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部分3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2831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部分3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部分3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部分3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部分3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部分3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部分3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部分3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部分3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部分3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部分3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部分3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部分3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部分3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部分3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部分3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部分3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部分3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部分3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部分3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部分3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部分32.docx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部分3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部分32.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部分32.docx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部分32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部分-32

(总分:

4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

(总题数:

22,分数:

40.00)

1.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顶层框架梁,混凝土强度等级C30,纵筋采用HRB400级钢筋,试问,该框架顶层端节点处梁上部钢筋的最大配箍率,与下列()项数值最为接近。

A.1.4%B.1.7%C.2.0%D.2.5%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由《混2010》9.3.8条,

一粗皮落叶松(Tcl7)制作的轴心受压杆件,截面b×h=100×100(mm),其计算长度为3000mm,杆件中部有一个30mm×100mm矩形通孔,如题图所示。

该受压杆件处于露天环境,安全等级为三级,设计使用年限为25年。

(分数:

2.00)

(1).试问,当按强度验算时,该杆件的承载力设计值(kN)与下列()项数值最为接近。

A.105B.125

C.145D.165(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根据《木规》表4.2.1—3,TC17的顺纹抗压强度设计值fc=16MPa

根据《木规》表4.2.1—4,露天环境下木材强度设计值的调整系数为0.9,使用年限25年强度设计值的调整系数为1.05。

所以,fc=16×0.9×1.05=15.12MPa腹杆的净截面面积A。

一i00×100一i00×30—7000mm。

根据《木规》第5.1.2条,按强度验算的受压承载力:

fcAn=15.12×7000=105.84kN

(2).已知杆件全截面回转半径i=28.87mm。

当按稳定验算时,试问,该杆件的承载力设计值(kN)应与下列()项数值最为接近。

A.42B.38

C.34D.26(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根据《木规》表4.2.1—3,TCl7的顺纹抗压强度设计值fc=16MPa

根据《木规》表4.2.1—4,露天环境下木材强度设计值的调整系数为0.9,使用年限25年的调整系数为1.05,所以,fc=16×0.9×1.05=15.12MPa

根据《木规》第5.1.3条,缺口位于构件中部,所以受压构件的计算面积:

An=0.9A=0.9×100×100=9000mm2

根据《木规》第5.1.4条,长细比:

所以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根据《木规》第5.1.2条,按稳定验算的受压承载力:

Aofc=0.277×9000×15.12=37.69×103=37.69kN

某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基础底面尺寸为2.0m×2.5m。

持力层为粉土,其下为淤泥质土软弱层。

由柱底传竖向力为F,力矩为M和水平剪力为V(均为设计值),如题图所示。

计算基础自重设计值和基础上的土重标准值用的平均重度γG=20kN/m3。

(分数:

9.00)

(1).试问,基底粉土持力层的承载力设计值f最接近()项数值。

A.f=253kPaB.f=258.1kPa

C.f=249.3kPaD.f=268.5kPa(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由于e=0.7<0.85,查规范5.2.4,ηb=0.3,ηd=1.6,γo=17.5kN/m2

因为b=2.6m<3.0m,故取b=3.0m

f=fk+ηbγ0(b-3)+ηdγm(d-0.5)

=230+1.6×17.5×(1.5-0.5)=258kPa

(2).当F=900kN,M=180kN·m,V=50kN时,其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设计值p最接近()项数值。

A.180kPaB.210kPaC.246kPaD.255kPa(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作用在基础形心处的竖向力

F0=F+G=900+2.5×2×1.5×20=1050kN

作用在基底处的总力矩:

M0=M+Vh=180+50×1.0=230kN·m

偏心距:

基底平均压力:

(3).条件同5题,其基础底面处的最大压力设计值Pmax最接近()项数值。

A.pmax=210kPaB.pmax=246.6kPa

C.pmax=255kPaD.pmax=320.5kPa(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

(4).当F=600kN,M=250kN·m,V=100kN时,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设计值p最接近()项数值。

A.120kPaB.150kPaC.159.6kPaD.168.4kPa(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作用于形心处的竖向力:

F0=F+G=600+2.5×2×1.5×20=750kN

作用基底处的总力矩:

M0=M+V·h=250+100×1=350kN·m

偏心距:

(5).条件同上题,其基础底面处最大压力设计值P…最接近()项数值。

A.Pmax=300.0kPaB.pmax=318.1kPa

C.pmax=319.3kPaD.pmax=337.2kPa(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pmax=2p=2×160=320kPa

(6).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在竖向偏心荷载作用下,其基础底面的压力应符合()项公式要求才是完全正确的。

式中

fSE——调整后的地基土抗震承载力设计值。

A.p≤f,pmax≤1.2,B.pmax≤1.2f

C.p≤fD.P≤fSE,pmax≤1.2fSE(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见规范5.2.1条

(7).当粉土层的压缩模量Es1=8MPa、淤泥质土层的压缩模量Es2=2MPa时,其地基压力扩散线与垂直线的夹角θ应取()项数值。

A.θ=22°B.θ=24°C.θ=30°D.θ=40°(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

由规范表5.2.7查得0=24°

(8).当F=900kN,M=V=0,地基压力扩散线与垂直线的夹角θ=25°时,其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设计值pZ与自重压力标准值PCZ之和(pZ+pCZ)最接近()项数值。

A.PZ+PCZ=121.8kPaB.PZ+pCZ=127.8kPa

C.PZ+PCZ=132.7kPaD.PZ+PCZ=136kPa(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pCZ=17.5×3=52.5kN/m2

(9).在淤泥质土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其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z最接近()项设计值。

A.fz=123.8kPaB.fz=128.1kPa

C.fz=135.7kPaD.fz=141.2kPa(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d=1.5+1.5=3.0m,下卧层为淤泥土,故查5.2.4,ηb=0,ηd=1.0

faz=fak+ηdγm(d=0.5)=80+1.0×17.5×(3-0.5)=123.8kPa

2.在柱底传力F、M、V以及基础自重设计值和基础上的土重标准值G=150kN的共同作用下,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和最小压力设计值分别为pmax=315kN/m2和pmin=105kN/m2,如右图所示。

其基础柱边截面Ⅰ—Ⅰ的弯矩设计值M1最接近()项数值。

A.M1=192.2kN·mB.M1=145.5kN·m

C.M1=155.3kN·mD.M1=168.4kN·m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Ⅰ—Ⅰ截面处的P=231kN/m2

3.条件同13题,其基础柱边截面Ⅱ一Ⅱ的弯矩设计值MⅡ最接近()项数值。

A.MⅡ=98.5kN·mB.MⅡ=122.3kN·m

C.MⅡ=116.5kN·mD.MⅡ=105.6kN·m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

4.由钻探取得原状土,经试验测得土的天然密度ρ=1.70t/m3,含水量ω=13.5%,土粒相对密度ds=2.60。

该土样的孔隙比与()项值接近。

A.P=0.821B.e=0.796C.P=0.456D.e=0.512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5.粉土、黏性土的抗剪强度的表达式为:

以下()项全部是抗剪强度指标。

A.τf、cB.c、C.σ、τfD.σ、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6.建造在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120kPa,土层坡度i=8的()项建筑需要验算地基的变形。

A.6层砖混结构房屋

B.40m高的烟囱

C.30m高,容积150m3的水塔

D.吊车额定起重量15t、柱距6m、跨度24m的单层排架结构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7.框架梁、柱与剪力墙的轴线宜重合在同一平面内,当梁、柱轴线问有偏心时,下列()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的规定。

A.不宜大于柱截面任何方向边长的1/4B.不宜大于柱截面在该方向边长的1/4

C.不宜大于柱截面垂直方向边长的1/4D.不宜大于柱截面边长的1/4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高2010》第6.1.7条规定:

梁、柱中心线之间的偏心距,9度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柱截面在该方向宽度的1/4;非抗震设计和6~8度抗震设计时不宜大于柱截面在该方向宽度的1/4,如偏心距大于该方向柱宽的1/4时,可采取增设梁的水平加腋等措施

8.在8度地震区建造一幢高度为60m的高层办公楼,采用下列()体系比较好。

A.框架结构B.剪力墙结构C.框架剪力墙结构D.筒中筒结构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由《高2010》表3.3.1—1,选C

9.框架结构可以考虑梁端塑性变形产生内力重分布,而对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

下列()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的规定。

A.仅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进行调幅

B.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及风荷载或水平地震作用下均可进行调幅

C.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只有现浇框架可以进行调幅

D.只有在竖向荷载和风荷载作用下可进行调幅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10.建于设防烈度为7度地区的某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房屋相邻结构单元的屋面高度分别为76.5m和60.5m。

确定防震缝的最小宽度δ(mm),其与下列()项数值最为接近。

A.377.5B.208.3C.70D.195.2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按高度为60.5m的框剪结构考虑

11.对于抗震设防的框架角柱,下列()符合规定。

A.应按双向偏心受压计算,一、二级抗震设计角住的弯矩、剪力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1.30

B.应按双向偏心受压计算,一、二级抗震设计角柱的弯矩、剪力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1.10

C.应按双向偏心受压计算,一、二级抗震设计角柱的弯矩、剪力设计值应乘以不小于1.10的增大系数

D.应按双向偏心受压计算,角柱的弯矩、剪力设计值应乘以不小于1.10的增大系数(一、二、三级)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抗2010》第6.2.6条规定:

一、二、三级框架的角柱,经第6.2.2、6.2.3、6.2.5、6.2.10条调后的组合弯矩设计值、剪力设计值尚应乘以不小于1.10的增大系数

12.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布置,下列()符合规定。

A.剪力墙宜双向布置,每个独立墙段的总高度与长度之比不应小于2,墙肢截面高度不应大于8m

B.剪力墙宜双向布置,每个独立墙段的总高度与长度之比不应小于3,墙肢截面高度不应大于8m

C.剪力墙宜双向布置,每个独立墙段的总高度与长度之比不应小于2,墙肢截面高度不应大于7m

D.剪力墙宜双向布置,每个独立墙段的总高度与长度之比不应小于3,墙肢截面高度不应大于7m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高2010》第7.1.2条规定:

较长的剪力墙宜开设洞口,将其分成长度较为均与的若干墙段,墙段之间宜采用弱连梁连接,每个独立墙段的总高度与其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3。

墙肢截面高度不宜大于8m

13.对于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的转换层楼面,下列()符合规定。

A.应采用现浇楼板,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并应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配筋率不宜小于0.6%

B.应采用现浇楼板,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并应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

C.应采用现浇楼板,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并应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0%

D.应采用现浇楼板,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并应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0%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参见《高2010》3.2.2—4、10.2.13、10.2.14

14.某钢筋混凝土高层筒中筒结构,矩形平面的宽度26m,长度30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要求在高宽比不超规程规定的限值,B级高度,下列()项高度符合要求。

A.156mB.230mC.150mD.182m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由《高2010》,B级高度的筒中简结构,H=230m,高宽比限制H/B=7,则H=7B=182m,则取H=182m,故选D

15.某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为丙类建筑,设防烈度8度,场地类别Ⅰ类,房屋高度如题图所示。

则其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为()。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由《高2010》,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至主要屋面的高度,即:

H=81.5-0.5-(1.5-0.5)=80m,查表3.3.1—1,符合A级高度的要求

由《高2010》3.9.1的规定,允许降低1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即按7度考虑

查表3.9.3得,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16.某框架剪力墙结构高40m,框架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5g,建筑场地类别为Ⅳ类。

则框架的抗震等级为()。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根据《高2010))表3.3.1—1规定,属A级高度

根据3.9.2,因为场地属于Ⅳ类,应提高1度考虑,故按8度

由8.1.3,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考虑

查表3.9.3,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一级

17.某40层、高150m的圆形简中筒结构如题图所示。

承受三角形分布的风荷载、顶部的风荷载标准值为60.8kN/m2,设风力全部由外筒墙抵抗。

外简直径为32m、底层筒壁厚0.3m,窗洞面积为外筒面积的1/2。

外墙底部承受由竖向力形成的最大压应力设计值为11N/mm2。

计算外筒墙底部的组合应力σ(N/mm2),与下列()项数值最为接近。

A.21.4B.16.5C.14.3D.19.8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外简截面惯性矩:

风荷载产生的底部总弯矩:

风荷载产生的最大应力:

组合应力为:

某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均为8000kN,层高均为3.6m,9度抗震设防,场地类别Ⅱ类。

(分数:

2.00)

(1).计算结构总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FEvk(kN),与下列()项数值最为接近。

A.12488B.10280C.14153D.16651(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查表4.3.7—1,amax=0.32

应用《高2010))式(4.3.13—3),avmax=0.65amax=0.65×0.32=0.208

总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

FEvk=avmaxGeq=0.208×0.75×10×8000=12480kN

(2).计算一层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Fv1(kN),与下列()项数值最为接近。

A.379B.341C.227D.302(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

某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一级,已知,框架梁截面宽250mm,高600mm,纵筋采用HRB335钢,箍筋采用HPB235钢,梁的两端截面的配筋均为:

梁顶4φ25,梁底2φ25,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梁净跨ln=5.2m,重力荷载引起的剪力VGb=135.2kN。

(分数:

2.00)

(1).计算该框架梁的剪力设计值Vb(kN),与下列()项数值最为接近。

A.351.2B.282.7C.257.5D.308.1(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

(1)已知:

梁的两个端截面的配筋是相同的,梁顶为4φ25,梁底为2φ25。

查得纵筋的强度标准值fyk=335N/mm2

(2)剪力设计值确定

根据《高2010))6.2.3条或《混2010》11.3.2条的规定

(2).若采用双肢箍筋,试配置箍筋加密区的箍筋,其与下列()项数值最为接近。

A.φ8@100mmB.φ12@100ramC.φ10@100ramD.φ14@100m(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3)截面尺寸验算

(5)构造要求

加密区长度2.0h0=2×600=1200mm>500mm取1200mm

箍筋直径取φ=10mm

箍筋间距

取s=100mm

箍筋肢距20φ=20×10=200mm取n=2

箍筋最小配箍率

按构造要求配箍,取箍筋为2肢φ10钢筋,s=100mm

满足要求

设计安全等级为二级的某公路桥梁,由多跨简支梁组成,其总体布置如题图所示。

每孔跨径25m,计算跨径为24m,桥梁总宽为10.5m,行车道宽度为8.0m,两侧各设1m宽人行步道,双向行驶二列汽车。

每孔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墩上设立四个支座,支座的横桥向中心距为4.5m。

桥墩支承在基岩上,由混凝土独柱墩身和带悬臂的盖梁组成。

计算荷载:

公路—Ⅰ级,人群荷载3.0kN/m2:

混凝土的容重按25kN/m3计算。

(分数:

8.00)

(1).若该桥箱梁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40,弹性模量Ec=3.25×104MPa,箱梁跨中横截面面积A=5.3m2,惯性矩Ic=1.5m4,试判定公路—Ⅰ级汽车车道荷载的冲击系数μ与下列()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

①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以下简称《通用桥规》)计算。

②重力加速度g=10m/s2

A.0.08B.0.18C.0.28D.0.38

提示:

①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以下简称《通用桥规》)计算。

②重力加速度g=10m/s2

A.0.08B.0.18C.0.28D.0.38(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根据《通用桥规》4.3.2条,当1.5Hz≤f≤14Hz时,μ=0.17671nf-0.0157

f为结构基频(Hz),按条文说明中公式(4—3),(4—4)计算:

已知:

E=3.25×1010N/m2,l=24m,Ic=1.5m4,A=5.3m2,g=10m/s2

mc=G/g=25kN/m3×5.3m2/10m/s2=13250Ns2/m2

μ=0.1767ln5.231-0.0157=0.1767×1.6546=0.0157

=0.29237-0.0157=0.2767≈0.28

(2).假定冲击系数μ=0.2,试问,该桥主梁跨中截面在公路—Ⅰ级汽车车道荷载作用下的弯矩标准值MQik(kN·m)应与下列()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

按《通用桥规》计算。

A.5500B.2750C.2300D.4580(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根据《通用桥规》4.3.1条,公路—Ⅰ级汽车车道荷载,并按双车道计算

=(756+1536)×1.2×2=2292×1.2×2=2750×2=5500kN·m

(3).假定冲击系数μ=0.2,试问,该桥主梁支点截面在公路—Ⅰ级汽车车道荷载作用下的剪力标准值VQik(kN)应与下列()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

①假定公路一I级汽车车道荷载qk=10.5kN/m,Pk=256kN,μ=0.2。

②按加载长度近似取24m计算。

A.525B.1040C.900D.450(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qk=10.5kN/m,Pk=256kN,/μ=0.2

(4).假定该桥主梁支点截面由全部恒载产生的剪力标准值VGik=2000kN,汽车车道荷载产生的剪力标准值VQik=800kN(已含冲击系数μ=0.2),步道人群产生的剪力标准值VQik=150kN。

试问,在持久状况下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该桥主梁支点截面由恒载、汽车车道荷载及人群荷载共同作用产生的剪力组合设计值Vd(kN)应与下列()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

按《通用桥规》计算。

A.3730B.3690C.4060D.3920(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根据《通用桥规》4.1.6条,安全等级为二级

γ0=1.0,γGi=1.2,γQi=1.4

人群荷载效应分项系数γQi=1.4,ψc=0.8,按公式(4.1.6—1):

Vd=1.0×(1.2×2000+1.4×800+0.8×1.4×150)

=1.0×(2400+1120+168)=3688(kN)

(5).假定该桥主梁跨中截面由全部恒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MGik=11000kN·m,汽车车道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MQik=5000kN·m(已含冲击系数μ=0.2),人群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MQik=500kN·m。

试问,在持久状况下,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该桥主梁跨中截面在恒载、汽车荷载及人群荷载共同作用下的短期效应组合设计值Msd(kN·m)与下列()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

按《通用桥规》计算,不计风载、温度及其他可变作用。

A.14400B.15000C.14850D.16500(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