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课件三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70397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课件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课件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课件三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课件三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课件三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课件三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课件三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课件三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课件三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课件三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课件三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课件三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课件三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课件三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课件三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课件三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课件三篇.docx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课件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课件三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课件三篇.docx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课件三篇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课件【三篇】

  教学目标:

  1、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

  2、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不同节日中蕴涵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传统节日的情感,使学生理解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听词猜节日,导入新课。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相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

  放鞭炮,拿红包(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祭祖、扫墓(清明节,公历4月3日—5日)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3、师小结:

像这些风俗习惯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

  4、板书课题:

传统节日

  师:

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中国的传统节日,除了屏幕上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

  师:

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几个传统节日,问:

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对呀,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

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下了《清明》这个首诗(引:

清明时节……)

  二、初读课文,理解生字。

  1、自读课文,自读要求: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将生字读熟。

  

(2)圈出自己不理解的生字。

  (3)把课文读熟,不重读,不漏字。

  (4)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的节日。

  2、学生自读课文。

  3、汇报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2)交流不理解的生字,重点指导。

  (3)指导识字:

  翘舌音:

传、舟、赏

  后鼻韵:

统、巷、堂、郎、饼、赏

  乞:

它与哪个字相似,它能够组哪些词?

  4、开火车读生字。

  三、送生字进课文,初读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2、师生对读课文,看谁读得更流利。

  3、分小组对读课文。

  4、男女生对读课文。

  5、找出文中所讲到的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6、勾出各种节日的主要活动。

  四、畅谈春节,导入课文内容。

  1、在众多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喜庆的是哪一个节日?

(春节)

  2、春节的浓浓年味至今还让我们回味无穷,文中介绍了春节的哪些习俗呢?

  3、你还能说说春节有哪些习俗活动吗?

  (贴窗花、放鞭炮、贴春联、贴倒福、吃年夜饭、守岁、给压岁钱、看春节联欢晚会、走亲戚等)

  4、闯年关活动

  第一关:

年的故事谁来闯关?

  第二关:

背一幅春联或一首春节的诗。

  第三关:

说出一首和春节相关的歌,并唱出一句。

  第四关:

设计一句春节的祝福语。

  五、品读课文,了解其余几个传统节日

  1、了解元宵节时间习俗(时间在农历的正月十五。

  

(1)元宵节:

吃汤圆(元宵)、看花灯

  

(2)赏花灯的热闹场面。

  (3)体会“大街小巷人如潮”。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人流比作潮水,说明大街小巷里的人非常多。

  (4)指导朗读。

  2、了解清明节。

(时间在公历的4月3—5日)

  

(1)清明节:

祭祀、扫墓。

  

(2)介绍扫墓这个习俗,是为了祭奠死去的先人。

  (3)同学们参加过扫墓吗?

主要准备些什么?

怎么做?

  3、了解端午节。

(时间在农历的五月初五。

  

(1)端午节:

吃粽子、赛龙舟。

  

(2)观看赛龙舟的热闹场面。

  (3)指导朗读课文中的语句,读出喜庆的语气。

  4、了解乞巧节。

(时间在农历的七月初七,又叫七夕节。

  

(1)讲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

  

(2)指导朗读课文中的语句。

  5、了解中秋节。

(时间在农历的八月十五。

  

(1)吃月饼、赏月亮,欢度中秋佳节。

  

(2)请学生试着说出相关中秋节的古诗词。

(北宋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说说你家里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

  6、了解重阳节。

(时间在农历的九月初九。

  

(1)讲解重阳节的习俗:

登高望远、插茱萸、赏菊、喝菊花酒。

  

(2)请学生试着说出相关重阳节的古诗词。

(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教育学生学会孝敬亲人、尊敬长辈。

  六、再读课文,感受传统节日。

  1、学生齐读。

2、师生对读。

3、男女生对读。

  八、拓展延伸。

  1、说说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2、这些节日都有哪些主要的庆祝活动?

  九、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理解了很多的传统节日,这是我们的历史财富,希望同学们能珍视我们的财富,热爱我们的传统节日,能够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十、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抄写你喜欢的句子。

  【篇二】

  【知识技能】

  1.指导学生理解“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

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准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11个生字,能按笔顺准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

  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

识字1。

板书课题:

识字1(齐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传统节日,分别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填空:

本课讲了______种传统节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拍手、齐读小儿歌。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

  tiējiēsǎozhōuàizhuǎntuánrènɑo

  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

  

(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指导:

“舟、转、热”为翘舌音,“扫”为平舌音,“团”是前鼻音。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能够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

如:

“扫”是“扌+彐”,“转”是“车+专”,“团”是“口+才”,“热”是“执+灬”,“闹”是“门+市”,“街”是“行+圭”。

  还能够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

如“贴”是“站”换掉“立”加“贝”。

  还能够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

“丹心一点到白头”是“舟”,“苗头不对”是“艾”。

  2.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

  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2)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

  (3)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4)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

  “街”的中间的“圭”最后一笔是提;

  “转”的第七笔是“撇折撇”,从上面一笔写下来。

  “闹”里面是“市”字。

  另外,“贴、扫”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6)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

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7)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

  (五)即时训练、当堂达标:

  1.同学们,同学们读完儿歌,你们理解很多我国传统节日,请你们借助拼音,再读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些字音读准。

  (课件出示:

带拼音词语):

  chuántǒngyuánxiāomǎntángqǐqiǎo

  传统元宵满堂乞巧

  niúlángyuèbǐngshǎngjúxiǎoxiàng

  牛郎月饼赏菊小巷

  2.刚才借助拼音,大家都能够读准字音,现在,老师把它们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还能理解它们吗?

  (课件出示:

不带拼音的词语)

  传统元宵满堂乞巧

  牛郎月饼赏菊小巷

  3.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齐读。

  第二课时

  

(一)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理解传统节日。

(板书:

传统节日)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今日的活动,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

  2.自由读韵文,要求:

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合作分享,反馈点拨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1)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

他们正在干什么?

  (春节贴春联、放鞭炮)

  

(2)过春节了,人们还干什么?

[拜年、吃饺子]

  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

(元宵节)

  

(2)人们在这个节日里在做什么?

(看花灯)

  还有什么主要的民俗活动?

(吃元宵、放烟花、小孩子挑灯笼)

  3.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

(清明节)

  

(2)老师介绍清明节:

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3)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

  (4)除此之外,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

踏青。

  4.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

这是什么传统节日?

[相机出示:

赛龙舟、端午节]教师介绍“端午节”。

  

(2)端午节这天,人们除了喜欢赛龙舟,还喜欢吃什么?

(吃粽子)

  5.出示第五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

这是什么传统节日?

[相机出示:

乞巧七月七]教师介绍“七月七”,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2)师介绍“乞巧”:

汉族岁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

各地汉族民间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6.出示第六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

你知道吗?

教师介绍“中秋节”。

  

(2)中秋节这个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

[赏月、吃月饼]

  (3)同学们看图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这就叫:

“团圆”[相机出示词卡:

团圆]

  7.出示第七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

你知道吗?

(重阳节)

  

(2)教师介绍“重阳节”。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

因为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四)总结提升、适当拓展。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这些传统节日都是比较熟悉的,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很多,要想知道更多的节日,还能够找找相关的资料。

  三、整体感知

  

(一)分层解读

  第1句介绍了春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2句介绍了元宵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3句介绍了清明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4句介绍了端午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5句介绍了七月七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6句介绍了中秋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7句介绍了重阳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8句介绍了春节团圆的情景。

  【篇三】

  教学目标:

  1、理解“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3、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4、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5、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教学过程:

  一、听关键词,猜节日。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相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

  放鞭炮,拿红包(春节正月初一)

  祭祖、扫墓(清明4月3日—5日)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

  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八月十五)

  师:

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

  板书课题:

传统节日

  师:

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中国传统的节日,除了屏幕上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

  师:

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几个传统节日,问:

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对呀,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

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下了《清明》这个首诗(引:

清明时节……)

  二、初读课文,理解生字。

  1、自读课文,自读要求: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将生字读熟。

  

(2)圈出自己不理解的生字。

  (3)把课文读熟,不重读,不漏字。

  (4)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的节日。

  2、学生自读课文。

  3、汇报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2)交流不理解的生字,重点指导。

  (3)指导识字:

  翘舌音:

传、舟、赏

  后鼻韵:

统、巷、堂、郎、饼、赏

  乞:

它与哪个字相似,它能够组哪些词?

  4、开火车读生字。

  三、送生字进课文,初识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生字。

  2、师生对读课文,看谁读得更流利。

  3、分小组对读课文。

  4、男女生对读课文。

  5、找出文中所讲到的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生字,看看哪些生字在书写时存有问题,给大家提示一下。

  2、重点指导:

贴、街、转、闹

  

(1)街字是左中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把握结构。

  

(2)贴字的偏旁最后一笔是点。

  (3)转字最后一点也是难点。

  (4)闹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市”字。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

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3、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畅谈春节,导入新课。

  1、在众多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喜庆的是哪一个节日

  2、春节的浓浓年味至今还让我们回味无穷,你能说说春节有哪些主要活动吗?

  3、文中介绍了春节的哪些活动呢?

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研读课文,了解各种传统节日。

  1、汇报文中讲到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2、勾出各种节日的主要活动。

  三、品读课文,学习汇报。

  1、了解春节。

  

(1)春节:

贴窗花、放鞭炮。

  

(2)观看春节的喜庆场面。

  (3)说说春节还有哪些活动?

  吃年夜饭、贴倒福、给压岁钱、看春节联欢晚会、贴春联、走亲戚。

  (4)闯年关活动?

  第一关:

年的故事?

谁来闯关?

  第二关:

背一幅春联或一首春节的诗。

  第三关:

说出一首和春节相关的歌,并唱出一句。

  第四关:

设计一句春节的祝福语

  2、元宵节

  

(1)元宵节:

看花灯

  

(2)说说花灯的热闹场面。

  (3)体会“大街小巷人如潮”。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人流比作潮水,说明大街小巷里的人非常多。

  (4)指导朗读。

  3、清明节

  

(1)清明节:

扫墓。

  

(2)介绍扫墓这个习俗,是为了祭奠死去的先人。

  (3)同学们参加过扫墓吗?

主要准备些什么?

怎么做?

  4、端午节

  

(1)端午节:

赛龙舟、吃粽子

  

(2)观看赛龙舟的场面。

  (3)指导朗读,读出喜庆的语气

  5、乞巧节

  

(1)讲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

  

(2)指导朗读。

  6、中秋节

  

(1)说说家里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

  

(2)吃月饼、赏月亮,欢度中秋

  7、重阳节

  

(1)讲解重阳节的习俗。

  

(2)教育学生学会尊敬长辈。

  四、再读课文,感受传统文化。

  1、学生齐读。

  2、师生对读。

  3、男女生对读。

  五、拓展延伸。

  1、说说还有哪些传统节日。

  2、这些节日都有哪些主要的庆祝活动?

  3、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节日,哪些节日是有民族之分的?

  六、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理解了很多的传统节日,这是我们的历史财富,希望同学们能珍视我们的财富,热爱我们的传统节日。

  七、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抄写你喜欢的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