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一液体药剂的制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58233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验一液体药剂的制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试验一液体药剂的制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试验一液体药剂的制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试验一液体药剂的制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试验一液体药剂的制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试验一液体药剂的制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试验一液体药剂的制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试验一液体药剂的制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试验一液体药剂的制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试验一液体药剂的制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试验一液体药剂的制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试验一液体药剂的制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试验一液体药剂的制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试验一液体药剂的制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试验一液体药剂的制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试验一液体药剂的制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试验一液体药剂的制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试验一液体药剂的制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试验一液体药剂的制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试验一液体药剂的制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验一液体药剂的制备.docx

《试验一液体药剂的制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验一液体药剂的制备.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试验一液体药剂的制备.docx

试验一液体药剂的制备

 

药剂学实验与指导

(供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药物营销等药学类专业本科使用)

 

河南中医学院药剂学学科

2004年10月

 

前  言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药剂学实验是药剂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及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随着药学科学的发展,许多药物制剂新技术、新剂型不断涌现,为体现实验教材的科学性、先进性、实践性、重现性,在征求任教老师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该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参考兄弟院校的药剂学实验指导,选择确定实验内容,并进行了预实验。

本教材可供药物制剂专业、药学专业、制药工程、药物营销等药学类专业本科生使用。

限于水平,编写内容难免有疏漏与不当之处,谨请使用本教材的师生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修正。

 

            编者

           2004.10

 

药剂学实验的基本要求

(-)明确实验目的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该课程密切联系医疗和生产实践,具有工艺学与药物应用学科的特点。

药剂学实验是药剂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中药环节,是当前教学中焏需加强的重要方面。

根据药物制剂、药学、制药工程等专业的培养目标,药剂学实验教学应达到以下目的:

通过典型制剂的制备与操作,验证、巩固和扩大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深化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试验训练,提高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中药药剂学实验的基本技能;熟悉或了解制剂研究、生产常用仪器、设备的结构、性能以及使用、保养方法等;结合课堂理论教学内容,查阅并分析有关实验内容的文献资料,使学生具有实验设计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能力,实事求是的记录和独立的总结实验资料的能力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为今后搞好中药制剂的科研和生产打好基础。

(二)遵守实验规则

为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和培养学生优良的实验作风,确保取得实验教学的预期目标和理想效果,学生必须遵守下列实验规则。

重视课前预习实验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明确实验目的、要求、方法和操作步骤,做到心中有数,切不可实验是边看边做,以免出现差错。

遵守实验规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

实验时保持安静,不高声谈话和说笑。

不吃零食,不看报纸,不进行与实验无关的活动,严禁吸烟。

严格操作规程按实验指导认真独立操作,做到态度严肃,严格要求,严密方法。

切忌马虎从事,杜绝差错事故。

实验用原、辅材料应名实相符并规范、准确称量。

精密仪器使用,首先熟悉性能与操作方法,用前检查,用后登记。

如实准确记录实验数据与实验结果。

注意安全卫生进入实验室必须穿洁净白色的工作大衣,实验时实验桌(架)应保持整洁有序,不乱扔杂物,不随地吐痰。

注意水电安全,严防火灾、中毒事故发生。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洗仪器。

值日生打扫卫生,关闭好水、电、门窗,经指导老师验收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爱护公共财物配发的常备仪器应妥善保管存放,如有损坏,必须立即报告实验指导老师,并按有关规定登记、赔偿。

注意节约水、电、气及药品、试剂。

按时完成实验报告使用统一的实验报告本,及时完成实验报告,做到格式规范,内容真实,数据可靠,结论正确,文字简练、工整,并按时上交。

(三)如何写好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既是实验者对特定条件下实验内容的书面概括,又是对实验原理、现象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既是考察学生分析、总结实验资料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内容,又是评定实验成绩的主要依据,也是完成实验的最后环节。

实验报告应使用统一的实验报告本。

在实验报告中,首先应列出实验序号和实验题目。

具体内容应包括实验目的要求、处方、制法、现象或结果以及讨论小结等。

处方应按药典格式写出实验用原、辅材料的名称与用量,必要时进行组方原理及附加剂作用等的简要分析说明。

实验现象或结果项下,要客观地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有关现象及测定数据,或制成图、表等,决不可凭主观想象或简单地以书本理论替代实验结果。

实验小结应是实验结果的概括性总结,要注意科学性和逻辑性,不要单纯替代实验结果。

实验小结应是实验结果的概括性总结,要注意科学性和逻辑性,不要单纯地重复实验结果,也不要离开实验一味抄书。

同时对与实验直接相关的思考题做出简答。

实验收获、教训、建议和要求等宜单列另加以说明。

文字务求简练、工整。

实验成绩的评定一般由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卫生纪律等方面组成,而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各占30%比例。

实验报告应按要求及时集中上交实验指导老师评阅,拖延上交时间,将酌情扣减实验成绩。

 

实验一液体药剂的制备

液体药剂主要是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通常是将药物以不同的分散方法和不同的分散程度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分散体系,可供内服或外用。

液体药剂分类方法如下:

1.按分散系统分类可分为:

(1)均相分散体系:

低分子溶液(溶液型),高分子溶液(胶体溶液型)

(2)非均相分散体系:

胶体溶液,混悬型分散体系,乳浊型分散体系。

2.按应用方法分类:

(1)内服的液体药剂:

合剂、芳香水剂、糖浆剂等。

(2)外用的液体药剂:

洗剂、搽剂、含漱剂等。

 

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溶液剂的基本制备方法及操作关键。

2.熟悉溶液剂的质量控制项目及其检查方法。

二、实验提要

溶液剂系指药物溶解于溶剂中所形成的澄明液体制剂。

溶液剂的制备方法一般有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

溶解法一般的制备工艺为:

药物的称量→溶解→过滤→质量检查→包装等,即取处方总量1/2-3/4量的溶剂,加入称好的药物,搅拌使溶解,过滤,再自滤器上添加溶剂至全量,质检,分装。

处方中如有助溶剂、增溶剂、稳定剂、pH调节剂、防腐剂等,应以适量溶剂溶解,再加入药物;热稳定性药物可加热促进溶解;挥发性或不耐热的药物应在40℃以下加入。

三、实验内容

仪器:

烧杯(50m1,250m1),玻璃漏斗,磨塞小口玻瓶(50m1,100ml),量筒(100ml),

玻棒、电炉等。

材料:

碘,碘化钾,蔗糖,乙醇(均为药用规格),蒸馏水等。

(一)复方碘溶液(卢戈氏溶液)

〔处方〕碘5.0g碘化钾10g蒸馏水加至100ml

〔制法〕取碘化钾置容器内、加适量蒸馏水,搅拌使溶解,加入碘,搅拌溶解后加蒸馏水至全量,即得。

〔作用与用途、用法用量〕调节甲状腺机能,用于缺碘引起的疾病,如甲状腺肿.甲亢等的辅助治疗。

每次0.1~0.5mI,饭前用水稀释5~10倍后服用,一日3次。

(二)碘酊溶液

〔处方〕碘2.0g碘化钾1.5g乙醇50.0ml蒸馏水加至100ml

〔制法〕取碘化钾置容器内、加适量蒸馏水,搅拌使溶解,加入碘及乙醇,搅拌溶解后,再加蒸馏水至全量,即得。

〔用途〕本品为外用消毒杀菌剂,用于皮肤感染和消毒。

(三)碘甘油

〔处方〕碘2g碘化钾2g甘油2ml蒸馏水加至100ml

〔制法〕取碘化钾置容器内、加适量蒸馏水,搅拌使溶解,加入碘搅拌使溶解,再加甘油使成100ml,搅匀即得。

〔用途〕杀菌防腐剂。

用于口腔粘膜和齿龈感染。

本品为红棕色的糖浆状液体,有碘的特臭。

(四)单糖浆

〔处方〕蔗糖85.0g蒸馏水加至100.0ml

〔制法〕取蒸馏水45ml,煮沸,加蔗糖搅拌使溶解,趁热用脱脂棉过滤,自滤器上添加适量热蒸馏水至全量,搅匀,即得。

〔用途〕矫味剂,助悬剂等。

四、思考题

1.碘化钾在碘酊处方中起何作用?

2.配制糖浆剂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单糖浆中不加防腐剂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胶体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制备胶体溶液的方法。

2.熟悉胶体药物的溶解特性。

二、实验提要

胶体型液体药剂是指固体药物细微粒子分散于水中制得的均相或非均相分散体系。

它们具有胶体溶液特有的性质,既不同于低分子溶液(分散质点小于1nm),也不同于非均相体系中的混悬液(分散相质点在500nm以上)。

胶体型液剂所用的分散媒多数为水,少数为非水溶媒。

胶体溶液的种类有:

①亲水胶体溶液;②疏水胶体溶液;③保护胶体溶液;④触变

胶体溶液;⑤凝胶等。

亲水胶体溶液的制备与配制真溶液的过程基本相同,但药物首先要经过溶胀过程,宜采用分次撤布于水面上,使之自然膨胀,然后搅拌或加热溶解的方法。

疏水胶体溶液的制备采用分散法或凝聚法。

胶体溶液处方中如含具有脱水作用的有电解质、高浓度醇、糖浆、甘油等物质时,宜先经溶解或稀释后再加入,而且用量不宜过大。

胶体溶液如需过滤时,所用滤材应与胶体溶液的荷电性相适应,最好采用不带电荷的滤器,以免凝聚。

胶体溶液宜新鲜配制,以免吸附细菌、杂质而发生陈化,必要时可加入适宜的防腐剂。

三、实验内容

仪器:

烧杯,试剂瓶(250m1),吸管,试管,水浴,电炉,吸耳球等:

材料:

胃蛋白酶、稀盐酸、甘油、煤酚、软皂等系用药用规格;蒸馏水

(一)胃蛋白酶合剂

〔处方〕蛋白酶(1:

3000)3g稀盐酸2ml甘油20ml

蒸馏水加至100ml

〔制法〕

(1)取处方量2/3左右的蒸馏水与稀盐酸、甘油混合后,将胃蛋白酶撒于液面上,任其自然膨胀,轻轻搅拌使溶解,再添加蒸馏水至全量,混匀,即得。

(2)取胃蛋白酶斟加稀盐酸研磨,加蒸馏水溶解后加入甘油,再加蒸馏水至全量,混匀,即得。

本品为乳白色胶体溶液,味酸。

〔用途〕适用于消化不良及胃酸缺乏等症。

(二)、煤酚皂溶液

〔处方〕煤酚50ml软皂50g蒸馏水加至100ml

〔制法〕将煤酚、软皂和适量蒸馏水置烧杯中,水浴中温热,搅拌溶解,添加适量蒸馏水至全量,混匀,即得。

本品为黄棕至红棕色的粘稠液体,具甲酚臭,与皮肤接触如肥皂样润滑。

〔用途〕消毒防腐药。

用于手术、敷料、器械的消毒以及处理排泄物等。

四、思考题

1、煤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为多少?

为什么煤酚皂液中煤酚的溶解度可达50%?

 

混悬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混悬剂一般制备方法。

2.熟悉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及反絮凝剂等在混悬液中的应用。

二、实验提要

混悬液为不溶性固体药物微粒分散在液体分散媒中形成的非均相体系,可供内服、局部外用和注射。

为保证剂量准确,分散相应均匀分散,但因重力作用,混悬液中微粒在静置时会发生沉降。

微粒沉降速度符合斯托克斯定律即微粒沉降速度与粒径、密度差、粘度有关。

所以将药物适当粉碎以减小微粒粒径以及加入助悬剂增加分散媒的粘度等,能显著降低微粒沉降速,增加混悬液的稳定性。

混悬剂的稳定剂一般分为三类:

①助悬剂;②润湿剂;③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助悬剂可增加分散媒(介质)的粘度,故能降低颗粒沉降速度,制成稳定的混悬剂。

但用量不宜过大,否则将影响制品的倾倒,还会增加不良味道在口中滞留的时间。

润湿剂通常是一些表面活性剂,如吐温-80等。

它们能降低固相与液相的界面张力,改善药物的润湿与分散,但用量宜适当,否则使颗粒下沉结块,不易摇匀。

絮凝剂是一类能中和微粒电荷,降低微粒Zeta电位至一定程度,使微粒发生絮凝的电解质。

由于絮凝物振摇后易再分散,克服了某些混悬颗粒沉淀后形成紧密的饼块.难以再分散的困难。

反絮凝剂则能增加微粒Zeta电位,使微粒间斥力增加,降低絮凝度。

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有分散法和凝聚法。

混悬剂的质量要求:

①粒子应细腻,分散均匀,不结块;②沉降应缓慢,或颗粒沉降后一经振摇易再分散,便于准确量取剂量。

三、实验内容

仪器:

乳钵,量筒(50ml,),滴管,玻棒,普通天平等。

材料:

炉甘石、氧化锌、甘油、羧甲基纤维素钠、沉降硫、硫酸锌、樟脑醑、

蒸馏水

(一)炉甘石洗剂

〔处方〕炉甘石7.5g氧化锌2.5g甘油2.5g羧甲基纤维素钠0.125g

蒸馏水加至50ml

〔制法〕称取过120目筛的炉甘石、氧化锌置研钵中,加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1.25%)10ml,研成糊状,再加甘油研匀,加蒸馏水至50ml,即得。

〔用途〕收敛、防腐药。

局部涂搽用于急性湿疹、亚急性皮炎。

(二)复方硫黄洗剂

〔处方〕沉降硫1.5g硫酸锌1.5g樟脑醑12.5ml甘油2ml蒸馏水加至50ml

〔制法〕取硫黄置乳钵中加甘油,缓缓加入硫酸锌水溶液,研匀,然后按处方量加入樟脑醑等其他成分,边加边研,最后加适量蒸馏水至全量,即得。

〔用途〕本品具有保护皮肤与抑制皮脂分泌的作用。

适用于皮脂溢处、痤疮及酒糟鼻等。

四、思考题

1.混悬剂的稳定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2.亲水性药物与疏水性药物在制备混悬液时有什么不同?

3.复方硫黄冼剂处方中甘油有何作用?

若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或新洁尔灭替代甘油,各起什么作用?

乳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乳剂的一般制备方法和制备原理

2.了解影响乳浊液稳定性因素和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

二、实验提要

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经乳化而形成的非均匀分散体系称为乳剂(也称乳浊液):

被分散的液体称为分散相、内相或不连续相,一般直径在0.1~100um;包在液滴外面的液相称为分散介质、外相或连续相。

乳剂可分成水包油(o/w)型或由油包水(w/o)型,判别乳剂类型常采用稀释法和染色镜检法鉴别。

乳浊液是一种动力学及热力学不稳定的分散体系,故处方中除分散相和连续相外,还加入乳化剂,并且一般需在一定的机械力作用下进行分散。

常用的乳化剂有各种表面活性剂、阿拉伯胶、西黄耆胶等。

一般系根据混合乳化剂的HLB值和油乳化所需HLB值来选择乳化剂。

小量制备乳剂时,可采用在乳钵中研磨或瓶内振摇等方法。

但大量生产乳剂时,采用搅拌机,乳匀机和胶体磨。

三、实验内容

仪器:

乳钵,量筒(50ml,),滴管,玻棒,离心机,显微镜,载玻片

普通天平等。

材料:

液状石蜡、阿拉伯胶、西黄耆胶、吐温-80等均系药用规格,氢氧化钙,蒸馏水,花生油等。

(一)液状石蜡乳

〔处方〕液状石蜡12ml阿拉伯胶4g西黄耆胶0.5g

5%尼泊金乙酯醇溶液0.1ml香精适量

蒸馏水加至30m1

〔制法〕(干胶法)将阿拉伯胶与西黄耆胶粉置干燥乳钵中,加入状石蜡,稍加研磨,使胶粉分散后,加水8ml,不断研磨至发生噼啪声,形成浓厚的乳状液,即成初乳.再加水5m1研磨后,加入尼泊金乙酯醇溶液和香精,研匀,即得。

〔用途〕轻泻剂。

用于治疗便秘,特别适用于高血压,动脉瘤、疝气及手术后便秘的病人,可以减轻排便用力的痛苦。

(二)、石灰乳搽剂

〔处方〕氢氧化钙溶液10ml花生油10ml

〔制法〕(新生皂法)取氢氧化钙溶液与花生油置具塞三角瓶中,加盖振摇至乳剂生成。

〔用途〕用于轻度烫伤。

具有收敛、保护、润滑、止痛等作用。

(三)、鱼肝油乳剂

〔处方〕鱼肝油50ml阿拉伯胶粉12.5g西黄耆胶细粉0.7g糖精钠0.01g

挥发杏仁油0.1ml尼泊金乙酯0.05g蒸馏水加至100ml

〔制法〕(干胶法)将阿拉伯胶粉与鱼肝油研匀,一次加入25ml蒸馏水,研成初乳,加入糖精钠水溶液、挥发杏仁油、尼泊金乙酯醇溶液,再缓缓加入西黄耆胶胶浆,加蒸馏水加至100ml,研匀,即得。

〔用途〕本品为营养药,用于维生素A、D缺乏症。

(四)乳剂类型鉴别、

1.稀释法取试管2支,分别加入液状石蜡乳和石灰搽剂各1滴,再加入蒸馏水约5m1,振摇,翻转数次,观察混合情况,并判断乳剂所属类型(能与水均匀混合者为o/w型乳剂,反之则为w/o型乳剂)。

2.染色镜检法将液状石蜡乳和石灰搽剂分别涂在载玻片上,用苏丹红溶液(油溶性染料)和亚甲蓝溶液(水溶性染料)各染色一次,在显微镜下观察并判断乳剂所属类型(苏丹红均匀分散者为w/o型乳剂,亚甲蓝均匀分散者为o/w型乳剂)。

四、思考题

1.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有那些?

2.石灰搽剂的乳化剂是什么?

属于何种类型的乳剂?

3.据哪些条件来判断乳剂的类型?

 

实验二维生素C注射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注射剂(水针)的制备方法及工艺过程中的操作要点。

2、了解维生素C溶液的有关化学性质,熟悉影响药物氧化速度的因素。

二、实验提要

注射剂针剂,指专供注入机体内的一种制剂,其中包括灭菌或无菌溶液、乳浊液、混悬液及临用前配成溶液的无菌粉末等类型。

注射剂应无菌、无热原、澄明度合格、渗透压与血浆的渗透压接近或相等、pH值与血浆的渗透压接近或相等、安全、具有必要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等。

注射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原辅料和容器的前处理→称量→配制→过滤→灌封→灭菌→质量检查→印字包装→成品。

配制注射剂的原辅料必须符合《中国药典》中有关注射剂的各项规定。

配液方法有浓配法、稀配法。

注射剂经初滤、精滤后,得到半成品,质检合格后立即灌封。

灌注时应按药典规定适当增加装量,以确保注射剂用量不少于标示量。

一般注射剂灌封后必须尽快灭菌,以保证产品无菌,灭菌方法可据灌装容量、制剂的稳定性等因素选择,常用的灭菌方法有流通蒸气灭菌法、煮沸灭菌法、热压灭菌法。

维生素C(即抗坏血酸),用于防治坏血病、促进创伤及骨折愈合、预防冠心病等,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维生素C在干燥状态下较稳定,但在潮湿状态或溶液中其分子结构中的烯二醇式结构被很快氧化,生成黄色双酮化合物,虽仍有药效,但会迅速进一步氧化,断裂,生成一系列有色的无效物质且pH值、金属离子均对氧化有促进作用。

为此,在制备时必须调节pH值、驱氧并加入抗氧剂等附加剂,并控制灭菌条件,以确保制剂安全、稳定、有效。

三、实验内容

仪器:

烧杯,量筒,天平,G4垂熔玻璃漏斗,安瓿(2m1),灌装器,熔封器等。

材料:

维生素C,碳酸氢钠,二氧化碳钢瓶,注射用水等。

维生素C注射剂

〔处方〕维生素C5g亚硫酸氢钠0.2g碳酸氢钠2.33g

EDTA-2Na0.005g       注射用水100ml

〔制法〕

(1)配液:

取注射用水80ml,加入Vc溶解,再依次加入碳酸氢钠、亚硫酸

钠、EDTA-2Na溶解,加注射用水至100ml,测定pH值(5.8-6.2),备用。

(2)过滤:

取上述溶液,用G4垂熔玻璃漏斗滤过。

(3)灌封:

在无菌室内,用灌注器灌装,每支2ml,以双火焰拦腰封口。

(4)灭菌:

煮沸灭菌,100℃,15分钟。

(5)检漏:

将安瓿趁热转至亚甲蓝溶液中,检漏,剔除漏气安瓿。

(6)灯检:

剔除有白点、色点、纤维、玻璃屑及其他异物安瓿。

(7)印字,包装。

〔符〕安瓿处理:

切割→圆口→洗涤(以0.1%盐酸溶液灌满安瓿,流通蒸气加热20分钟,甩去水,灌装蒸馏水,反复甩洗数次,注射用水冲洗,至水呈中性)→干燥或灭菌(150℃,3小时)。

〔用途〕临床用于预防及治疗坏血病等。

四、思考题

1、影响药物氧化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防止?

2、用调节Vc注射液的pH值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为什么?

实验三散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散剂、含毒性成分散剂、含共熔成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及其操作要点。

2.熟悉等量递增的混合方法与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方法。

二、实验提要

散剂是指一种或多种药物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分为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按药物性质可分为一般散剂、含毒性成分散剂、含液体成分散剂、含低共熔成分散剂。

其外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且装量差异限度、水分、及微生物限度应符合规定。

一般内服散剂,应通过5-6号筛;用于消化道溃疡病的散剂应通过7号筛;儿科和外用散剂应通过7号筛;眼用散剂则应通过9号筛。

散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

制法较为简便,但混合操作是制备散剂的关键。

目前常用的混合方法有搅拌混合、过筛混合、研磨混合等。

若药物比例相差悬殊,应采用等量递增法混合。

散剂一般采取密封包装与密闭贮藏,避免贮藏过程中吸潮、变质。

三、实验内容

仪器:

研钵,天平,方盘,牛角匙,药筛,称量纸,薄膜,薄膜封口机等

材料:

硫酸阿托品,乳糖,胭脂红,薄荷脑,樟脑,麝香草酚,氧化锌,水杨酸,升华硫、淀粉,硼酸,滑石粉。

(一)硫酸阿托品倍散

〔处方〕硫酸阿托品0.25g胭脂红乳糖(1.0%)0.25g乳糖24.5g

〔制法〕研磨乳糖使研钵饱和后倾出,将硫酸阿托品与胭脂红乳糖置研钵中研匀,再以等量递增法逐渐加入乳糖,研匀,待色泽一致后,分装,0.1g/包。

胭脂红乳糖的制法 取胭脂红0.1g,置研钵中加入90%乙醇1-2ml,研磨使溶,再按等量递增法加入乳糖9.9g,研匀,50℃-60℃干燥,过筛即得。

本品以胭脂红为着色剂,以保证散剂混合的均匀性,并且将不同稀释度散剂间及其与原药间相区别。

〔作用与用途〕抗胆碱药,常用于胃肠痉挛疼痛等。

口服,疼痛时一次一包(相当于硫酸阿托品0.001g)。

(二)痱子粉

〔处方〕薄荷脑0.6g樟脑0.6g麝香草酚0.6g氧化锌6.0g

水杨酸1.4g升华硫4.0g淀粉10.0g硼酸8.5g

薄荷油0.6ml   滑石粉加至100g

〔制法〕取薄荷脑,樟脑,麝香草酚研磨形成低共熔物,与薄荷油研匀。

另将水杨酸、硼酸、氧化锌、升华硫、淀粉分别研细混合,用混合细粉吸收低共熔物,最后按等量递增法加入滑石粉研匀,使成100g,过七号筛(120目),即得。

〔用途〕对皮肤有吸湿、止痒及收敛作用。

用于汗疹、痱子等。

外用,撒布患处。

1日1-2次。

(三)冰硼散

〔处方〕冰片1g硼砂(炒)10g朱砂1.2g玄明粉10g

〔制法〕以上四味,朱砂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其他各药研细,过六号筛。

先将朱砂与玄明粉套研均匀,再与硼砂研和,过筛,然后加入冰片研匀,过筛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用于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

吹敷患处。

(四)散剂常规质量检查

1、外观检查:

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

取供试品适量置光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亮处观察应呈均匀的色泽、无花纹、色斑。

3、水分:

依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Ⅸ水分测定法测定,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超过9.0%。

4、装量差异:

取本品10袋(10瓶)分别称定其内容物重量,每袋(瓶)的重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超出限度不得多余2袋,并不得有1袋超出限度1倍。

四、思考题

1、何谓共熔?

在处方中常见的共熔成分有哪些?

2、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

 

实验四感冒清热颗粒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颗粒剂的制备方法与质量要求。

2、了解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的方法。

二、实验提要

颗粒剂是在散剂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剂型,既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溶出速度较快,又有易分散或溶解、奏效快的特点,而且剂量易控制,口感好,适于小儿服用。

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性颗粒剂和泡腾性颗粒剂。

中药经提取、精制、浓缩等工序制成浸膏,加入糖粉、糊精等赋形剂制成颗粒,经干燥、整粒即得颗粒剂。

β-CD是由7个葡萄糖分子以α-1,4苷键相连形成闭合的筒状结构。

筒状结构外部及入口处为亲水性的,内部为蔬水性的,它能将挥发油包合在筒内,防止其挥发损失。

三、实验内容

(一)颗粒剂的制备

〔处方〕荆芥穗20g薄荷6g防风10g紫苏叶6g柴胡10g葛根10g

苦杏仁8g白芷6g苦地丁20g芦根16g

〔制法〕以上11味,取荆芥穗、薄荷、紫苏叶提取挥发油(d<1),另器保存,蒸馏后的水液另器收集;药渣与其余防风等8味中药加水煎煮两次,每次0.5小时,合并煎煮液,滤过,滤液与蒸馏水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35~1.38(50℃-60℃)的清膏。

加入糖粉与糊精(3:

1)混合物适量,混匀,并酌加乙醇适量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