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延伸练习3学生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63186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文阅读延伸练习3学生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古诗文阅读延伸练习3学生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古诗文阅读延伸练习3学生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古诗文阅读延伸练习3学生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古诗文阅读延伸练习3学生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古诗文阅读延伸练习3学生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古诗文阅读延伸练习3学生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古诗文阅读延伸练习3学生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古诗文阅读延伸练习3学生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古诗文阅读延伸练习3学生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古诗文阅读延伸练习3学生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古诗文阅读延伸练习3学生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古诗文阅读延伸练习3学生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古诗文阅读延伸练习3学生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古诗文阅读延伸练习3学生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古诗文阅读延伸练习3学生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古诗文阅读延伸练习3学生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文阅读延伸练习3学生版.docx

《古诗文阅读延伸练习3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文阅读延伸练习3学生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诗文阅读延伸练习3学生版.docx

古诗文阅读延伸练习3学生版

古诗文阅读延伸练习(3)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①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

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

其为园,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

曰:

“毋以是占我花石地。

”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

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

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

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

“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呜呼!

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

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

以此观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②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

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

“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

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

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

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

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

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

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嗟乎!

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

吾重有所感矣。

(取材于明·唐顺之《任光禄竹溪记》)注释:

①徼(jiào):

边界。

②光禄:

官名。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千钱买一石或:

有人

B.然穷其所生之地穷:

追究

C.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胜:

超过

D.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妄:

随便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②而不欲以告人欤

B.①则人益贵之②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

C.①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②甥其为我记之

D.①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②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国都的人于是把我们的木柴当做宝贝一般

B.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

我料想它们与竹子在江南(一样)也没有什么不同

C.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

令人敬畏有高傲不同一般的气节

D.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

竹子本可以不离开江南就获得人们的尊重啊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本文是作者受任君之托为竹溪写的一篇“记”。

“记”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B.文章起笔写国都的人和江南的人对竹子的喜好和厌恶,一好一恶,对照鲜明。

C.任君自称为“竹溪主人”,与东晋陶渊明爱菊、北宋周敦颐爱莲,意趣情怀相似。

D.任君不与江南的侯家富豪攀比池亭花石,正是因为他喜爱竹子正直孤高的品质。

10.文中说“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意思是说“世上的美丑(好恶),也哪里有固定不变的(标准)呢”。

请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或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对这一句子的领悟。

不少于200字。

200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周恭肃王元俨,少奇颖,太宗特爱之。

每朝会宴集,多侍左右。

帝不欲元俨早出宫,期以年二十始就封,故宫中称为“二十八太保”,盖元俨于兄弟中行第八也。

  真宗即位,授检校太保、左卫上将军,封曹国公。

明年,为平海军节度使,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检校太傅,封广陵郡王。

后职屡改迁,至祠太清宫,加兼中书令。

坐侍婢纵火,延燔①禁中,夺武信节,降封端王,出居故驸马都尉石保吉第。

每见帝,痛自引过,帝悯怜之。

寻加镇海、安化军节度使,封彭王,进太保。

仁宗即位,拜太尉、尚书令兼中书令,徙节镇安、忠武,封定王,赐赞拜不名,又赐诏书不名。

景佑二年大封拜宗室,授荆南、淮南节度大使,行荆州、扬州牧,赐入朝不趋。

  元俨广颡丰颐,严毅不可犯。

天下崇惮之,名闻外夷。

事母王德妃孝,妃每有疾,躬侍药,晨夕盥洁焚香以祷,至忧念不食。

母丧,哀戚过人。

平生寡嗜欲,惟喜聚书,好为文词,颇善二王书,工飞白。

  仁宗冲年②即位,章献皇后临朝,元俨自以属尊望重,恐为太后所忌,深自沉晦③。

因阖门却绝人事,故谬语阳狂,不复预朝谒。

及太后崩,仁宗亲政,益加尊宠。

凡有请报可,必手书谢牍。

方陕西用兵,上所给公用钱岁五十万以助边费。

帝不欲拒之,听入其半。

尝问翊善④王涣曰:

“元昊平未?

”对曰:

“未也。

”曰:

“如此,安用宰相为?

”闻者畏其言。

庆历三年冬,大雨雪,木冰,陈、楚之地尤甚,既而元俨病甚。

上忧形于色,亲至卧内,手调药。

屏人与语久之,所对多忠言。

赐白金五千两,固辞不受,曰:

“臣羸惫且死,将重费家国矣。

”帝为嗟泣。

明年正月薨,赠天策上将军、徐衮二州牧、燕王,谥恭肃。

比葬,三临其丧。

(节选自《宋史·元俨传》,有删减)

【注】①燔:

fán焚烧。

②冲年:

幼年。

③沉晦:

隐而不露。

④翊yì善:

宋朝官名,掌管侍从讲授。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坐侍婢纵火,延燔禁中坐:

因为

B.行荆州、扬州牧行:

巡行

C.颇善二王书,工飞白工:

擅长

D.元俨自以属尊望重属:

地位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晨夕盥洁焚香以祷樊哙侧其盾以撞

B.恐为太后所忌慎勿为妇死

C.帝不欲拒之,听入其半则或咎其欲出者

D.陈、楚之地尤甚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每见帝,痛自引过,帝悯怜之。

每次拜见皇上,元偐都痛心地提及自己的过失,皇上十分怜惜他。

B.元俨广颡丰颐,严毅不可犯。

元俨的额头宽阔,双颊饱满,面容威严刚毅,看上去不可冒犯。

C.方陕西用兵,上所给公用钱岁五十万以助边费。

正值陕西用兵,皇上拿出每年的五十万公用钱来资助边关军用。

D.上忧形于色,亲至卧内,手调药。

皇上面露忧容,亲自到元俨的卧室里,亲手为他调制药剂。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俨年少时很聪明,深受太宗喜爱。

太宗不想让元俨过早出宫任职,约定在他年满二十岁时再外出就任。

B.元俨历经宋朝太宗、真宗、仁宗三代,官职连续升迁,到宋仁宗景佑二年,被委以荆南、淮南节度大使的重任。

C.元俨事母至孝。

母亲德妃每次患病,元俨都亲自侍奉吃药,早晚盥洗焚香祷告,为母病担忧连饭也吃不下。

D.元俨忠心为国,病危时都不愿花费国家的钱财,对皇上赏赐的五千两黄金坚辞不受,令皇上感慨不已。

10.第二大题文言文中说元俨“阖门却绝人事,故谬语阳狂,不复预朝谒”,意思是说元俨闭门谢客,故意装疯乱语,不再参与朝政。

对他的这种做法,有人鄙夷,认为他圆滑世故;有人赞赏,认为他懂得韬光养晦;还有人……请结合原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不少于200字。

200

 

3.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

(2)题。

(7分)

汉宫春①陆游

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

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

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②。

人误许③,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④。

花时万人乐处,攲帽⑤垂鞭。

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

君记取:

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注】①本词作于宋孝宗乾道九年(1073年)春,当时作者刚从抗金前线南郑被调至成都后方,不被重用。

②蛮笺:

指蜀地所产的彩色笺纸。

③许:

推许、赞许。

④灯山:

把无数的花灯叠作山形。

⑤攲(qī)帽:

指歪戴着帽子。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羽箭”三句写作者回忆在南郑拉弓搭箭、挥鹰缚虎的戎马生活,充满战斗豪情。

B.“吹笳”四句写作者暮归野帐,在悲笳声和纷飞大雪中写下壮美诗篇,气势磅礴。

C.“人误许”三句为作者自谦之语,表明自己并不像人们推许的那样拥有出众才华。

D.“何事”五句写作者到达成都后看到的浮华景象,由此引发作者内心的独特感受。

(2)简析“花时万人乐处,攲帽垂鞭”两句中“攲”和“垂”两字的表达效果。

(4分)

 

13.《汉宫春》结尾“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两句表达了作者坚定的人生信念。

请结合全词,并联系你的知识积累或生活体验谈谈对这两句话的领悟。

不少于200字。

200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饿乡记 管同

饿乡,天下之穷处也。

其去中国不知几何里。

自稻、梁、麦、菽、牛、羊、鸡、彘、鱼、鳖、瓜、果,一切生人之物,无—有焉。

凡欲至者,必先屏去食饮。

始极苦,不可耐;强前行,多者不十日已可至;至则豁然开朗,如别有天地。

省经营,绝思虑,不待奔走干谒,而子女妻妾之呼号,人世讥骂笑侮之态,无至吾前者,徜然①自适而已。

  然世以其始至之难也,万方图维以求勿至;不幸而几至,辄自悔为人动。

故非违世乖俗之士,不得至是乡;非强忍坚定守死善道之君子,虽至是乡,辄不幸中道而反。

昔周之初,武王伐纣,伯夷、叔齐耻食其粟,由首阳山以去,至饿乡。

饿乡之有人,自是始。

至春秋时,齐有饿民②,却黔敖嗟来之食,翩然至是乡,虽曾子叹其微,而论者以为甚贤矣。

孔子之徒,颜、曾为大贤,原宪为次,三子者皆几至是乡,而犹未达。

及至战国,于陵仲子③立意矫俗,希为是乡人,行三日,卒废然而反。

孟子讥之。

自战国秦汉后,教化不行,风俗颓败。

缙绅先生之属,以是乡为畏途,相戒不入。

而凶年饥谨,祸乱迭作,自王公贵人,下逮田野士庶,遭变故而误入是乡者,往往而是。

梁武皇帝,天子也;赵武灵王,藩国王也;条侯周亚夫,将且相也。

此其人皆尊崇富厚,志得意满,无意于是乡,而其终卒入焉,岂非天哉!

然岂与夷、齐以下,立志自入者同乎哉!

语曰:

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又曰: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惟汉龚胜④、唐司空图、宋谢枋得之伦,立志忠义,先后至是乡。

夷、齐辈得之,盖相视而笑,称莫逆交云。

呜呼!

饿乡何乡也?

何其难至也若是?

予穷于世久矣,将往游焉,考始末而为之记。

(取材于作者同名文章,有删节)

注:

①徜然:

安然自得的样子。

②齐有饿民:

典故出自《礼记·檀弓下》。

春秋齐大夫黔敖呼饿民吃嗟来之食,齐饿民不食而死。

曾子听说后并不赞同齐民的做法。

③于陵仲子:

战国时人陈仲子,居于陵,因不求人而断粮,三日不食,便不能坚持,爬上树去吃被虫子咬了大半的李子。

孟子讥讽他不能坚守节操。

④龚胜:

东汉彭城人。

渤海郡太守,光禄大夫。

王莽篡位后,辞官归里,王莽遣使征之,胜绝饮食,积十四日而死。

后文提及的司空图、谢枋得等皆为坚贞死节之臣。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欲至者,必先屏去食饮屏:

去除

B.故非违世乖俗之士乖:

乖顺

C.自王公贵人,下逮田野士庶逮:

到、及

D.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得:

适合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强前行,多者不十日已可至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B.孔子之徒,颜、曾为大贤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C.无意于是乡,而其终卒入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予穷于世久矣,将往游焉焉用亡郑以陪邻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然世以其始至之难也,万方图维以求勿至

可是世人认为饿乡开始很难到达,于是多方谋划希望能免受饿乡之苦

B.虽曾子叹其微,而论者以为甚贤矣

虽然曾子并不赞成饿民的做法,但(后世)评论的人都认为他是德行很好的人

C.于陵仲子立意矫俗,希为是乡人,行三日,卒废然而反

于陵陈仲子立志改变风俗,希望成为饿乡人,才步行三天,最终却停止而返回

D.然岂与夷、齐以下,立志自入者同乎哉

可是他们怎么能与伯夷、叔齐以及他俩以后那些立志自己进入饿乡的圣贤相同呢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寓言式的杂文,以“饿乡”为喻,赞扬了守志之士宁可穷饿困顿至死,也不仰人鼻息,苟且偷生的可贵精神。

B.作者笔下的“饿乡”是一种理想圣境。

在这里不须费神思虑、趋奉请见,无饥荒呼号之患也不存在讥笑侮辱等丑恶现象。

C.本文广征博引,阐明入“饿乡”、不入“饿乡”与误入“饿乡”等三种不同情况,不流于空论,行文流畅,笔力健朗。

D.末段以“自得”与首段“自适”相呼应,赞扬了君子们“求仁得仁”而无怨无悔之境界,突出了自己到达“饿乡”之艰难。

10.第二大题文言文中作者提到“非强忍坚定守死善道之君子,虽至是乡,辄不幸中道而反”一句,意思是说:

没有顽强意志力的人,即使达到较高境界,最终也不能坚守正道。

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你的知识积累或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领悟。

不少于200字。

200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牡丹说

袁枚

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①,蕊丛丛以百数。

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

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让焉。

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

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

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

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

 

客过而尤之曰:

“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

宜山者山,宜庭者庭。

迁而移之,在冬非春。

故人与花常两全也。

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非其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

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子不能尽怒而迁之也。

牡丹之来也,未尝自言曰:

‘宜重吾价,宜置吾庭,宜黜汝旧,以让吾新。

’一月之间,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

不自怒而怒花,过矣!

庭之故花未必果奇,子之仍复其处,以其犹奇于新也。

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就移焉,而不急复故花之位,则其一死,其一不死。

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

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

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

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

主人不能答,请具砚削牍,记之以自警焉。

(选自《袁枚诗文选译》)注:

①韡(wěi):

繁盛。

6.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蕊丛丛以百数数:

计算

B.客过而尤之曰尤:

责备

C.宜黜汝旧黜:

除掉

D.性果而识暗也暗:

隐蔽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移其位让焉其无花哉

B.怒而移之山不自怒而怒花

C.牡丹之来也子之仍复其处

D.记之以自警焉客来指以自负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亡何花开,薄如蝉翼

不久花开了,花瓣薄得像蝉的翅膀一样。

B.移非其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

移栽不按时节,牡丹花含怨而死理所当然。

C.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

既不了解生物的习性,又不清楚土壤适宜与否。

D.自恃而不谋诸人也

依仗着自己的见识,却不考虑众人的利益得失。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中的主人重金买来牡丹,对其倍加珍视,引以为傲,可花开后却大失所望,于是怒而迁之。

B.善相花者明白,花各有其适合的生长环境,如果移植要选择适宜的季节,这样它才能更好地生长。

C.文中的主人看重自己而轻视生物,仅凭一己喜怒决定花的命运,这是新花旧花同时枯死的根本原因。

D.文中的主人种植牡丹以失败收场,启示我们如果不顾自然规律,一味主观武断地行事,必然造成恶果。

 

10.第二大题文言文《牡丹说》中“客”认为“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请结合文中人物的做法对此加以解说,并联系当下的社会生活谈谈自己的领悟。

(不少于200字)

200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公权字诚恳。

幼嗜学,十二能为辞赋。

元和初,进士擢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

李听镇夏州,辟为掌书记。

穆宗即位,入奏事,帝召见,谓公权曰:

“我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

”即日拜右拾遗,充翰林侍书学士。

迁右补阙、司封员外郎。

穆宗政僻,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上改容,知其笔谏也。

历穆、敬、文三朝,侍书中禁。

文宗思之,迁谏议大夫。

俄改中书舍人,充翰林书诏学士。

便殿对六学士,上语及汉文恭俭,帝举袂曰:

“此浣濯者三矣。

”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

帝留而问之,对曰:

“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

服浣濯之衣,乃小节耳。

”时周墀同对,为之股栗,公权辞气不可夺。

帝谓之曰:

“极知舍人不合作谏议,以卿言事有诤臣风采,却授卿谏议大夫。

”翌日降制,以谏议知制诰,学士如故。

公权忠言匡益,皆此类也。

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笔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

当时公卿大臣家碑板,不得公权手笔者,人以为不孝。

外夷入贡,皆别署货贝,曰此购柳书。

文宗夏日与学士联句,帝曰: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公权续曰:

“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

”时丁、袁五学士皆属继,帝独讽公权两句,曰:

“辞清意足,不可多得。

”乃令公权题于殿壁,字方圆五寸,帝视之叹曰:

“钟、王复生,无以加焉!

公权志耽书学,不能治生,为勋戚家碑板,问遗①岁时钜万,多为主藏竖②海鸥、龙安所窃。

别贮酒器杯盂一笥,缄縢如故,其器皆亡。

讯海鸥,乃曰:

“不测其亡。

”公权哂曰:

“银杯羽化耳。

”不复更言。

所宝唯笔砚图画,自扃鐍之。

性晓音律,不好奏乐。

常云:

“闻乐令人骄怠故也。

(取材于《旧唐书》)

注:

①问遗:

慰劳馈赠②竖:

家童,童仆

6.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穆宗政僻僻:

荒僻

B.公权忠言匡益匡:

纠正

C.时丁、袁五学士皆属继属:

接连

D.缄縢如故縢:

绳索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我于佛寺见卿笔迹乃令公权题于殿壁

B.此浣濯者三矣不得公权手笔者

C.以卿言事有诤臣风采以谏议知制诰

D.为勋戚家碑板多为主藏竖海鸥、龙安所窃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时周墀同对,为之股栗

当时周墀也在场,听了他的言论,吓得浑身发抖

B.皆别署货贝,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