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课程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91591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01 大小:25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新课程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高中历史新课程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高中历史新课程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高中历史新课程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高中历史新课程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高中历史新课程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1页
高中历史新课程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1页
高中历史新课程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1页
高中历史新课程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1页
高中历史新课程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1页
高中历史新课程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1页
高中历史新课程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1页
高中历史新课程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1页
高中历史新课程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1页
高中历史新课程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1页
高中历史新课程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1页
高中历史新课程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1页
高中历史新课程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1页
高中历史新课程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1页
高中历史新课程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1页
亲,该文档总共10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新课程2.docx

《高中历史新课程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新课程2.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新课程2.docx

高中历史新课程2

安徽省2009年高中历史

新课程远程培训简报

(二)

主编:

赵剑峰吴云驾彭江龙

执行主编:

彭江龙

目录

◆名师讲坛

(3)《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实录……………………………赵剑峰

(13)《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教学实录……………………………………李代贵

◆作业赏析

(26)创设最佳教学情境,促进课堂教学…………………………………张琳娜

(28)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陈嘉琪

(32)让历史课堂活起来……………………………………………………翟晓华

(34)谈“释疑启思导学法”的理解和运用………………………………楚帅

(36)灵活多变的历史课堂教学法…………………………………………许文霞

(38)探讨讨论交流的价值…………………………………………………陈永生

(40)由央视访谈所想到的:

历史课贵在让学生参与……………………张存生

(42)直面高中历史教材中隐性的爱情故事………………………………孙洁

(44)家长可作为在校学习的一个重要资源………………………………詹多九

(46)例说怎样把握历史课堂提问的“度”………………………………江淼锋

(48)浅议如何应对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意外”…………………………吴海燕

(49)对上好《罗斯福新政》一课的感言…………………………………陶有前

(51)动态生成:

历史课堂教学中应关注的问题…………………………张绪斌

(52)在历史教学中寻找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黄爱琼

(57)史料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张开风

(59)拓展课程资源,联系学生生活,构建灵动课堂教学………………王跃兵

(60)一次课堂意外情况的处理……………………………………………何家珍

(62)历史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图”资源创设情境……………………张绍亮

(66)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生成与解决一案例…………………………肖祥龙

(69)谈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教学对情感教育的呼唤………………………冯琦

(70)怎样做好“教案”为“教学”服务的几点浅见…………………王伯安

(72)把提问权还给学生……………………………………………………石殿康

(74)学生的“发现”:

国民革命胜利了!

………………………………张万友

(75)小小演讲推进历史大课堂……………………………………………晋元力

(76)浅谈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中激思情境的创设………………………林桂平

(79)提问教学,使课堂活起来……………………………………………张素英

(81)我的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王永根

(83)教学案例:

《一张丢弃的导学案》…………………………………陈波

(85)如何把握历史教学的深浅度………………………………………彭静

(86)利用地方历史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汪思俊

(88)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好运用材料的时机…………………刘云峰

(90)以创设问题为课堂教学的核心………………………………………付文彬

(92)发挥语言功能,上好历史课…………………………………………方德明

(94)我是怎样进行问题式教学的…………………………………………汪茂荣

(96)情境教学再现历史真实……………………………………………吴雪恩

名师讲坛

【编者按:

高中新课改在我省已进行了三年,三年来,老师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受到了一次颠覆性的洗礼,教学行为也在悄然发生着历史性的变革。

但毋庸讳言的是,大部分老师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边走边看边实践。

到底什么样的课才是符合新课改理念的课,到底什么样的课才算一节好课,很多老师都在苦苦追寻着答案。

淮北实验高中的赵剑峰老师和马鞍山二中的李代贵老师始终走在新课改的前沿,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特辑录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以享读者。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实录

淮北实验高中赵剑峰

课前导入:

Flash动画:

“百家争鸣”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等7张图片循环滚动播放,背景音乐:

古筝曲《高山流水》。

导入新课:

师:

首先,请大家欣赏一个录像片断。

(播放录像《论语心得》片断,52″)。

师:

刚才这个录像片断中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女士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她是谁?

生:

北师大教授于丹。

师:

2006年10月,北师大教授于丹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开讲《论语心得》,由此在中华大地上引发了一场“儒学热”。

孔子被尊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和十大思想家之一,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光荣。

生活在2500多年前的孔子为什么会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

他创立的儒学是怎样兴起、发展的?

中国古代思想领域是怎样由“百家争鸣”演变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主流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久远的春秋战国,一起去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一起在祖先留给我们的智慧里寻找灵感和启迪。

学习新课:

说文解字,解读标题。

师: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解读本课的课题。

“百家争鸣”,所谓“百家”指的是什么?

生:

所谓“百家”,是指“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上形成的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

师:

真的是一百家吗?

生:

不是,“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师:

《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由于小说家没有系统化的理论,不能称其为一个学派,其他的九家被称为“九流”。

这也就是“三教九流”中“九流”的来历。

“争鸣”是什么意思?

生:

所谓“争鸣”,是指“诸子百家”之间互相诘难、批驳而形成的局面。

师:

春秋战国时期,代表各阶层、各政治派别的学者和思想流派,都希望按照本阶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

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百家争鸣”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师: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呢?

(学生思考)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这一问题,我们先来看一段对话。

这是中央电视台记者在采访中与一个西北放羊娃的对话:

你每天干什么?

放羊!

放羊为了什么?

挣钱!

挣了钱呢?

娶媳妇儿!

娶了媳妇后呢?

生娃娃!

生了娃娃,让他干什么……?

当然是放羊!

!

!

师:

看完这段对话,不少同学笑了。

我们在笑过之后,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个放羊娃会有如此单纯、幼稚,甚至可笑、可悲的想法呢?

生:

因为他受的教育太少了。

师:

为什么他受的教育太少了呢?

生:

因为他家太穷了。

师:

他的想法归根结底受到什么问题的制约?

生:

经济问题,生存环境。

师:

这折射出历史发展的一个规律,什么规律?

生: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反映。

师:

我们能否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说一说“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呢?

生1:

中国社会处于动荡变革时期。

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等旧制度走向崩溃,新的封建制度正在建立。

生2:

东周王室衰微,天下大乱,诸侯崛起,诸侯为了在争霸中胜出,纷纷招揽天下人才,士大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

生3:

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繁,很多贵族在战争中沦为平民,不少士大夫兴办私学,评论时局,寻求恢复社会秩序的良方,把本来只保存在贵族社会中的知识带到民间。

师:

(归纳总结)

1、政治、经济: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2、阶级关系:

“士”的活跃和受重用。

3、思想文化:

学术下移,“学在民间”。

以上三点原因中哪一点是“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呢?

生: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师:

“诸子百家”中对当时和后世影响较为深远的思想流派有哪些?

他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主要观点是什么?

他们的思想与他们所处的历史背景、与他们所代表的社会阶层之间有什么关系?

分组学习:

把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分别代表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个学派,归纳概括他们的主要观点,探究他们的思想与他们所处的历史背景、与他们所代表的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

教师参与合作学习,指导帮助学生。

师:

在别的学习小组回答问题的时候,咱们要注意倾听,他们回答不全面或回答错误的地方,咱们可以进行补充和指正,甚至诘难、批驳,争取在咱们的课堂上也形成一种“百家争鸣”的局面,大家说,好不好?

生:

好!

师:

首先请儒家学派的代表说一说,为什么本课的课题是“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而不是“百家争鸣”和道家思想或法家思想或墨家思想的形成?

儒家思想的形成和“百家争鸣”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

因为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百家争鸣”是儒家思想形成的背景,儒家思想正是在吸收借鉴其他学派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完善,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

师:

出示孔庙、孔府、孔林图片和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图片。

今年9月,我们的友好学校澳大利亚墨尔本市迈克劳德学校的十几名同学要来我们学校做短期文化交流,其中一项内容是到山东曲阜的孔庙去参观,假如学校派你去陪同,你将怎样简明扼要地向他们介绍孔子呢?

生: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至圣”。

孔子的言论由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孔子的学说主要有:

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孔子另外还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就是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孔子的学说而发展起来的。

师: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

生:

“仁”。

师:

什么是“仁”?

生:

“仁者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

师:

如何才能做到“仁”呢?

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师:

还有呢?

孔子还说过,怎样才能做到“仁”呢?

生:

克己复礼为仁。

师:

什么是“礼”?

请大家先看一个小故事。

(出示材料)某天,鲁哀公请孔子进宫叙谈。

哀公请孔子吃桃子,边上还有一盘黍子。

孔子却恭敬地吃掉了黍子。

哀公笑道:

“夫子,侍人送上来的黍子,是用来擦桃子上的毛的,不是吃的。

孔子正色对哀公说:

“主公啊,我不是不知道。

但是,黍米是五谷尊者,是帝王用来祭祀天地及宗庙中最上等的谷物,其地位是很高的。

但桃子地位是比较低贱的,祭祀时从不用。

用尊贵的东西去擦拭低贱的东西,是君子所不为的。

今天用五谷之长的黍米去擦拭低贱的桃子,臣以为这是违背周礼的。

故我不敢那样做。

”鲁哀公听了,大加赞赏地说:

“夫子所言,真是妙极了。

师:

通过刚才这个小故事,大家想一想,什么是“礼”?

生:

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即周礼。

师:

从孔子主张恢复周礼,你能看出什么?

生:

孔子思想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师:

“仁”和“礼”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生:

仁是内在的自觉,礼是外在的约束。

具备“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遵守“礼”的规范,才能更好地践行“仁”的品德。

师:

还有一个小故事,“苛政猛于虎”的故事,一次,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一妇女在坟边痛哭。

询问之后才知道,她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虎害了,但她却不愿离开,因为这里没有苛政。

孔子感慨到:

“苛政猛于虎也!

”这个故事反映了儒家的什么思想?

生:

以德治民。

师:

“以德治民”和“仁”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

“以德治民”是“仁”在政治理念上的反映。

师:

孔子在教育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生:

“有教无类”。

师:

你还知道孔子有哪些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教育思想?

生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生2:

温故而知新。

生3: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生4: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生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生:

……

师:

今天的孔子风光无限,春秋末年的孔子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生:

……

师:

史书载,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两国交界处困饿七日,动荡的年代,他的“仁”的思想也处处碰壁,不被采纳。

请大家思考一下:

为什么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不被采纳?

生:

孔子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

在春秋末年奴隶制正在走向灭亡的背景下,他的这一保守思想不可能受到普遍重视。

动荡的年代,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孔子“仁”的思想也缺乏施展的舞台。

师:

孔子的思想虽然在当时未受重视,但后来经孟子、荀子等人的发展改造,在战国“诸子百家”中成为蔚然大宗。

在儒学的形成过程中,孔子和孟子、荀子之间是什么关系?

他们的思想主张有何异同呢?

生: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师:

孟子的核心思想有哪些?

生:

“仁政”、民本、性本善。

师:

孟子把孔子“仁”的学说发展成为系统的“仁政”学说。

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民本思想是孟子哲学思想中的精华,也是对孔子民本思想的发展。

孟子总结战国时期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的著名命题: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也是孟子用仁政来解释君民关系。

性善学说虽然是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但孟子强调君王要善待人民,在当时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

师:

荀子杂取百家,与孔孟思想并不完全一致,为什么一般还是把他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生:

荀子虽然杂取百家,但他的核心思想“仁义”是直接从孔子的思想中脱胎而来。

师:

荀子的核心思想有哪些?

生:

“仁义”和“王道”、“君舟民水”、性本恶。

师:

“君舟民水”的观点,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影响很大,为后来历代有见识的封建帝王所采纳,对封建时代“治世”局面的出现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其中大家所熟知的影响最大的是谁?

生:

唐太宗李世民,他的名言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师:

荀子主张“性本恶”,但又认为可以通过“法治”和“礼义”使人变成君子,把普通人变成圣人。

孟子、荀子的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正是经过了孟子和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儒家思想体系才更加完整,孟子和荀子对儒家学说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师:

刚才,我们一起重点学习了儒家思想的形成,虽然说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但是儒家思想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道家、法家、墨家和儒家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

道家、法家、墨家有哪些璀璨的思想火花呢?

下面,我们一起概略地了解一下。

有请道家学派的代表说一说,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谁?

核心主张是什么?

生: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老子的主要主张是“道”、辩证、无为而治;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相对主义、消极避世。

师:

老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生:

“道”。

师:

什么是“道”?

生:

世界万物的本原。

师:

老子曰: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从老子主张“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你能推测出他可能代表哪个社会阶层的利益吗?

生:

没落的奴隶主贵族。

因为他反对社会变革,希望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师:

我们所知道的哪些典故反映了老子的辩证思想?

生1: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生2: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师:

战国时期的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但他的政治思想比老子更消极。

下面请法家学派的代表说一说战国时期法家的核心思想。

生: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

他的核心主张是法治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师:

法家思想对战国七雄里哪一国的影响最为深远?

生:

秦国。

秦国任用商鞅变法革新,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

师:

墨家的代表人物及核心思想是什么?

以其中一点作为例子,谈一谈墨家代表哪一社会阶层的利益?

为什么?

生:

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我认为,墨家代表平民百姓的利益。

以“非攻”为例,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连年征战,人民流离失所,他们厌恶战争,渴望和平,墨家的思想正是代表了他们的利益。

师:

刚才我们一起感悟了学术大师们在激烈的思想交锋中碰撞出的璀璨的思想火花,那么“百家争鸣”在中国历史上到底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历史影响呢?

生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可以说,没有当时的“百家争鸣”,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就不会五彩缤纷。

生2: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师: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师:

李泽厚先生曾说:

“即使广大农民并不读孔子的书,甚至不知孔子其人,但沉浸和积淀在他们的行为规范、观念模式、思维方法等意识和无意识底层的,主要仍是孔子和儒家的东西。

”由此看来,儒家文化已渗透到中国人思维意识的深层,体现于中国人的言谈举止之中。

因此,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与儒家思想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实,不仅仅是儒家思想,“百家争鸣”中的各派思想都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今天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政治到经济,到思想文化,等等。

请大家各抒己见,谈一谈现实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与“百家争鸣”中的各派思想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生1:

以德治国。

生2:

以法治国。

生3:

建立和谐社会。

生4:

八荣八耻。

生5:

以民为本,取消农业税。

生6:

建立节约型社会。

生7:

义务教育。

生8:

孝、诚信。

生9:

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

生:

……

师:

我们应当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呢?

生: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师:

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当珍视传统,古为今用,辩证取舍,发展创新。

我们应该吸取历史的教训,既不能妄自菲薄,全盘否定;又不能陶醉于历史,在故纸堆中被束缚。

我们应当继承其精华,弘扬其优秀部分;剔除其糟粕,批判和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

如果我们能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相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指日可待!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教学实录

马鞍山二中李代贵

幻灯:

《古代希腊地图》,带你走进西方文明的摇篮,民主政治的源头……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有着七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度,我们民族的历史几度辉煌,也历经苦难,如今,我们走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路上。

这节课,请让我们穿越时空,来认识与我们伟大民族一样有着悠久的文明史的希腊,了解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探寻西方文明的摇篮,民主政治的源头。

问:

对于古代希腊的历史,相信同学们并不太陌生。

请说出几个与古代希腊历史有关的关键词。

生:

宙斯;荷马;特洛伊;斯巴达;雅典……

师:

宙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神;荷马,是盲诗人,留下《荷马史诗》两部;特洛伊,是希波战争中的小亚细亚的一座重要城市,毁于希波战争;斯巴达,古希腊城邦时代与雅典一样著名和重要的城邦;而雅典,则是我们这一个节的主角。

出示课题:

一、西方文明的摇篮

师:

在了解这一课的基本内容之前,请看《古代希腊大事年表》。

幻灯:

《古代希腊大事年表》

爱琴文明:

青铜器时代,约BC2000-BC1200。

荷马时代:

铁器时代,BC11世纪-BC9世纪。

城邦时代:

BC8世纪-BC6世纪。

古典时代:

BC5世纪-BC4世纪。

BC338年后,马其顿、罗马、奥斯曼土耳其等相继控制希腊,直到19世纪……

师:

一种文明,一样制度,总有深刻的社会条件和背景为基础,请大家根据课文和幻灯上的地图,分析希腊地理位置有些什么特点?

学生阅读、讨论并思考。

生:

海岸线曲折、漫长,围绕着爱琴海。

生:

希腊有许多的岛屿和许多山。

生:

希腊主要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

师:

这一地区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呢?

生:

地中海式气候,湿润。

师:

所以,这一地区的生产方式有些什么特点?

生:

种植橄榄、葡萄等经济作物为主。

生:

重视商业、贸易、造船和对外交往。

幻灯:

《古代希腊地图》;《古代亚非文明古国地图》

师:

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与中国等亚非四大文明发源地相比,有哪些典型的差异?

学生讨论并思考。

生:

古代亚非文明古国主要发源于大河流域。

师:

这与希腊相比,有什么不同?

答:

亚非文明古国重视农业,对气候和河流的依赖性强,生产方式比较单一。

师:

我们将这两种文明分别称作“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地理环境的不同,带来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差异。

希腊地区多山、多岛,所以小国林立。

临海,所以重殖民、贸易和造船。

商业,讲究合作与妥协。

地中海式气候,所以非农业。

众多奴隶创造财富,是公民民主的物质基础。

希腊的地理特点,不仅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对政治制度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幻灯(教师朗诵):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我们环绕着大海(爱琴海)而居,如同青蛙环绕着水塘。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

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

师:

通过观察地图,同学还注意到古代希腊与古代亚非的一些文明发源地之间的联系了吗?

生:

希腊比较靠近古代埃及和古代两河流域。

师:

古代埃及和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早于古代希腊。

我们知道,人类文明之间,只要有条件,就会相互联系和影响。

古代希腊文明,无疑受到这两处亚非文明的积极影响,尤其是汲取着它们的养份。

我们今天的学习,主要是从城邦时代的希腊开始。

所谓城邦,基本上是小国寡民,是同一血缘人群组成的共同团体、共同地域和政治经济的绝对独立。

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约200个城邦,有大有小,小的只有十几平方公里,公民数百人,最大的,也是最典型和最著名的城邦有两个,分别是斯巴达和雅典。

雅典城邦,通常控制着一二百个小的城邦,鼎盛时期,组成了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

幻灯:

梭伦雕像;梭伦:

“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

”;梭伦改革:

奠定雅典民主制度的基础

师:

在公元前六世纪初,也就是在梭伦开始改革前,雅典的富人和穷人之间很不平等,几乎所有的平民都负了富人的债,整个雅典城邦陷入到危机之中。

公元前594年,曾经四处游历,写诗得名的梭伦担任首席执政官。

他推行政治改革,通过“解负令”废除了债务奴隶制度,扩大了雅典民主的范围;按财产多寡,而不是通过血缘关系,划分社会等级,进一步打击了氏族制度残余。

梭伦的改革,为雅典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幻灯:

克里斯提尼改革:

确立雅典民主制度

师:

又过了几十年,到了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担任首席执政官,他通过设立10个地区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氏族部落。

规定年满18岁的雅典男性均可以取得公民权,一些外邦人也可以取得公民权。

这样,地域原则代替了血缘原则,从而进一步削弱了氏族贵族在各方面的影响。

规定每个地区部落每年各选出50名30岁以上的公民,组成五百人会议,成为公民大会各项提案的起草机构,并负责处理国家日常行政事务。

他还成立了十将军委员会。

他通过这一系列改革,确立起了雅典民主政治。

幻灯:

放逐用的陶片

师: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的[历史纵横],解释什么是“陶片放逐法”?

这一措施的用意什么?

生:

略。

师:

细心的同学也许已经发现,老师将本课第一目的标题“希腊文明的摇篮”改成了“西方文明的摇篮”,哪位同学能说出这样改动的理由呢?

学生议论。

生:

说明雅典民主政治不仅仅对希腊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对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