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必修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90095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6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12必修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612必修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612必修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612必修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612必修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612必修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612必修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612必修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612必修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612必修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612必修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612必修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612必修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612必修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612必修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612必修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612必修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612必修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612必修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612必修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12必修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

《612必修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12必修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612必修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

612必修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自主参考提纲

高一地理

【课标解读】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4.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网络构建】——横联纵贯,统揽全局

1、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布、危害与对策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与主要原因

1.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从人与环境的关系来看,人既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要求环境具有能不断提供人类生存发展所需资源的能力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产生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①人口压力过大:

对物质的需求超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使资源短缺;物质消耗超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环境污染。

②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利用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造成资源的破坏与浪费,出现_____________。

③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以损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

请同学们晚读下表

 

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

三、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产生的主要人为原因

1.全球变暖:

人类生产和生活向大气中排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致使大气的温室效应增强,___________________;森林破坏,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正遭到毁灭性破坏。

2.酸雨的危害:

人类生产和生活向大气中排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气体使大气中的水汽呈酸性,这样__________________就成了酸雨。

3.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

人类使用的制冷系统向大气中排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气体,这些气体强烈地与大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得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每年有段时间(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量很少,就象一个空洞,称之为臭氧层“空洞”。

四、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包括:

1.控制人口规模:

控制人口规模、减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

2.转变发展与消费模式,

(1)发展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

①循环经济要求把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有的资源和能源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利用;其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

②清洁生产不止是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而是使整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适度消费:

传统经济以刺激和鼓励消费的方式来拉动经济的增长,而不顾及资源与环境后果。

适度消费提倡满足基本需求条件下的适度、适量消费,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3)发展生态农业。

五、解答有关环境问题试题的基本思路同学们思考有助于解答问题

1.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

首先从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等资料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哪种类型(生态破坏或环境污染),它的表现特征、分布等。

每类环境问题都有不同的表现、分布等特征。

2.成因分析。

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要着重分析人为原因,环境问题多数是因为不合理的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

但也不要忽略自然原因。

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

3.后果与危害。

对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

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强对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等。

4.解决的措施和建议。

针对环境问题的原因、危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是对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典例精析】

例1黑河发源于祁连山,流经河西走廊,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的居延海。

读“黑河流域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甲~丁空格表示如下的内容:

用水增加、耕地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入境水流减少,请对应填出。

甲:

______________,乙:

______________丙:

______________,丁:

______________

(2)图中①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黑河地区人地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协调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归纳:

一般判读方法是:

①识别所表示的是何种因素的地理事物联系过程;②注意根据图中箭头方向、线段的纵横关系等提取信息;③弄清事物的形成或变化过程,判断各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

④掌握模式图内地理要素的地位作用以及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与制约的关系。

例2下图是某山区“人-地关系”模式图。

读后请回答问题。

(1)将代表不同涵义的字母分别填入图中的空白圆圈内,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社会经济效益提高B.制约社会经济发展C.水土流失加重D.水土流失减轻

E.林牧综合治理F.毁林开荒G.粮食单产提高

(2)上述各项中,摆脱恶性循环的关键________。

(3)若我国东部北回归线附近某地区发生上述恶性循环,能否形成沙漠?

试述其中的原因。

 

例3(2010·江苏地理)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①②③④⑤的含义符合该循环系统的是(  )

A.种苗培育、饲料加工、排放、废弃物、饲料B.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废弃物、肥料

C.种苗培育、水窖集雨、净化、废气、饲料D.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

(2)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小农经营B.集约化程度C.商品率高D.科技水平低

例4清洁生产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产方式。

下面是我国河南某酒精厂的清洁生产流程图。

读图并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车用乙醇汽油是酒精(乙醇)和汽油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这种新型燃料排放的CO2等废气明显减少。

经过几年的试用,我国一些省市已开始推广这种车用燃料。

(1)与传统的末端治理相比,清洁生产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优势?

清洁生产实现了__________效益和__________效益的双赢。

(2)在河南省建酒精厂的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____。

将玉米转化为酒精,再将酒精转化为车用燃料,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吉林省相比,河南省建酒精厂的优势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酒精生产厂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好处是什么?

答案:

(1)污染物、排污量减少,资源消耗减少,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且不存在污染物的转移。

经济 环境

(2)河南省是我国粮食生产大省,原料丰富 有利于农村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深加工,增加农民收入;缓解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有利于大气环境保护;有利于解决农民卖粮食难的问题。

(3)气温高,热量丰富

(4)对粮食进行深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单产,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增加从业人数。

【拓展练习】

第1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基础巩固】

(原创题)读右图回答1、2题。

1.造成图中所示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

A.荒漠化B.酸雨

C.全球气候变暖D.厄尔尼诺

2.这种变化对浙江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A.各地的生长期延长

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

C.极端天气事件减少

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

 

(山东济宁一中模拟)读“我国西部各省区土地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回答3、4题。

3.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甘肃省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

B.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与宁夏一样多

C.西北各省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干旱

D.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

是过度放牧

4.下列行为有利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是(  )

A.更多地享受电气化、自动化提供的便利

B.提倡建设和购买节能住宅

C.限塑与低碳经济无任何关联

D.拒绝一切火电,快速上马无碳能源

5.我国古代道教就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符合该思想的做法是(  )

A.跨流域调水B.毁林开荒C.过度抽取地下水D.在草原地区大量捕杀鸟类

读“世界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威胁示意图”,完成6、7题。

6.图中没有显示的环境问题是(  )

A.生物多样性减少B.耕地沙化

C.自然资源衰竭D.土壤污染

7.下列环境问题不是由图中显示环境问题引起的是(  )

A.沙尘暴B.水土流失

C.全球气候变暖D.臭氧层破坏

 

(原创题)7月8日,在意大利城市拉奎拉开幕,全球气候问题提上G8议程。

据此回答8、9题。

8.G8峰会上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是指(  )

A.全球变暖B.臭氧层破坏C.城市的“热岛效应”D.酸雨危害

9.所谓“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真正含义是(  )

A.环境问题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已出现B.即将出现,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的环境问题

C.环境问题已经从发达国家扩展到发展中国家D.环境问题已经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

10.读“可持续发展图解”,E、F、G的内容分别是(  )

A.人口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

B.第一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二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

C.农业可持续发展、工业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

D.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

11.(原创题)阅读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南四湖地处山东省南部,由微山湖、昭阳湖、南阳湖和独山湖连接而成,近3年来,山东在南四湖沿岸推行“退耕还湿”,把以前围湖造的台田还原为湿地,种植芦竹、杞柳、蒲草、芡实等湿地作物。

目前,加上修复的原始湿地保护区,南四湖湿地面积已经达到6.5万亩,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打造了一道“绿色屏障”。

(1)南四湖湖泊湿地有哪些生态作用?

 

(2)人们在湿地上围湖造台田,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3)为保证沿南四湖湿地的稳定性,湿地外围一定距离内植树造林,形成围绕沿湖湿地的防护林带。

试分析该防护林带的作用有哪些?

【拓展提升】

1.(2011·菏泽模拟)“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向义”(《国语》),以上都是我国古代有关人地关系的思想,材料中两句话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地理环境决定论B.人类中心论

C.人地相关论D.人地伙伴论

(广州模拟)下图是我国某地社会可持续发展示意图,判断2、3题。

2.下列关于该地1985—1995年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环境污染水平整体不变B.资源能源消耗维持在较高水平

C.经济发展指标保持在相同水平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3.该地社会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是(  )

A.1985—1990年B.1990—1995年C.1995—2000年D.2000—2005年

(江苏模拟)图甲和图乙表示黑龙江省同江市(位于松花江与黑龙江的交汇处)沼泽、耕地及人口的变化,据此完成4、5题。

4.关于图甲与图乙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A.1954—1976年,耕地面积与农业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B.1954—2000年,湿地面积与农业人口数量的变化呈负相关

C.1976—1986年,耕地面积与非农业人口的增长速度一致

D.1986—2000年,湿地面积与总人口数量的变化呈正相关

5.与1976年相比,2000年同江市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是(  )

A.劳动力短缺B.低温冷害更严重C.人均耕地面积减少D.洪涝灾害更频繁

6.分析下表我国北方某粮食产区1998年和2008年有关资料统计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耕地面积(万公顷)

森林覆盖率(%)

气温年较差(℃)

年降水量(毫米)

河流含沙量(%)

粮食产量(万千克)

人口(万人)

1998年

4

18

33

430

1.5

9600

30

2008年

4.4

10

38

370

4.5

9900

35

(1)该地区1998—2008年土地利用构成的变化是:

耕地增加了约________%,同时________面积明显减少。

(2)该地区植被、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植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十年中,该地区每公顷粮食平均产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增加或减少)了,人均粮食产量的变化是________(增加或减少)了。

(4)你认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改善该地区环境状况继续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第2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基础巩固】

(镇江调研)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完成1、2题。

1.维持这生态系统“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关键是(  )

A.江河  B.森林 C.村寨   D.梯田

2.哈尼族人的村寨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  )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B.为了避免洪涝灾害

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D.为了观赏梯田美景

(南通模拟)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位于江苏省西北部。

丰县利用黄河故道引长江水修筑了大沙河水库,并在大沙河沿岸种植苹果,使原先的“风起三尺沙,黄土埋庄稼”的荒滩成为江苏省重要的水果基地。

根据以上资料,完成3、4题。

3.丰县在大沙河发展水果生产的主要意义在于(  )

①防风固沙,涵养水土②改善农业结构,增加收入

③保护生物多样性④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4.丰县引进一批以苹果等本地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这些企业的建立有利于当地(  )

①加大地区经济差异 ②优化产业结构 

③改善环境质量 ④稳定农产品市场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汕头模拟)目前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

下图为河南省某地酒精化工集团基于“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产业构想。

读图回答5~7题。

5.当前,影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

A.缺乏优惠的政策环境B.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

C.庞大的人口数量和较低的人口素质D.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6.该产业构想对农业的影响是(  )

A.加剧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B.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C.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D.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外出务工的竞争能力

7.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

下列最符合循环经济模式的活动是(  )

A.北方的退耕还草B.湖区的混合放养C.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D.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

读图,回答8~10题。

8.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是(  )

A.减量化、生态化、再循环

B.减量化、再利用、环保化

C.减量化、再利用、持续性

D.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9.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  )

A.清洁生产B.生态农业

C.末端治理D.集约经济

10.图示反映出循环经济具有的效益有(  )

①净化环境的环境效益 ②经济效益 ③生态效益④提高资源利用率,变废为宝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11.读“某地农村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1983年时,秸秆基本上都是当作燃料燃烧的,试分析这样做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2)2003年该地农业部门结构呈现________________的新格局,这样的结构调整对当地生产、生态和农民生活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该地的农业用地可能会逐渐减少,试分析针对这种情况该地应如何发展,才能提高其经济效益。

 

【拓展提升】

(青岛模拟)读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回答1、2题。

1.该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特点是(  )

①主要关注经济领域中产值和利润的增长

②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了资源的合理开发

③快速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促进社会财富的积累

④实现了生态环境的良性方向发展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2.以下属于该湖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表现是(  )

①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②加大科技投入,注重生态经济发展

③大力发展化学工业,实现产业升级

④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④

3.(原创题)在日本,人们把将废弃物转换为再生资源的企业形象都归入“静脉产业”,因为这些企业能使生活和工业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如同将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回心脏的静脉。

有关静脉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以实现物质和能量循环流动、减少环境资源消耗为目标②减少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③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有效手段④体现了以废弃物利用最大化为目标的再循环原则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原创题)山东省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中,坚持生态为先,确保绿色发展。

按照规划,黄河三角洲将用全新的运作机制和管理模式,鼓励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模大、链条长的项目优先在区域内布局建设。

读图完成4、5题。

4.为实现黄河三角洲在开发建设中,坚持“生态为先,确保绿色发展”的发展模式。

下列关于其可持续发展观点不合理的是(  )

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区域科学发展

②大力垦荒、开发湿地、扩大耕作业规模和范围

③配合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应重点发展能源、化工、钢铁等工业

④发展风电、核电等新能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5.2008年12月,“高青大米”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精选的“高青大米”每斤价格超过60元。

有关“高青大米”生产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充足②土壤和灌溉水中富含多种微量元素

③纯净无污染的黄河水增加了稻米的透明度

④与玉米、棉花等旱作物及林果交叉种植,多样性生态系统易于病虫害的发生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6.阅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以我国华北地区为例,简要写出该农业生产模式的生产链。

 

(2)试分析该农业生产模式可能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参考答案

第1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基础巩固

5.A 【解析】该理论主张人类应主动地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使人地之间得到协调发展。

从以上四种可以看出,只有A项是正确的。

6.D 【解析】森林减少、土壤退化、湿地减少属于自然资源衰竭,部分树种和鱼类濒临灭绝属于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退化会导致耕地沙化,而土壤污染是人类活动将污染物质排入土壤造成的,图中没有显示。

7.D 【解析】植被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而沙化的土地为沙尘暴提供沙源;植被(尤其是热带雨林)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的大量增加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加剧的主要原因;人类排放的大量氟氯烃等物质上升到平流层后会破坏臭氧。

8.A 【解析】G8峰会上最为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主要是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全球变暖。

9.D 【解析】“全球性”反映了广泛性、普遍性,但不代表世界所有国家。

10.D 【解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三部分:

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

11.【解析】南四湖在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蓄洪防旱、供水、降解污染物、固定二氧化碳和调节区域气候等方面生态效益明显;围湖造台田会破坏湿地景观和生态系统,生态环境功能降低甚至丧失。

【答案】

(1)①调蓄洪水、补充地下水;②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③维护生物多样性;④降解污水和贮存营养物,⑤促进碳循环和碳积累,减弱或缓解“温室效应”。

(2)湿地面积的萎缩,破坏了湿地的景观和生态系统,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使湿地对于沿岸的保护作用减弱等。

(3)一方面可以护坡、护堤,达到保持水土,防止地表径流冲刷对湿地的淤积的作用;二可涵蓄水源,起到对湿地水量调控,保持湿地面积稳定的作用;三是可以拦截农田回流水,固定农田回流水的氮、磷、农药等污染物质,使水质得到初步净化。

拓展提升

1.A 【解析】材料中反映了地理环境对于人们风俗习惯和民性特点的影响,带有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

2.B 【解析】从三轴坐标系图中可以读出1985—1995年资源能源消耗指数一直≥0.6,环境污染指数下降,经济发展指数从<0.1上升到0.3左右,环境问题严重。

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

3.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1995—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