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的原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98843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电池的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原电池的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原电池的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原电池的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原电池的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原电池的原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原电池的原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原电池的原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原电池的原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原电池的原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原电池的原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原电池的原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原电池的原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原电池的原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原电池的原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原电池的原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原电池的原理.docx

《原电池的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电池的原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原电池的原理.docx

原电池的原理

原电池的原理

  

原电池

是利用两个电极之间金属性的不同,产生电势差,从而使电子的流动,产生电流.又称非蓄电池,是电化电池的一种,其电化反应不能逆转,即是只能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简单说就即是不能重新储存电力,与蓄电池相对。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所以,根据定义,普通的干电池、燃料电池都可以称为原电池。

  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

  1、将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导电单质)(Pt和石墨为惰性电极,即本身不会得失电子)(一种是相对较活泼金属一种是相对较不活泼金属)2、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形成闭合回路。

3、要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原电池工作原理

  原电

  

原电池

池是将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原电池的负极和正极上发生,从而在外电路中产生电流。

  原电池的电极的判断:

  负极:

电子流出的一极;化合价升高的一极;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活泼性相对较强金属的一极。

  正极:

电子流入的一极;化合价降低的一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相对不活泼的金属或其它导体的一极。

  在原电池中,外电路为电子导电,电解质溶液中为离子导电。

  原电池的判定:

(1)先分析有无外接电路,有外接电源的为电解池,无外接电源的可能为原电池;然后依据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分析判断,主要是“四看”:

看电极——两极为金属或导电单质且存在活泼性差异(燃料电池的电极一般为惰性电极);看溶液——两极插入电解质中;看回路——形成闭合回路或两极直接接触;看本质——有无氧化还原反应。

  

(2)多池相连,但无外接电源时,两极活泼性差异最大的一池为原电池,其他各池可看做电解池。

原电池应用

  

(1)制造各类电池

  原电

  

原电池

池,一种将活性物质中化学能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直接转换成电能输出的装置。

又称化学电池。

由于各种型号的原电池氧化还原反应的可逆性很差,放完电后,不能重复使用,故又称一次电池。

它通常由正电极、负电极、电解质、隔离物和壳体构成,可制成各种形状和不同尺寸,使用方便。

广泛用于工农业、国防工业和通信、照明、医疗等部门,并成为日常生活中收音机、录音机、照相机、计算器、电子表、玩具、助听器等常用电器的电源。

原电池一般按负极活性物质(如锌、镉、镁、锂等)和正极活性物质(如锰、汞、二氧化硫、氟化碳等)分为锌锰电池、锌空气电池、锌银电池、锌汞电池、镁锰电池、锂氟化碳电池、锂二氧化硫电池等。

锌锰电池产量最大,常按电解质分为氯化铵型和氯化锌型,并按其隔离层分为糊式电池和低极电池。

以氢氧化钾为电解质的锌锰电池,由于其负极(锌)的构造与其他锌锰电池不同而习惯上另作一类,称为碱性锌锰电池,简称碱锰电池,俗称碱性电池。

  

(2)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①改变金属内部结构(如把钢中加Cr、Ni制成不锈钢)

  ②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

  a、在钢铁表面涂矿物性油脂、油漆或覆盖搪瓷、塑料等物质;

  b、用电镀、热镀、喷镀的方法,在钢铁表面镀上一层不易被腐蚀的金属;

  c、用化学方法使钢铁表面生成一层致密而稳定的氧化膜。

(表面钝化)

  ③电化学保护法

  a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把被保护的设备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

  b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被保护的设备与活泼的金属相连接)

  (3)判断金属的活泼性

  (4)加快反应速率

原电池表示方法

  原电

  

原电池

池的组成用图示表达,未免过于麻烦。

为书写简便,原电池的装置常用方便而科学的符号来表示。

其写法习惯上遵循如下几点规定:

  1.一般把负极(如Zn棒与Zn2+离子溶液)写在电池符号表示式的左边,正极(如Cu棒与Cu2+离子溶液)写在电池符号表示式的右边。

  2.以化学式表示电池中各物质的组成,溶液要标上活度或浓度(mol/L),若为气体物质应注明其分压(Pa),还应标明当时的温度。

如不写出,则温度为298.15K,气体分压为101.325kPa,溶液浓度为1mol/L。

  3.以符号“∣”表示不同物相之间的接界,用“‖”表示盐桥。

同一相中的不同物质之间用“,”隔开。

  4.非金属或气体不导电,因此非金属元素在不同氧化值时构成的氧化还原电对作半电池时,需外加惰性导体(如

  

原电池

铂或石墨等)做电极导体。

其中,惰性导体不参与电极反应,只起导电(输送或接送电子)的作用,故称为“惰性”电极。

  按上述规定,Cu-Zn原电池可用如下电池符号表示:

  (-)Zn(s)∣Zn2+(C)‖Cu2+(C)∣Cu(s)(+)

  理论上,任何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例如反应:

  Cl2+2I-═2Cl-+I2

  此反应可分解为两个半电池反应:

  负极:

2I-═I2+2e-(氧化反应)

  正极:

Cl2+2e-═2Cl- (还原反应)

  该原电池的符号为:

  (-)Pt∣I2(s)∣I-(C)‖Cl-(C)∣C2(PCL2)∣Pt(+)

常见的原电池

  常用原电池有锌-锰干电池、锌-汞电池、锌-银扣式电池及锂电池等。

  1锌

  

原电池

-锰干电池:

锌-锰电池具有原材料来源丰富、工艺简单,价格便宜、使用方便等优点,成为人们使用最多、最广泛的电池品种。

锌-锰电池以锌为负极,以二氧化锰为正极。

按照基本结构,锌-锰电池可制成圆筒形、扣式和扁形,扁形电池不能单个使用,可组合叠层电池(组)。

按照所用电解液的差别将锌-锰电池分为三个类型:

  

(1)铵型锌-锰电池:

电解质以氯化铵为主,含少量氯化锌。

  电池符号:

(-)Zn│NH4Cl·ZnCl2│MnO2(+) 

  总电池反应:

Zn+2NH4Cl+2MnO2=Zn(NH3)2Cl2+Mn2O3+H2O

  

(2)锌型锌-锰电池:

又称高功率锌-锰电池,电解质为氯化锌,具有防漏性能好,能大功率放电及能量密度较高等优点,是锌-锰电池的第二代产品,20世纪70年代初首先由德国推出。

与铵型电池相比锌型电池长时间放电不产生水,因此电池不易漏液。

  电池符号:

(-)Zn│ZnCl2│MnO2(+)

  总电池反应(长时间放电):

  Zn+2Zn(OH)Cl+6MnO(OH)=ZnCl2·2ZnO·4H2O+2Mn3O4

  (3)碱性锌-锰电池:

这是锌-锰电池的第三代产品,具有大功率放电性能好、能量密度高和低温性能好等优点。

  电池符号:

(-)Zn│KOH│MnO2(+)

  总电池反应:

Zn+2H2O+2MnO2=2MnO(OH)+Zn(OH)2

  锌-锰电池额定开路电压为1.5V,实际开路电压1.5-1.8V,其工作电压与放电负荷有关,负荷越重或放电电阻越小,闭路电压越低。

用于手电筒照明时,典型终止电压为0.9V,某些收音机允许电压降至0.75V。

  2.锂原电池:

又称锂电池,是以金属锂为负极的电池总称。

锂的电极电势最负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导电性良好,可制成一系列贮存寿命长,工作温度范围宽的高能电池。

根据电解液和正极物质的物理状态,锂电池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即:

固体正极—有机电解质电池、液体正极—液体电解质电池、固体正极—固体电解质电池。

Li—(CF)n的开路电压为3.3V,比能量为480W·h·L-1,工作温度在-55~70℃间,在20℃下可贮存10年之久!

它们都是近年来研制的新产品,目前主要用于军事、空间技术等特殊领域,在心脏起搏器等微、小功率场合也有应用。

吸氧腐蚀

  吸氧腐蚀金属在酸性很弱或中性溶液里,空气里的氧气溶解于金属表面水膜中而发生的电化学腐蚀,叫吸氧腐蚀.

  例如钢铁在接近中性的潮湿的空气中腐蚀属于吸氧腐蚀,其电极反应如下:

  负极(Fe):

2Fe-4e=2Fe2+

  正极(C):

2H2O+O2+4e=4OH-

  钢铁等金属的电化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

  吸氧腐蚀的必要条件

  以氧的还原反应为阴极过程的腐蚀,称为氧还原腐蚀或吸氧腐蚀。

发生吸氧腐蚀的必要条件是金属的电位比氧还原反应的电位低:

  氧的阴极还原过程及其过电位

  吸氧腐蚀的阴极去极化剂是溶液中溶解的氧。

随着腐蚀的进行,氧不断消耗,只有来自空气中的氧进行补充。

因此,氧从空气中进入溶液并迁移到阴极表面发生还原反应,这一过程包括一系列步骤。

  

(1)氧穿过空气/溶液界面进入溶液; 

  

(2)在溶液对流作用下,氧迁移到阴极表面附近;

  (3)在扩散层范围内,氧在浓度梯度作用下扩散到阴极表面;

  (4)在阴极表面氧分子发生还原反应,也叫氧的离子化反应。

  吸氧腐蚀的控制过程及特点

  金属发生氧去极化腐蚀时,多数情况下阳极过程发生金属活性溶解,腐蚀过程处于阴极控制之下。

氧去极化腐蚀速度主要取决于溶解氧向电极表面的传递速度和氧在电极表面上的放电速度。

因此,可粗略地将氧去极化腐蚀分为三种情况。

  

(1)如果腐蚀金属在溶液中的电位较高,腐蚀过程中氧的传递速度又很大,则金属腐蚀速度主要由氧在电极上的放电速度决定。

  

(2)如果腐蚀金属在溶液中的电位非常低,不论氧的传输速度大小,阴极过程将由氧去极化和氢离子去极化两个反应共同组成。

  (3)如果腐蚀金属在溶液中的电位较低,处于活性溶解状态,而氧的传输速度又有限,则金属腐蚀速度由氧的极限扩散电流密度决定。

  扩散控制的腐蚀过程中,由于腐蚀速度只决定于氧的扩散速度,因而在一定范围内,腐蚀电流将不受阳极极化曲线的斜率和起始电位的影响。

  扩散控制的腐蚀过程中,金属中不同的阴极性杂质或微阴极数量的增加,对腐蚀速度的增加只起很小的作用。

  [解题过程]

  影响吸氧腐蚀的因素

  1.溶解氧浓度的影响

  2.温度的影响 

  3.盐浓度的影响 4.溶液搅拌和流速的影响 

  阴极控制原因主要是活化极化:

  =2.3RTlgiC/i°/αnF

  主要是浓差极化:

  =2.3RT/nFlg(1-iC/iL)

  阴极反应产物以氢气泡逸出,电极表面溶液得到

  附加搅拌产物OH只能靠扩散或迁移离开,无气泡逸出,得不到附加搅拌

析氢腐蚀

  析氢腐蚀金属在酸性较强的溶液中发生电化学腐蚀时放出氢气的腐蚀叫做析氢腐蚀。

在钢铁制品中一般都含有碳。

在潮湿空气中,钢铁表面会吸附水汽而形成一层薄薄的水膜。

水膜中溶有二氧化碳后就变成一种电解质溶液,使水里的H+增多。

是就构成无数个以铁为负极、碳为正极、酸性水膜为电解质溶液的微小原电池。

这些原电池里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

负极(铁):

铁被氧化Fe-2e=Fe2+;正极(碳):

溶液中的H+被还原2H++2e=H2↑

  这样就形成无数的微小原电池。

最后氢气在碳的表面放出,铁被腐蚀,所以叫析氢腐蚀。

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的比较

  

比较项目

析 氢 腐 蚀

吸 氧 腐 蚀

去极化剂性质

带电氢离子,迁移速度和扩散能力都很大

中性氧分子,只能靠扩散和对流传输

去极化剂浓度

浓度大,酸性溶液中H+放电

中性或碱性溶液中H2O作去极化剂浓度不大,其溶解度通常随温度升高和盐浓度增大而减小

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反应属于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但区别于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是,电子转移不是通过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有效碰撞完成的,而是还原剂在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通过外电路输送到正极上,氧化剂在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从而完成还原剂和氧化剂之间电子的转移。

两极之间溶液中离子的定向移动和外部导线中电子的定向移动构成了闭合回路,使两个电极反应不断进行,发生有序的电子转移过程,产生电流,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从能量转化角度看,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从化学反应角度看,原电池的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还原剂失去的电子经导线传递给氧化剂,使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有三个:

  

(1)电极材料由两种金属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由金属与其他导电的材料(非金属或某些氧化物等)组成。

  

(2)两电极必须浸泡在电解质溶液中。

  (3)两电极之间有导线连接,形成闭合回路。

  只要具备以上三个条件就可构成原电池。

而化学电源因为要求可以提供持续而稳定的电流,所以除了必须具备原电池的三个构成条件之外,还要求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也就是说,化学电源必须是原电池,但原电池不一定都能做化学电池。

  形成前提:

总反应为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电极的构成:

  a.活泼性不同的金属—锌铜原电池,锌作负极,铜作正极;b.金属和非金属(非金属必须能导电)—锌锰干电池,锌作负极,石墨作正极;c.金属与化合物—铅蓄电池,铅板作负极,二氧化铅作正极;d.惰性电极—氢氧燃料电池,电极均为铂。

  电解液的选择:

电解液一般要能与负极材料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原电池正负极判断: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

  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

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负极:

活泼金属失电子,看阳离子能否在电解液中大量存在。

如果金属阳离子不能与电解液中的离子共存,则进行进一步的反应。

例:

甲烷燃料电池中,电解液为KOH,负极甲烷失8个电子生成CO2和H2O,但CO2不能与OH-共存,要进一步反应生成碳酸根。

  正极:

①当负极材料能与电解液直接反应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

例:

锌铜原电池中,电解液为HCl,正极H+得电子生成H2。

②当负极材料不能与电解液反应时,溶解在电解液中的O2得电子。

如果电解液呈酸性,O2+4e-+4H+==2H2O;如果电解液呈中性或碱性,O2+4e-+2H2O==4OH-。

  特殊情况:

Mg-Al-NaOH,Al作负极。

负极:

Al-3e-+4OH-==AlO2-+2H2O;正极:

2H2O+2e-==H2↑+2OH-

  Cu-Al-HNO3,Cu作负极。

  注意:

Fe作负极时,氧化产物是Fe2+而不可能是Fe3+;肼(N2H4)和NH3的电池反应产物是H2O和N2

  无论是总反应,还是电极反应,都必须满足电子守恒、电荷守恒、质量守恒。

  pH变化规律

  电极周围:

消耗OH-(H+),则电极周围溶液的pH减小(增大);反应生成OH-(H+),则电极周围溶液的pH增大(减小)。

  溶液:

若总反应的结果是消耗OH-(H+),则溶液的pH减小(增大);若总反应的结果是生成OH-(H+),则溶液的pH增大(减小);若总反应消耗和生成OH-(H+)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溶液的pH由溶液的酸碱性决定,溶液呈碱性则pH增大,溶液呈酸性则pH减小,溶液呈中性则pH不变。

常用原电池方程式

  1.Cu─H2SO4─Zn原电池

  正极:

2H++2e-→H2↑

  负极:

Zn-2e-→Zn2+

  总反应式:

Zn+2H+==Zn2++H2↑

  2.Cu─FeCl3─C原电池

  正极:

2Fe3++2e-→2Fe2+

  负极:

Cu-2e-→Cu2+ 

  总反应式:

2Fe3++Cu==2Fe2++Cu2+ 

  3.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吸氧腐蚀

  正极:

O2+2H2O+4e-→4OH-

  负极:

2Fe-4e-→2Fe2+

  总反应式:

2Fe+O2+2H2O==2Fe(OH)2

  4.氢氧燃料电池(中性介质)

  正极:

O2+2H2O+4e-→4OH-

  负极:

2H2-4e-+4OH-→4H2O

  总反应式:

2H2+O2==2H2O

  5.氢氧燃料电池(酸性介质)

  正极:

O2+4H++4e-→2H2O

  负极:

2H2-4e-→4H+

  总反应式:

2H2+O2==2H2O

  6.氢氧燃料电池(碱性介质)

  正极:

O2+2H2O+4e-→4OH-

  负极:

2H2-4e-+4OH-→4H2O

  总反应式:

2H2+O2==2H2O

  7.铅蓄电池(放电)

  正极(PbO2):

  PbO2+2e-+SO42-+4H+→PbSO4+2H2O

  负极(Pb):

Pb-2e-+(SO4)2-→PbSO4

  总反应式:

  Pb+PbO2+4H++2(SO4)2-==2PbSO4+2H2O 

  8.Al─NaOH─Mg原电池

  正极:

6H2O+6e-→3H2↑+6OH-

  负极:

2Al-6e-+8OH-→2AlO2-+4H2O

  总反应式:

2Al+2OH-+2H2O==2AlO2-+3H2↑

  9.CH4燃料电池(碱性介质)

  正极:

2O2+4H2O+8e-→8OH-

  负极:

CH4-8e-+10OH-→(CO3)2-+7H2O

  总反应式:

CH4+2O2+2OH-==(CO3)2-+3H2O

  10.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

  (Li2CO3和Na2CO3熔融盐作电解液,CO作燃料):

  正极:

O2+2CO2+4e-→2(CO3)2-(持续补充CO2气体)

  负极:

2CO+2(CO3)2--4e-→4CO2

  总反应式:

2CO+O2==2CO2

  11.银锌纽扣电池(碱性介质)

  正极(Ag2O):

Ag2O+H2O+2e-→2Ag+2OH-

  负极(Zn):

Zn+2OH--2e-→ZnO+H2O

  总反应式:

Zn+Ag2O==ZnO+2Ag

  12.碱性锌锰电池(KOH介质)

  正极(MnO2):

2MnO2+2H2O+2e-→2MnOOH+2OH-

  负极(Zn):

Zn+2OH--2e-→Zn(OH)2

  总反应式:

Zn+2MnO2+2H2O→2MnOOH+Zn(OH)2

  蓄电池 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属于原电池反应。

这类电极反应都有电解质溶液参与,如果能分析清楚电解质溶液是否参与电极反应,那么负极的电极反应式和正极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就可迎刃而解了。

  现以铅酸蓄电池为例来分析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铅酸蓄电池的总反应为:

Pb+PbO2+H2SO4=2PbSO4+2H2O

  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分析,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可知:

  Pb–2e-=Pb2+①,生成的Pb2+进入电解质溶液中,Pb2+与溶液中的SO42-不能共存,要继续反应生成PbSO4,即:

Pb2++SO42-=PbSO4②,因此在原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①+②即:

Pb–2e-+SO42-=PbSO4;正极是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则有;PbO2+2e-=Pb2++2O2-①,Pb2+和O2-进入溶液中,由于电解质溶液是H2SO4溶液,O2-在酸性环境中,不能单独存在,可供O2-结合的微粒由H+和H2O,O2-在酸性环境中优先结合H+生成H2O,这样在正极发生的反应有:

4H++2O2-=2H2O②;Pb2++SO42-=PbSO4③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正极反应式为①+②+③即:

PbO2+2e-+SO42+4H+=PbSO4+2H2O。

(注意:

在电极反应式中应遵循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在负极反应式与正极反应式相加求总反应时要注意得失电子数要相等。

  再如:

Ag—Zn高能电池(钮扣电池)由Ag2O、Zn及KOH溶液组成。

总反应为:

Zn+Ag2O+H2O=Zn(OH)2+2Ag

  根据原电池原理可知:

Zn做负,Ag2O做正极,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

负极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则负极反应为:

Zn–2e-=Zn2+,Zn2+进入溶液后又与溶液中的OH-反应Zn2++2OH-=Zn(OH)2。

  所以负极反应为:

Zn–2e-+2OH-=Zn(OH)2;

  正极为Ag2O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即Ag2O+2e-=2Ag+O2-

  O2-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也不能单独存在,只能结合H2O生成OH-,故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O2-+H2O=2OH-,所以正极反应式为:

Ag2O+2e-+H2O=2Ag+2OH-。

  13、电解饱和食盐水

  阳极(失电子):

2cl-2e-==cl2氧化反应,产物氯气,现象:

不断有氯气放出

  阴极(得电子):

2H++2e==H2还原反应,产生氢气,现象:

不断有氢气放出

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是一种不经燃烧,将燃料的化学能经过电化学反应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它和其他电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一样,都是自发的化学反应,不会发出火焰,其化学能可以直接转化为电能的一种电池。

所有的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都是一样的,其电极反应的书写同样是有规律可循的。

一般燃料电池发生的电化学反应的最终产物与燃烧产物相同,可根据燃烧反应写出总的电池反应,但不注明反应的条件。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不过要注意一般电解质溶液要参与电极反应。

  现以氢氧燃料电池为例进行说明:

  氢氧燃料电池一般是以惰性金属铂(Pt)做电极材料,负极通入H2,正极通入O2,电解质溶液通常选用KOH。

在负极上氢气失去电子变成H+进入溶液,H+又与溶液中的OH-继续反应生成H2O,因此在负极发生的反应为H2–2e-=2H+,H++2OH-=H2O,所以: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H2–4e-+4OH-=4H2O;

  正极是O2得到电子,即:

O2+4e-=2O2-,O2-在碱性条件下不能单独存在,只能结合H2O生成OH-即:

O2-+H2O=2OH-,因此:

  正极反应式为:

O2+H2O+4e-=4OH-。

  总反应为:

2H2+O2=2H2O。

  注意:

若在酸性条件下,

  负极反应式为:

2H2-4e-=4H+

  正极反应式为:

O2+4H++4e-=2H2O(O2+4e-=2O2-,2O2-+4H+=2H2O)

  总反应为:

2H2+O2=2H2O。

盐桥

  如Cu-Zn原电池中以KCl溶液做电解质

  

  

KCl在这个装置中称为盐桥。

  盐桥的作用仅仅是导电【相当于导线的作用】,将两个烧杯形成闭合回路,否则就相当于断开,而盐桥的导电是利用了其中的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

  锌铜电池,电解质溶液锌端硫酸锌,铜端硫酸铜,即两端不一样,所以产生电势差,于是,电子从负极Zn失去,沿着导线移向正极Cu,即外面的导线中,电子即负电荷从Zn到Cu,中间有盐桥连接,即盐桥中的负电荷即阴离子应该从CuSO4的一端沿着盐桥移向ZnSO4的一端,或者说,盐桥中的正电荷即阳离子就从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