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地理全国版 作业帮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09665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5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地理全国版 作业帮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地理全国版 作业帮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地理全国版 作业帮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地理全国版 作业帮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地理全国版 作业帮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地理全国版 作业帮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地理全国版 作业帮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地理全国版 作业帮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地理全国版 作业帮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地理全国版 作业帮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地理全国版 作业帮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地理全国版 作业帮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地理全国版 作业帮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地理全国版 作业帮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地理全国版 作业帮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地理全国版 作业帮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地理全国版 作业帮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地理全国版 作业帮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地理全国版 作业帮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地理全国版 作业帮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地理全国版 作业帮试题.docx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地理全国版 作业帮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地理全国版 作业帮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地理全国版 作业帮试题.docx

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高考地理全国版作业帮试题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新情境:

位温)位温指干空气块被绝热膨胀或压缩到标准压强后的温度。

空气块受热时位温升高,空气块放热时位温降低。

在对流层内,位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下图表示1979—2013年7—8月20°N—30°N、30°N—40°N和40°N—50°N三个纬度范围内对流层顶平均位温的经度变化。

读图完成1—3题。

1.同一纬度范围内对流层顶平均位温经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地形

C.海陆分布D.洋流

2.据图可知,下列地区对流层顶最高的是(  )

A.青藏高原B.恒河平原C.巴西高原D.墨西哥湾

3.①地对流层顶平均位温高于②地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B.海拔高C.距海近D.冰雪多

  阿尔泰山呈西北—东南走向,耸立于亚洲腹地的干旱荒漠半荒漠地带。

下图为阿尔泰山1800—2000年夏季南北坡降水量变化对比图。

据此完成4—6题。

4.阿尔泰山降水(  )

A.南坡多、北坡少

B.北坡多、南坡少

C.南北坡总量相同

D.南北坡变化趋势大体相反

5.给阿尔泰山南坡带来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

A.印度洋B.大西洋C.北冰洋D.太平洋

6.图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说明阿尔泰山(  )

A.大陆性气候特征显著

B.是气候现象的地理边界

C.是草原和荒漠的分界线

D.气候垂直差异大

[2021山东潍坊期中]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地区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7—8题。

7.①点的风向是(  )

A.东北风B.西北风

C.东南风D.北风

8.③点对应的近地面天气状况很可能是(  )

A.晴朗B.阴雨

C.高温高压D.低温高压

[2021湖北四地七校联考]气象谚语凝聚了古人认识自然的智慧,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也有明显的地域性。

某地理研学团队通过记录我国北方某县天气实况(下表示意部分摘取记录),开展气象谚语“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验证实践。

据此完成9—11题。

月份

前期天气

大雾时间

雾之后天气

1

1—13日晴

14日早晨

14日白天降水

1

17—19日晴

20日早晨

20—22日降水

1—2

1月23—28日晴

1月29日—2月1日

2月3—5日降水

7

26—30日雨

31日早晨

31日白天晴好

9.该县1月主要受(  )

A.冷高压影响

B.锋面气旋影响

C.副热带高压影响

D.中纬西风影响

10.该谚语中前后两次“雾”的出现分别预示当地大气(  )

A.云层消散 水汽减少

B.水汽增加 云层消散

C.水汽减少 云层增厚

D.云层增厚 水汽增加

11.当地预测雾后天气,失准率较高的地区最可能是(  )

A.弃耕荒地

B.平原公路

C.居民社区

D.大型水库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21湖南名校联合体摸底]广西荔浦生产的砂糖橘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近年来随着树冠覆膜技术(树冠上方覆盖塑料薄膜,如图所示)的推广使用,砂糖橘留树时间延长,实现了错峰上市,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据此完成1—2题。

1.荔浦砂糖橘覆膜的最佳时间是(  )

A.1月B.3月C.10月D.12月

2.广西荔浦砂糖橘采用树冠覆膜技术有利于(  )

①增加树冠内温度,防止果品受冻害 ②增大昼夜温差,提高果品品质 ③增加树冠内湿度,提高果树抗病能力 ④减轻雨水影响,保证果品质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山东师大附中模拟]一个地区的风受局地风与背景风的共同影响。

某气象研究团队选取河北崇礼山区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两个冬季的气象观测资料,探究了山谷风的日变化特征。

在观测到山谷风的日期,山风一般自22时起,至次日7时结束;谷风一般自10时起,至16时结束。

据此完成3—4题。

3.有利于观测到较强山谷风的天气条件是(  )

A.背景风较弱的晴天B.背景风较弱的阴天

C.背景风较强的晴天D.背景风较强的阴天

4.在观测到山谷风的日期,影响崇礼山区山风与谷风时长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背景风速B.植被覆盖率C.昼夜长短D.山坡坡度

[2021河北石家庄二中测试]在气象学上,把梅雨开始和结束,分别称为“入梅”和“出梅”。

下图为浙江省2010—2019年出入梅日期及梅雨期间雨量图(横条的左端表示入梅日,右端表示出梅日,长度表示梅雨持续的时长)。

浙江省平均每年6月10日入梅,7月10日出梅,年均梅雨量为301mm。

据此完成5—6题。

5.由图可知,浙江省(  )

A.梅雨持续时长呈增加趋势

B.梅雨期间的日降水强度都不大

C.梅雨量与入梅早晚呈正相关

D.出入梅日期年际变化大

6.通常情况下(  )

A.入梅偏早时雨带北侧的副热带高压势力偏强

B.入梅偏晚时副热带高压脊线的位置偏南

C.出梅偏晚时雨带南侧的副热带高压势力偏强

D.出梅偏早时副热带高压脊线的位置偏南

[2020山东青岛期中]在北半球中纬度锋面气旋发展的后期,若冷锋赶上暖锋,则东侧的暖锋向西、向南伸展,最后呈螺旋状环绕在气旋中心四周,形成类似于“暖心”的结构。

这一过程被称为暖锋后弯卷入过程。

下图示意冬季某时刻大西洋某区域300米高度气温与气旋中心。

据此完成7—8题。

7.图示范围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最大差值可能是(  )

A.9.9℃  B.12.9℃

C.13.9℃   D.14.9℃

8.甲地短时间内迎来的天气变化是(  )

A.风力加强,降水增多,气温升高

B.风力减弱,降水增多,气温下降

C.风力加强,降水减少,气温升高

D.风力减弱,降水减少,气温下降

[2020黑龙江牡丹江一高开学考试]下图为某典型地理现象产生时的视频截图,图中破碎编织袋处于快速旋转上升中。

该现象的产生与地形地势、气温变化有密切关系。

据此完成9—11题。

9.该现象产生的条件可能是(  )

A.丘陵地区B.日出时

C.夏季D.阴天

10.对图中破碎编织袋运动状态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旋涡中心气压高于四周—地面气流辐合—破碎编织袋逆时针旋转上升

B.旋涡中心气压低于四周—地面气流辐合—破碎编织袋逆时针旋转上升

C.旋涡中心气压低于四周—地面气流辐合—破碎编织袋顺时针旋转上升

D.旋涡中心气压低于四周—地面气流辐散—破碎编织袋逆时针旋转下沉

11.如果这一现象在足够大的尺度上发生,将会造成(  )

A.大面积的干旱B.阴雨连绵

C.低温冻害D.暴雨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2.[2021湖南师大附中模拟,20分]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秦岭东西约1000千米,南北约200千米,是中国南北地区的重要地理分界线,也是我国生态脆弱区和气候敏感区。

秦岭南北两侧的城市化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北部逐步形成以西安—咸阳为核心的大型城市群。

相比于南部,北部排放出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较多,研究发现,秦岭1970—2015年气温空间变化明显,气温变化对该地区的地理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下图示意秦岭1970—2015年增温速率等值线分布。

(1)描述秦岭地区1970—2015年气温变化的空间规律。

(6分)

(2)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秦岭北部气温日较差变小的原因。

(6分)

(3)推测秦岭1月0℃等温线空间变化的总趋势。

(4分)

(4)指出秦岭地区亚热带动物生存条件的变化。

(4分)

13.(2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冰雹是强对流天气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态降水现象,常伴随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水,具有影响范围小、发展迅速、持续时间短等特点,是天气预报的难点。

冰雹发生与特定的天气条件有关,还与地形的复杂程度有关。

川西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冰雹是该区域发生频率较高的灾害性天气之一。

该区域5月冰雹日数最多,且以小冰雹(直径小于5毫米)为主。

冰雹粒径与水汽含量、积雨云云层厚度有关。

下图是冰雹形成的示意图。

(1)据图中信息,概括冰雹的形成条件。

(6分)

(2)解释川西高原5月冰雹多发的原因。

(10分)

(3)简析川西高原冰雹以小冰雹为主的原因。

(4分)

(4)说明冰雹始终是天气预报难点的理由。

(6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21湖北襄阳五校联考](新角度:

通过冰洞考查空气对流运动)“万年冰洞”位于吕梁山脉海拔2000多米处,洞穴开口向北,呈肚大口小、垂直分布的保龄球瓶状。

洞里冰的年龄各不相同,核心部分的冰的形成时间可以追溯到约300万年以前的第四纪冰期,靠近洞口或主流水道的冰,成冰年代比较晚。

读“万年冰洞”所在区域示意图,完成1—3题。

1.下列所示冰洞剖面图中表示冬季气流方向的是(  )

AB

CD

2.夏季冰洞内冰体不易融化的原因是(  )

A.海拔较高,外部冰川广布

B.洞穴垂直,空气对流旺盛

C.下冷上热,洞内空气稳定

D.洞口向北,受冷空气影响

3.以下措施中,不利于冰洞中冰体保持的是(  )

A.增加通风设施B.搬运冰块进洞

C.控制游客数量D.保护洞边植被

[2021重庆巴蜀中学一测]蒙古高原泛指亚洲东北部高原地区,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北界为萨彦岭、雅布洛诺夫山脉,南界为阴山山脉,范围包括蒙古国全境和中国内蒙古北部。

某研究团队将蒙古高原某地按海拔划分为5个高程带,统计了该地不同高程带10月至次年3月的平均积雪深度月变化(如下图)。

据此完成4—6题。

4.据图可知该地该时段内(  )

A.降雪量10月最小,2月最大

B.10—11月雪深增加最多

C.海拔4226米处雪深变幅最大

D.各高程带雪深与海拔呈正相关

5.该地1206—1638米高程带冬季平均雪深最浅,其原因最可能是该高程带(  )

A.坡度较大B.降雪量少

C.太阳辐射强D.大风日数多

6.经研究发现,蒙古高原东北部积雪深度最大,西南部积雪深度最小,主要是因为蒙古高原(  )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B.水汽主要源自北冰洋和太平洋

C.年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D.西南部植被覆盖率较东北部低

[2021皖江名校第一次联考](新情境:

海云)海云是沿海一带一种特有的对流发展较旺盛的积云,形似古代的城墙。

海云的演变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在沿海陆地和沿岸海上交替出现,但是维持时间较短;另一种快速发展,整日或连日维持不散。

下图为海云形态图。

据此完成7—9题。

7.在沿海陆地和沿岸海上交替出现的海云,其循环周期一般是(  )

A.一小时B.一个白天C.一昼夜D.一年

8.维持时间长且快速发展的海云最可能开始于(  )

A.午夜的陆地上 B.黎明前的海上

C.日出时的陆地上 D.午后的海上

9.夏季时我国东南沿海会出现海云几天不散,并且整个云体快速向上发展的情况,预报概率最大的天气是(  )

A.晴朗B.无风C.大雾D.暴雨

[2020山西太原定时训练]下图为某区域某时刻天气系统示意图。

读图完成10—11题。

10.此时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向为偏南风且风力较大的是(  )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11.图中锋面属于暖锋的是(  )

A.甲、乙B.甲、丙C.乙、丙D.乙、丁

二、非选择题(共36分)

12.(24分)(新情境:

下降风)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降风是指空气受重力作用形成的沿山坡下降的风。

下降风在南极大陆广泛分布,下图中甲区域下降风尤其强劲,其东侧的特拉诺瓦湾常年存在冰间湖(指在达到结冰温度的条件下,仍较长时间保持无冰或少冰的冰间水域)。

下图中白色区域为冰盖(大陆冰川)、冰架(陆地冰)。

(1)说明南极洲下降风分布广泛的条件。

(6分)

(2)分析甲区域下降风强劲的原因。

(8分)

(3)分析特拉诺瓦湾冬季仍存在冰间湖的原因。

(8分)

(4)指出南极地区冰间湖对生物的影响。

(2分)

13.[2021皖江名校第三次联考,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锋面气旋是在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天气系统。

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水平气流在低压槽中辐合上升。

下图是我国华北平原某地4月某时刻近地面气压分布图。

(1)在上图中画出等压线、冷锋和暖锋锋面示意图。

(5分)

(2)指出目前乙地天气状况,并分析该地未来天气的变化。

(4分)

(3)分析丙地降水的原因。

(3分)

答案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1.C 7—8月为北半球夏季,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的海洋,陆地气温较高,空气受热对流运动显著,因此对流层顶的位温较高;以30°N—40°N为例,0°—120°E和120°W—75°W以陆地为主,对流层顶平均位温较高,120°E—120°W和75°W—0°以海洋为主,对流层顶平均位温较低。

综上可知,选项C正确。

2.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主要位于30°N—40°N,而恒河平原位于20°N—30°N,两个地形单元均位于60°E—120°E;读图可知,青藏高原对流层顶的平均位温高于恒河平原,说明青藏高原对流层顶的海拔较高,排除B;该图表示北半球的三个纬度范围的对流层顶的位温变化,而巴西高原位于南半球,无法据图分析,排除C;墨西哥湾主要位于20°N—30°N,80°W—110°W,结合图示可知其对流层顶的平均位温较低,高度较低,排除D。

故选A。

3.B 由经纬度分布可知,①地位于青藏高原,②地位于恒河平原;由于地表增温速度比大气增温速度快,夏季时,青藏高原地表的温度高于同海拔大气的温度,高原地表对大气的加热作用较为明显,上升气流增强,从而使该地区对流层顶的海拔较高,平均位温较高,故选B。

4.D 读图分析可知,阿尔泰山北坡与南坡的降水量基本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即北坡降水多时,南坡降水偏少;北坡降水少时,南坡降水偏多。

D项正确。

5.B 阿尔泰山呈西北—东南走向,中纬西风对南坡影响较大,给南坡带来大西洋的水汽。

B项正确。

6.B 由图可知,阿尔泰山南北坡降水量大体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由此可推断阿尔泰山是气候现象的地理边界。

B项正确。

7.A 根据图中气压数值以及题干信息可知,该图表示北半球高空的气压分布状况。

在①点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等压线),之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高空偏转约90°),所以①点的风向为东北风,故选A。

8.B 同一高度而言,③点为高压中心,高空气压分布与近地面气压分布相反,所以③点对应的近地面为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故选B。

9.A 由表中数据可知位于我国北方的某县1月份以晴天为主,1月份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受强大的亚洲高压控制,以晴朗天气为主,A对;1月份亚洲高压势力强大,该县受锋面气旋影响时间较短,B错;1月份副热带高压并不影响我国大陆地区,C错;中纬西风主要影响温带大陆西岸地区,我国处于亚欧大陆东部,受中纬西风影响较小,D错。

10.B “久晴大雾必阴”的意思是一段时间的晴天之后,突然出现大雾会转阴雨天气,这时的大雾预示当地大气水汽增加、云层变厚,A、C错;“久雨大雾必晴”的意思是一段时间的阴雨天气之后,突然出现大雾会转晴天,这时的大雾预示当地大气水汽减少、云层消散,B对,D错。

11.D 水的比热容大,大型水库冬季是热源,水库蒸发的水汽遇到冷空气会凝结成雾,因而冬季大雾并不能预示大型水库地区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夏季大型水库是冷源,湿热空气经过水库时会产生大雾,不能预示大型水库地区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D正确。

弃耕荒地、平原公路和居民社区等下垫面性质与陆地其他下垫面性质差异很小,对当地预测雾后天气的影响很小,排除A、B、C。

1.D 树冠覆膜技术可以减少树冠内热量的过量损失,增加树冠内温度,从而起到延长砂糖橘留树时间的作用。

荔浦砂糖橘的成熟期是11月底—次年2月,此时气温较低,采用树冠覆膜技术可以减轻冻害,延长砂糖橘留树时间,实现错峰上市,结合选项可知荔浦砂糖橘覆膜的最佳时间是12月,D正确。

2.B 树冠覆膜技术可以减少树冠内热量的过量损失,增加树冠内温度,防止果品受冻害,①正确;树冠覆膜技术会减小昼夜温差,②错误;树冠覆膜技术并不具备提高果树抗病能力的作用,③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西荔浦一带降水较多,树冠覆膜技术可以减轻雨水对砂糖橘的影响,利于保证果品质量,④正确。

故选B项。

3.A 由材料“一个地区的风受局地风与背景风的共同影响”可知,山谷风作为局地风相对于当地大尺度的背景风(季风),应在背景风较弱时才表现明显,排除C、D选项;山谷风是因山坡与谷地之间存在气压差异而产生的,晴天昼夜温差较大,山坡与谷地气压差异较大,故晴天山谷风比阴天强,A项正确,B项错误。

4.C 山谷风是因山坡与谷地受热不均而产生的,昼夜长短会影响太阳辐射的时间长短,进而影响山谷风的时长,C项正确。

5.D 读图可知,2012—2019年梅雨持续时长总体呈现波动变化,A错;2011年梅雨期间降水量较多,有400—500mm,梅雨持续不到1个月,故2011年梅雨期间的日降水强度较大,B错;2013年入梅比2019年早,但降水量较2019年少,C错;由图可知,不同年份的出入梅日期并不相同,且变化较大,D对。

6.B 梅雨带位于副热带高压脊线北侧,A错。

当副热带高压势力偏强时,副热带高压脊线西伸北进,入梅偏早;当副热带高压势力偏弱时,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偏南,入梅偏晚,B对。

当副热带高压势力偏强时,副热带高压脊线迅速北进,雨带北移速度快,导致入梅早,出梅也早,C、D错。

7.C 图中等温距为2℃,最高气温为14—16℃,最低气温为2—4℃,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为10—14℃,所以二者的最大差值可能是13.9℃。

8.A 据图可知,甲地即将经历锋面过境,所以降水会增多,风力会加强,且锋面向甲地方向移动,暖气团即将控制甲地,所以甲地气温会升高。

本题中冷暖锋符号叠加,气温的判断容易出错,但只要把握住甲地附近锋面是从暖气团向冷气团移动的,甲地气温的变化就很好判断了。

9.C 根据材料分析可知,这种地理现象是气旋,是近地面大气受热,温度迅速升高,气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呈螺旋式上升形成的,其多形成在气温较高的夏季午后,C正确;丘陵地区地面起伏大,近地面摩擦力大,气流辐合运动易受阻挡,A错误;日出时,气温较低,大气不易受热膨胀上升,B错误;阴天,太阳辐射弱,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地面温度较低,大气不易受热膨胀上升,D错误。

10.B 由图可以看出,破碎编织袋逆时针旋转上升。

原因是近地面大气受热,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辐合抬升,旋涡中心气压低于四周。

11.D 据图分析可知,这一现象是气旋。

如果这一现象在足够大的尺度上发生,将会形成强烈发展的气旋,如台风等,会形成狂风、暴雨天气,不可能造成大面积的干旱,A不选,D当选;气旋存在时间较短,移动速度较快,不会导致阴雨连绵,B不选;该现象是因近地面气温高而形成的,不易产生低温冻害,C不选。

12.【解析】

(1)描述某区域地理要素的变化,一般先指出总体变化特征,再分区描述其变化特征。

秦岭地区1970—2015年气温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主要特征:

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北部增温幅度明显大于南部;北部气温增幅具有一致性,南部气温增幅具有差异性,中南部、东南部出现两个低值中心。

(2)气温日较差变小,要分析什么因素使最高气温降低或使最低气温升高。

根据材料可知,相较于南部地区,北部地区:

排放出的温室气体较多→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大气保温作用强→最低气温升高;污染物较多→白天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白天大气增温不明显。

(3)根据材料可知,“北部逐步形成以西安—咸阳为核心的大型城市群”,城市排放废热较多,1月0℃等温线可能总体向北移,垂直方向平均海拔升高。

(4)据前面分析可知,1月0℃等温线可能总体向北移,垂直方向平均海拔升高。

亚热带动物栖息地的空间范围扩大;亚热带范围扩大,亚热带动物食物数量增多。

【答案】

(1)整个区域均在增温;北部增温幅度大于南部;中南部和东南部增温幅度最小。

(每点2分,共6分)

(2)秦岭北部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大气保温作用强;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白天大气增温不明显。

(每点3分,共6分)

(3)1月0℃等温线总体向北移;平均海拔升高。

(每点2分,共4分)

(4)栖息地的空间范围扩大;食物数量增多。

(每点2分,共4分)

13.【解析】 

(1)冰雹是降水的一种形式,降水的形成条件主要从水汽含量、气温变化、凝结核等方面进行分析。

(2)5月气温回升,蒸发加剧,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多;气温回升的同时对流旺盛,再加上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多高山峡谷,大气运动复杂,大气不稳定;降水以冰雹的形式出现,说明高空和近地面气温都较低。

(3)根据材料可知,冰雹粒径与水汽含量和积雨云云层厚度有关。

冰雹来自积雨云,当云中的雨点遇到猛烈上升的气流,被带到温度在0℃以下的高空时,便形成小冰粒;水汽含量较少,冰雹粒径较小;积雨云云层厚度小,冰雹生长区较小,气流上升高度不够,气温降低的程度难以形成粒径较大的冰雹。

(4)由文字材料可知冰雹具有发展迅速、持续时间短、影响范围小等时空分布特点,预报困难。

再加上某些地区地形复杂,局地大气运动变化快,增大预报难度。

【答案】 

(1)大气中水汽充足;(2分)大气垂直温差大,形成强烈的上升气流;(2分)大气不稳定,且积雨云层中上部温度低至-20℃—0℃。

(2分)

(2)5月,中低纬升温快,冷暖空气频繁交汇,大气不稳定;(2分)川西高原地形复杂,加剧大气的不稳定性;(2分)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多,白天地面增温快,对流旺盛;(2分)积雨云0℃层高度偏低,上升气流降温快,水汽易凝固形成冰雹;(2分)近地面气温偏低,当冰雹形成后,在下降过程中不容易形成雨滴或消失。

(2分)

(3)内陆高原,水汽含量较少,难以聚集成较大冰粒;(2分)川西高原海拔高,近地面气温低,大气上升气流较弱。

(2分)

(4)冰雹时间分布上具有发展迅速、持续时间短等特点;(2分)空间分布上具有影响范围小等特点;(2分)复杂地形所产生的局地强对流天气可能触发冰雹,增加预报难度。

(2分)

1.D 根据空气的热力性质可知,冷空气收缩下沉,热空气上升。

冬季洞外气温低,冷空气下沉到洞内,热空气被抬升到洞外。

2.C “万年冰洞”位于吕梁山脉海拔2000多米处,夏季此处外部没有冰川分布;空气对流旺盛,则冰体易融化;冰洞内下冷上热,洞内空气稳定,冰体不易融化;该地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气温高,洞口无论朝向哪个方向,都不易受冷空气影响。

3.A 增加冰洞的通风设施会加快洞外热空气进入洞内,不利于冰洞中冰体保持;搬运冰块进洞,有利于降低洞内温度,有利于冰体保持;控制游客数量,可减轻人类活动对冰洞内环境的干扰,有利于冰体保持;保护洞边植被,有利于保护冰洞周边环境,利于冰体保持。

4.C 读图可知,蒙古高原海拔4226米处10月到次年3月雪深变化幅度最大;积雪量与降雪量、气温、坡度等相关,从图中可以看出,11—12月雪深增加最多,降雪量可能最大;海拔1638米以下,雪深与海拔主要呈负相关。

5.A 一般情况下,随海拔的升高,降水量(降雪量)先增加后减少,而不会先减少后增加;同一地区的太阳辐射和大风日数差异不大;山体不同海拔会有坡度差异,坡度大的地方积雪少,坡度小的地方积雪多。

6.B 蒙古高原雪深的分布特征与当地冬半年水分的来源有很大关系。

蒙古高原的水汽主要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