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309407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docx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docx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1、说说你身边物质变化的例子。

答:

优点:

占地小,避免了垃圾污染地下水,产生的热量还可以用来发电。

7、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3、怎样做才是解决垃圾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呢?

(P73)

11、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有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了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2、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

13、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

17、大熊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9、夏季是观察星座的好季节,天空中有许多亮星,其中人们称之为“夏季大三角”的是天津四、织女星和牛郎星。

它们分别属于天鹅座、天琴座、天鹰座。

(2019新教材)最新部编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复习识字方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

识记“旭、屿、瞭、巡、逻、缆、锚”等字,重点讲解“瞭望”一词,理解“多词一义”和“一词多义”。

2.引导学生自主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并小组合作,寻找“理解句子”与“理解词语”方法的异同之处。

3.引导学生品味“像的样子+自己的感受”的初步写作技巧,仿写句子成段。

【教学重点】

归纳运用多种理解句子的方法,并能运用表达。

【教学难点】

体会句子的表达方法,并能运用。

【教学准备】

教师:

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

回顾本单元课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本单元文本篇目,诵读“诚信”名言

1.老师范读四句名言。

2.指名读一读、齐读。

3.过渡语:

回顾了这一单元的故事,那么这节课,老师就带着你们到语文园地的王国里,认一认、读一读、写一写。

来完成一段美好的语文之旅。

【设计意图:

通过回顾,过渡园地的“诚信”诵读,进入本单元的园地学习。

此设计实现“温故知新”的过程。

二、生字认读。

1.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从海边上给你们带来几个生字朋友,相信其中有你们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

你先看,你认识几个?

   出示:

旭、屿、瞭、巡、逻、缆、锚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提出对于不认识的生字,有什么办法能认识它?

学生复习回顾查字典,音序检字法,部首检字法;加一加,减一减;借助拼音等办法。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第一次自主识字,回顾自己曾经积累的识字方法。

2.老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课本83页的生字。

一分钟时间检测学生能认识几个生字。

【设计意图:

给予学生第二次自主识字,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知新。

3.

(1)卡片识记法

老师拿出卡片,要求学生自己默看,自我检测,巩固生字记忆。

 

(2)同桌合作学习。

两分钟检测同桌都认识了么?

学生自由合作巩固识记。

 (3)老师带领学生做识字游戏。

 再次出示生字卡片,谁认识,谁就马上站起来大声读出来,老师要看谁的反应快。

(老师出示卡片,学生抢答)

教师总结:

同学们自主识字的本领越来越强了。

相信以后用你自己的本领,会认识更多的字!

【设计意图:

通过卡片认读、同桌指认、做游戏的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高识字兴趣,丰富学生的第三次自主识字的深入。

三、交流汇总句子中词语的理解方法

1.老师出示其中一个最难认最难写的字,出示“瞭”,组词“瞭望”。

 请同学生们集思广益,通过“猜词”的方式,(教师板书:

猜词)

 总结出了“瞭望”的意思:

登高望远,远远地看

【设计意图:

通过生字里的“瞭望”一词,让学生自主“猜词”,引出“理解词语”的方法。

2.带领学生找出“瞭望”的近义词,出示“眺望”。

 老师总结:

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

其实,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里,也能表达不同的意思。

 

【设计意图:

由“多词一义”引出“一词多义”,引导学生品味汉语言的博大精深。

3.

(1)出示①我很喜欢苹果的味道。

②我想尝尝在台上表演的味道

 指引学生默读句子,分别指名交流两个“味道”的意思。

 学生交流并提出“词语替换”的方法理解词语。

(教师板书:

词语替换)

 教师引导学生,除了“词语替换法”,还有没有别的办法理解这两个“味道”?

 学生自由回答(查字典、上网查等)。

 (教师板书:

查资料)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主交流总结“词语解释词语”、查阅资料的方法,在思考中总结了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

(2)出示:

果园里的苹果熟了。

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

教师引领学生,可以挑选其中一种你最喜欢的方法,看这两个句子中的“熟”,你怎么理解?

指名回答。

师:

你通过什么办法理解的?

生:

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

结合学生之前交流汇总的理解词语的方法,自主理解“熟”的一词多义。

夯实理解词语的方法技巧。

(3)创设情境

出示两组所有的句子

师:

如果,现在有个不熟悉的词语,摆在我们面前,猜不到意思,想不到什么词语替换,周围也没有可查阅到的资料。

此刻,你能想到有什么办法理解这词语?

生:

可以请教周围人,同学,老师或家长。

师:

请教他人,也是种办法。

(教师板书:

请教他人)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借助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学会学习。

四、体会“理解词语”与“理解句子”方法的相似与不同

1.创设情境

出示两组句子,最后句子消失,屏幕上只留下“味道味道热热”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变化,寻找发现。

教师总结:

词语,离开句子是不行的。

只有放在句子里,才能让我们理解它最准确的意思。

同样的,一个句子单独地拿出来,我们也不会知道它的完整意思。

大家都知道“词不离句”,词语和句子是相连的。

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词语的方法,有一些是一样的。

(指一下黑板的板书)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从老师语言的点拨中,体会“词语”和“句子”的相关性。

引导理解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处。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总结两者理解方法的相似之处

预设

小组讨论相似之处:

请教他人,查查资料。

教师总结:

理解词语的一些方法,同样能运用到理解句子上面来。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己总结归纳出“理解词语”与“理解句子”方法的相似之处。

学会了“知识的迁移”。

3.引出“理解句子”的其他方法。

联系上下文走进句子理解

出示: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自18课《童年的水墨画》中的《江上》)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此句单独地出现,你知道什么意思么?

通过怎样的途径才能知道整个句子的意思?

学生寻找文章的词句:

“笑哈哈,一双双小手,一阵水花两对虎牙”等。

教师总结:

同学们,原来,联系上下文,也能帮助我们理解词语和难懂的句子。

(教师板书:

联系上下文)

【设计意图:

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引导,让学生逐步地开始呈现从“理解词语”延伸到“理解句子”的阶梯性学习过程。

4.出示“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

”(选自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在生活里,你有没有和小作者这样,经历过特别紧张的事情?

谁来聊一聊

生:

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

通过句子结合自己的生活,能用自己的心情理解作者表达的心情,或者把自己就当做作者,在经历着作者所经历的事情。

这样理解句子的方法,叫“感同身受”。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走进作者的生活,走进作者写这段文字的内心世界,才能够让学生和文字走得更亲近。

初步教授“感同身受”这个词语,让孩子们领悟“用心领悟”的重要性。

五、品味句子

1.师:

如果我们不仅能理解句子,更能很巧妙地运用句子,就更好了。

(1)出示:

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

学生默读,指名交流这句描写“小球”的精彩之处。

老师总结:

像的样子+自己对小球的感觉,(适当板书)就有了一段美妙的语言。

(2)渲染引雨

师:

学了这么久,相信同学们都有点累了,老师现在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地聆听,美美地享受一下。

学生静静聆听。

师生交流:

在刚才的享受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出示“夏雨”的图片

继续交流雨的样子和自我感受。

(老师适当板书)

(3)仿写

 出示妈妈的手

 引导学生根据“小球”和“夏雨”的描写手法,适当加入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仿写一段“妈妈的手”。

教师巡视。

 指名读一读。

 教师鼓励语:

你一定是一个有心的孩子,回去一定念给妈妈听,她一定会从你的语言中感觉到温暖。

 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妈妈的爱呀,让老师也感动了。

教师总结:

同学们,无论怎样去写事物的特点,都离不开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所以说,咱们自己心里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把感受表达出来,你写出来的句子,就是最精彩的!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对三段句子的“品味”——“仿写”——“创作”,循序渐进地体会两种修辞手法,并针对三年级的小朋友初写作文的特点,降低难度,让孩子体会修辞手法不难,凭借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就可以了。

如此浅入浅出,为今后高年级的写作打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