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相关知识100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2798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疫情防控相关知识100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疫情防控相关知识100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疫情防控相关知识100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疫情防控相关知识100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疫情防控相关知识100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疫情防控相关知识100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疫情防控相关知识100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疫情防控相关知识100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疫情防控相关知识100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疫情防控相关知识100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疫情防控相关知识100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疫情防控相关知识100题.docx

《疫情防控相关知识100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疫情防控相关知识100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疫情防控相关知识100题.docx

疫情防控相关知识100题

疫情防控相关知识题库

一、填空题(50题)

1、《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突发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最高级别为Ⅰ级,用红色表示。

2、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3、传染病报告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谁接诊,谁报告。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分为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

5、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应对传染病做到“四早”:

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早报告,切断传播途径、防治扩散。

6、餐具的消毒应当首选煮沸消毒,作用时间15—30分钟。

7、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血液、性和母婴传播。

8、虫媒传染病鼠疫和疟疾在我国传染病中分属甲类和乙类传染病。

9、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原则是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10、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以发热、白细胞或者血小板减少,多功能脏器损害为主要临床特点。

11、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感染人体后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发病后病死率达100%。

12、传染病报告人包括义务报告人和责任报告人。

13、传染病疫情报告应当遵循属地管理原则。

14、病原体生存、生长和繁殖的自然场所被称为宿主。

15、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有:

散发、暴发、流行、大流行。

16、个人防护装备一般包括防护服、防护眼面护具、防护手套和呼吸用品等。

17、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中两种减毒活疫苗可在同一天注射,如未在同一天注射,则接种时间应至少间隔4周。

18、冰箱内储存的疫苗要摆放整齐,疫苗与箱壁、疫苗与疫苗之间应留有1~2cm的空隙,并按品名和效期分类摆放。

19、安瓿有裂纹但未破裂时不可以使用。

20、“三查七对”是指接种前核对受种对象姓名、年龄、疫苗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

21、使用冻干疫苗时,用注射器抽取稀释液,沿安瓿内壁缓慢注入,轻轻摇荡,使疫苗充分溶解。

22、预防接种场所应有醒目的标志,门诊工作用房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

23、预防接种门诊接种室应设立3个以上的相对独立的接种台。

实行分台接种,每个接种台上标记有接种疫苗的名称,卡介苗必须实行专台接种。

24、接种门诊及相关工作人员对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负有安全管理和隐私保护责任,不得擅自向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儿童相关信息。

25、皮内注射时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5°角刺入。

26、一类疫苗为免费接种,二类疫苗可收取27元/剂次服务费。

27、接种疫苗后红肿直径和硬结<15mm的局部反应,一般不需任何处理。

28、医疗机构疫情报告管理员资格合格证由市(州)卫生行政部门发放。

29、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是指:

鼠疫、霍乱。

30、单位和个人违反传染病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31、病原携带者是指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32、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33、疫源地消毒是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

其目的是杀灭或清除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

34、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35、只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无论是城市或农村、户籍或非户籍的常住人口,都可以享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36、重性精神病患者随访管理实行知情同意原则,即监护人或者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方可开展随访管理服务。

37、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预案的规定,采取卫生防护措施。

38、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39、目前我国传染病疫情信息主要通过网络直报进行报告。

4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标志着我国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急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

41、对甲类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器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42、艾滋病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43、病例甲8月10日出现发热,咳嗽症状,8月11日就诊后隔离治疗,8月12日确诊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某A在8月4日-10日期间一直与病例甲共同生活,某A于8月12日被判定为密切接触者落实集中隔离观察。

A.调查病例甲的密接的时间范围为:

8月6日-11日

B.调查密切接触者某A的密切接触者(次密接)时间范围为:

8月6日-12日

44、新冠病例密接及次密切接触者判定:

A.飞机:

一般情况下,与病例(密接)座位的同排和前后各三排座位的全部旅客以及在上述区域内提供服务的乘务人员。

其他人员为共同暴露高风险人群。

B.铁路列车:

全封闭空调列车,病例(密接)所在硬座、硬卧车厢或软卧同包厢的全部乘客和乘务人员。

45、新冠肺炎属于乙类传染病。

46、新冠病毒主要传播方式为:

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

47、对新冠密切接触者集中医学观察时限为14天。

48、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发现的发热等可疑患者后要在2小时内报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落实“村报告、乡采样、县检测”,尽早发现疫情。

49、新冠肺炎样本采集上呼吸道标本包括:

鼻咽拭子、咽拭子

50、新冠病例分为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二、单选题(40题)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规范建立的部门(B)

A.国务院B.卫生部C.省级政府D.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2、下面关于疫苗接种皮肤消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接种部位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

B.可用灭菌镊子夹取75%乙醇棉球或用无菌棉签蘸75%乙醇进行皮肤消毒

C.可用2%碘酊进行皮肤消毒

D.要由内向外螺旋式对接种部位皮肤进行消毒,涂擦直径≥5cm

3、疫苗安瓿开启后,灭活疫苗超过()应废弃,活疫苗超过()应废弃。

(B)

A.0.5小时\0.5小时B.1小时\0.5小时

C.1.5小时\0.5小时D.2小时\0.5小时

4、下列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是:

(D)

A.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

B.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

C.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D.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5、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由什么机构做出调查诊断?

(C)

A.二级以上医院B.三级以上医院

C.县级以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组

D.县级以上医学会

E.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F.县级以上卫生行政机构

6、下列传染病中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病种是:

(C)

A.艾滋病B.甲型H1N1流感C.肺炭疽

D.伤寒和副伤寒

7、除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C)内进行网络报告。

A.6小时B.12小时

C.24小时D.2小时

8、一个病人同时发生3种法定传染病时,应填写几张传染病报告卡。

(C)

A.1张B.2张C.3张D.4张

9、传染病报告卡填写时,病人发病时间不明确时,可填(C)。

A.发病日期B.诊断日期C.就诊日期D.检验日期

10、严重异常反应不包括(D)

A.过敏性喉头水肿B.敏性紫癜C.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心因性反应E.臂丛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

11、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不包括(C)

A.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B.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C.组织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D.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12、不是传染病流行的条件为(D)

A传染源B传播途径C易感人群D病毒变异

13、经空气传播的疾病的流行特征不包括(D)

A.常有季节性特点B.常有周期性特点C.易暴发D.有明显的职业特点

14、切断肠道传染病传播途径的措施不包括(D)

A.加强饮用水管理B.加强食品管理C.粪便无害化处理D.保持居室开窗通风

15、艾滋病防控措施包括(F)

A.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B.提高艾滋病干预措施的覆盖面

C.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

D.加强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防治工作力度,积极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E.加强艾滋病监测和评估F.以上都是

16、冷链设备管理人员每天应至少查看并填写温度记录表()次,至少间隔(B)小时。

A.1,24B.2,6时C.3,8D.4,6E.以上都不是

17、新冠病例的一般接触者的定义为:

(C)

A.与确诊病例有过接触的人

B.在空旷的地方有防护短时间接触确诊病例

C.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在乘坐飞机、火车和轮船等同一交通工具、共同生活、学习、工作以及诊疗过程中有过接触,但不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原则的人员。

D.确诊病例同住的家人

18、关于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限最为准确的是:

(B)

A.14天B.为自最后一次与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发生无有效防护接触后14天C.为期一周D.连续检测2次阴性即可出隔离点,没有特定的医学观察期限

19、关于密切接触者在观察期间的行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外出B.外出要佩戴一次性口罩

C.外出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D.经医学观察管理人员批准后方可外出

20、乘坐全密封空调客车上新冠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为:

(A)

A.与病例同乘一辆汽车的所有人员B.与病例同车前后3排座位的乘客C.驾乘人员D.与病例同排乘客

21、可选用紫外线杀菌的是(B)

A.人体皮肤B.桌面C.生理盐水D.注射器E.手术器械

22、医院消毒不能(E)

A.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传播B.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

C.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暴发D.预防和控制医务人员感染

E.预防和控制内源性医院感染

23、蝇类主要传播的疾病(A)

A.消化疾病的传染病B.呼吸道的传染病C.眼的传染病D.皮肤传染病E.神经系统的传染病

24、儿童在接种后应在观察室留观(B)

A.15-30分钟B.30分钟C.1小时D.2小时

25、冷链监测时温度计放错的是(B)

A.低温冰箱、冰柜的中间位置。

 

B.普通冰箱冷藏室及冷冻室的门上。

C.冰衬冰箱的底部及接近顶盖处。

26、根据有无传染源可将消毒分为(C)

A.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B.环境消毒和医院消毒

C.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D.空气消毒和物品消毒

E.饮水消毒和食品消毒

27、含氯消毒剂不能用于哪方面消毒(D)

A.餐具消毒B.水消毒C.地面消毒

D.皮肤、黏膜消毒E.物表消毒

28、医务人员洗手方法是(B)

A.五步洗手法B.六步洗手法C.八步洗手法

D.四步洗手法E.三步洗手法

29、对下列哪种传染病不需开展终末消毒(C)

A.霍乱、副霍乱B.细菌性痢疾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甲型肝炎E.伤寒、副伤寒

30、疫苗在冷链运输过程中需要进行温度监测,监测内容包括。

(D)

A.起运、到达时间B.环境温度C.起运、到达温度D.以上都是

31、接种第一类疫苗引起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其补偿费用由(A)支出。

A.省级财政B.市级财政C.区级财政D.接种单位E.厂家

32、以下关于预防接种一般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D)

A.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B.由疫苗本身固有的特性引起

C.对机体只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D.以上都对

33、根据《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发现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后,进行网络报告的时限为(B)

A.12小时内B.24小时内C.48小时内D.2小时内

34、一类疫苗包括(E)

A.国家免疫规划疫苗B.省政府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C.应急接种疫苗D.群体性预防接种疫苗E.以上都是

35、属于义务疫情报告人的是(D)

A.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B.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C.个体行医者D.车站、码头、机场职工

36、医疗机构发现新冠肺炎病例时,网络报告时限为(B)

A.1小时B.2小时C.6小时D.12小时E.24小时

37、对新冠病例的一般接触者管理为:

(D)

A.不用管理B.集中隔离观察C.居家隔离观察

D.登记,进行健康风险告知,出现发热等呼吸道相关症状及时就医。

38、转运病人的司机应采取(A)防护措施

A.一级防护B.二级防护C.三级防护D.戴口罩

39、对于新冠病例密接、次密人员,从排查到管控时限为(C)

A.1小时B.2小时C.4小时D.6小时E.8小时F.12小时

40、新冠疫情防控中,对重点区域驻留人员,从排查到管控时限为(E)

A.1小时B.2小时C.4小时D.6小时E.8小时F.12小时

三、多选题(10题)

1、在我国目前实施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哪些是针对全人群开展的服务项目(ABDE)A.居民健康档案B.健康教育C.预防接种D.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处理E卫生监督协管服务2、均属于乙类传染病有(CD)A.麻风病、麻疹B.麻疹、风疹C.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D.麻疹、血吸虫病

3、减毒活疫苗的特点:

(ABCD)

A.在机体内可复制增殖,免疫作用时间长

B.可形成局部和全身免疫

C.在体内有毒力返祖的潜在危险

D.免疫缺陷患者可引起严重或致命的反应

4、以下哪些人群易于患高血压(ABCDE)

A.长期处于焦虑状态B.长期从事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工作

C.长期精神紧张D.长期受环境噪音影响

E.长期受不良视觉刺激者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ABCD)

A.对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

B.对突发事件现场等采取控制措施

C.宣传突发事件防治知识

D.对易感人群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投药、群体防护等措施

6、以下属于密接的是:

(ABCDE)

A.同一房间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

B.在办公室、车间、班组、电梯、食堂、教室等同一场所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C.密闭环境下共餐、共同娱乐以及提供餐饮和服务的人员。

D.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1米内)人员。

E.现场调查人员评估认为其他符合次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的人员。

7、新冠疫情防控总体原则是(ABCD)

A.预防为主B.防治结合C.依法科学D.分级分类

8、属于新冠肺炎早期临床表现为:

(ABC)

A.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B.嗅(味)觉减退

C.白细胞总数正常或低D.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增加

9、开展对新冠病例调查目的(ABC)

A.调查病例的传染源,追踪和判定密切接触者;

B.调查病例发病和就诊情况、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等;

C.调查分析聚集性疫情的传播特征和传播链。

10、防护装备脱卸(ABCD)

A.尽量少接触污染面。

B.防护眼罩、长筒胶鞋等非一次性使用的物品直接放入盛有消毒液的容器内浸泡;一次性使用的物品放入黄色医疗废物收集袋中作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

C.脱卸防护装备的每一步均应进行手消毒,所有防护装备

D.全部脱完后再次洗手、手消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