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区万胜高中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72290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21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坡区万胜高中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东坡区万胜高中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东坡区万胜高中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东坡区万胜高中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东坡区万胜高中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东坡区万胜高中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东坡区万胜高中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东坡区万胜高中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东坡区万胜高中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东坡区万胜高中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东坡区万胜高中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东坡区万胜高中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东坡区万胜高中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东坡区万胜高中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东坡区万胜高中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东坡区万胜高中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东坡区万胜高中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东坡区万胜高中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东坡区万胜高中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东坡区万胜高中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坡区万胜高中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

《东坡区万胜高中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坡区万胜高中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东坡区万胜高中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

东坡区万胜高中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

2019年东坡区万胜高中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

注:

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应对高考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进行强化训练。

第1题:

1937年3月21日,美国钢铁公司子公司的董事长被迫签订协定,承认钢铁工人组织的工会。

不久,所有美国钢铁公司的子公司都签订了类似合同,他们都同意增加工资10%,每月减少工时为40小时,加班时工资加一半。

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美国

A.钢铁公司已形成了全行业的垄断

B.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

C.政府和劳工对资本家的强大压力

D.市场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

第2题:

中国古代文学的体裁成就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各领风骚。

下列各项以深刻反映民族政权并立、矛盾尖锐为重要主题的是(   )

A、唐诗     B、宋词     C、元杂剧     D、明清小说

第3题:

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商店里,消费者踊跃购买贴着下图标识的商品,而没有贴该标识的商品则受到冷落,美国消费者这样做是为了

A.抵制国内极右势力,维护民主制度

B.购买国货,抵制外货,支持民族工业的发展

C.购买降价处理的商品,缓解家庭生活的困难

D.支持政府推行的公平竞争法则

第4题:

《宣言》提出的资产阶级“创立了巨大的城市”,据所学知识分析,此时城市中人口主体是

A商人     B工业无产阶级       C手工业者       D统治者

第5题:

有学者指出:

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只有到80、90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

学者提出此观点的依据不包括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世贸组织的建立

D.两极格局的解体

第6题:

《国家强盛之道:

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

“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

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

”这一发展轨迹(    )

A、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B、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

C、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                  D、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  

第7题:

1915年4月《新闻报》刊登了一首诗歌:

日本欺负我们,自私是它的宣言,是的,抵制所有日货,是给个人永远的责任。

对这首诗歌解读正确的有(  )

①体现了中华民族意识的全面觉醒      

②是对日本“二十一条”的一种反抗 

③反映的爱国热情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  

④胡适倡导白话文已影响到诗歌领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第8题:

对于天人关系,儒家思想有很多论述,其中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董仲舒倡导“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对三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儒家遵循“天命观”   

B.旨在神化君权

C.彼此存在继承关系    

D.都属唯心主义

第9题:

据统计,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在中国经营成功的外资企业和华资企业每年回收他们资本投资最初市场价值的只有10%或者略多一点。

此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中国农村的贫困现状限制了市场消费

B.民族工业发展的先天不足与后天畸形

C.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清政府顽固坚持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第10题:

1958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正式确立了户口迁移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以法规的形式限制农村户口迁往城镇.近年来,全国各地逐渐放宽城市户籍政策,鼓励人口转移到城市.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经济调控的消失

B.城乡二元体制的终结

C.计划经济体制的实施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第11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种思想易为处于动荡之中的人们所接受,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涣散了人们同疾病作斗争的意志,影响了人们创新医药的积极性。

该思想是

A.心学 B.理学 C.阴阳五行 D.佛教

第12题:

近来解密的《蒋介石日记》载:

“9月22日,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10月4日,上午复看《马克思学说概要》,习俄语,下午看《概要》”;“10月13日,下午,看《马克思学说》乐而不能悬卷”,晚看《共产党宣言》。

由此推测上述日记的年份最有可能是

A.1911年                        B.1915年

C.1923年                        D.1949年

第13题:

1894年B月1日,清政府颁发上谕对日本宜战,说是日本有了一系列“不遵条约.不守公法“的挑衅举动,中国忍无可忍才付诸武力,对日开战。

同一天,日本天皇也下诏对中国宜战,称中国首先破坏了东亚和平,所以日本挥拳出手,要求臣民竭尽全力对中国作战.不过十分显眼地也加了一个前提,即要承上述的举动“不违反国际公法”。

该材料表明甲午战争时期.中日两国

A.都用国际公法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B.都是正当的维护国家利益

C试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D、都以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为己任

第14题:

公元前127年,汉皇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

这一规定(  )

A.意在恢复西周的分封制              

B使中央与地方矛盾激化

C.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D.增强了地方封国的实力

第15题:

康德认为:

“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的。

”这一言论说明

A.思想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        

B.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统治

C.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D.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第16题:

唐代出现了一个“士族中央化”的过程,即世家大族的成员离开其籍贯族源地,迁往京畿地区,对其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A.国家统一和实行科举制

B.唐朝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C.关中经济的开发和发展

D.政治权力为世家大族垄断

第17题:

2016年11月17号,神舟十一号飞船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施分离,昭示了中国在航天技术方面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再创新高。

下列对航天技术空间科技领域发展进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1967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B.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C.1984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D.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第18题:

明代福州的绸丝、漳州的纱绢、漳泉的

糖等“无日不走分水岭及蒲城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但“闽不畜蚕,不植木棉,布帛皆自吴越至”。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手工业技术发展相对均衡        B.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C.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D.区域间贩运贸易发展迅速

第19题:

“晚上10点,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方向传来一声沉闷的炮声,随后炮声夹杂着枪声不断传出。

……沈阳七十万市民一觉醒来,悲伤地发现青天白日的国旗已经换成了刺眼的太阳旗。

”与这段描述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

A.中日甲午战争                      B.九一八事变

C.伪满洲国建立                      D.苏联对日宣战

第20题:

乔托(约1266-1337),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

右面是他的作品《圣弗朗西斯之死》:

画中人物表情与动作各异,有的拿着旗帜,有的站立低头默哀,有的跪着祈祷,有的亲吻圣弗朗西斯的手和脚为他的去世感到难过。

这表明乔托

A.追求平等和民主   

B.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C.反对教会的统治   

D.擅用浪漫主义手法

第21题:

表为中国共产党在1933—1934年间发表的声明和公告。

这些声明和公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A.坚决反对日本侵略的立场

B.联合国内各阶级力量的努力

C.进行战略转移的军事准备

D.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部署

第22题:

1961年,我国的钢产量指标从1960年的2000万吨降到1000万吨,1962年再降到600万吨。

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缓解经济困难

B.巩固大跃进成果

C.加强环境保护

D.推动国有企业改革

第23题:

“或问:

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

日:

怎得便会贯通?

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

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

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材料体现了朱熹

A.希望通过实验途径寻求科学真理    

B.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

C.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和探究的思想    

D.强调个体的价值和人性的尊严

第24题:

被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上最卓越人物”的北宋科学全才沈括,在其《梦溪笔谈》自序表示:

书中所记录的只是山水之间,纵情谈笑,不关系他人利益得失的事。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沈括缺乏近代科技实验意识

B.当时政治制度和人文环境制约

C.北宋时期盛行做官本位思想

D.外国学者未把握宋代科技全局

第25题:

1948年4月3号,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对外援助法案》,根据该法案,美国要向西欧各国提供133.2亿美元的援助,美国承诺“当西欧一国向另一国提供货物而后者缺乏支付手段时,美国则给予前者相当于后者赊款数额的美元货款予以结算”。

该法案(  )

A.体现美国控制西欧的意图           

B.标志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

C.开启西欧各国一体化进程           

D.推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第26题: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富丽堂皇的船只无帆无风也能航行得象箭一样快,……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能在一瞬间传遍世界,镰刀自动收割,纺车自行转动,铁犁自动开沟,而我们仍象过去一样渴望得到面包。

”这是19世纪晚期一位克罗地亚农民发出的感叹,从中获取的历史信息不正确的是

A.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            B.工业革命成果的应用

C.生产工具的重大革新            D.社会矛盾的基本缓和

第27题: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但是决不可以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

”这一思想

A.强调农、轻、重发展并重B.吸取斯大林模式的经验教训

C.成为一五计划的指导思想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第28题:

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

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提高土地公有化——给农民土地经营权。

其中“土地收归公有”的事件是指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土地改革

C.人民公社运动

D.农业合作化

第29题:

宋代陈旉的《农书》中提出:

“土壤气脉,其类不一,肥沃硗埆,美恶不同,治之各有宜也。

……虽土壤异宜,顾治之如何耳,治之得宜,皆可成就。

”而治的关键在于用粪,当时人们把依据土壤的不同性质而用粪来加以治理称为“粪药”,意思就是用粪如同用药。

由此可以看出

A.我国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技术发达B.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

C.统治者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D.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放和利用

第30题:

1893年,当德皇威廉二世威胁要将议会中的反对者们击得粉碎时,这一言论只是在议会中引起了“不小心谨慎”的批评。

然而,到1912年做出类似威胁时,全国立即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运动,报刊纷纷警告这位君主“不要超越宪法的约束”。

导致这一变化主要原因是德国

A.已经确立了代议制度

B.君权受公共舆论制约

C.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

D.工业化进程飞速发展

第31题:

西周时期天子举行宴会的乐舞规则为八佾(佾为乐舞编队,一佾八人),诸候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

春秋后期鲁国卿大夫季孙氏以“八佾舞于庭”。

春秋后期宴会乐舞使用规格的变化反映出

A.礼乐文化秩序尚不完善

B.贵族等级界限己被打破

C.王权势力影响不复存在

D.传统政治秩序趋向瓦解

第32题:

有史学家认为,“汉朝的宰相是颇有实权的。

全国的政治,都以相府为总汇……自霍光秉政,自领尚书,宰相都用年老无气和自己的私人,政事悉由宫中而出,遂不能有正色立朝之臣。

”上述材料反映作者主要的观点是(  )

A.武帝设中朝制度起到了加强专制的作用

B.相权的削弱是导致西汉后期政治腐败的原因

C.皇权的加强和相权的削弱反映古代政治发展趋势

D.尚书省作为三省之一主要掌握政府行政之执行权

第33题:

从50年代到60年代末,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是( )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联邦德国

第34题:

右图是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简牍(局部)拓片,上有“再拜上书太后陛下”等文字。

下列从中得出的结论最合理的是

A.西汉末年出现了太后秉政的局面          

B.简牍中的文字是秦朝的标准字体

C.海昏侯在书法艺术上有很高成就          

D.当时可能还未普遍使用书写用纸

第35题:

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

……(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

”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

 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              B.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

C.技术垄断成为行规              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

第36题:

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

“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

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 (  )

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B.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C.红军长征的胜利D.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第37题:

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将广州开放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人寄居。

但是,广州各阶层民众坚决不允许外国人入城,掀起了“反入城斗争”。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中国民众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

B.“华夷之辨”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

C.《南京条约》是一份不平等的条约

D.广州自古缺乏开埠通商的历史传统

第38题:

“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

“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凡以图富强也。

若师日人之更衣冠,易正朔,则是得罪祖宗,断不可行。

”从材料来看,慈禧的意思是(  )

A.有条件地支持变法   

B.希望清王朝复兴

C.祖宗之法不能变     

D.反对洋务运动

第39题:

《史记》记载: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变法措施中与“家给人足”局面出现无关的是(   )

A.“燔诗书而明法令”            B.重农抑商    

C.为田开阡陌封疆                D.奖励耕织

第40题:

(俄)普希金在《皇村回忆》中写道,拿破仑是“一个靠诡计和鲁莽上台的皇帝”,他上台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用凶恶的手举起血腥的宝剑”,“马上燃起新战争的可怕烽烟”……“人间的灾星出现了”。

对此评价,理解正确的是

A.普希金对拿破仑发动战争的行为深恶痛绝

B.《皇村回忆》是二手史料,评价真实可信

C.普希金作为诗人对拿破仑的评价不具有史学价值

D.历史上对拿破仑的评价已成定论,此评价不可信

第41题:

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

“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

”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第42题:

19世纪60年代,汉族地主官僚为核心的清朝统治集团发起洋务运动,史称“同光中兴”;1898年力主变法的光绪帝被囚,百日维新流产;1911年“皇族内阁”的诞生导致清廷汉官离心,   空前孤立。

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曲折          

B.统治者对西学的认识逐步加深

C.权力结构变动影响近代化进程    

D.地主阶级阻碍近代化进程

第43题:

《十二铜表法》第七表第一款规定:

“建筑物的周围应留二尺半宽的查地,以便通行。

”第二款规定:

“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栽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其他树木留五尺。

”这些条款体现的理念是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注重维护公共利益

C.公共权力至高无上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44题: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

“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己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

”材料说明宋代理学

A.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B.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C.实现世俗化、生活化

D.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

第45题:

1907年荷兰议会通过《归化法》,规定自1908年起,所有出生于爪哇的华侨,不问其现居该地或已返回中国,均为荷兰国民。

针对荷兰的《归化法》清政府于1909年颁布了《大清国籍条例》,规定:

凡父、母为中国人者均属中国国籍。

这一举措表明()

A.传统宗法观念成为立法的重要依据

B.清政府的近代法制观念逐步增强

C.中国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逐渐形成

D.清政府注重维护天朝上国的尊严

第46题:

清代前期运河、沿海、长江诸关关税统计表(单位:

万两)(    )

上表主要表明

A.近代的关税总额不断增长

B.全国商品流通以运河流通为主

C.沿海与长江航运后来居上

D.海禁政策推动内河航运的发展

第47题: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是一首令两岸人民感动至深的诗: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这首诗鲜明地表现了(   )

A.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是台湾民众的主流

B.两岸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所认同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D.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第48题:

下表是某地茶叶种植面积和茶户数估计

表格数据反映出当时中国

A.茶叶种植技术的提高                  B.摩纳哥也生产商品化加强

C.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D.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第49题: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一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第50题:

摩根索政治现实主义理论认为:

分裂为国家的当代政治世界将会被具有截然不同特征的更大行为体所代替,这与技术革命不断发展的潜力相符,也与当代世界的道德呼吁相符。

与这一理论认识最相符的是

A.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建立             B.西欧一体化进程

C.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D.不结盟运动兴起

第51题:

“他们……将26类160余种货物税率用两国协定的方式规定下来……清政府……从而在实际上丧失了单独改变税率的权力。

”材料所评价的条款出自于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第52题:

“从这个条约的签订,就开始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或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等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

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

”这个条约应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第53题:

战国时期君主为了获得智谋,对士人免去君臣之礼而行宾主之礼。

有些君主拜名士为师,屈执弟子之礼。

此现象说明(  )

A.士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B.贵族垄断教育被打破

C.百家争鸣的局面开始形成

D.教育奉行“以吏为师”

第54题:

右图为《申报》曾经发表的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这一声明的发表推动了

A.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成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提出

C.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D.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

第55题:

托克维尔指出:

“1774年,当路易十六执政时,法国就已经达到空前鼎盛的专制的王朝……在大革命之前,欧洲国家几乎全部都是君主制和农奴制,而法国在14至l5世纪就废除了农奴制。

法国大革命前二十年,人口在增加,财富增长得更快……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候。

”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专制社会的君主来改革容易引发危险

B.政治改革落后于经济将加速革命爆发

C.专制王权推动了法国政治经济的发展

D.经济繁荣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第56题:

为探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状况,某历史学习小组选取了以下四个重要话题,按历史发展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②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③“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        ④厂长(经理)负责制开始推行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②①③④

第57题:

下图是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示意图,从产业结构角度分析促进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在第④段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黑奴贸易攫取巨额财富 

B.重化工业居主导地位

C.轻纺工业占主导地位

D.“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第58题:

学者向达说:

“李唐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间华夷,兼收并蓄。

当时的长安几乎为一国际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

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之好:

服饰、饮食、乐舞、绘画,竞事纷泊;其及社会各方面,隐皆有所化,好之者盖不仅帝王及一二贵戚达官已也。

”这反映出当时

①唐承隋制,发展创新

②仿照土族,崇尚奢靡

③民族交融,中外交流

④开明开放,兼收并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59题:

英国在1932年公布“进口条例”,规定输入英国的货物一律从价征10%进口税,并另征附加税。

同年召开的渥太华帝国经济会议上,本着“己国生产者第一,帝国生产者第二,外国生产者最后”的原则,英国和自治领及自治领之间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

这一做法的影响有

A.解决了英联邦内部贸易矛盾     

B.加剧国际贸易关系紧张

C.进一步规范了世界贸易秩序      

D.英国成功走出经济危机

第60题:

苏联研究专家闻一在《凯歌悲壮》里,把苏联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