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II.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2829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II.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II.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II.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II.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II.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II.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II.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II.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II.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II.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II.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II.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II.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II.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II.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II.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II.docx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I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II.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II.docx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II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II)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甲型H1N1流感“第二波”来临

“目前中国内地甲型H1N1流感病毒传播速度加快,疫情波及范围越来越广,发病数出现快速增长趋势,因此可以说甲型H1N1流感疫情第二波已经开始”,这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曾光18日做出的最新判断。

曾光在此间闭幕的中华医学会首届全国公共卫生学术会议上强调:

随着季节变化,甲型H1N1流感北半球的疫情开始迅速扩大。

中国的疫情与北半球的趋势一致,近来一天发生的病例数相当于一月前的十天病例数的总合,特别是九月以来,不同地区的多所学校同期出现暴发趋势,这预示甲型H1N1流感在中国进入了快速传播期,即俗称的“第二波”传播。

他认为:

当前疫情发展凶猛,向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快速传播之势已成;且不同于过去由境外输入为主的模式,流感往往由数量庞大的国内流动人口,通过搭乘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广泛传播;某些地区缺乏防控经验,且各地区间没有任何防线,再加上往往是疫情在某社区严重暴发、流行后才被发现,所以可能出现病例迅速增加的现象,危重病例也可能成批出现;一些防范薄弱地区,很可能成为与甲型H1N1流感决战的主战场。

为此,曾教授提出,过去“外堵输入”的成功经验已不适应当前防控形势的需要,应及时调整防治策略。

应重视研究建立中小城市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社区卫生防治救助体系,实施“对当地第一例病例早隔离、对当地第一起暴发流行的社区早控制、对当地第一例重症病例早救治”的三位一体的对策。

但是,目前医院对流感危重病人抢救能力严重不足,它是中国最突出的“软肋”。

他担心:

有些地区同时出现较大数目的危重病例,超出当地医院的救治能力,而又不能组织外来援助。

预防这种情况的办法是坚决贯彻综合防治措施,延缓流感传播速度,使危险情况不在不同地区同步发生。

他已制定出“中国流感大流行严重程度的分级标准”,并就此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建议。

由曾光主持的一项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调查发现:

流感暴发传播的元凶是飞沫。

该调查在美国疾控中心最新一期杂志《新发传染性疾病》发表,该调查称:

流感患者讲话或咳嗽时,会通过飞沫将病毒传播给他人,飞沫是流感暴发的主要传播途径,但未发现经空气传播病毒而引起流感暴发、流行的证据。

曾光说,这增强了人们对抗甲流的信心,人们不必戴防护级别较高的口罩,也不必对空气进行消毒,可通过改变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来保护自己。

应真正建立起良好的卫生习惯:

人与人之间谈话不要直面,尽量保持二米防飞沫的“安全距离”;勤洗手、勤换洗衣服;打喷嚏时用手纸遮掩口鼻。

针对“第二波”甲流更容易在社区传播流行的特点,要求患者在第一时间主动报告,并自觉休息、隔离;学校、工厂、公司、军营、看守所等人群聚集部门要切实落实防控措施,坚持晨检,早报告、早控制;该停课停工的单位要果断及时地停课停工,千万不要心存侥幸。

1.下列关于“书甲型H1N1流感疫情第二波”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甲型H1N1流感疫情第二波就是指疫情进入暴发流行、快速传播期。

B.造成甲型H1N1流感疫情第二波的根本原因是北半球进入秋冬季,天气转冷。

C.甲型H1N1流感疫情第二波意味着疫情防控的主战场将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和中西

部地区转移。

D.甲型H1N1流感疫情第二波的传播方式不同于过去境外输入为主,而主要是在国内

的城市间广泛传播。

2.下列理解和分析,完全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目前中国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第二波的困难之处,主要是目前医院对流感危重病人抢救能力严重不足。

B.数量庞大的国内流动人口,通过搭乘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广泛传播是造成甲型H1N1流感疫情第二波难以防控的根本原因。

C.流感病毒传播速度加快和较大数目危重病例的出现是甲型H1N1流感疫情第二波已经开始的标志。

D.流感病毒不是经空气传播的,其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飞沫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通过国内大量的流动人口传播,所以加强对交通工具的卫生防控应是防止甲型H1N1流感疫情蔓延的一个重要环节。

B.由于有些地区可能对较大数目的危重病例救治能力不足,所以加强区域间医疗合作和相互援助对于目前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尤为重要。

C.由于季节的变化导致甲型H1N1流感北半球的疫情开始迅速扩大,所以,天气转暖后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能有效缓解。

D.由于当前疫情发展凶猛,向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快速传播之势已成,所以重视中小城市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疫情防控措施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畅叙幽情幽:

幽深内藏。

B.夫人之相与夫:

助词,引起下文。

C.终期于尽期:

期望,希望。

D.不能喻之于怀喻:

明白。

5.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含义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3分)

A.后来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产生感慨。

B.后来的人读我的文章,也会由此而产生很多感想。

C.后世的读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与我有同感。

D.后世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所感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是一篇书序。

序,古代专指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

节选的内容正突出了书序这一特点。

B.本文一开头就呈现出一个阔大的境界:

“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其中包含着人怎样在人世中度过自己的一生的态度,由此引发感慨,可谓入题自然。

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情怀说明了—个事实:

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

D.“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见解独到,这正是本文作者立意的高远之处。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4分)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3分)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词

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初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①人狂。

[注]①嗾(sǒu):

教唆人做坏事。

8.古人诗文多是“自古逢秋悲寂寥”。

本诗也是如此吗?

请就本诗的前两句作具体分析说明。

(5分)

9.作者在诗的结尾引入“春色”,有何用意呢?

请作简要回答。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

(6分)

(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2)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不知;     ,不武。

(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5)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今夜的泪水

李汉荣

①那个星期天,我在山上漫步,沿着野草缠绕的小径随意走着。

我不想寻找确凿的目的地,我把双脚交给这些古藤般时隐时现的小道,就由它们把我带到哪里算哪里,即便被带进密不透风难辨方向的林莽,我也不会埋怨,就迷一次路吧。

这么多年,周而复始地走着明白无误的路,想迷一次路都没有机会,一切都设计好了,规定好了,人只要一动身,就进入了固定的程序,就踏上了锁定的路线,红灯停,绿灯行,就这么笔直地走来走去,直至终点。

这使我们失去了对路的感激,这就如同把一个无味的梦做到天亮,而且夜夜重复,那个梦早就不是梦了,全然没有了梦的神奇浪漫。

被同一个梦占据的睡眠与无梦的睡眠并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对死亡的提前预演。

②我就在野草杂树中胡乱走着,天渐渐黑了,我正可以在夜色里迷一次路,对黑夜的到来我有了一种隐隐的快感。

一条野径把我带入一片竹林。

早听人说过,南山上有一个竹海,那么我是下海了?

至少已来到浅海湾。

我折了一根干瘦的竹竿作为探路的拐杖,边走边敲敲这根竹子,敲敲那根竹子,既是为自己壮胆,也顺便对寂寞中坚守的竹子们表示敬意和问候。

天似乎完全黑下来了,在林子里行走更能真切地看到夜晚是怎样一笔一笔很快涂染了它漆黑的形象。

然而林中似乎又有了亮色,竹子与竹子之间断续传着神秘的光线,我仰头一看,竹叶交叠的高处,分布着星星点点的小孔,光正是从那里漏下来的。

此时,我体验到自然界那些生灵们有限的幸福,比如野猪、松鼠、刺猬、山羊、兔子、猫头鹰……虽然,在这严酷的世界上,没有谁帮助它们,同情它们,它们每时每刻都在提心吊胆地活着。

然而,我似乎夸大了它们的痛苦,至少,阳光雨水对它们是免费供应的,还有,在黑夜降临的时刻,天上那些伟大的星星绝不因为它们卑微就不关照它们,相反,与它们的实际需求相比,大自然把大额度的光亮赐给它们。

③走了大约两个小时,向来时的方向走。

我没有迷路,星星们不让我迷路。

莫名其妙地,我竟流出了眼泪,我觉得这伟大的宇宙固然充满莫测的危险和深奥的玄机,但壮阔的宇宙毕竟对人、对生命体现了无微不至的仁慈。

此时已是深夜,这寂寞的山野也许只有我一个独行,当然也许还有一些保持着夜游习惯的伙计,比如猫、狗、松鼠也在夜的某个角落散步或恋爱,但是,毕竟此地就我一个呀,宇宙却为我准备了一万盏一千万盏一千亿盏华灯!

整整一条银河都陪着我漫游,这是怎样的大恩大德啊。

我就想,在如此壮丽无比的夜色下,谁能忍心辜负这皎皎明月盈盈星空?

这伟大深邃的星空,正是神的无边胸怀,在这神圣星光的映照下,人只能去热爱,去歌唱,去进行美好的创造和劳动,去沉思,沉思存在的源头,沉思无限时间和空间向我们暗示的神秘寓意,或者怀着感恩的心情进入睡眠……我想,历史上那些道德高尚、智慧卓越、心灵伟大的人,除了特殊的禀赋和所传承的高深优美文化影响了他们,他们更重要的道德和心灵源头当是这伟大不朽的宇宙星空——这仁慈、恩德、胸怀无涯的时空之海光芒之海召唤和启示了他们心灵里潜藏的浩瀚崇高的道德冲动;必须熔铸一颗崇高清澈的大心,才配面对这星空。

经过虔诚的磨砺、修养、吐纳,他们终于有了一个与宇宙对称的伟大灵魂。

④可是,曾几何时,这崇高的精神的星空渐渐成了物理学的星空,化学的星空,气象学的星空,商业的星空,间谍卫星的星空。

它渐渐从心灵的天幕暗淡下来。

古典的、天真的激情退潮了。

人类的目光,更多地锁定在自己制造的符号网络里;人类的心灵,更多地沉溺于物质福利的狭小池塘中。

星空依旧如公元前一样浩瀚壮美,星空下,却少有与之对称的伟大激情和壮美灵魂。

星空,徒然地照着失去神性失去信仰的现代的荒滩。

⑤我在竹林里,借着朦胧而亲切的光线,一边走着,一边想着,一次次流出了眼泪。

(1)第①自然段中两次提到“迷一次路”,这两处“路”的内涵有什么不同?

作者为什么要想“迷一次路”?

(5分)

(2)如何理解第②自然段中画线句“此时,我体验到自然界那些生灵们有限的幸福”的含义?

(6分)

(3)“曾几何时,这崇高的精神的星空渐渐成了物理学的星空,化学的星空,气象学的星空,商业的星空,间谍卫星的星空。

它渐渐从心灵的天幕暗淡下来”。

“它”具体指代什么?

说说这两句暗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4)有人认为,本文用“心灵的星空”作标题比“今夜的泪水”更合适。

你认为哪一个好?

请说明理由。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立足道德自强,争取社会正义(节选)

——《我有一个梦想》序

何光沪

①有不少人得出结论说:

非暴力主义是软弱的、无效的、注定要失败的。

它的两位最著

名的鼓吹者甘地和马丁·路德·金,就是最好的例子!

  ②甘地和马丁·路德·金失败了吗?

他们用生命去实践的主张是失败的吗?

是无效的吗?

是软弱的吗?

  ③就甘地而言,他比任何别的印度领袖都动员了更多的民众,他用最少的人命牺牲赢得了当时世界上最多的人口的民族独立运动的成功!

他以最低的代价,最有效地摧垮了一个统治方式最有效的殖民帝国的长期统治!

他那副瘦骨嶙峋的身躯包涵着的精神力量之强大,使得那个作为世界霸主的敌人也肃然起敬!

④就马丁·路德·金而言,他领导的非暴力抵抗运动,不但赢得了蒙哥马利城公共汽车种族隔离制度的废除,而且赢得了全国全世界对伯明翰市黑人运动的关注和同情;不但胜利地组织了向首都华盛顿的大进军,而且深深地打动了包括总统肯尼迪在内的各阶层白人的心;不但促成了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从法律上正式结束美国黑人的被歧视地位,而且影响了英国国会通过反种族歧视法和反性别歧视法,从长远来说还促成了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崩溃。

  ⑤至于这些胜利之伟大,以及马丁·路德·金的努力成效之惊人,可以从以下事实略见一斑:

美国白人对黑人的歧视,曾在长达三百多年之中被视为当然,被视为有理,所以问题远远不止是法律的禁止与否,而是人们的心理和观念的改变与否,后一件事情人人都明白是最难做到的。

然而人们看到,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一些大学的白人学生暴乱,会仅仅是因为学校收了几个黑人学生,而在二十世纪结束之前,白人却早已习惯了大量的黑人官员、黑人警察、甚至黑人部长、黑人军队首脑,更不用说社会生活各领域的黑人白人的共同活动,甚至已有了不少白人与黑人的通婚;而在二十一世纪开始之际,甚至已有黑人担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和国务卿!

⑥就马丁·路德·金个人而言,他不但在生前获颁诺贝尔和平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而且他的生日早被确立为法定全国假日,这在从国父到各界名人的行列中也极其罕见。

最主要的是,他也同甘地一样,不但成了他本国良知的代表,还成了人类良知的代表。

而这一切所证明的,恰恰是同样个子矮小、其貌不扬的马丁·路德·金的精神力量之强大,恰恰是他和甘地、曼德拉等等所代表的非暴力抵抗的精神力量之强大。

⑦当然,我们已经看到,就马丁·路德·金来说,他的这种精神之强大,是来源于他的基督教信仰。

但他认为,基督福音不是个人精神的福利奖券,而是社会公义的实践要求。

在争取社会正义的斗争中,他认为“爱心是我们唯一的武器”。

⑧正因为如此,他可以强大到不在乎胜利与否的地步——他领导的运动参加者要遵守的“非暴力十诫”中,有一条是“要争取正义与和解,而不是争取胜利。

”也正因为如此,他可以强大到视“受苦”为“救赎”,甘愿自己流血牺牲的地步——他说:

“要争取自由,必须付出流血的代价,而流的血必须是我们的鲜血……无辜受苦是有救赎力量的。

  ⑨这种来自信仰的精神之强大,在马丁·路德·金争取社会正义的斗争中,就表现为一种道义上的强大或道德上的自强。

为他在复杂的处境、艰难的斗争和内心的矛盾中提供了坚如磐石的基础的,正是这种道德自强的力量。

这种力量对于任何争取社会正义的斗争来说,是经费的或经济的、武器的或武力的力量都不可比拟的。

  ⑩马丁·路德·金已经去世三十三年了。

但是,这本书所提供的他的言行,对于当今的世界来说,不是仍值得思索吗?

这些言行所树立的崇高榜样,对于当今的人类来说,不是仍值得效法吗?

  (节选自《博览群书》2010年第11期)

(1)开头两段文字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试作简要分析。

(5分)

(2)作者在第④段列举马丁·路德·金胜利事实时有何特点?

请作简要回答。

(6分)

(3)为什么说马丁·路德·金的精神力量对于正义斗争来说“是经费的或经济的、武器的

或武力的力量都不可比拟的”?

请简要分析。

(6分)

(4)文章最后说:

“这本书所提供的他的言行,对于当今的世界来说,不是仍值得思索吗?

结合全文并联系当今世界的发展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8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对您这篇文章中所谈的问题,我深有同感,忍不住在后面加了几句话,就算是狗尾续貂吧。

B.齐白石画册里的一幅画上,一根枯枝横出,站立一只鸟,除此之外别无长物,但用笔的神妙,令人感到环绕这鸟的是一个无垠的空间,真是一片“神境”。

C.在提倡合作探究学习的今天,各种活动课、选修课应运而生,给语文课堂增添了勃勃生机。

D.据国家统计局预测,到2020年中国完全可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的好事。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阿Q正传》描写贫苦农民阿Q投向革命,而假洋鬼子却不准他革命,最终被送上断头台的悲剧。

B.按照严格的法律规定和新时代的绿色环保观念,湖北人正从一点一滴做起,积极行动,对垃圾进行分类再生,有的还要消毒再用。

C.我们不赞成搞应试教育,决不是主张取消考试,而是不赞成以应付升学考试为唯一目的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做法。

D.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实施医疗保险的问题,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每当落日黄昏,暮烟疏雨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

①缕缕白色的炊烟②弥漫在山野的四周③缭绕在茅舍的烟囱上④山脚下便笼罩着一片苍茫的烟幕⑤一种松脂燃烧的香味

A.⑤①③②④B.⑤①④③②

C.④⑤③①②D.④①③⑤②

16.假如你参加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荣获一等奖,出现了以下三种情境。

请你任选其中一种,根据要求写出恰当的语句。

(5分)

(1)你的同学编写手机短信表示祝贺:

(2)你的语文老师巧用对联表示赞赏:

(3)你的父亲在家引用俗语表示鼓励:

17.请仿照画线句续写两个句子。

要求:

①符合人物的经历。

②句式相近,每句话补写的字数不超过25字。

(6分)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

当宝玉洞房花烛时,林黛玉在病榻上焚烧诗稿,把爱情变成一缕青烟;当李甲背信弃义时,________;当张生挥鞭远去后,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能感受山之美的人不一定要住在山中,能体会水之媚的人不一定要住在水旁,只要心中有山有水也就够了,因为最美的事物永远是在心中,不是在眼里。

请以“在我心中”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线索清楚,叙事完整,内容充实;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④不少于800字。

 

承德市联校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联考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D(A项原文“不同地区的多所学校同期出现暴发流行,预示进入了快速传播期,即俗称的‘第二波’传播开始”不代表“疫情进入暴发流行,快速传播期”。

B项“根本原因”原文找不到依据。

C项以偏盖全)

2.A(B“根本原因”没有依据;C“甲型H1N1流感疫情第二波已经开始的标志”没有依据;D应该是“通过飞沫将病毒传播给他人是暴发的主要传播途径”。

3.C(原文找不到依据。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1)(5分)第一次实指道路,第二次虚指突破设计好了的生活空间。

(或迷失本有的方向)(2分)多年来,失去了对路的感激,失去了生活的神奇浪漫,感觉无味麻木。

(3分)

(2)(6分)在这个它们每时每刻都提心吊胆地生活的严酷的世界上,(3分)还有阳光、雨水、星星对它们免费供应、关照,而且超过它们的实际需求。

(3分)

(3)(6分)“它”指代崇高的精神。

(3分)。

作者反思、哀叹(1分)现代人的心灵已失去崇高精神,沉溺于物质的狭小空间。

(3分)

(4)(8分)“今夜的泪水”更合适,理由如下:

①文中先写“隐隐的快感”,然后写泪水,泪水是文章的基调。

②泪水比星空更能直接体现作者的情感。

③文章结尾处借泪水表明对人类丧失信仰的无限感慨,卒章显志。

(每点3分,大意对可得满分。

)“心灵的星空”更合适,理由如下:

①星空贯穿全篇,是重要的行文线索。

②星空与泪水相比意境更加优美、深邃。

③星空关乎主旨,作者通过星空精神意义的沦丧慨叹人类失去了一颗感恩的心。

(答对一点给3分,两点给6分,三点即可给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

(1)(5分)列出反面观点——非暴力主义失败论,为后文批驳树起靶子;(2分)设问

引人思考,并统领下文,后文即分别针对“失败”“无效”“软弱”进行批驳。

(3分)

(2)(6分)运用排比手法,逐层深入论述观点,(3分)由蒙哥马利城公共汽车隔离制度的

废除,到促成了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崩溃,要言不烦。

(3分)

(3)(6分)因为马丁·路德·金的精神力量来源于他的信仰,是一种道义上的强大或道德

上的自强。

而“经济的”“武力的”的力量是借助于外力,不是出自内心。

(4)(8分)当今世界发展主流是和平、发展、合作、和谐等,要真正实现这些目标,以暴

制暴的办法是不可取的,要尽量采取和平谈判等非暴力手段来解决问题。

(言之成理即可,

酌情给分。

六、写作(60分)

18.作文。

(60分)参考2010年全国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另解:

山北水南谓之阴,可以认为在会嵇山的北边)的兰亭集会,举行禊饮之事。

此地德高望重者无不到会,老少济济一堂。

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四周,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

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

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

虽然他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