传来的震动,如果你在紧绷中的车把上作轻触的动作,可能会造成刹车握把咬死,这样突然的改变会传至前轮而导致摔车。

  九、不要在你取得车队领先地位时加速,当你在先头位置时,一定要保持集团速度的稳定不变。

车队在速度稳定时表现最佳,其中有些要领要叮嘱骑在前头而缺乏经验的车手,也许加速可以炫耀他们体力有多么强,或者在看到一长列的车阵被甩在后头会感到很过隐,但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冒然加速,这样的加速会造成和后头车队间距的加大,而使原本在车阵中能较轻松的车手们疲于奔命。

告诉各位一个小秘方:

当还位在车阵的第二顺位时,先检视你的路码表,看看集团前进速度为何,当你争到领先地位时,保持相同的速度就行了。

  十、不要让车阵间距拉开,一定要保持跟在前车的车轮之后。

另一个简单但又很重要的车队行进技巧:

紧跟住前车车轮。

如果你在车队中间位置,而又与先导车脱离,这会让你再花上不少力气才能迎头赶上,而在你之后的车手都会如此辛苦,倘若你实在落队太多,后头的车手将超越你,自行赶上他们各自的目标。

所以最好是花点力气平顺地跟上前车,并与前车保持150CM宽的间距,不要因一时偷懒,后面才花更大的力气去追回10-20米的间距。

反正要不就现在多费点力气,不然就得在后头才辛苦。

  十一、不要与前车车轮并行,一定要骑在前车后方一至三尺处。

大部分的连环摔车或二车相撞,都是其中有一名车手将前轮与后一辆的车轮并行做造成。

如果领头车手突然转向或骑偏了,尾随的车手便会迎头撞上,“碰!

”,所以要随时保护自己的前轮,把它看成你最珍贵的东西——脆弱、稀罕、金枝玉叶,不让任何东西碰触到它。

你的前轮应该是像在一个隐形的力场里兀自转动才是。

  十二、不要在雨中硬骑,一定要学习一些在潮湿路面过弯的简单技巧。

如果你有观看98年环法赛在Epic山区这站比赛的话,你或许会注意到选手们深受湿滑状况所苦。

这些职业车手是如何以超过时速六十公里的速度,在湿滑的情况中于下坡路段及惊险的弯道中奔驰?

#在直线路段加速。

在过弯前先带刹车,缓慢通过弯道后先将车身摆正再加速。

当车身过于倾斜有滑倒之虞时,得一次将前刹握死。

#配戴护目镜。

镜片可防止砂硕触及眼睛,如果能保持视线清晰,你便能安全地享受骑乘之乐。

#将内胎稍微曳压,并还用较宽之外胎。

如果发现天色即将下雨,就要改用雨地专用外胎。

#多多练习。

不一遇到下雨就噘着嘴,躺在家里睡大觉,选一处停车场练习过弯,感受你的轮胎在各种不同状况下的抓地力如何。

#在过弯当中适切地分散身体重量。

让你的上半身尽量接近上管,臀部微往车座后方挪动,放松手臂及肩膀。

要是你一紧张,大概就很难控制住侧滑的现象了。

#骑乘登山车到各种路况中尝试感受:

轮胎于湿地打滑时,如何才能在轻松且自信地稳住车身。

  十三、不要直盯着前方车手不放,一定要环视正在跟上的几位车手。

当骑得很辛苦或很疲倦时,你的眼光可能会变得有些呆滞,只盯着在你正前方的车手打转。

但如果这时在前头发生摔车或有人突然转弯,你会因没留意到而来不及反应。

LenPettyjohn,CoorsLight职业自行车队的前任教练告诉他们的车手:

如果你死盯着你前头车手的后轮,在你撞上人行道之前,这将是你所见到的最后一幕了。

破解之道十分简单,保持头部抬高,视线穿越在你前面的车手,这样你便能看清前方路况,趁时间还充裕时,提早对异状或危险因子作一些处置动作。

  十四、勿全程以坐姿爬坡,一定要适时变换臀部位置,并偶尔采用立姿骑乘。

要爬长程上坡道有一个技巧可以最省力,要诀十分简单——但许多的车手都会忘记每隔几分钟便以立姿及坐姿轮流交换骑乘,倘若你的位置一直不变,同一块肌肉将很容易疲劳,且你的效率及骑车乐趣也会消失殆尽,故以坐姿骑了几分钟后,就变换到较大齿位,改一立姿骑一会儿,摇摆车身后半部,同时身体微向前倾,让体重向下作用在踏板上,过几分钟后,再换回坐姿,并退回较小的齿位;在到达坡顶前,全程反复运用这个要领,如此一来,你会觉得比较轻松,而且也较不劳累。

  十五、不要强行顶风前进,迎面遇到强风时,一定要聪明地闪避,并耐心等候风势减缓。

一年之中有许多时候,我们都得在大风之中骑车,以下是如何与疾风周旋的方法:

  1.采取out-and-back的骑法,以叉开的外侧脚切入风势,这个动作一开十分辛苦,得利用风势作为抗力,后以步行的速度倒骑。

江湖一点绝,从这个姿势再将脚变回原来样子并不至于太难。

(按:

不太懂,不知道有没有高手来解释一下)

  2.不要变换至小齿位。

如果你想一如在平静无风的路上一样地以大齿位维持正常速度的话,多半是会大失所望。

最好还是乖乖的把齿位降低,保持踩踏的节奏,这方面你不单要有实力,还得要有更佳的训练才行。

  3.压低身体,正面的迎风面越小越好。

当你在让你的手碗休息时,将你的手臂垂下,环靠在刹车握把上有。

假如你是独行骑士的话,可以使用aero手柄。

维持背部平直,头抬高,这样才能看清路况。

  4.要有坚强的意志。

无情的强风相当容易折损一位车手的意志。

所以要不断激励自己,你的体力更胜于风力,而且你对迎风状况的处置非常高杆。

   

如何快速舒适的骑行

骑乘姿势

自行车是一种人力车,它的行进速度除了车子本身性能的影响因素外,人的体能也是另一主要决定自行车行驶速度的要素。

然而骑自行车真的只要体力好就可以骑得快吗?

也许一个体能好的骑士可能会骑输一个体能比他稍差的人,发生此种状况有一种可能就是骑乘姿势的问题。

任何运动中姿势都是运动表现好坏的主要因素,在自行车运动中,没有正确的骑乘姿势,就几乎不可能会有太好的成绩。

以下就自行车骑乘姿势的调整作逐一的介绍。

一、坐垫高度

坐垫的高度影响着脚部踩踏的伸展程度,高度太低的坐垫高,使得踩踏回转时腿部肌肉无法得到充份的伸展,因而无法作有力的踩踏,容易造成腿部疲累。

如果坐垫高度过高,则同样会减低踩踏的施力,同时由于踩踏时肌肉过度伸展,还容易造成腿部抽筋甚而造成运动伤害。

以下公式可作为决定坐垫高度的参考:

跨下长×0.885=大齿盘中轴至坐垫上缘的长度(沿立管测量)

以公式算出来的坐垫高,因个人的踩踏习惯不同,可作些微的高低调整,大约可上下调整一公分的差距。

二、坐垫前后位置

骑乘自行车运动时除了双腿向下伸展的幅度外,还有一个影响踩踏施力的重要因素就是踩踏时双脚前伸的幅度。

坐垫位置偏后会造成脚部过度往前蹬踏使得踩踏回转顺畅度变差且力量减弱,若是坐垫位置过于偏前,则会造成大腿无法自然向前伸展而减低踩踏效率。

决定坐垫前后的方法是,坐上坐垫,脚掌踏在踏板上,踏板转至曲柄与地面水平,将脚姆趾根部的关节骨调整于踏板轴上方,此时从侧面看膝盖前缘向下的垂直线应该与踏板轴呈一直线,此时您的臀部与脚部处于最佳的相关位置踩踏最有效率,反之若是膝盖偏后则将坐垫向前调整,膝盖偏前则将坐垫向后调整。

三、把手与坐垫高低差

一般人常会直觉的认为骑车弯腰驼背会腰酸背痛骑得更累,可是偏偏每个选手都是弯腰驼背的骑车,难道他们都不会腰酸背痛吗?

显然一般人的想法错了,要不然难道选手都疯了不成?

我们作个实验,您现在站直上身用力以脚向下蹬地面,跟你弯下腰用力以脚蹬地面,你将会发现弯下腰蹬踏的力量远大于站直上身时蹬踏的力量。

同样的骑自行车的踩踏也是一样,弯下腰要比坐直身驱来的更有力踩踏,但这里所谓的弯腰并不是真的去弯曲你的脊椎,而是挺直你的背,以大腿骨与骨盆连接处作为弯曲点,如此就能很自然而有力的踩踏,在自行车骑乘上能造成此种姿势的方法就在于坐垫位置高于把手。

当车架的尺寸符合骑乘者的身裁时,坐垫与把手上缘的高低差距最小以四公分为起跳点,身高越高手越长的骑乘者,坐垫把手的高低差距也越大。

如果坐垫把手高低差小于四公分表示车架对于骑乘者太大,若是坐垫把手高低差过份的大(例如坐垫拉得超高)就表示车架对骑乘者太小了。

至于坐垫把手高低差多大才算合适,通常是以骑乘者身体的协调感及舒适感为准。

通常刚开始骑乘者的坐垫把手高低差不会太大,随着骑乘者经验的累积,骑乘姿势会越来越像选手而达到一较佳的坐垫把手高低差。

如何踩踏

乍看之下「如何踩踏」这会是甚么问题!

难道有人骑自行车不知如何踩踏吗?

从自行车「运动」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大胆的说,大部分的自行车骑乘者是不知道如何有效率的踩踏踏板的,这其间的差别就在所谓的「有效率」。

踩踏板跟有效率的踩踏板是很不一样的,一般的踩踏只是让自行车能够前进,而有效率的踩踏板是要能维持运动时的高速,甚且能随时作出攻击式的加速,或是对行进集团突如其来的加速作出跟进的反应。

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关键就在踩踏的转速(rpm每分钟回转数)。

其实自行车前进的动能都是来自踩踏的转速,就像汽车的引擎转速一样,必须在一定的转速以上才能发挥马力的输出,而骑自行车发挥马力的踩踏转速于平路段通常是每分钟90~120转,在爬坡路段则是每分钟70~80转。

不论在甚么路段,转速不足时就无法输出足够的动能,此时自行车骑起来会有拖重感,怎么骑都骑不快,爬坡一直失速,平路也快不起来。

但是若是骑乘时转速过快,则会有浪费力气在拼命转动双脚的感觉,很容易喘不过气来,也很容易脚酸。

因此练习自己的踩踏转速就成了自行车运动的首要练习项目。

如何变速及安全骑乘单车安全骑乘

许多人常抱怨,道路汽机车太多、不安全不适合单车骑乘。

其实就算将整条公路划为自行车专用道,就成了单车骑乘的天堂了吗?

其实未必,一条单车专用道并不能保证单车骑士不会彼此相撞、不会自己摔倒。

如果感觉危险就骑慢一点,如果车多大家遵守秩序就不会有问题。

基本上道路不会威胁用路人,反倒是用路人本身才是道路上危险的来源。

对单车骑士而言,当我们抱怨汽机车所带来的危险时,我们自己是否也制造了自身的危险呢!

这其中关键就在于单车安全骑乘习惯的养成。

单车安全骑乘,可分为尊重路权的骑乘习惯与安全的骑乘技术两部份来说明:

尊重路权的骑乘习惯

在一般道路上任何的行人或是交通工具都有权在其中行进。

只要不妨碍其他的用路人,我们可以在北宜公路上开汽车、骑单车、驾牛车、骑马、跑步或走路。

要让所有的用路人能在公路上顺畅行进的关键,就在于尊重彼此的用路权。

速度慢的不应该挡路,速度快的也不应该压迫速度慢的。

1.靠路边骑乘:

靠路边骑乘是单车安全骑乘的第一守则,因为,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路上的所有车辆的速度都比单车快,如果单车占据了车道,那么也就无怪乎其他动力车辆对单车不客气了。

在实际经验中,许多单车骑士在风景迷人的路段,在上坡疲累时,在下坡忘我时,都会不知不觉的骑向路中央。

因此,建议单车骑士们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挡了别人的路。

2.注意后方来车:

单车与汽车、机车有一很大的不同就是它很安静,后方有来车,在一百公尺外就可以听到。

如果明明有车辆从后面接近,你还没听到,没有尽量骑得靠边一些,那么出了什么状况,自己也得负些责任。

另外在你必须偏离现行直线,像是转弯或闪避前方障碍物时,切记一定要回头看看后面是否有来车。

因为,所有的车都比你快,如果你突然偏离行进路线或是转弯,后方距离近的车辆可能反应不及而撞上你,这就很难说别人有什么过错了。

3.表明你的行进动向:

就像开车须打方向灯一样,你也应该让其他的车辆知道你的行进意图。

适当的手势,可以让他人知道是否应该减速礼让你的行路权。

4.注意力分配前30~40%后70%~60%

从前三项骑乘技术的描述,您应该了解,为什么骑乘注意力的分配是前30~40%后70~60%了。

安全的骑乘技术

安全的骑乘技术是指,骑乘者本身应具备之影响行车安全的单车操控技能。

这牵涉到在人不犯我的情况下,如何确保个人行车的安全。

1.双手同时煞车:

煞车时如果只煞后煞,制动效果会不够,在速度快时会撇轮;若是只煞前煞则很容易造成向前翻车,唯有双手同时煞车才能发挥适当的煞车效果。

2.适当的煞车距离:

了解您爱车的煞车性能,不要太晚煞车以免撞击;即使是煞车效果好到锁死车轮,你还是可能失控摔倒;尤其下坡路段重力加速度会使车速更快,若不熟悉可以点煞方式煞车一路下滑。

3.下坡时身体重心后移:

下坡时身体重心后移可增加下坡的稳定性。

4.过弯时脚部的压车:

过弯时为了增加平衡,左弯时应左脚在上右脚在下,右弯时应右脚在上左脚在下,以脚部的压车动作来增加过弯的稳定性。

5.适当的档位选择:

单车的速度档位是为了克服地形起伏而设计的,在上坡时应提早变至低速档,以免当上坡踩踏不动时造成摔倒。

下坡应采用高速档,以免在不知觉的情况下因档位过轻踩踏而空转造成失去平衡

 

骑行技术

  骑单车并非难事,但学会正确地骑单车却并非易事。

在平时骑车时主动地训练自己,改正一些错误的动作,会使你减少疲累和不适,更加轻松地完成旅程。

  首先应掌握正确的姿势:

  上体前倾,躯干向上躬起,头部稍向前伸。

双手有力地握住车把,两臂自然弯曲,支撑住上体。

臀部稳定地坐在车座上。

两腿作100-170度左右的蹬踏循环,通过脚部把力量传到脚踏板,动作要顺滑有力。

  掌握正确的姿势必须正确处理好人车关系,要根据自身生理结构即腿长、臂长、肩宽、躯干长度来选择和调整车架、车座、车把。

  车架的高低由腿长决定,长度由臂长加躯干长度决定。

  车座的高度可按以下方法决定:

稳定地坐在车座上,当脚蹬在最低点时用脚后跟踩住,此时腿应刚好伸直,既不弯曲也不蹦直。

车座前后和俯仰角的调整由整个身体结构决定,以舒适为准。

调整好的车座应使你骑在车上,当曲柄与地面平行时膝关节与脚踏应在一条铅垂线上,在蹬踏最低点时腿部应稍有弯曲。

  车把不应太窄,窄于肩会挤压胸部,应与肩大体一致。

  当你确定了你的单车结构并正确调整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如果你觉得很舒适,最好就不要轻易变动了。

  其次要学会正确的蹬踏技术:

  蹬踏时蹬踏脚的用力方向应尽量与脚踏板运动圆周的切线方向一致,在进入蹬踏的时候应逐渐加力,在曲柄与地面平行时力量加到最大,再向下时力量逐渐减小。

通过最低点后脚腕和腿部开始放松,并且顺滑放松地到达最高点,再进入用力阶段。

整个循环中两腿不要左右晃动,保持在同一垂直面上。

长途旅行时应尝试用脚的不同部位蹬踏,并掌握好节奏,以使肌肉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

不要用你承受不了的高齿轮比骑行,也不要频繁地变换齿轮比。

  最后提醒你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集体出行时,如果你想节省体力,请尾随在别人后面,这样你前面的人所形成的涡流会牵引你前行,使你能节省20%-30%的体力,这也正是专业选手爱跟在别人后面的原因。

  在遇到较小的上坡时,上坡前进行加速,利用冲力快速地爬上去,可以在最后阶段使用站立式骑行。

较长的上坡或山路需要你平均分配体力,保持匀速,不要急于向上冲,这样会使你过早地进入疲劳期。

齿轮比要提前改变,可交替使用站立式骑行。

如果你觉得很累,不妨下车走上一段,使肌肉放松一下。

  下很长和很陡的坡时,先把车座放低些,这样会比较安全。

刹车不要过猛,前后同时进行刹车,单独使用前刹会把人向前抛出,单独使用后刹会使单车打转,把人向两边甩出。

  长途旅行最好给单车装一个后架来放置行李,长时间的骑行即使背上一个很小的包也会让你苦不堪言。

山地车骑行指南

  山地车,英文叫“mountainbike”,缩写为MTB。

这种车起源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是美国青年为了寻求刺激,在摩托车比赛的越野场地上驾驶自行车进行花样比赛而派生发展起来的车型。

  山地车因其坚固,粗犷,新颖的外型,缤纷夺目的色彩,优越的骑行性能,很快成为都市青年追求的时尚。

不知从何时起,山地车“刺耳“的刹车声成了都市自行车交响曲中的高潮。

  山地车钢度大,车架钢管比普通自行车的粗;轮胎较宽,抗震性能好,牢固结实,特别适合于怕山越野,郊游旅行。

山地车的速比一般有10速,12速,15速,18速和21速。

正确运用变速器,能应付平路,上下坡,土路,顶风等复杂路况和气候,比普通自行车快速省力得多。

  长途骑行,应适时变换调速器,充分发挥山地车的特长。

一般来说,应以脚下略感有力为宜,若觉得有点“空“,就应马上换高速比;相反,若感有些吃力,就应及时换成低速比。

  如若是能略知一二修理技术,骑上山地车的感觉简直就象个国王,在我们这个以自行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国度里,山地车可算是当之无愧的郊游大哥大。

 

山地车的骑行技术

一、自行车基本骑行技巧

(一)姿势

  正确的骑车姿势是:

上体较低,头部稍倾斜前伸;双臂自然弯屈,便于腰部弓屈,降低身体重心,同时防止由于车子颠簸而产生的冲击力传到全身;双手轻而有力地握把,臀部坐稳车座。

(二)踏蹬

  自行车运动的踏蹬方法有自由式、脚尖朝下和脚跟朝下式三种。

  1、自由式踏蹬方法:

目前,一些优秀运动员大都采用自由式踏蹬方法。

这种踏蹬方法,就是脚在旋转一周的过程中,根据部位不同,踝关节角度也随着发生变化。

自由式踏蹬,符合力学原理,用力的方向与脚蹬旋转时所形成的圆周切线相一致,减少了膝关节和大腿动作幅度,有利于提高踏蹬频率,自然地通过临界区,减少死点。

大腿肌肉也能得到相对的放松。

但这种踏蹬方法较难掌握。

  2、脚尖朝下踏蹬法:

其踏蹬特点是,在整个踏蹬旋转过程中脚尖始终是向下,这种方法踝关节活动范围较小,有利于提高频率,容易掌握,但腿部肌肉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不利于自然通过临界区。

  3、脚跟朝下式踏蹬法:

脚跟朝下式踏蹬方法是脚尖稍向上,脚跟向下8~15度,这种方法在正常骑行中很少使用,只是少数人在骑行过程中作过度性调剂用力时才使用脚跟朝下式踏蹬方法。

它的特点是肌肉在短时间内改变用力状态,得到暂短休息,达到恢复肌肉疲劳的目的。

二、转弯技巧

(一)倾斜法:

车体为一线,往弯内倾斜。

  1、身体重心基于车上往弯内倾斜,人车保持同样的倾斜角度。

  2、伸直外侧的膝盖并且下意识的加点力度,就好象你要把脚踏踩下来似的(不过如果你真地把它踩下来的话可别找我们)。

  3、用内侧的膝盖顶着横梁,这是一个调节你的轨迹的好方法,减少压力就可以缩小弯度。

  4、外侧的手稍稍拉起车把。

  运用倾斜的两个好时机:

  可以利用不太急的转弯处(少于45度)加速

  可以清楚看到前方但不熟悉的弯处

  湿沥青路上,倾斜的两个缺陷:

  在雨天,尽管这种转弯技巧能给你一个很好的牵引力,但是它的角度和重量的分配、安排不太利于湿滑路面;倾斜技巧没有相应的扭转来得灵敏。

(二)把向法:

车子保持直立些,身体往弯内倾斜。

  1、向前挪动,直至鼻子和刹车把成一行。

  2、保持车子直立,身体往弯内倾斜(足以让外侧的手臂伸直)

  3、把车把往弯内一侧歪。

  4、弯曲内侧手臂的手肘把车把拉回,同时外侧手臂把车把推出以转动车把方向。

  5、保持两边膝盖内扣,继续蹬踏。

三、自行车上下坡骑行技术

  上、下坡骑行技术是公路自行车的一种重要的基本技术。

(一)上坡骑行技术

  上坡骑行要保持正常的踏蹬动作,不可突然用力,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站立式骑行或提拉式骑行方法,否则会过多地消耗体力。

遇到短距离坡路,应充分利用物体运动的惯性原理,轻松地踏蹬,快到坡顶时可采用站立式骑行,把速度尽可能提高,给下坡加速创造有利条件。

遇到漫长的上坡,要根据自己的体力状况及时调整传动比,不要等到骑不动和速度完全降下来时才改变传动比,要坚决避免重新起动的现象出现。

坡路较长或有陡坡时,可交替使用站立式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