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课时练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63664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5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课时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课时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课时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课时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课时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课时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课时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课时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课时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课时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课时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课时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课时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课时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课时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课时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课时练习.docx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课时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课时练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课时练习.docx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课时练习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

华北地区是我国水资源最紧张的地区,也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

在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原生土壤地面被不透水路面所取代。

我国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经把“南水”千里送入华北地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南水北调”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地表径流B.蒸发、下渗C.地下径流D.水汽输送

2.在城市化过程中,下垫面的变化将使城市()

A.蒸发量增加B.地下水水位上升C.降水量增加D.发生内涝概率增加

读世界局部海域洋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影响图示M洋流形成的主要盛行风是()

A.东南信风B.盛行西风C.极地东风D.西南季风

4.图示N洋流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是()

A.增温减湿B.降温增湿C.降温减湿D.增温增湿

5.图中①②③④海域最易形成茫茫海雾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山区河流平时流量较小,无明显河道。

汛期易受暴雨影响,导致河道淤积严重。

叠大块石、植草护坡可以有效保护河床坡脚,是山区河流常见的治理措施。

下图为我国粤北山区某河流断面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下列月份该河道都易产生泥沙淤积的是()

A.5月和10月B.10月和12月C.12月和2月D.2月和4月

7.叠大块石护岸时,通常会保留岸坡的缝隙和孔洞,其主要目的是()

①保证水、气渗透顺畅②提供更多观赏景观

③为生物提供栖息环境④保持河道土壤水分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8.该地河流治理后可能的变化是()

A.含沙量增大B.年径流量增大C.结冰期缩短D.泄洪能力提高

下图为“西南某地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的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与原始生态林相比,改为种植橡胶林后()

A.蒸发量增多B.下渗量增加

C.径流总量增多D.气候更加湿润

10.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A.涵养水源能力变强B.土壤肥力上升

C.生物多样性减少D.自然灾害减少

11.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中洞庭湖入湖、出湖径流量的变化。

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  )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12.对图中④洋流形成起重要作用的风带是(  )

A.北半球信风带B.南半球信风带

C.北半球西风带D.南半球西风带

读我国不同地区水资源占全国的比重表,完成下列两题。

地区

西北

西南

东南

华北

东北

占全国的比重(%)

5.56

46.44

33.72

6.14

8.14

13.我国水资源()

A.时空分布均匀B.西北地区最短缺

C.西南地区占比最高D.东北地区最丰富

14.东南地区水资源丰富但缺水现象严重,合理的治理措施是()

A.防治水污染B.海水淡化C.跨流域调水D.提高水价

自清光绪年间起,洞庭湖周围低地开始修垸(垸是堤坝,中间围着村庄和农田),至今“人与水争地”问题突出。

1998年起,洞庭湖区实施规模空前的平垸工程(即扒坝还湖)等一系列措施。

2017年10月,洞庭湖周边原本人丁兴旺的集成垸和青山湖垸,现已无人迹,成为鸟禽栖息的乐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修垸”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下渗B.降水C.蒸发D.径流

16.洞庭湖区平垸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耕地面积B.增加大气降水C.削弱下游洪峰D.吸引外来物种

17.除了平垸工程,缓解洞庭湖区“人与水争地”的措施还可以有

A.长江上游退耕还林B.洞庭湖区退耕还湖

C.洞庭湖区污染治理D.长江干流修筑堤坝

18.下图四幅海水等温线图中,洋流方向与性质均正确的是

A.①B.②C.③D.④

二、综合题:

19.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由①②③④四个环节构成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____,其中人类干预最多的环节是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②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_______。

(2)乙处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____________,甲处岩层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丙地貌一般形成于河流____________处,丁地貌一般形成于河流____________处。

(4)“钱塘一望波浪连,顷刻狂澜横眼前,看似平常江水里,蕴藏能量可惊天。

”闻名中外的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有____________(多选)

A.杭州湾的喇叭口地形和河口的沙坎

B.由于月球、太阳的引力,在农历初一、十五前后出现天文小潮

C.每年中秋前后,钱塘江水量丰富,又逢东南风盛行

D.海潮和河水的相反运动

(5)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和人类关系十分密切,即使是优良的土壤,人们也会注重种养结合,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

举例说明人们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雨水收集系统是指雨水收集的整个过程,可分为五大环节,即通过雨水收集管道收集雨水—弃流截污—PP雨水收集池储存雨水—过滤消毒—净化回用。

收集到的雨水可用子灌溉农作物、补充地下水,还可用于景观环境、绿化、洗车场用水、道路冲洗、冷却水补充、冲厕等用途。

城市水环境是指城市生物赖以生存的水体环境,包括抵御洪涝灾害能力,水资源供给程度、水体质量状况、水利工程景观与周围的和谐程度等内容。

下图示意城市雨水收集和利用过程。

(1)分析雨水收集系统给当地水循环带来的影响。

(2)简述雨水收集和利用对城市水环境的积极意义。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调查任务:

城市内涝调查

资料一: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图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

资料二:

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水循环数据比较表(单位:

mm)。

年平均降水量

转化为径流的总降水量

转化为地表径流的降水量

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

年平均蒸发量

城市中心区

675

405

337

68

270

郊外平原区

644.5

267

96

171

377.5

调查思考:

(1)指出图中字母分别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

(2)根据表中数据变化,判断易发生内涝的地区,并说明原因。

(3)每到汛期,我国许多城市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内涝。

为缓解城市内涝,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设计了下凹式绿化带,从水循环角度说明它的作用。

22.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c→d过程属于水循环中的_________循环,其中a环节表示____________,b环节表示____________。

(2)在a、b、c、d各环节中,目前人类施加影响最大的环节是__________(填字母),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人类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3)下列关于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来自地球内部

B.水循环实现了地球所有圈层间的相互联系

C.水循环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D.海上内循环参与的水量最多,对陆地淡水补充意义最大

(4)“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深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

”这一段话说明水循环联系的圈层有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D

【解析】1.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南水北调主要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是地表径流环节,A正确;蒸发、下渗、地下径流等均不是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南水北调对水汽输送的影响较小。

故选A。

2.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下垫面由原生土壤被不透水的路面所取代,从而导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小,地下水位下降,城市发生内涝的概率大大增加,B错,D正确;对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影响不是很大,排除AC。

故选D。

注意:

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易造成城市内涝。

3.B

4.C

5.A

【解析】3.结合图文及所学知识可知,M洋流为北太平洋暖流,位于中纬度地区,海水自西向东流动,其成因为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故选B。

4.结合图文及所学知识可知,N洋流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为千岛寒流,寒流其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是降温减湿,故选C。

5.在寒暖流交汇处容易形成茫茫海雾,图中只有①处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故选A。

洋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洋流对流经地区的气候有影响,暖流:

增温增湿;寒流:

降温减湿;寒暖流交汇处常有雾。

二、洋流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

寒暖流交汇处以及上升流流经地区会形成渔场。

比如世界四大渔场:

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秘鲁渔场都是由于洋流作用形成的。

三、洋流对航海的影响。

(1)顺洋流航行可节约燃料,加快航速。

(2)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雾,对海上航行不利。

(3)洋流从北极地区带来的冰山对航行构成威胁。

四、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洋流的运动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海水自身的净化速度,但同时也会扩大污染范围。

6.A

7.C

8.D

【解析】6.图中河道淤积主要受降水影响,雨季降水丰富多暴雨。

山区水土流失严重。

我国粤北雨季集中在5—10月份,降水丰富,河道易产生较严重的泥沙淤积。

7.保留岸坡的缝隙和孔洞,不仅可以保证水、气的渗透顺畅,而且也为生物提供了繁殖和生长的环境,有利于河道生态体系的保护。

8.植草护坡有利于保持水土,所以河流含沙量会减少;治理后的河流有明显河道,所以泄洪能力会得到显著提高。

1、影响水循环地表径流的因素:

2、影响下渗的因素:

9.A

10.C

【解析】9.读图可知,橡胶林蒸发量和地表径流量比原始生态林大,下渗量则会减少;径流总量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该地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加,径流总量应减少,气候变得干旱。

故选A项。

10.破坏原始植被,会加重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破坏原始生态环境,使生物多样性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旱涝灾害频繁。

故选C项。

11.C

【解析】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时,洞庭湖入湖径流量应大于出湖径流量。

结合图可知,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为①③,即选C。

12.D

【解析】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知,图示为太平洋中低纬度局部图,由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转可知,是南半球中低纬海区,故洋流④是西风漂流。

西风漂流是受中纬度西风影响而形成的风海流,方向是自西向东,故D项正确。

13.C

14.A

【解析】13.从表中数据可知,我国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东南地区、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水资源分别占全国的5.56%、46.44%、33.72%、6.14%、8.14%,数据表明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A错误;表中数据显示,西北地区水资源比重最小,但西北地区人口密度较小,人口和经济规模较小,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小,因此西北地区不是水资源最短缺的地区,B错误;表中数据显示,在表中五大地区中,西南地区占比达46.44%,比重最高,C正确;表中数据显示,东北地区的水资源占全国的比重仅8.14%,远少于西南和东南地区,因此东北地区水资源不是最丰富的,D错误。

故选C。

14.东南地区水资源丰富但缺水现象严重,表明是水质型缺水,是因为污染严重导致的缺水现象,因此防治水污染是合理的治理措施,A符合题意;海水淡化提供的淡水数量有限,且成本较高,不是合理的治理措施,排除B;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径流总量充足,无需跨流域调水,排除C;提高水价可以一般程度上促使人们节约水资源,但也会导致生产生活成本提高,因此不是治理南方地区缺水现象的主要针对性措施,排除D。

故选A。

缓解水资源紧张问题的措施:

开源——兴修水库。

跨流域调水。

海水淡化。

收集雨水。

适当开采地下水。

保护和恢复植被、湿地等。

节流——节约用水(循环利用、节水灌溉、节水意识等)和防治水污染。

加强立法、执法,提高环保意识。

15.D

16.C

17.B

【解析】15.根据题意可知,“修垸”工程为地表水利工程,地表水利工程的修建,都会影响地表径流,ABC错误,故选D。

16.平垸工程即扒坝还湖,使得耕地面积减小,湖泊面积扩大。

洞庭湖面积扩大,使得湖泊的调蓄洪峰的作用增强,ABD错误,故选C。

17.除了平垸工程,洞庭湖区还可以通过退耕还湖来缓解洞庭湖区“人与水争地”的矛盾,注意措施要针对“人与水争地”,即人为占用了洞庭湖湖区的土地。

长江上游的耕地与洞庭湖湖区关系不大,洞庭湖水污染、长江干流建坝与不占用洞庭湖区土地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本题考查洞庭湖区“修垸”和平垸工程。

修垸”直接影响径流。

平垸工程即扒坝还湖,使得耕地面积减小,湖泊面积扩大。

洞庭湖面积扩大,使得湖泊的调蓄洪峰的作用增强。

18.AD

【解析】暖流应是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寒流应是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弯曲方向一致,结合图例可AD正确,BC错误。

19.④水汽输送

(2)滑坡、泥石流等外力侵蚀

(3)出山口入海口(或入湖)

(4)ACD

(5)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

【解析】

(1)由①②③④四个环节构成的水循环发生在陆地、海洋及其上空之间,应为海陆间水循环。

其中人类干预最多的环节是地表径流,图中序号为④。

②发生在陆地及海洋的上空,表示水汽输送。

(2)图中乙处位于山地迎风坡,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背斜表面受张力,岩层破碎,容易被侵蚀。

(3)丙位于山麓地带、呈扇形,为山麓冲积扇,一般形成于河流出山口处。

图中丁为河口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或入湖口处。

(4)钱塘江大潮成因:

①天时:

农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天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最大;②地利:

首先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

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层层相叠。

其次是江口有巨大的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强大阻力,潮头当然迅速抬高。

③风势:

沿海一带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

A、C正确,B错误。

此外,高潮的出现与河水流动的速度也有关系:

当潮水涌来时,它的前进方向是和河水流动的方向相反的。

中秋前后,钱塘江河口的河水流速与潮水流速几乎相等,力量相等的河水与潮水一碰撞,就激起了巨大的潮头,D正确。

故选A、C、D。

(5)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种植绿肥、广施农家肥可以增加土壤肥力;休耕、轮作等也是恢复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

20.有利于减轻城市排水压力;可以有效降低城市雨污合流;减轻城市污水处理压力;可以节约水资源,缓解城市用水压力等。

【解析】

(1)雨水收集系统给当地水循环带来的影响应从地表径流、蒸腾、下渗、地下径流等方面进行分析。

材料信息表明,雨水收集系统通过雨水收集管道收集雨水一弃流截污一PP雨水收集池储存雨水一过滤消毒一净化回用。

大量雨水并没有形成径流,因此可以减少街道地表径流;材料信息表明,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到的雨水一部分用于绿化带生态用水,从而增强植物蒸腾作用;材料信息表明,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到的雨水一部分用于灌溉农作物、补充地下水,因此增强地表下渗能力;由于下渗增强,所以地下径流变大等。

(2)雨水收集和利用对城市水环境的积极意义应从内涝、污染、水资源等角度进行叙述。

材料信息表明,雨水收集系统通过雨水收集管道收集雨水一弃流截污一雨水收集池储存雨水一过滤消毒一净化回用。

大量雨水并没有形成城市径流,因此雨水收集和利用可以调蓄城市积水,减轻内涝压力,城市地表积水减少,有利于减轻城市排水压力;由于大量城市雨水没有形成城市地表径流,因此可以有效降低城市雨污合流;雨水收集系统对雨水有过滤、净化作用,因此可以减轻城市污水处理压力;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到的雨水可以有多种用途,从而可以节约水资源,缓解城市用水压力等。

21.【解析】

(1)根据水循环和图示箭头可以看出,a为地表径流;b表示水由地表到地下,为下渗;c为地下径流;d表示由植物指向空中,为植物的的蒸腾作用。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城市中心区年平均降水量是675毫米,郊外平原区降水量是644.5毫米,说明城市中心区降水多;城市中心区转化为径流的总降水量为405毫米,转化为地表径流的降水量为337毫米,城市中心区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是68毫米。

郊外平原区转化为径流的总降水量为267毫米,转化为地表径流的降水量为96毫米,郊外平原区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是171毫米;城市中心区化为地表径流的降水量是337毫米,而郊外平原区化为地表径流的降水量是96毫米,说明城市中心区转化为地表径流多;由于城市化使城区内硬化路面增多,下渗量少,转化为地表径流多,超过了排水能力,从而形成内涝;如果城市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也易形成内涝。

(3)下凹式绿化带是在绿化带建设时,使绿化带高程低于周围地面一定的高程,以利于周边雨水径流的汇入。

下凹式绿地透水性能良好,下凹式绿化带可以临时蓄积雨水,然后慢慢渗入地下。

22.海陆间(或大)蒸发水汽输送d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C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解析】

(1)由水循环示意图可看出,a→b→c→d之间的循环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故为海陆间循环。

海陆间循环可通过海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等环节,使陆地淡水得到不断补充,其中a环节表示蒸发,b环节表示水汽输送。

(2)在a、b、c、d各环节中,目前人类施加影响最大的环节是d—地表径流环节。

人类主要通过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等手段,改变地表径流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以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

(3)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来自太阳辐射,A错。

水循环没有实现了地球内部圈层地幔、地核与外部圈层的联系,B错。

水循环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C对。

海上内循环参与的水量最多,但不是对陆地淡水进行补充,D错。

故选C。

(4)“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深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

”这一段话说明水循环联系的圈层有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水通过在这些圈层中的固、液、气三态的变化,实现了把这些圈层联系起来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