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检测题10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65898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检测题1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检测题1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检测题10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检测题10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检测题10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检测题10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检测题10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检测题10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检测题10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检测题101.docx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检测题1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检测题10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检测题101.docx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检测题101

第三单元 第8讲

课时跟踪检测

考点

题号

错题统计

酶的本质、作用和特性

3、6、7

酶的相关曲线分析

4、5、10

与酶有关的实验探究

1、2、8、9、11

一、选择题

1.(2014·桐乡模拟)下列关于酶特性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是酶的种类

B.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浓度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

D.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应设置过酸、过碱、中性

解析:

选C 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是底物种类或酶的种类;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因酶的最适pH不一定是中性,故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应在由过酸到过碱之间,按一定的梯度设置多组实验进行对照

2.(2014·高新一中月考)在小型圆底烧瓶内盛等量的H2O2,迅速加入等量的下列图示中的物质,烧瓶口紧包着一个小气球,使烧瓶沉于烧杯底部的同一位置。

下列装置中,沉入底部的烧瓶最先浮起的是(  )

解析:

选C 过氧化氢酶催化活性受温度影响;5℃时温度过低会抑制酶活性;久置肝脏研磨液酶活性降低,Fe3+催化能力远小于过氧化氢酶,故C选项所示装置内O2产生量最多。

3.(2014·唐山模拟)图乙表示图甲的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物质a可以是麦芽糖也可以是乳糖

B.图甲中物质b能降低该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其化学本质与无机催化剂相同

C.图乙中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的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温度>曲线②温度>曲线③温度

D.图乙中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酶浓度下的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酶浓度>曲线②酶浓度>曲线③酶浓度

解析:

选D 乳糖分解产生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图中二糖分解产生的单糖相同,物质a不可能为乳糖;b为酶,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或RNA;酶在曲线①对应的温度时活性较其他两个温度时高,根据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曲线图分析,曲线①温度不一定高于其他两个温度;曲线①对应的酶促反应速率高于其他两条曲线,因此对应酶浓度也高于其他两条曲线。

4.某同学在研究化合物P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一定范围内,底物浓度影响着酶促反应速率

B.曲线①代表的实验为对照实验

C.化合物P对该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D.若反应温度不断升高,则A点持续上移

解析:

选D 本实验要探究化合物P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则不加化合物P的为对照组;分析曲线图可知,曲线①的反应速率比曲线②的大,说明化合物P对该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升高,反应速率增大,但超过最适温度,随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降低,反应速率减慢。

5.用某种酶进行有关实验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酶的最适催化温度为30℃

B.图2和图4能说明该酶一定不是胃蛋白酶

C.由图4实验结果可知酶具有高效性

D.图3能说明Cu2+、Cl-均可抑制酶的活性

解析:

选B 图1显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但不能确定30℃为该酶的最适催化温度,从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该酶的最适催化温度为30℃左右。

图2显示该酶的最适pH为7,而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由图4可见该酶为麦芽糖酶。

图3能说明Cl-是酶的激活剂、Cu2+是酶的抑制剂。

图4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6.如图是某种酶催化某二糖的水解过程示意图。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可以表示麦芽糖的水解

B.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C.该酶也可以催化其他二糖的水解

D.该反应过程中的酶只能利用一次

解析:

选B 由图可知,该二糖由两种不同的单糖构成,可能是蔗糖或乳糖。

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没有发生改变,可以重复利用。

酶具有专一性,该酶一般不能催化其他二糖的水解。

7.(2014·广州调研)下图表示“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

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

A.本实验的因变量是不同的催化剂

B.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温度和酶的用量等

C.1号与3号、1号与4号可分别构成对照实验

D.分析1号、2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加热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解析:

选C 本实验的因变量是气泡的产生速率,即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A错误。

温度是自变量,酶的用量是无关变量,B错误。

1号与3号、1号与4号中都只有一个实验变量不同,可分别构成对照实验,C正确。

2号在高温下反应加快,是因为加热使过氧化氢分子得到能量,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D错误。

8.某同学为了探究“植物体内有关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问题”设计了如下实验,将四种植物器官各称取3g,切成小薄片,放入试管中,编号后进行实验。

序号

植物材料名称

3mL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

反应速率

产生气

泡多少

1

3g蒸馏水

缓慢

少量

2

马铃薯块茎

迅速

大量

3

苹果果实

不多

4

胡萝卜直根

5

白菜叶柄

较快

较多

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试管1在本实验中起空白对照的作用

B.不同植物组织器官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或含量可能不同

C.胡萝卜直根中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活性最高

D.若用以上3g各器官研磨液进行实验,实验组的反应速率都将加快

解析:

选C 根据表格可知,自变量是植物材料,各试管中反应速率和产生气泡量不同的原因有可能是不同植物组织器官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或含量不同。

二、非选择题

9.某同学在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一)实验原理:

(1)淀粉遇碘—碘化钾溶液变蓝,麦芽糖遇碘—碘化钾溶液不变蓝。

(2)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不含有蔗糖酶,所以只能分解淀粉为麦芽糖,而不能分解蔗糖。

(二)实验步骤:

取A、B、C三支洁净试管,按表中顺序进行操作:

操作步骤

加入2mL淀粉糊

加入2mL蔗糖溶液

加入

清水

加入2mL

稀释唾液

30℃

水浴中

滴入数滴碘—碘化钾

溶液观察结果

试管A

2mL

30分钟

变蓝

试管B

30分钟

不变蓝

试管C

30分钟

不变蓝

(三)通过该实验,这位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唾液淀粉酶只能分解淀粉,不能分解蔗糖,证明了“酶具有专一性”。

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的实验设计所用的实验原理(  )

A.都不正确B.无法检测淀粉是否被水解

C.非常好D.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

(2)该实验中采用了两组对照,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分别比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应对该实验哪一步骤进行改进后才完善,将____________________,并给予________条件。

这时试管C的结果为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该实验用碘—碘化钾溶液作检测剂,只能检测淀粉是否水解,不能检测蔗糖是否水解。

(2)表中A与B对照,单一变量为是否加入唾液,本对照实验可用以验证唾液中含有淀粉酶,且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表中B与C对照,单一变量为酶不同,本对照实验可证明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

(3)为完善该实验宜将该实验中的检测剂改为斐林试剂且满足50~65℃水浴加热的条件。

答案:

(1)D 

(2)A与B B与C 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 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而不能催化蔗糖水解

(3)滴加碘—碘化钾溶液改为加斐林试剂 50~65℃水浴加热 橙黄色 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为还原糖,而不能将蔗糖水解为还原糖

10.在生物化学反应中,当底物与酶的活性位点形成互补结构时,可催化底物发生变化,如图甲Ⅰ所示。

酶的抑制剂是与酶结合并降低酶活性的分子,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如图甲Ⅱ、Ⅲ所示。

图乙表示发生竞争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时,底物浓度与起始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底物与酶活性位点具有互补的结构时,酶才能与底物结合,这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________。

(2)青霉素的化学结构与细菌合成细胞壁的底物相似,故能抑制细菌合成细胞壁的相关酶的活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乙分析,随着底物浓度升高,抑制效力变得越来越小的是________抑制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唾液淀粉酶在最适温度条件下的底物浓度与起始反应速率的变化如图丙。

若将温度提高5℃,请在图丙中绘出相应变化曲线。

解析:

从图可知,酶与底物结合有特定的结构,体现出酶的专一性。

青霉素的化学结构与细菌合成细胞壁的底物相似,青霉素能与合成细胞壁相关酶的活性位点结合(或酶活性位点被封闭),使细菌合成细胞壁的底物与酶活性位点结合的机会下降。

随着底物浓度升高,抑制效力变得越来越小的是竞争性抑制剂,原因是底物浓度越高,底物与酶活性位点结合的机会越大,竞争性抑制剂与酶活性位点结合的机会越小。

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最高,低于或高于最适温度时,酶活性降低,反应速率随之降低。

答案:

(1)专一性 

(2)青霉素能与这些酶的活性位点结合(或酶活性位点被封闭),使细菌合成细胞壁的底物与酶活性位点结合的机会下降

(3)竞争性 底物浓度越高,底物与酶活性位点结合机会越大,竞争性抑制剂与酶活性位点结合机会越小 (4)见图

11.重金属离子会导致蛋白质分子变性,为验证铜离子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如下(已知SO

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请回答:

(一)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试管甲

试管乙

步骤1

加入1%CuSO4溶液和pH6.8缓冲液各1mL

加入____A____

步骤2

各加入1%淀粉酶溶液1mL,混匀后放置一段时间

步骤3

各加入1%淀粉溶液1mL,____B____

步骤4

取出试管,各加入1%碘溶液3滴,观察颜色变化

(二)讨论与分析

(1)实验中设置试管乙的目的是________,“实验步骤”中A处应为________;B处为__________________。

(2)两支试管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试管甲________色,试管乙________色。

(3)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同学提出由于CuSO4溶液呈蓝色,用上述步骤的检测方法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请你提出另外一种结果检测方法并预估实验结果。

①检测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估结果:

A管________;B管________。

答案:

(1)对照 蒸馏水和pH6.8缓冲液各1mL 放入37℃恒温水浴(或适宜温度下)保温一段(适宜)时间 

(2)(深)蓝 浅黄 (3)维持反应液中pH的稳定 (4)①取出试管,各加入斐林试剂1mL,60℃恒温水浴2分钟,观察颜色变化 ②无砖红色(或蓝色) 出现砖红色沉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