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91740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7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参考答案

2016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词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孤辟    按部就班    疲惫(bèi)    拈轻怕重(zhān)

B.瞩目    害人听闻    鄙视(pǐ)    滂沱大雨(pāng))

C.阴晦    彬彬有礼    浩瀚(hàn)    脍炙人口(kuài)

D.婆娑    手屈一指    恫吓(xià)    分外妖娆(fèn)

【考点】易误读常见字;常见易错字.

【分析】本题注音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辩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此类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

【解答】A.“孤辟”应写作“孤僻”,“拈轻怕重”应读作“niānqīngpàzhòng”;

B.“害人听闻”应写作“骇人听闻”,“鄙视”应读作“bǐshì”,“滂沱大雨”应读作“pāngtuódàyǔ”;

C.正确;

D.“手屈一指”应写作“首屈一指”,“吓”是多音字,可读作“xià,hè”,此处应读作“hè”.

故选:

C.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平时善于积累,对于易错的字要善于总结,可以专门建立一个错题本,这样就能防止自己出错.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年“四•八”姑娘节,前往绥宁黄桑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

B.中非友好关系是双方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C.在科学领域里,牛顿是璀璨的明星,这是不言而喻的

D.分别十年的老朋友在街上萍水相逢,激动不已.

【考点】成语.

【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

【解答】A.使用正确,络绎不绝:

络绎:

前后相连;连续不断.不绝:

也是不断之意.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

B.使用正确,风雨同舟:

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C.使用正确,不言而喻:

喻:

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D.使用有误,萍水相逢:

萍:

浮萍;是随风飘荡;聚散离合不定的一种厥类植物.像浮萍随水飘泊;偶然聚在一起.比喻互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句中指的是和老朋友相遇,所以该成语使用不当.

故选:

D.

【点评】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成语和意思,学会恰当的使用.

3.下列对毛泽东手书们《园春•雪》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大气磅礴B.流畅奔放C.龙飞凤舞D.端正秀丽

【考点】词义辨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毛笔字的鉴赏,解答本题时需要熟知各种字体的特点.

【解答】正楷是端庄秀丽的,狂草是流畅奔放的,篆书是古色古香的,行书是龙飞凤舞的.题目中的书法不是楷书,所以不是端正秀丽的.

故选:

D.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对书法字体以及特点有所了解,并且能针对具体书法作品进行鉴别.

4.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仰着头,才望见峰顶,中间是一线蔚蓝的天空

B.隔壁教室里好像是李老师在上课

C.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D.拥有这么好的资源却不利用,这不是一种资源浪费吗?

【考点】修辞手法及运用.

【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有:

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问、设问、互文等.其中比喻包括暗喻、明喻、借喻,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学生要明确其各自特点,并加以判断.

【解答】A.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没使用修辞手法;

C.采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D.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故选:

B.

【点评】做好本题要熟知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做到准确区分辨别,还要多做练习加以巩固.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5年7月31日,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北京成为首个集夏奥、冬奥举办地于一身的城市

B.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

C.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左右,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D.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我在此次演讲中的不足

【考点】病句辨析与修改.

【分析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学生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解答】A.正确;

B.两面对一面,“有没有”对“是”不恰当,应该在“一个人”后加上“是否”;

C.前后矛盾,“余”和“左右”矛盾,去掉其中一个;

D.语序不当,应该“指出并纠正”.

故选:

A.

【点评】做好本题要明确病句的类别,并学会辨析修改,此外还要做练习加以巩固.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文学典籍中的“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B.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唐代文学家

C.冰心,原名谢婉莹,她的诗集代表作有《繁星》《春水》

D.我国古代文学中,三十岁称“而立”,六十岁称“花甲”,七十岁称“古稀”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时需要对作者、作品、出处等内容做到了如指掌.

【解答】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有误.三十岁称“而立”.

故选:

D.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对课文的文学常识进行积累.

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于是我转念想,对于我们,家又何尝不是一只船?

_______________

①四周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

②但因为乘在这只熟悉的船上,我们竟不感到陌生

③但只要这只船是牢固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风景

④岁月不会倒流,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

⑤这是一只小小的船,却要载我们穿过多么漫长的岁月啊。

A.④①③⑤②B.④③①②⑤C.⑤④②①③D.⑤②④③①

【考点】排列句子顺序.

【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解答】根据语意连贯的原则,可判定⑤句的“这“指代“家何尝不是一只船“,然后根据段末的句式与剩余的四句形式判断剩下四句应为两两对应

的转折句式,由⑤句末尾的“岁月“判定后面应为④,由④句内的“陌生“判定转折句为②,由此可判断答案为C.

【点评】做该题时,要先了解文段的内容,找出写作的顺序,并弄清楚句子之间的关系,方可得出答案.

二、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6分)

8.【甲】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

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④今当远离,临表涕

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下流无耻       B.由是感激:

因此

C.夙夜忧叹:

早                  D.躬耕于南阳:

亲自

(2)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先帝不以臣卑鄙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以告先帝之灵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咨臣以当世之事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至

于/斟酌损益               B.陛下/亦宜自谋

C.锦官城/外柏森森             D.两朝开济/老臣心

(4)对诗文内容和情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先帝临崩前将国家大事托付于诸葛亮的原因之一是他做事谨慎。

B.甲文第①②段,作者回顾了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临崩寄大事三件事。

C.乙诗颔联描写祠内的美景,体现了作者愉快的心情。

D.乙诗颈联高度赞扬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和鞠躬尽瘁的精神。

(5)对诗文写作手法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第①段寓情于议。

B.甲文第②段寓情于叙。

C.乙诗首联运用设问的手法,点明了丞相祠堂的所在地。

D.乙诗的尾联抒情,寄寓了诗人忧国伤乱怀才不遇的感慨。

(6)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7)乙诗中有一联可看出甲文中诸葛亮“兴复汉室”的理想并未实现,请找出来。

【考点】文言文阅读综合.

【分析】参考译文:

【甲】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

  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乙】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

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解答】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A.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卑鄙:

身份卑微,见识短浅;

B.我因此十分感动.由是:

因此.

C.我早晚忧愁叹息.夙:

早.

D.在南阳务农亲耕.躬:

亲自.

故选:

A.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解释出相关字词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

例句: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以:

因为.

A.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以:

按照.

B.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以:

用来.

C.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以:

因为.

D.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以:

用,拿.

故选:

C.

(3)本题考查划分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划分节奏主要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

“锦官城外柏森森”的意思是“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锦官城外”是定语,不能在“诚”与“外”之间停顿,应在“外”后停顿.故选:

C.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理解情感的能力.“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色彩鲜明,音韵浏亮,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

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自然界的春天来了,祖国中兴的希望却非常渺茫.想到这里,诗人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惆怅的感觉,因此说是“自春色”、“空好音”.这里诗人是以乐景衬哀情.故C中“体现了作者愉快的心情”错.

(5)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写作特点的能力.选文的第一、二段都是以记叙为主,记叙中蕴含情感.故A中“甲文第①段寓情于议”错.所以选:

A.

(6)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①苟:

苟且.全:

保全.于:

在.求:

谋求.闻达:

闻名显达.句子翻译为:

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

②此:

这;所以:

用来…的;职分:

职责本分.句子翻译为: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

(7)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意思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从这可看出甲文中诸葛亮“兴复汉室”的理想并未实现.

答案:

(1)A

(2)C

(3)C

(4)C

(5)A

(6)①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

②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

(7)出师未捷身先死

【点评】通假字

①必能裨

补阙漏:

“阙”通“缺”,缺点.

②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放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通“拣”,挑选、选择.

词类活用

1.亲贤臣,远小人.

亲、远:

形容词做动词.

亲,亲近.远,疏远.

2.苟全性命于乱世.

全:

形容词做动词,保全.

3.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奸:

形容词做名词,奸邪的事.忠善:

形容词做名词,忠善之事.

4.此皆良实.

良实:

形容词做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5.优劣得所.

优劣:

形容词做名词,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

6.攘除奸凶.

奸凶:

形容词做名词,奸邪凶顽的敌人.

7.陟罚臧否.

臧否:

形容词做动词,评论人物好坏.

8.以光先帝遗德.

光:

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

9.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毛:

名词作动词,长草木(暗指荒凉)

五月:

名词作状语,在五月

10.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

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发扬

11.北定中原.

北:

方位名词作状语,北上

12.恐托付不效

托付:

动词作名词,托付的事情

13.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忠:

形容词作动词,对…尽忠

14.志虑忠纯

虑:

动词作名词,心思

15.驽钝

驽:

劣马钝:

不锋利的刀

这里指平庸的才能,是诸葛亮的自谦之词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9.古诗文填写。

(1)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4),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5),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6)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7)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是:

,。

【考点】古诗(词)文名句默写.

【分析】本题为连续性默写和情境默写的综合,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解答】

(1)天涯若比邻(重点字:

涯)

(2)乱花渐欲迷人眼(重点字:

渐)

(3)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重点字:

似)

(4)无可奈何花落去(重点字:

奈)

(5)海日生残夜(重点字:

生)

(6)柳暗花明又一村(重点字:

柳)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点评】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

“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不要因为书写有误丢分.要注意那些同音异义词,这些词往往是命题人设题的热点,应知其音,明其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这类词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具有迷惑性和误导性.另外,如果题干中要求“只做两小题”,就要首先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句中没有生僻难写字、易错字的两题作答,否则阅卷时只按答出的前两题计分,所以答题时一定要看清填写要求.

10.名著阅读。

   他有些胆怯了。

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从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

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

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

一跑,就喘不上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明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

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

以上选文出自 (作家)的小说,文中的“他”是(人名)。

【考点】名著人物.

【分析】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拥有重要地位.

祥子来自农村,立志买一辆自己的车,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但是,用三年的血汗钱换来的车却被军阀的乱兵抢走,第二次,他还没攒足买车的钱,钱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接着,车厂厂主的女儿虎妞对他的“爱情”又给他的身心带来磨难.而用虎妞的积蓄买的一辆车在虎妞难产而死后,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在经过多次挫折后,并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终于吹灭了他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从一个老实的车夫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地道的流氓无产者.通过这个悲惨的艺术形象,人们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有较深的理解,并启发人们认识造成祥子悲剧的根源.

【解答】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选文节选自《骆驼祥子》之《在烈日和暴雨下》,《在烈日与暴雨下》是老舍的作品《骆驼祥子》中的第十八章.《在烈日和暴雨下》通过叙述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祥子的生活,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在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下,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对挣扎在旧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人吃人的制度的强烈抗议.

答案:

老舍  祥子

【点评】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作品的人物、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的把握.

11.综合实践。

邵阳市创“国家卫生城市”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某学校计划开展以“共创国卫”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1)请你为本次主题活动拟一条不超过15个字的宣传标语。

(2)学校决定在6月份开展两次活动,请你设计这两次活动的名称。

(3)学生会招募志愿者去街道捡拾垃圾,你约同学小红一起参加,小红却说:

“我们的任务是学习,捡拾垃圾是环卫工人的事。

我才不去呢!

”面对这种情况,你怎样劝说小红。

【考点】综合读写.

【分析】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解答】

(1)此题考察了宣传标语拟写.

回答此题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做好广告(宣传)语拟写试题,在语言上应具有语言精炼、内容醒目、便于记忆的特点,要突出创意的新颖、独特.可借助恰当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拟人、双关等,让广告(宣传)语达到好说,好记好理解的目的.撰写此标语时一定围绕着“共创国卫”主题来回答,要求语句简练优美,主题突出,一下让人记住.

(2)此题考察了主题活动的拟定.

针对中学生的主题活动一般有以下几个:

朗读比赛、图片展、读书报告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主题歌咏比赛、古诗文朗诵大赛、办一期手抄报等,任选其中两种即可.

(3)这是一道典型的劝告类口语交际题.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

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要注意有称呼、劝说的内容得体、语气委婉(你说呢、你觉得呢、好吗、行吗等).

答案:

(1)示例:

你我共创卫生城市,让家乡更美!

(2)开展以“共创国卫”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演讲比赛.

(3)示例;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不仅仅要学习文化知识,同时也要学习社会知识,同时也要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当志愿者去街道捡拾垃圾,就是对自己爱劳动、有社会责任的一次教育,你还是和我一起去吧.

【点评】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察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相关问题。

12.教你生病

                       毕淑敏

   ①儿子比我高了。

   ②一天,我看他打蔫,就习惯地摸摸他的头。

他猛地一偏脑袋,表示不喜欢被爱抚,但我已在这一瞬间的触摸中,知道他在发烧。

   ③“你病了。

”我说。

“噢,这感觉就是病了?

我还以为我是睡觉少了呢。

妈妈,我该吃点什么药?

”他问。

孩子一向很少患病,居然连得病的滋味都忘了。

我刚想到家里专储药品的柜里找体温表,突然怔住。

因为我当过许多年的医生,孩子有病,一般都是自己在家就治了。

他几乎没有去过医院。

   ④“你都这么大了,你得学会生病。

”我说。

“生病还得学吗?

我这不是已经病了吗?

他大吃一惊。

“我的意思是你必须学会生病以后怎么办。

”“我早就知道生病以后该怎么办。

找你。

”他成竹在胸。

“假如我不在呢?

”“那我就打电话找你。

”“假如……你终于找不到我呢?

”“那我就……就找我爸。

   ⑤也许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是一种残忍。

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

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生病。

   ⑥“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呢?

”“那我就……我就忍着。

”儿子说。

“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一分钟是一分钟。

得了病以后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

”“妈妈,你的意思是让我今天独自去医院看病?

”他说。

虽然在病中,孩子依然聪明。

“正是。

”我咬着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

“那好吧……”他扶着脑门说,不知是虚弱还是思考。

“你到外面去打的,然后到X X医院。

先挂号,记住,要买一个本……”我说。

“什么本?

”他不解。

   ⑦“就是病历本。

然后到内科,先到分号台,护士让你到几号诊室你就到几号,坐在门口等。

查体温的时候不要把人家的体温表打碎。

叫你化验时就到化验室去,要先划价,后交费。

等化验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