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70669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6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泉州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福建省泉州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福建省泉州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福建省泉州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福建省泉州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福建省泉州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福建省泉州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福建省泉州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福建省泉州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福建省泉州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福建省泉州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福建省泉州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福建省泉州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福建省泉州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福建省泉州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福建省泉州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福建省泉州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福建省泉州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福建省泉州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福建省泉州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泉州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

《福建省泉州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泉州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泉州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

福建省泉州市中考真题物理

2016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真题物理

一、选择题

1.小蒋同学参加中考体育测试,结果最可能达到的是()

A.实心球成绩为40m

B.立定跳远成绩为10m

C.跳绳1s跳100次

D.1000m跑步用时4min

解析:

A、中学生掷实心球的成绩在10m左右,不可能达到40m。

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立定跳远的成绩在2m左右,不可能达到10m。

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1min跳绳可达180次,1s跳3s左右。

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1000m跑的成绩一般在3min40s左右,速度慢的需要4min。

此选项符合实际。

答案:

D

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冬天,雪花纷飞

B.八月,桂花飘香

C.扫地时,灰尘漫天飞

D.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解析:

A、雪花纷飞是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

故A不符合题意;

B、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到空气中,人们就闻到了桂花的香味。

故B符合题意;

B、灰尘满天飞是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粉笔灰在空中飞舞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3.下列物品属于电磁感应现象应用的是()

A.发电机

B.电吹风

C.电磁铁

D.电动机

解析:

A、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制成的,故A正确;

B、电吹风内部是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的原理工作的,故B错误;

C、电磁铁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的原理工作的,故C错误;

D、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的原理工作的,故D错误。

答案:

A

4.下列成语所描述的现象,可用光的折射现象解释的是()

A.镜花水月

B.立竿见影

C.海市蜃楼

D.杯弓蛇影

解析:

A、镜花水月是指花在镜子中成像,月亮在水中成像,都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造成的,不符合题意;

B、坐井观天指在井中看到的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这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不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形成的光的折射现象,符合题意;

D、立竿见影只在地上树立一个竿子就可以看到它的影子,这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5.如图所示的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杠的是()

A.

钳子

B.

筷子

C.

羊角锤

D.

独轮车

解析:

A、钳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B、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C、羊角锤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D、独轮车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答案:

B

6.如图是我国不久前公布的“玉兔号”月球车在月面上行驶留下清晰可见车辙痕迹的照片,分析照片还可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

照片拍摄后从月球传递到地球的载体是()

A.超声波

B.微波

C.次声波

D.红外线

解析:

超声波、次声波都属于声波,它们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但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电磁波可以将信息传回地球,微波属于电磁波。

答案:

B

7.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可增大摩擦的是()

A.

轴承中装有滚珠

B.

给车轴加润滑油

C.

轮胎表面有花纹

D.

磁悬浮列车行驶

解析:

A、轴承中装有滚珠是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给车轴加润滑油使接触面更光滑一些,以减小摩擦力,故B不符合题意;

C、轮胎表面有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C符合题意;

D、磁悬浮列车行驶是通过将接触面分离来减小摩擦的,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8.下列日用品中,一般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钢勺

B.玻璃杯

C.塑料桶

D.瓷碗

解析:

A、钢勺是金属制品,善于导电,是导体,符合题意;

BCD、玻璃杯、塑料桶、瓷碗都不善于导电,是绝缘体,不合题意。

答案:

A

9.一艘轮船从长江驶入东海,船受到的浮力()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解析:

因为轮船漂浮,

所以F浮=G,

所以轮船受到长江水和海水的浮力都等于轮船受到的重力G,即所受浮力不变。

答案:

C

10.下列用电器工作时,能量转化的主要形式与电饭锅相同的是()

A.电烤箱

B.空调

C.电风扇

D.洗衣机

解析:

电饭锅工作时,主要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属电热器。

A、电烤箱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与电饭锅的能量转化相同,符合题意;

B、空调依靠压缩机工作,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不合题意;

C、电风扇主要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不合题意;

D、洗衣机主要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不合题意。

答案:

A

11.小东和小龙同骑一辆双人自行车游玩,若说小东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指路牌

B.路边的树

C.路边的石雕

D.小龙

解析:

小东和小龙同骑一辆双人自行车游玩,小东相对于指路牌、路边的树、路边的石雕位置不断变化,故小东是运动的,相对于小龙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故小东是运动的。

答案:

D

12.一个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因带电而张开,则这两个金属箔片一定()

A.带正电

B.带负电

C.带同种电荷

D.带异种电荷

解析:

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两片金属箔上都带上和带电体相同的电荷,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答案:

C

13.小刘在游戏中把乒乓球压瘪了,但没有破裂。

对于球内气体而言,没有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A.密度

B.质量

C.压强

D.体积

解析:

A、当球被踩瘪时,球内气体质量不变,但由于气体体积减小,所以球内气体的密度会变大。

不符合题意;

B、质量是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

当球被踩瘪时,虽然球内的气体体积减小,但由于球没有破裂,球内气体的分子数量没有增多也没有减少,所以球内气体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

符合题意;

CD、当球被踩瘪时,球的体积减小,所以球内气体的体积也减小了,而质量不变,所以压强变大了。

此两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14.小鹏手握橡皮擦,突然放手后,橡皮擦将()

A.匀速下落

B.保持静止

C.向各个方向运动

D.加速下落

解析:

小鹏手握橡皮擦,突然放手后,橡皮擦只受重力的作用,因此会下落,在下落的过程中受到空气的阻力,阻力小于重力,因此,橡皮擦会加速下落。

答案:

D

15.汽车装有安全气囊,在下落哪种情况出现时,可以减轻对人身造成的伤害()

A.汽车速度太快

B.汽车急转弯

C.汽车突然启动

D.汽车前端发生强烈撞击

解析:

汽车急刹车、急剧减速或前端发生严重撞击时,人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就会撞在前面较硬的物体上,对人身造成伤害。

装有安全气囊系统的汽车,安全气囊在此时自动充气弹出,增大了受力面积,从而减小了对人的压强,避免造成人体伤害。

答案:

D

16.高速列车运行速度可达380km/h。

为避免候车乘客被“吸”向列车的事故发生,站台上设有安全线,如图所示,这是因为列车进站时车体附近()

A.气体流速大,压强小

B.气体流速大,压强大

C.气体流速小,压强小

D.气体流速小,压强大

解析:

人离高速列车比较近时,高速列车的速度很大,人和高速列车的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很大,压强小,人外侧的压强不变,人受到外侧压强大于人内侧受到的压强,人在较大的压强差作用下很容易被压向列车,发生交通事故。

答案:

A

17.天平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选项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A.天平受到的重力和天平对桌面的压力

B.天平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天平的支持力

C.天平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天平的支持力

D.天平对桌面的压力和天平对地球的吸引力

解析:

A、天平受到的重力和天平对桌面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且它们方向相同,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天平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天平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

C、天平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天平的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天平对桌面的压力和天平对地球的吸引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答案:

B

18.如图所示,盛有水的容器中有A、B、C三点,它们受到水的压强分别为PA、PB、和PC,则()

A.PA=PB>PC

B.PA>PB=PC

C.PA<PB=PC

D.PC<PA<PB

解析:

公式P=ρ液gh中的h(深度)是指液体与大气直接接触的液面即“自由液面”到研究点所在的水平面的距离。

由图知:

hA=hB>hC,因此液体密度一定时,pA=pB>pC。

答案:

A

19.小兰设计了一种烟雾报警装置,其简化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0为定值电阻,R为光敏电阻,R的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增大,当电流表示数减小到某一值时,装置报警。

开关S闭合后,当有烟雾遮挡射向R的激光时()

A.电流表的示数增大,电压表的示数增大

B.电流表的示数减小,电压表的示数减小

C.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之比减小

D.增大R0的阻值,可使阻值在更低浓度烟雾下报警

解析:

由电路图可知,光敏电阻R和定值电阻R0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因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增大,所以,当有烟雾遮挡射向R的激光时,R的阻值增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增大,由I=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减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减小,故A错误;

由U=IR可知,R0两端电压减小,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光敏电阻R两端的电压增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增大,故B错误;

由于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之比等于R的阻值,因此比值变大,故C错误;

(2)增大R0的阻值时电路中的总电阻增大,由I=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减小,则可使装置在更低浓度烟雾下报警,故D正确。

答案:

D

20.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是电压表V1示数与电压表V2示数之比为2:

1,此时R2的功率为P1;再次移动滑片,使电压表V1示数与电压表V2示数之比为1:

2,此时R2的功率为P2,则P1:

P2为()

A.1:

4

B.1:

2

C.1:

1

D.4:

1

解析:

在第1种情况下,R2两端的电压U21=

U=

,R1两端的电压为U11=U﹣

=

在第2种情况下,R2两端的电压U22=

U=

,R1的电压为U12=U﹣

=

根据电阻不变时,通过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所以,两种情况下通过R1的电流之比

=

=

,即两种情况下通过R2的电流之比;

=

=

×

=

答案:

C

二、填空、作图题

21.如图为小红就爱的一个带开关、指示灯和多个插座的接线板。

接线板上的指示灯和插座之间是联;小红把接线板的插头插入家庭电路中的插座时,闭合接线板上的开关,出现“跳闸”现象,其原因可能是接线板中的电路发生了(选填“开路”或“短路”)。

解析:

接线板上的多个插座与指示灯互不影响,所以它们是并联的;

“跳闸”的原因是电路中电流过大,电流过大的原因是接线板中的电路发生了短路,而不是电路断路。

答案:

并短路

22.中考英语听力测试时,清晰的朗读声是通过传入耳朵的;考试期间,考场周围禁鸣喇叭,这是在处减弱噪声。

解析:

声音靠介质传播,清晰的朗读声是通过空气传入耳朵的;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答案:

空气声源

23.如图所示,用甲、乙两种装置将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物体重均为10N,滑轮重均为1N,不计绳重,所用的拉力分别是F1和F2,机械效率分别是η1和η2,则F1F2,η1η2。

(选填“>”、“<”或“=”)

解析:

定滑轮不省力,而动滑轮省一半力;

在图中,使用定滑轮时F1=G=10N;

使用动滑轮时,F2=

(10N+1N)=5.5N,所以F1>F2;

不计绳重,所以使用定滑轮时没有额外功,而使用动滑轮时,要对动滑轮本身做额外功,故η1>η2。

答案:

>>

24.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0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

闭合开关S后,在移动滑片P的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I与R的阻值关系如图乙所示,电压表的示数U与R的阻值关系如图丙所示,则R0的阻值为Ω,电源电压为V。

解析:

由电路图可知,R与R0串联,电压表测R0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由图乙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R1=20Ω时,电路中的电流I1=0.4A,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由I=

可得,电源的电压:

U=I1(R0+R1)=0.4A×(R0+20Ω),

由图丙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R2=30Ω时,电压表的示数U0=3V,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电路中的电流:

I2=

=

电源的电压:

U=I2(R0+R2)=

×(R0+30Ω),

因电源的电压不变,

所以,0.4A×(R0+20Ω)=

×(R0+30Ω),

整理可得:

R02﹣25Ω×R0+450Ω2=0,

解得:

R0=22.5Ω,R0=﹣10Ω舍去,

电源的电压U=I1(R0+R1)=0.4A×(22.5Ω+20Ω)=17V。

答案:

22.517

25.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完成凸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

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答案:

(2)在图中画出茶壶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解析:

茶壶所受的重力竖直向下,从重力的作用点﹣﹣茶壶的重心竖直向下作有向线段,标上符号G,即可作出茶壶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答案:

三、简答题

26.为了尽快晾干湿衣服,人们常把衣服摊开后挂在通风、向阳的地方,请用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解析: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

有阳光的地方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将衣服摊开是增加了液体的表面积,通风可以加快空气的流动,这些都可以加快蒸发,使衣服尽快变干。

答案: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

有阳光的地方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将衣服摊开是增加了液体的表面积,通风可以加快空气的流动,这些都可以加快蒸发,使衣服尽快变干。

四、实验、探究题

27.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是c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N。

解析:

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铅笔长度的测量值是6.40cm;

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N+3×0.2N=2.6N。

答案:

6.402.6

28.如图所示,闭合开关,铁块、弹簧在图中位置静止,电磁铁的上端为极(选填“N”或“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将,弹簧的长度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析:

根据安培定则可得,螺线管的上端为N极,下端为S极,若将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所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增强;故对铁块的作用力增大,即弹簧长度应变大。

答案:

N变大变大

29.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

(1)图甲中A、B、C三种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解析:

温度计的正确读数方法是视线应该和温度计内液柱上表面相平。

即上述三种情况中,甲属于俯视,即读出的数据会偏大,丙是仰视,即读数会偏小。

即只有B是正确的。

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故其读数为96℃。

答案:

B96

(2)图丙是老师根据两组同学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的数据,描绘出对应的温度﹣时间图象。

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说明此时当地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水温达到沸点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选填“升高”或“不变”)。

解析:

由图象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9℃不变,所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9℃;由于沸点低于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所以当时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水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答案:

99小于不变

(3)由图丙可知,两组同学的图象存在差异,请说出一条可能的原因;。

解析:

观察图丙中的图象可知,两组同学水升温的快慢不同,在装置相同的情况下,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只能说明两次实验中水的质量不同。

答案:

水的质量不同

30.小明想了解不溶于水的化工原料石英粉的密度,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他利用天平(含砝码),一个玻璃杯、足量的水,就能完成测量石英粉密度的实验。

下面是小明的实验步骤:

(1)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尖对准分度标尺的情况如图甲所示,

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端调。

解析:

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右端移动。

答案:

(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孔玻璃杯的质量m0,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游码在称量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空玻璃杯的质量m0=g。

解析:

石英粉的质量:

m=20g+5g+2.4g=27.4g。

答案:

27.4

(3)给玻璃杯中装适量石英粉,使其表面水平,并在该水平面对应杯壁处做标记,测量处的总质量m1。

解析:

根据等效替代法的测量思路,在给玻璃杯装满石英粉后,应测出玻璃杯和石英粉总质量,记作m1。

答案:

玻璃杯和石英粉

(4)将石英粉全部倒出,给玻璃杯装水至标记处,测量出的总质量m2。

解析:

根据杯子的容积不变,可将石英粉倒出,再装满水,同样测出玻璃杯和水的总质量,记作m2。

答案:

玻璃杯和水

(5)写出石英粉密度的表达式ρ=。

(用相应的符号表示)

解析:

根据测量结果,石英粉的质量m=m1﹣m0;石英粉的体积就等于水的体积,v=

,将石英粉的质量和体积,代入密度的公式得:

ρ=

=

ρ水。

答案:

石英粉密度的表达式ρ粉=

ρ水

(6)这种测量方式所测得石英粉的密度比实际值(选填“大”或“小”)

解析:

若小明在(3)中将石英粉装入玻璃杯中时没有压紧,则测得石英粉的体积将偏大,由ρ=

可得,测得石英粉的密度会偏小。

答案:

3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这种正确安装并调节后,小芳同学在如图甲所示的光屛上看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她看到的像是(选填“倒立”或“正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解析:

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并且能在光屏上成实像,所以物距一定是在二倍焦距之外,所以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

倒立缩小

(2)实验中,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屛上的像(填选项序号)。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解析:

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故选D。

答案:

D

(3)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屛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屛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焦距合适的眼镜。

(选填“近视”或“远视”)

解析:

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时,像距变大,像远离凸透镜,为使像能成在光屏上,应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块适当的凹透镜对光线进行发散,像才能成在光屏上,近视眼就是用凹透镜进行矫正的。

答案:

近视

(4)某小组实验时对图甲中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蜡烛换成带有“F”形的LED灯、光屛贴上方格纸,如图乙所示,请写出改进后其中一个优点:

解析:

蜡烛换成LED灯的优点:

实验现象更明显、便于观察、减少了污染等;

答案:

实验现象更明显、便于观察、减少了污染等

32.小杨在“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所用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的实物图连接完整。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因此电压表量程选择0~3V,故将电压表的3V接线柱与灯泡的右接线柱相连,如下图所示:

答案:

答案如图所示:

(2)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则可能的原因是。

解析:

灯泡不亮,可能是灯泡断路,或灯泡短路,或灯泡之外电路断路造成的;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断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与电源连接相连,电压表并联电路之外电路不存在断路,综合分析可知,小灯泡断路。

答案:

小灯泡断路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发现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2V,若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选填“左”或“右”)移动,直到电压表的示数为V,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其值为A,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W。

解析:

电压表示数小于灯泡额定电压,故需减小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即减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故将滑片向左移动;使电压表示数为2.5V;

根据图乙可知,灯泡两端电压为2.5V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0.24A,故灯泡的额定功率:

P=UI=2.5V×0.24A=0.6W。

答案:

左2.50.240.6

五、计算题

33.如图所示,万众期待的泉州公共自行车﹣“小黄人”于5月20日终于和市民见面啦!

小健同学骑着“小黄人”,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了300m,用时1min,若自行车的质量为20kg,受到的阻力为20N,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3×10﹣3m2,小健的质量为55kg。

求:

(1)自行车行驶的速度。

解析:

自行车行驶的速度:

v=

=

=5m/s。

答案:

自行车行驶的速度为5m/s

(2)骑行时地面受到的压强。

解析:

车对地面的压力:

F=G=(m1+m2)g=(55kg+20kg)×10N/kg=750N,

骑行时地面受到的压强:

p=

=

=2.5×105PA.

答案:

骑行时地面受到的压强为2.5×105Pa

(3)小健骑行时的功率。

解析:

小健同学骑着“小黄人”,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则动力F=f=20N,

小健骑行时所做的功:

W=Fs=20N×300m=6000J,

小健骑行时的功率:

P=

=

=100W。

答案:

小健骑行时的功率为100W

3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20Ω,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A的示数为0.6A,电流表A1的示数为0.2A.求:

(1)R1两端的电压。

解析:

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并联,电流表A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1测R1支路的电流。

由I=

可得,R1两端的电压:

U1=I1R1=0.2A×20Ω=4V。

答案:

R1两端的电压为4V

(2)R2的阻值。

解析: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通过R2的电流:

I2=I﹣I1=0.6A﹣0.2A=0.4A,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R2的阻值:

R2=

=

=

=10Ω。

答案:

R2的阻值为10Ω

(3)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解析: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P=UI=U1I=4V×0.6A=2.4W。

答案: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2.4W

35.小强就爱买了一个自动电热水壶,其铭牌如下表,小强装了1L的水,加热6min后把水烧开,水壶自动断电。

已知大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家庭电路电压为220V,电热水壶的电阻不变,水的初温为20℃,c水=4.2×103J/(kg•℃),ρ水=1.0×103kg/m3.求:

(1)这壶水吸收的热量。

解析:

由ρ=

得,水的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