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57414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docx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docx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单元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二年级学过的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

关键是让学生用规范的格式进行竖式计算,为以后除数是几位数的除法作好准备。

在编排特点具有以下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

2、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

3、体现弹性要求。

计算有余数除法时,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笔算。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结合具体教学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意义。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作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主要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并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即“解决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

约5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36课时)电教总第9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9页、50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主题图,获取跟除法有关的问题,使学生知道计算问题是从生活中产生的,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学会除法的竖式计算,掌握正确的书写格式。

3、复习最的能填几的题目,为有余数的除法作准备。

4、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做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除法竖式。

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题图。

1、谈话引入。

师:

前几天,老师去参观了一所非常漂亮的学校,小朋友们想去看看吗?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问:

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怎样解决?

(引导学生收集跟除法有关的信息,如:

有4组彩旗,每组4面;跳绳的同学每4人一组,有两组;打篮球的同学、宣传栏下的花等)

如果学生提到有余数的除法,老师告之后边将学习。

二、教学例1。

1、列式计算。

当学生说到宣传栏下的花时,师引入例1。

师:

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

怎样列式计算?

15÷5=3(组)

2、学习除法竖式。

师:

这道题除了用口算,还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1)认识竖式中除号的写法。

(2)被除数和除数、商的书写位置。

强调商要写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

(3)商3合适吗?

算一算,5*3=15,把5和3的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

(4)减一减,15—15=0,说明15盆花,每5盆一组,刚好可以摆3组,没有剩余,就在横线的下面写0。

老师边讲边板书:

15÷5=3(组)

3

5)15(老师板书时标明各部分的名称)

15

0

3、看着竖式,同桌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4、讨论:

结合题目意思,讨论竖式中各部分表示什么?

请人汇报后,学生自己说一说。

5、做一做。

2)86)18

请两人板演,其余做在作业本上。

请人说算法。

三、练习。

1、

)9)20)28)36

2、练习十二第3题。

(卡片上最大能填几)

第一道题请人说怎样想,后面的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除法竖式

例1:

15÷5=3(组)

3

5)15

15

0

第二课时(总第37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1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的1、2、4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9)185)25

二人板演,并选一题请人说计算过程。

二、动手操作,知道什么是余数。

1、拿出12根小棒,每4根分一份,可以分几份?

问:

12根小棒都分完了吗?

有没有剩下的小棒?

列式计算:

12÷4=3(份)

2、拿出13根小棒,每4根分一份,可以分几份?

问:

遇到了什么困难?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份,分了3份还剩下1根小棒?

问:

剩下的1根小棒还够分一份吗?

为什么?

3、老师小结:

我们日常生活中,在分东西的时候,会出现两种情况:

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不能正好分完,还有剩下的数。

在除法计算中,我们把不够再分,剩下的数叫做余数。

揭示课题。

三、计算方法。

1、问:

这道题怎样列式?

13÷4=

2、问:

谁能用竖式来计算?

(1)请一人到黑板上试算,其余在练习本上算。

(2)请人说怎样想的。

(3)问:

13除以4,你是怎样想到商3的?

余数1表示什么?

(4)结合摆的小棒,请2人说各部分表示的意思。

3、余数在横式上的写法。

强调单位名称。

师边讲边板书:

13÷4=3(份)……1(根)

3

4)13

12

1

4、完成书上的例2

师:

有几位小朋友在开联欢会布置教室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帮帮他们吗?

学生说题意并列式。

在练习本上独立计算。

请1人说算法,并提问商3行吗?

老师强调在横式上写上商和余数。

请二人结合题意说各部分的意思。

5、完成做一做。

老师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评讲。

四、练习。

1、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评讲时问:

你是怎样做出来的?

可以口算、竖式算、具体动手分一分。

2、第2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然后独立做,最后全班交流、比较。

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余数比除数小。

3、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

4、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2、3小题请人说为什么?

五、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12÷4=3(份)13÷4=3(份)……1(根)

3

4)13

12

1

反思:

这部分教学内容是表内出发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二年级学习的表内出发主要是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这部分学习内容主要是研究“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具有互补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

有余数的除法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在建立余数概念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凸显有余数除法的显示意义,让学生在显示情境中理解有余数出发的含义,通过让学生倾听,照样子写算是等方式来进行学习,是因为笔算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陌生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先动手再的出结论。

第三课时(总第38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2页的例3及练习十二的5—8题。

教学目的:

1、通过计算和观察,懂得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2、进一步学生的计算能力。

3、在引导学生探索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和探究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竖式计算

二、新课。

1、师: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23盆花,每5盆摆一组,可以摆4组,还多3盆。

如果只有16盆花,可以摆几组?

多几盆?

如果是17盆,18盆,19盆呢?

……

24

2、列式计算。

16÷5=3(组)……1(盆)

17÷5=3(组)……2(盆)

18÷5=3(组)……3(盆)

19÷5=3(组)……4(盆)

师:

请大家完成书上的例3。

20÷5=4(组)

21÷5=4(组)……1(盆)

22÷5=4(组)……2(盆)

23÷5=4(组)……3(盆)

24÷5=4(组)……4(盆)

25÷5=5(组)

3、探索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

师:

请大家仔细观察,余数的大小跟除数有什么关系?

(1)学生独立观察。

(2)同桌交流。

(3)请学生汇报。

(4)启发学生用一句概括:

余数比除数小。

填在书上。

(5)同桌讨论:

如果除数是8,余数可以是哪几个数?

4、做一做。

(当小老师)

学生先独立判断,再改正,最后老师请人汇报。

老师小结: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另外,商一定要对齐被除数的个位。

三、练习。

1、练习十二的第6题。

学生读题,并独立完成。

2、第7题。

送信游戏。

问:

你送得这么快,是怎样算的?

3、第8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老师可以适当让学生感知乘加与有余数的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四、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15÷5=3(组)

16÷5=3(组)……1(盆)

17÷5=3(组)……2(盆)

18÷5=3(组)……3(盆)

19÷5=3(组)……4(盆)余数小于除数。

20÷5=4(组)

21÷5=4(组)……1(盆)

22÷5=4(组)……2(盆)

23÷5=4(组)……3(盆)

24÷5=4(组)……4(盆)

25÷5=5(组)

反思:

本课的教学主要是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来开展的,小组合作与交流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除法是在二年级时已经学过的,往往出现粗心的错误。

第4课时(总第39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5页的例4及练习十三的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解决有余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同时加深对余数含义的理解。

2、使学生既会口算,又会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4。

1、提出问题。

师:

学校就要开运动会了,看,操场上的小朋友准备得多起劲呀!

问:

你读懂了什么?

怎样列式?

32÷6=

2、解决问题。

问:

怎样算?

(1)用笔算。

(2)用口算。

问:

你是怎样算的?

(想:

几六最接近三十二又小于三十二,因为五六三十,32-30=2,所以商是5,余数是2。

)请学生自己把口算过程说一遍。

问:

商表示什么?

余数表示什么?

强调正确书写单位名称。

二、做一做。

1、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解决小女孩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3、解决小男孩的问题:

我有15元,可以买些什么?

(1)学生独立做。

(2)小组讨论,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买法。

(3)全班交流。

三、练习。

1、练习十三的第1题。

口算,评讲时请错了的学生说错在哪里。

2、第2题。

学生自己读题,请人读题,学生试做,集体评讲。

分析剩下的每2米做一根短跳绳的意思,和商和余数的含义。

3、第3题。

(1)先看图,再读题。

(2)完成1小题。

重点是学生找出隐藏条件:

每星期有7天。

独立完成。

(3)完成2小题。

读题。

讨论。

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

例4:

32÷6=5(组)……2(人)

5

6)32

30

2

反思:

本课主要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独立解决,总体来说学生对本课的了解还是比较彻底的,哦运用了在时间教学中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灵活处置实际问题。

第五课时(总第40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练习十三的4—8题。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地解决生活中有余数的除法问题。

2、使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合理地、多角度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继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练习十三的第4题。

学生先看题,请人说题意。

然后学生独立完成。

请人简单说余数表示什么?

2、练习十三的第6题。

学生自己读题,请人读题,然后独立完成。

评讲2小题时,问:

该租几条船?

让学生明白,根据实际情况,余下的4人还需要一条船,所以该租9条船。

3、练习十三的第7题。

学生独立读题,独立完成。

评讲时问?

怎样安排房间合理,到底需要多少间房间?

二、重点练习。

练习十三的第5题。

1、学生读题,请人说题意,重点听是否说到每张桌子可以坐4人。

2、学生独立思考怎样解决?

有几种方法。

3、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

5、老师小结:

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想出了不同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发展练习。

练习十三的第8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小组讨论最多可以扎成几束这样的花束。

3、全班交流。

让学生知道,要分别考虑三种花的情况才能知道可以扎成几束。

四、全课小结。

反思:

本课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处理实际问题。

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在本堂课,学生基本能了解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在数位上对齐对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学生总是把一位数除数和被除数的十位对齐,在这方面我对学生要求也比较严格,要求学生在书写方面要整齐,经过几次的严格,学生在这方面也有所进步。

教学反思:

单元测试(总第41、42课时)

试卷讲评(总第43课时)

试卷分析表

()学校()年级()班()学科

试卷评价

学生答题情况

实有()人

参加考试()人

优秀()人优秀率%

待达标()人达标率%

良好()人良好率%

平均分()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