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竺可桢学院部分班级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66639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大竺可桢学院部分班级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浙大竺可桢学院部分班级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浙大竺可桢学院部分班级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浙大竺可桢学院部分班级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浙大竺可桢学院部分班级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浙大竺可桢学院部分班级培养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浙大竺可桢学院部分班级培养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浙大竺可桢学院部分班级培养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浙大竺可桢学院部分班级培养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浙大竺可桢学院部分班级培养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浙大竺可桢学院部分班级培养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浙大竺可桢学院部分班级培养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浙大竺可桢学院部分班级培养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浙大竺可桢学院部分班级培养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浙大竺可桢学院部分班级培养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浙大竺可桢学院部分班级培养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浙大竺可桢学院部分班级培养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浙大竺可桢学院部分班级培养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浙大竺可桢学院部分班级培养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浙大竺可桢学院部分班级培养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大竺可桢学院部分班级培养方案.docx

《浙大竺可桢学院部分班级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大竺可桢学院部分班级培养方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大竺可桢学院部分班级培养方案.docx

浙大竺可桢学院部分班级培养方案

2017级混合班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以“为杰出人才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宗旨,为培养造就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精神俱佳,具有国际视野和持久竞争力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奠定坚实基础。

毕业生在理工农医类等相关专业及领域暂露头角,主要从事博士或博士后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

 

毕业要求:

通过厚基础、宽口径的通识教育与自主性、个性化的专业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建立宽、专、交的多元化知识结构。

强化学科知识基础、多种思维方式及人文素质的培养和训练,注重国际化培养和责任担当,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具有持久竞争力。

1.熟练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2.系统了解和掌握学科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终生学习能力。

 

专业主干课程:

与学生确认的主修专业主干课程相同 

推荐学制:

与学生确认的主修专业学制相同。

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竺可桢学院教学教务实施“2+2”管理模式,即前2年管理由竺可桢学院为主,后期由学生确认的主修专业学院(系)管理为主。

 

最低毕业学分:

2+2学制:

140+6+4+2+2;2+3学制:

180+6.5+4+2+2 

授予学位:

与学生确认的主修专业授予学位相同。

 

学科专业类别:

与学生确认的主修专业学科专业类别相同。

 

交叉学习:

在修读主修专业的基础上,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开展跨学科专业知识融合的学习,学生可通过跨学科专业修读课程或辅修、双专业/双学位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培养说明:

一、学生选拔

实施优秀学生选拔制度。

每年在入学前,从全校新生中根据中学或高考表现、学校笔试和面试等基础上,择优录取学生,单独编班,成为XX大学荣誉学生;第一学年秋冬学期结束,在全校一年级学生中根据大学学业、专家面试等基础上,择优录取优秀学生进入竺可桢学院学习。

二、特别培养

1.宽厚基础。

实施通识教育和荣誉课程,强化数理化计算机等通识培养,为优秀学生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和确认主修专业提供多种通道。

2.差异教育。

以专业导师制为核心实行个性化专业培养,突出差异教育,在导师指导下制订个性化的专业培养方案。

3.科研训练。

实施第一课堂科研训练计划,通过实行国家、省、校院级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和专业导师制度等,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科学研究能力。

4.国际视野。

采用“请进来”和“送出去”方式,推进学生国际化培养。

聘请国内外一流大学(研究机构)知名教授(学者)来院为学生开设课程或讲座;在本科培养阶段,积极选派优秀学生赴国外“目标学科”修读相关专业课程和文化交流。

5.教学相长。

实施研究性教学方法模式改革,以教学“高端化、研究化、国际化”为目标,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逐步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内学习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向过程与结果评价结合转变,激发学生创造性、主动性学习。

6.本博贯通。

实施“精、深、通”的专业培养计划和完全学分制,学生提前完成本科阶段学习,可向学校提出攻读高一级学位的申请,经导师同意和院系审核,报学校有关部门批准,允许特别优秀学生提前攻读高一级学位。

三、定位发展

实施荣誉学籍和荣誉证书制度。

根据学生的学业与能力等综合表现,规划学生成长,指导学生合理定位,适时分流不适应竺可桢学院学习学生。

1.通识课程             63.5+6学分(4年制)/+6.5学分(5年制)

(1)思政类            11.5+2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学期

021E0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2.0-1.0 一 秋冬 

021E0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2.0-1.0 一 秋冬/春夏

(021R0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H)             2.5 2.0-1.0 一 秋冬/春夏)

021E00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2.0-1.0 二 秋冬/春夏

031E0031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0 3.0-2.0 三 秋冬/春夏

371E0010  形势与政策Ⅰ                  +1.00.0-2.0 一

371E0020  形势与政策Ⅱ                  +1.00.0-2.0 二、三、四 

(2)军体类           5.5+3学分(4年制)/5.5+3.5(5年制)

体育Ⅰ、Ⅱ、Ⅲ、Ⅳ为必修课程,每门课程1学分,要求在前2年内修读。

学生每年的体质测试原则上低年级随课程进行,成绩不另记录;高年级独立进行测试,达标者按+0.5学分记,三、四年级合计+1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学期

03110021  军训               +2.0+2      一 秋

031E0020  体育Ⅰ                1.0 0.0-2.0 一 秋冬

031E0030  体育Ⅱ                1.0 0.0-2.0 一 春夏

031E0040  体育Ⅲ                1.0 0.0-2.0 二 秋冬

031E0010  军事理论                1.5 1.0-1.0 二 秋冬/春夏

031E0050  体育Ⅳ                 1.0 0.0-2.0 二 春夏

03110080  体质测试Ⅰ               +0.50.0-1.0 三

03110090  体质测试Ⅱ               +0.50.0-1.0 四

03110100  体质测试Ⅲ               +0.50.0-1.0 五 (5年制)

 (3)外语类           +1学分

外语实行英语水平测试通过制,学生在校期间须通过“XX大学英语水平测试”并获得学分;在本科期间学生“托福”考试成绩95分以上(含95分)、“雅思”成绩7.0分以上(含7.0分),可申请免修“XX大学英语水平测试”。

详细修读办法参见《XX大学本科生“外语类”课程修读管理办法》(浙大本发﹝2016﹞16号)。

修读的外语类课程可计入的个性课程(最多计6个学分)。

1)在“XX大学英语水平测试”未通过的情况下,建议修读以下课程,以顺利通过“XX大学英语水平测试”。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学期

05186010  英语口语                   1.0 0.0-2.0 一 秋冬/春夏

05186020  英语写作                    2.0 2.0-0.0 一 秋冬/春夏

051R0020  大学英语Ⅲ(H)                3.0 2.0-2.0 一 秋冬

051R0030  大学英语Ⅳ(H)                  3.0 2.0-2.0 一 春夏

051F0600 英语水平测试                   +1  0.0-2.0  

2)在“XX大学英语水平测试”通过的情况下,建议修读以下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和强化外语水平。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学期

051F0690  托福阅读                    1.5 1.5-0.0 二 秋

051F0660  托福听力                   1.5 1.5-0.0 二 冬

051F0680  托福口语                   1.5 1.5-0.0 二 春

051F0670  托福写作                   1.5 1.5-0.0 二 夏 

(4)计算机类           5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学期

211Z0040 程序设计基础               3.0  2.0-2.0 一 秋冬

211Z0050 C程序设计专题                  2.0  1.0-2.0 一 春夏 

 (5)自然科学通识类      27.5学分

通识教育阶段实施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强化数理化基础,为学生自主确认专业提供空间。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学期

061R0110  数学分析(甲)Ⅰ(H)            4.5  4.0-1.0 一 秋冬

061R0040  线性代数Ⅰ(H)              3.5  3.0-1.0 一秋冬

选一

061R0190  普XX学(H)                3.0  3.0-0.0 一秋冬

06112010  化学原理                   3.0  3.0-0.0 一秋冬

061B0422  化学实验(乙)             1.0  0.0-2.0 一冬

061R0120  数学分析(甲)Ⅱ(H)             4.5  4.0-1.0 一春夏

061R0060  普通物理学Ⅰ(H)               4.0  4.0-0.0 一春夏

061Z0090  普通物理学实验Ⅰ                1.5  0.0-3.0 一春夏

061R0070  普通物理学Ⅱ(H)              4.0  4.0-0.0 二秋冬

061Z0100  普通物理学实验Ⅱ                1.5  0.0-3.0 二秋冬 

(6)创新创业类    3.5学分

1)必修课程     2.0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学期

在学校开设的创新创业类必修课程中修读。

 

2)选修课程     1.5学分

在学校开设的创新创业类课程中修读1.5学分。

 

(7)通识选修课程              10.5学分

1)通识核心课程             3学分

学院要求学生在以下课程中修读1门通识核心课程。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041S0220  中国文学基础                3.0   2.0-2.0  一 秋冬/春夏

041S0230  哲学意识                  3.0   2.0-2.0  一 秋冬/春夏

041S0250  中华文明史                 3.0   2.0-2.0  一 秋冬/春夏

041S0150  西方文明史                 3.0   2.0-2.0  一 秋冬/春夏

041S0210  孔子与《论语》               3.0   2.0-2.0  一 秋冬/春夏 

2)社会与交流类课程          1.5学分

在全校社会与交流类课程中修读。

3)交叉通识课程            4.5学分

在全校人文社科组课程﹝包括历史与文化类(课程号带“H”的课程)、文学与艺术类(课程号带“I”的课程)、经济与社会类(课程号带“L”的课程)﹞中修读,学院单独开设以下课程供学生修读。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241L0160   社会学入门                1.5   1.5-0.0  一 秋冬/春夏

251R0010   西方文学经典(H)          1.5   1.5-0.0  一 春夏

4)其他通识课程              1.5学分

在全校通识选修课程中修读。

 

 2.专业课程                  76.5学分(4年制)/86.5+12学分(5年制)

(1)学科基础课程                14.5学分

1)必修课程                  2.5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学期

081R0130  工程图学(H)               2.5     2.0-1.0   一春夏

(081C0130工程图学                  2.5     2.0-1.0   一春夏)

2)选修课程                  12学分

    按照学科专业通识培养要求,在实施分层教学基础上,深化数理基础,为学生学习数理要求较高专业(如数学类课程为数学科学学院相关专业、物理类课程为物理学专业)提供储备知识。

其他可根据主修专业要求,在专业导师指导下修读相关专业课程,学院开设以下课程供学生修读。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学期

061R0050  线性代数Ⅱ(H)               2.5     2.0-1.0   一春夏

061R0130  数学分析(甲)Ⅲ(H)           4.0     4.0-0.0   二秋冬

21120401  离散数学                 3.0     3.0-0.0   二秋冬

061R0200  数学建模(H)              3.0     2.0-2.0   二春夏

061R0080  普通物理学Ⅲ(H)            2.0     2.0-0.0   二春夏

(2)导师制课程   62学分(4年制)/72学分(5年制)

后期实行专业导师制。

原则上学生在修读各主修专业制订的专业主干课程基础上,实施导师指导下个性化的修读计划。

包括专业必修、专业选修、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实践教学课程、毕业论文(设计)及个性课程 

3.第二课堂学分            +4

指学生的校内实践活动,包括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素质训练、学术研究、创新实验、文体活动、学生社团、学生工作经历等。

4.第三课堂学分            +2

指学生的境内、校外社会实践,包括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就业创业实践实训等。

5.第四课堂学分            +2

指学生的国(境)外学习实践活动,包括国(境)外联合培养、交换生、实习实践、创新创业交流、学术交流、文化交流等。

 

2015求是生物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借鉴一流大学的先进培养模式,结合国内外优质资源,培养对生物科学具有浓厚兴趣,具有扎实的生物科学专业知识和研究技能,并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身心健康和思维敏捷的拔尖人才及有较大潜力成为世界一流生物学家的后备军。

毕业要求

1.掌握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

2.掌握必要的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的基础知识;

3.具备较强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

4.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

5.具有创新精神和敢于质疑和分析批判的精神;

6.具有成为国际一流科学家的远大志向和优秀素质。

专业主干课程

生命科学概论Ⅱ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生态学进化生物学

计划学制 4年    毕业最低学分 155+4+5     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学科专业类别  生物科学类      所依托的主干学科  生物学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⒈通识课程   37+5学分

(1)思政类   11.5+2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021E001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2.0-1.0  一  秋冬

021R002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H)                     2.5 2.0-1.0 一  春夏

021E004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2.0-1.0  二   秋冬

021E0031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0 3.0-2.0  二  春夏

3711E0010形势与政策Ⅰ                           +1.0 0.0-2.0 一 秋冬、春夏

3711E0010形势与政策Ⅱ                           +1.0 0.0-2.0 四  春夏

(2)军体类   5.5+3学分

第1、2学年,体育Ⅰ、Ⅱ、Ⅲ、Ⅳ为必修,每门课程1学分;高年级的体育课程为选修。

学生每年的体育达标原则上低年级随课程进行,成绩不另记录;高年级独立进行测试,达标者按+0.5学分记,三、四年级合计+1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学期

03110021  军训                                +2.0 +2

031E0020  体育Ⅰ                             1.0  0.0-2.0  一  秋冬

031E0030  体育Ⅱ                             1.0  0.0-2.0  一  春夏

031E0040  体育Ⅲ                             1.0  0.0-2.0  二  秋冬

031E0050  体育Ⅳ                             1.0  0.0-2.0  二  春夏

031E0010  军事理论              1.5   1.0-1.0  二  秋冬    

03110080  体质测试I                         +0.5 0.0-1.0  三

03110090  体质测试II                        +0.5 0.0-1.0  四

(3)外语类   7学分

实行以“大学英语Ⅳ”考试为标准的管理模式。

学生必须通过学校“大学英语Ⅳ”考试,可以以考代修。

建议学生在大一秋冬学期选修“英语口语”、“英语写作”,大一春夏学期选修并通过“大学英语Ⅳ”。

二年级起学生可申请学校“英语水平测试”。

大二结束前,要求通过国家英语六级考试,且成绩达到480分以上,或通过托福或雅思考试且成绩与国家英语六级480分相当。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学期

05186010 英语口语                           1.0  0.0-2.0 一  秋、冬

05186020 英语写作                           2.0  2.0-0.0 二  秋冬

051R0030 大学英语Ⅳ(H)        3.0  2.0-2.0 一 春夏

051F0600 英语水平测试           1.0  0.0-2.0 二

(4)计算机类   5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学期

211Z0040 程序设计基础                        3.0  2.0-2.0  一 秋冬

211Z0050 C程序设计专题                      2.0  1.0-2.0 一  春夏

(5)通识选修课程   8学分

   通识选修课程包括历史与文化类(课程号带“H”的课程)、文学与艺术类(课程号带“I”的课程)、沟通与领导类(课程号带“J”的课程)、经济与社会类(课程号带“L”的课程)、科学与研究类(课程号带“K”的课程)、技术与设计类(课程号带“M”的课程),以及通识核心课程(课程号带“S”的课程)、新生研讨课程(课程号带“X”的课程)。

通识选修要求:

①  在“通识核心课程”中至少修读一门;

②  在“沟通与领导类”(课程号带“J”的课程)中至少修读一门;

③  在“人文社科组”中至少修读一门。

该组包括历史与文化类(课程号带“H”的课程)、文学与艺术类(课程号带“I”的课程)、经济与社会类(课程号带“L”的课程);

④  由竺可桢学院开设的科学素养类课程。

2.大类课程    39学分

(1)大类必修课  39 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学期

061R0170   微积分Ⅰ(H)                    4.5 4.0-1.0 一  秋冬

061R0180 微积分Ⅱ(H)          2.0 1.5-1.0 一  春

061R0190   微积分Ⅲ(H)                    1.5 1.0-1.0 一  夏

061R0040   线性代数(H)                    3.5 3.0-1.0  一  秋冬

061Q0029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5 2.0-1.0 二  秋冬

061R0060   普通物理学Ⅰ(H)        4.0 4.0-0.0  一  春夏

061Z0090   普通物理学实验Ⅰ                 1.5  0.0-3.0 一  春夏

061R0070   普通物理学Ⅱ(H)        4.0 4.0-0.0 二  秋冬

061Z0100   普通物理学实验Ⅱ                 1.5  0.0-3.0 二  秋冬

061Q0015   无机化学                3.0 3.0-0.0  一  秋冬

061Q0013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