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第八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80668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6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第八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初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第八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初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第八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初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第八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初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第八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初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第八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初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第八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初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第八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初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第八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初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第八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初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第八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初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第八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初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第八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初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第八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初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第八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初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第八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初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第八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初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第八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初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第八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初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第八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第八章.docx

《初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第八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第八章.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第八章.docx

初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第八章

第八章产品成本核算

第一节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

产品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所发生的材料费用,职工薪酬等,以及不能直接计入而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的各种间接费用。

产品成本核算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计算,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成本核算一般是对成本计划执行的结果进行事后的反映。

企业通过产品成本核算,一方面,可以审核各项生产费用和经营管理费用的支出,分析和考核产品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促使企业降低成本和费用;另一方面,还可以为计算利润、进行成本和利润预测提供数据,有助于提高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

一、成本核算的要求

(一)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为进行成本核算,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各项原始记录,并做好各项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工作,包括材料物资收发领用、劳动用工和工资发放、机器设备交付使用以及水、电、暖等消耗的原始记录,并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以及定额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等。

同时,产品成本计算,往往需要以产品原材料和工时的定额消耗量和定额费用作为分配标准,因此,也需要制定或修改材料、工时、费用的各项定额,使成本核算具有可靠的基础。

另外,还需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正确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使用年限、残值、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摊销期限等。

各种方法一经确定,应保持相对稳定,不能随意改变,以保证成本信息的可比性。

(二)正确划分各项费用支出的界限

为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必须正确划分以下五个方面的费用的界限:

1、正确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2、正确划分成本费用、期间费用和营业外支出的界限;

3、正确划分本期费用与以后期间费用的界限;

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成本费用的界限;

5、正确划分本期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成本的界限。

上述五方面费用的划分应当遵循受益原则,即谁受益谁负担、何时受益何时负担、负担费用应与受益程度成正比。

上述费用划分的过程,也是产品成本计算的过程。

(三)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产品成本的计算,关键是选择适当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目前企业常用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定额法、标准成本法等。

二、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指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逐步进行归集和分配,最后计算出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各项期间费用的过程。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如下:

1.根据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2.确定成本项目。

企业计算产品生产成本,一般应当设置原材料、燃料和动力、工资及福利费、车间经费、企业管理费五个成本项目。

3.设置有关成本和费用明细账。

如生产成本明细账、制造费用明细账、产成品和自制半成品明细账等。

4.收集确定各种产品的生产量、入库量、在产品盘存量以及材料、工时、动力消耗等,并对所有已发生费用进行审核。

5.归集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并按照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予以分配,按成本项目计算各种产品的在产品成本、产成品成本和单位成本。

6.结转产品销售成本。

为了进行成本核算,企业一般应设置“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科目。

如果需要单独核算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还应设置“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科目。

三、成本与费用的关系

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构成产品成本的基础。

产品成本是为生产某种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耗费的总和,是对象化的费用。

两者的区别在于:

费用涵盖范围较宽,包括企业生产各种产品发生的各种耗费,既有当期的,也有以前期间发生的费用,既有甲产品的,也有乙、丙等其他产品的费用,既有完工产品的,也有未完工产品的费用;费用着重于按会计期间进行归集,一般以生产过程中取得的各种原始凭证为计算依据。

而产品成本只包括为生产一定种类或数量的完工产品的费用,不包括未完工产品的生产费用和其他费用;成本着重于按产品进行归集,一般以成本计算单或成本汇总表及产品入库单等为计算依据。

产品成本是费用总额的一部分,不包括期间费用和期末未完工产品的费用等。

第二节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

一、成本核算对象

(一)成本核算对象的概念

成本核算对象是指确定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的具体对象,即生产费用承担的客体。

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是设立成本明细分类账户、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以及正确计算成本的前提。

具体的成本核算对象应当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加以确定。

(二)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对工业企业而言,①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产品或管理上不要求提供有关生产步骤成本信息的,以产品品种为成本核算对象;②小批单件生产产品的,以每批或每件产品为成本核算对象:

③多步骤连续加工的产品且管理上要求提供有关生产步骤成本信息的,以每种产品及各生产步骤为成本核算对象;④产品规格繁多的,将产品结构、耗用原材料和工艺过程基本相同的各种产品,适当合并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成本核算对象确定后,各种会计、技术资料的归集应当与此一致,一般不应中途变更,以免造成成本核算不实、结算漏账和经济责任不清的弊端。

企业内部管理有相关要求的,还可以按照现代企业多维度、多层次的管理要求,确定多元化的产品成本核算对象。

多维度是指以产品的最小生产步骤或作业为基础,按照企业有关部门的生产流程及其相应的成本管理要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组合出产品维度、工序维度、车间班组维度、生产设备维度、客户订单维度、变动成本维度和固定成本维度等不同的成本核算对象。

多层次,是指根据企业成本管理需要,划分为企业管理部门、工厂、车间和班组等成本管理层次。

二、成本项目

(一)成本项目的概念

为具体反映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生产费用的各种经济用途,还应将其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项目,即产品生产成本项目。

(二)成本项目的设置

成本项目的设置应根据管理上的要求确定,对于工业企业而言,一般可设置“直接材料”、“燃料及动力”、“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项目。

1、直接材料。

直接材料指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

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费用。

2、燃料及动力。

燃料及动力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外购和自制的燃料和动力。

3、直接人工。

直接人工指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的职工薪酬。

上述直接费用根据实际发生数进行核算,并按照成本核算对象进行归集,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直接计入成本。

4、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如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及提取的福利费、车间房屋建筑物和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租赁费、机物料消耗、水电费、办公费以及停工损失、信息系统维护费等。

不能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直接计入成本的费用,需要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成本核算对象。

由于生产的特点、各种费用支出的比重及成本管理和核算的要求不同,各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增设“废品损失”、“直接燃料和动力”等成本项目。

第三节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工业企业的费用按照经济内容可划分为以下要素费用,即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职工薪酬、折旧费、利息费用、税金和其他费用。

按照要素费用分类核算工业企业的费用,反映了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了哪些费用及其金额,可以用于分析各时期费用的构成和各要素费用所占的比重,进而分析考核各时期各种要素费用支出的执行情况。

一、成本核算的科目设置

(一)“生产成本”科目

该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成本,包括生产各种产品(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

该科目借方反映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贷方反映完工转出的产品成本,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尚未加工完成的各项在产品的成本。

本科目应按产品品种等成本核算对象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明细科目。

基本生产成本应当分别按照基本生产车间和成本核算对象(产品的品种、类别、订单、批别、生产阶段等)设置明细账(或成本计算单),并按规定的成本项目设置专栏。

辅助生产是为基本生产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

该科目按辅助生产车间和提供的产品、劳务分设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按辅助生产的成本项目分设专栏。

期末,对共同负担的费用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给各受益对象。

(二)“制造费用”科目

制造费用是指工业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间接费用。

本科目核算企业生产车间(部门)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以及虽然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管理上不要求或不便于单独核算的费用。

企业可按不同的生产车间、部门和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期末,将共同负担的制造费用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除季节性生产外,本科目期末应无余额。

对小型工业企业而言,也可以将“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两个会计科目合并为“生产费用”一个总账科目,下设“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三个二级明细科目。

单独核算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企业,还可以另外增设相应的总账科目。

二、材料、燃料、动力的归集和分配

(一)材料、燃料、动力的归集和分配

无论是外购的,还是自制的,发生材料、燃料和动力等各项要素费用时,对于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

1、一般分产品领用,应根据领退料凭证直接计入相应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项目。

2、对于不能分产品领用的材料,如化工生产中为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材料,需要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相关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

分配标准的选择可依据材料消耗与产品的关系:

①对于材料、燃料耗用量与产品重量、体积有关的,按其重量或体积分配;②燃料也可以按照所耗用的原材料作为分配标准;③动力一般按用电(或水)度(或吨)数,也可按产品的生产工时或机器工时进行分配。

相应的计算公式为:

材料、燃料、动力费用分配率=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总额÷分配标准(如产品重量、耗用的原材料、生产工时等)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材料、燃料、动力费用=该产品的重量、耗用的原材料、生产工时等×材料、燃料、动力费用分配率

在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的情况下,原材料、燃料也可按照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或材料定额费用比例进行分配。

按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材料费用的计算公式如下:

某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

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材料单价

【例8—1】甲工厂2×12年5月生产A、B两种产品领用某材料4400千克,每千克20元,本月投产的A产品为150件,B产品为250件。

A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为20千克,B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为10千克。

解答:

A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150×20=3000(千克)

B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250×l0=2500(千克)

材料消耗量分配率=4400÷(3000+2500)=0.8

A产品分配负担的材料费用=3000×0.8×20=48000(元)

B产品分配负担的材料费用=2500×0.8×20=40000(元)

A、B产品材料费用合计=48000+4000=88000(元)

(二)材料、燃料、动力分配的账务处理

材料、燃料、动力费用的分配,一般通过材料、燃料、动力分配表进行。

这种分配表应根据领退料凭证和有关资料编制,其中,退料凭证的数额可以从相应的领料凭证的数额中扣除;对外购电力而言,应根据有关的转账凭证或付款凭证等资料编制。

例:

根据【例8—1】为例编制的材料费用分配表

据此,可以编制以下会计分录:

借:

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143000

——B产品    127000

辅助生产成本             15000

制造费用               13000

贷:

原材料               298000

三、职工薪酬的归集和分配

职工薪酬是企业在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

对于职工薪酬的分配,实务中通常有两种处理方法:

一是按本月应付金额分配本月工资费用,该方法适用于月份之间工资差别较大的情况;二是按本月支付工资金额分配本月工资费用,该方法适用于月份之间工资差别不大的情况。

(一)职工薪酬的归集和分配

职工薪酬的归集,必须有一定的原始记录作为依据:

计时工资,以考勤记录中的工作时间记录为依据;计件工资,以产量记录中的产品数量和质量记录为依据;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以外的各种奖金、津贴、补贴等,按照国家和企业的有关规定计算。

工资结算和支付的凭证为工资结算单或工资单,为便于成本核算和管理,一般按车间、部门分别填制,是职工薪酬分配的依据。

直接进行产品生产的生产工人的职工薪酬,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直接人工”成本项目;不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职工薪酬,按工时、产品产量、产值比例等方式进行合理分配,计入各有关产品成本的“直接人工”项目。

相应的计算公式为:

生产工资费用分配率=各种产品生产工资总额÷各种产品生产工时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生产工资=该种产品生产工时×生产工资费用分配率

如果取得各种产品的实际生产工时数据比较困难,而各种产品的单件工时定额比较准确,也可按产品的定额工时比例分配职工薪酬,相应的计算公式如下:

某种产品耗用的定额工时=该种产品投产量×单位产品工时定额

生产工资费用分配率=各种产品生产工资总额÷各种产品定额工时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生产工资=该种产品定额工时×生产工资费用分配率

【例8—2】乙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生产A、B两种产品,共支付生产工人职工薪酬2700万元,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A产品的生产工时为500小时,B产品的生产工时为400小时。

解答:

生产工资费用分配率=2700÷(400+500)=3

A产品应分配的职工薪酬=500×3=1500(万元)

B产品应分配的职工薪酬=400×3=1200(万元)

(二)职工薪酬的账务处理

职工薪酬的分配,应通过职工薪酬分配表进行。

该表根据工资结算单和有关的分配标准等资料编制。

例:

根据【例8—2】编制的职工薪酬分配表

根据上表,编制下列会计分录:

借:

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15000000

        ——B产品   12000000

  辅助生产成本            2000000

  制造费用              19500000

  管理费用              8000000

  销售费用              5000000

  贷:

应付职工薪酬               61500000

四、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一)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是通过辅助生产成本总账及明细账进行。

一般情况下,辅助生产的制造费用,与基本生产的制造费用一样,先通过“制造费用”科目进行单独归集,然后再转入“辅助生产成本”科目。

对于辅助生产车间规模很小、制造费用很少且辅助生产不对外提供产品和劳务的,为简化核算工作,辅助生产的制造费用也可以不通过“制造费用”科目,而直接计入“辅助生产成本”科目。

(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及账务处理

辅助生产的分配应通过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进行。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很多,通常采用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顺序分配法和代数分配法等。

1、直接分配法

直接分配法的特点是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情况,而是将各种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

采用此方法,各辅助生产费用只进行对外分配,分配一次,计算简单,但分配结果不够准确。

此方法适用于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产品和劳务不多、不进行费用的交互分配、对辅助生成成本和企业产品成本影响不大的情况。

【例8—3】假定某工业企业设有机修和供电两个辅助生产车间。

2×12年5月在分配辅助生产费用以前,机修车间发生费用l200万元,按修理工时分配费用,提供修理工时500小时,其中,供电车间20小时,其他车间耗用工时见表8—3;供电车间发生费用2400万元,按耗电度数分配费用,提供供电度数20万度,其中,机修车间耗用4万度,其他车间耗电度数见表8—3。

该企业辅助生产的制造费用不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

解答:

机修车间费用分配率=1200÷(500-20)=1200÷480=2.5

供电车间费用分配率=2400÷(20-4)=1200÷16=150

根据上表,编制下列会计分录:

借:

制造费用——第一车间        21000000

      ——第二车间        9000000

  管理费用                  4000000

  销售费用                  2000000

    贷:

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12000000

            ——供电车间      24000000

2、交互分配法

交互分配法的特点是辅助生产费用通过两次分配完成,首先将辅助生产明细账上的合计数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部门相互提供的劳务数量计算分配率,在辅助生产车间进行交互分配;然后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

(即:

交互前的费用+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再按提供的劳务量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分配。

这种分配方法的优点是提高了分配的正确性,但同时加大了分配的工作量。

例:

【例8—4】仍以【例8—3】为例,来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解答:

(1)交互分配前费用分配率:

机修车间费用分配率=1200÷500=2.4

供电车间费用分配率=2400÷20=120

(2)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

机修车间转出的费用=20×2.4=48(万元)=供电车间转入的费用

供电车间转出的费用=4×120=480(万元)=机修车间转入的费用

机修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1200+480-48=1632(万元)

供电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2400+48-480=1968(万元)

(3)交互分配后的费用分配率:

机修车间费用分配率=1638÷(500-20)=1638÷480=3.4

供电车间费用分配率=1968÷(20-4)=1968÷16=123

根据上表,编制下列会计分录:

(1)交互分配:

借:

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4800000

        ——供电车间              480000

  贷:

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480000

          ——供电车间          4800000

(2)对外分配:

借:

制造费用——第一车间      2l270000

      ——第二车间      9000000

  管理费用            3820000

  销售费用            1910000

  贷:

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16320000

          ——供电车间          19680000

3、计划成本分配法

计划成本分配法的特点是辅助生产为各受益单位提供的劳务,都按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进行分配,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之间的差额采用简化计算方法全部计入管理费用。

这种方法便于考核和分析各受益单位的成本,有利于分清各单位的经济责任。

但成本分配不够准确,适用于辅助生产劳务计划单位成本比较准确的企业。

【例8—5】仍以【例8—3】为例,假定机修车间每修理工时耗费2.5万元,供电车间每万度电耗费0.0118万元。

解答:

机修车间的计划成本=500×2.5=1250(万元)

供电车间的计划成本=20×118=2360(万元)

机修车间的实际成本=1200+(4×118)=l200+472=1672(万元)

供电车间的实际成本=2400+(20×2.5)=2400+50=2450(万元)

机修车间的辅助生产差异=1672-1250=422(万元)

供电车间的辅助生产差异=2450-2360=90(万元)

根据上表,编制下列会计分录:

(1)按计划成本分配:

借:

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4720000

        ——供电车间        500000

  制造费用——第一车间            18120000

      ——第二车间            7720000

  管理费用                        3360000

  销售费用                        l680000

  贷:

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12500000

          ——供电车间    23600000

(2)再将辅助生产成本差异计入管理费用的“其他”项目:

借:

管理费用——其他       5120000

  贷:

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4220000

          ——供电车间    900000

4、顺序分配法

顺序分配法,也称梯形分配法,其特点是按照辅助生产车间受益多少的顺序分配费用,受益少的先分配,受益多的后分配,先分配的辅助生产车间不负担后分配的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

适用于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受益程度有明显顺序的企业。

【例8—6】仍以【例8—3】为例,来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解答:

(1)根据受益多少的顺序分配费用

供电车间耗用的劳务费用=1200÷500×20=48

机修车间耗用的劳务费=2400÷20×4=480

由于供电车间耗用的劳务费用少于机修车间耗用的劳务费,因此,供电车间应先分配费用。

(2)供电车间应先分配费用,不负担后分配的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因此:

供电车间分配率=2400÷20=120

(3)机修车间后分配费用,因此:

机修车间分配费用=1200+(120×4)=1200+480=1680(万元)

机修车间分配率=1680÷(500-20)=3.5

5.代数分配法

代数分配法的特点是先根据解联立方程的原理,计算辅助生产劳务或产品的单位成本,然后根据各受益单位耗用的数量和单位成本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此方法有关费用的分配结果最正确,但在辅助生产车间较多的情况下,未知数也较多,计算工作比较复杂,因此,本方法适用于已经实现电算化的企业。

【例8—7】仍以【例8—3】为例,来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解答:

假设X=每小时修理成本

    Y=每万度电耗用成本

设立联立方程如下:

(1)1200+4Y=500X

(2)2400+20X=20Y

解得:

X≈3.39

    Y≈123.39

根据上表,编制下列会计分录:

借:

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4935500

        ——供电车间        677400

  制造费用——第一车间            21266100

      ——第二车间            9000000

  管理费用                  3822500

  销售费用                  1911300

  贷:

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16935400

          ——供电车间    24677400

上述辅助生产费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