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98804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2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化学考试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14

一.选择题:

(本题共21小题,每题2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

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生物质能⑦风能

A.①②③④B.④⑤⑥⑦

C.③⑤⑥⑦D.③④⑤⑥⑦

【答案】C

【解析】

【详解】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燃烧时生成的污染物较多,不是新能源;常见新能源有:

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氢能、生物质能、核能等,它们都是可再生、无污染的新能源。

故正确序号是③⑤⑥⑦。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C。

2.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反应热ΔH=E2-E1

B.a、b分别对应有催化剂和无催化剂的能量变化

C.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焓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焓变△H=产物的总焓-反应物的总焓=△H=E2-E1,故A错误;B、催化剂会降低反应的活化能,a、b分别对应无催化剂和有催化剂的能量变化,故B错误;C、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C正确;D、加入催化剂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焓变,故D错误,故选C。

考点:

考查反应能量变化的分析判断

3.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1>△H2的是

①C(s)+O2(g)===CO2(g)△H1C(s)+1/2O2(g)===CO(g)△H2

②S(s)+O2(g)===SO2(g)△H1S(g)+O2(g)===SO2(g)△H2

③H2(g)+1/2O2(g)===H2O(l)△H12H2(g)+O2(g)===2H2O(l)△H2

④CaCO3(s)===CaO(s)+CO2(g)△H1CaO(s)+H2O(l)===Ca(OH)2(s)△H2

A.①B.④C.②③④D.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碳不完全燃烧放热少,放热的热量越大,焓变数值越小,所以△H1<△H2,故①不选;

②固体硫变为气态硫需要吸收热量,第二个反应中,硫单质为气态,反应物能量较高,放出的热量较大,其焓变较小,则△H1>△H2,故②选;

③化学方程式系数加倍,焓变数值也加倍,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焓变为负值,所以△H1>△H2

,故③选;

④碳酸钙分解吸热焓变为正值,氧化钙和水反应是化合反应放热,焓变是负值,所以△H1>△H2,故④选;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C。

【点睛】本题要注意放热反应焓变为负值,即△H<0,吸热反应焓变为正值,即△H>0。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非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实现

B.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

C.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D.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非自发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实现自发进行,如△H>0,△S>0的反应高温下可以自发进行,低温下反应非自发进行,故A错误;

B、自发反应不一定是熵增大,如△H<0,△S<0低温下反应自发进行,非自发反应不一定是熵减小,也可以增大,如△H>0,△S>0低温下是非自发进行的反应,故B错误;

C、凡是放热反应不一定是自发的,如△H<0,△S<0高温下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吸热反应不一定是非自发的,如△H>0,△S>0的反应高温下可以自发进行,故C错误;

D、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即△H<0,△S>0,可得△H-T△S<0,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D。

【点睛】根据自发进行的反应判据△H-T△S<0分析判断,反应自发进行取决于焓变、熵变和温度因素的影响。

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即△H<0,△S>0,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熵减小且吸热的反应,即△H>0,△S<0,反应一定是非自发反应;熵增加且吸热的反应,△H>0,△S>0的反应高温下可以自发进行,低温下反应非自发进行;熵减小且放热的反应,△H<0,△S<0低温下反应自发进行,高温下非自发进行。

5.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碘的升华B.生石灰溶于水C.镁和稀硫酸反应D.木炭和二氧化碳反应

【答案】D

【解析】

A、碘的升华是吸热过程,是物理变化,不是吸热反应,选项A错误;B、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选项B错误;C、镁与稀盐酸反应,是常见的放热反应,选项C错误;D、木炭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是吸热反应,在反应中吸收热量,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6.对可逆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NO的同时,消耗xmol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

2v正(NH3)=3v正(H2O)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当4v正(O2)=5v逆(NO)时,表示V(正)=V(逆),反应处于平衡状态,A项错误,B、生成nmolNO、表示正反应速率,生成nmolNH3表示逆反应速率,且V(正)="V"(逆),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项正确;C、由于反应物、生成物均为气体,所以增加容器体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减小,C项错误;D、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3v正(NH3)=2v正(H2O),D项错误;答案选B。

考点:

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7.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

N2(g)+3H2(g)

2NH3(g),△H<0,在673K,30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叙述正确的是()

A.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大

B.点c处反应达到平衡

C.点d(t1时刻)和点e(t2时刻)处n(N2)不一样

D.其他条件不变,773K下反应至t1时刻,n(H2)比上图中d点的值小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点的反应物浓度比b的大,所以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大,A正确;c点氨气和氢气的物质的量还是变化的,没有到达平衡状态,B不正确;点d(t1时刻)和点e(t2时刻)处都是相同条件下的平衡状态,所以n(N2)是一样的,C不正确;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氢气的物质的量增加,D不正确,答案选A。

考点:

考查反应速率的判断、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等

点评:

该题容易错选B。

平衡是各种物质的量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但并不是各种物质的浓度相等,所以在判断平衡状态时需要特别注意。

8.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加以解释的是

A.夏天,打开啤酒瓶时会在瓶口逸出气体

B.浓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时产生较多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压缩氢气与碘蒸气反应的平衡混合气体,颜色变深

D.将盛有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混合气的密闭容器置于冷水中,混合气体颜色变浅

【答案】C

【解析】

【详解】A、啤酒瓶内存在平衡:

CO2(g)+H2O(l)

H2CO3(aq),当开启瓶盖时,体系压强降低,为了减弱这种改变,平衡逆向移动,产生大量气泡,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不符合题意;

B、浓氨水中存在平衡:

NH3+H2O

NH3.H2O

NH4++OH-,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时,OH-的浓度增大,平衡会向逆向移动,会产生较多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不符合题意;

C、氢气与碘蒸气反应的平衡为H2(g)+I2(g)

2HI(g),反应前后气体系数和相等,压强对平衡无影响,压缩气体,碘单质的浓度增大,使得颜色加深,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符合题意;

D、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内存在平衡:

2NO2(g)

N2O4(g),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将密闭容器置于冷水中,温度降低,化学平衡正向移动,NO2的浓度减小,颜色变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C。

【点睛】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因素(如浓度、压强、温度等),化学平衡被破坏,平衡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该原理适用于其他动态平衡体系,如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

9.对于反应,N2O4(g)

2NO2(g) ΔH>0,现将1molN2O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abB.bcC.acD.a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0,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不发生变化,以此进行判断。

【详解】a.N2O4(g)

2NO2(g)的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将1molN2O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密度=

,总质量一定,体积逐渐变大,所以密度逐渐减小,密度保持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与图象相符,故a符合题意;

b.在反应过程中,△H不会变化,即反应热不是变量,无法利用焓变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

c.将1molN2O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且两种物质表示的都是正反应速率,无法判断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故c不符合题意;

d.将1molN2O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随着反应的进行,N2O4的转化率逐渐增大,N2O4的转化率保持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与图象相符,故d符合题意,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图象,明确图象曲线变化的含义及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只有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物理量才能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依据,为易错点。

10.对于可逆反应A(g)+2B(g)⇌2C(g)(正反应吸热),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则交叉点后应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A错误;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则瞬间变化应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B错误;温度高的反应速率快,转化率大,与图象不符,C错误;温度高的反应速率快,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A%减小,与图象一致,D正确;正确选项D。

点睛:

对于有三个变量的图像,处理的方法是“定一义二”,即先让一个量保持不变,讨论另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先拐先平,条件高”,即图像中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对应的温度高、压强大。

11.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是n(A)∶n(B)∶n(C)=1∶3∶2。

保持温度不变,以1∶3∶2的物质的量之比再充入A,B,C,则

A.平衡向正方向移动B.平衡不移动

C.C的体积分数减小D.化学反应速率减小

【答案】A

【解析】

【分析】

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继续以1∶3∶2的物质的量之比再充入A,B,C,相当于增加体系压强,据此解题。

【详解】A、因为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减小,则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A正确;

B、因为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等,则增大压强平衡发生移动,故B错误;

C、因为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减小,则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导致再次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增大,故C错误;

D、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A。

【点睛】本题应注意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和压强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

对于有气体参加,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减小的反应来说,增加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加,但增加程度不同,正反应速率增加的大,逆反应速率增加的小,最终导致平衡正向移动。

12.已知:

2CO(g)+O2(g)===2CO2(g) ΔH=-566kJ·mol-1

Na2O2(s)+CO2(g)===Na2CO3(s)+O2(g)ΔH=-266kJ·mol-1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的燃烧热为283kJ

B.下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C.2Na2O2(s)+2CO2(s)===2Na2CO3(s)+O2(g)ΔH>-532kJ·mol-1

D.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49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

【答案】C

【解析】

A.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热量;已知:

2CO(g)+O2(g)=2CO2(g)△H=-566kJ/mol,一氧化碳的燃烧热为283kJ/mol,故A错误;B.由热化学方程式,2CO(g)+O2(g)=2CO2(g)△H=-566kJ/mol,可知图象中一氧化碳和氧气物质的量为1、物质的量不符合反应物质的物质的量,故B错误;C.固体二氧化碳变化为气体二氧化碳需要吸热,焓变放热是负值,由2Na2O2(s)+2CO2(g)=2Na2CO3(s)+O2(g)△H=-226kJ/mol,所以反应2Na2O2(s)+2CO2(s)=2Na2CO3(s)+O2(g)△H>-532kJ/mol,故C正确;D.已知:

①2CO(g)+O2(g)=2CO2(g)△H=-566kJ/mol;②Na2O2(s)+CO2(g)=Na2CO3(s)+O2(g)△H=-226kJ/mol;依据盖斯定律②×2+①得到:

2Na2O2(s)+2CO(g)=2Na2CO3(s)△H=-1018kJ/mol;即Na2O2(s)+CO(g)=Na2CO3(s)△H=-509kJ/mol;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kJ=254.5kJ热量时,反应的一氧化碳物质的量为0.5mol,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故D错误;故选C。

13.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后,B的浓度是原平衡的60%,则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

C.物质B的质量分数减小了D.a>b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若平衡不移动,当容器体积增加一倍,B的浓度应变为原来的50%,而实际上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而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系数增大的方向移动,所以b>a,物质A的转化率增大,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故A正确;B、C、D错误;答案选A。

考点:

考查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14.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c(CO).c(H2O)/[c(CO2).c(H2)]。

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恒温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

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2O

CO2+H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恒容时,温度升高,氢气浓度减小,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H>0,A正确;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若通入氢气,则氢气浓度增大,B错误;C.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C错误;D.化学平衡常数是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的幂之积和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因此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

CO+H2O,D错误;答案选A。

考点:

考查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15.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H+(aq)+OH-(aq)===H2O(l)ΔH1=-57.3mol·L-1;1/2H2SO4(浓)+NaOH(aq)===1/2Na2SO4(aq)+H2O(l)ΔH2=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表示分子数B.ΔH1>ΔH2

C.ΔH2=-57.3kJ·mol-1D.|ΔH1|>|ΔH2|

【答案】B

【解析】

正确答案:

B

A.不正确,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表示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个数;B.正确,浓硫酸稀释时放热,△H1>△H2;C.不正确,浓硫酸稀释时放热,△H2<-57.3kJ·mol-1;D.不正确,|△H1|<|△H2|。

16.在298K、1.01×105Pa下,将22gCO2通入750mL1mol·L-1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放出akJ的热量。

已知在该条件下,1molCO2通入1L2mol·L-1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放出bkJ的热量。

则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HCO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A.CO2(g)+NaOH(aq)===NaHCO3(aq)ΔH=-(2b-a)kJ·mol-1

B.CO2(g)+NaOH(aq)===NaHCO3(aq)ΔH=-(2a-b)kJ·mol-1

C.CO2(g)+NaOH(aq)===NaHCO3(aq)ΔH=-(4a-b)kJ·mol-1

D.CO2(g)+NaOH(aq)===NaHCO3(aq)ΔH=-(8a-2b)kJ·mol-1

【答案】C

【解析】

0.5molCO2与0.75molNaOH反应生成0.25molNa2CO3和0.25molNaHCO3,反应所放出的热量为xkJ,则生成1molNa2CO3和1molNaHCO3放出4xkJ的热量。

1molCO2通入2molNaOH溶液中生成1molNa2CO3,放出ykJ的热量,则1molCO2与1molNaOH的溶液反应生成1molNaHCO3所放出的热量为(4x-y)kJ,A、B项错误,C项正确。

D项,NaOH和NaHCO3的状态错误。

17.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

NO(g)+CO(g)

1/2N2(g)+CO2(g);ΔH=-373.2kJ/mol,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B.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

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D.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因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平衡逆向移动,NO转化率降低,故A错误;B.加入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O的转化率增大,故B正确;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O的转化率降低,故C错误;D.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反应速率不一定增大,可能减小,故D错误;故选B。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名师点晴】侧重于基本理论知识的考查,注意把握反应的特点为解题关键,,也是易错点,为提高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可增大浓度、压强或加入催化剂、升高温度,提高NO的转化率,应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以此解答该题。

18.一定条件下,在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molX和1molY进行如下反应:

2X(g)+Y(g)

Z(g)经60s达到平衡,生成0.3mol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1mol/(L·s)

B.将容器容积变为20L,Z的平衡浓度为原来的1/2

C.若增大压强,则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D.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ΔH>0

【答案】A

【解析】

【详解】A、1molX和1molY进行如下反应:

2X(g)+Y(g)⇌Z(g),经60s达到平衡,生成0.3molZ,消耗X物质的量为0.6mol,X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6mol÷(10L×60s)=0.001mol/(L•s),故A正确; 

B、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改变,将容器容积变为20L,压强减小,平衡逆向进行,Z的平衡浓度小于原来的1/2,故B错误; 

C、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正逆反应都增大,但增大程度不同,故C错误; 

D、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反应逆向进行,逆向是吸热反应,所以正向反应是放热反应,则该反应的△H<0,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A。

19.K、Ka、KW分别表示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常数和水的离子积常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500℃、20MPa条件下,在5L密闭容器中进行合成氨的反应,使用催化剂后K增大

B.室温下Ka(HCN)

C.25℃时,pH均为4的盐酸和NH4I溶液中KW不相等

D.2SO2+O2

2SO3达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时K不变,SO2的转化率可能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D

【解析】

A.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使用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化学平衡常数不变,故A错误;B.相同温度下CH3COOH、HCN的电离度与起始浓度、同离子效应等有关,故B错误;C.水的离子积适用于酸、碱、盐溶液,一定温度下,水的离子积是常数,25℃时,盐酸和NH4I(aq)中KW相等,故C错误;D.改变压强平衡发生移动,SO2的转化率可能增大、减小,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故D正确;故选D。

20.在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4mol/L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Ba2+、Cl–、NO3–B.Na+、Ca2+、I–、NO3–

C.NH4+、Al3+、Br–、SO42–D.K+、Na+、HCO3–、SO42–

【答案】A

【解析】

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4mol/L,此溶液为酸或碱,A、在酸或碱中能大量共存,故A正确;B、NO3-在酸性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把Fe2+氧化成Fe3+,在酸中不能大量共存,在碱中Ca2+和Fe2+与OH-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NH4+和Al3+在碱中不能大量共存,生成NH3·H2O和Al(OH)3,因此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HCO3-既不能存在酸中,也不能存在于碱中,因此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21.用pH均为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当氢氧化钠恰好被完全中和时,消耗盐酸和醋酸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1和V2,则V1和V2的关系正确的是

A.V1>V2B.V1<V2C.V1=V2D.V1≤V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醋酸为弱酸,pH均为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两种溶液中H+离子浓度相等,则醋酸浓度大与盐酸,设盐酸的浓度为C1,醋酸的浓度为C2,则C1<C2,分别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当氢氧化钠恰好被完全中和时,消耗的两种酸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有:

n=C1V1=C2V2,因C1<C2,所以:

V1>V2,故选A。

考点:

考查了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的相关知识。

二.填空题(共58分)

22.

(1)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