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习日志89.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3141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学习日志8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京学习日志8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北京学习日志8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北京学习日志8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北京学习日志8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北京学习日志89.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北京学习日志89.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北京学习日志89.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北京学习日志89.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学习日志89.docx

《北京学习日志8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学习日志89.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学习日志89.docx

北京学习日志89

3月30日

初三评卷中的三大陷阱

 

今天听了一节初三的政治课,还在评卷,已经评了两节课了,这是第三节,到下课时还是没评完,大有将评卷进行到底的势头。

月考卷都是老师自己出的,政治卷也是,我看了看,八开纸,正反双面,小四宋体字,1.5行距,感觉内容并不比标准卷多。

老师讲得真细,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挖深讲透,每一细节都磨光揉碎。

老师讲得很投入,很流畅,也很有感觉。

但学生的反应却有点敷衍应付的嫌疑。

我身边的两位学生都在一边心不在焉的听,一边做英语作业。

我看了看他们的试卷,都是90多分,老师也说这次考得不错,平均80多分。

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听,一个说都会,一个指着试卷上的一个红叉对我说,就错了一道选择题,早改过了。

陷阱一学生个别性错误与教师地毯式讲评

在老师看来,几乎每道题都有做错的,作为一个极其负责任的老师,放过任何一个他都感到不安,只有把所有的问题一个个打倒在地再踏上三脚,心里才踏实。

所以他要对评卷进行地毯式的轰炸。

可是,对于一个学生个体来说,却不尽相同,有的错得多些,有的错的少些,有的只错了一道选择题,有的只是笔误,还有几位学生是满分。

但他们都得一道不落的跟着老师评三节课,甚至四节课。

就像治病,有的学生是重病,有的是轻伤,有的只是伤风,有的一点病都没有。

病的种类不同,轻重不一,可是都得接受全方位的治疗,各种药都得吃,都得打针,输液和开刀。

如果真有这样一位医生,那我们一定非常欣赏他的责任心,但不会让他给治病的。

这不仅仅大大浪费了医疗资源,也损害了病人的健康。

陷阱二:

差生当动不动,优生不听而讲

中差生错误较多,应该让他们多活动,多回答,多分析。

这样才有利于他们的学习。

但事实是,活动的主体仍是优生,中差生很少参与。

老师讲时,他们就跟着改改,但很少发言。

而优生发言时,也似乎是在完成老师交给的一项任务,或配合老师上演一场戏。

并没有真正的激情。

有的是老师问到了才赶紧翻找试题,压根没在听。

差生越错越不愿意说。

优生都做对了也不愿再重复说。

真正有病的没人检查,没病的倒查了一次又一次。

因些,课堂上各层次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不高。

一边是老师无比热情投入的讲析,一边是学生心不在焉的听讲;

一边是老师滴水不漏的系统评析,一边是学生有一辙没一辙的记着。

这样的课堂与责任心同在,但与效率感无关。

为什么初二都有老师对错题进行统计,然后选取典型进行讲评,到了初三就又不这样做了呢?

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

到时候不能说咱那一方面没讲到。

这可能是初三老师评卷时的普遍心态。

正是这种心态导致了至少在评卷时的高耗低效。

陷阱三:

不顾死活的加紧补课,不计成本的浪费时间。

就拿这份政治卷来说,只要裁剪得当,安排合理,用一节讲评都绰绰有余。

而且可能比三节课的效果更好。

那么,怎样评讲好呢?

昨天蔡老师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我们可以更加规范一些,灵活一些,我想效果会更好一些。

一频值统计

频是频率,值是比值,频值统计就是对一定对象存在的频率和比值进行统计,是统计学中常用的方法。

比如对试卷中一道试题出现错误的次数和所占分值进行的统计,如这道题5分,有10个学生做错了,这道题的出错频值就是50;另一题1分,有20个学生做错了,出错频值就20。

频值越大,越要重点学习。

有利于准确把握讲解的轻重。

每次考试都进行完整的频值统计工作量较大,但抽样统计却是可行的。

比如,选出75—85分的成绩中等的试卷进行统计,进一步可以先浏览这些试卷,找出错的多的几道题作为重点进行统计。

这样进行一次统计大约需要半小时左右,统计的次数越多,掌握的信息越全面,需要再进行统计的项目越少,工作量也会越来越少。

如果成绩分化较大,也可以从优、中、差中各取几份进行统计,如优3、中5、差3等。

为了使试卷评讲更有效,更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更便于老师对症下药的辅导和激励,频值统计可与典型学生相结合,在题旁标出出现典型错误或典型解法的学生姓名,在讲解时,可随时点到或关注这些学生,他想心不在焉都难。

我们的老师常常认为这样做太麻烦,其实,有的老师不统计也能对错题和学生心中有数,评起来就游刃有余。

但单纯依靠个人素质和经验是不科学的,因为,且不说准确率高不高,能达到或做到这种程度的老师能有几个和能有几次呢?

高度的不确定就是高度的风险,这是与科学有效的教学精神相悖的。

而如果人人应用这一技术,就完全是另一种效果,不管老教师还是新教师,不管责任心强的还是弱的,素质高的还是低的,都能一下进入同一个高度的平台上,非常确定的提高评讲效果。

这与教师抱起试卷进教室就一道一道讲相比,就一定多费功吗?

备试卷进行统计可能多用半小时,但讲评的时间可能会节省一小时,而且针对性强,效果好。

一个人多用半小时,就可能让几十人节省一小时,投入与收益比超过一百倍,天下还有比这更牛的投资吗?

一个是瞄准目标精确制导的打击,一个是地毯式轰炸,都能消灭敌人,但技术含量不同,成本不同,效果也不同。

当然,频值统计可广泛用于几乎所有教学领域,如初三可对近年来或去年不同地区的中招中考试的知识点进行统计,一个学生可以对自己某一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教师可对学习某部分内容时,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统计等。

科学才能高效。

二分层分类

分层一般按错题难度进行分层,也可按错误频值进行分层,还可以依据不同错题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中的分布进行分层,分层便于把握重点,也便于更准确的了解一些知识点对于学生的难度,这与教师不进行统计时的主观判断常常有一定差别,有时还差别很大。

有的教师常会这样说,都反复讲了多少遍了,原想该都会了,结果却是这样,真拿这样的学生没办法。

事实上,教师的判断与学生的实际常有一定差距。

分类一般按题型分,也可按题的性质分,不同学科各不相同,怎样有利于学生认识和有利于评讲操作就怎么分。

如常见的记忆性知识和理解性知识,简单辨析和综合应用等。

有利于指导以后的学习。

三自助互帮

评讲试卷一定要把教师集中评讲与学生自助互帮密切结合。

教师集中讲评大约占多大比例为宜呢?

这与学科和错题的性质以及错题的数量相关。

错的越多当然讲得要多些。

一般而言,可以参照平均分确定讲评比例。

比如平均分是70分,那么讲评的内容把握在30分左右为佳。

怎么选择这30分的内容呢,可以以频值统计为主,参照难度和学生情况来确定。

切不可贪多,不然学生会不卖帐的。

宁可少点精点,让学生感到还有问题没解决来主动问,也不要讲得过多过滥,让学生感觉你是在“无事生非”。

只讲30分的内容当然解决不了所有学生问题。

其余的问题要让学生自助互帮来解决。

有小组组织的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组内互助。

没有小组的,教师要合理安排好,一帮一也好,多帮一也可。

不要只让学生自己找,那样有些学生根本就不会去找,有的找不到,有的配合不好。

也最好不要一帮多个,效果不如多帮一好。

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评改要求,引导规范帮助规则,参与其中,并进行再批改。

对帮得好的及时鼓励。

注意培养学生的自评自改的能力。

 

3月31日

怎样进行集体备课

听说,东直门中学今天是数学组的集体备课,我十分想去看看。

我们虽也是集体备课,但多数空有其形,集体备课的优势还未能充分发挥出来。

别人的硬件我们学不了,就必须在软件学习上硬一些,不然,我们的差距会更大。

初一共有六位数学教师,每人都是担任一快一慢两个班的数学课。

地点:

集体备课室。

时间:

上午第二节。

人员:

初一数学组。

内容:

下周数学教学。

议程:

1考纲分析。

2重点和难点分析。

3习题预习研讨。

4教学方法研讨。

5学生分层分类分析。

6教具学具准备。

7分工:

7.1制作教学课件

7.2出课课练和周测试题。

7.3安排公开课。

8总结。

主要过程:

1备课组长组织学习《考纲》。

考纲是什么,是不是课标?

课后我们到图书室看了考纲。

考纲不同于课标,是直接针对考试用的一本书。

由北京市教育局编写,非常具体的对每一章节的每一知识点进行面对考试分析,有的还分级,有的列举不同的题型。

不只有这个知识点在学期考试中的定位分析,还有中招时的定位分析。

我终于明白,上次听讲评试卷时,初一、初二的教师为什么能那么清楚具体的点出一个知识点在中招中的运用了。

课堂教学首先要服务中招,要服务学生升学,这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如果连一个知识点在中招中可能的份量都不清楚,其他就更难说有多大把握了。

“我看第十三项内容可以删除,大家讨论讨论。

”备课组长已经对各个知识点进行的透彻的分析。

大家讨论后认为可以删除。

因为这个知识点又偏又难还不考。

2在分析重点难点时,兼顾了不同的学生,是力求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分析的。

3习题预习研讨主要两种内容,一是课后习题,一是年级统一定的一本资料。

她们并不是一道一道的做,还是浏览筛选出一些认为学生做起来问题较多的题进行研讨。

可能会在这里出错。

这个弯不好拐,在讲课时要注意讲细点。

这几道可以在课堂上解决。

这两个知识点运用较多,要在日测中多测试几次。

……

4考纲清楚了,重点难点分析了,习题也预习了,怎样教好呢?

大家对几道例题和习题各抒已见,备课组长进行了总结,并进行了具体分工,提出了具体要求,要大家把各自的教学设计想法发到数学组的公用邮箱里。

教学设计想法不是我们常说的教案,这里没有教案,只有比教案更详细实用的教法研讨。

是大家对教学的一些好的想法和建议。

有的写在电脑上,有的写在笔记上。

这些不检查,但要定期展览,但并不评分评等。

我在北京二中参加了一次这样的展览,真让人感叹不已。

没有统一的格式,没有一样的本子。

有的是一般的笔记本,写得密密麻麻,勾勾划划,添添补补。

有的就一道题,不同学生的不同错误,不同的解法,在讲解时遇到的问题,有的老教师,还把以前在学习中曾出现的问题也详尽的列出。

有的一本资料上连批带改,一本资料上的一些题前用非常小的字写着十几个学生的名子,有的写着几个,也有写一个的,与众不同的是用红笔写的。

一问,原来记的是这道题做错或做对的学生,那红笔写的是唯一一位做对的学生的名子。

有的使用的是活页,纸都不一样。

也有打印的。

还有不少电子文档,光盘。

但多数资料内都有各种粘贴。

有学生作业,有试卷试题,有小资料,小故事,有报纸杂志剪贴,有自制图片,不一而足,蔚为大观。

还有一排排各种各样的书,都是教师自编的,一本压一本,有点像北京的地铁一样拥挤,摆满了好几个展柜。

墙角几个书架上也都摆满了书,每个书架上几十本书都是一个教师的写的。

教学做到这种程度,教案实在没有查的必要了。

这里的一些教师,哪里是在教学呀,简直是在修炼人生啊。

5由于这里的学生分快慢,这成为教学研讨的一个基本前提。

每个教师都同时教着一快一慢,因而教同一内容时的教学方法不会相同,同一班的学生不同类型教法也不相同。

这几个学生,常常有问题也不问,怎么知道他们是不是跟着思路不有呢?

一位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大家围绕这个问题各自谈了自己的看法。

6每个学生下星期三前要带小剪刀、硬纸板、彩笔。

这个由我负责发校信通。

大家上课时也要提醒学生。

对学生需要用到的学具,备课组长这样安排。

7周测试题是教师轮流出的,分为A\B卷,A卷适用于快班。

每周三都测试。

这都是由学校统一安排的,语数英物等科目,每周都有半天不安排上课,是用来研修的。

平时用于集体备课,评卷,教研会。

间隔二到四周不等的时间参加区级公开课研讨。

区公开课表贴在集体办公室,是开学时就由区教研室安排好的。

也都有一天是连上两节课,是用来测试的。

测试后就批改,一般两班的测试需要用一节时间就能改完,然后用一到两节时间进行统计分析。

日测试题每天一份,快慢不同,也是教师轮流,由两位教师各负其责,在前一天将题稿交给文印室,文印当天印好分发给教师。

日测卷当堂测试,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

课堂上实在不巧测试不了的,安排在中午或下午课间或下学时测。

但这种情况很少,一是课堂操作比较规范,教师的时间观念很强。

二是不少学生中午回家。

三是不只数学要日测,语文、英语、物理等也要测,课外时间是靠不住的。

四是学生反感,效果不好。

公开课也是学期开始时就安排好的,以教研组为单位,教师自报时间和课题,制表张贴在集体办公室。

但表上时间只精确到哪周,具体哪一天的哪一节,要在每周的备课会上确定,然后由备课组长负责调课后报教研组长公示。

最后,备课组长进行了总结,再次明确了这次备课的主要内容,并做了笔记。

备课时也没人检查,没人登记,也不用上报,每周这样的活动太多了,教学处很难查得过来。

这些都是依靠教师的自觉性进行的。

我已参加过三次集体备课,形式虽然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

就是这些教师都很认真,也很自然,备课组长都很负责,准备很充分。

我琢磨了很久,觉得没有哪个环节我们的教师做不好,但又觉得没有哪个环节一定能做好。

如果把这一方法介绍给我们的教师,如果我们也不检查,不汇报,我们能做到这种程度吗?

恐怕暂时还有一定难度。

难在哪里呢?

方法不难,难的是态度,是教师那种认真投入的态度,是一种敬业的精神。

态度是一个数位中高位上的实数,方法是低位数的0,有方法没态度,方法再多也是0。

有态度没方法,只是暂时没方法,只好用心,方法自会有。

态度比方法更重要。

我们与别人的差距不只是教学设备的差距,不只是教学方法的差距,还有敬业态度上的差距。

差距不只眼中,在手上,更在心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