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用单片机控制5V继电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83258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9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手用单片机控制5V继电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动手用单片机控制5V继电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动手用单片机控制5V继电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动手用单片机控制5V继电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动手用单片机控制5V继电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动手用单片机控制5V继电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动手用单片机控制5V继电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动手用单片机控制5V继电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动手用单片机控制5V继电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动手用单片机控制5V继电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动手用单片机控制5V继电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手用单片机控制5V继电器.docx

《动手用单片机控制5V继电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手用单片机控制5V继电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动手用单片机控制5V继电器.docx

动手用单片机控制5V继电器

动手用单片机控制5V继电器

用单片机控制继电器

这里继电器由相应的S8050三极管来驱动,开机时,单片机初始化后的P2.3/P2.4为高电平,+5伏电源通过电阻使三极管导通,所以开机后继电器始终处于吸合状态,如果我们在程序中给单片机一条:

CLRP2.3或者CLRP2.4的指令的话,相应三极管的基极就会被拉低到零伏左右,使相应的三极管截至,继电器就会断电释放,每个继电器都有一个常开转常闭的接点,便于在其他电路中使用,继电器线圈两端反相并联的二极管是起到吸收反向电动势的功能,保护相应的驱动三极管.

主要技术参数

1.

触点参数:

触点形式:

1C(SPDT)

触点负载:

3A220VAC/30VDC

阻抗:

≤100mΩ

额定电流:

3A

电气寿命:

≥10万次

机械寿命:

≥1000万次

2.线圈参数:

阻值(士10%):

120Ω

线圈功耗:

0.2W

额定电压:

DC5V

吸合电压:

DC3.75V

释放电压:

DC0.5V

工作温度:

-25℃~+70℃

绝缘电阻:

≥100MΩ型号:

HK4100F-DC5V-SH

线圈与触点间耐压:

4000VAC/1分钟

触点与触点间耐压:

750VAC/1分钟

继电器工作吸合电流为0.2W/5V=40mA或5V/120Ω≈40mA。

三极管基极电流:

继电器的吸合电流/放大倍数=基极电流(40mA/100=4mA),为工作稳定,实际基极电流应为计算值的2倍以上。

基极电阻:

(5V-0.7V)/基极电流=电阻值(4.7V/8mA=3.3KΩ)。

这里单片机IO口输出高电平触发三极管导通。

经过以上的分析计算得出:

三极管可用极性是NPN的9014或8050,电阻选3.3K

AT89S52每个单个的引脚,输出低电平的时候,允许外部电路,向引脚灌入的最大电流为 10 mA; 每个 8 位的接口(P1、P2 以及 P3),允许向引脚灌入的总电流最大为 15 mA,而 P0 的能力强一些,允许向引脚灌入的最大总电流为 26 mA; 全部的四个接口所允许的灌电流之和,最大为 71 mA。

 

而当这些引脚“输出高电平”的时候,单片机的“拉电流”能力呢?

 可以说是太差了,竟然不到 1 mA。

 

结论就是:

单片机输出低电平的时候,驱动能力尚可,而输出高电平的时候,就没有输出电流的能力。

 

基本参数:

S8050S8050h=270

类型:

NPN

耗散功率:

0.625W(贴片:

0.3W)

集电极电流:

0.5A

基极电压:

40V

发射极击穿电压:

25V

发射极饱和电压:

0.6V

特征频率f:

最小150MH

按三极管后缀号分为BCD档贴片为LH档

放大倍数B85-160C120-200D160-300L100-200H200-350

管脚排列顺序:

E、B、C或E、C、B

 

 

常用三极管参数(参考)

型号

极性

PCM(W)

ICM(mA)

BV(CEO)V

fT(MHZ)

hFE

9012

PNP

0.625

500

40

--

64~202

9014

NPN

0.625

100

50

--

60~1000

8050

NPN

1

1.5A

25

190

85~300

8550

PNP

1

1.5A

25

200

60~300

注释:

1.PCM是集电极最大允许耗散功率。

2.ICM是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

3.BV(CEO)是三极管基极开路时,集电极-发射极反向击穿电压。

4.fT是特征频率。

5.hFE是放大倍数。

6.从上面的继电器线圈参数得知,继电器工作吸合电流为0.2W/5V=40mA或5V/120Ω≈40mA。

 

7.三极管的选择:

1.功率PCM:

大于5V*继电器电流(5*40mA=0.2W)的两倍;

2.最大集电极电流(ICM):

大于继电器吸合电流的两倍以上;

3.耐压BV(CEO):

大于继电器工作电压5V,可选10V以上;

4.直流放大倍数:

取100。

5.三极管可选:

PCM(0.4W↑),ICM(80mA↑),BV(10V↑)

8.

三极管基极输入电流:

继电器的吸合电流/放大倍数=基极电流(40mA/100=4mA),为工作稳定,实际基极电流应为计算值的2倍以上。

9.基极电阻:

(5V-0.7V)/基极电流=电阻值(4.7V/8mA=3.3KΩ)。

10.这里单片机IO口输出高电平触发三极管导通。

经过以上的分析计算得出:

三极管可用极性是NPN的9014或8050,电阻选3.3K。

11.三极管的放大倍数要求不高,一般买的都可以,100~500(放大倍数分段可选),随便买的都可以用。

12.电阻R1选3.3K/0.25W就可以了,保证基极为MA级电流就可以开关三极管了。

当三极管由导通变为截止时,继电器绕组感生出一个较大的自感电压。

它与电源电压叠加后加到控制继电器线圈的三极管的e、c两极上,使发射结(e—c)有可能被击穿。

1.为了消除这个感生电动势的有害影响,在继电器线圈两端反向并联抑制二极管,以吸收该电动势。

2.

自感电压与电源电压之和对二极管来说却是正向偏压,使二极管导通形成环流。

感应的高电压就会通过回路释放掉,保证了三极管的安全。

主要技术参数

1.触点参数:

触点负载:

3A220VAC/30VDC

阻抗:

≤100mΩ

额定电流:

3A

电气寿命:

≥10万次

机械寿命:

≥1000万次

2.

线圈参数:

阻值(士10%):

120Ω

线圈功耗:

0.2W

额定电压:

DC5V

吸合电压:

DC3.75V

释放电压:

DC0.5V

单片机IO的驱动能力

•P0口的驱动能力较大,当其输出高电平时,可提供400μA的电流;

•P0口输出低电平(0.45V)时,则可提供3.2mA的灌电流,如低电平允许提高,灌电流可相应加大;

•P1、P2、P3口的每一位只能驱动4个LSTTL,即可提供的电流只有P0口的一半;

•继电器线圈需要流过较大的电流(约50mA)才能使继电器吸合,一般的集成电路不能提供这样大的电流,因此必须进行扩流,即驱动。

因此,要用单片机控制各种各样的高压、大电流负载,如电动机、电磁铁、继电器、灯泡等,不能用单片机的I/O线来直接驱动,而必须通过各种驱动电路和开关电路来驱动。

NPN晶体管驱动时:

1、基极高电平→晶体管饱和导通→集电极低电平→继电器线圈通电→触点吸合。

2、基极低电平→晶体管截止→继电器线圈断电→触点断开。

PNP晶体管驱动的优点:

1、单片机IO端口的低电平驱动能力较强;

2、避免单片机上电时IO为高电平,造成继电器误动作

继电器驱动电路的一些注意事项

•要与强电隔离和采取抗干扰措施,否则容易出现乱码和死机、重启

–三极管的基极对地要有一个下拉电阻,防止误动;

–大电流工作时,继电器触点应安装RC消火花电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