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87818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88 大小:13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8页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8页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8页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8页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8页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8页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8页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8页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8页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8页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8页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8页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8页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8页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8页
亲,该文档总共8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docx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docx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

中等职业学校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从事机电技术必需的理论知识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运行与维护人员。

2.业务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面向各行业,主要从事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修与检测工作,也可从事机电产品的营销与技术服务等与机电技术应用相关的工作。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1.具备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掌握典型机电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4.具有机电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基本能力。

5.具有一般机械加工的操作能力和编制简单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

6.具有简单机电设备改装的能力。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文化基础课

1.德育(177学时)

(1)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

其任务是:

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2)法律基础知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

其任务是:

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3)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其任务是: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

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

(4)哲学基础知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

其任务是:

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2.语文(225学时)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

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3.数学(225学时)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

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

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

选学内容:

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统计。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4.英语(225学时)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5.计算机应用基础(90学时)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选学内容:

电子表格软件使用、数据库基本操作和使用。

6.物理(90学时)

本课程应密切联系“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进行教学。

主要讲授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等基础知识以及原子、原子核物理的初步知识。

使学生初步掌握并能运用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和规律,初步了解近代物理学中的一些主要概念和成就,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物理基本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7.体育与健康(148学时)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二)专业课

必修课程

8.机械制图(90学时,含上机20学时)

使学生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能够执行制图国家标准和相关的行业标准;具有识读和绘制简单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空间想像和思维能力;能够正确地使用常用的绘图工具,具有绘制草图的基本技能;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能用计算机绘制简单的工程图样,初步掌握光滑圆柱公差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与光滑工件尺寸检测等,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9.机械基础(90学时,含实验10学时)

使学生了解构件的受力分析、基本变形形式和强度计算方法;了解常用机械工种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和应用;了解机器的组成;熟悉机械传动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结构及标准;初步具有分析一般机械功能和动作的能力;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10.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165学时,含实验36学时)

使学生掌握电工基本理论及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掌握直流电动机、三相异步电动机和步进电机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

课程内容包括:

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电场与磁场、电动机、变压器、电子分立元件原理和基本电路、线性集成运放电路工作原理和基本电路、数字逻辑电路、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基础。

11.金属工艺学(45学时,含实验4学时)

了解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类别和用途、金属加工的工艺特点和应用范围、金属毛坯和零件常用加工方法,机械产品的制造过程、加工设备及工艺过程,初步具有使用常用金属材料的能力、使用毛坯和确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能力,初步具有钳工、车工和焊工的操作技能。

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设备,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为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打下基础。

12.机电设备概论(45学时,含实验4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机电设备的分类、用途、型号、参数、发展概况,使学生初步了解典型机电设备的工作原理、主要部件结构,了解常用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维护,对常见故障有一定的判断能力。

13.液压与气压传动(60学时,含实验8学时)

初步掌握液压和气压传动中常用元件的原理和使用;掌握典型液压与气压传动回路的原理、特点和应用;能分析常用机电设备的液压、气动系统图。

本课程安排1.5周课程设计(见设计实践部分)。

14.电器及PLC控制技术(88学时,含实验18学时)

掌握常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牢固掌握电器控制的基本环节及分析方法;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编程指令、程序设计方法、一般应用程序设计、掌握典型机电设备的电气控制线路工作原理、特点及分析方法,并有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基本能力;具有改造、革新一般机电设备控制线路的基本能力。

本课程安排2.5周课程设计(见设计实践部分)。

15.微机控制技术及应用(70学时,含实验14学时)

了解微处理器、半导体存贮器及接口电器的结构、硬件间逻辑关系、指令执行过程的时序等基本知识;掌握一种微机的硬件结构、工作原理、指令系统及系统扩展方法;掌握汇编语言程序编制方法,熟悉接口编程及微机在机电设备控制中的典型应用。

本课程安排的2周课程设计融合在“电子线路与电气控制”的设计实践之中。

16.传感器及应用(42学时,含实验8学时)

掌握各种工业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测量电路;掌握传感器在机电设备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学会使用和调整机电设备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及其测量电路。

限选课程

17.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调试与维护(84~98学时,含实验12~14学时)

本课程是自动化设备、生产线调试与维护专门化方向学生必修的。

要求学生掌握较复杂的典型自动化设备、自动生产线结构、工作原理、安装、调试及维修。

18.机电商品学(42学时)

介绍常用的工业和民用机电产品和有关元器件。

要求学生具有根据机电产品的技术特点,对其进行存贮、保管、保养及鉴别的能力。

19.市场营销(42学时)

介绍市场调查分析与预测、目标市场、市场营销组合策略、营销业务等。

要求学生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内容和方法,具有获取市场信息,编制营销计划,制定营销组合策略,搞好产品推销的能力。

选修课程(学校自主安排)

人文选修课

20.创新与创业(30学时)

21.公共关系(28学时)

22.心理健康(30学时)

23.艺术赏析(15学时)

24.生态环境(15学时)

25.其他(30学时)

专业选修课

26.机电专业英语(28学时)

27.电机调速系统(42学时)

28.应用软件(30学时)

29.制冷技术(42学时)

30.家用电器(42学时)

31.数控技术应用(42学时)

32.供配电系统(28学时)

33.其他(28学时)

实践教学

34.实验

在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金属工艺学、机电设备概论、液压与气压传动、电器及PLC控制技术、微机控制技术及应用、传感器及应用中安排有实验,前已注明学时数。

课程实验与课程理论教学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形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学会使用常规仪器、仪表和设备,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初步具备一定的测试分析能力。

实验内容除验证性项目外,还应有一定的设计开发性项目。

35.习作实践

(1)钳工(2周)

(2)计算机(1周)

(3)测绘(1周)

(4)机加工(2周)

(5)电工(1.5周)

(6)机械拆装(2周)

(7)电子工艺及装配(1.5周)

(8)典型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2周)

36.设计实践

(1)液压与气压传动(1.5周)

(2)“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电器及PLG控制技术”、“微机控制技术及应用”三门专业技术课程各2周的课程设计,综合安排为设计实践的“电子线路与电气控制”(3.5周)和“PLC应用设计与实践”(2.5周)。

37.专业工种培训及等级考核(1周)

38.毕业实践(7周)

机电综合调试或机电产品营销与技术服务。

39.学校自主安排部分(2周)

(1)数控技术

(2)制冷技术

(3)家电维修

40.假期岗位实习与社会调查(2周)

五、教学活动时间分配(供参考)

单位:

思想教育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机动周

学期周数

备注

内容

周数

授课

周数

考试周数

习作实践

设计实践

内容

周数

内容

周数

入学教育

军训

0.5

1

15

1

钳工

计算机

2

1

 

0.5

21

公益劳动

1

15

1

测绘

机加工

1

2

20

公益劳动

1

15

1

电工

机械拆装

1.5

2

0.5

21

公益劳动

1

15

1

电子工艺及装配

1.5

液压与气动

1.5

20

假期岗位实习与社会调查2

14

1

典型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

2

电子线路与电气控制

3.5

0.5

21

毕业教育

0.5

7

专业工种培训及等级考核

数控专业技术或其他

1

 

2

PLC应用设计与实践

毕业实践(机电综合调试或机电产品营销与技术服务)

2.5

7

 

20

总计

5

81

5

16

14.5

1.5

123

备注

学生在3年教育总体安排内除完成规定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外,还必须取得以下合格证书方能毕业:

1.计算机通过达标考核。

2.英语通过达标考核。

3.至少通过一种以上专业工种初级或中级技能鉴定

六、课程教学时间安排(供参考)

课程类别及名称

授课时数

课程设计(周)

每周授课时数及本学期时数

总计

讲课

实验

15周

15周

15周

15周

14周

7周

1

文化基础课程

德育

177

177

3(45)

2(30)

2(30)

2(30)

2(28)

2(14)

2

语文

225

225

4(60)

3(45)

4(60)

4(60)

3

数学

225

225

4(60)

4(60)

4(60)

3(45)

4

英语

225

225

4(60)

4(60)

4(60)

3(45)

5

计算机应用基础

90

50

40

4(60)

2(30)

6

物理

90

64

26

3(45)

3(45)

7

体育与健康

148

148

2(30)

2(30)

2(30)

2(30)

2(28)

8

专业技术课程

机械制图

90

80

10

4(60)

2(30)

9

机械基础

90

80

10

6(90)

10

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

165

129

36

2

6(90)

5(75)

11

金属工艺学

45

41

4

3(45)

12

机电设备概论

45

41

4

3(45)

13

液压与气压传动

60

52

8

1.5

4(60)

14

电器及PLC控制技术

88

70

18

2

4(60)

2(28)

15

微机控制技术及应用

70

56

14

2

5(70)

16

传感器及应用

42

34

8

3(42)

周学时

28+*

28+*

28+*

27+*

14+*

必修课合计

1875

1697

178

7.5

17

限选课程

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调试与维护

84

98

72

84

12

14

6(84)

7(98)

18

机电商品学

42

42

3(42)

19

市场营销

42

42

3(42)

20

人文选修课

创新与创业

30

2(30)

21

公共关系

28

2(28)

22

心理健康

30

2(30)

23

艺术赏析

15

1(15)

24

生态环境

15

1(15)

25

其他

30

1(15)

1(15)

续表

课程类别及名称

授课时数

课程设计(周)

每周授课时数及本学期时数

总计

讲课

实验

15周

15周

15周

15周

14周

7周

26

专业选修课

机电专业英语

28

2(28)

27

电机调速系统

42

6(42)

28

应用软件

30

2(30)

29

制冷技术

42

6(42)

30

家用电器

42

6(42)

31

数控技术应用

42

6(42)

32

供配电系统

28

2(28)

33

其他

28

4(28)

周学时

2

2

3

3

18/19

28

选修课合计

598/612

应选学时合计

299/313

1

习作实践

钳工

2周

2

计算机

1周

3

测绘

1周

4

机加工

2周

5

电工

1.5周

6

机械拆装

2周

7

电子工艺及装配

1.5周

8

典型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

2周

9

专业工种培训

1周

10

其他

2周

11

设计实践

液压与气动

1.5周

12

电子线路与电气控制

3.5周

13

PLC应用设计与实践

2.5周

14

毕业实践

7周

周数

30.5

3

3

3.5

3

5.5

12.5

实践学时合计

915

总计

3 089

注:

1.“28+*”指必修课每周28学时,另外安排选修课学时。

2.文化基础课学时占总学时的41%,专业课学时占总学时的59%;专业课中理论学时占专业课总

学时的49.8%,实践学时占50.2%。

3.实践课学时是由每周30学时,共30.5周计算得来。

 

中等职业学校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主干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教学基本要求

(165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

它的任务是:

使学生具备从事机电技术应用工作所必需的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

使学生具备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必需的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一)知识教学目标

1.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2.掌握基本电路的原理、结构、用途。

3.掌握常用设备、器件的特性和应用范围、途径。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能正确使用电工仪表、常用电子仪器仪表。

2.能阅读和分析简单的电路原理图及设备的电路方框图。

3.具有借助手册等工具书和设备铭牌、产品说明书、产品目录等资料,查阅电子元器件及产品的有关数据、功能和使用方法的能力。

4.能处理电气设备和电子设备的简单故障。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基本模块

(一)电路基础

1.电路分析的基础知识

掌握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功率的计算。

理解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及其伏安特性。

了解电压源、电流源的概念及其伏安特性。

理解等效的概念,掌握电阻的串并联及简单的混联电路。

理解基尔霍夫定律,并会应用支路电流法计算简单电路。

理解戴维宁定理;了解叠加定理。

了解RC的充放电过程。

2.单相交流电路

掌握正弦量的三要素,掌握正弦量的有效值和相位差的概念。

理解正弦量的解析式、波形图的相互转换。

理解R-L-C串联电路的向量分析法,会判断阻抗的性质。

掌握简单电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的计算。

了解串联谐振的条件及其特征。

3.三相交流电路

掌握三相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了解对称三相交流电路的计算方法。

了解对称三相交流电路的功率计算;了解中线的作用。

(二)电机与变压器

1.变压器

了解单相变压器的结构及用途。

掌握单相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及极性的判别。

了解单相变压器的工作特性、铭牌及主要参数。

了解三相变压器的结构、铭牌及主要参数。

2.异步电动机

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旋转原理、结构。

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运行特性。

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和主要参数。

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反转、制动方法。

了解单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直流电动机

了解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了解并励电动机、串励电动机的工作特性及应用。

理解直流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制动方法。

4.步进电机

了解步进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

了解步进电机的应用特点。

(三)模拟电子技术

1.常用半导体元件

了解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理解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和主要参数。

了解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理解其放大作用、特性曲线、主要参数。

了解MOS型场效应管的特性、主要参数及其与半导体三极管的性能比较。

2.基本放大电路

掌握共射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理解静态工作点的概念。

了解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概念。

了解射极输出器的电路结构、性能、特点及应用。

了解多级放大器的组成。

了解场效应晶体管共源放大电路的结构及性能特点。

3.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

掌握运算放大器的性能、特点及同相放大器、反相放大器的典型电路。

理解负反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