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工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71011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工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工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工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工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工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工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工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工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工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工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工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工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工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工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工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工程.docx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工程.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工程.docx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工程

专题11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生态工程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王维广

一、高考要求

内容

等级要求

A

B

C

1.生态系统的保护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2.生态工程

生态工程的原理

生态工程的实例

 

 

二、知识建构

 

 

三、考点分析

该部分内容出自教材必修3第6章和选修3的专题6生态工程。

与旧教材相比,生态工程专题为新课标教材中新出现的内容,所以本专题将是2008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题型变化是简答题所占分值增加,难度也相应增加,因为本专题涉及许多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这样也要可以提醒人们要关心地球,关心与人类友好相处的各种生物,关心周围的环境。

在学习的过程中,重点掌握生态工程遵循的五项基本原理,结合课本给出的案例,通过案例理解原理,通过原理分析讨论案例。

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生态学、系统学和工程学的原理。

其中前四个原理可结合必修模块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中的内容来学习,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应计算机网络结构示意图,重在理解“结构决定功能”,“总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

在2008高考中要注意以下几个命题趋势:

⑴重视考查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这是运用生态工程基本原理设计生态工程实例、解决环境问题的基础。

⑵重视考查生态工程原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

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去指导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有关问题。

如生态农业的设计等,要重视它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

⑶关注与生态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如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些热点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⑷重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将更多的成果应用于生态工程建设中,例如,基因工程中,抗虫、抗病转基因植物的种植减少了农药的使用,保护了生态环境等;细胞工程中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对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也起到重要作用;酶工程的原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沼气工程中对菌群的控制。

四、典例解析

例1.(07•广东)“猪一沼一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

该生态农业模式()。

A.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C.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和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有机结合体,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可以多级循环利用,但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循环和逐级递减的,生态农业就是运用了以上生态学原理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此外生态系统还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总是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流,不断有能量和物质的进入和输出,对于生态农业而言,还必须有人力的介入。

例2.(07•广东)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③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

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③④D.③④⑤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和生态农业、生态工程的有关知识点。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是指经济发展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还要不危害后代人的发展能力;生态利益应和社会利益与经济的增长协同考虑。

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又造成严重的农产品污染和环境污染,而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的同时又破坏了生态环境甚至导致洪涝灾害等问题。

【答案】B

例3.(07•广东)目前,一些地区采用人工浮床(如下图)治理水体污染。

人工浮床净化水体的机理包括()。

A.植物吸收水中悬浮物,提高水体透明度

B.植物吸收水中的N03―,PO43―等,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

C.浮床遮光,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

D.浮床下方水体氧浓度升高,减少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解析】A错误,“植物吸收水中悬浮物,提高水体透明度”不符合生物学原理。

D错误,如果“浮床下方水体氧浓度升高”“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应该增多。

【答案】BC

例4.(07•四川)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

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

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新型的农业生态系统的建立仅仅是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但还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它的稳定性与自然的生态系统相比还是要差些,在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离开了人的作用,生态系统就会崩溃,而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分解者是必不可少的两个因素,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食物的来源,分解者把生产者的残枝和落叶以及消费者的排遗物分解,为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所以植物是主要成分,也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和家禽家畜都可以农作物为食,是第二营养级的生物,该生态系统的建立,不能提高各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可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答案】C

例5.(07•扬州调研)“稻田养鱼”这种养殖方式近年来在我市许多地方得到推广,在稻田生态系统中.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鱼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最终取得稻、鱼双丰收,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人。

此外,在遭遇虫害时,一些水稻会释放某些物质,吸引害虫的天敌并消灭之,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种间关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种)。

⑵水稻和鱼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分别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过程中.水稻通过________________信息引来天敌,防治害虫。

⑷若发现稻田中某杂草具有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_______价值。

⑸画出稻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不考虑与人的联系)。

(注意:

在图中用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在方框中写出具体生物,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生理过程的名称)

⑹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运用生态学原理,建立了各种生态农业生产体系。

试述发展生态农业的优点。

【解析】立意:

考查考生对生态系统基本知识的掌握,考查构建知识网络、运用分析与归纳等方法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运用图表精确表达有关生态学现象的能力,正确理解生态学的基本原理、运用所学生态学知识指导农业生产实践的能力。

【答案】

捕食、竞争、寄生

生产者和消费者

化学

直接使用

见下图

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无污染、低成本,提高能量利用率)

五、随堂练习

1.下列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增多通过对资源的需求量加大,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B.人口自然增长取决于人口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变动

C.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实现的

D.农业的出现和发展时期,由于人口数量不是很多,人口对环境没有破坏

2.下列关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叙述,不正确得到是()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实施战略的重要条件

B.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要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到重要位置

C.目前我国人口太多,不可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D.专家预测,到2032年前后,我国将出现人口高峰,将达到14.7亿人左右

3.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建设目的的是(    )

A.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

B.防止环境污染

C.单纯追求粮食产量

D.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4.下列关于我国生态工程与西方国家生态工程的比较,正确的是(    )

①西方国家的生态工程以治理环境污染和恢复破坏的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我国的生态工程则以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   ②西方国家的生态工程应用范围比我国小   ③我国的生态工程难以像西方那样,设计出标准化、易操作的生态工程样板

A.①②③B.②C.③D.②③

5.下图是“无废弃物农业”物质和能量流动图,该图所体现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是(    )

A.物种多样性原理B.整体性原理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协调与平衡原理

6.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是指(    )

A.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B.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

C.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D.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

7.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    )

A.大力发展”石油农业”B.生态工程C.清除污染物D.禁止产出污染物

8.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的稳定性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

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

C.物种多样性原理D.系统整体性原理

9.协调与平衡原理主要指(    )

A.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及环境对生物的承载力B.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

C.自然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协调统一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协调统一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系统学和工程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

B.生态工程主要运用了系统学中的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

C.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主要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是不可分割的

D.物种多样性原理要求引种的生物种类越多越好

11.下列哪项叙述完全符合生态经济(    )

①建立“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无废料生产体系  ②在资源不增加甚至减少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 ③在经济产出不变甚至增加的条件下,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大大减少 ④先生产后治理,提高经济效益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

12.根据下图说明我国现有的生产模式严重违反了什么生态工程原理(    )

A.整体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

C.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D.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

13.我国西北土地沙化和盐渍化非常严重,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

试分析上述事实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

A.系统整体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D.整体性原理

14.下列有关物种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B.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各类生物的生存机会多

C.生物种类越繁多,引起病虫害的几率越大

D.生物种类繁多,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提高系统的生产力

15.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

以上做法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

A.系统整体性原理B.整体性原理

C.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D.以上都不是

16.下图为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桑基鱼塘模式图,该模式把很多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高效生态系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生产力。

这种模式所依赖的主要原理是(    )

A.整体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

C.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D.物种多样性原理

17.下列关于生态工程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窦店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是一个样板,各地可以照搬

B.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根据实际,因地制宜

C.不同的生态工程体现的原理完全相同

D.生态工程建设目的只在于恢复生态

18.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优点包括(    )

①能量的多级利用  ②物质循环再生  ③废物资源化  ④生物相互依存,体现了整体性  ⑤做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结合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

19.下列关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治理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

B.该生态工程运用了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以及工程学原理

C.该生态工程针对不同的地形采取不同的措施

D.该生态工程做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

20.下列引起荒漠化的因素中,按其影响力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不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过度樵采    ③过度放牧    ④盲目开垦

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

C.③→②→①→④D.①→④→③→②

21.下列哪些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    )

①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   ②控制土壤侵蚀,自然净化污水  ③鸟类的栖息地   ④工业用水的资源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2.下列关于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工程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

B.要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

C.对湿地的恢复,只注意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

D.湿地的恢复除利用生物工程手段外,还要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23.下列有关矿区废弃地的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造成了土体、土壤的破坏B.阻碍植被的生长

C.可能产生严重的重金属污染D.对现今生存的生物无多大影响

24.在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工程中,关键的措施是(    )

A.人工制造表土B.特殊隔离C.土壤侵蚀控制D.植被恢复

25.城市环境问题不包括(    )

A.过量的垃圾B.噪声污染C.城市绿化D.大气污染

26.城市环境生态工程中,不应采取的措施是(    )

A.注意城市规划和布局B.推广”环境友好技术”

C.禁止燃烧含硫燃料D.进行废弃物的资源利用

27.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______________,达到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同步发展。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立了该地特有的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这种人工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要使它长期稳定发展,除了有稳定的___________来源,各种生物要_________________。

(2)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_______________;其能量利用效率高的原因是其在营养结构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_____________的作用可被桑基、蔗基所利用。

蚕粪中的氨经过_____________的作用,形成了______________,被植物利用。

(4)概括地说,该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取决于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生态系统把桑基鱼塘与蔗基鱼塘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优化了系统结构,遵循___

_______________原理。

29.右图为窦店村综合发展生态工程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该工程主要运用了哪些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蓝绿萍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_,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_______________。

六、能力拓展

30.“石油农业”是指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使用机械的农业生产方式。

由于需要大量的石油、煤、天然气等作为原料或动力而得名。

该生产模式的缺点不包括(    )

A.高投入B.高污染C.不符合可持续发展D.高产出

31.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和实现的重要手段分别是(    )

A.循环经济和生态工程B.整体性原则和生态工程

C.循环经济和工程学手段D.无污染原则和生态工程

32.生态系统内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有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从而避免了系统结构或功能的失衡。

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

A.协调与平衡原理B.物种多样性原理

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整体性原理

33.在植树造林工程中,应当特别注意运用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

A.物种多样性原理和整体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

C.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系统工程学原理

34.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是(    )

①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②没有考虑生态成本   ③往往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④注意了物质的分层多级利用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

35.豆科植物和固氮菌互利共生,当把它们分开时,两者的生长都要受到损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

A.系统结构功能的原理B.整体性原理C.系统整体性原理D.协调与平衡原理

36.我国西北地区最近采用扎草方格阻止沙丘移动的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

这体现了草原生态系统的什么生态作用(    )

A.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B.调节大气温度C.吸收固定CO2D.防风固沙

37.“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综合体现在(    )

A.改变单纯造林、蓄水、减沙等工程模式,同时注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B.采用多种植物进行生态工程恢复

C.运用了多种生物措施

D.运用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38.“小流域”是指(    )

A.面积在3~50km2的小的水域B.小的河流

C.河流各级支流的集水区域D.小的湖泊

39.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运用的原理包括(    )

①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②协调与平衡原理    ③整体性原理   

④工程学原理   ⑤物种多样性原理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

40.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主要的治理对象为(    )

A.山甸B.草原C.荒漠D.湖泊

41.“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注意了以下两个问题;

(1)考虑到树种的生态适应性问题:

(2)考虑到树种多样性问题。

这分别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哪些原理(    )

A.系统学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

C.整体性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D.物种多样性原理与整体性原理

42.下列哪项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之一”(    )

A.退耕还林还草工程B.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C.“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D.城市环境生态工程

43.下列哪项生态系统对于蓄洪防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A.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B.湿地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

44.下列对城市垃圾的处理办法不妥当的是(    )

A.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并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

B.改露天放置为掩埋处理,地表种植植物

C.利用热解方法使垃圾分解

D.垃圾堆放在一块,通过微生物自然分解

45.下列关于“生物圈2号”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建立“生物圈2号”的目的是制造一个人工模拟的生命支持系统

B.“生物圈2号”中设置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大功能类群

C.“生物圈2号”完全模拟地球条件

D.“生物圈2号”实验的失败,使人们认识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46.在生态工程建设中,注重生物多样性原理的主要意义是(    )

A.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

B.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

C.保持生态系统内各种群的密度固定不变

D.单纯追求农业或林业的最大产量

47.珊瑚虫与藻类共生,提高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其原理是(    )

A.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B.整体性原理

C.系统整体性原理D.协调与平衡原理

48.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属于(    )

A.点源污染B.非点源污染

C.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D.二者都不是

49.造成湿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

A.干旱B.土壤侵蚀C.气候变劣D.人类的排水和围垦

50.矿区废弃地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包括(    )

①造成土体、土壤、植被的破坏    ②极端恶劣的土地条件会阻碍植被的生长   

③影响土地景观④可能产生严重的重金属污染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51.《四千年的农民》一书中记载了中国农民几千年来的耕作方法:

积极种植能够固氮的豆科作物,以及收集一切可能的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残羹剩饭、河泥、炕土、老墙土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中。

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

①改善了土壤结构   ②培育了土壤微生物    

③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   ④改变了土壤酸碱性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

52.据下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53.“生物圈2号”实验失败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

①温度失调       ②CO2含量增高       ③O2含量减少     ④生物群落不全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54.下列哪项不是西方发达国家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    )

A.治理环境污染B.使破坏的生态恢复C.注重经济效益D.注重生态效益

55.阅读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生态农业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方向,它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不危及后人发展为前提,在人类生产活动干预下,用科学的发展观,获取生物群体共生,生态和谐,质量安全,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载体,也可称为人工生态系统。

生态农业建设的核心是:

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增效。

面对整个国土进行科学规划,协调农业各业并使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整合、生产与加工并重,销售与市场对接;循环是投人与产出及生产过程中物质、能量的良性利用;再生是向附加值递进;增效是指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应的可持续发展。

(1)生态农业以________________理论为依据,以_____________协调发展为前提,在一定区域内,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开展多层次、多功能的农业生产。

生态农业以保持生态系统内的______________为主导思想,促进物质在系统内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