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98917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9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科版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浙科版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浙科版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浙科版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浙科版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浙科版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单元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浙科版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单元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浙科版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单元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浙科版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单元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浙科版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单元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浙科版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单元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浙科版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单元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浙科版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单元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浙科版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单元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浙科版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单元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浙科版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单元测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浙科版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单元测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浙科版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单元测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浙科版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单元测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浙科版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单元测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科版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单元测试.docx

《浙科版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科版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单元测试.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科版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单元测试.docx

浙科版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单元测试

2018届浙科版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单元测试

1.下列关于“引来繁花缀满枝,瓜熟蒂落也有时”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这一现象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B.适当喷2,4D能延长“繁花缀满枝”的时间

C.乙烯和脱落酸协同调节了“瓜熟蒂落”的过程

D.环境因子只能通过激素来影响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

【解析】 A项中,根据表述,这一现象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A正确。

B项中,2,4D属于生长素类似物,能防止落花落果,B正确。

C项中,乙烯可促进果实的成熟,脱落酸可促进叶、花、果的脱落,促进果实成熟,C正确。

D项中,光照、水肥均可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D错误。

【答案】 D

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最早发现的植物激素是赤霉素

B.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C.可由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

D.植物激素都与植物的向光性有关

【解析】 最早发现的植物激素是生长素,A错误;植物激素的化学本质不都是蛋白质,B错误;植物激素可由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C正确;植物的向光性只是与生长素有关,D错误。

【答案】 C

3.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  )

A.aB.b   C.c   D.d

【解析】 甲图显示P点浓度时生长1cm所需时间较多,即促进作用很弱。

乙图中由于重力的影响,对根来说:

c点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的较快;d点因重力影响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生长,使该侧细胞伸长生长慢。

对茎来说:

生长素的浓度a点<b点,a点和b点都促进茎的生长,其中b点生长更快些。

因此,甲图P点最可能对应乙图中的d点。

【答案】 D

4.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对根、芽、茎3种器官生长的作用都具有双重性

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根、芽、茎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

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但抑制了芽的生长

D.3种器官对生长素反应的灵敏程度依次为:

茎>芽>根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具有双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A正确;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具有促进作用;对根和芽都有抑制作用,B错误;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和芽的生长都具有促进作用,但抑制了根的生长,C错误;从题中曲线可以看出植物不同的器官,生长素的作用曲线不同,根最敏感。

因此3种器官对生长素反应的灵敏程度依次为:

根>芽>茎,D错误。

【答案】 A

5.下图为某兴趣小组探索生长素类似物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对自变量的浓度范围和梯度设置不当

B.图示结果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双重性

C.为避免出现图示结果,本实验需进行预实验

D.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为10~50μmol/L

【解析】 图中横坐标显示浓度梯度跨度太大,没有规律,A正确;图中浓度为0时为对照实验,其余实验都表现出促进作用,没有体现双重性,B错误;为了进一步的实验摸索出较为可靠的探究范围,以避免由于设计不当,盲目开展实验,需要进行预实验,C正确;根据图中的信息,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在10μmol/L和50μmol/L时对促进生根的作用最明显,因此可以初步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在10μmol/L和50μmol/L之间,D正确。

【答案】 B

6.下图表示植物乙烯浓度和成熟叶片脱落率受生长素浓度影响的实验结果。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范围内,生长素浓度增加可以促进乙烯的生成

B.叶片脱落率与乙烯浓度呈正相关,与生长素浓度呈负相关

C.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互拮抗的

D.生产上喷施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可提高脱落率

【解析】 随着生长素的浓度增加,乙烯的浓度也不断增加,由此可以看出一定范围内,生长素可以促进乙烯的生成,A正确;本实验是研究植物乙烯浓度和成熟叶片脱落率受生长素浓度影响,乙烯浓度和脱落率都是因变量,不能得出叶片脱落率与乙烯浓度呈正相关这一结论,B错误;生长素浓度增加会使乙烯浓度增加,在一定范围内乙烯促进落叶,所以生长素和乙烯的作用是协同而不是拮抗,C错误;生长素浓度过高时,脱落率反而降低,所以可以通过喷施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来降低脱落率,D错误。

【答案】 A

7.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幼苗,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幼苗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幼苗相同位置分别切除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幼苗,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幼苗向光弯曲生长,b′组幼苗无弯曲生长,原因是(  )

A.c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

B.a′幼苗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

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幼苗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D.a′幼苗尖端的生长素能向幼苗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解析】 在单侧光照射下,幼苗尖端的生长素向背光侧横向运输。

a′幼苗尖端的生长素沿背光侧向幼苗基部运输(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b′幼苗尖端的生长素则不能向幼苗基部运输,因为d组被倒置,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下端向形态学上端运输。

【答案】 D

8.为探究玉米不同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某同学取处理后长度均为10mm的材料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生长素溶液的浓度(mol/L)

10-13

10-12

10-11

10-10

10-9

10-8

10-7

10-6

10-5

10-4

3天后的平

均长度(mm)

胚芽

12.3

12.3

12.7

13.5

14.7

16.0

15.1

12.2

10.8

10.0

胚根

11.3

12.1

12.7

13.6

12.6

12.0

10.9

10.0

10.0

10.0

A.材料处理时需要切去胚芽和胚根的尖端

B.胚根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大于胚芽

C.胚芽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10-8mol/L

D.浓度大于10-6mol/L的生长素抑制胚根生长

【解析】 材料处理时需要切去胚芽和胚根的尖端,避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干扰,A正确;据表中数据可知,胚根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大于胚芽,B正确;据表中数据可知,胚芽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在10-8mol/L左右,但不一定是10-8mol/L,C错误;据表中数据可知,浓度大于10-6mol/L时,胚根不生长,故说明此时的生长素抑制胚根生长,D正确。

【答案】 C

9.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扦插枝条,能提高插条的成活率

B.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芹菜幼苗,能提高芹菜的产量

C.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处理浸泡过的小麦种子,能提高种子的萌发率

D.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凤梨,能让凤梨提前上市

【解析】 生长素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提高插条的成活率;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芹菜幼苗,可以促进茎的伸长,从而提高芹菜的产量;脱落酸会抑制种子的萌发;乙烯利能促进果实的成熟。

【答案】 C

10.某兴趣小组研究X、Y、Z三种浓度生长素对杨树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相关判断合理的是(  )

A.X浓度生长素抑制杨树侧芽生长

B.Y浓度生长素可促进杨树侧芽细胞分裂

C.Z浓度是杨树侧芽生长的最适浓度

D.三种浓度的大小关系应为:

Y<Z<X

【解析】 据图可知,X浓度条件下与空白对照组(清水组)相比,杨树侧芽生长量小,说明X浓度生长素抑制杨树侧芽生长,A项正确;Y浓度条件下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杨树侧芽生长量大,说明Y浓度生长可促进杨树侧芽的生长,但生长素主要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而不能促进细胞分裂,B项错误;该实验设置的浓度太少,只能确定杨树侧芽生长的最适浓度在Z左右,C项错误;X、Y、Z三个浓度中,X浓度生长素抑制杨树侧芽生长,根据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说明X浓度最大,但是Y和Z浓度大小不能确定,D项错误。

【答案】 A

11.(2016·浙江高考)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外施赤霉素和脱落酸对贮藏期马铃薯块茎发芽影响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使马铃薯块茎提早发芽,可以外施脱落酸

B.为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可以外施赤霉素

C.外施赤霉素后,马铃薯块茎从开始发芽到最大发芽率所需的时间更短

D.对照组马铃薯块茎中赤霉素含量与脱落酸含量的比值,第5周时大于实验开始时

【解析】 分析题图信息,与对照组相比,外施赤霉素使马铃薯块茎提早发芽,外施脱落酸抑制马铃薯块茎发芽,因此为使马铃薯块茎提早发芽,可以外施赤霉素,为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可以外施脱落酸,A、B两项错误。

由题图信息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外施赤霉素后,马铃薯块茎从开始发芽到最大发芽率所需的时间更长,C项错误。

由图可知,对照组在第5周时马铃薯块茎已经发芽,说明此时马铃薯块茎中赤霉素含量已经增加,因此与实验开始时相比,第5周时对照组马铃薯块茎中赤霉素含量与脱落酸含量的比值较大,D项正确。

【答案】 D

12.(2016·全国丙卷)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IAA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下端的琼脂块均不含IAA。

两组胚芽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胚芽鞘b侧的IAA含量与b′侧的相等

B.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的IAA含量不同

C.胚芽鞘b′侧细胞能运输IAA而c′侧细胞不能

D.琼脂块d′从a′中获得的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

【解析】 结合文字信息和图示信息可知,题中左图为对照组,右图为实验组。

对照组中a琼脂块不含IAA,所以胚芽鞘b侧不含IAA,b′侧含有从a′琼脂块运输来的IAA,故A项错误。

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都不含IAA,故B项错误。

胚芽鞘b′侧细胞和c′侧细胞都能运输IAA,故C项错误。

a′琼脂块输出的IAA在向下运输过程中有所消耗,所以琼脂块d′从a′中获得的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故D项正确。

【答案】 D

13.下图直接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甲  乙

A.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B.生长素的成分是吲哚乙酸

C.单侧光照射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解析】 甲组含生长素,乙组不含,一段时间后甲组生长,乙组不生长,说明生长素有促进生长作用;该两组实验无法说明生长素的成分是吲哚乙酸,因没对成分进行分析;两组实验没有单侧光照,也没有出现弯曲现象,不能说明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两组实验材料均为去尖端的幼苗,所以实验过程不能说明感受单侧光的部位是幼苗。

【答案】 A

14.图中甲为对燕麦幼苗所做的处理,过一段时间后,乙、丙、丁三图所示幼苗的生长情况依次是(  )

甲    乙   丙  丁 

A.向右弯曲、向右弯曲、向右弯曲

B.向右弯曲、向左弯曲、向左弯曲

C.向左弯曲、直立生长、向右弯曲

D.向右弯曲、直立生长、向左弯曲

【解析】 根据甲图分析,琼脂块1中含有的生长素量大于琼脂块2,则乙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丙胚芽鞘虽然在旋转装置上,但不影响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分布,所以丙胚芽鞘最后仍向左弯曲生长;丁胚芽鞘虽然有单侧光照射,但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所以其向左弯曲生长。

【答案】 B

15.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一名技术员用几种不同浓度的α-萘乙酸(一种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插条基部,然后在沙床中培养,观察生根情况。

图甲是其中4组实验的结果。

图乙是根据所有实验结果绘制的曲线图。

图甲中的几组实验结果已在图乙中标出。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R点对应的浓度可能是4.5mg·mL-1 ②若Q点对应的浓度为3mg·mL-1,则S点对应的浓度为6mg·mL-1 ③P点所示可为组A的结果 ④T点所示可为组D的结果 ⑤乙图说明α-萘乙酸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A.2项B.3项

C.4项D.5项

【解析】 分析图甲知,组D和组A生长相同,组B和组C生长相同,但生长状况好于A组和D组,根据图乙分析,组A无对应点,因无α-萘乙酸浓度为0的点。

若组B为Q,则生长状况相同的组C为S,最适浓度介于Q、S之间,为R点,浓度可能为4.5mg·mL-1。

组D说明此浓度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生长,可用T点表示。

图中各点无抑制生长作用,故此图无法说明α-萘乙酸的双重作用。

【答案】 B

16.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激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可以不同

B.植物茎尖的细胞可利用色氨酸合成生长素

C.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可以在同一细胞中起作用

D.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来促进茎段细胞伸长

【解析】 无论植物激素还是动物激素其产生部分和作用部位往往不同,如幼苗尖端分生区产生生长素,而作用部位在幼苗尖端下端伸长区,A项正确。

色氨酸是合成生长素的原料,B项正确。

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二者都可在根尖合成,但二者作用不同,前者促进细胞分裂,后者促进细胞伸长,C项正确。

乙烯的作用主要是促进果实的成熟,D项错误。

【答案】 D

17.萘乙酸(NAA)对月季插条生根作用的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导学号:

24890003】

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佳萘乙酸浓度一定为10-8mol/L

B.当萘乙酸浓度大于10-6mol/L,抑制扦插枝条生根

C.该实验不能说明萘乙酸作用的双重性

D.NAA的浓度不同生根效果就不同

【解析】 萘乙酸(NAA)是生长素类激素,图中一系列NAA浓度下,10-8mol/L时生根条数平均值最大,但该浓度并不一定是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佳浓度,A不正确;当萘乙酸浓度大于10-6mol/L,与对照组相比,抑制扦插枝条生根,B正确;该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萘乙酸体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体现萘乙酸作用的双重性,C不正确;图中结果表明,NAA的浓度不同生根效果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D不正确。

【答案】 B

18.将小麦幼苗放在如图所示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幼苗将(  )

A.弯向光源生长  B.背向光源生长

C.直立生长D.停止生长

【解析】 单侧光照射下,幼苗尖端生长素通过横向运输,导致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较高,再通过纵向运输使得背光侧生长较快,幼苗弯向光源生长,A正确。

【答案】 A

19.下列关于“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2,4D是一种生长素类似物

B.实验用的插枝来自同一株植物

C.检测指标为每组插枝上根的总长度

D.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处理插枝的时间不同

【解析】 2,4D是一种生长素类似物,A正确;为减少实验误差,实验用的插枝应来源于同一株植物,B正确;实验因变量检测指标为每组插枝上根的总长度,C正确;为控制单一变量,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处理插枝的时间应保持一致,D错误。

【答案】 D

20.天然的生长素很少,农业上主要是利用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如:

萘乙酸、2,4D等。

在生产上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植物,难以奏效的是(  )

A.获得无籽果实

B.处理扦插的枝条可促进生根

C.促进果实成熟

D.防止落花落果

【解析】 植物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植物果实的发育,乙烯才能促进植物果实的成熟。

【答案】 C

21.科学家探究了“生长素类似物α-萘乙酸(NAA)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所得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和评价,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说明NAA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B.浓度为10-4mol/L的NAA也能促进幼苗的生长

C.用蒸馏水(0)处理的玉米幼苗为对照组

D.促进幼苗生长的最适NAA浓度在10-8mol/L左右

【解析】 本实验用蒸馏水(0)处理的玉米幼苗为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体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A、C正确;促进幼苗生长的最适NAA浓度在10-8mol/L前后,D正确;浓度为10-4mol/L的NAA相比对照组而言抑制幼苗的生长。

【答案】 B

22.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发现单侧光能引起某些植物体内生长素分布不均匀;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单侧光能引起某些植物体内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

现有一种植物幼苗,为了探究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将其直立生长的胚芽尖端切下,放到琼脂块上并用单侧光照射,如图所示。

下列结果及判断正确的是(  )

①当a、b两侧生长素含量基本相等时,能够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

②当a、b两侧生长素含量基本相等时,不能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

③当a侧生长素含量比b侧高时,能够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

④当a侧生长素含量比b侧高时,不能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 题干信息中给出了单侧光引起植物向光生长的两种原因,由图可知,若检测到a、b两侧生长素含量基本相等,可以判断单侧光能引起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导致植物向光生长;若检测到a侧生长素含量比b侧高,引起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可能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也可能与植物体内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有关,因此不能确定。

【答案】 D

23.科研人员为探究生长素对根尖生长的影响,以琼脂块和水稻根尖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对根的处理方式

生长状况

1

黑暗

竖直生长

2

单侧光照射

背光弯曲生长

3

黑暗(一侧贴琼脂块)

背光弯曲生长

4

黑暗(一侧贴含10-8mol/L生长素的琼脂块)

向贴琼脂块一侧生长

5

黑暗(一侧贴含10-6mol/L生长素的琼脂块)

A.第2组与第4组说明单侧光照引起根尖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B.第4组实验说明生长素对根尖生长只有抑制作用而没有促进作用

C.第5组根尖的生长状况应该是“向贴琼脂块一侧生长”

D.根尖背光弯曲生长说明生长素见光分解

【解析】 第5组根尖的生长状况应该是“向贴琼脂块一侧生长”,C正确。

【答案】 C

24.用燕麦幼苗作实验材料,下列实验中,将发生向右弯曲生长的是(  )

【解析】 幼苗尖端产生的生长素能透过琼脂块,运输到作用部位,则植株能直立生长,A错误;生长素的运输方向为极性运输,即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幼苗尖端右侧放置玻璃片,则右侧尖端下面的伸长区没有生长素,不生长,而左侧正常生长,则幼苗将向右弯曲生长,B正确;植物尖端有感光性,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一侧多,生长素极性向下端运输,云母片不影响生长素的运输,使背光一侧生长快,植物表现出向左弯曲生长,C错误;由于幼苗尖端云母片的存在,使得幼苗尖端两侧的生长素分布均匀,植株直立生长,D错误。

【答案】 B

25.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支架,支架的材料托中,放置了6块已编号的相同琼脂块,相邻两个琼脂块之间用不透水的云母片完全隔开,他将3个幼苗尖端分别放置在实验支架材料托的琼脂块上(如图),将实验支架在黑暗条件下的水平地面上放置一段时间后移走幼苗尖端。

下列有关移走幼苗尖端后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

A.a1<a2    B.a3>a2

C.a3=A3D.A3>a1

【解析】 受重力影响后6块琼脂块中生长素分布的量依次为A3>A2>A1=a1>a2>a3,所以A、B、C错误,D正确。

【答案】 D

26.某研究人员利用去掉尖端的燕麦幼苗,所做的实验及结果如图。

该实验说明(  )

A.琼脂能促进植物生长

B.单侧光是引起植物生长的原因

C.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D.幼苗尖端下面是感光部位

【解析】 本实验中,甲乙两组的区别在于只有乙组所加的琼脂块含有生长素,结果是乙组的燕麦幼苗能够生长而甲组不能,说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C正确。

【答案】 C

27.用植物的茎进行扦插时,带芽的枝条容易生根。

其主要原因是(  )

【导学号:

24890000】

A.细胞呼吸强

B.芽能产生生长素

C.生长旺盛

D.能进行光合作用

【解析】 用植物的茎进行扦插时,带芽的枝条容易生根,主要原因在于芽能产生生长素,而生长素影响根的生长,B正确。

【答案】 B

28.探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中,下列属于因变量的是(  )

A.扦插枝条上芽的数量

B.2,4D溶液的浓度

C.2,4D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

D.扦插枝条的生根总长度

【解析】 探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中,自变量是2,4D溶液浓度,因变量是扦插枝条的生根总长度,培养时间、2,4D溶液体积等属于无关变量,D正确。

【答案】 D

29.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植物激素进入靶细胞并催化细胞代谢中的特定反应

B.多种植物激素的平衡协调控制着植物的生长发育

C.植物激素是在植物体内发挥调节作用的信号分子

D.植物激素由某些部位产生、运输到特定部位发挥作用

【解析】 植物激素作为信号分子,起调节作用,并不催化细胞代谢中的特定反应,A错误;植物激素作为信号分子,由某些部位产生、运输到特定部位发挥调节作用,多种植物激素的平衡协调控制着植物的生长发育,B、C、D正确。

【答案】 A

30.如图所示,如果根a侧的生长素浓度在曲线A点(10-10mol·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导学号:

24890001】

A.在A~C的范围内能促进生长

B.A~D属于抑制生长范围

C.a侧的生长素浓度为最适浓度,细胞伸长生长快,b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于a侧,相当于曲线F~E段的浓度,因而细胞伸长生长慢

D.在太空中(重力为0),根的生长将不同于图中的弯曲生长,坐标中图示曲线也不适用于根的生长

【解析】 根表现向重力性生长,a侧生长素浓度位于A点,促进生长,C点之前都在促进生长的范围内,C点以后属于抑制生长范围。

由于重力原因,b侧生长素浓度大于a侧,且b侧为抑制生长,则b侧生长素浓度应为C点以后。

在太空中,因无重力作用,根的向重力性失去,但是根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不变,图中曲线仍适用于根的生长。

【答案】 A

31.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发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达尔文父子的实验推测出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了下面

B.波森和詹森的实验证明的确有一种化学物质由苗尖端向下传递

C.温特的实验充分说明苗尖端中确实存在一种能够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

D.20世纪30年代,生化学家确定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一种小分子有机物即2,4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生长素的发现史的识记能力。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一种小分子化合物——吲哚乙酸,而2,4D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故D项错误。

【答案】 D

32.下列各项中,幼苗将向光弯曲生长的是(  )

【导学号:

24890002】

【解析】 A中切去幼苗尖端,幼苗不能感受单侧光的照射,也没有生长素的产生,幼苗表现为既不生长也不弯曲;B中幼苗尖端由于加了不透明的帽而不能感受单侧光照射,幼苗表现为直立生长;C中幼苗尖端能感受单侧光照射,表现为向光弯曲生长,C正确;D中切去尖端,但由于顶上加了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所以表现为直立生长。

【答案】 C

33.某小组开展“探究生长素类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