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内涵和实施途径.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93401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内涵和实施途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内涵和实施途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内涵和实施途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内涵和实施途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内涵和实施途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内涵和实施途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内涵和实施途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内涵和实施途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内涵和实施途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内涵和实施途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内涵和实施途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内涵和实施途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内涵和实施途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内涵和实施途径.docx

《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内涵和实施途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内涵和实施途径.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内涵和实施途径.docx

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内涵和实施途径

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内涵和实施途径*

范玉顺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北京100084

摘要:

给出了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定义,并讨论了其内涵。

提出了在先进制造技术、企业建模与诊断方法、集成框架与平台工具的支持下,实施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途径。

提出了面向信息系统实施的企业业务战略规划、信息系统规划、信息系统实施与运行等主要阶段的实施步骤和具体实施方法。

关键词:

企业信息系统实施、整体解决方案、实施途径、战略规划

中图分类号:

TP319,TH166

1.引言

通过逐步实施信息化、构建全面集成的数字化企业,是企业长远的发展目标[1],文献[2]给出了未来企业(全面集成的数字化企业的主要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信息时代制造企业的综合发展框架,并给出了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主要内容。

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可以用“一个思想、一组理论与方法、一个框架、一组工具与平台、一个实施途径、一组标准与规范、一个评价体系、一批关键技术”这“八个一”来描述。

其中“思想”指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指导思想,“理论与方法”指研究和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这个复杂问题的系统化的理论与方法,“框架”指企业信息系统集成框架,“工具与平台”指应用工具、集成平台和使能工具,“实施途径”指企业信息化实施指南和参考模板,“标准与规范”指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标准与规范,“评价体系”指企业信息化实施效果的评价体系、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关键技术”指在企业信息系统设计、实施、组织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本文在文献[2]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给出了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定义和内涵,提出了在先进制造技术、企业建模与诊断方法、集成框架与平台工具的支持下实施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方法。

2.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定义和内涵

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是规划、组织、控制和管理企业信息化实施工作的系统化方法,它通过综合考虑信息系统规划实施中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包括当前企业生产经营需要满足的需求,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企业现有的信息技术基础,企业

*863计划CIMS主题资助项目:

2002AA414710。

Foundationitem:

ProjectsupportedbytheNationalHighTechnologyR&DProgram,China(GrantNo.2002AA414710

的人员素质、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等,对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工作制订一个全面的规划,建立一个可逐步发展和进化的信息系统框架,并给出正确的实施途径,从而保证企业信息化工作顺利、高效、低成本地进行,保证所建立的信息技术体系能够正确调整和连接到业务结构和经营战略上,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有效的支持。

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具有通用性、特殊性、前瞻性、时效性、动态性、互补性、层次性、继承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多样性等特性。

通用性指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不是针对某个特定企业的,而是适用于所有企业。

同时,由于每个企业有其特定的情况,具体采用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必然各有特色,所以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还具有特殊性。

前瞻性指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是在先进的理论指导下,采用先进的方法和技术来制定的企业信息化工作规划和实施途径。

不仅要解决企业当前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要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规划实施步骤,因此具有战略上的前瞻性和技术上的先进性。

时效性是指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是在一定时间阶段内有效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不对其进行修正补充,其有效性将逐步下降。

虽然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是在综合考虑了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基础之上制定的,但是由于受到方案制定者的认识水平、企业的现状、当时信息技术水平和制定方案所采用的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局限,所制定的整体解决方案经过一定的时间后,都会明显表现出种种不足之处。

因此,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不是一个永不变化的蓝图,而是一个需要不断进行修改充实的方案,因此,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具有动态性。

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由指导思想、理论方法、集成框架、集成平台、实施途径、评价体系、关键技术等部分组成,每个组成部分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与功能。

互补性是指这些组成部分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相互补充的,同时也是相互制约的。

通过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补充和关联形成一个整体的综合解决方案。

层次性指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具有不同的层次,层次不同,其整体解决方案的重点也有所区别。

比如,企业整体解决方案可以按照由高到低的方法分为通用层、行业层、集团公司层、企业层。

继承性指低层次的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继承高层次的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内容。

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还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样性等特性。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说明企业的信息化工作不仅是一个实践性的工作,而且需要理论与方法的指导。

多样性是指一个企业的整体解决方案有多种不同的表示方法,没有一个固定的最佳模式。

3.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实施途径

实施途径在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中起着桥梁的作用,通过实施途径将整体解决方案的各个部分连接起来。

在指导思想和理论方法的指导下,在集成框架的控制下,将相关的标准规范技术、系统集成关键技术、集成平台、应用软件等经过有步骤的实施途径集成起来,完成传统企业向未来数字化企业的过渡。

在实施过程中,应用整体解决方案中建立的评价体系不断检验信息系统的实施效益。

关于企业信息化的实施途径和实施方法,许多咨询公司、系统集成公司、软件供应商、信息技术研究院校在实践的基础上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企业建模、企业诊断、企业性能评价、企业参考模型等多种技术的研究成果,也为企业制订有效的信息化实施途径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上的支持。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每个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实施途径都与该企业特定的管理思想、企业产品、企业文化、市场环境与定位、组织结构、人员结构密切相关,虽然其他企业的信息化实施途径和经验可以作为参考,但是针对该企业的信息化工作实施途径一定不同于所有任何其他企业,也就是说,每个企业的信息化实施途径都是在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制订的、专用于该企业的特定策略和方法。

图1给出了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宏观实施步骤,分为理论与方法学习、面向信息系统实施的企业业务战略规划、信息系统规划、信息系统实施、组织调整和资源配置、信息系统运行六个步骤。

图1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宏观实施步骤

在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实施步骤中,前两个步骤是为贯彻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系统化思想而进行的理论、方法学习和面向信息系统实施的企业业务战略规划,它们是企业实施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基础和前提。

在此基础上,开展企业信息系统的规划和信息系统实施,并且要根据企业业务战略规划中制定的企业业务模型、信息系统规划与信息系统实施中对组织、资源配置的需求,对组织进行相应的调整,对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

信息系统的规划在整个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最后一个步骤是将实施好

的信息系统投入运行,为企业业务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和工具。

下面分别对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实施步骤、主要实施内容和预期成果进行介绍。

1理论与方法学习

该阶段主要是学习与企业信息化工作相关的理论和方法,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先进制造模式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内涵[3]、企业战略规划方法[4]、整体解决方案组成、指导思想与方法、企业建模与诊断方法[5]、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规划方法、标准与规范技术等。

参与这些理论和方法学习的人员主要是企业的领导层和从事企业信息系统规划的骨干技术人员。

学习这些理论与方法的目的是使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相关人员能够用战略的观点、整体角度和系统化的方法来看待企业信息化工作。

2面向信息系统实施的企业业务战略规划

与传统的企业战略规划方法不同,这里介绍的面向信息系统实施的企业业务战略规划则充分利用了企业模型和基于模型的分析方法,给出由企业远景、发展战略、到企业业务模型和对信息系统需求的逐步推导的过程,并且在每个步骤中都给出了具体的内容、方法和预期的成果及形式,因此更加具有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

图2给出了面向信息系统实施的企业业务战略规划的实施步骤,包括企业定位、企业现状分析、制定业务目标与所采用的先进制造战略、确定关键成功因素、主要措施与目标、确定企业业务模型6个步骤。

对图中所列的每个步骤,分别给出了其主要工作内容、采用的主要方法、和预期取得的主要成果和成果形式的提纲。

下面我们对每个步骤进行介绍,对于从文字上已经能够清楚理解其意义的内容将不再细说。

企业定位

确定企业的战略定位,也就是要明确企业是做什么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

用文字的方式描述企业存在的理由、企业存在的目的、企业服务的对象、企业为客户提供的服务类型和方式等。

在这里还要对企业的发展远景和价值进行展望。

企业的发展远景指未来3-5年的业务发展情况,企业价值描述了企业的业务运行对社会、客户、员工、投资者的价值。

方法

图2面向信息系统实施的企业业务战略规划实施步骤

企业现状分析

与传统的基于SWOT表[4](优势、弱点、挑战、机遇进行企业现状分析的方法相比,本节提出的方法增加了两个新的内容,一是增加了企业核心能力和伙伴关系的分析,二是引入了企业建模与诊断的方法和工具的支持。

增加企业核心能力和伙伴关系分析是为了使企业充分认识到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能力到底是什么,也是为了使企业充分认清其周围的环境,它与其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关系如何,还存在什么问题。

此外,分析企业的核心能力以及发展与其他企业良好的伙伴关系,也是企业适应当今制造全球化和敏捷制造大趋势的需要。

采用企业建模的方法和工具,基于企业模型开展企业现状与瓶颈分析,可以提高企业现状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减少决策的盲目性。

如采用基于过程模型的工作流仿真,可以准确地给出过程中每个活动的周期、成本、资源需求等情况,也可以准确地给出影响业务过程周期的最关键的瓶颈。

通过具有模型的组织分析,可以发现企业在组织结构设置上存在的不合理问题。

本阶段工作的成果主要是计算机化的企业模型、企业现状分析报告与企业诊断报告。

制定业务目标与所采用的先进制造战略

在以上两个阶段工作的基础上,确定企业主要的业务目标,并对业务目标按照重要性进

行排序。

这里的业务目标与企业的战略远景目标相比要更加具体,如降低产品成本10%,缩短产品研制生产周期3个月,提高某个产品的市场占有率5%,某个车间的制造能力提高一倍等。

在此基础上,企业要确定为了实现这些业务目标需要采用什么先进制造战略,但是在实际中还没有一种先进制造战略能够解决企业的所有问题,不同的企业业务目标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先进制造战略,有时同一个问题又有多种先进制造战略可以作为解决方法。

如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既可以采用并行工程的方法、也可以采用网络化制造的方法、还可以采用虚拟制造的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先进制造战略的优点,制定几种可能的先进制造战略方案,然后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自己制定一个综合的适用于本企业特点的先进制造战略框架。

确定关键成功因素

对业务目标进行分析,列出影响企业业务目标实现的关键成功因素(CSF,并建立关键成功因素与业务目标的影响因子表,进而确定出改革CSF对企业各项业务目标的影响程度。

主要措施与目标

首先确定为解决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实施的先进制造战略和实现企业预期业务目标而采取的措施,然后分析所采取的措施对实现企业目标的影响,并提出所采取措施的预期效果与评价指标,在确定采取的措施时要特别注意其预期效果的可检测性,并建立一组面向某个目标的主要措施的阶段预期成果表。

确定企业业务模型

面向信息系统实施的企业业务战略规划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在前面分析和规划的基础上,确定企业的未来业务模型。

这个业务模型是在需求分析阶段得到的企业现状模型和诊断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调整后得到的。

整个企业业务模型以业务过程模型为核心,采用集成化的企业建模工具对企业的业务过程、功能、信息、组织、资源、产品进行全面的描述,并建立过程与功能、过程与信息、过程与组织、过程与资源、过程与产品、功能与组织、功能与资源等不同视图之间的关联。

根据这些关联确定对信息的需求,对软件功能的需求,对组织结构调整的需求,对资源优化配置的需求。

所确定的这些需求是开展信息系统规划与实施的基础。

3信息系统规划

在完成了面向信息系统实施的企业业务战略规划后,接下来的工作是进行信息系统规划。

在信息系统规划阶段要完成企业的业务体系到信息系统体系的转化,并且通过一系列步骤保证所设计的信息系统能够为企业业务系统的运作提供有效的支持。

与以往传统的信息系统规划方法相比,本节提出的信息系统规划方法有如下特点。

在手段上强调采用企业建模方法和工具的支持,因此更加科学,也为未来实施基于模型的企业集成信息系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技术路线上强调标准与规范技术的应用和集成框架的设计,用这些技术来保证系统的开放性、可集成性和柔性,通过集成框架来完成企业的业务过程体系、信息系统体系、应用软件体系、技术支持体系和信息系统管理体系的定义,并以它作为企业信息化的基本蓝图和宏观控制框架,开展应用软件的实施与集成,保证所建立的信息技术体系能够正确调整和连接到业务体系和经营战略上,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有效的支持。

另外,本节提出的信息系统规划方法还强调了信息系统的管理系统的体系设计,为未来系统的有效运行和管理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图3给出了信息系统规划的步骤,包括信息建模、功能建模、规范与标准制定、信息系统集成框架设计、信息系统功能配置、管理系统体系设计和制定信息系统实施计划7个步骤。

信息建模

本阶段的第一个工作是以面向信息系统实施的企业业务战略规划阶段确定的业务模型对信息和数据流的初步需求和所建立的企业模型为基础,进一步确定业务过程对信息的具体需求,也就是说要对相关的信息进行详细的描述,包括其名称、结构、所包含的字段、字段的类型等。

在信息需求明确后,采用信息建模工具对信息需求进行整理,形成一个结构更加合理、表述方式更加规范的信息模型(实体-关系模型。

功能建模

在功能建模阶段,要在已有的企业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企业的业务过程对功能的需求,也就是要说明哪个过程需要哪些功能的支持,据此通过修改已有的功能模型得到新的功能模型,并将得到的功能模型与过程模型进行关联,建立功能到过程的映射关系,最后定义功能和过程之间的集成机制与集成方法,为集成框架的设计奠定基础。

图3信息系统规划的步骤

规范与标准制定

本阶段的工作是在充分了解已有信息化相关标准与规范的基础上,制定一个符合本企业实际的企业信息化标准与规范手册,以此来约束和规范企业的信息化工作,并通过贯彻标准化与规范化的方法,来保证设计的集成框架和信息系统的开放性、可集成性和系统柔性。

信息系统集成框架设计

信息系统集成框架的设计是信息系统规划阶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其工作内容也十分丰富,包括确定信息系统的基础结构(网络系统结构、数据库系统结构、系统的软硬件系统架构、信息系统支持范围、主要的功能、主要功能之间的关系、不同功能系统之间的集成策略和手段、主要采用的信息技术环境与支撑平台、企业信息与知识的管理策略、相关数据标准与安全策略等。

信息系统功能配置

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本阶段要确定信息系统的功能配置,也就是说要将前面功能模型中定义的若干功能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组织成为若干个应用软件系统和子系统。

如将涉及产品研制过程的若干功能组织成为一个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将涉及订单处理、财务、计划、销售、采购、库存等的若干功能组织成为一个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等。

管理系统体系设计

本阶段的工作是确定企业信息系统的管理系统体系结构,包括确定管理系统的功能与管理方法、信息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方法、数据管理和备份方法、网络管理与性能监控方法等。

在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施上,同样要参照当前市场上比较通用的系统管理软件的功能和性能来进行工作。

制定信息系统实施计划

信息系统规划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制定一个可实施性好的信息系统实施计划,并根据实施计划,确定信息系统实施过程中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有许多种方法可以用来制定信息系统实施计划,如GANTT图方法、Pert图方法等。

4信息系统实施

在信息系统规划的基础上,信息系统实施阶段要完成企业信息系统以及管理维护企业信息系统的管理系统的实施。

图4给出了信息系统实施的步骤,包括集成平台与应用软件选型、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单元系统实施、单元系统测试与评价、管理系统实施、系统集成和集成系统测试与评价等7个步骤。

图4信息系统实施的步骤

5组织调整和资源配置

根据企业业务战略规划中制定的企业业务模型和信息系统规划与信息系统实施中对组

织、资源配置的需求,对组织进行相应的调整,对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

6信息系统运行

信息系统的良好运行和管理,为业务系统的运行提供有效的支持,是信息系统设计、实施的最终目标,因此作为信息系统整个生命周期重要环节的信息系统运行阶段理应得到重视。

5给出了信息系统运行阶段的应用步骤,包括技术与系统培训、运行管理制度制定、基础数据整理、应用系统运行、系统日志与数据仓库建立和运行性能评价等6个步骤。

图5信息系统运行阶段的应用步骤

做好技术与系统培训、制定运行管理制度、进行基础数据的整理是保证信息系统运行良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Vol.10,No.5,2004,pp.481-486

好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对这些工作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并且需要以企业制度的方式给予保证,从源头上保证企业业务信息系统运行的规范和数据源的正确性。

在系统投入运行后,建立有效的系统日志和数据仓库将是信息系统运行管理人员重要日常工作,在系统日志和数据仓库记录的基础上,采用相应的支持工具对系统的运行性能进行及时评价,发现影响系统运行性能的瓶颈问题,并及时进行系统升级和整改。

4.结论

本文重点介绍了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实施途径。

所提出的方法是在总结和分析了当前企业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的基础上,参照国外先进企业的信息化工作经验和优良实践而提出的。

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其规划、设计、实施、组织、过程重组、集成框架与集成平台构建、系统集成、系统维护等方面还有大量的问题需要研究。

本文仅是作者对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进行的初步研究的成果,希望本文的介绍的内容能够对企业实施信息化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Miller,T.H.,Berger,D.W.TotallyIntegratedEnterprises.NewYork:

St.LuciePress,2001[2]范玉顺.全面集成的数字化企业与整体解决方案[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2,8(12:

925-930

FanYushun.Totallyintegrateddigitalenterpriseandtotalsolution[J].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ingSystems,2002,8(12:

925-930

[3]吴澄.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导论[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WuCheng,IntroductiontoContemporaryIntegratedManufacturingSystems[M],Beijing:

TsinghuaUniversityPress,2002

[4]McNamarac.StrategicPlanning.in

http:

//www.mapnp.org/library/plan_dec/str_plan/str_plan.htm

[5]范玉顺,王刚,高展.企业建模理论与方法学导论[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FanYushun,WangGang,GaoZhan.IntroductionofEnterpriseModelingTheoryandMethodology[M].Beijing:

TsinghuaUniversityPress,2001

TheConnotationandImplementationRoadmapforEnterpriseInformationSystemTotalSolution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Vol.10,No.5,2004,pp.481-486,FanYushunDepartmentofAutomation,TsinghuaUniversity,Beijing100084Abstract:

Inthispaper,thedefinitionoftotalsolutionforenterpriseinformationsystemimplementationisgiven,theconnotationoftotalsolutionisdiscussed.Basedonadvancedmanufacturingtechnology,enterprisemodelinganddiagnosismethods,integrationframeworkandintegrationtools,animplementationmethodfortotalsolutionisputforward.Theimplementationstepsandguidelinesforseveralmajorphasesintotalsolutionarepresented,thesephasesareenterprisestrategicbusinessplanningorientedatinformationsystemimplementation,informationsystemplanning,informationsystemimplementation,andinformationsystemoperation.Keywords:

EnterpriseInformationSystemImplementation,TotalSolution,ImplementationMethod,StrategicPlanning作者简介:

范玉顺(1962-),男(汉族),江苏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