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黄牛养殖及加工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304095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黄牛养殖及加工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农村黄牛养殖及加工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农村黄牛养殖及加工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农村黄牛养殖及加工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农村黄牛养殖及加工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农村黄牛养殖及加工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农村黄牛养殖及加工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农村黄牛养殖及加工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农村黄牛养殖及加工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农村黄牛养殖及加工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农村黄牛养殖及加工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农村黄牛养殖及加工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农村黄牛养殖及加工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农村黄牛养殖及加工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农村黄牛养殖及加工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农村黄牛养殖及加工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农村黄牛养殖及加工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农村黄牛养殖及加工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黄牛养殖及加工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

《农村黄牛养殖及加工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黄牛养殖及加工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村黄牛养殖及加工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

农村黄牛养殖及加工可行性分析报告

归档资料,核准通过。

未经允许,请勿外传!

 

黄牛养殖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写单位:

XXXXYYYY政府

编写时间:

二○一一年十一月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1.1.1项目名称

XXXXYYYYZZZ村黄牛养殖项目

1.1.2承办单位

XXXXYYYY政府

1.1.3项目法人代表

迟啸冬

1.1.4项目建设地点

XXXXYYYYZZZ村

1.2推荐方案与研究结论

1.2.1产品的销售方式

根据目前市场情况,产品主要立足于XXXX及延边州市场进行销售,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将产品推向国内其他市场。

1.2.2建设规模

年存栏470头

1.2.3主要原材料、动力供应

本项目所需主要原材料为粗饲料、精饲料、微量元素及包装物等;水、电等。

1.2.4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210万元。

1.2.5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210万元,其中:

申请州发改扶持资金200万元,自筹10万元。

1.2.6结论

通过对本项目产品方案、市场情况、建设规模、建设条件、工程技术方案、投资及财务情况等几方面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本项目利用长白山区自然优势,保护和开发珍贵的经济动物资源,积极培育龙头企业,促进黄牛养殖与黄牛冷配技术的完善,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满足人们对牛产品的需求。

本项目的建设可促进本地经济发展,为YYYY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可以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

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建设条件完备,建设规模选择合理,原料来源充足,具备规模化养殖的条件,经济效益好,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1.2.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1

总投资

万元

210

1.1

固定资产

万元

210

1.2

流动资金

万元

2

资金筹措

万元

210

2.1

申请上级资金

万元

200

2.2

自筹

万元

10

3

年存栏数

470

4

销售收入

万元

75

5

总成本

万元

10

6

利润

万元

65

第二章项目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的背景

2.1.1项目的提出

几十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以养牛业为主业的畜牧业逐成为安图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XXXX地处长白山腹地,素有天然绿色宝库之称,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特产资源优势。

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独特的气候条件为大力发展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YYYY养殖改良牛已初见成效,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是发展效益牧业,创汇牧业的重要保障。

但是,随着我县草食饲养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养牛数量的不断增长,草畜矛盾日渐突出,超载放牧致使草场退化、产草量下降,严重影响了养牛业的进一步发展。

要解决草畜之间的矛盾,防止草场退化,实行草畜平衡,必须依靠科技,增加投入,改良牧草地,实行种草养牛,以养殖场带动农民投资种草,实行舍饲,从而提高草地的生产力和饲养量。

为将长白山区畜牧资源优势转化变成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使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畜牧产品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形成规模效益,XXXXYYYY政府提出建设本项目。

2.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YYYYZZZ村黄牛养殖项目的建设符合XXXX大力发展区域特产业的经济政策。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充分挖掘养养牛业的潜力,扩大黄牛的饲养规模,进行科学饲养,形成结构合理的种群体系。

项目的建设既发展了养牛业,又带动农民致富,对推动XXXX及YYYY经济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XXXX已把生态建设纳入农业产业化重要内容,在生态建设中,实行养牛为主的综合开发利用。

从而可稳定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养牛积极性。

带动了ZZZ村乃至YYYY其它产业的共同发展,真正全面提高了该村的养牛业的科技示范作用,并能逐步建立健全本身的养殖技术管理体制体系。

这样有利于黄牛的饲养管理、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冷配改良工作;有利于牛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市场销售;有利于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并能加快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养牛业的规范化,提高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命力,适应今后经济发展的要求。

2.2项目建设的依据

2.2.1该村的地理位置优越,XXXX有着十分悠久的养牛历史,这里的气候条件与地理条件完全符合牛的生活习惯和生长特性,而且该村部分村民对牛的人工养殖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饲养技术,有利于今后的饲养管理和养殖示范户的培训和培养。

2.2.2YYYY党委、镇政府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各村的发展形式,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贫困村整体扶贫规划措施。

历年来养殖业一直被列为镇里的重点开发项目,在政策上给予必要的倾斜和照顾,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帮助,在技术上给予了无偿的技术支持。

因此养牛业有很好的群众基础,该项目的建立为YYYY养牛业的顺利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3养牛业有其自身的发展优势。

一是饲料来源广泛,在该村搞青储饲料的生产也十分便利;二是养牛业风险系数小,后期投资少;三是养牛业不需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饲养管理技术容易掌握;四是可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五是养牛业发展速度快,规模形成快,市场前景广阔;六是养牛业一直是长白山地区大力发展的特色养殖业,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因此在YYYYZZZ村建立黄牛养殖项目,有十分优越的技术支持、政策支持,有项目本身发展的优势。

综上所述,黄牛养殖项目可促进黄牛养殖的健康发展,促进本地区的经济繁荣。

项目的建设符合我国山区经济产业化政策,对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进人类健康,都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2.3技术依托单位简介

XXXX牧业管理局,是国家事业单位,有专业技术人员120名,其中:

草原饲料技术人员16名,全县拥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7名;中级30名;初级93名,他们有较高的业务水平。

YYYY镇兽医站为辅助单位,负责卫生的防疫、检疫等工作。

第三章产品市场分析

3.1国际市场

养牛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力发展养牛业,对调整人民群众的食品结构,增加动物蛋白,增强体质,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推动现代化建设,都有重大的意义。

3.2.国内市场

在我国各种役畜中,牛的饲养量最多,分布最广。

役牛具有耐粗饲、拉力大、步履稳重、持久力强等特点,是当前农业生产上的主要动力来源。

 牛排出的粪尿可为农业生产提供大量的有机肥料。

除了牛的头数有较大的增加外,牛的育种和改良工作也取得很大成绩。

建国以来,为了提高牛的质量,各地政府投资建立了一批养牛场和人工授精站,引进了大批优良品种,推广冷冻精液和人工授精技术。

第四章建设厂址选择

4.1YYYY自然情况

YYYY为XXXX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接延吉市三道湾镇,南临石门镇,西为新合乡,北接亮兵镇。

幅员896平方公里,下辖50个行政村,总户数18000户,总人口72000人,其中,农业户4171户,农业人口14900人,有汉、朝鲜、满、回等民族。

YYYY是XXXX县城所在地,珲乌公路从此经过,是通往二道长白山的必经之地。

每年到长白山旅游的人员达到上百万人次,全镇根据本身资源的优势以及县里政策的号召,多年来一直把养殖业及中药材种植业做为我镇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来抓,并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规划,形成了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养殖种植计划,总结出了符合自身发展的经验技术。

为了将养殖业规范化、系统化、规模化,我镇制定此项目,将我镇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建立科学的种草养牛示范基地,不仅能够组织困难户和下岗职工种植牧草增加收入,还对全镇乃至全县种草养牛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4.2厂址的选择

ZZZ村位于XXXXYYYY东北部,距离县城18公里,共有3个自然屯,耕地总面积116.65公顷,可放牧草原近300公顷。

全村现有人口46户,205人。

劳动力156人,具有多年饲养牲畜经验。

多年来,在镇畜牧站的指导下,小面积试种牧草获成功,并具备了种草养牛的经验。

YYYYZZZ村,属于中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暖夏凉,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年平均气温2—6℃,年积温2400—2700℃,年降水量500—700㎜,无霜期115—135天,水热同季、昼夜温差较大的特点,十分利于牧草生长繁衍。

发展草地牧业的潜力巨大。

该项目区位于YYYYZZZ村,距县城18公里,水源充沛,极利封闭管理。

土质为落层暗棕壤土和冲积土,草地类型为山区草甸草地和零星丛草地,便于大面积改良和种植优良牧草。

第五章建设方案

5.1建设内容

通过购买黄牛350头进行养殖,总共投资210万元。

逐步完善一条龙的完整的黄牛养殖业生产体系,以促进YYYY畜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增加畜牧业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提高畜牧业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推动全县的经济大发展。

第六章环境保护

6.1主要污染源

黄牛的养殖是圈养繁育,产生的污染物仅为排泄的粪便,无其它环境污染。

6.2治理措施

牛粪便是极优质的粪肥,按照操作规程,分辩及时回收,放置于固定位置。

本项目将建立一处分辩存放处,并通过发酵,成为优质肥料。

同时,由于牛场建设在农村且距镇、屯有一定的距离,不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任何不便。

第七章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2011年11月份—2011年12月份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与审批

2012年1月份—5月份购牛生产

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8.1投资估算的编制依据及参数

购黄牛费:

购买黄牛350头,每头6000元,共投资210万元

8.2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210万元,其中:

申请州发改扶持资金200万元,自筹10万元。

第九章财务评价

9.1经济效益分析

本项目设计所有财务数据均以收益正常年份为准,在建设过程中的所需费用均以目前国内现行的平均价计算。

9.2总成本测算

总投资21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210万元。

9.3收益预算

本项目于2012年建设完成,2012年开始正常运转,年出栏牛犊150头,每头牛犊收入5000元,每年共收入75万元。

9.4财务评价指标

9.4.1年销售收入75万元。

9.4.2年总成本:

防疫费每头15元,(150头×15元/头=2250元)防疫费合计2250元;

饲料费用:

97750元

合计10万元。

9.4.3年利润65万元;

9.5社会效益分析

黄牛饲养项目建成后,将带动一大批农民致富,同时也能吸引社会闲散资金,使我县畜牧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也可以节省大量饲料粮。

社会效益可观。

9.6生态效益

优质牧草场建成后,不仅可以生产天然绿色饲料,也可以快速恢复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具有保水保肥能力,可改善山区薄草稀的生态环境。

第十章结语

本项目的建设,将有力地促进我县草业发展,改变农业内部结构,发展效益牧业,是符合山区开发建设的经济规律。

是促进山区发展经济的动力。

从经济效益分析中看,该项目建设的设计内容和各项技术指标明确,该项目建设经营安全,无风险、投入少、产出多,投资回收期短,经济效益突出,社会、生态效益明显,是发展我县牧业的必径之路。

为此,我们认为该项目建设是完全可行的。

 

南阳市优质肉牛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

  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

             南阳市优质肉牛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项目

             1.2项目承担单位

             1.2.1南阳市黄牛良种繁育场:

隶属于南阳市畜牧局,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又名南阳市黄牛研究所,国家级重点种畜场。

主要开展南阳牛的良种繁育、品种选育及良种推广工作,国家“948”项目和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实施单位。

全场现有干部职工430名,其中大中专学历以上人员46人,其中研究员1人,高级师3人,中级职称10人,专职从事畜牧兽医工作人员138人。

法人代表:

王冠立。

             1.2.2南阳市种公牛站:

南阳市种公牛站隶属于市畜牧兽医工作站,1998年经农业部验收成为国家级种公牛站。

现有职工22人,其中技术人员14人,其中研究员1人,高级师1人,中级职称3人。

固定资产800余万元,主要开展牛冷冻精液、胚胎移植技术的生产、推广、研究工作。

法人代表:

王玉海。

             1.2.3 

           南阳黄牛系列清真食品集团:

隶属于南阳市商业贸易局,省、市确定的南阳市肉牛加工龙头企业,中一型企业。

工程总体规划有屠宰、分割、冷藏、风味肉制品、生化制药、炼油、血粉、制草、皮件、骨胶、动物性饲料、牛毛加工、3000头规模育肥基地等13个内容。

目前,年生产能力达日宰黄牛300头,年产分割肉12000吨。

由于种种原因,其它项目内容仅完成了基础建设而被迫停建。

公司为国家出口食品注册厂,拥有国内一流的生产线及工艺流程,具备独立、完善的肉品检测手段,享有进出口业务自营权。

产品主要销往伊朗、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企业观有职工434人,其中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126人,拥有固定资产3000万元,占地面积3.9万m2。

企业法人代表:

王相国。

             1.3项目建设内容

             1.3.1南阳黄牛良种繁育体系:

以南阳市黄牛良种繁育场、南阳市种公牛站两个国家级种畜禽场(站)为龙头,以重点县(市、区)为基础,构建南阳肉牛良种繁育体系。

             l.3.1.1扩建南阳市良种繁育场和南阳市种公牛站。

使良种核心群扩大到420头,其中采精公牛达到45头。

进一步完善配套冻精生产、检测设备;建立胚胎工程技术中心,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优质肉牛胚胎,加快优质肉牛的繁育速度。

同时,建立优质牧草生产基地。

优化南阳肉牛良种繁育体系,提升供种供精能力。

             1.3.1.2南阳肉牛品系培育及推广。

利用德国黄牛进行导血育种,培育南阳牛肉用新品系。

以场站为龙头,以唐河县等六个肉牛生产县(市)为基础,以邓州市为重点,建立开放式育种体

           系,利用德国黄牛冻精进行全面杂交改良和导血育种,培育南阳牛肉用新品系,年开展良种登记10000头,年肉牛改良40万头。

             1.3.2肉牛生产基地建设:

按照《南阳市优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在唐河县、新野县、方城县、邓州市、社旗县、镇平县建设80万头优质肉牛生产基地。

发展12000个5畜位肉牛育肥户及12个300畜位肉牛育肥场,120个100畜位育肥场。

同时,搞好市县乡三级服务体系建设。

以市种公牛站、市黄牛场为龙头,搞好肉牛生产改良规划、技术推广工作,尤其要试验、推广种草养畜和优质牧草营养成份测定技术。

             1.3.3肉牛系列加工项目:

以南阳黄牛系列清真食品集团为龙头,组织实施。

主要包括2000吨高低温冷库建设;年产成品14220吨的风味熟肉制品深加工以及骨制系列食品、酶化血粉、牛百叶、牛肚等牛副产品精深加工;生化制药、制革、皮件等后续产品加工。

           1.4投资构成:

该项目计划投资8190万元,其个申请省、市财政扶持解决1500万元,贷款4000万元,自筹2690万元。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南阳黄牛是我国著名的地方良种和宝贵的畜产资源。

自“八五”以来,南阳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南阳黄牛的开发利用及保种育种工作,坚持把以黄牛为主的畜牧业作为振兴南阳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有力促进了全市养牛业的快速发展。

至2000年底,全市黄牛饲养量达395.4万头,其中存栏272.5万头,占全省的20%、全国的2%,牛肉产量15.5万吨,存、出栏及牛肉产量均居河南省首位,畜牧业产值达82.1亿天,占农业总产值的31.1%。

全市十三县市区均被省定为中原肉牛开发基地,4个县市被农业部批准为秸秆养牛示范县,已建成国家级肉牛丰收计划 

           县5个,商品牛基地县市2个,全市规模育肥场达520个,养牛专业户、专业村分别达38186户、863个、屠宰加工企业230家,活牛交易市场544个,产供销一条龙、贸二牧一体化的养牛业产业化雏形基本形成。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南阳黄牛以其身躯高大、耐粗饲、肉皮品质俱优、饲养数量多而位居全国五大地方良种黄牛之首。

随着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低脂肪、高蛋白的牛肉食品需求量与日俱增,加之生产优质高档牛肉可以节汇创汇,因此,搞好南阳优质肉牛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已是势在必行。

             2.2.2随着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商品畜牧业的转变,亩阳黄牛生长速度慢、商品率低、后躯不丰满等缺点已不适应商品经济条件下现代畜牧业生产的需要,从全省杂交改良情况来看,南阳黄牛是最优秀的母本,是其它品种无法替代的基础群体。

因此,立足南阳黄牛品种资源,搞好南阳牛的开发利用,建设南阳优质肉

           牛生产和加工基地,符合我市实际,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

             2.2.3南阳黄牛虽然是我国优良的地方良种,但与国外肉牛相比,饲料报酬、屠宰率、产肉性能等方面均有不小差距。

因此,通过南阳优质肉牛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一定可以促进我市科研、生产机构利用我市丰富的南阳黄午品种资源,尽快培育出 

           南阳牛肉用新品系,填补我国肉牛品种空白,从而带动肉牛产业

           的快速发展。

             2.2.4尽管九十年代以来,我市养牛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总体上看,肉牛业还远未成为一项体系健全的产业。

如肉牛生产,我市年出栏的数量虽然不少,但称得上优质肉牛的数量则极少,除出口的活牛外,出栏牛胴体体重偏低,产品质量差,价格低下,养牛业效益不够理想。

因此,在我市实施优质肉牛生产

           和加工基地项目建设,可以促进我市黄牛产业向高产、高效、优质方向发展,大幅度提高养牛业经济效益。

           第三章市场分析

             对肉牛产业来说,有两个重要市场:

一个是牛肉销售市场,另一个是活牛买卖市场。

牛肉销售市场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批发市场、农村集市和城市自由市场、零售食品店和超级市场、大型屠宰场的分销店。

此外,社会消费,特别是宾馆、饭店及整个餐饮业,也越来越成为牛肉消费的一个重要市场。

           3.1活牛买卖市场是肉牛从生产到消费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养牛户相互之间、养牛户与育肥场之间、养牛户与屠宰加工厂之间、育肥场与屠宰加工厂之间。

此外,还有养牛户与屠宰户之间,都存在活牛的交易活动。

目前,南阳市大约有500余个活牛市场在运作,年交易量为40—50万头左右,其中,多年来年供港活牛平均达6000头左右,约占全省供港活牛的l/3,占全国的4%左右。

此外,其它省份每年还到南阳组织牛源供港出口。

所以,每年实际供港活牛的数量可能还要多于6000头。

据南阳市商检部门统计,今年上半年供港活牛比去年同期增长181.3%。

据有关专家估计,中国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如中东、独联体、韩国、新加坡等)目前至少需要1000万头活牛才能满足需要。

随着近年来欧洲“疯牛病”的发生,世界上许多国家竞相到我国开展肉牛系列贸易,使我国活牛市场异常活跃。

在国内市场上,东南沿海地区和内地一些省份每年也有大约1000万头的活牛需求。

所以,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活牛市场前景广阔,关键是对其市场销售的重视和合适的销售办法。

             3.2近年来,我市牛肉产量虽然大幅度增长,但供给与需求基本上保持平衡。

在国内市场上,预测牛肉的需求量将稳步增加,主要原因:

一是肉类的消费结构中,猪肉所占的比重将继续降低,而牛肉所占的比重将稳步增加。

据统计,我市牛肉占肉类总产的比重已由80年代的10.2%上升为22.5%,猪肉比重大幅度下降;二是牛肉质量的提高。

牛肉加工能力的增强及品种花色的多样化,也会使牛肉需求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三是目前国内市场上优质牛肉供不应求。

据调查,国产优质牛肉所占市场总需求的份额尚不足20%,全省市场上优质牛肉所占比重不足25%,而本项目就是通过建设,使育肥肉牛高档化,生产优质牛肉。

因此,在市场上必将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在国际市场上,随着我国加入WTO,牛肉将成为农产品中最具竞争力的产品。

目前,我国牛肉价格比国际市场平均低60%左右,牛肉产品的价格优势将给养牛业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牛肉市场,尤其是优质牛肉需求量是很大的,抓住机遇,搞好南阳优质肉牛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必将会推动我市养牛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众多养牛户脱贫致富,振兴南阳农村经济。

           第四章项目实施地点及条件

             4.1地理位置

             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是一个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扇形盆地。

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山区、丘陵、平原冬占三分之一,全市辖13个县市区,1048万人,耕地1308万亩,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气候特征,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适宜各种农作物生产,素有“中原粮仓”之称,为发展以牛为主的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4.2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

             4.2.1南阳市是一个农牧业大市,饲草饲料资源十分丰富。

据统计:

全市草山草坡面积约100万公顷,年产鲜草近800万吨,年产各种农作物秸秆约450万吨,年可提供饲料粮150万吨,饲用饼粕20万吨,为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业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4.2.2南阳市黄牛良种繁育体系以南阳市黄牛研究所、甫阳市种公牛站、南阳牛育种中心等机构为中心,坚持保种、育种、杂交改良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良繁体系建设,为我市肉牛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目前,全市共建冷配站(点)504个,布局合理,形成了以冻精站、13个县市区冷配站为中心,各乡镇畜牧站和重点村改良网点为基础的黄牛良种繁言体系网络。

自我市1990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肉牛改良本地黄牛以来,黄牛质量发生了显著变化。

根据1998年南阳牛品种资源动态调查情况来看,我市成年牛及8月龄—2岁龄公牛体尺体重均有所提高,群体数量增长迅速,言肥性能及导入外血杂交后代育肥,均显示了很好的产肉性能。

这充分说明多年来亩阳黄牛杂交改良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4.2.3全市227个乡镇,有223个乡级畜牧兽医技术服务站,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技术人员近2400人,其中中高级职称359人,近年来重点推广了黄牛冷配改良、秸秆青贮、氨化和微贮及犊牛补饲、种草养畜、肉牛快速育肥等实用技术,收到了良好效果。

             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我市居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889元,该项目不仅覆盖地域广,示范效应大,而且对广大农民服贫致富,改善项目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均有重要意义。

           第五章项目实施内容及建设方案

             5.1项目实施内容

             5.1.1南阳黄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计划投资1690万元,主要包括征地50亩,新建、扩建种公牛舍980m2,育成牛舍980m2,性能测定站345m2,胚胎移植中心200m2及配套附属设施,引进胚胎移植设备一套,伟力彩色家畜精子质量检测系统一套和精液冷冻计算机控制设备一套,液氮运输槽车及配套机械。

建立综合开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