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56925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九年级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九年级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九年级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九年级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九年级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九年级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九年级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九年级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九年级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九年级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九年级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九年级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九年级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九年级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九年级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试题.docx

《九年级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试题.docx

九年级语文试题

九年级语文试题

(满分:

140分;时间:

150分钟)

题号

作文

总分

得分

得分

阅卷人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5分)

1.请根据要求填写古诗文名句。

(10分)

(1)岁寒,。

(《论语•子罕》)

(2),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3)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

(4)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

(5),。

,。

(杜牧《赤壁》)

(6)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都避免不了最终灭亡的句子是:

“,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

生活给予我挫折的同时,也赐予了我坚强,我也就有了另一种阅历。

对于热爱生活的人,它从来不吝啬。

要看你有没有一颗包容的心,来A(接纳接洽)生活的恩赐。

酸甜苦辣不是生活的追求,但一定是生活的全部。

试着用一颗感恩的心来B(体会理会),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人生。

不要因此冬天的寒冷而失去对春天的希望。

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你就没有了埋怨,没有了嫉妒,没有了愤愤不平,你也就没有了一颗从容淡然的心!

我常常带着一颗②qián()诚的心感谢上苍的赋予:

感谢天空,给我提供了一个施展的舞台;感谢大地,给我无穷的支持与力量;,;感谢生活,让我在漫长岁月的季节里①拈起()生命的美丽……

每天,我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承接生活中的一切。

⑴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

①拈起()②qián()诚

⑵为文中的A、B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2分)

A.        B.      

⑶修改划波浪线句子的语病,把正确的写在下面。

(2分)

⑷请你根据文中提供的语境,在横线处仿写句子。

(2分,注意语言的简明、连贯和得体。

,。

3.下列关于课外阅读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童年》通过讲述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

B.衍太太是一个善良、朴实、疼爱孩子、精通礼节的人,鲁迅在《朝花夕拾》的《父亲的病》《琐记》《狗·猫·鼠》中表达了对她的怀念之情。

C.《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零碎的思想”集子,《繁星》《春水》以母爱、童真、自然为主题,净化了许多读者的心灵。

D.法布尔在《昆虫记》中,除了真实的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在谈论新闻事件时,经常用到“发酵”一词,比如“钓鱼岛争端再次发酵”“韩日岛争连续发酵”。

许多人甚至一些著名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都把“酵”读为“xiào”,其实“酵”的正确读音是“jiào”。

材料二:

②有人对某中学初三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全班共45人,其中39人认为“发酵”的“酵”读“xiào”,6人认为“酵”是多音字,在“发酵”中读“xiào”,在“酵母”中则应读“jiào”。

材料三:

调查结果还显示,③学生对“发酵”的认知来自平时收看电视、网络及广播的娱乐节目,而“酵母”一词则是通过正式的课堂学习获得的。

⑴从第二则材料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答:

⑵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酵”字读错的原因是什么?

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纠正这种错误?

答:

得分

阅卷人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语段,完成5—8题。

(12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1)猥自枉屈()

(2)此臣所以报先帝()

(3)以彰其咎()(4)以咨诹善道()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B.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②元方入门而不顾

C.①遂许先帝以驱驰②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D.①临表涕零②执策而临之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译文:

(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译文:

8.诸葛亮“受命以来”怀着怎样的心情?

采取了怎样的行动来报答先帝?

(2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5分)

世传公冶长①能解②百禽语。

一日,有鸱③来报长,曰:

“冶长,冶长!

南有死獐!

子食其肉,我食其肠!

”公冶长应④而往,果得獐,然其无意饲鸱以肠也。

鸱是以怨之。

居无何,鸱又来报如前。

长复往,望见数人围一物而哗。

长以为死獐,恐人夺之,遥呼曰:

“我击死也!

我击死也!

”至,乃一死人。

众遂逮长见邑宰⑤。

宰审问,长再三辩,宰曰:

“尔自言‘我击死也’,何为诈!

”冶长无言以对。

【注释】①公冶长:

孔子的学生。

②解:

理解,懂得。

③鸱(chī):

鹞鹰。

④应:

答应。

⑤宰:

县官。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

(1)望见数人围一物而哗

(2)冶长无言以对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居无何,鸱又来报如前。

译文:

11.公冶长是因为得罪了鹞鹰并遭到了报复。

他又因为,所以面对邑宰的审问无言以对。

(1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3分)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池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2.对诗歌内容赏析有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

B.“夕阳西下”,不仅是写作者生活的极度空虚、无聊,伤感情绪极其浓郁,同时也是慨叹昔日与伊人同乐的情景已一去不返。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上句对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下句对巢燕的归来兴怀旧之感。

虚对工整,最为昔人所称。

D.词中作者对生活的体验,对人生的思考,借助曲、酒、夕阳、落花、燕子并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感受表现出来,做到了情景结合,浑然一体。

得分

阅卷人

三、现代文阅读(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4题。

(6分)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13.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分析。

(3分)

答:

14.根据选文内容和自己的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A.选段说明对象的特征是: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B.“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屈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C.“败笔”:

原指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文章中写得不好的词句。

文中指影响园林整体美观的设计上的缺憾,“败笔”是与上半句中的“图画”相照应。

D.选段中有一个词贯穿全篇,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这个词是“游览者”。

E.最后一句是否定句,语气强烈,强调了苏州园林设计的成功,确实能够做到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13分)

绝境是人生的醒悟和升华

①生活的道路不可能永远是坦途,必然会遇到令人无奈的困境,甚至是人生的绝境。

②如果你已经陷入绝境,那么就证明你已经得到了上帝的垂爱,将获得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如果你已经取得了成功,你要由衷感谢的不应是你的顺境,而应是你的绝境。

③顺境中,你收获的仅仅是代表财富的东西,然而大部分时间里,你是在不断的丧失,丧失着生命中原始的豪迈与激情。

顺境是一种麻醉剂和腐蚀剂,让你完成从呼啸山林的兽中之王到懒猫的转化,让你经历从将军到囚徒的蜕变。

④绝境不仅仅是一场磨难,更是人生的一种醒悟和升华。

⑤置身人生绝境,你必然会饱受痛苦的煎熬,忍受非人的折磨。

他迫使你不得不躲在一个偏僻的角落,反观自身的内心和灵魂,扫清思想上的障碍,触摸心灵中最脆弱的部分,对生命进行深层的、近乎本质的思考,正视这突如其来的人生绝境,把它当做一块磨练人的砺石,锤炼自己,激发生命活力。

⑥越王勾践面对亡国的人生大耻,痛定思痛,卧薪尝胆,终成复国大业;音乐巨匠贝多芬面对双耳失聪的人生厄运,告诫自己,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于是演奏出辉煌的《命运》绝响;海涅面对手足瘫痪、视力微弱的人生绝境,信念不倒,笔耕不辍,吟唱出了誉满人间的不朽诗篇……由此可见,在绝境中成功者往往会突破思想上的藩篱,超越世俗常规,书写连自己都不曾想过的神话。

⑦巴尔扎克说:

“绝境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

⑧其实,要想取得成功,仅有清醒的认识还不够,要把想法变为现实,还必须坚持不懈的努力。

失败者并不是天生就比成功者差,而是在逆境或绝境中,成功者比失败者多忍耐了一分钟,多思考了一个问题,多走了一步路……因而,在不断的努力中成功者就多了一分坚强,多了一条途径,多了一次机遇……而失败者在逆境中怨天尤人,在绝境中慨叹命运不济,最终放弃了改变命运的努力。

⑨所以说,绝境是你错误想法的结束,也是你选择正确做法的开始。

走出人生绝境就会迎来人生佳境。

⑩多一次逆境,就多一分成熟,多一分感悟;多一次绝境,就多一次机遇,多一次超越。

15.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

16.第③段中“顺境是一种麻醉剂和腐蚀剂”的含义是什么?

(4分)

答:

17.第⑥段作者列举越王勾践、贝多芬、海涅等人的事例的作用是什么?

(3分)

答:

18.从第⑧段看,成功者和失败者有什么区别?

(4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6分)

父亲的格言

朱成玉

①父亲一直教育我们做人要光明磊落,不要在别人背后指指点点。

上中学的时候,我和班里的另一个同学竞争班长的职务,为了拉拢同学给我投票,我把一些同学请到家里,并说了我的竞争对手很多坏话。

被父亲听到了,他当时说了一句话:

“当你用食指对着别人背后指指点点时,你是否注意到你其他的三个手指正指着自己并且以三倍的力量在还击你!

②父亲喝茶有个习惯,总是先把茶放到阳光下,让阳光慢慢渗入。

他不懂茶道,但这道程序他却从不省略。

父亲在上班前经常叮嘱母亲的话就是:

“把我的茶叶放到阳光下晒晒。

”晚上,父亲就会泡着那些被阳光晒过的茶,读书,写点感悟人生的字句。

对于这个特别嗜好,父亲的解释是:

“喝了被阳光晒过的茶,感觉心里就有了阳光的味道。

③曾经随父亲去参加过一个远房亲人的葬礼,所有人都对死者的家属说一些“节哀顺变”之类的安慰话。

父亲却拍着逐渐壮实起来的后生说:

“你要快点成长,早日扛起家里的重担。

大树倒了,就是要给你们这些小树腾地方。

④下雪的时候,我用套子套住了一只鸟。

我把它握在手中,如获至宝。

父亲看到了,跟我打赌说他会让这黑色的鸟变成彩色的。

我不信,就松开了双手。

我看到,那只鸟在天空自由飞翔的时候,因为镶上了阳光的色彩而变得斑斓。

父亲说:

再美丽的鸟,失去了自由,被我们握在手里的时候,都是黑色的。

⑤小时候有一次给家里买酱油,店家在找零钱的时候多找了一角钱。

在当时,一角钱对一个孩子的诱惑还是很大的,它可以换来一大堆花花绿绿的糖果。

店家找回来的一角钱是5个2分的硬币,我不想把这个“意外之财”交给父亲,就把它们藏到了自己的鞋垫里。

柔软的鞋垫里突然有这么几个硬币在里面,很不舒服。

时间久了,脚被硌破了,走起路来一瘸一拐。

父亲知道后,并没有训斥我,只是帮我取出那几个硬币,送还给了店家。

父亲对我说:

不要为了几枚硬币而硌坏了自己的脚,那样自己走出的路会歪歪扭扭。

⑥在我临近高考的那段时间里,父亲下岗了,又在出苦力干活时被重物砸断了腿,对于我们来说,父亲的倒下就像天塌了一样,可是父亲依旧快乐着,在给自己削拐杖的时候还哼着歌,丝毫没有被命运击败的迹象。

⑦面对母亲的愁眉苦脸,父亲开导她说:

这腿没几天就好了,现在我可以利用这几天好好养身子,身子棒实了,就是本钱哪,到时我再把钱给你翻倍地挣回来。

⑧母亲对父亲的贫嘴没办法,只好由着他在那里哼着并不好听的歌。

父亲本来就是一副书生的骨架,再加上受了伤,再不能干重活了。

他就买了一头毛驴,拴上一个简易的车棚,穿梭于大街小巷,收一些居民家中的废弃物品。

路过垃圾堆时顺便拣点破烂卖钱。

父亲的吆喝很有特点,他会编一些诸如“酒瓶子易拉罐,搁在家里是破烂,给我就能把钱换……”之类的顺口溜,不时牵惹出居民的欢笑。

⑨父亲早出晚归,每个黄昏,我看到的都是他一瘸一拐沉重而疲惫的身影,可是他看到我时又总会在脸上绽放一堆灿烂的笑。

父亲就是这样,不论生活如何困顿,他总能找到自己快乐的逻辑:

穷人吃豆腐和富人吃海鲜一样香,穷人穿棉袄和富人穿貂皮一样暖和,富人花大钱,穷人花小钱,都是一样的活着。

⑩父亲一边擦拭着脸上的汗水,一边摩挲着我们的头,很“男人”地说:

“放心吧孩子们,老天不会让我们总是呆在冬天里!

19.通读全文,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父亲的格言”给“我”的教益。

(4分)

20.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

答:

21.第⑨段中“我”看到的“都是他一瘸一拐沉重而疲惫的身影”,可是“他”看到我时,为什么“总会在脸上绽放一堆灿烂的笑”?

(4分)

答:

22.父亲的每句格言都感人至深,给人以启迪。

请探究一下其中的原因。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阅卷人

四、作文(63分)

23.请以“总有属于我的季节”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不少于600字。

题目:

总有属于我的季节

400

500

600

700

800

九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25分)

1.(10分,每空1分,添字、漏字、错字则该空不得分)①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②感时花溅泪;③甲光向日金鳞开;④弓如霹雳弦惊;⑤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⑥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2.(8分)⑴(2分,每空一分)niān虔;

⑵(2分,每空一分)接纳体会

⑶(2分,关联词语的误用)不要因为冬天的寒冷而失去对春天的希望。

⑷(2分,句式相同,语意连贯,语句通顺即可给分)示例一:

感谢太阳,给我提供光和热;示例二:

感谢天上所有的星,与我一起迎接每一个黎明和黄昏。

3.(3分)B(不是“衍太太”,而是阿长或长妈妈。

4.⑴(2分)大多数学生将“发酵”中“酵”读为“xiào”,并且有人认为“酵”是多音字。

⑵(2分)原因:

受多数人和媒体误读的影响。

(1分)措施:

①注意语文学习的课内外结合、书本与实践结合。

②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传媒从业人员的语文素养。

(1分)(意思对即可)

二、(20分)

(一)5.(4分,每处1分)

(1)降低身份;

(2)……的原因;(3)表明、显扬;(4)询问

6.(2分)D面对(A.认为;来B.拜访;回头看C.答应;处所)

7.(4分,每句各2分,关键词语解释正确,句子通顺即给分)

(1)我在战事失败(或兵败)的时候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受到委任。

(2)希望陛下把完成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成效,那就惩处我的罪过。

8.(2分,各1分)心情:

夙夜忧叹。

行动: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二)9.(2分)

(1)喧闹

(2)回答。

10.(2分)过了不久,鹞鹰又像以前一样来告诉他。

11.(1分)得到獐却无意给喂鹞鹰獐肠;是死人却以为是死獐,远远地喊是他击死的。

(三)12.(3分)B(惋惜时光的匆匆流逝,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三、(35分)

(一)13.“似乎”在这里表推测,因为这些园林都是古代修建的,设计者和匠师们都已故去。

作者没法直接听他们说,只能是推测。

用“似乎”,更令人信服,表意更准确,更严密。

“务必”表明设计者们坚定的追求。

在这里“务必”对游览者的观察点起到了强调、突出的作用。

作者在说明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时,连用两个看似矛盾的词语,通过联系语境仔细体味,我们发现这不仅不矛盾,而且使表意更为准确。

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3分)

14.D、E(D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这个词是“图画”。

E划线最后一句是双重否定句)(3分)

(二)15.绝境不仅仅是一场磨难,更是人生的一种醒悟和升华。

或绝境是人生的醒悟和升华。

(2分)

16.因为顺境往往“让你完成从呼啸山林的兽中之王到懒猫的转化,让你经历从将军到囚犯的的蜕变”。

也就是说顺境往往会使人丧失斗志,不思进取(或使人丧失豪迈与激情),甚至贪图享乐,腐化、堕落。

(4分)

17.说明在绝境中成功者能够突破思想的束缚,超越常规,创造奇迹。

(3分)

18.成功者忍耐力强,善于思考,能坚持不懈地努力;而失败者怨天尤人,自我慨叹,放弃了改变命运的努力。

(4分)

(三)19.示例:

教“我”学会做人;学会长大;珍爱生命(保护动物);不贪不义之财;正确面对困难;坚信未来。

(4分,意近即可。

点拨:

仔细分析一下各则名言所蕴含的道理,再用简明语言概括一下。

20.示例:

父亲乐观、豁达、正直、睿智,因势利导教育儿子,以乐观的生活态度感染他人,引导孩子向上、向善,笑对生活,正视困难,坚信未来,是一位优秀的“导师”。

(4分,意近即可。

点拨:

从文中寻找父亲的言行,从其言行中归纳出父亲的性格特点。

21.突出父亲在双腿沉重,举步维艰时,面对苦难仍粲然微笑,拖不垮的雄心和乐观坚强的高贵品质。

以笑写“坚”,读之令人钦佩,令人心酸。

(4分)

22.一是叙述的每一个故事都非常感人,非常精要、典型;二是每句格言都是在自然的叙述中导出的,富于理趣,易懂易记,朴实感人。

(4分,意近即可。

点拨:

从叙写方式,表达效果及含义方面综合分析。

四、作文(63分,含书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