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精神的三间小屋 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55889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精神的三间小屋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精神的三间小屋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精神的三间小屋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精神的三间小屋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精神的三间小屋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精神的三间小屋 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精神的三间小屋 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精神的三间小屋 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精神的三间小屋 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精神的三间小屋 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精神的三间小屋 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精神的三间小屋 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精神的三间小屋 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精神的三间小屋 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精神的三间小屋 教案.docx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精神的三间小屋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精神的三间小屋 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精神的三间小屋 教案.docx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

2、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3、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

2、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4

第一二课时

一、导入:

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曾说: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座园圃,意志是这园圃里的园丁……让它荒废不治也好,把它辛勤耕植也好,那权力都在于我们的意志。

俄国大文豪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

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

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

没有知识或知识不多就难免愚昧;不习惯思维就会造成粗鲁或莽撞;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

“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我们生活的世界,按常规来看,可以被称之为三维空间。

空间如此广阔,时间如此漫长,不是我们这些弱小的生命体能够体会得到的。

但是,我们人类除了拥有空间感之外,还拥有精神,它能够穿越一切空间和时间,造就一种永恒的力量。

那么,人的精神是如何发挥这种作用的呢?

那就必须要给人的精神活动以空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

二、作者简介

毕淑敏(1952——),女,国家一级作家。

1952年出生于新疆伊宁,祖籍山东。

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

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

毕淑敏17岁便来到海拔5000米的西藏阿里当兵,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

在苍茫的高原上,她亲眼看到一些年轻人为了祖国的安全富强永远长眠在冰层中的悲壮。

那些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死亡”使她对生命有着特别的关注。

1980年转业回北京。

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士。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7年开始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

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曾获庄重文文学,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等。

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一)请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字音,梳理字义。

1、生字注音

宽宥(yòu)游弋(yì)轻觑(qù)麾(huī)下广袤(mào)

赘(zhuì)余窗棂(líng)坍(tān)塌要诀(jué)困厄(è)

襟(jīn)怀灼(zhuó)晃自惭形秽(huì)憎恶(zēngwù)

俯拾即(jí)是驰骋(chěng)

2、词语解释。

1.自惭形秽:

“惭”,惭愧;“形秽”,容貌丑,形象不好。

原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羞愧。

后泛指因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2.不知所措:

措,安置,处理。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遭受困窘或处境为难时心神慌乱。

3.林林总总:

林林,众多的样子;总总,众多而杂乱的样子。

形容杂乱众多。

4.俯拾即是:

俯,低头,弯腰;即,就。

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

形容多而易得。

5.鸠占鹊巢:

斑鸠占据喜鹊的巢。

比喻强者欺凌弱者,获得现成的东西。

6.李代桃僵:

李树代替桃树僵死。

比喻兄弟相爱相助,患难与共。

后用以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7.襟怀:

胸襟、胸怀;心胸。

8.广袤:

土地的面积。

东西的宽度为广,南北的长度为袤。

9.驰骋:

①骑马奔跑,奔驰。

②自由地或随意地到处走动,漫游。

10.坍塌:

崩塌。

11.形销骨立:

形容身体非常消瘦。

(二)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思路。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

第二部分(第7——17自然段)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第一层(第7——8自然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第二层(第9——13自然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

第三层(第14——17自然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18——19自然段)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作者说的是哪三间精神的小屋呢?

A.第一间小屋盛着我们的爱与恨。

B.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

C.第三间小屋安放我们自身。

2.第1——6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与后文写的精神的三间小屋有什么关联?

第1——3自然段:

是全文的引子,表达了作者对两句名言的感慨与思考。

引出对精神空间的理解。

第4——6自然段:

由身体活动的空间引出对人心灵活动的空间的思考。

3.第一间精神小屋是什么样的?

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与恨。

作者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种对比鲜明的爱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接着又用了几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经历。

接下来用一个假设句,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

充分体现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深广的胸怀。

4.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作者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对事业的时间概念。

揭示出一个道理:

不要小看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

并告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只有规划好自己的事业,才能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

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事业?

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

首先是寻找阶段,站在高处向远方望去,高瞻远瞩,确立远大目标。

其次是耕耘阶段,再苦再累,在所不惜,只要努力达成目标。

最后境界是收获阶段,已经为追寻目标精疲力尽,快要放弃时,却在最不起眼的地方获得了成功。

5.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作者首先用一个反问句引出下文,接着用了两个比喻句说明没有自己的悲哀。

告诫人们:

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

理解本段的重难点是“自身”,如何理解文中“自己的思维”“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意见”?

通过举例分析说明这里的“自身”不单指人的个体生命,更是指向这个个体生命所具有的特立独行的人文精神。

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更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6.概括第18、19自然段的内容:

总结全文,指出建立精神栖息地是我们的义务和权利,提出扩大精神空间的建议。

第三四课时

五、文本细读

(一)第1-6自然段

①文中有哪两句关于人的心灵的描述?

为什么说我们面对名言与古话时会自惭形秽、不知所措?

明确:

文中“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和“宰相肚里能撑船”两句话对人的心灵进行了描述。

“自惭形秽”是因为“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积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同样的“不知所措”是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终是可望而不可及,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②第1自然段中的“泥土”、“浪花”、“云霓”分别对应的是什么?

明确:

“泥土”、“浪花”、“云霓”分别对应的是“大地“海洋”和“天空”。

③本部分哪几段话表明由人需要物质空间自然转换到人需要精神空间?

作用是什么?

明确:

有“人的肢体活动,需要空间。

人的心灵活动,也需要空间”这几句话自然转换显得不露痕迹。

④在怎样的情况下,我们才能“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明确:

“宜选月冷风清竹木潇潇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⑤在本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来进行阐述?

明确:

主要是打比方,最典型的就是用“小屋”来比喻“心灵空间”。

(二)阅读第7-8自然段

①第一间小屋中盛着我们的爱与恨之时,作者着重强调的是什么?

明确:

在第一间精神的小屋中,作者着重强调的是“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

哪怕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也是希望永恒在前”,“假如爱比很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大的福气。

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②本部分的文字形象、生动,飞扬,鲜明,新奇,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

作用是什么?

你能举例说明吗?

明确:

本部分作者所运用的方法还是比喻,还有拟人等。

此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使得作者笔下的文字真如繁花盛开,奇英缤纷,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也使得说理的文字具有了情感的力量。

也使得说理的文字具有了情感的力量,生动又悦耳,在扩大感染力的同时,必然会增强说服力。

如文中将“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比喻“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既贴切又奇特而鲜明。

再如文中“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象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就温馨而活泼,新鲜极了,非常有感染力与说服力。

③“无师自通”、“净手焚香”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

“无师自通”这里指自然发生。

“净手焚香”,这里指去除尘埃,营造净化的仁爱心境。

(三)第9-13自然段

①人生工作“七万个小时,在这个庞大的数字面前“,大多数人会有怎样的反应?

为什么?

明确:

大多数人的反应“都会始于惊骇终于沉思”。

这是因为要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整整35年的时光,假如你从事的工作时你的爱好,这7万个小时,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

假如你不喜欢它,漫长的7万小时,足以让花容磨损日月无光。

每一天都如同穿着淋湿的衬衣,针芒在身。

②大多数人在谈到工作时是什么样的表情?

为什么?

作者认为事业对精神有濡养或腐蚀作用,上文中有这样的形象表述,你能否指出来,并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明确:

在谈工作时表情是乏味麻木。

这是因为找对了工作的幸运儿不多。

其“濡养”或“腐蚀”作用是“快活和充满创意”或“花容磨损日月无光”。

③为什么说适合你的事业,如同“白桦林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找寻”?

明确:

主要靠自我寻找,不但是因为相宜的事业,并非象雨后白桦林中的菌子一样,俯拾即是,而且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是抽丝剥茧,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

④为什么你很“难预知将来”?

很难“真正触摸到倾心的爱好”?

明确:

很难预知,是因为很难真正触摸到倾心的爱好,还因为当我们太年轻的时候,…‥尚无法真正独立,受种种条件的制约,那附在事业外壳上的金钱地位,或是其他显赫的光环,也许会灼晃了我的眼睛。

⑤当我们“可能已耗费半生”,“费事弥久”才“将事业之外的赘生物一一剥除,露出它单纯可爱的本质时”,还应该怎么办?

为什么?

明确:

当我们可能“耗费半生”,“费时弥久”才“将事业之外的赘生物一一剥除,露出它的单纯可爱的本质时”,我们还要在“精神小屋”,“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

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⑥建造“坚固优雅”的第二间精神小屋,它的“要诀”是什么?

为什么?

明确:

建造“坚固优雅”的第二间精神小屋,它的“要诀”是“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

这是因为“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

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

⑦“鸠占鹊巢”、“桃代李僵”在这里分别指什么?

明确:

“鸠”与“李”这里代指“事业之外的赘生物”。

(四)阅读第14-17自然段

①为什么作者会说安放我们自身好像一个怪异的说法?

明确:

之所有“怪”就是因为人们根本还未认识到我们的精神住所不住着自己,而是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是不正常的。

②文中16自然段说我们认识的人具体指哪些?

明确:

我们所认识的人指他人思想、最新信息、别的喉咙都囔过的,别的手指圈划过的、世界万物。

③文中16自然段表达对人对己迥然不同的态度的语句有哪些?

作用是什么?

明确:

表达对人对己迥然不同的态度的语句是“我们把自己的头脑……找不到自己曾经生存的证据”。

作用:

强烈的反差,鲜明的对比,深刻的印象,刻骨铭心的震撼。

④文中17自然段开头说“如果真是那样”,这里的“那样”指的是什么?

“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的精神小屋”又会怎样?

明确:

“那样”即第16自然段中鲜明对比的有关情况。

“如果真的那样”则“我们的精神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风中就悄无声息地坍塌了。

它纸糊的墙壁化为灰烬,白雪的顶棚变作泥泞,露水的地面成了沼泽,江米纸的窗棂破裂,露出惨淡而真实的世界,你的精神孤独地在风雨中飘零”。

五)阅读第18-19自然段

①为什么说“三间小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明确:

因为相对于人类而言,它涉及的都是个人的喜怒哀乐、事业与生活;相对个人而言,它的意义可能比大地、海洋、天空都要宽广。

②文中“我们……但我们……”这一组排比句指出了什么?

明确:

指出我们建筑美观结实的“精神小屋”需要的条件分别是:

拥有健康、庄严、努力、真诚。

③当我们完成了自己精神小屋的建造后,应当再如何?

明确:

不妨扩大疆域,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

六、主题

这是一篇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议论、抒情,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七、写作特点

1.集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

2.构思新颖独特。

3.语言朴实,意蕴深厚。

4.文笔细腻。

八、教师总结观点,提出希望

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我们要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只有拥有“健康”“庄严”“努力”“真诚”,我们才能拥有幸福而充实的生活。

20世纪著名的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经说:

人和动物植物一样,都是从属于大地和自然的,人不是自然和大地的主宰,而是他们的维护者,人应当学会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人需要有点向往,有点激情,更需要点精神,否则会变得鄙陋、庸俗。

王鲁湘:

我们无法诗意地生活,但是我们可以追求诗意的生活,如果我们连追求诗意生活的想法都没有了,那么我们的生活注定永远苍白甚至贫瘠。

同学们,让我们学会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吧!

毕淑敏语录:

1、人生的重大决定,是由心规划的,像一道预先计算好的框架,等待着你的星座运行。

如期待改变我们的命运,请首先改变心的轨迹。

  2、教养必须要有酵母,在潜移默化和条件反射的共同烘烤下,假以足够的时日,才能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

  3、疲倦是一种淡淡的腐蚀剂,当它无色无嗅地积聚着,潜移默化地浸泡着我们的神经,意志的酥软就发生了。

  4、我相信不化妆的微笑更纯洁而美好,我相信不化妆的目光更坦率而真诚,我相信不化妆的女人更有勇气直面人生。

  5、生理是心理的镜子。

每个人都是他自己的朋友和杀手。

许多人的疾病其实是自身心理攻击生理造成的。

  6、人们没有自然界高明。

不信,你看:

当道路疲倦的时候,就塞车。

当办公室疲倦的时候,就推诿和没有效率。

当组织者疲倦的时候,就出现混乱和不公。

当社会出现疲倦的时候,就冷...

  7、疲倦是可以战胜的,法宝就是珍爱我们自己。

疲倦是可以化险为夷的,战术就是宁静致远。

  8、期望能给人勇气也易引起沮丧,关键在于期望的“值”。

  9、人活着是为什么,自己快乐同时使别人快乐。

  10、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

  11、人生总是有灾难。

其实大多数人早已练就了对灾难的从容,我们只是还没有学会灾难间隙的快活。

我们太多注重了自己警觉苦难,我们太忽视提醒幸福。

请从此注意幸福!

幸福也需要提醒吗?

  12、一个人可以受过教育,但他依然是没有教养的。

就像一个人可以不停地吃东西,但他的肠胃不吸收,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是骨瘦如柴。

  13、爱怕沉默。

太多的人,以为爱到深处是无言。

其实,爱是很难描述的一种情感,需要详尽的表达和传递。

  14、我喜欢爱读书的女人。

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

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女人铿锵有力。

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飞翔。

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

  15、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

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

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16、淑女必书女。

  17、我羡慕流云的飞逝,嫉恨飞鸟的自由!

  18、幸福并不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同步,这只是你心灵的感觉。

  19、是的,我很重要。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

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

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

  20、有些中国人入了外国籍以后,标榜自己是个"香蕉人",意思是自己除了外皮是黄色的,内心已变得雪白。

而我是一个"芒果人"。

  21、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映的一个眼神。

  22、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

  23、在生和死之间,是孤独的人生旅程。

保有一份真爱,就是照耀人生得以温暖的灯。

  24、如果你不能确定你往哪里走,那么此处就是你的葬身之地。

  25、命运中的不速之客永远比有速之客来得多。

所以应付前一种客人,是人生的必修。

他既为客,就是你拒绝不了的。

所以怨天尤人没有用,平安地尽快把客人送走,才是高明主人。

  26、成熟美应该是比较有内涵的一种风采。

她的外表不是光芒四射的很炫目的那种;而是比较温和,比较润泽,就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样,让人慢慢地对她折服。

  27、佛家有一句话,叫“无挂碍物者无恐怖”,不妨借用来,少需要物者少烦恼。

因为必需少,所以受限轻。

人就获得了更快的行走,更高的飞翔。

  28、爱的脚力不健,怕远。

距离会漂淡彼此相思的颜色,假如有可能,就靠得近一点,再近一点,直到水乳交融亲密无间。

万万不要人为地以分离考验它的强度,那你也许后悔莫及。

尽量...

  29、阅读是一种精神的按摩。

当合上书的时候,你一下子苍老又顿时年轻。

菲薄的纸页和人所共知的文字只是由于排列的不同,就使人的灵魂和它发生共振,为精神增添了新的钙质。

30、两相比较,若是对自己,我以为还是期望得多一些为好,失败了虽易颓唐,但有时也会激起意料不到的勇气。

若是对他人,期望值还是少一些为好,比较少失望和伤害。

  31、即使是一块苦胆泡过的黄连,长久的咀嚼,也会使它的苦涩慢慢淡下去。

  32、友谊也像零存整取的银行。

若你平时不补充情感进去,一旦需要朋友的支援渡过难关时,才发现存单上一片空白。

  33、一个好的男人和一个好的女人,在共患难的日子里,是一种奇怪的有四只脚和四只手的动物。

他们虽然有两颗心,却只有一个念头——风雨同舟地向前。

  34、不要把盘子里所有的肉,都挟到孩子的嘴边。

不要把家中所有的钱,都用来装扮房间和丈夫。

不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工作。

不要在计划节日送礼物的名单上,独独遗下自己的名字...

  35、女人在物质需要满足之后,精神中枢必将更加敏感饥渴,这是确定无疑的真理。

  36、在平常的日子里,修建自己精神的粮仓,储蓄应付巨变的粮草。

一旦精神的灾难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降临时,女人才不会崩溃。

  37、困难的本质是一种停顿状态。

因了某种阻遏,停止在中途。

只要你向前走,也许“难”还在,但“困”就已经解除了。

  38、时间的掸子轻轻扫去女人脸上的红颜,但它是有教养的,还女人一件永恒的化妆品——气质。

可惜有的女人很傻,把气质随手丢掉了。

  39、素面朝天并不是美丽女人的专利,而是所有女人都可以选择的一种生存方式。

  40、尴尬其实是人生经常遭遇到的一种状态,它有个小小的规律,你越是害怕它,它就越张牙舞爪,让你不知所措。

如果你坦然处之,心想人非完人,谁都有出糗的时刻,它也就泄了气...

  41、我们不能让某种嗜好主宰了我们所有的时间并侵蚀了我们的意志。

上网本是有趣的事,但不管是多有趣的事,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就成了坏事。

请记住,现实比任何宽带都宽。

毕淑敏说:

化妆以醒目的色彩强调以至强迫人们注意的部位,却往往是最软弱的所在。

  42、好日子和坏日子,是有一定比例的。

就是说,你的一生,不可能都是好日子——天天蜜里调油;也不可能都是坏日子——每时每刻黄连拌苦胆。

必是好坏日子交叉着来,如同一块花格...

  43、做人也是这样,如我们天天浸透在冗长的东西里,就会使我们自己没有办法提升。

去读那些好的东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下去,对我们好的素质一定会有潜移默化的力量。

  44、自卑出现了并不可怕,只要把自卑摆到桌面上来,找出自卑的原因和表现,从容面对,自卑就成了一只纸老虎,一戳就破了。

  45、期望既不应太少也不能太多,但适中的量很难掌握。

  46、人是感伤和怀旧的动物。

人们较能接受迅速拉近的距离,却无法忍耐在一度天衣无缝的密结之后,渐轻渐远。

  47、我们只要把最猛烈的溃决坚挺过去,就会发现可以比较从容地收拾痛苦的残骸了。

  48、看看大自然如何应对疲倦吧。

春天的花开得疲倦的时候,它们就悄然地撤离枝头,放弃了美丽,留下了小小的果实。

当风疲倦的时候,它就停止了荡涤,让大地恢复平静。

当海浪疲倦...

  49、“婚姻”两个字,很有趣。

右边是表声的字符:

“昏”和“因”,左边都是“女”字旁。

我们的古人造字是很讲究的,为什么对于所有人都同等重要的一件事,不是用“人”字旁呢...

  49、我很喜欢一个词,叫做“志同道合”,人们常常以为这句话是指事业,我觉得写与婚姻更妙。

  50、婚姻的本质像是一种生长缓慢的植物,需要不断灌溉,加施肥料,修枝理叶,打杀害虫,才有持久的绿荫。

  51、我不赞成为了朋友两肋插刀。

如果一定要插,至多插一肋。

因为肋骨的后面是心脏,若都插上刀,心就会被洞穿,便丧失了思考的能力。

  52、没有快乐,谁也别想留住健康。

53、孝,是稍纵即逝的眷念.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54、幸福是个哑巴。

 

  55、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

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

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56、磨砺内心比油饰外表要难得多,犹如水晶与玻璃的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