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题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303801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题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题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题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题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题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题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题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题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题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题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题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题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题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题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题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题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题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题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题调.docx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题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题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题调.docx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题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题(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

复习题

1.市场经济的模式特点及其借鉴意义

(1)美国的消费者导向型模式(自由市场经济),主要特征,全力维护自由市场竞争,政府干预以是否有利于消费者利益为标准,政府倾向是重投资和消费而忽视储蓄;运行特点,a承认国家干预,但拒绝国家计划,b反对垄断,保护竞争,采用财政货币政策(政府干预度较低,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健全)

(2)德国模式(社会市场经济),主要特征,既反对经济上的自由放任,又反对把经济统紧管死;运行特点,效率原则——自由竞争,公平竞争——政府干预;目标,稳定货币,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强调社会福利。

(适度干预)

(3)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主要特征,计划市场经济体制,宏观决策以政府为主,但与企业磋商,重视战略研究有深层次影响;运行特点,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主要以经济手段为主,通过经济立法与行政指导干预经济。

(政府控制宏观经济方面作用突出,控制税收,还税于民)

2.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的区别

1.含义不同:

激进式改革又称“休克疗法”,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在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转轨过程中采取的基本方式;渐进式改革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与社会转轨采取的基本方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2.特点不同:

激进式改革在放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推进私有化,彻底改变传统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基础上,采取短期内放开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与价格的方法,经过短期经济与社会秩序混乱动荡,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渐进式改革在保持基本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不变的基础上,通过举办改革逐步推进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变迁的方法,最终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

3.性质不同:

激进式改革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的社会主义制度,全面向西方式的社会与经济形态转变,是断裂的突变性的改革,具有激进性、深刻性和全面性;渐进式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和生产关系的自我完善,坚持以公有制按劳分配为主体和一元化的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的前提下,逐步改革传统的经济、政治体制,是连续的逐渐的变革,具有渐进性、非均衡性和集中性。

3.经济增长度量的指标及缺陷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产品,产值和劳务总量的增长,衡量指标是GDP或GNP,

经济增长率的缺陷

(1)每个国家都有一部分产品和服务不经过市场交换,但它都应该是GDP的一部分

(2)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地下经济,但不能统计为GDP

(3)GDP没有扣除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成本

(4)在进行国家比较时会带来许多问题(汇率)

(5)

4.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意义

通货膨胀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纸币发行量超过实际需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通常被视为价格的广泛、大幅、持续上涨。

通货紧缩是指商品的供应过剩或通货供应量的减少而导致物价疲软乃至下跌态势,伴随着供应过剩、物价下跌,其连锁反应是企业收益减少,生产水平降低,失业率上升,最终导致经济萧条。

 

5.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态势及政策走向

一、外部环境

二、内部经济运行数据:

二季度数据

三、宏观政策走向

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在巩固价格水平稳定这一成果的情况下,实行调整性的政策组合促进经济的增长,提高重要资源的配置效率,并寻找新的增长点。

1.货币政策:

“总量稳健、定向扩张”

2.财政政策:

3.进出口政策

4.就业政策

5.房地产调控政策

2012年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2%。

其中,城市上涨2.2%,农村上涨2.0%;食品价格上涨3.8%,非食品价格上涨1.4%;消费品价格上涨2.3%,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9%。

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3.3%。

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下降0.6%。

其中,城市下降0.6%,农村下降0.5%;食品价格下降1.6%,非食品价格持平(涨跌幅度为0);消费品价格下降0.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3%。

6.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或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a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b合理利用资源,c保护生态环境,d提高生活质量。

7.如何理解CPI指数(PPI)

消费者价格指数:

度量在不同时期城镇居民个人消费商品和劳务零售价格变化的指标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涵盖全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262个基本分类的商品与服务价格。

数据来源于全国31个省(区、市)500个市县、6.3万家价格调查点,包括食杂店、百货店、超市、便利店、专业市场、专卖店、购物中心以及农贸市场与服务消费单位等。

包括消费和服务价格

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PriceIndex):

是指衡量各时期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批发价格变化的指标。

与CPI不同,反映生产环节价格水平,主要的目的是衡量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总费用。

8.市场体系是怎样构成的?

有何特征

(1)市场体系的构成

从市场交易或流通的对象分为:

商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

从市场交易的空间范围分为:

区域性市场、全国性市场、国际市场

从市场组织和机构设置分为:

市场中介组织、批发市场、零售市场

从市场交易的具体方式分为:

现货交易市场、远期交易市场、期货交易市场

从市场竞争的不同状态分为:

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

(2)市场体系的特征

统一性,各分类市场在国内地域间是一个统一整体,不应存在行政分割封闭状态。

开放性,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系起来,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按国际市场价格信号配置资源。

竞争性,各种经济主体平等竞争。

有序性,具有完整、完备的法律、法规、条例和规则。

9.我国市场体系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我国市场体系的建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1978-1994年

市场发育的重点是农村,农民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1985-1992年

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各种形式的消费品交易市场蓬勃兴起。

✓1992年-Now

市场发育的速度明显加快,市场结构日趋合理,市场主体不断成熟,市场辐射范围逐步扩大,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框架已经初步形成。

10当前我国市场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健全完善我国的市场体系应着重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一、存在的问题:

(一)各类市场发育不平衡,要素市场发育相对滞后;

(二)部门和地方对市场的分割和封锁较为严重;(三)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尤其是金融企业,尚未真正做到政企分开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仍不能构成真正的市场主体,风险与利益不对称,这直接影响它们的市场行为;(四)市场法规建设滞后。

1.市场准入制度存在明显缺陷,

(1)市场准入的规则体系仍不完善。

(2)政府滥用准入权力或不当设定准入条件的情况仍然严重。

(3)执法机制存在严重缺陷。

2.规范企业竞争行为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

(1)协议限制竞争行为屡见不鲜。

(2)企业滥用市场优势地位限制竞争。

(3)恶性竞争问题比较突出。

(4)某些跨国公司利用市场优势地位和独有知识产权限制竞争的问题开始显现。

3.失信现象大量存在,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

(1)尚未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2)尚未形成有效的社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3)社会信用管理中介服务业不发达,(4)尚未形成有效的信用监管体系

二、解决方法,1。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市场准入制度,

(1)重点解决准入规则不完善的问题,取消市场准入规则中的歧视性规定,给各类市场主体公平进入市场的机会。

在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领域,适度抬高市场难入的标推和门槛。

加大对违规主体的惩治力度。

(2)重点解决政府滥用准入权力的问题,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在明确界定政府在市场准入方面权限的基础上,按照《行政许可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规范政府准入行为。

推进市场准入监管体系改革,合理配置监管权,防止统一的行政监管权被人为地分割。

解决地方政府滥用市场准入权力搞地方保护的问题,将《国务院关于禁止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的规定》等行政性规定中的核心内容纳入《反不正当竞争法》,并制定实施细则,使制止地方保护行为的法律规定更加具体和具有可操作性。

2.建立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

(1)进一步完善规范市场竞争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a.加快《反垄断法》的制定工作,b.全面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

(2)设立独立、权威的反垄断执法机构,(3)在执法权限及程序等方面满足反垄断调查的要求,(4)加强在竞争政策方面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3.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1)营造良好的信用道德和信用文化环境,

(2)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公开与保护制度,(3)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管理中介服务体系,(4)制定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技术标准,(5)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建设的管理体制和社会监督体系

11.什么是资本市场?

按市场业务不同划分的资本市场包括哪些内容?

答:

资本市场是指提供长期运营资本的市场。

即经营一年期以上的中长期资金借贷和有价证券的市场。

包括:

1、证券市场:

股票、债券、投资基金等有价证券发行和交易的场所。

2、银行中长期贷款市场:

银行对工商企业提供用于固定资产更新、扩建或新建企业所需长期资金贷款的市场。

12.什么是劳动力市场?

它有哪些特点?

答:

劳动力市场是指把劳动力要素作为商品进行买卖的场所,是劳动力交换关系的总和。

劳动力市场的特征:

⑴追求利益最大化⑵价格信号引导⑶自由流动⑷恪守合约

13.简述供求机制调节资源配置的具体方式。

答:

(一)供求双方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1、从质的方面看,供给和需求是互为依存的。

2、从量的方面看,供给和需求是互相适应的,具有趋于均衡的趋势。

(二)供求的均衡与非均衡

1.均衡市场:

供给略大于需求;需求略大于供给。

2、非均衡市场:

卖方市场:

由于市场供不应求,买方之间展开竞争,卖方处于有利的市场地位,即使抬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去,从而出现某种商品的市场价格由卖方起支配作用的现象。

这种状况的出现可能是因为在现行的价格水平下,某种商品的供给远小于需求,也可能是因为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而导致某种产品的短缺。

这种提价可以一直进行到供求关系在某种价格水平上重新达到平衡为止。

买方市场:

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企业和商品生产者能否根据市场的消费需求来组织生产,适应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对企业和商品生产者的生死存亡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调节总量平衡。

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从而吸收更多的投资,供过于求时,一部分商品的价值得不到实现,迫使部分滞销企业压缩或退出生产。

  第二,调节结构平衡。

供求机制通过“看不见的手”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不同部门之间合理转移,导致经济结构的平衡运动。

  第三,调节地区之间的平衡。

它促使统一大市场的各个地区调剂余缺,互通有无,使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得到具体落实。

  第四,调节时间上的平衡,它促使部分劳动者从事跨季节、跨时令的生产经营活动(如温室种植、跨季节仓储等),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市场需求,缓解了供求矛盾。

14.价格机制是如何调节资源配置的?

答:

(一)价格机制:

价值、价格与供求等因素之间相互组合、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运动过程和方式。

(二)价格的功能1、传递信息2、调节利益3、核算效益

价格机制能调节生产和投资的方向及规模,调节商品的供求关系,调节消费需求的方向和结构,调节收入分配,调节技术进步和经营管理。

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是价格与价值既相背离,又趋于一致。

衡量商品价格是否合理的标准:

一是看价格是否符合价值,二是看价格是否符合供求;

15.如何处理竞争与垄断的关系?

竞争引起资本和生产的集中,资本和生产集中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导致垄断,垄断又进一步加剧了竞争。

答:

(一)垄断的危害

1、垄断阻碍了市场和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

2、垄断使企业失去了外在压力,缺乏活力。

3、垄断限制了技术创新,甚至造成技术停滞的趋势。

(二)打破垄断、维护市场竞争

1、打破市场分割与封锁,形成统一、开放的大市场。

2、制定和完善反垄断的法律法规。

3、对自然垄断行业要引入竞争机制。

4、对某些无法引入竞争机制的领域,应加强宏观管理。

(三)建立和维护有效竞争格局的措施

1、加快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建立市场竞争规则。

3、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4、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

16.简述风险机制的作用及其条件。

答:

风险机制是市场机制的基础机制。

在市场经营中,任何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中都会面临着盈利、亏损和破产的风险。

风险机制是指风险与竞争及供求共同作用的原理,在利益的诱惑下,风险作为一种外在压力同时作用于市场主体,与竞争机制同时调节市场的供求。

风险机制是市场运行的约束机制。

它以竞争可能带来的亏损乃至破产的巨大压力,鞭策市场主体努力改善经营管理,增强市场竞争实力,提高自身对经营风险的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

风险与竞争密不可分,没有竞争就不会有风险,没有风险也不需要竞争。

竞争存在着风险,风险预示着竞争,两者密不可分,以致于有时人们把它们合在一起,统称为风险竞争机制

    发展风险投资的外部环境条件 :

  ①大量的技术、商业机遇和高赢利预期的项目;大量的有才能的、有经验的并已建立过成功企业的管理人才,特别是要有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与丰富的工作阅历,对新技术有敏锐的洞察力与前瞻性,有企业管理、资本运营的经验,有极强的市场嗅觉与接受挑战的精神气质等素质的风险投资家。

 

  ②具有大型公众技术资本市场,既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也为风险投资人提供退出渠道。

 

  ③健全的中介服务机构,提供投资咨询、上市包装、法律和信息咨询、资信评估和担保等服务。

 

  ④政府有鼓励风险投资的优惠政策。

任何一个经济主体都面临着盈利、亏损、破产的可能性,都必须承担相应的利益风险。

风险机制发挥作用的要求:

(1)强化企业的软预算约束以预期收入控制支出

(2)完善企业破产制度破产是风险机制的最高层次作用形式

17.简述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答:

现代企业制度包括:

(1)、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公司法人产权制度,即:

在公司法人制度下,原始所有权退化为股权,公司法人则获得了公司财产的法人所有权,公司法人可以像私营企业一样支配交换对象,参与市场交易。

(2)、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公司组织制度,即:

在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公司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形成各自独立、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的关系,并以法律和公司章程的形式加以确立和实现。

(3)、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公司管理制度,即:

要求企业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应用现代科技成果,包括现代经营管理思想、理论和技术,有效地进行管理,创出最佳经济效益。

18、试述传统国有企业制度的弊端。

在传统的国有企业中,国家是唯一的产权主体,实行的是一元的纯而又纯的国有产权制度。

在这种产权制度下,企业主要的生产要素完全由国家统一调拨和分配,实行资金供给制,财政统收统支,收支两条线。

国家既不能很好地实现对国有资产的有效控制,又不能独立享有其资产所带来的收益,存在许多弊端。

首先,产权单一化不适应生产社会化、资本社会化、经营管理社会化、风险社会化的要求;其次,产权单一化,造成产权主体的独断行为,无法实现多元制衡的产权约束结构,从而使企业行为扭曲;再次,产权单一化,企业难以形成高效的运行机制,难以适应币场经济的需要。

我国传统国有企业存在着政企职责不分,产权关系不清,资产管理不活,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

特别是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方式落后,资产流失严重等问题,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致使国有企业发展缓慢,效益低下,部分企业严重亏损。

其根本原因是产权制度不健全,法人制度不完善。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有资产的实物形态被看作非商品,不能进入市场交易,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受到限制。

国有企业的财产归国家统一所有,统一管理,企业缺少经营自主权,束缚了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

其主要原因:

一是国有资产管理方式落后。

在传统体制下,我国国有资产,特别是固定资产采用实物形态的管理方式,影响了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造成大量资产闲置、低效、甚至无效运营。

二是国有资产的配置结构不合理,投资分散。

国有资产大量分布在规模小,技术落后,经营管理不善的中小型企业中。

影响了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

三是生产要素不能合理流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受到限制。

在传统体制下,国家集国有企业的人、才、物大权于一身,对于国有企业,即使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要求,或者严重亏损,国家也不允许其破产、兼并或出售,大量国有资产被这些企业长期占用,不能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一些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却受到资金短缺的限制,不能得到正常发展。

四是国有资产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由于我国传统的国有企业的资产由政府根据企业级别和规模进行无偿调拨,企业无偿使用国有资产,导致企业不讲效益,尽可能多地占有国有资产,使大量国有资产闲置浪费,影响了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益。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现存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由于计划管理体制延续了几十年,近30年来,很难一下子从传统管理模式中成功转型,大部分国有企业存在着长期痼疾,主要表现为资源粗放,市场被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正面临着生存的尴尬局面,严重束缚企业的发展后劲。

因此,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搞活国企经济,增强国有经济生命力已成为政府管理、社会关注及专家研究的一个焦点领域。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促进企业管理创新,支持企业提高装备水平、优化生产流程,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着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19、如何评价法人治理结构?

答:

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完善的,是现代企业制度中科学的企业领导和组织制度,通过分别设立权利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形成各自独立、权责明确又互相制约的机制,从而达到既处理好所有者权益,又赋予经营者充分的经营权和管理权,同时注意调动生产者积极性,从而达到处理好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的关系,保证企业有效地进入市场独立经营的治理结构。

相对于集决策权、指挥权、管理权于厂长一身的“厂长负责制”,能够更好的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环境。

20、简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p186

答:

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

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有企业、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由中央政府代表国家履行职责。

其他国有资产由地方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中央政府和省、市(地)两级地方政府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

继续探索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方式。

各级政府要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坚持政企分开,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使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1、试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措施。

(书p164-191)

一、主要问题

1.国有企业二元结构突出。

传统体制特征明显和已经进行变革的“新国企”并存,由于改革方式和采取的模式不同,同时存在负责的矛盾和困难,很难用统一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

2.总体经济效益偏低。

国有企业整体来说,投入产出比例低于其它经济成分。

3.国有企业历史包袱沉重。

冗员过多、资金欠账多、企业办社会机构导致资本经营效率低,退休职工工资

4.实现产权明晰、政企分开任重道远。

公司制改造有名无实。

5.建立权责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举步维艰。

资产所有与代理的关系、法人财产权和企业独立性、侵犯国家权益等诸多问题,困难重重。

6.国有企业的分布结构不合理,战线过长。

政府掌握大量竞争性国有企业所有权,全面改变国有企业分步格局困难重重。

7.有限的国有资本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

国有资产过分分散,改革成本庞大。

8.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统一认识难。

目前,一些关于股改会丧失社会主义性质、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量变还是质变的等问题在思想意识上还存在分歧,制约企业改革的手脚。

二、措施

1.提高国有企业效益。

各类经济成分给与平等政策待遇,利用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实现政企分离,提高竞争力、创建新型管理机制,加快企业结构调整,促进技术创新和效益增长。

2.解除国有企业历史包袱。

3.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建立有效的企业制度,实现国有企业产权明晰、政企分开、科学管理。

4.建立新型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

坚持政企分开,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使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5.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收缩与降低一般竞争性国有企业的比重,针对国有企业需要,进行分类改组。

6.控制国有资产的流失。

公正评估国有资产、公开转让国有资产、收回国有资产用于再投资、建立复式财政预算制度。

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是什么?

国有企业是实现按劳分配的主体

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经营效益相联系

按劳分配是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的主要原则,但不是唯一原则。

 2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把其他分配方式科学地概括为“按生产要素分配”,并明确指出:

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

这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结构理论和实践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为社会主义分配结构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

第三,经营方式或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也促进了收入分配方式的多样化。

24、社会保障制度的一般含义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社会保障制度是根据一定法律规定建立的对社会成员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排。

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1.社会保险:

根据立法,由劳动者、劳动者所在单位或社区及政府多方共同筹资,帮助劳动者及其亲属,在遭遇工伤、疾病、失业、年老等风险时,防止收入中断、减少或丧失,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的制度。

社会保险项目:

社会保险包括生育、疾病、负伤、残废、失业、年老、遗属、家庭津贴八项保险内容。

2.社会救济:

是国家和社会对灾民及社会上生活困难的人给予的物质帮助。

社会救济的项目:

救助、救灾、备荒

3.社会福利:

广义的社会福利,包括所有维持、改善、提高社会成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保障措施。

狭义的社会福利,专指某些特定内容的福利,也就是国家和社会对一些特殊困难的人,提供特别的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

社会福利项目:

教育福利、住房福利、公共基础设施、个人生活福利、财政补贴。

4.优抚安置:

社会优抚是国家和社会对现役军人、残废军人、军烈属、见义勇为等特殊人群的抚恤和优待。

我国优抚形式:

国家抚恤、群众优待

国家抚恤:

牺牲、病故抚恤,定期定量补助,残废抚恤,革命残废人员公费医疗,烈军属疾病医疗减免优待等。

国家财政拨款。

群众优待:

包括现金、粮食或其他食物及各种照顾。

25、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关系如何?

p345

一、社会保险:

根据立法,由劳动者、劳动者所在单位或社区及政府多方共同筹资,帮助劳动者及其亲属,在遭遇工伤、疾病、失业、年老等风险时,防止收入中断、减少或丧失,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