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2942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96 大小:18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6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6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6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6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6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6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6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6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6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6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6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6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6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6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6页
亲,该文档总共9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docx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docx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目录

第一章导论1

§1经济学十大原理1

§2经济模型、研究层次及表述类型3

§3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5

第二章市场如何运作7

§1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7

§2弹性及其应用14

§3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21

第三章市场和福利27

§1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27

§2应用:

赋税的代价30

§3应用:

国际贸易31

第四章公共部门经济学34

§1外部性34

§2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38

§3税制的设计40

第五章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42

§1产量、收益、成本与利润42

§2竞争市场上的企业45

§3垄断51

§4垄断竞争58

§5寡头61

第六章劳动市场经济学65

§1生产要素市场65

§2收入与歧视68

§3收入不平等与贫困69

第七章深入研究的论题72

§1消费者选择理论72

§2微观经济学前沿80

第一章导论

§1经济学十大原理

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

经济学(economics)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具体说来,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可归纳为十大原理。

一、人们如何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

(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做出决策就是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如在时间用途分配中、在家庭收入使用分配中、在“大炮与黄油”之间、在清洁的环境与高收入水平之间、在效率与平等之间的权衡取舍。

效率(efficiency)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平等(equality)是指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

(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1、理性人(rationalpeople)是指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marginalchange)是指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2、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利益(marginalbenefit)与边际成本(marginalcost)来做出决策。

当且仅当一种行为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行为。

(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激励(incentive)是指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价格的变化、政策的调整。

二、人们如何相互交易的三个原理

(一)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

贸易使每个人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

通过与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同理,国家也能从相互贸易中获益。

(二)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1、市场经济(marketeconomy)是指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它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2、亚当.斯密(AdamSmith)在他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提出了全部经济学中最著名的观察结果:

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相互交易,它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即价格)所指引,并引致了合意的市场结果。

(三)政府有的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1、只有在政府实施规则并维持对市场经济至关重要的制度时,“看不见的手”才能施展其魅力。

最重要的是,市场经济需要实施产权(propertyrights)的制度,以便个人可以占有和控制稀缺资源。

产权是指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2、“看不见的手”是强有力的,但并不是无所不能的。

政府干预经济并改变人们自己选择的资源配置的原因有两类:

促进效率或促进平等。

(1)在存在外部性或市场势力的情况下,设计良好的公共政策可以提高经济效率。

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称为市场失灵(marketfailure)。

其可能原因有:

一是外部性(externality),即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如污染;二是市场势力(marketpower),即单个人(或一小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

(2)即使“看不见的手”带来了有效率的产出,它也不能消除经济福利上巨大的不对称。

“看不见的手”并没有保证每个人都有充足的食物、体面的衣服和充分的医疗。

而许多公共政策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更平等的福利分配。

但是,要注意的是:

政府有的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但并不意味着它总能这样。

三、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三个原理

(一)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1、生产率(productivity)是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数量。

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首要决定因素。

生产率的增长率决定了平均收入的增长率。

2、为了提高生活水平,决策者需要通过让工人受到良好的教育、拥有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工具,以及获得最好的技术,来提高生产率。

(二)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

1、通货膨胀(inflation)是指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世界各国都把保持低通货膨胀作为经济政策的一个目标。

2、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罪魁祸首是货币量的增长。

(三)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1、货币注入的短期效应:

经济中货币量的增加,刺激了社会对物品和劳务的需求增加;这种需求的增加随着时间推移,会引起企业提高物价,但同时也会鼓励企业雇佣更多的工人,以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企业提高物价意味着通货膨胀,雇佣更多的工人价意味着失业减少。

2、决策者在运用各种政策工具时可以利用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关系。

可以通过改变政府支出量、税收量和发行的货币量来影响对物品和劳务的需求。

需求的变动反过来又影响经济在短期中所经历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组合。

经济周期(businesscycle)是指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作业:

[美]曼昆著.梁小民、梁砾译.经济学原理第5版(微观经济学分册).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

19-21.

§2经济模型、研究层次及表述类型

一、经济模型

经济模型通常由图形和方程式组成。

(一)循环流量图

1、定义

是指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2、要点

(1)在循环流量图中,经济由两类决策者即家庭和企业所组成。

企业用劳动、土地和资本(建筑物和机器)这些投入品来生产物品和劳务。

这些投入品称为生产要素。

家庭则拥有生产要素并消费企业生产的所有物品和劳务。

(2)家庭和企业在两类市场上互相交易。

在物品和劳务市场上,家庭是买者,企业是卖者,即家庭购买企业生产的物品和劳务;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家庭卖买者,企业是是者,即家庭向企业提供用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投入品。

3、图示

 

生产要素市场

家庭出售

企业购买

收益支出

物品与劳务出售物品与劳务购买

 

生产要素劳动、土地和资本

工资、租金与利润收入

=投入与产出的流向

=货币的流向

(二)生产可能性边界

1、定义

是指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2、图示

一般而言,生产可能性边界是外凸的,也就是说增加一单位X产品生产所放弃掉的Y产品的产量随着X产品的产量增加而增加。

而当某种技术使增加一单位X产品生产所放弃掉的Y产品的产量保持不变时,生产可能性边界则是一条直线。

Y

OX

3、经济含义

(1)经济可以用它拥有的资源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和以内的任何一点进行生产,但它不能在这条边界以外的任何一点进行生产。

(2)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各点代表了有效率的生产水平,因为经济从它拥有的资源中获得了它能得到的全部东西;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的任何一点代表了无效率的生产水平,因为存在资源闲置,经济产量小于它从拥有的资源中所能得到的最大产量。

(3)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了社会所面临的一种权衡取舍。

一旦达到了该边界上有效率的各点,那么得到更多的一种产品的唯一方法就是减少另一种产品的生产(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

同时也表明了用另一种产品来衡量的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

(4)社会选择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哪一点,取决于社会对两种产品的偏好。

二、研究层次

(一)微观经济学

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特定市场上相互交易。

(二)宏观经济学

研究影响整体经济的力量和趋势。

三、表述类型

(一)实证描述

实证描述(positivestatements)又称为实证分析,是指试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二)规范描述

规范描述(normativestatements)又称为规范分析,是指试图描述世界如何运行的观点。

作业:

[美]曼昆著.梁小民、梁砾译.经济学原理第5版(微观经济学分册).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

41-43.

§3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一、绝对优势

1、绝对优势(absoluteadvantage)是指用一个生产者以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2、亚当.斯密(AdamSmith)在他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提出了绝对优势原理,这本书是贸易与经济上相互依存分析的里程碑。

二、比较优势:

专业化的动力

1、比较优势(comparativeadvantage)是指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2、大卫.李嘉图在他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优势原理。

三、比较优势与贸易

1、专业化和贸易的好处不是基于绝对优势,而是基于比较优势。

贸易可以使社会上每个人都获益,因为它使人们可以专门从事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

2、大卫.李嘉图提出,两个国家都可以通过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和专业化获益。

李嘉图的理论是现代国际经济学的起点。

3、经济学家反对国际贸易限制的主要依据是比较优势原理。

四、贸易的价格

对从贸易中获益的双方而言,他们进行贸易的价格在二者的机会成本之间。

作业:

[美]曼昆著.梁小民、梁砾译.经济学原理第5版(微观经济学分册).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

66-68.

 

第二章市场如何运作

§1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供给与需求是使市场经济运行的力量。

它们决定了物品和劳务的产量及其出售的价格。

任何一种事件或政策都会通过影响供给与需求来影响经济。

一、市场与竞争

(一)市场

市场(market)是指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买者作为一个群体决定了一种产品的需求,而卖者作为一个群体决定了一种产品的供给。

(二)竞争市场

1、定义

竞争市场(competitivemarket)是指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2、完全竞争市场的两个重要特征

(1)可供销售的物品或劳务是完全相同的。

(2)买者与卖者人数众多,以至于没有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可以影响市场价格,他们都是价格接受者。

如农产品市场、股票市场可以看作近似的完全竞争市场。

(三)并非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除了完全竞争市场之外,还存在垄断市场(只有一个卖者或公司),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垄断竞争市场(众多的大小公司混杂)、寡头市场(只有几个大公司)。

二、需求

(一)需求曲线

1、需求量与需求

(1)需求量

需求量(quantitydemanded)是指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或劳务的数量。

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很多,其中物品或劳务自身的价格是最基本的决定因素。

(2)需求

需求(demand)是指买者在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或劳务的数量。

除物品或劳务价格之外的其它影响其需求量的某一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引起其需求的变化。

注意:

需求量表现的是在其它因素不变且价格既定情况下的购买量;

需求表现的是在其它因素不变情况下的若干需求量与若干价格之间的对应组合。

2、需求定理(lawofdemand)

一般来说,在其它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或劳务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或劳务的需求量减少;一种物品或劳务的价格下降,对该物品或劳务的需求量增加。

3、需求函数

根据需求定理,可写出如下线性需求函数(demandfunction):

其中,

表示物品或劳务需求量,

表示物品或劳务价格,

表示常数项(其它条件作用下的需求量),

表示系数项(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映程度,

)。

4、需求表

需求表(demandschedule)是指表示一种物品或劳务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5、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demandcurve)是指表示一种物品或劳务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一个市场的需求量是所有买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需求量的总和。

因此,可通过把个人需求曲线水平相加而得到市场需求曲线。

P

 

D

0Qd

(二)需求曲线的移动

1、含义

又称为需求移动或需求变动。

在物品或劳务自身任何既定价格水平下,其它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变化引起需求量变化,都会使需求曲线发生移动,这种变动称为需求变动。

(1)使每一种价格水平下的需求量增加的任何变动,都会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这称为需求增加。

(2)使每一种价格水平下的需求量减少的任何变动,都会使需求曲线向左移动,这称为需求减少。

注意:

物品或劳务自身价格的变化,只引起需求曲线上的点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而不会使需求曲线移动,这种变动称为需求量变动。

2、使需求曲线移动的最重要变量(影响需求量或买者的变量为下述变量再加上“价格”)

(1)收入

正常物品:

在其它条件不变(或相同)时,收入变化引起需求量同向变化的物品。

低档物品:

在其它条件不变(或相同)时,收入变化引起需求量反向变化的物品。

(2)相关物品的价格

替代品:

当一种物品价格变化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反向变化的两种物品。

互补品:

当一种物品价格变化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同向变化的两种物品。

(3)嗜好

嗜好是决定需求最明显的决定因素。

嗜好的变化会引起需求量同向变化。

(4)预期

一般来说,预期收入或预期价格变化都会引起现期需求量同向变化。

(5)买者的数量

买者的数量变化引起需求量同向变化。

注意:

在作图方面,经济学上的曲线移动一般为平行移动。

(三)政策运用

要使人们对某种物品或劳务的需求量发生改变,可以使用两种政策方法:

1、使该种物品或劳务的价格发生改变,即使该种物品或劳务的需求曲线上的点在需求曲线上移动。

2、使除价格之外的其它影响该种物品或劳务需求量的因素发生改变,即使该种物品或劳务的需求曲线发生移动。

三、供给

(一)供给曲线

1、供给量与供给

(1)供给量(quantitysupplied)是指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或劳务的数量。

影响供给量的因素很多,其中物品或劳务自身的价格是最基本的决定因素。

(2)供给

供给(supply)是指卖者在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或劳务的数量。

除物品或劳务价格之外的其它影响其供给量的某一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引起其供给的变化。

注意:

供给量表现的是在其它因素不变且价格既定情况下的出售量;

供给表现的是在其它因素不变情况下的若干供给量与若干价格之间的对应组合。

2、供给定理(lawofsupply)

在其它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或劳务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或劳务的需求量增加;一种物品或劳务的价格下降,对该物品或劳务的需求量减少。

3、供给函数

根据供给定理,可写出如下线性供给函数(supplyfunction):

其中,

表示物品或劳务供给量,

表示物品或劳务价格,

表示常数项(其它条件作用下的供给量),

表示系数项(供给量对价格变化的反映程度,

)。

4、供给表

供给表(supplyschedule)是指表示一种物品或劳务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5、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supplycurve)是指表示一种物品或劳务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P

S

 

0Qs

一个市场的供给量是所有卖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供给量的总和。

因此,可通过把个人供给曲线水平相加而得到市场供给曲线。

(二)供给曲线的移动

1、含义

又称为供给移动或供给变动。

在物品或劳务自身任何既定价格水平下,其它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变化引起供给量变化,都会使供给曲线发生移动,这种变动称为供给变动。

(1)使每一种价格水平下的供给量增加的任何变动,都会使供给曲线向右移动,这称为供给增加。

(2)使每一种价格水平下的供给量减少的任何变动,都会使供给曲线向左移动,这称为供给减少。

注意:

物品或劳务自身价格的变化,只引起供给曲线上的点沿着供给曲线的移动,而不会使供给曲线移动,这种变动称为供给量变动。

2、使供给曲线移动的最重要变量(影响供给量或卖者的变量为下述变量再加上“价格”)

(1)投入品价格

一种物品的供给量与生产这种物品的投入品价格呈负相关(或反向变动关系)。

(2)技术

技术进步通过降低物品的生产成本而使该物品的供给量增加。

(3)预期

预期价格变化会引起现期供给量反向变化。

(5)卖者的数量

卖者的数量变化引起供给量同向变化。

(三)政策运用

要使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供给量发生改变,可以使用两种政策方法:

1、使该种物品或劳务的价格发生改变,即使该种物品或劳务的供给曲线上的点在供给曲线上移动。

2、使除价格之外的其它影响该种物品或劳务供给量的因素发生改变,即使该种物品或劳务的供给曲线发生移动。

四、供给与需求的结合

(一)均衡概念

1、市场均衡

市场均衡(marketequilibrium)是指市场价格达到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水平时的状态。

2、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equilibriumprice)是指使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的价格,或者说,是指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价格。

3、均衡数量

均衡数量(equilibriumquantity)是指均衡价格下的供给量与需求量。

P

S

PeE

D

0QeQ

(二)市场均衡状态描述

在均衡价格时,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物品或劳务量正好与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物品或劳务量相平衡。

均衡价格又称为市场出清价格,因为在这一价格水平下,市场上的每一个人都得到了满足:

买者买到了他想买的所有东西,卖者卖出了他想卖的所有东西。

(三)市场失衡后的变化

1、市场失衡的两种表现

(1)过剩

过剩(surplus)又称为超额供给,是指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状态,或者说,在现行市场价格下,卖者不能卖出他想卖的所有物品或劳务。

(2)短缺

短缺(shortage)又称为超额需求,是指供给量小于需求量的状态,或者说,在现行市场价格下,买者不能买到他想买的所有物品或劳务。

2、市场失衡的原因

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会产生物品或劳务的过剩或短缺。

(1)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会产生物品或劳务的过剩。

(2)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会产生物品或劳务的短缺。

3、市场失衡后的变化

(1)当物品或劳务出现过剩时,卖者就会降低其价格。

反过来,价格下降增加了需求量并减少了供给量。

价格会持续下降,直到市场达到均衡时为止。

(2)当物品或劳务出现短缺时,卖者就会抬高其价格。

反过来,价格上升减少需求量并了增加了供给量。

价格会持续上升,直到市场达到均衡时为止。

(四)供求定理

供求定理(lawofsupplyanddemand):

任何一种物品或劳务价格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或劳务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或者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

(五)供求变动引起的市场均衡变动

1、需求变动

除价格之外的任何一个条件变化引起物品或劳务需求量增加,都会使需求曲线右移,在供给不变动的情况下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都会上升;反之,则会出现相反的情况。

2、供给变动

除价格之外的任何一个条件变化引起物品或劳务供给量增加,都会使供给曲线右移,在需求不变动的情况下均衡价格会下降而均衡数量会上升;反之,则会出现相反的情况。

3、供求都变动

(1)供给与需求都增加时,均衡数量会上升,均衡价格变化不确定。

(2)供给与需求都减少时,均衡数量会下降,均衡价格变化不确定。

(3)供给增加而需求减少时,均衡价格会下降,均衡数量变化不确定。

(4)供给减少而需求增加时,均衡价格会上升,均衡数量变化不确定。

(六)均衡变动分析的三个步骤

1、确定某一事件是使供给曲线移动还是使需求曲线移动,还是使两者都移动;

2、确定曲线移动的方向;

3、比较新的均衡与原来的均衡:

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是上升还是下降。

(七)价格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引导经济决策,从而配置稀缺资源的信号。

对于经济中的每一种物品或劳务来说,价格确保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

因此,均衡价格决定了买者选择购买多少这种物品或劳务,以及卖者选择生产多少这种物品或劳务。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

市场通常是一种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

作业:

[美]曼昆著.梁小民、梁砾译.经济学原理第5版(微观经济学分册).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

94-97.

§2弹性及其应用

弹性(elasticity)是指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某种决定因素的反应程度的指标。

一、需求弹性

(一)需求价格弹性及其决定因素

1、定义

需求价格弹性(priceelasticityofdemand)是指衡量一种物品或劳务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映程度的指标,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2、决定因素

(1)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

有相近替代品的物品或劳务的需求往往富有弹性;反之,则缺乏弹性。

如黄油与鸡蛋。

(2)必需品与奢侈品:

必需品的需求往往缺乏弹性,而奢侈品的需求往往富有弹性。

如食品与小车。

(3)市场的定义:

范围小的市场的需求弹性往往大于范围大的市场的需求弹性。

如冰淇淋与食物。

(4)时间框架:

物品的需求往往在长期内更富有弹性。

(二)需求价格弹性计算与分类

1、计算

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的绝对值来计算。

需求价格弹性越大,意味着需求量对其价格越敏感。

(1)需求价格弧弹性计算

由于无论变动方向如何,中点法给出的答案都是相同的,所以在计算两点之间的需求价格弹性时通常运用这种方法。

也正因为如此,中点法是一个计算变动百分比和弹性的更好方法。

(2)需求价格点弹性计算

运用需求函数

计算某一点

的需求价格弹性。

2、分类

(1)

时,需求富有弹性。

(2)

时,需求缺乏弹性。

(3)

时,需求具有单位弹性。

(4)

时,需求完全无弹性。

(5)

时,需求完全有弹性。

其中,

为极端情况。

(三)需求曲线的分类

根据中点法计算的需求价格弧弹性对需求曲线进行分类。

1、拇指规则

通过某一点的需求曲线越平坦,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反之,则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

2、分类

(1)富有弹性的需求曲线:

,表现为一条内凸(或外凹)且比较平坦的曲线,或者表现为一条比较平坦的直线。

(2)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

,表现为一条内凸(或外凹)且比较陡峭的曲线,或者表现为一条比较陡峭的直线。

(3)具有单位弹性的需求曲线:

,表现为一条内凸(或外凹)的正双曲线。

(4)完全无弹性的需求曲线:

,表现为一条垂线。

(5)完全有弹性的需求曲线:

,表现为一条水平线。

(四)总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

1、总收益的定义

总收益(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