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史纲要考试指南单项选择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12740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现代史纲要考试指南单项选择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近现代史纲要考试指南单项选择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近现代史纲要考试指南单项选择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近现代史纲要考试指南单项选择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近现代史纲要考试指南单项选择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近现代史纲要考试指南单项选择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近现代史纲要考试指南单项选择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近现代史纲要考试指南单项选择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近现代史纲要考试指南单项选择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近现代史纲要考试指南单项选择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近现代史纲要考试指南单项选择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近现代史纲要考试指南单项选择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近现代史纲要考试指南单项选择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近现代史纲要考试指南单项选择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近现代史纲要考试指南单项选择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近现代史纲要考试指南单项选择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近现代史纲要考试指南单项选择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现代史纲要考试指南单项选择题.docx

《近现代史纲要考试指南单项选择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现代史纲要考试指南单项选择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近现代史纲要考试指南单项选择题.docx

近现代史纲要考试指南单项选择题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B)

A.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半资本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近代中国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是 (A)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C.小资产阶级D.无产阶级

4.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D)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5.我国与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C)

A.《北京条约》 B.《马关条约》C.《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B)

 A.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C.中日甲午战争 D.义和团运动

2.列强未能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在于 (C)

 A.列强之间的矛盾B.国际舆论谴责列强侵略中国C.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D.中国的实力

3.被称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

 A.林则徐 B.魏源 C.郑观应 D.康有为

4.“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思想出自 (B)

 A.《资政新篇》 B.《海国图志》 C.《天演论》D.《盛世危言》

5.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在于 (C)

 A.帝国主义的强大 B.经济技术的落后 C.社会制度的腐败 D.中国军队军事素质差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系统地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 (C)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四洲志》

2.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D)

 A.富国强兵 B.均贫富、等贵贱 C.维新变法 D.中体西用

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A)

 A.资产阶级改革运动 B.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C.地主阶级改良运动 D.工人运动

4.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C)

 A.民用工业 B.新式学堂 C.军用工业 D.新式农场

5.戊戌维新运动中维新派主张建立的政治制度是 (B)

 A.封建君主制 B.君主立宪制 C.民主共和制 D.议会民主制

6.提出“三纲四维之道不可变",”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的主张是(B)

 A.维新派 B.洋务派 C.革命派 D.立宪派

6、《盛世危言》的作者是(D)。

31

A、林则徐B、徐继畲C、冯桂芬D、郑观应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 (B)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华兴会 D.中国国民党

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五五宪草》C.《中华民国约法》 D.《变法通议》

3.下列不属于三民主义内容的是 (D)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4.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 (B)

 A.要不要向西方学习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C.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D.要不要社会革命

5.标志着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的重大事件是 (C)

 A.新文化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1919—1949)

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1.1919—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是 (A)

 A.反对帝国主义 B.反对封建主义 C.反对官僚资本主义 D.反对民族资本主义

2.1919—1949年,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依旧占优势的是(C)

 A.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C.封建经济 D.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3.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是在哪方面开始的 (B)

 A.交通业 B.金融业 C.农业 D.工业

4.在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提出的建国方案是要 (B)

 A.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 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D.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国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 (C)

 A.科学、进步 B.独立、富强 C.民主、科学 D.自由、民主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B)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北伐战争

3.中国共产党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是在 (B)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4.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C)

 A.中共杭州西湖会议的召开B.中共“三大”的召开

 C.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中国国民党“二大”的召开

5.俄国十月革命后,最早在我国宣传马克思主义、赞扬十月革命的是 (D)

 A.陈独秀 B.毛泽东 C.李达 D.李大钊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1927年4月建立的国民党南京政府所代表的阶级是 (B)

 A.工人阶级 B.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 C.农民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2.中国共产党开创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

 A.井冈山 B.湘鄂西 C.左右江 D.鄂豫皖

3.中国共产党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是在 (B)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4.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开始于 (A)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百色起义

5.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 (C)

 A.议会斗争 B.经济斗争C.武装斗争 D.文化斗争

6.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得到坚持和发展,根本的原因是(D)

 A.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B.创建了新型的人民军队C.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 D.领导农民进行了土地革命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局部抗日战争开始于 (A)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华北事变 D.西安事变

2.全国性抗战开始于 (C)

 A.华北事变 B.皖南事变 C.七七事变 D.西安事变

3.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 (B)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大捷 D.阳明堡大捷

4.中国共产党在同顽固派作斗争时应坚持 (A)

 A.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B.斗争到底的原则 C.实事求是的原则 D.团结合作的原则

5.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D)

 A.没收一切土地归国家所有B.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归国家所有C.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归农民所有D.减租减息

6.日本制定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去,自成一区,置于日本势力之下,以图将来”的侵略方针,表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目的是(D)

 A.让东北三省独立出去,建立新的国家 B.实现东三省自治

 C.更好地帮助东三省发展   D.侵占东北,进而侵占全中国

7.中共全面抗战路线与国民政府片面抗战路线的最大区别在于(C)

 A.要不要抗日 B.在正面战场,还是在敌后战场抗日 C.依靠哪些力量抗日 D.采取哪种方法抗日

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B)

 A.七七事变的爆发  B.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播发《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C.红军改编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1.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是在 (B)

 A.中共五大 B.六届六中全会 C.中共七大 D.七届二中全会

2.整风运动的最主要的任务是 (A)

 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C.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D.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作风

3.提出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入城市的会议是 (B)

 A.1947年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

4.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执政党建没问题的是 (B)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D.中共七届四中全会

5.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A)

 A.中原解放区 B.山东解放区 C.东北解放区 D.西北解放区

6.中国革命中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指(B)

 A.统一战线、群众路线、党的建设B.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C.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党的建设D.群众路线、武装斗争、土地革命

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7)

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社会性质是(D)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新民主主义社会

2.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三年,全国人民集中力量要完成的主要任务中不包括(B)

 A.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B.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C.恢复国民经济 D.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3.1951年底到1952年,党和政府开展了 (A)

 A.“三反”、“五反”运动 B.镇压反革命 C.土地改革 D.抗美援朝

4.建国之初,新中国同苏联订立的中苏同盟条约是 (D)

 A.《中苏北京条约》 B.《中苏莫斯科条约》 C.《中苏军事协议书》 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5.中共八大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定位是 (C)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C.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与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矛盾D.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

 A.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标志着20世纪中国第二次历史性巨变的重大事件是 (C)

 A.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3.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取的赎买政策是 (B)

 A.“四马分肥” B.定股定息 C.加工订货、统购包销D.国家资本主义

4.我国在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采取的方针是 (A)

 A.积极领导、稳步前进、逐步过渡B.利用、限制、改造

 C.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D.鼓励、支持、扶助

5.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 (A)

 A.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辩证统一

 C.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最主要目标 D.符合当时的基本国情,反映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主要形式是(B)

 A.和平赎买 B.国家资本主义 C.利用、限制、改造D.互助合作

7.我国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是 (C)

 A.委托加工 B.计划订货 C.全行业公私合营 D.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14、遵义会议上,成立了由(C)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105A、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B、周恩来、李德、博古C、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D、周恩来、毛泽东、张国焘

17、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C)。

126

A、8月15日B、9月2日C、9月3日D、10月25日

18、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

会议通过的宪法草案规定,中央政权体制相当于(B)的议会制和内阁制。

这对于蒋介石的独裁政体是一种限制。

132A、美国B、英国、法国C、德国D、苏联

26、(B)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180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B、《论十大关系》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中共八大的召开

36、(C)的新中国的创建,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个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

149

A、民主人士专政B、无产阶级专政C、人民民主专政D、农民阶级专政

3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B)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153

A、民主主义B、新民主主义C、社会主义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

1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ACDE)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望厦条约》D《黄埔条约》E《五口通商章程》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AB)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D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E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3近代中国革命的对象是(ABD)

A帝国主义B封建主义C小资产阶级D官僚资本主义E民族资产阶级

4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伟大斗争有(AE)

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卅运动E解放战争

5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表现为(ABCDE)

A军事侵略B政治控制C经济掠夺D文化渗透E外交讹诈

6解放前,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是(ABC)

A封建主义B外国帝国主义C官僚资本主义D军阀E小资产阶级

7对天京变乱正确的表述是(BDE)。

A是偶然事件,不带规律性B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表现C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D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E是太平天国运动由胜转衰的转折点

8洋务运动主要内容有(ABCDE)

A建立新式海军B创办军事工业C创办资本主义企业

D创办新式学校E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9洋务运动在地方上的主要代表人物有(BCDE)

A文祥B李鸿章C张之洞D左宗棠E曾国藩

10康有为系统提出变法维新理论的著作是(AC)

A《新学伪经考》B《天演论》C《孔子改制考》D《变法通论》E《仁学》

11历史上的“戊戌六君子”是(ACD)

A谭嗣同刘光第B康有为杨秀清C林旭杨深秀D杨锐康广仁E梁启超邹容

12全面评述中国近代史上的戊戌变法,准确的是(ABCD)

A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B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C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D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E取得成功的一个变法运动

131906至1907年间,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论战的主要问题是(ABC)

A革命还是保皇B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国

C改变还是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D改变还是维护旧的教育制度

E要不要实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14孙中山同意辞职,但向袁世凯提出的条件是(BCE)

A实行共和B以南京为首都C在南京就职D支持国民党E遵守临时约法

15对辛亥革命的描述正确的有(ABCD)

A辛亥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辛亥革命为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提供了条件

C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D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E辛亥革命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6下列活动与陈独秀无关的是(CE)

A创办《新青年》B指导和推动五四运动C出席中共—大

D1920年初开始考虑成立中国共产党E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7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BE)

A救国救民B民主C打倒军阀D还有青岛E科学

18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C)

A最早在中国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B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才在中国开始传播开来

C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一帆风顺的

E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是通过理论宣传完成的

19中共一大确立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成员有(BDE)

A毛泽东B陈独秀C李大钊D张国焘E李达

20北伐战争的主要打击对象是(ABD)

A军阀孙传芳B军阀张作霖C军阀段祺瑞D军阀吴佩孚E军阀冯国璋

21以下关于中央红军长征的表述,正确的有(ABCDE)

A红军被迫实施的一次战略转移B突破四道封锁线后人员损失过半

C在陕北吴起镇同红十五军团会师D历时1年,穿越11个省

E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一起穿过草地

22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的问题是(BC)

A政治问题B军事问题C组织问题

D中共与共产国际的关系问题E中共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

23西安事变得以解决的因素(ACDE)

A中共的正确方针B国民党亲日派的主张C国民党亲英美派的周旋D蒋介石承诺抗日

E美国不赞成武力解决

24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B)

A《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B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

C《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发表D《论统一战线》的发表E《八一宣言》的发表

2520世纪30年代,先后确立法西斯统治的国家有(BDE)

A法国B德国C加拿大D日本E意大利

26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发生的主要战役有(ABCD)

A淞沪会战B忻口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E豫湘桂战役

271939年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对共产党的方针是(BCDE)

A剿共B防共C限共D溶共E反共

28“三三制”政权在组织形式上所代表的阶级和阶层有(ABCDE)

A无产阶级B贫农C小资产阶级D中等资产阶级E开明绅士

29日本被迫无条件投降的原因包括(ABCE)

A中国军民的八年抗战歼灭了大量日军B苏军对日作战

C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胜利D日本国内爆发大规模反战运动E反法西斯阵营的瓦解

30在重庆谈判中,国共双方争执的焦点问题是(AB)

A政治问题B军队问题C解放区政权问题D宪法问题E停战问题

31参加1945年重庆谈判的中共代表有(ABC)

A.毛泽东B周恩来C王若飞D朱德E张闻天

32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放弃全面进攻解放区战略,改为重点进攻,其对象是(BC)

A晋冀鲁豫解放区B陕北解放区C山东解放区D东北解放区E晋察冀解放区

33人民解放军通过(BDE)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

A百团大战B辽沈战役C渡江战役D淮海战役E平津战役

34长期与共产党合作的民主党派有(ABDE)

A民革民盟B民建民进C民促社会党D农工党致公党E九三学社台盟

35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指(ABCD)

A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受封建主义的束缚B是革命的力量之一

C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D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E进步革命与反动落后

36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是(BCD)

A群众路线B统一战线C武装斗争D党的建设E独立自主

37没收官僚垄断资本的性质是(BC)

A资本主义的B社会主义的C民主主义的D社会民主主义的E国家资本主义的

38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实现的。

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有(ABCDE)

A委托加工B计划订货C统购包销D经销代销E公私合营

391953年,中共中央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AC)

A社会主义工业化B土地改革运动

C社会主义改造D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E综合平稳的建设方针

40中共中央在1953年通过的《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中,提出了几种过渡型的经济组织形式包括:

(ABD)

A互助组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C人民公社D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E农业生产小组

41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出现良好开局的重要事件有(ABC)

A1956年毛泽东所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B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开

C1957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D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E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42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国内的主要矛盾是(CE)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B工人、农民与民族资产阶级矛盾

C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D经济建设的稳步前进与冒进的矛盾

E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43中共八大的路线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深远的意义。

这主要是因为八大(ACD)

A正确认识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B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明确提出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D规定了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

E明确提出了多快好省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441957年,中国共产党的整风运动主要是整顿(ABC)

A主观主义B宗派主义C官僚主义D教条主义E本本主义

45“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期间,“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有:

(ABCE)

A瞎指挥B浮夸风C高指标D勤俭风E“共产风”

47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的方针是(ABCD)

A调整B巩固C充实D提高E恢复

48文革中的“四人帮”是(BCDE)

A陈伯达B江青C张春桥D姚文元E王洪文

49“文化大革命”中,抵制“左”倾错误,却遭到诬陷或镇压的事件是(BDE)

A一月革命B二月逆流C批林批孔D四五运动E、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50造成“文化大革命”悲剧的社会原因是(ACD)

A长期以来“左”的倾向没有得到根本扭转B近代帝国主义侵略

C没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机制D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久远

E中国一穷二白的经济面貌

51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阐述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其中有(CDE)

A关于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思想B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

C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思想D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

E关于“三个有利于”的思想

5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有(ABCDE)

A民主法治B公平正义C诚信友爱D充满活力E安定有序

二.多项选择题

1.1920至1930年间中国的国情有(ABCD)

A.外国垄断资本在华扩张B.封建经济占优势地位

C.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D.民族资本主义处境艰难

2.近代中国出现军阀割据局面的原因是(ABCD)

A.中国社会半封建性B.中国社会的半殖民性

C.自然经济的分散性D.帝国主义分而治之政策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D)

A.《新青年》的基本口号是“破除迷信”

B.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初期的目标是为了实现中国建立西方式的资产阶级国家

C.新文化运动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

D.新文化运动后来发展为两个潮流,服饰等沿着资产阶级东安路继续下去

E.新文化运动衣1917年一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开始

4.下列哪些属于李大钊同志的著作(ABCDE)

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B.《庶民的胜利》

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E.《新纪元》

5.五四运动后,全国出现了一批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其中包括(ABC)。

A.《新青年》B.《每周评论》C.《湘江评论》D.《青年》E.《民报》

6.五四运动后,(ABCDE)等地相继成立了共产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