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费用功能点计数基本规则参数表常用模板样例测算示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93485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软件开发费用功能点计数基本规则参数表常用模板样例测算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软件开发费用功能点计数基本规则参数表常用模板样例测算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软件开发费用功能点计数基本规则参数表常用模板样例测算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软件开发费用功能点计数基本规则参数表常用模板样例测算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软件开发费用功能点计数基本规则参数表常用模板样例测算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软件开发费用功能点计数基本规则参数表常用模板样例测算示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软件开发费用功能点计数基本规则参数表常用模板样例测算示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软件开发费用功能点计数基本规则参数表常用模板样例测算示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软件开发费用功能点计数基本规则参数表常用模板样例测算示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软件开发费用功能点计数基本规则参数表常用模板样例测算示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软件开发费用功能点计数基本规则参数表常用模板样例测算示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软件开发费用功能点计数基本规则参数表常用模板样例测算示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软件开发费用功能点计数基本规则参数表常用模板样例测算示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软件开发费用功能点计数基本规则参数表常用模板样例测算示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软件开发费用功能点计数基本规则参数表常用模板样例测算示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软件开发费用功能点计数基本规则参数表常用模板样例测算示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软件开发费用功能点计数基本规则参数表常用模板样例测算示例.docx

《软件开发费用功能点计数基本规则参数表常用模板样例测算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件开发费用功能点计数基本规则参数表常用模板样例测算示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软件开发费用功能点计数基本规则参数表常用模板样例测算示例.docx

软件开发费用功能点计数基本规则参数表常用模板样例测算示例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功能点计数基本规则

A.1功能点计数项分类

功能点计数项分为数据功能和交易功能两类,其中数据功能包括ILF、EIF;交易功能包括外部输入(EI)、外部输出(EO)、外部查询(EQ)。

数据功能是系统提供给用户的满足产品内部和外部数据需求的功能,体现系统管理或使用哪些业务数据(业务对象)。

ILF或EIF所指的“文件”不是传统数据处理意义上的文件,而是指一组用户可识别的、逻辑上相互关联的数据或者控制信息。

这些文件和物理上的数据集合(如数据库表)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

交易功能是系统提供给用户的处理数据的功能,体现系统如何处理和使用那些业务数据(业务对象)。

交易功能又称为基本过程,是用户可识别的,业务上的一组原子操作。

使用预估功能点方法时,只需要识别数据功能,包括ILF和EIF;使用估算功能点方法时,需要识别数据功能和事务功能,包括ILF、EIF、EI、EO和EQ。

示例:

对于人事管理系统,“人员信息”、“部门信息”属于数据功能,“增加人员信息”、“修改部门信息”、“查询在岗人员”等则为交易功能。

A.2ILF的识别

识别ILF的步骤如下:

a)识别业务对象。

业务对象应是用户可理解和识别的,包括业务数据或业务规则。

注:

为程序处理而维护的数据属于编码数据。

所有的编码数据均不应识别为逻辑文件,与之相关的操作也不应识别为基本过程;

b)确定逻辑文件数量。

根据业务上的逻辑差异及从属关系确定逻辑文件的数量。

c)是否是ILF。

确定该逻辑文件是否在本系统内进行维护。

如果是,记为ILF;否则为EIF。

A.3EIF的识别

EIF是被应用边界内一个或几个基本处理过程所引用的业务数据。

一个应用中的EIF应是其他应用中的ILF。

识别EIF的步骤如下:

a)识别业务对象。

业务对象应该应是用户可理解和识别的。

业务对象包括业务数据或业务规则。

而一些为了程序处理而维护的数据则属于编码数据。

所有的编码数据均不识别为逻辑文件,与之相关的操作也不识别为基本过程;

b)确定逻辑文件数量。

需要根据业务上的逻辑差异及从属关系确定逻辑文件的数量;

c)是否是EIF。

确定该逻辑文件是否在本系统内进行维护。

如果是,记为ILF;否则为EIF。

A.4EI的识别

EI是处理来自系统边界之外的数据或控制信息的过程。

目的是维护一个或多个ILF或者改变系统的行为。

EI的基本识别规则如下:

a)应是来自系统边界之外的输入数据或控制信息;

b)穿过边界的数据应是改变系统行为的控制信息或者应至少维护一个ILF;

c)该EI不应被重复计数。

任何被分别计数的两个EI至少满足下面三个条件之一(否则应视为同一EI):

1)涉及的ILF或EIF不同;

2)涉及的数据元素不同;

3)处理逻辑不同。

A.5E0的识别

EO是处理向系统边界之外发送数据或控制信息的过程。

目的是向用户呈现经过处理的信息。

EO的基本识别规则如下:

a)将数据或控制信息发送出系统边界;b)处理逻辑应至少符合以下一种情况:

1)包含至少一个数学公式或计算过程;

2)产生衍生数据;

3)维护至少一个ILF;

4)改变系统行为。

c)该EO不应被重复计数。

任何被分别计数的两个EO至少满足下面一个条件(否则被视为同一EO):

1)涉及的ILF或EIF不同;

2)涉及的数据元素不同;

3)处理逻辑不同。

A.6EQ的识别

EQ是向系统边界之外发送数据或控制信息的基本处理过程。

目的是向用户呈现未经加工的已有信

息。

EQ的基本识别规则如下:

a)将数据或控制信息发送出系统边界;b)处理逻辑可包含筛选、分组或排序;c)处理逻辑不应包含:

1)数学公式或计算过程;

2)产生衍生数据;

3)维护ILF;

4)改变系统行为。

d)该EQ不应被重复计数。

任何被分别计数的两个EQ至少满足下面一个条件(否则被视为同一EQ):

1)涉及的ILF或EIF不同;

2)涉及的数据元素不同;

3)处理逻辑不同。

 

附录B

(规范性附录)参数表

B.1生产率基准数据表

表1生产率基准数据

P10

P25

P50

P75

P90

2.20

3.94

7.16

12.28

17.93

单位为人时/功能点

注:

表格数据基于中国软件行业基准数据(CSBMK-201610)中项目分析结果,可随着行业基准数据的变化而变化。

生产率基准数据通常使用P50的取值测算工作量、工期、费用的最有可能值,使用P25和P75的值分别测算上下限。

特殊情况(如项目目标约束极其严格)下,也可采用P10和P90的值测算上下限。

B.2规模调整因子计算公式

SF=(269.6446+S×0.7094)/S(式中S为调整后软件功能规模)

注:

本公式基于中国软件行业基准数据(CSBMK-201610)回归分析结果,可随着行业基准数据的变化而变化。

B.3应用类型调整因子参数表

表2应用类型调整因子参数表

应用类型

范围

调整因子

业务处理

办公自动化系统;人事、会计、工资、销售等经营管理及业务处理用软件等

1.0

应用集成

企业服务总线、应用集成等

1.2

科技

科学计算、模拟、统计等

1.2

多媒体

图形、影像、声音等多媒体应用领域;地理信息系统;教育和娱乐应用等

1.3

智能信息

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

1.7

系统

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集成开发环境、自动化开发/设计工具等

1.7

通信控制

通信协议、仿真、交换机软件、全球定位系统等

1.9

流程控制

生产管理、仪器控制、机器人控制、实时控制、嵌入式软件等

2.0

B.4质量特征调整因子参数表

表3质量特征调整因子参数表

调整因子

判断标准

影响度

分布式处理

指应用能够在各组成要素之间传输数据

没有明示对分布式处理的需求事项

-1

通过网络进行客户端/服务器及网络基础应用分布处理和传输

0

在多个服务器及处理器上同时相互执行应用中的处理功能

1

性能

指用户对应答时间或处理率的需求水平

没有明示对性能的特别需求事项或活动,因此提供基本性能

-1

应答时间或处理率对高峰时间或所有业务时间都很重要,对连动系统结束处理时间有限制

0

满足性能需求事项,要求设计阶段进行性能分析,或在设计、开发阶段使用分析工具

1

调整因子

判断标准

影响度

可靠性

指发生故障的影响程度

没有明示对可靠性的特别需求事项或活动,因此提供基本的可靠性

-1

发生故障时可轻易修复,带来一定不便或经济损失

0

发生故障时很难修复,发生重大经济损失或有生命危害

1

多重站点

指能够支持不同硬件和软件环境

在相同用途的硬件或软件环境下运行

-1

在用途类似的硬件或软件环境下运行

0

在不同用途的硬件或软件环境下运行

1

注:

质量特性调整因子=(分布式处理因子+性能因子+可靠性因子+多重站点因子)×0.025+1

B.5开发语言调整因子参数表

表4开发语言调整因子参数表

语言分类

调整因子

C及其他同级别语言/平台

1.5

JAVA、C++、C#及其他同级别语言/平台

1.0

PowerBuilder、ASP及其他同级别语言/平台

0.6

B.6开发团队背景调整因子参数表

表5开发团队背景调整因子参数表

调整因子

判断标准

影响度

同类行业及项目的以往经验

为本行业开发过类似的项目

0.8

为其他行业开发过类似的项目,或为本行业开发过不同但相关的项目

1.0

没有同类项目的背景

1.2

附录C

(资料性附录)常用模板样例

C.1预估功能点计数表样例

功能类型不同复用度文件数功能点数功能点数合计

ILF低×1×35=

中×2/3×35=

高×1/3×35=

 

ILF计数合计:

EIF低×1×15=

中×2/3×15=

高×1/3×15=

 

EIF计数合计:

US(ILF计数合计+EIF计数合计)

规模变更因子:

S(调整后规模总计):

说明:

在预算阶段,复用度调整系数通常取值为1(假设复用度低);规模变更因子预算时取值为1.5,招标时取值为1.26;

功能规模S=US*规模变更因子。

C.2直接非人力成本测算表样例

直接非人力成本测算表

序号

分项

金额(元)

备注

说明

 

1

 

办公费

开发方为开发此项目而产生的行政办公费用,如办公用品、通讯、邮寄、印刷、会议等。

示例1:

项目成员因项目加班而产生的餐费宜计入直接非人力成本中的办公费,而项目成员的工作午餐费宜计入直接人力成本。

示例2:

项目组封闭开发租用会议室而产生的费用宜计入直接非人力成本中的办公费,而研发部例会租用会议室产生的费用宜按照间接非人力

成本。

2

差旅费

开发方为开发此项目而产生的差旅费用,如交通、住宿、差旅补贴等。

3

培训费

开发方为开发此项目而安排的特别培训产生的

费用。

4

业务费

开发方为完成此项目开发工作所需辅助活动产

生的费用,如招待费、评审费、验收费等。

 

5

 

采购费

开发方为开发此项目而需特殊采购专用资产或服务的费用,如专用设备费、专用软件费、技术协作费、专利费等。

示例:

为项目采购专用测试软件的成本宜计入直接非人力成本中的采购费,日常办公用软件的成本宜按照间接费人力成本

进行分摊。

6

其他

未在以上项目列出但确系开发方为开发此项目

所需花费的费用。

合计

测算责任人:

测算日期:

年月日

C.3软件开发费用测算表样例

功能点测算规模、工作量、工期、费用表

1.未调整功能点数UFP(功能点)

经过复用调整后的功能点数US(功能点)

设定规模变更因子CF

2.调整后的功能点数S(功能点)

S=UFP×CF(不调整复用度)

S=US×CF(调整复用度)

 

基准数据(生产率)

功能点耗时率(人时/功能点)(P25)

功能点耗时率(人时/功能点)(P50)

功能点耗时率(人时/功能点)(P75)

3.未调整的工作量UE(人时)计算公式:

UE=PDR×S

下限(人时)

最有可能(人时)

上限(人时)

 

设定调整因子

规模调整因子SF

应用类型调整因子AT

质量特性调整因子QR

开发语言调整因子SL

开发团队背景调整因子DT

4.调整后的工作量AE(人时)计算公式:

AE=UE×SWF×RDF;

其中SWF=SF×AT×QR,RDF=SL×DT

下限(人时)

最有可能(人时)

上限(人时)

人月折算系数HM(人时/人月)

176

平均人力成本费率(含直接人力成本和间接成本+开发方毛利润)F(元/人月)

直接非人力成本合计DNC(元)

5.工期D(月)

计算公式:

D=1.277×(AE/176)0.404

下限(月)

最有可能(月)

上限(月)

6.软件开发费用(元)

计算公式:

P=AE/HM×F+DNC

下限(元)

最有可能(元)

上限(元)

最终费用/价格(元)

功能点单价(元/功能点)

附录D

(资料性附录)测算示例

D.1需求示意

项目背景:

政府部门甲拟新开发一OA系统,以支持其网上办公、文档流转等电子政务需求。

委托方需根据初步需求确定项目预算。

本项目预算期需求较明确,委托方了解各功能通常的复用程度,并确定采用JAVA开发,无特殊质量要求,希望未来团队开发过此类系统。

主要功能:

……收文管理、发文管理、会议管理、日程安排……;功能描述:

……收文管理功能要求……;……日程安排功能要求……。

D.2测算规模

假设根据需求描述,识别ILF15个,EIF4个,识别各功能可复用程度后,填写以下模板得:

功能类型

不同复用度文件数功能点数

功能点数合计

ILF

低中高

9

3

3

×1×35=

×2/3×35=

×1/3×35=

ILF计数合计:

315

70

35

 

 

420

EIF

低中高

2

0

2

×1×15=

×2/3×15=

×1/3×15=

EIF计数合计:

30

0

10

 

 

40

US(ILF计数合计+EIF计数合计)

规模变更因子:

S(调整后规模总计):

 

460

1.26

579.6

说明:

规模变更因子预算时取值为1.5,招投标时取值为1.26;

功能规模S=US*规模变更因子

由于需求较明确,所以规模变更因子参照招投标场景取值,为1.26。

D.3确定预算

根据规模测算结果,填写以下模板可得到最终费用测算结果:

功能点测算规模、工作量、工期、费用表

1.未调整功能点数UFP(功能点)

/

经过复用调整后的功能点数US(功能点)

460

设定规模变更因子CF

1.26

2.调整后的功能点数S(功能点)

S=UFP×CF(不调整复用度)

/

S=US×CF(调整复用度)

579.6

 

基准数据(生产率)

功能点耗时率(人时/功能点)(P25)

3.94

功能点耗时率(人时/功能点)(P50)

7.16

功能点耗时率(人时/功能点)(P75)

15.50

3.未调整的工作量UE(人时)计算公式:

UE=PDR×S

下限(人时)

2283.62

最有可能(人时)

4149.94

上限(人时)

7117.49

 

设定调整因子

规模调整因子SF

1.17

应用类型调整因子AT

1.00

质量特性调整因子QR

0.90

开发语言调整因子SL

1.00

开发团队背景调整因子DT

1.00

4.调整后的工作量AE(人时)

计算公式:

AE=UE×SWF×RDF;其中SWF=SF×AT×QR,RDF=SL×DT

下限(人时)

2672.74

最有可能(人时)

4369.89

上限(人时)

7494.72

人月折算系数HM(人时/人月)

176

平均人力成本费率(含直接人力成本和间接成本及开发方毛利润)F(元/人月)

16900

直接非人力成本合计DNC(元)

80000

5.工期D(月)计算公式:

D=1.277×(AE/176)0.404

下限(月)

3.31

最有可能(月)

4.67

上限(月)

5.81

 

6.软件开发费用P(元)计算公式:

P=AE/HM×F+DNC

下限(元)

336644

最有可能(元)

499609

上限(元)

799663

项目预算(元)

499609

功能点单价(元/功能点)

723.96

注:

模板中公式及参数取值均基于中国软件行业基准数据(CSBMK-201610)回归分析结果,可随着行业基准数据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