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扬州慢翻译扬州慢翻译.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63528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姜夔扬州慢翻译扬州慢翻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姜夔扬州慢翻译扬州慢翻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姜夔扬州慢翻译扬州慢翻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姜夔扬州慢翻译扬州慢翻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姜夔扬州慢翻译扬州慢翻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姜夔扬州慢翻译扬州慢翻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姜夔扬州慢翻译扬州慢翻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姜夔扬州慢翻译扬州慢翻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姜夔扬州慢翻译扬州慢翻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姜夔扬州慢翻译扬州慢翻译.docx

《姜夔扬州慢翻译扬州慢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姜夔扬州慢翻译扬州慢翻译.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姜夔扬州慢翻译扬州慢翻译.docx

姜夔扬州慢翻译扬州慢翻译

[姜夔扬州慢翻译]扬州慢翻译

(1)[扬州慢翻译]高中语文常见的文学常识

 

1.《古诗十九首》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

钟嵘《诗品》赞之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第三单元:

唐诗和宋词

2.唐诗

①唐诗在梁陈诗人对诗律研究和创作实践基础上创造了律诗和绝句两种新诗体,从而扩大诗的表现范围。

②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后人称之为“诗仙”,诗歌风格“清新飘逸”。

③杜甫:

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也称杜少陵,亦称杜工部。

他的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他是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也被后称尊称为“诗圣”。

诗歌风格:

沉郁顿挫。

三吏:

《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④白居易: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

⑤王维:

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与孟浩然为同一流派诗人。

补充:

边塞诗人:

王昌龄、高适、岑参

⑥刘禹锡:

字梦得,中唐诗人。

中学课本作品《陋室铭》《石头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其中名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⑦李商隐:

字义山,晚唐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区别于李贺)

3.词

①词出现于唐、五代时期,称曲、杂曲或曲子词,到宋代扩为流行,被称为诗余,后改称词。

又称长短句。

②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代表诗人,柳永(北宋),李清照(南宋),还有秦观(北宋),豪放派代表诗人苏轼,辛弃疾。

③柳永:

字耆卿,原名三变,世称柳七,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婉约派创新者。

④苏轼:

字子赡,号东坡居士,与其文苏洵、苏辙、今称“三苏”,诗歌与黄庭坚齐名,合称“苏黄”。

词上,扩大词的表现范围,开宋代豪放词先河,词风与辛弃疾相近,合称“苏辛”。

苏轼的散文也非常出色,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⑤李清照:

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著有《漱玉词》

⑥辛弃疾:

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最伟大爱国词人与苏轼同为豪放派代表,词集《稼轩长短句》

⑦姜夔:

南宋词人,号白石道人。

(千岩老人为萧德藻)代表作品《扬州慢》(“禾黍”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⑧陆游:

号放翁,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诗人,现存古诗最多一个诗人。

第四单元:

4.郁达夫:

原文郁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

小说:

《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散文《故都的秋》

5.其他作家代表作品:

博马舍(法)《费加罗的婚礼》

拉伯雷(法)《巨人传》

莫里哀(法)代表作《伪君子》(又作《达尔丢弗》,主人公达尔丢弗),《吝啬鬼》(又作《悭吝人》,主人公阿巴贡)

补充,四大吝啬鬼: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贡,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果戈里《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

屠格列夫:

俄国作家,著名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父与子》《猎人笔记》

6.巴金:

原名李芾甘,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

长篇小说《灭亡》,中篇小说《寒夜》,《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散文代表作《灯》。

第五单元:

7.《二十四史》清乾隆年间,把从《史记》《汉书》到《明史》第24部史书定为“正史”,今称二十四史。

(注:

无《资治通鉴》)

8.巴尔扎克:

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创作《人间喜剧》(小说总称,共91部),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包括《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

9.雨果:

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10.鲁迅,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前五部小说为《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故乡》《阿Q正传》,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祝福》收入《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杂文集16部;翻译俄国作家果戈理的《死魂灵》,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毁灭》。

课文《拿来主义》《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

11.列夫•托尔斯泰:

俄国伟大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12.乔治•桑:

法国女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康素爱萝》、《安吉堡的磨工》。

13.《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按照鲁国国君的世系纪年,记载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50多年的许多史料。

也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是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

14.《勾践灭吴》节选自《国语》。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穆王十二年到周贞定王十六年间的史实。

15.《战国策》是记载西周、东周及各诸侯国历史的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经西汉刘向整理,共33篇。

16.《论语》是记载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全书共二十篇,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为语录体。

《论语》是有关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17.孟轲(约前372—前289),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儒学大师,有“亚圣”之称。

《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共七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教育、伦理,。

孟子的主要主张是仁政、民贵、君轻。

认为“人性本善”。

(见第五册)

18.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时赵国人,著名思想家。

主张“法后王”“性恶论”。

《荀子》为荀子和其弟子所作,是先秦儒家重要作品。

19.庄周(约前369-前286),战国宋人,古代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人之一。

《庄子》为他和其弟子所作,文学性强,多寓言,是道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与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合称“老庄”。

20.贾谊:

西汉洛阳人,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贾生。

著作有《新书》、《吊屈原赋》等。

21.司马迁(约前145-约前87),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包括12本纪(帝王传记)、30世家(诸侯传记)、70列传(著名人物传记)、10表、8书,共130篇。

它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

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关于《史记》见第六册)

22.王羲之:

(321~379)字逸少,东晋琅

(2)[扬州慢翻译]《扬州慢》原文及翻译

扬州慢原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

姜夔

淳熙丙辛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对照翻译

淳熙丙辛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序)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少为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

经过春风吹遍了扬州十里,都是荠菜麦子一派青青。

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

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凄凉的画角吹起了冷寒,这都是在劫后的扬州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

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困难表达出深厚的感情。

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

怀念桥边的红芍药,可每一年知道它替什么人开花繁生!

扬州慢原文翻译

(序)

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少为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

经过春风吹遍了扬州十里,都是荠菜麦子一派青青。

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

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凄凉的画角吹起了冷寒,这都是在劫后的扬州城。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

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困难表达出深厚的感情。

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

怀念桥边的红芍药,可每一年知道它替什么人开花繁生!

(3)[扬州慢翻译]姜夔《扬州慢》宋词注释翻译

导读:

《扬州慢》乃姜夔自作调,"白石因游扬州而作,创为新调,即以词意名题,其所言即扬州之事。

"(万树《词律》)此词作于淳熙丙申(1176年)冬至日,距金人兵临扬州已有十六年。

当年繁华都会,如今满目萧条,引发词人抚今追昔之叹。

扬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淳熙丙申至日,我路过扬州。

夜雪初停,荞麦长得无边无际。

进城之后,我又见到处一片萧条,寒水绿绿的,暮色渐渐笼来,戍楼中传来了黄昏的号角。

我的心情受到此时此景的影响,悲怆感伤,生出无限的感慨,自创这首词曲。

千岩老人认为有《黍离》之悲。

扬州是淮左著名的都会,这里有风景秀丽的竹西亭。

我在此停止一下行程。

自从金兵南侵退去,就连这废弃的城池和老树,都厌倦了战争。

渐渐到了黄昏,凄清的号角吹响,这时这里仿佛是一座无人的空城。

曾在这里观赏的杜牧,假如今天旧地重游,也会惊讶它的变化。

纵然那豆蔻词写得再美,青楼梦再好,恐怕也难以表达此刻的心情,二十四桥还在,波心中荡漾着冷月的光影,无声无息。

可叹桥边的那一年一度的芍药,年年是为谁开得花儿一片红

淮河东部的繁华都会,竹西亭外的江南名胜,且在此解鞍下马稍作留停。

走过“春风十里扬州路”,满地是荠菜野麦一片葱青。

自从金人兵马渡江南下,城池废毁乔木凋零,人们至今还厌恶说起刀兵。

渐近黄昏,凄清号角吹送寒意,弥漫了这座荒凉空城。

曾经最善赏赞扬州的杜牧,料想他重来此地,定会魄悸魂惊。

纵然豆蔻词写得工丽,青楼词写得绝妙俊逸,面对荒城也定难再抒深情。

二十四桥依然存在,水波摇荡,月影四周凄冷无声。

可叹那桥边的红芍药,年复一年不知是为谁而生

本篇为战乱后过扬州抒怀之作。

上片写战乱后扬州荒芜破败景色,以景寓情,抒写不堪回首的黍离之悲。

扬州,位于淮河东部,是历史上令人神往的繁华“名都”,因此词人解鞍下马在此稍作停留。

但此时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满目疮痍,只剩下荠菜野麦一片葱青。

“胡马”蹂躏破坏的痕迹处处可见,满城都是“废池乔木”,此情此景让人“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以景抒情,渲染了萧条的秋日气氛,渐近黄昏,凄清号角吹送寒意,弥漫了这座荒凉空城。

荒凉的景象烘托出词人内心的忧愁和悲哀。

下片设想杜牧重来面对扬州荒城也会魂惊难赋深情,突出表现昔胜今衰的感伤。

“二十四桥”以下结尾四句,以景抒慨,抒写词人哀时伤乱的悲怆凄楚。

全词景情交融,虚实并用,使得全词波澜起伏,余味不尽。

此外,词作还善于化用前人词句入词,将杜牧的诗境,融入自己的词境,可谓匠心独特,别具一格,是众多悯时伤乱的宋词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①淳熙丙申:

淳熙三年(1176)。

至日:

冬至。

维扬:

今江苏扬州,现维扬区。

维扬之名最早载于公元前约五世纪由孔子编撰的《尚书禹贡》。

隋、唐时期,维扬历史空前辉煌,有之美誉,历史上最早的扬州城即诞生在今维扬区的土地上,是古城扬州的发祥地。

②荠麦:

荠菜和麦子。

③弥望:

满眼。

④戍角:

军中号角。

⑤千岩老人:

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

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侄女婿。

《黍离》:

《诗经·王风》篇名。

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见“宗室宫庙,尽为禾黍”,遂赋《黍离》诗志哀。

后世即用“黍离”来表示亡国之痛。

⑥淮左:

宋在苏北和江淮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又称淮左。

⑦竹西:

扬州城东一亭名,景色清幽。

竹西佳处,扬州城东禅智寺旁有竹西亭,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⑧初程:

指作者初次到扬州。

⑨春风十里:

借指昔日扬州的最繁华处。

杜牧《赠别》诗: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里用以借指扬州。

⑩胡马窥江:

1129年和1161年,金兵两次南下,扬州都遭惨重破坏。

这首词作于1176年。

⑾废池:

废毁的池台。

乔木:

残存的古树。

二者都是乱后余物,表明城中荒芜,人烟萧条。

⑿渐:

向,到。

⒀清角:

凄清的号角。

⒁杜郎:

唐朝诗人杜牧,他以在扬州诗酒清狂著称。

杜牧。

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杜牧在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

⒂俊赏:

卓越的鉴赏水平。

俊逸清赏。

钟嵘《诗品序》:

“近彭城刘士章,俊赏才士。

”⒃豆蔻:

形容少女美艳。

豆蔻词工:

杜牧《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⒄青楼梦:

妓院。

青楼梦好,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⒅二十四桥:

“二十四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末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有二说:

一说唐时扬州城内有桥二十四座,皆为可纪之名胜。

见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

一说专指扬州西郊的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

“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见《扬州画舫录》。

传说有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

⒆桥边红药:

二十四桥在扬州瘦西湖里。

红药:

芍药。

二十四桥边生长红芍药又名红药桥。

这是一首扬州感怀之作。

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曾占领扬州等地,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1176年姜夔路过扬州,仍是一片劫后的萧条景象。

他在这首词里描绘了这种惨状,以眼前的荒凉对比往日的繁华,寄托了自己的哀思,揭露了金统治者的暴行。

但由于过于渲染战争的后果,怀念过去的风月繁华,情绪比较低沉。

尽管姜夔一生以游士终老,但白石词并不仅仅是游士生涯的反映,展现在他笔下的是折射出多种光色的情感世界。

诚然,由于生活道路和审美情趣的制约,较之辛词,姜词的题材较为狭窄,对现实的反映也略显淡漠。

但他并不是一位不问时事的世外野老。

姜夔身历高、孝、光、宁四朝,其青壮年正当宋金媾和之际,朝廷内外,文恬武嬉,将恢复大计置于度外。

姜夔也曾因此而痛心疾首,深致慨叹。

淳熙三年,金兵南侵以来,繁华的扬州屡遭兵燹,成为一座空城,年轻词人客游扬州时有感于这座历史名城的凋敝和荒凉,触景生情,感伤时事,而自度此曲,抒写黍离之悲。

在可考记载的姜夔词中,这是最早的一首。

上片由“名都”、“佳处”起笔,却以“空城”作结,其今昔盛衰之感昭然若揭。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虚处传神,城池荒芜、人烟稀少、屋宇倾颓的凄凉情景不言自明,这与杜甫的“城春草木深”(《春望》)用笔相若。

“春风十里”,并非实指一路春风拂面,而是化用杜牧诗意,使作者联想当年楼阁参差、珠帘掩映的盛况,反照今日的衰败景象。

“胡马窥江”二句写金兵的劫掠虽然早已成为过去,而“废池乔木”犹以谈论战事为厌,可知当年带来的战祸兵燹有多么酷烈!

陈廷焯《白雨齐词话》认为:

“‘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

”姜词以韵味胜,其佳处即在于淡语不淡,其中的韵味反倒是某些浓至之语所不及的。

“清角”二句,不仅益增寂凄,而且包含几多曲折:

下有同仇敌忾之心,而上无抗金北伐之意,这样,清泠的号角声便只能徒然震响在兵燹之余的空城。

词的下片,作者进一步从怀古中展开联想:

晚唐诗人杜牧的扬州诗历来脍炙人口,但如果他重临此地,必定再也吟不出深情缱绻的诗句,因为眼下只有一弯冷月、一泓寒水与他徜徉过的二十四桥相伴;桥边的芍药花虽然风姿依旧,却是无主自开,不免落寞。

二十四桥”二句,愈工致,愈惨淡,可谓动魄惊心。

萧德藻认为此词“有黍离之悲”,的确深中肯綮。

《扬州慢》乃姜夔自作调,"白石因游扬州而作,创为新调,即以词意名题,其所言即扬州之事。

"(万树《词律》)此词作于淳熙丙申(1176年)冬至日,距金人兵临扬州已有十六年。

当年繁华都会,如今满目萧条,引发词人抚今追昔之叹。

千岩老人读后,"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词分上下两片。

上片描述扬州眼前萧条的景况:

以"淮左名都"之昔日繁华对比今日"尽荠麦青青"之荒凉,以"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极写伤乱之感。

最后三句以"暮色、军角、空城",描绘眼前凄凉。

下片侧重对扬州史事的虚拟。

词人想象风流俊赏之杜郎今日重游扬州之"难赋深情",并多次化用杜牧歌咏扬州昔日景物的诗句,构成风月繁华与萧条颓废的意象对比。

[姜夔《扬州慢》宋词注释翻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