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表达爱情的经典古诗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67074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表达爱情的经典古诗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表达爱情的经典古诗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表达爱情的经典古诗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表达爱情的经典古诗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表达爱情的经典古诗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中国表达爱情的经典古诗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中国表达爱情的经典古诗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中国表达爱情的经典古诗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中国表达爱情的经典古诗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中国表达爱情的经典古诗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中国表达爱情的经典古诗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中国表达爱情的经典古诗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表达爱情的经典古诗词.docx

《中国表达爱情的经典古诗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表达爱情的经典古诗词.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表达爱情的经典古诗词.docx

中国表达爱情的经典古诗词

中国表达爱情的经典古诗词

(最新版)

 

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

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总结计划、党团报告、活动方案、制度手册、名言警句、祝福语、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tips:

Thisdocumentiscarefullycompiledbythiseditor.Ihopethatafteryoudownloadit,itcanhelpyousolvepracticalproblems.Thedocumentcanbecustomizedandmodifiedafterdownloading,pleaseadjustanduseitaccordingtoactualneeds,thankyou!

  Inaddition,thisshopprovidesyouwithvarioustypesofclassicsampleessays,suchaspoemsandsongs,teachingmaterials,essays,summaryplans,partyreports,activityplans,systemmanuals,famoussayings,blessings,othersampleessays,etc.,IwanttoknowPleasepayattentiontothedifferentformatandwritingstylesofsampleessays!

中国表达爱情的经典古诗词

  爱情就像水,宽容就是杯子,当爱情沉淀时,轻轻摇一摇杯子。

我相信我们永远不会后悔,也不会选择彼此作为我们生命中最真诚的爱人。

今天本店铺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中国表达爱情的经典古诗词,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表达爱情的经典古诗词1

  绮怀

  [清]黄景仁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作品赏析

  “绮”本意为“有花纹的丝织品”,后来引申为“美丽”,“绮怀”自是一种美丽的情怀,对清代诗人黄景仁来说,这种美丽来自一种爱情失落无处寻觅的绝望,因而更加凄婉动人。

  黄景仁年轻时曾同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但故事却仅有一个温馨的开始和无言的结局。

正因如此,在《绮怀》之中,笼罩着隐隐约约的感伤。

这种感伤,被那种无法排解的甜蜜回忆和苦涩的现实纠缠着,使得诗人一步步地陷入绝望中。

  首联“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明月相伴,花下吹箫,美好的相遇。

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

那伊人所在的红墙虽然近在咫尺,却如天上的银汉一般遥遥而不可及。

  第二联“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这是最让人称道的一联,是的,今夜已非昨夜,昨夜的星辰,是记录着花下吹箫的浪漫故事,而今夜的星辰,却只有陪伴自已这个伤心之人。

诗人是清醒的,他知道往事不可能重现,而正是因为这种清醒,才使他陷入了更深的绝望。

  在黄景仁的诗中,所有虚幻的安慰全消失了,只有一个孤独的人依旧保持着一种望月的姿势,思念的姿势。

试想,诗人独立中庭,久久望月,一任夜晚的冷露打湿了自已的衣裳,打湿了自已的心灵。

而这种等待的尽头却只能是一片虚无,这种思念的幻灭以及明明知道思念幻灭却仍然不能不思念的心态,正是最为绝望的一种心态。

 第三联“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这句可以和李商隐的《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相媲美。

春蚕吐丝,将自已重重包裹,正如诗人自己,用重重思念将自己重重包围。

春蚕吐丝尽头是茧,是死,红烛流泪的尽头是灰,是死。

而死,自然是人世间最为绝望的结局了。

“芭蕉”也是幽怨的意象,李商隐《代赠》诗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句。

  尾联“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尾联同首联呼应,三五年时三五之月,自然是“几回花下坐吹箫”的往昔,而那时的美酒在今夜早已被酿成苦涩的酒。

而这种苦涩是永远也无法消除的。

因为,诗人无法不想念,也就无法同往昔和现实的夹缝之中突围出来。

法国著名诗人缪塞说:

“最美丽的诗歌也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黄景仁的七言律诗《绮怀十六首之十五》,也正是因为这种绝望而更有了魅力。

  中国表达爱情的经典古诗词2

  解连环酬任公,用梦窗别石帚韵

  [清]麦孟华

  旅怀千结,数征鸿过尽,暮云无极。

怪断肠、芳草萋萋,却绿到天涯,酿成春色。

尽有轻阴,未应恨、浮云西北。

祗鸾钗密约,凤屧旧尘,梦回凄忆。

  年华逝波渐掷。

叹蓬山路阻,乌盼头白。

近夕阳、处处啼鹃,更刬地乱红,暗帘愁碧。

怨叶相思,待题付、西流潮汐。

怕春波、载愁不去,恁生见得?

  分类标签:

爱情诗婉约诗

  作品赏析

  ①任公:

梁启超号。

  ②梦窗:

吴文英号。

 石帚:

南宋词人姜石帚。

  ③浮云西北:

曹丕诗: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④鸾钗:

妇女首饰。

  ⑤凤屧:

绣凤的鞋荐。

屧,亦可解作屐。

  ⑥乌盼头白:

燕太子丹质干秦,秦王对他无礼。

太子丹求归,秦王曰:

“待乌头白,

  马生角,当放子归。

  ⑦刬地:

平地。

  ⑧“怨叶相思”三句:

用御沟题红典故。

《唐诗纪事》:

卢渥应举之岁,偶临御沟,

  见一绝句,置于巾箱。

……卢后任范阳日,获其退宫人,睹红叶,验其书,无不惊讶。

  诗曰:

“流水何太急?

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⑨恁生见得:

如何见得。

恁生,怎生。

  【评解】

  此词咏梁启超和戊戌变法事。

宛转缠绵,寄喻殊深。

“鸾钗密约,凤屧旧尘,梦回凄忆”。

托情男女,实指君臣间之关系。

“蓬山路阻”三句,喻君臣分手,不得再见。

“近夕阳”三句,以暮春黄昏光景,比喻国运。

全词含蓄蕴藉,真挚感人。

  【集评】

  《清词菁华》:

孟华与梁启超、朱祖谋等交游甚笃,提倡改革。

中年遽逝,未竟其志。

其《解连环》香草新愁,寄怨特深。

  中国表达爱情的经典古诗词3

  最高楼·旧时心事

  [宋]程垓

  旧时心事,说著两眉羞。

长记得、凭肩游。

缃裙罗袜桃花岸,薄衫轻扇杏花楼。

几番行,几番醉,几番留。

  也谁料、春风吹已断。

又谁料、春风吹已断。

又谁料、朝云飞亦散。

天易老,恨难酬。

蜂儿不解知人苦,燕儿不解说人愁。

旧情怀,消不尽,几时休。

  作品赏析

  【注释】:

  南宋词人程垓风流倜傥,他曾于一妓感情甚笃,不知为何竟分道扬镳,但程垓并未因时间的过去而减弱对该妓的思念之情,这首词就是作者描述了他们俩的爱情悲剧及其对心灵产生的创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对该妓的痴迷!

  这首词,遣字造句,通俗易懂,但其章法艺术却独具一格,曲尽其情。

上片起句“旧时心事,说着两眉羞”,开门见山,直说心事,直披胸坎,为全词之纲,以下文字皆由此生发,深得词家起句之法。

“旧时”,为此词定下了“回忆”的笔调,“长记得”以下至上片结句,都是承此笔势,转入回忆,并且皆由“长记得”三字领起。

作者所回忆的内容,是给他印象最深刻的、使他长留记忆中的两年事,一是游乐,一是离别,前者是最痛快的,后者是最痛苦的。

他以这样的一喜一悲的典型事例,概括了他与她的悲欢离合的全过程。

写游乐,他所记取的是最亲密的形式——“凭肩游”,和最美好的形象——“缃裙罗袜桃花岸,薄衫轻扇杏花楼”。

因系恋人春游,所以用笔轻盈细腻,极尽温柔细腻情态,心神皆见,浓满视听。

写其离别,则用了三个短促顿挫、迭次而下的三字句:

“几番行,几番醉,几番留。

”作者写离别,没有作“执手相看泪眼”之类的率直描述,而是选取了“行”、“醉”、“留”三个方面的行动,并皆以“几番”加以修饰,从而揭示情侣双方分离时心灵深处的痛苦和依依不舍。

“行”是指男方将要离去;“醉”是写男方为了排解分离之苦而遁入醉乡,在片时的麻醉中求得解脱;“留”,一方面是女方的挽留,另方面也是因为男方大醉如泥而不能成“行”。

作者在《酷相思》中曾说:

“欲住也,留无计。

”“醉”可能是无计可生时的一“计”。

这些行动,都是“几番”重复,其对爱情的缠绵执着,便不言而喻了。

作者写离别,仅用了九个字,却能一波三折,且将写事抒情熔为一炉,的确是词家正宗笔法。

作者在写游乐和离别时,都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前者“缃裙”云云,通过外表情态的描绘,娇女步春的形象,飘然如活;后者则主要是写男方的凄苦形象,而侧重于灵魂深处的刻画。

  上片的回忆,尤其是对那愉快、幸福时刻的回忆,对于词的下片所揭示的作者的爱情悲剧及其给予作者的无可弥缝的感情创伤,是必不可少的,回忆愈深,愈美,愈见离别之苦和怨思之深。

这正是词家所追求的抑扬顿挫之法。

  下片起句以有力的大转折笔法写作者的爱情悲剧。

“春风”、“朝云”,皆以喻爱情。

但是,好景未长,往日的眷恋,那缃裙罗袜、薄衫轻扇的形象,便一如春风之吹断,朝云之飞散,一去不复返了,悲剧,酿成了!

作者用“也谁料”、“又谁料”反复申说事出意外,深沉的悲痛之情亦隐含其间。

“天易老”以下直至煞尾,都是抒发作者在爱情破灭之后难穷难尽的“恨”、“苦”、“愁”,而行文之间,亦颇见层次。

“天易老,恨难酬”,总写愁恨这深。

这句承风断云飞的爱情悲剧而来,同时也是下文抒写愁恨的总提,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句。

“蜂儿”、“燕儿”两句,是写心底的愁苦无处诉说,亦不为他人所理解,蜂、燕以物喻人,婉转其辞。

作者当时的孤独凄苦和怨天尤人的情绪由此可见。

这种境遇,自然就更进一步增加了他内心的痛苦,从而激荡出结句“旧情怀,消不尽,几时休”的感慨。

这个结句,既与起句“旧时心事”相照应,收到结构上首尾衔接、一气卷舒之效,更重要的是它以重笔作结,迷离怅惘,含情无限,含恨无穷,得白居易《长恨歌》结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之意,词人对旧情的怀恋与执着,于此得到进一步表现。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这首词的章法结构是颇具特色的。

它不仅脉理明晰,而且能一波三折,层层脱换;虚实轻重(上片回忆是虚写,为衬笔;下片是实写,为重笔),顿挫开合,相映成趣。

这种章法艺术是为表现情旨枉曲、凄婉温细的思想内容而设的。

而这种章法艺术,也确实较好地表现了这种内容,直使全词写得忽喜忽悲,乍远乍近,语虽淡而情浓,事

  虽浅而言深,遂使全词成为艺术佳作。

  这首词的另一个艺术特点是对句用得较多、较好。

一是较多。

词中的“缃裙罗袜桃花岸”与“薄衫轻扇杏花楼”为对,“天易老”与“恨难酬”为对,“春风吹已断”与“朝云飞亦散”为对,“蜂儿不解知人苦”与“燕儿不解说人愁”为对。

第二是用得较好。

最值得一提的是“缃裙”两句。

这两句全是名词性的偏正结构的词组成对。

“裙”是缃色(缃,浅黄色)的裙,“袜”是罗料(罗,质地轻柔、有椒眼花纹的丝织品)的袜,“衫”是“薄衫”,“扇”是“轻扇”,仅此四个词组,就把一个花枝招展、袅娜多姿的美女形象成功地塑造出来。

“桃花岸”对“杏花楼”,是其畅游之所。

更值得注意的是,两句之中没用一个动词,却把动作鲜明的游乐活动写了出来。

这里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造词本领。

“春风”两句,也颇见功底。

“春风”、“朝云”作为爱情的化身,与“缃裙”、“薄衫”两句极为协调。

作者把“春风”与“吹已断”、“朝云”与“飞亦散”这两组美好与残破本不相容的事物现象分别容纳在两句之中,并且相互为对,所描绘的物象和所创造的气氛都是悲惨的,用以喻爱情悲剧,极为贴切。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

还有,这首词的对句,都是用在需要展开抒写的地方,不管是描摹物象还是创造气氛,都可以起到单行的散体所起不到的作用。

这都是这首词的对句用得较好的表现。

当然,这首词并非完美无缺,确实存在一些不容否定的缺点,主要体现在:

一是还缺乏开阔手段,即对句所容纳的生活面还嫌狭小;二是近曲。

这两点不足,从“蜂儿”、“燕儿”一对中可以看得比较清楚。

但是,瑕不掩瑜,它并未影响到这首词的艺术整体,它仍不失为一篇佳作。

  中国表达爱情的经典古诗词4

  诉衷情·香灭帘垂春漏永

  [唐]顾夐

  香灭帘垂春漏永,整鸳衾。

罗带重,双凤,缕黄金。

  窗外月光临,沉沉。

断肠无处寻,负春心。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

香阁掩,眉敛,月将沈。

  争忍不相寻,怨孤衾。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作品赏析

  【注释】

  ①永夜:

长夜。

  ②争忍:

怎忍。

  ③寻:

寻思。

  ④衾:

被子。

  【评解】

  这首小词,情辞真挚热烈,感人肺腑。

  【集评】

  王士禛《花草蒙拾》:

顾太尉“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自是透骨情语。

  徐山民“妾心移得在君心,方知人恨深”,全袭此。

然已为柳七一派滥觞。

  《知本堂读杜》:

杜陵《月夜诗》,明是公忆鄜州之闺中及小儿女,却代闺中忆己。

  明是公忆闺中,久立月下而泪不干,却云何时偕闺中倚幌,双照泪痕。

身在长安,神游

  鄜州,恍若身亦在鄜州,神驰长安矣。

曩读顾夐《诉衷情》词云:

“换我心,为你心,

  始知相忆深。

”是此一派神理。

(《五代诗话》卷四引)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元人小曲,往往脱胎于此。

  中国表达爱情的经典古诗词5

  锦瑟

  朝代:

唐朝|作者: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古诗简介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堪称最享盛名。

诗题“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一首无题诗。

  《锦瑟》是李商隐极负盛名的一首诗,也是最难索解的一首诗。

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

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五十弦,一说一男一女对坐弹两张琴;一说二十五弦的古瑟琴弦断成两半,即为五十弦);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

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

  翻译/译文

  《史记·封禅书》载古瑟五十弦,后一般为二十五弦。

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一说二十五弦的古瑟琴弦断成两半,即为五十弦)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

  庄周其实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

望帝那美好的心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

  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泪化成的珍珠。

只有在彼时的蓝田才能生成犹如生烟似的良玉。

  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忆之中了。

而在当时那些人看来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罢了,却并不知珍惜。

  注释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周礼·乐器图》:

“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

”《汉书·郊祀志上》:

“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古瑟大小不等,弦数亦不同。

义山《回中牡丹为雨所败》诗有“锦瑟惊弦破梦频”;《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诗有“雨打湘灵五十弦”。

无端:

没来由,无缘无故。

此隐隐有悲伤之感,乃全诗之情感基调。

历代解义山诗者,多以此诗为晚年之作。

李商隐妻子故去,古人把夫妻比作琴瑟,妻子死了就是断弦。

所以二十五根弦断后变为五十弦。

“思”字变读去声(sì),律诗中不许有一连三个平声的出现。

  庄生晓梦迷蝴蝶:

《庄子·齐物论》:

“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

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

蝴蝶之梦为周与。

”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

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

也有着人生如梦的惆怅和迷惘。

  望帝春心托杜鹃:

《华阳国志·蜀志》:

“杜宇称帝,号曰望帝。

……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

帝升西山隐焉。

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

”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

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笺》一九《杜鹃》诗注引《成都记》:

“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亦曰子规。

”传说蜀国的杜宇帝因水灾让位于自己的臣子,而自己则隐归山林,死后化为杜鹃日夜悲鸣直至啼出血来.。

  沧海月明珠有泪:

《博物志》:

“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

”《新唐书·狄仁杰传》:

“仁杰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闫立本如讯,异其才,谢曰:

‘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

  蓝田日暖玉生烟:

《元和郡县志》:

“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

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

”《文选》陆机《文赋》:

“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

”《困学纪闻》卷十八:

司空表圣云:

“戴容州谓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李义山玉生烟之句盖本于此。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

诗句是说:

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然惆怅了.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

诗人用这两句诗表达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

五十的锦瑟乃是天神所用,世间用的锦瑟乃是二十五弦的。

五十弦的锦瑟,音律太丰富,音域太广阔,音韵太悲美而让凡人享受不了,五十弦的锦瑟是作者自喻:

才高志远却难为世用。

  创作背景

  李商隐天资聪颖,文思锐敏,二十出头考中进士,举鸿科大考遭人嫉妒未中刷下,从此怀才不遇。

在“牛李党争”左右为难,两方猜疑,屡遭排斥,大志难伸。

中年丧妻,又因写诗抒怀,遭人贬斥。

此诗约作于作者晚年,对《锦瑟》一诗的创作意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悼念追怀亡妻之作,或以为是自伤身世、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待儿之笔。

《史记·封禅书》载古瑟五十弦,后一般为二十五弦。

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一说二十五弦的古瑟琴弦断成两半,即为五十弦)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

  赏析/鉴赏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

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

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

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我认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体,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

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起联两句,从来的注家也多有误会,认为据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时,诗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尔云云。

其实不然。

“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

此诗人之痴语也。

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

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

瑟,到底原有多少条弦,到李商隐时代又实有多少条弦,其实都不必“考证”,诗人不过借以遣词见意而已。

据记载,古瑟五十弦,所以玉谿写瑟,常用“五十”之数,如“雨打湘灵五十弦”(《听雨梦后作》),“因令五十丝,中道分宫徵”(《和郑愚赠汝阳王孙家筝妓二十韵》),都可证明。

此在诗人原无特殊用意。

  “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

“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

瑟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可知:

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

诗人绝没有让人去死抠“数字”的意思。

他是说:

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

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

要欣赏玉谿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

宋词人贺铸说:

“锦瑟年华谁与度?

”(《青玉案》)金诗人元好问说:

“佳人锦瑟怨华年!

”(《论诗绝句三十首》)“华年”,正今语所谓美丽的青春。

玉谿此诗最要紧的“主眼”端在华年盛景,所以“行年五十”这才追忆“四十九年”之说,实在不过是一种迂见罢了。

  起联用意既明,且看他下文如何承接。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

玉溪此句是写:

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

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

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

“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是。

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溪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

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

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

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

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看来,玉谿的“春心托杜鹃”,以冤禽托写恨怀,而“佳人锦瑟怨华年”提出一个“怨”字,正是恰得其真实。

玉谿之题咏锦瑟,非同一般闲情琐绪,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

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像重新再“起”似的。

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

当此之际,玉谿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

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

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

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也,珠也,泪也,三耶一耶?

一化三耶?

三即一耶?

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

我们读唐人诗,一笔而能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舍玉谿实不多觏。

  那么,海月、泪珠和锦瑟是否也有什么关联可以寻味呢?

钱起的咏瑟名句不是早就说“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归雁》)吗?

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

如此,沧海月明之境,与瑟之关联,不是可以窥探的的吗?

  对于诗人玉谿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身后感情。

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的句子。

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

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

“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

今天解此句的,别无参考,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

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

“石韫玉而山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