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言二拍中的侠客形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2853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三言二拍中的侠客形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浅析三言二拍中的侠客形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浅析三言二拍中的侠客形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浅析三言二拍中的侠客形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浅析三言二拍中的侠客形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浅析三言二拍中的侠客形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浅析三言二拍中的侠客形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浅析三言二拍中的侠客形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浅析三言二拍中的侠客形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浅析三言二拍中的侠客形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浅析三言二拍中的侠客形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浅析三言二拍中的侠客形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浅析三言二拍中的侠客形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浅析三言二拍中的侠客形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浅析三言二拍中的侠客形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浅析三言二拍中的侠客形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浅析三言二拍中的侠客形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浅析三言二拍中的侠客形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浅析三言二拍中的侠客形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浅析三言二拍中的侠客形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三言二拍中的侠客形象.docx

《浅析三言二拍中的侠客形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三言二拍中的侠客形象.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析三言二拍中的侠客形象.docx

浅析三言二拍中的侠客形象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册

 

学  部:

文学部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班  级:

2009级6班

学  生:

指导教师:

论文编号: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编号:

2013230501350

论文(设计)题目:

浅析“三言二拍”中的侠客形象

学部:

文学部专业:

汉语言文学班级:

6班

学生姓名:

庞意璇学号:

2009515396指导教师:

时俊静职称:

副教授

1、论文(设计)研究目标及主要任务

本论文拟以明清白话短篇小说代表作“三言二拍”为研究对象,探究这些人物在被作者塑造后所体现的思想意识以及价值观念,以求了解“三言二拍”的文学特征和明代市民的精神风貌.

2、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以表格的形式具体介绍“三言二拍”中出现的主要英雄武侠人物,然后给“三言二拍”中的英雄人武侠物分类,对其进行总体以及个体的全面关照;最后对“三言二拍”中英雄武侠人物进行思考及挖掘。

3、论文(设计)的基础条件及研究路线

现有论文许霁、杨蕾《“三言二拍”中的侠》将作品中的武侠人物分为三类概述,总结其反应的“时代精神”;纪德君《“三言二拍”中的侠盗形象》在对作品中的侠盗作一简单介绍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人物身上的市井细民思想意识,但均没有对小说中出现的所有武侠人物进行全面介绍和系统分析。

本论文试运用文本分析法、统计法、归纳法在对五部小说仔细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整理,然后按照一定特点进行分类归纳,分析其中的特点及成因,以求达到论文目的。

4、主要参考文献

[1]繆咏禾.冯梦龙于三言.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2]张斌.凌濛初于二拍.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3]郑春元.侠客史.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5、计划进度

阶段

起止日期

1、

选题、搜集材料、开题阶段

2012年12月——2013年1月

2、

初稿写作阶段

2013年1月——2013年4月

3、

论文修改、定稿阶段

2013年4月——2013年5月

指导教师:

时俊静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

年月日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文学部汉语言文学专业2013届

学生

姓名

庞意璇

论文(设计)题目

浅析“三言二拍”中的侠客形象

指导

教师

时俊静

专业

职称

副教授

所属教研室

中国古代文学

研究方向

元明清文学

课题论证:

在我国漫长的文学长河中,武侠小说历史悠久,作品繁多并且拥有极其庞大的读者群体。

闻一多先生在分析国人精神时曾引用英国社会学家维尔斯的一句话“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中都藏着一个儒家,一个道家和一个土匪。

”这里的“土匪”指的就是民间所崇尚的武侠精神。

明代短篇小说的杰出代表“三言二拍”中对英雄武侠人物也有涉及,其类型丰富,故事曲折,但由于篇目较少,所受关注不高且研究不够全面。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武侠小说影响着同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多个方面,对武侠小说的研究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意义。

本文试从“三言二拍”中的武侠英雄入手,系统整理其中的英雄武侠人物,并分析其思想观念,以求深入了解“三言二拍”的文学特征和明代市民的精神风貌。

方案设计:

一、课题内容

本课题以“三言二拍”中的英雄武侠人物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分析法、统计法、归纳法在对五部小说仔细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整理,然后按照一定特点进行分类归纳,分析其中的特点及成因,探究这些人物在被作者塑造后所体现的思想意识以及价值观念。

二、论文提纲

1、绪论,主要介绍论题的学术背景,研究现状及实际意义。

2、“三言二拍”中英雄武侠人物简介(姓名,年代,性格,事迹)。

3、“三言二拍”中的英雄人武侠物分析(分类,特点)对其进行总体以及个体的全面关照。

4、“三言二拍”中英雄武侠人物的思考及挖掘(通过人物塑造特点对作者作品以及当时的社会氛围进行分析)。

5、归纳本论文的观点并总结本次研究的成果及不足。

进度计划:

1、12月—1月确定选题,查找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4、1月—4月,撰写毕业论文初稿。

5、4月—5月,论文修改并定稿。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教研室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三言二拍”是我国短篇白话小说的巅峰之作,被称为“市民百科全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受文学地位的影响,自建国以来对“三言二拍”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重点。

上世纪,研究的重心在于对作品的评价、地位、影响以及对文本本身。

21世纪以来,研究者主要把目光从宏观转到了微观,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研究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者开始逐渐关注作品中的小人物,并取得了相当多的成绩,当是对承载了我国悠久文化的武侠形象的研究,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近几年来涉及“三言二拍”中武侠人物研究的期刊论文主要有四篇,专著主要有三部:

许霁、杨蕾《“三言二拍”中的侠》,该论文按照侠客情感品质的不同将“三言二拍”作品中的侠客分为两大类:

“求公正平不平”型和“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型。

分别举例阐释了两类侠客的行侠事迹并总结了这些作品中明显的“重商”、“趋利”等时代烙印。

纪德君《“三言二拍”中的侠盗形象》,在对作品中的侠盗作一个体和总体的全面关照后着重分析了这些武侠人物身上的市井细民的思想意识和成因。

王玉超《“三言二拍”中侠义小说的爱情探析》,从社会、文化、文本需要等三个角度分析了“三言二拍”武侠作品中缺少爱情因素的现象和形成原因。

宋巍《中国武侠史论》,将中国古典武侠小说作了一个系统的梳理,详细介绍了武侠小说在各个时期的特色,并就有代表性的作品作了分析。

介绍了“三言二拍”中的多个武侠故事情节,并作了一些简单的赏析。

繆咏禾《冯梦龙于三言》,叙述了作者冯梦龙的生平和文学观之后集中从时代背景、思想倾向、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现实意义等五个方面评述了“三言”,并评析了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篇章,总结了书中小说的特色。

张兵《凌濛初于二拍》,集当代研究“二拍”的成果,从探寻源流、艺术分析、作品对比以及作品的思想倾向与社会生活关系等多方面,细致地作了评价。

郑春元《侠客史》,在前言部分界定了什么是侠客,正文部分从“侠史寻源”,“侠意识观念的渊源、发展与流变”,“侠观念与诸家思想关系”,“侠的类别”,“侠义壮举”,“侠的绝技神功”,“侠的奇智奇谋”,“侠的结局”等方面系统详细地介绍了中国武侠小说中武侠人物的发展脉络和精神品质以及时代特色。

总之,对“三言二拍”中人物形象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人物群象体系。

从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中,我们可以对晚明社会的风土人情和时代特色有了一个相对清晰的概念。

但这些研究并不完善,缺乏系统性和完善性,有待于继续研究。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浅析“三言二拍”中的侠客形象

 

作者姓名:

庞意璇

指导教师:

时俊静

所在学部:

文学部

专业:

汉语言文学

班级(届):

2013届6班

 

二〇一三年五月十日

目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1

绪论……………………………………………………………………………………2

一“三言二拍”中的侠客人物群像……………………………………………2

(一)侠客的界定……………………………………………………………………2

(二)“三言二拍”中的侠客人物简介………………………………………3

二“三言二拍”中武侠人物分类………………………………………4

(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型………………………………………………5

(二)“恩怨分明,快意恩仇”型………………………………………………5

(三)“惩恶扬善,匡扶人间正道”型………………………………………6

(四)“慷慨仗义,劫富济贫”型………………………………………………7

(五)“大义至上忠君爱国”型………………………………………………8

三“三言二拍”中侠客形象的思考…………………………………………8

(一)行侠对象贫民化………………………………………………………9

(二)侠客形象“平易近人”……………………………………………9

(三)教化意识浓重……………………………………………………………10

结论…………………………………………………………………………11

参考文献………………………………………………………………………12

英文摘要、关键词……………………………………………………13

浅析“三言二拍”中的侠客形象

摘要:

武侠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重要类型,有着漫长的发展史。

自西汉司马迁最早为游侠立传至明清武侠小说全面繁荣,每个时期武侠人物都以不同的姿态装点着中国古典小说的长河,对研究中国小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论文拟以明清白话短篇小说代表作“三言二拍”中的武侠小说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分析法、统计法、归纳法,对五部小说进行系统整理、分类、解读,揭示“三言二拍”中武侠人物“行侠对象贫民化”,“侠客形象‘平易近人’”和“教化意识浓重”等文学特征和时代特色。

关键词“三言二拍”侠客类型时代特色

 

浅析“三言二拍”中的侠客形象

绪论

“三言二拍”是我国短篇白话小说的代表作,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作品中的商人形象以其质和量的显著优势首先成为研究的重点,成果颇丰。

相对而言对于承载深厚文化底蕴又备受推崇的武侠人物的关注则明显不够。

近些年,较为系统的仅有许霁、杨蕾《“三言二拍”中的侠》和纪德君《“三言二拍”中的侠盗形象》。

前者将作品中的武侠人物分为三类概述,总结其反应的“时代精神”,后者在对作品中的侠盗作一简单介绍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人物身上的市井细民思想意识,二者均没有对小说中出现的所有武侠人物进行全面介绍和系统分析。

为此,本论文试以“三言二拍”中的武侠人物为研究对象,作一梳理,以求补充。

一、“三言二拍”中武侠人物群像

(一)侠客的界定

侠客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一类特殊群体,有这特殊的英雄气质。

古往今来,对于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侠,众说纷纭。

最早提到“侠客”概念的是先秦法家代表韩非。

他在《韩非子·五蠹》中提出: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

显然这个概念是从统治阶级的角度出发的,把侠定义为依仗武力作乱犯法之人。

这个界定虽然有失公正,但却大体上揭示出了侠尚勇、任誉、聚徒、犯禁的特征。

[1]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其著作《史记》中对韩非这种观点作了反驳。

他认为“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

”指出了侠“信守诺言”“救危扶困”“不怕牺牲”以及“谦虚矜持”等品格。

这一定义比较准确地揭示出了侠客的精神内涵。

这两个界定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后来的诸多判定多是对此的补充。

郑春元先生在对众多定义进行总结和归纳后给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界定:

“即具有急人之难,舍己为人,伸张正义,自我牺牲精神的人就是侠。

在大多数情况下,侠是替下层百姓解救困厄、铲除不平、伸张正义的社会力量”。

(二)“三言二拍”中的武侠人物群像

根据上节所述,本人从“三言二拍”认为中的200篇小说中涉及武侠人物的共有14部,主要武侠人物有14个。

具体情况见下表所示:

卷名

人物姓名

侠义事件

 

卷十五《史弘肇事龙虎君臣会》

郭威

暴打抢夺市井小民赌具的李霸遇,杀死抢占一食店老板的女儿的尚衙内

卷二十一《临安里婆留发迹》

钱谬

骁勇善战,为朝廷讨伐叛贼;知恩图报,发迹后款待故人,并为恩人王婆养终

卷三十六《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宋四公

 

济助被张员外欺负的乞丐,不仅偷盗张家财物而且在窃取王府钱财之后,栽赃张员外

卷三十八《任孝子烈性为神》

任珪

杀死与周得通奸的妻子及妻子的家人,快意恩仇

卷三十九《汪信之一死救全家》

汪革

本有杀敌报国之心,无奈被小人陷害,被逼杀害造反,几经逃窜后又为保全家小报案自首被判刑凌迟

卷二十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

赵匡胤

专好结交天下豪杰,任侠任气,义救为强贼所掳的赵京娘,不远千里送她归乡并且严于自律,不沾美色

卷三十七《万绣娘仇报山亭儿》

尹宗

搭救素不相识的万秀娘,送其回家,并搭上性命

 

卷三十《李济公穷邸遇侠客》

“床下义士”

曾于长安市上代人报仇,替李勉杀了恩将仇报的县令房德及其老婆,不留姓名

卷三十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

郑信

为保张员外钱财与收扯驴赌斗将其打死自首入狱,发迹后不忘恩人张员外,把女儿许配给员外之子,并送厚礼

 

卷三《刘东山夸技顺城门十八奇踪村酒肆》

“少年一伙”

武艺高强行踪神秘

卷四《程元玉店肆代偿钱十一娘云岗纵谭侠》

韦十一娘

帮助善良的徽商程元玉夺回钱财还与程纵谈侠义之道,离别时又送给他一囊灵药,并派人一路护送回家

卷八《乌将军一饭必酬陈大郎三人重会》

乌将军

受陈大郎一饭之恩,不仅保护陈大郎走失的妻子和妻舅,使其亲人团聚,还年年赠以金银财宝

卷十九《李公佐巧解梦中言谢小娥智擒船上盗》

谢小娥

为报杀父杀夫之仇,四处求人破解谜底,女扮男装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仇人,潜入贼窝,待时机成熟一举消灭二贼报仇雪恨

卷三十九《神偷惯兴一枝梅侠盗惯行三戏》

懒龙

喜欢劫富济贫,取商客之物接济走投无路的贫困夫妻,帮助贫儿成为富家,惩戒贪婪异常的无锡县令。

言出必行答应别人的事从不食言

从上表可以看出,“三言二拍”中所涉及的武侠人物众多,类型丰富:

既有对武侠传统的继承:

如“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的传统义侠;又有颇具时代特色的市井豪侠及仗义慷慨的侠盗。

还不乏有勇有谋,武艺出众的女侠。

虽然武侠小说只占到所有篇目的7%,但却类型多样,色彩纷呈。

二、“三言二拍”中武侠人物分类

“三言二拍”中侠的人格是复杂的,按其行为和品格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五类: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恩怨分明,快意恩仇”;“惩恶扬善,匡扶人间正道”;“慷慨仗义,劫富济贫”以及“大义至上,忠君爱国”。

(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型

侠最为人称道的品质就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种扶危济困且不求回报的品格是侠的根本所在。

“三言二拍”中涉及这一题材的武侠小说主要有两部:

《赵太祖千里送京娘》,《万秀娘仇报山亭儿》。

《赵太祖千里送京娘》,讲得是赵太祖赵匡胤在未发迹之时,为躲避祸事暂住其叔父赵景清出家的清油观。

观中游玩时偶遇被响马掠来的女子赵京娘,得知原委后慷慨仗义,不仅搭救京娘还要不远千里护送京娘还乡。

一路上赵匡胤见义勇为,万夫不惧,打死了作恶多端的响马满天飞张广儿、着地滚周进一伙。

一路上二人历尽艰难,京娘对侠义好汉赵匡胤生了爱慕之情,欲以身相许,但被赵匡胤却以“赵某是项天立地的男子,一生正直,并无邪佞。

你把我看做施恩望报的小辈,假公济私的好人,是何道理?

……本为义气上于里步行相送。

今日若就私情,与那两个响马何异?

把从前一片真心化为假意,惹天下豪杰们笑话。

”拒绝。

从书中赵匡胤的言行中,我们可以看到留存在明清市井豪侠身上的传统侠义精神的美德光辉。

此外,《万秀娘仇报山亭儿》中的孝义尹宗,虽不是主要人物,但与赵匡胤相似,搭救素不相识的万秀娘,送其回家,并搭上性命,也表现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之气。

(二)“恩怨分明,快意恩仇”型

除了行侠仗义外,侠的又一重要品性就是报恩意识,所谓“,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自先秦开始,就一直是侠客心中最坚定的价值观念之一。

这类作品主要有《乌将军一饭必酬陈大郎三人重会》《郑节使立功神臂弓》和《任孝子烈性为神》《李公佐巧解梦中言谢小娥智擒船上盗》。

《乌将军一饭必酬陈大郎三人重会》,写陈大郎在酒店偶识一乌姓大汉,仅请他吃了一顿酒饭,乌将军便铭记在心。

后来,在陈大郎在危难中乌将军帮助他找回妻子和内弟,使亲人团聚,安全返乡,而且年年赠送大量钱财,陈大郎很快成为吴中巨富。

重酬一饭之恩的事迹,表现出绿林中人“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老道德观。

《郑节使立功神臂弓》情节类似,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侠士们不但对别人的恩惠要全力回报,而且对与自己有仇隙的人也必将还之以颜色,能做到恩怨分明。

《任孝子烈性为神》中的孝子名任琏,在临安张员外生药铺作主管,他的妻子梁氏不守妇道,与周得通奸,婚后二人勾搭被任父识破。

梁氏便与周得设计诬陷任父调戏,回到娘家。

任琏深夜到岳父家,撞到周得,却被反诬是贼,挨了一顿打。

后来无意听到邻居谈论,才知道事情真相,气愤之下,杀死丈人、丈母、妻子、奸夫、使女五人,并自首。

大尹虽闵其烈性好但因罪行太重,不能赦免,判为凌迟。

执行当天“天昏地黑,日色无光,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播土扬泥,你我不能相顾。

”再看任珪早已“掷索长钉俱已脱落,端然坐化在木驴之上”坐化为神。

小说塑造了豪侠任琏对忤逆之人必以颜色还之的武侠气焰,是长久以来中国侠客快意恩仇精神的典型展现。

《李公佐巧解梦中言谢小娥智擒船上盗》写唐元和年间,民女谢小娥的丈夫和父亲被江洋大盗所杀,为报杀父杀夫之仇,谢小娥女扮男装潜入贼窝,用尽心机、受尽苦楚、一举消灭二贼替家人报仇。

可谓女中豪杰,有仇必报的典范。

(三)“惩恶扬善,匡扶人间正道”型

除奸去恶,匡扶人间正道,是武侠精神中境界较高的行为和伦理规范,明清小说中的武侠形象多对社会上的奸恶淫暴之徒深恶痛绝,必欲诛之而后快,在这一方面将传统的侠义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更新更高的境界。

作品中最能体现这方面精神的有:

《史弘肇事龙虎君臣会》《伪汉裔夺妾山中假将军还姊江上》《李济公穷邸遇侠客》《神偷惯兴一枝梅侠盗惯行三戏》《程元玉店肆代偿钱十一娘云岗纵谭侠》。

《史弘肇事龙虎君臣会》中郭威虽身染市井无赖习气,有时偷鸡摸狗,但不乏除奸去恶,为弱者打抱不平的正气。

比如,他看卜鱼的孝顺就把赌具借给他,得知赌具被抢就去暴打欺负市井小民的李霸遇,还杀死抢占民女的尚衙内。

《李济公穷邸遇侠客》就塑造了这样一位深明大义的武侠形象。

忘恩负义的房德携重金去见这位侠客,他“倒身下拜”一再恳求,献上三百金礼物义士并不为钱所动。

他又“假意啼哭”,“提出一段假情”,“闻得义士,素抱忠义,专一除残袪暴,济困扶危,有古烈士之风。

今房某身抱大冤,义士反不见怜,料想此仇永不能报矣。

义士才“只道是真情,方道:

‘足下真个有冤么?

’”当他许诺:

“事成之后,另有厚报”之时,侠客勃然大怒:

“咱一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那个希图你的厚报?

这礼物咱也不受。

”可见其重义轻财,只为心中之正义行事。

侠客藏到李勉住宿的客栈等待,无意听到李勉和店主诉说当年经过才知原来是房德夫妇恩狼心狗肺,负义忘恩。

于是现身道歉,返回柏乡县,杀了房德夫妻二人,救下善良的李勉,惩恶扬善。

《伪汉裔夺妾山中假将军还姊江上》则涉及山东莱州府掖县一勇力之士邵文元,义助一个清廉知县入京,并帮助富翁强盗手中夺回被抢的钱财的情节。

《程元玉店肆代偿钱十一娘云岗纵谭侠》中的剑侠韦十一娘及其弟子用行动践行了“惩恶扬善,匡扶人间正道”的侠客观。

十一娘在救助徽商程元后谈论剑术时说出了自己“仇有几等,皆非私仇,世间有做守令官虐使小民,贪其贿又害其命的;世间有作土司官,张大威权,专好谀奉,反害正直的;世间有做将帅只剥军飨,不勤武事,败坏封疆的;世间有做宰相,树置心腹,专害异己,使贤奸倒置的;世间有考试官,私通关节,贿略殉私,黑白混淆,使不才侥幸,才士屈抑的,此皆吾术所必诛也!

”的剑理。

十年后,程元玉又亲闻十一娘弟子青霞取一恶官性命。

(四)“慷慨仗义,劫富济贫”型

从宋开始到明清,由于统治阶级的压制,侠的社会地位降低,其活动方式有了转变,出现了一批劫富济贫的侠盗。

塑造这种人物的作品有《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和《神偷惯兴一枝梅侠盗惯行三戏》。

《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中宋四公济助被富家张员外欺负的乞丐,不仅偷盗张家财物而且在窃取王府钱财之后,又栽赃张员外,惩戒其不义行为。

《神偷惯兴一枝梅侠盗惯行三戏》写的是写技艺高超,劫富济贫的侠盗。

作品通过对侠盗以盗行侠、济贫惩贪行为的记述和歌颂,改变了武侠小说中侠盗的尴尬处境。

在细述懒龙神偷妙技之前,先说了懒龙与其他盗贼的区别:

懒龙虽是偷儿行径,却有几件好处:

不肯淫人家妇女,不入良善与患难之家,许了人说话,再不失信。

亦且仗义疏财,偷来东西随手散与贫穷负极之人。

最喜欢惩戒那些悭吝财主、无义富人,逢场作戏,做出笑话。

因此到所在,人多倚草附木,成行逐队来皈依他,义声赫然。

对照他取大商千金之物接济贫困夫妻,窃取店商之米,惩戒贪婪异常的知县,吓唬欺负百姓的捕吏等具体事件,我们也可看出,懒龙的所作所为也确实与一般小偷不同,他或劫富济贫、或炫技戏谑,或惩诫贪蠹,通过行窃来执行自己内心中的正义和公平。

(五)“大义至上忠君爱国”型

明清时期,许多儒家的伦理观念与武侠的传统伦理观相融合,使传统的“侠义”武侠观逐步转化为“忠义”武侠观。

“三言二拍”中涉及这类情节的武侠题材较少,仅在《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和《临安里婆留发迹》中有所体现。

《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一文,写地方豪侠汪革被小人陷害,被逼杀官造反的故事。

汪革心系朝廷,在宋金议和时,曾“投匦上书,极言向来和议之非”。

且云:

‘国家虽安,忘战必危。

江淮乃东南重地,散遣忠义军,最为非策。

’末又云:

‘臣虽不之,愿倡率两淮忠勇,为国家前驱,恢复中原,以报积世之仇,方表微臣之志。

”他有勇有谋,正直慷慨,忠君爱国,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侠义之人,却被贪图名利的程彪程虎两兄弟诬陷,被逼杀官谋反最终为保全家自首,身受凌迟。

这样的人物,在明清短篇武侠小说中无疑是个难得的成功侠客。

《临安里婆留发迹》中的钱谬发迹前虽爱舞枪弄棒,偷鸡摸狗。

但却忠义正直,在杭州刺史董昌“见天下纷乱,久有图霸之意写密书一封,差人送到杭州钱镠,教他募兵听用”时不为所动,秘密向朝廷揭发。

并运用自己的勇气和谋略一举平定叛乱。

除去以上四类题材,还有一篇《刘东山夸技顺城门十八奇踪村酒肆》,,揭示了“强中更有强中手”的朴素道理。

通过刘东山与少年的比武,体现了少年的高超武艺,又通过少年队十八兄的恭敬,表现十八兄的武艺更加高超。

小说对少年行动的含蓄描写和交代不清使人更觉其武力身不可测,不觉浮想联翩,读后回味无穷。

三、“三言二拍”中侠客形象的思考

“三言二拍”问世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在明末刊行时,短短数年间,就有三四种本子。

被众多学者称为“历史变动时期的一面镜子”、“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璀璨明珠”。

这些赞誉在对“三言二拍”文学地位肯定的同时也反映出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文学特色。

以下从三个方面作一简单阐释:

(一)行侠对象贫民化

“三言”作者冯梦龙和“二拍”作者凌濛初都生活在工商业经济日趋活跃的明代。

这样的时代特征必然会对文学作品产生很大影响。

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新兴的商人受到了更多关注。

宋元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及其从事的商业活动的逐渐受到文人的理解和关注。

尤其到了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和雇佣关系的出现,逐利之心已是民之本性之一,这些现象悄悄地改变了人们的思想,也改变了市井小民在以往文学作品中见利忘义,奸猾狡诈的形象。

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