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版 人教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97116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版 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版 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版 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版 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版 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人教版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版 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人教版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版 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人教版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版 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人教版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版 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人教版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版 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人教版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版 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人教版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版 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人教版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版 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人教版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版 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人教版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版 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人教版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版 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人教版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版 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人教版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版 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人教版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版 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版 人教版.docx

《人教版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版 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版 人教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版 人教版.docx

人教版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版人教版

2020学年度上学期月考试题

高一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无选考题。

考生作答时,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纸。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清楚。

请认真核准考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共76分)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除了稍晚出现的《金瓶梅词话》,其余《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三部,都是传统积累型小说,是作家在前代民间艺人和文人不断加工的基础上才写定的。

这三部小说中,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小说作者以他自己的风格完全溶解了前人对唐僧取经故事所提供的艺术材料,使小说的内容和形式都烙上了独创的、属于他的个人风格的印记。

神佛妖魔故事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和丰富的艺术经验积累,也有外来的,主要是印度佛教文学的故事的濡染。

除了神祇和鬼魂是和佛教在对立中的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古代原始宗教的产物以外,神仙和妖怪是秦汉以来方士、道士然后是艺术家——民间艺人和文人的虚构;佛、菩萨、魔则是由印度佛经传入,然后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的体系的。

这种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的汇合,自六朝的志怪小说以来已渐次达到密洽无间;与此相应的是宗教上道教糊的整体。

《西游记》的艺术虚构正是建立在传统艺术经验和这种社会的宗教性观念、风习的基础之上的,但它又以作者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独创性批判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或更正确地说,和社会的宗教性观念开了玩笑,对它进行了嘲弄。

在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中,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前者应予肯定,后者应被否定。

但《西游记》不认同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道教神玉皇大帝、道教祖师太上老君、西方佛祖释加牟尼,都是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至于天将神仙、菩萨金刚和诸路神祇就更不在话下。

不少妖魔倒是可亲可爱,有人情味,是引人寄以同情的对象,猴精孙悟空便是最突出的一个。

他的魅力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约束,读者则同情于他受紧箍咒时的窝囊气而欣喜于他的有时妖性复发。

西方路上好多魔头和小妖的天真、狡狯和滑稽也引人喜爱;不少妖魔和神佛通声气,有渊源,是一家子。

神与魔泯除了界限,受到作者的平等待遇,于是,宗教的价值观就被抛弃,被超越,宗教的虚伪性也在很大程度被揭露了:

因为说到底,天堂地狱,神佛妖魔这些超人间的幻象全是随着艺术家的意旨转的,是艺术虚构的产物。

《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世界,同时也就宣告了宗教的创造和作家本人所创造的同样都是一种意识的虚构。

《西游记》不仅奠定了神魔小说这一小说品类的基础,开拓了中国长篇小说的表现内容,而且是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的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作品。

中国长篇小说的主题,通常集中在战争、爱情、政治、家庭等等社会性的关系上,很少有、或者简直没有像西方小说中《鲁宾逊漂流记》那样一类以人和自然斗争为主题的作品。

《西游记》却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众在迢遥的西行途上和穷山恶水冒险斗争的历程,并以降妖伏魔赞美了取经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它是人战胜自然的凯歌。

(节选自《西游记〈前言〉》)

1.下列对“神魔小说”产生、发展过程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的世界,奠定了神魔小说品类的基础,开拓了中国小说的表

现内容,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B.佛、菩萨、魔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体系后,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逐渐结合得越来越紧密。

C.神佛妖魔故事创作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在创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在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又受到了佛教文学故事的濡染。

D.到了神魔小说《西游记》,不少妖魔富有人情味,成了引人同情的对象,相反,玉皇大

帝、太上老君、佛祖如来却成为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中,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留下了个人风格

的印记。

B.吴承恩为了抛弃并超越宗教的价值观,彻底揭露宗教的虚伪性,在《西游记》中有意泯

除了神与魔的界限,甚至把不少神、魔写成了一家子。

C.《西游记》里的各种艺术形象既是艺术虚构的产物,也是意识虚构的产物,这些艺术形

象有的来源于神佛故事和各种宗教幻象。

D.《西游记》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成就了人战胜自然的凯歌。

它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此类作品在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

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孙悟空可亲可爱,有人情味,他的魅力表现在他的妖气、他的个性放纵上,他受紧箍咒

的气让人同情,他有时妖性复发让人欣喜。

B.《西游记》的艺术虚构以传统的艺术经验和宗教性观念、风习为基础,而又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的独创性,嘲弄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

C.人们不再认为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

是因为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颠覆了人们对神的神圣性的认知。

D.佛教传入中国后,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众

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生命曹德权

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日军56师团长驱直入,已彻底切断滇缅国际通道,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沿岸同中国军队接火,中日双方几十万部队摆开了决战架势。

怒江不保。

昆明危在旦夕。

整个大后方已感触到战争的迫近。

距惠通桥不到50公里的泥泞公路上,开来5辆重型卡车。

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个穿着少校制服的大胡子。

两小时前,他接到集团军总部的命令:

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

这里,国军耿振华师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一个师打到不到一个团的兵力了,全体官兵已有4天没进过一口食物,士兵们连枪都端不起来了,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必须再坚守24小时,不惜一兵一卒。

惠通桥不保,怒江防线必毁于一旦,后果将不堪设想。

卡车在公路上疯狂地弹跳着向前冲去。

大胡子少校手提一挺轻机枪,两眼血红。

作为带队长官,他明白迟到一个小时的后果是什么。

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

随后的4辆卡车也被迫停下来。

前面的路面都布满炮弹坑。

押车官兵全部下了车,奔跑着搬石头填炮弹坑,推车,累得气喘吁吁。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四野里聚集来不少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

车里有白馍!

顿时,四野里的饥民打了强心针般振奋起来,呼啦啦冲上去钻进车厢,抢吃起馒头来!

大胡子少校手提轻机枪冲到被抢的车前,嘴角抽搐着,两眼滴血,一咬牙将枪端起来对准饥民,只听一片哗啦啦的枪栓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

就在这时,大胡子少校的双眼直直盯着车尾,然后痛苦地闭上了双眼。

在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饿得双眼深陷,浑身瘦骨骇人地撑着肉皮,一双脏兮兮的手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只馒头,遮住了半张瘦脸,双眼惊骇而哀怜地望着大胡子少校。

大胡子少校浑身战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过:

一边,是饿着肚子同鬼子拼命的国军兄弟;一边,是手无寸铁饿得只剩一口气的小女孩!

他丢下机枪,面对饥民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

“乡亲们哪,前面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4天没有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啊!

你们……”

四野霎时一片寂静:

所有人如石雕一般。

小女孩怯生生地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少校手上,然后取下嘴里的馒头也递上去:

“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馍馍是送到前线去的,这个馍馍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请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好吗?

大胡子一下抱起小女孩,只一个劲点头。

他将脸贴着小女孩的脸:

“你叫什么名字?

”小女孩有气无力地答道:

“我叫尤小翠。

”大胡子颤声说道:

“好妹妹,等我们打败了鬼子,我一定要让你吃上白馍。

一定让你吃饱好吗?

”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脸上露出稚气的笑。

所有的饥民们此时都将拿在手里的馒头默默地送回了车上。

然后用最后一点力气抱起一块块填弹坑的石头……。

车队终于怒吼着向怒江方向冲去……。

一周后,大胡子少校和耿振华师长来到陷车的地方,大胡子少校手里提着一小袋馒头,耿师长手里也有一个馒头,一个发黄的有一个缺口的白馍。

他们找一个叫尤小翠的小女孩。

一个老大娘将他们引到一座新的小坟包面前,老大娘说:

“她家7口人,她是最后一个死去的,她在3天前饿死了!

”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咚地跪在新坟前。

凄厉的枪声伴着一声嚎叫:

“小翠妹,所有的中国军人会为你报仇!

——小日本,中国人是不会死绝的!

34年后,一位国军起义将军临终前拿出一个有缺口且发黄的馒头。

说:

“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小青年们……听。

 (选自《微型小说三百篇》)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大胡子少校“丢下机枪,面对饥民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这些举动表明了他认为自己无能,让百姓挨饿,从而深感愧疚。

B.当大胡子少校对小女孩说会让她吃饱时,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露出稚气的笑。

说明小女孩还小,并不知道大胡子是在骗她。

C.当大胡子少校与耿师长拿着那个缺口的馒头来找小翠时,我们可以推想,大胡子少校肯定跟前线战士们讲过这个故事。

D.大胡子少校见到百姓抢馒头,“嘴里抽搐着,双眼滴血,一咬牙将机关枪用手端起来对准饥民”,这里运用了肖像、动作、心理描写。

5.文章前四段的叙述和描写有什么作用?

(4分)

6.文章结尾:

“34年后,一位国军起义将军临终前拿出一个有缺口且发黄的馒头。

说:

“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小青年们……听。

”这个结尾有什么深意?

(4分)

(三)实用类文本(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7~9题

百岁杨绛:

坐在人生边缘,看时间跑、地球转

傅小平

2010年7月17日是杨绛先生的百岁寿诞。

有人赞她是著名作家,她说:

“没有这份野心。

有人说她的作品畅销,她说:

“那只是太阳晒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暂间。

有人说得到她的一本书总要珍藏起来,她说:

“我的书过了几时,就只配在二折便宜书肆出

售,或论斤卖。

有人向她恳求墨宝,她说:

“我的字只配写写大字报。

”杨绛不惯于向人赠书,她认为赠书

不外是让对方摆在书架上或换来几句赞美的话。

有人请她出国访问,她说:

“我和锺书好像老红木家具,搬一搬就要散架了。

”她说她最大

的渴望是人们把她忘记。

(一)

“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这是杨绛非常喜欢的名言。

在许多朋友

眼里,杨绛生活俭朴、为人低调。

她的寓所,没有进行过任何装修,旧式的柜子、桌子。

室内

也没有昂贵的摆设,只有浓浓的书卷气。

她非常满足于这样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

她和钱钟书的低调,一度被人误读作清高、孤芳。

有权威人士年初二去拜年,钱家都在做

事,放下事情去开门,来人说声“春节好”跨步正要进门,钱钟书只露出一隙门缝说:

“谢谢!

谢谢!

我们很忙,谢谢!

谢谢!

”这让他很不高兴,说钱钟书伉俪不近人情。

当然,更多的时

候,这种拒绝别人的“苦差事”,还是由杨绛来做,她因此也自嘲是钱钟书的“拦路虎”。

诚如钱钟书堂弟钱钟鲁所说,杨绛对名利没有任何追求,不善也不喜交际应酬,她就想安

安静静写作,平平淡淡度日。

有一年,她的新著出版,出版社有意请她“出山”,召开作品研讨会。

杨绛坦陈:

“我把

稿子交出去了,剩下怎么卖书的事情,就不是我该管的了。

而且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

不能吹泡泡。

”她谢绝出席研讨会。

她还将自己的稿费和著作权交给清华大学托管,成立基金

资助困难学生。

这项基金,以“好读书”三个字命名,迄今已收到两人版税所得近800万人民

币。

(二)

上世纪40年代在上海,杨绛涉足剧本,始因《称心如意》一炮走红,继因《弄真成假》、

《风絮》而声名大噪;在评论家徐岱看来,一部《洗澡》就足以奠定她在百年中国女性写作史

上不可轻视的位置。

1958年,她准备翻译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原著是西班牙文,她不懂。

就先找来国

外的译本看,如英文、法文、德文的,比较了五种译本以后,发现有些地方差别很大。

杨绛想

到,要想保证原汁原味,只有从西班牙文翻译。

就这样,她开始自学西班牙文。

两年后,杨绛开始翻译《堂·吉诃德》。

1965年1月,第一部翻译完毕,并开始译第二部,

很快“文革”爆发,杨绛在外国文学研究所作为“反动学术权威”被“揪出来”。

从此开始了

受污辱、受践踏、挨批、挨斗的日子。

直到1972年春,从干校回北京,杨绛接着日以继夜翻译

《堂·吉诃德》。

1976年,《堂·吉诃德》第一、第二部全部定稿。

次年,杨绛又将全书通校

一遍,于5月初送交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年4月底,《堂·吉诃德》出版。

因为翻译《堂·吉

诃德》,杨绛获颁西班牙国王亲授的“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

她的译本至今都被公

认为佳作,已累计发行近百万册。

(三)

回首百年人生,杨绛欣慰于自己“甘当一个零”。

从做钱家媳妇的诸事含忍,到国难中忍

生活之苦以及在名利面前的深自敛抑,杨绛总能“忍生活之苦,保其天真”。

在杨绛看来,所以含忍是为了保自己的盔甲,抵御侵犯的盾牌。

含忍和自由是辨证的统一。

含忍是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学会含忍。

她这种达观的人生态度,更多来自于对文化的信仰,对人性的信赖。

抗战时期国难当头,生活困苦,她觉得是暂时的,坚信抗战必胜,中华民族不会灭亡。

她写喜剧,以笑声来作倔强的抗议。

到了“文化大革命”,支撑她驱散恐惧,度过忧患痛苦的,仍是这份坚定的信仰。

“我确信,灾难性的‘文革’时间再长,也必以失败告终,这个被颠倒了的世界定会重新颠倒过来。

正是这种坚信,让她和钱钟书即使在不幸中,依然书写着浪漫的人生传奇。

而今,自称已经走到了人生边缘的杨绛,愈加通透。

她说:

“年轻时曾和费孝通讨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懂,有一天忽然明白了,时间跑,地球在转,即使同样的地点也没有一天是完全相同的。

现在我也这样,感觉每一天都是新的。

”(有删改)

[注]杨绛先生:

凡有学问、有名望的人,都可以被称为“先生”,不一定完全指男士。

如宋庆龄被称为先生。

杨绛,著名学者钱钟书的妻子。

7.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虽以朴实的笔法,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人物进行粗线条的勾勒,但人物形象丰满,其

低调、智性、坚韧等美德也得到突出的反映。

B.文章写拒绝别人的“苦差事”,由杨绛来做,她还自嘲是钱钟书的“拦路虎”,这反映出

杨绛与钱钟书相濡以沫,愿为丈夫解忧。

C.无论抗战时期还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她之所以能够度过艰难和痛苦,书写着浪漫的人生传奇,原因在于她对文化信仰,对人性信赖。

D.纵观整篇文章,作者以真挚感人的笔墨抒写出杨绛不同凡响的人生历程,表达出作者对杨绛的由衷敬仰,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8.杨绛非常喜欢的名言“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这句话在她身上有哪些体现?

(5分)

9.文章在写杨绛文学上成就时,为什么详写她翻译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一事?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3小题,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10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

“臣之壮

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

“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穷困:

走投无路B.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

恩惠

C.唯君图之  图:

贪图D.比诸侯之列比:

并,列

11.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

①且贰于楚也 贰:

从属二主 ②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

原谅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济:

成功④又欲肆其西封  肆:

扩张

⑤晋军函陵  军:

军队 ⑥持千金之资币物币:

礼品 

⑦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

提起⑧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

侵损

A.①②③ B.④⑥⑦  C.④⑤⑧D.②⑥⑧

12.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既东封郑  ②又欲肆其西封③越国以鄙远   ④北蛮夷之鄙人

A.两个“封”不同,两个“鄙”相同 B.两个“封”不同,两个“鄙”不同

C.两个“封”相同,两个“鄙”相同 D.两个“封”相同,两个“鄙”不同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诸郎中执兵 ,皆陈殿下     B.若亡郑有益于君 

C.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14.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子亦有不利焉B.吾其还也   其真无马邪

C.夜缒而出   驰往,伏尸而哭D.以其无理于晋  使使以闻大王

15.下列加点的“之”与“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而乃以手共搏之            B.邻之厚,君之薄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丹不忍以己之私

16.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晋)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B.(郑伯)许君焦、瑕

C.夜缒而出,(佚之狐)见秦伯     D.(晋君)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17.下面各句中的句式与例句中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

燕王拜送于庭

A.人无不立死者B.以其无礼于晋

C.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D.夫晋,何厌之有

18.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①而卒惶急无以击轲②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③臣愿得谒之④函封之

⑤无能为也矣⑥秦王还柱而走⑦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⑧共其乏困

A.①②⑤B.③④⑦  C.⑤⑥⑧D.②⑥⑧

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2分)

①箕踞以骂曰②越国以鄙远③樊於期乃前曰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⑤使使以闻大王⑥晋军函陵⑦太子迟之⑧函封之⑨群臣怪之

A.①⑧/②/③⑥/④⑤/⑦⑨B.①⑧/②③/⑥/④⑤/⑦⑨

C.①⑥/②⑦/③⑧/④⑤/⑨D.①③/②⑦/⑥⑧/④⑤/⑨

20.下列各句不属于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师的理由的一项是( )(2分)

A.如让晋占领了郑,那么他们还要扩张势力,就势必危及秦的安全,这种损秦肥晋的做法,

对秦实在是非常不利的。

B.秦穆公听了烛之武的话,不仅撤了兵,而且和郑国订立盟约,派兵驻守郑国都城。

C.相邻的晋国实力雄厚了,实际上秦国自己的力量就削弱了,保留下郑国对秦也是会有好处的。

D.秦对晋侯有过恩赐,但晋侯回国后就违背承诺,并迅速修筑防御工事拒守。

21.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

它成于唐,盛于宋。

C.《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用古体诗词的形式写的一首现代诗歌,词中“看”这一动作,

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D.《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2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4分)

(2)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3、24两题。

浣溪沙·新年夜坐

【清】万树

猿和风声落槛边。

鼠窥人影过灯前。

乱书翻尽不成眠。

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

可堪身滞海南天。

2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乱书翻尽”是细节描写,表现的是诗人对不能回家的愤怒之情,是一种发泄行为。

B.“堪”,忍受之意,可堪,就是可以忍受;“海南天”,写出了身处极远之地,作者身外

乡,但仍能忍受。

C.“窥”“过”灯前,写出了鼠的无惧诗人,颇有它乃此间主人的感觉,益发表现出诗人客

居外乡之感。

D.“落”把看不见的声音化成具体可感的东西,风和猿声两意象叠加在一起,倍增新年独坐的凄凉。

E.本词表现出一种“客的意识”,即孤单、寂寞的异乡飘零之感。

24.“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如何断句?

三“夜”与三“年”重叠有何妙处?

(5

分)

(3)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2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诗人面对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

“    ,    ”。

这两句词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博大的革命者胸怀。

(2)在《荆轲刺秦王》中,与成语中“怒目而视”和“怒发冲冠”都形容非常愤怒的两个句子

是:

,。

(3)在《再别康桥》中,诗人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康桥的柳树的句子是:

,。

(4)在《雨巷》中,“我”希望逢着一个,。

第Ⅱ卷表达题(74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3分)

2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挥斥方遒(qiú)  橘子洲(jú)百舸(gě)颓圮(tuípǐ)

B.峥嵘(zhēngróng)沁园春(qìn) 浪遏飞舟(è)长篙(hāo)

C.彷徨(pánghuáng)寂寥(jìliáo)彳亍(chìchù)模(mú)样

D.惆怅(chóuchàng)忸怩(ní)鱼翔浅底(xiáng)叱(chì)骂

27.下列词或短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寥廓 击浊扬清 磅礴 五岭逶迤

B.碣石 含蓄隐诲 太息 清澈晶莹

C.瓦菲 天伦叙乐 青苔 意趣盎然

D.通缉 风度翩翩 邂逅 苦闷诅丧  

2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大约在1921年,这伙土匪遭到直系军阀的围剿,孙美珠被捕后被砍头示众,孙美瑶一怒之下决定要反戈一击,报仇雪恨。

B.长期以来,市民对日益堵塞的交通怨言颇多。

但市民在怨天尤人的同时,能否深刻反思自己是否有过对红灯视而不见,横穿马路,跨越防护栏等不可理喻的行为。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