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晋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2659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晋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宁晋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宁晋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宁晋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宁晋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宁晋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宁晋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宁晋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宁晋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宁晋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宁晋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宁晋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宁晋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宁晋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宁晋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宁晋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宁晋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宁晋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宁晋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宁晋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晋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docx

《宁晋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晋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宁晋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docx

宁晋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

宁晋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

(2010—2015年)

序言

宁晋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是河北省22个扩权县之一,也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在河北省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全县经济的全面发展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宁晋县将工业发展作为振兴经济的主攻方向,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产业结构已逐步得到优化,2009年GDP中一、二、三产业的构成比重为13.7:

65.9:

20.4,第二产业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

目前,宁晋已形成硅材料、电线电缆、纺织服装和机械制造等特色支柱产业,并将成为宁晋县新的经济增长极和经济支撑点。

宁晋县是河北省著名的纺织服装强县之一,纺织服装业又是支撑宁晋县发展的特色产业,在发展经济、吸纳就业、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宁晋县现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牛仔服装生产基地,河北省针织服装生产基地,年产各类服装约2.5亿件,2007年被评为中国休闲服装名城,宁纺集团建成了全国唯一的“中国灯芯绒产品开发基地”。

为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构筑新格局、再上新台阶,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促进宁晋县纺织服装工业持续、平稳发展,加快结构调整,做精、做专、做强、做优宁晋县纺织服装产业,根据国务院《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我省与纺织行业发展有关的政策、规划,宁晋县政府对加快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要求,结合宁晋县纺织服装产业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宁晋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

 

第一篇宁晋县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分析

一、纺织服装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宁晋县共有纺织服装生产企业约1500家,从业人员5.2万人,固定资产10亿元。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6家,销售收入超1亿元企业16家。

拥有纱锭55万枚、织机2000台,可年产纱8.2万吨、布3000万米、印染布6000万米、服装2.5亿件。

2008年全县纺织服装企业完成营业收入99.9亿元,上缴税金8149万元,分别占全县民营工业总量的20.81%和11.6%。

2009年完成营业收入105亿元,上缴税金917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1%和12.58%。

宁晋县纺织服装行业可划分为四大类。

一是纺纱:

全县现有纱锭存量约55万枚,其中宁纺集团10万枚;以恒纺集团为代表的东汪镇纺纱基地约30万枚;大陆村三信、换马店天和等其它企业约10万枚。

就产品结构而言,宁纺集团及北朱家庄的个别纱厂以纯棉产品为主,其它企业以纯涤纶或涤棉混纺产品为主。

二是织布:

全县现有各类织机约2000台,主要是宁纺集团的1100台无梭织机,苏家庄镇的200多台针织机,另有一些零散的小型织布厂,产品均以服装面料为主,供宁纺集团自身和本地其它服装企业使用。

三是印染:

宁晋县印染企业较少,主要集中在宁纺集团,有6条染整生产线,以纯棉、涤棉机织布的染整加工为主。

另有一些小规模的针织布染色和染纱的企业。

四是服装:

宁晋县的服装生产企业数量多、分布广,按经营模式和地域来划分,可分为四大部分。

1、以耿庄桥镇、东汪镇为主的牛仔服装生产企业约60家,主要集中在冯家台工业小区和东汪镇工业区内;2、以县城为中心的外贸出口服装企业10余家,主要包括丽达、福兰德和宁纺集团的威利、奔发等企业;3、以苏家庄镇和耿庄桥曹家台村为主的针织服装生产企业约25家,主要有东方、三针、宏达、庆源、新佳美等企业;4、以侯口乡的博尔萨、宏达、城关镇童泰为主的品牌运作内销企业约15家。

二、纺织服装业发展的背景及必要性

目前,受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和国外需求减弱等因素的影响,外向依存度较高的纺织服装业,经济运行环境趋紧。

一是生产持续低位运行,经济指标大幅回落,2008年纺织行业现价工业产值增幅仅为2.0%。

受能源和原材料价格走高、用工成本上涨、节能减排投入加大等多种成本因素影响,企业赢利能力减弱,利润下降。

二是投资信心不足,增长后劲乏力。

受环境和人力等资源性条件的约束,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萎缩,一些拟建项目延缓动工,在建项目停止观望,严重影响了纺织行业的持续发展。

三是融资困难,资金短缺。

在一些地方,纺织产业被银行纳入“高风险行业”,一些有技术、有市场的中小纺织企业贷款难问题十分突出。

当前,纺织工业发展虽处于艰难时期,但挑战和机遇并存,危机中蕴含着机遇。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纺织工业的调整和发展,给予了特别关注,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出口退税率的多次调高,改善了纺织品出口的政策环境,有利于提升纺织品的出口竞争力;国家“保增长、扩内需”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有利于拉动纺织服装的消费。

特别是2009年上半年出台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指出“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规划的出台,充分肯定了纺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为纺织工业奠定了发展的政策基础,对我国纺织工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指明了方向。

宁晋县纺织服装行业起步早、基础好,具备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和一定的影响力,在全县经济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具备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实力。

在当前形势下,只要我们抓住时机,发挥宁晋县纺织服装产业在产品、技术、市场、管理、信息上的优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布局,加快自主品牌建设,进一步推动产业调整升级,必将提高宁晋县纺织服装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同时,纺织服装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可接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在促进城镇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因此,宁晋县纺织服装产业无论是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都将直接影响到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壮大,进一步科学规划和发展宁晋县纺织服装产业是十分必要的。

三、宁晋县在发展壮大纺织服装业方面的优势

(一)基础好,市场化程度高

宁晋县的纺织服装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从布匹贩运到户机加工,从家庭作坊到创办企业,由分散到集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历经近30年的发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较大的市场影响力。

目前,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牛仔服装生产基地,享有“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的美誉。

宁晋县的纺织服装企业在发展之初,除了宁纺集团是国营企业外,主要以个体私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为主,具有灵活的机制和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

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企业的内部机制不断完善,市场营销体系逐步建立,部分骨干企业都有较为稳定的客户群,作为地域性专业生产群体,具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行业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经过不断的发展,目前全县纺织服装企业生产设备的水平已得到较大提高,大量的引进设备和国内先进设备在生产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先进的生产流水线已得到广泛应用。

特别是一些近些年新建的企业,拥有现代化的厂房,起点高,配套好,可承担高档次产品的生产加工。

(三)品牌意识不断加强

宁晋县的纺织服装企业在经过以对外加工为主的初级发展阶段后,已经逐步认识到了品牌对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性,宁晋县委、县政府也加大了对企业争创名牌的奖励力度,进一步提高了企业争创名牌的积极性,许多企业都制定了争创名牌的规划,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品牌效应直接拉动了企业的产销量,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让企业尝到了甜头。

宁纺集团在“灵音”牌灯芯绒获得“中国名牌”、“中国流行面料”称号后,又积极与河北科技大学加强合作,在服装创品牌上实现突破,推出了“灵音鸟”牌服装,借助全国唯一的“中国灯芯绒产品开发基地”的优势,力争在两年内创出服装名牌。

博尔萨服装有限公司在以名人明星代言模式推动产品创名牌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童泰幼儿服饰公司的“童泰”牌系列童装在申请国家专利后,已打入了全国各大中城市的知名商场。

霓雅德服装公司的“霓雅德”牌牛仔服装已成功获得省名牌产品和省著名商标。

另有一批企业也在积极筹划争创名牌的工作。

(四)一批领军型企业迅速成长壮大

宁晋县的纺织服装业经过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不断发展,造就了一批领军型企业,成为行业发展的领头羊。

宁纺集团作为发展历史最长、综合实力最强的行业带头人,2009年完成销售收入11.5亿元,上缴税金6200万元,是中国印染行业“十佳”企业;另外,以纺纱为主的恒纺集团,以针织服装为主的东方针织、三针针织,以名牌服装贴牌为主的丽达集团,以精品运作为主的博尔萨服饰、童泰童装都在不同领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这一批领军型企业的出现,既是宁晋县纺织服装行业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也为下一步的产业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已培养出一批技术人员和大量的熟练工人

纺织服装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拥有大批的熟练工人和技术人员是行业发展的基础。

宁晋县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时间较长,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加之对周边地区劳动力的吸引作用,已锻炼培养出了一大批熟练技术工人。

目前,全县纺织服装企业从业人员达5万多人,占全县工业企业职工总数的44%,工人文化程度97%达到初中以上,其中25%达到了高中以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8%,为纺织服装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在纺织服装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目前,在宁晋县上千家纺织服装企业中,能够进行产品自主开发的只是其中的少数企业,绝大部分企业都还处在照样加工阶段,研发能力较弱,造成产品雷同,竞争激烈。

企业积极开拓新的发展领域力度不大,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偏低。

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不能满足纺织服装消费短周期、快交货的要求。

(二)现代管理模式未得到广泛应用

在现有企业中,以个体私营企业为主,且大部分是家族式企业,企业经营者大多文化水平不高,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方式简单,没有建立起具有法人治理结构的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的管理团队基本以亲友为主,外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难以融入其中,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和发展动力,在企业发展和生产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三)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在宁晋县的纺织服装企业中,以服装加工企业居多,但与之配套的纺、织、染和辅料、包装料加工能力不足,产业链条不够完善,面料、辅料、包装料等主要靠外地采购,增加了生产成本,延长了生产周期,影响了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

在纺织服装产品中,高档次产品占比例较低,大量的是处于普通流通领域的中低档产品,竞争激烈,互相压价,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产业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服装、家用、产业用三大终端产品所占比例为51:

32:

17,按照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制定的目标,到2011年将达到49:

32:

19。

而目前宁晋县除有少量的产业用纺织品外,家纺产品基本没有,家纺和产业用纺织品发展大大落后于全国水平。

现有的大量的生产能力都集中在服装生产上,造成过度竞争,不利于健康发展。

(四)产业的集聚性还需加强

宁晋县是中国北方牛仔休闲服装的重要产地,但内部的产业集聚性还有待加强,除了宁纺城、冯家台工业区、东汪镇工业区、苏家庄工业区和西城区的部分企业相对集中外,还有相当数量规模较小的企业处于比较分散的状况。

就是处于相对集中的企业,也是配套设施自成体系,造成了企业重复建设严重,形不成专业化分工协作的现代化生产格局,生产成本较高,供电、供水系统保障性不好,各项消耗指标较高,环境保护状况堪忧,达不到节能减排的要求。

(五)品牌效益发挥不够

虽然部分规模较大的企业都有自己的品牌,但由于宣传、意识方面的差距,企业真正能从品牌上获取效益的相对较少,给国际和国内品牌加工的多,对外依赖性强,不利于发挥自己的品牌优势和企业的长远发展,也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的能力。

(六)招工难、融资难困扰企业的发展

目前,宁晋县的纺织服装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着招工难、融资难的问题。

由于纺织服装企业劳动强度较大,工资水平不高,虽然一些企业的待遇相对不错,但仍然难以招到足够的工人,造成企业开工不足。

另外,由于受纺织行业整体形势不佳的影响,加之多数企业规模偏小,目前,企业大多都存在贷款难,资金紧张的问题,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七)土地问题制约企业的发展

宁晋县的大多数纺织服装企业(主要是位于乡镇的企业)的厂区建设用地均为以租代征,没有土地使用证,企业不敢再做进一步的投入,也直接影响了贷款融资和招商引资,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二篇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中国纺织服装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快速发展,形成了从上游纤维原料加工到服装、家用、产业用终端产品制造不断完善的产业体系。

生产持续较快增长,产品出口大幅增加,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对就业和惠农的贡献突出。

纺织产品应用范围已扩大到航空、航天、水利、农业、交通、医疗等众多领域。

全行业吸纳就业人数超过2000万人,其中80%为农民工;消化农业提供的棉、毛、麻、丝天然纤维近1000万吨,惠及1亿农民。

2008年纺织服装产品产值达到1896亿美元,约占全球市场的30%,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纺织服装生产大国。

我国纺织服装产业也已成为世界纺织服装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引起世界各国的注目。

2008年,是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发展史上极其不寻常的一年,行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在前所未有的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产业加速调整、升级,产业格局日渐清晰;国内、国外需求不足暴露出行业多年粗放型发展积累的问题。

在国内外环境的迫压下,行业发展从规模扩张真正走上了由大国向强国转变的调整、升级之路。

(一)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概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9年1-11月,我国52963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4268.04亿元,同比增长9.71%,增速较1-8月加快2.21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961亿元,同比增长10.54%,增速比1-8月加快3.15个百分点。

2008年我国纺织服装业全面减速,行业景气度下行。

主要纺织产品数量增速均较2007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其中化纤、纱、布、服装等主要大类产品产量都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一位数增长。

到2009年,我国纺织行业运营出现企稳回升、发展逐渐向好的良好局面。

到2009年11月份,我国服装产业规模以上企业1.7万多家,比2008年同期增加了16.98%,企业平均人数下降明显,比2008年同期减少了9.07%。

“减员增效”成为2009年服装经济运行的最大特点。

到2009年1-11月,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211.53亿件,与2008年同期相比提高了2.10%。

2009年,我国全社会完成服装总量400亿件,比2008年下降了13.04%,其中梭织服装138亿件,针织服装262亿件,分别比2008年下降了10.97%和14.01%。

2009年,我国服装行业在外需持续低迷、内需低开稳升的情况下,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了生产的小幅增长。

行业整体效益水平逐步呈现出转好迹象。

行业出口持续负增长。

服装产量的下降昭示了服装产业发展的拐点出现,我国服装行业由规模扩张道路走上价值扩张之路。

表1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年产值、销售收入情况(单位:

万元)

年份

工业总产值(当年价)

工业销售产值(当年价)

2007年1-11月

276589009

269159160

2008年1-11月

316235204

308555255

2009年1-11月

342680400

334706700

根据2007-2009年行业产值、销售收入情况分析,行业总体发展呈现增长的态势。

2008年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人民币升值、银根紧缩、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等一系列因素,使行业发展压力不断加大,行业经济效益严重下滑,亏损企业不断增多,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数多年来首次出现减少。

随着各种政策的出台,2009年初基本停止了2008年末的下滑趋势,前三季度行业出现企稳回升态势,而且趋势越加明显。

由此可见,虽然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行业出口仍在底部震荡,但行业生产持续回升,利润反弹明显。

(二)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经济效益情况

2009年,在国家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措施的支持下,我国纺织行业运营呈现企稳回升、发展逐渐向好的局面。

2009年1-11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利润总额为1331.49亿元,同比增长25.39%,增速比1-8月加快13.11个百分点;利润率为4.04%,较2008年同期上升了0.48%。

行业亏损面17.69%,比1-8月收窄2.88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企业劳动生产率(按照工业生产总值计算)为34.48万元/人,同比增长10.22%。

同时纺织行业新产品产值累计同比增长了13.71%;新产品产值率为6.49%,较上年同期上升了0.23个百分点。

1-11月规模以上纺织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4.27%,同比提高了0.53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2.66次,同比提高了0.02次,资产负债率57.66%,同比降低了1.45个百分点;人均实现利润1.23万元,同比提高0.25万元。

表22008-2009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主要经济指标(规模以上企业)

指标

单位

2008年1-11月

2009年1-11月

同比(%)

企业单位数

47232

52963

12.13

亏损面

%

20.44

17.69

-13.45

主营业务收入

万元

302073363

329610000

10.54

利润总额

万元

10422542

13314900

25.39

工业总产值(当年价)

万元

316235204

342680000

9.71

新产品产值(当年价)

万元

20378833

13.71

工业销售产值

万元

308555255

334706700

9.82

出口交货值

万元

71761192

67300000

-4.28

全部从业人员人数

10816151

10842400

-0.46

表32008-2009年1-11月年我国服装行业主要经济指标(规模以上企业)

指标

单位

2008年1-11月

同比(%)

2009年1-8月

同比(%)

企业单位数

15317

6.91

17554

16.96

亏损企业数

3487

23.35

4052

11.50

亏损面

%

22.77

15.41

23.08

—4.67

亏损企业亏损金额

万元

394145

51.83

305799

—7.33

资产合计

万元

50034880

14.11

54503184

11.03

工业总产值(当年价)

万元

80329400

19.01

64898308

14.42

出口交货值

万元

29845139

5.67

2115553

1.60

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4066983

—0.53

4266229

0.45

从表3可以看出,服装行业亏损面扩大,盈利能力明显下降。

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08年1-11月份,规模以上企业个数比2007年同期增加了6.91%。

没有自主接单能力的小企业淘汰加速。

人数在100以内的外贸加工型小企业,停产现象比较普遍。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上企业统计显示,2009年1-8月份,规模以上企业个数比2008年同期增加了16.96%,企业平均指标中,企业平均资产总额、企业平均工业总产值、企业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企业平均出口交货值和企业平均人数均呈现负增长。

根据中国服装协会调查,2009年服装行业两极分化情况进一步加剧。

中小企业、承接二、三手外销订单企业关停现象比较普遍。

而有限的外销订单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

2009年,从我国服装行业完成经济指标状况来看,最大的亮点就是效益增长逆势而上。

说明行业的发展模式发生了转变,从规模扩张向效益扩张转变。

行业发展能力的增强在竞争力核心转型的过程中得到体现。

 

(三)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投资情况

由于外需不振,行业景气度下行,2008年以来纺织企业投资信心明显下降,普遍主动收缩资金战线。

2009年的行业投资行为更为审慎、更为目标明确、更为专注主业。

渠道再造投资持续升温;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能源为目的的小规模技术改造增加;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项目投资增加。

建设性投资的确大大放缓了脚步,但投资小、见效快的效能性投资反而加快了步伐。

2009年以来,由于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实际完成投资额持续正曾,新开工项目数增长显著。

全年全行业累计完成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际完成投资总额2708.02亿元,同期增长9.53%,增速较2008年同期上升了0.78个百分点。

1-11月纺织新开工项目数为6995个,同比增长23.87%,较上年同期显著上升了30.02个百分点,且09年以来,增速持续上升趋势显著,显示纺织企业对市场前景的信心不断增强。

(四)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进出口情况

2009年,我国纺织行业出口回升缓慢,但规模以上企业出口回复明显,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2009年1-11月共出口纺织服装1541.20亿美元,累计同比仅下降了11.02%,增速较1-10月略收窄了0.19个百分点。

服装出口额为964.86亿美元,同比下降11.24%,1-11月,规模以上企业出口交货值累计同比下降了4.28%,降幅持续收窄趋势明显,较1-2月(-8.45%)以收窄了4.18个百分点。

同时,在世界主要纺织品市场上我国产品份额持续上升,表明我国纺织品依然保持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2009年1-11月,在美国纺织品进口总额中,我国产品的占比为40.22%,较上年同期上升了5.10个百分点,增幅显著高于越南、印度等竞争对手国;同期,在日本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额中,我国产品的占比为78.45%,较上年同期上升了1.77个百分点。

(五)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自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政府和纺织服装企业为应对危机,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我国各纺织服装大省(如江苏、浙江、河南、山东、新疆等)在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指导下,先后出台了符合各省发展现状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积极在逆境中寻求新的跨越,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模式,其中主要包括主动进行区域调整和产业转移、积极延伸产业链、抓时机进行技术改造、全方位开拓国内外市场等。

他们这些做法对战胜困难、渡过难关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也对各地纺织工业的发展带来有益的启示。

在这些地区已形成数个产业高度集中、规模效益明显、对产业和区域经济贡献突出的重点产业集群,并培育了自己的区域品牌,积极进行产业创新。

如石狮童装产业基地、中山市沙溪镇休闲服装产业基地、广东顺德均安牛仔产业基地等。

这些地方通过产业集聚的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壮大了企业实力,发展了自主品牌,并通过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这些集群都有显著的特点:

1、专业化生产形成块状产业。

在与相应的专业市场互动和劳动力资源有效供给的条件下,专业化生产精而专,相互配套协调,集群外部规模效应和集群内部规模效应增强了集群的活力;2、集群企业与市场紧密结合,信息灵通,跟进国际市场流行趋势,反应速度快于国内同行;3、社会化中介服务发挥作用;4、各地政府对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给予一系列政策支持,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六)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

金融危机也暴露了我国纺织业的短板和软肋。

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市场呈现一定程度的供求结构矛盾,产业结构失衡,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横向结构上看,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加工产品增长过快。

首先表现为纺织化纤等产业中初加工能力相对过度增长导致产业过度竞争的风险。

部分企业和地区片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