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16154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二语文阶段检测2016/5/25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庶民(shù)踱步(duó)拓片(tuò)寝食不安(qǐn)

B.蜷缩(quán)干涸(hé)熹微(xī)妄自菲薄(fěi)

C.吐露(lòu)侥幸(jiǎo)惬意(qiè)悄无声息(qiǎo)

D.翘首(qiáo)踟蹰(zhí)婆娑(suō)引吭高歌(há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嬉戏煽情抱佛脚听侯发落B.船仓庇佑紧箍咒谈笑风生

C.疮瘢取缔黑黝黝山清水秀D.寒暄嫡传腊八粥陈词烂调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乍一看,你会觉得从这样的地方不会有任何,父亲白白地租了这块地。

②预料之中的是,我们下了沟,立即就被在黄土林中。

③长城是一道军事防御线,是一道文化分界线,心理分界线,这条线已超越了历史,超越了民族,它是一种习惯,一种地域自觉。

A.受益淹没不光/更是B.收益湮没不但/而且

C.收益淹没不光/更是D.受益湮没不但/而且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台面恁小且又恁不平,他要稍有闪失,一个筋头岂不砸了大家?

好在我此虑纯属杞人忧天。

B.如今的书坛画坛鱼目混珠,且到处是圈起来的围墙篱笆,仅瞧瞧他们的名片,足以被其头衔吓倒。

C.对面平台上引吭高歌的究竟是秦汉边卒的骨肉还是匈奴的遗脉?

仅一沟之隔,便有山河悬远,可望而不可即之感。

D.这种寒碜的挂着“穷村陋闾”相儿,带着浓郁乡间俗味儿的“社戏”,在某些城里人的眼中,是“野戏”,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末流杂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家长在家庭教育上要端正思想,引导子女多接触社会以增强适应能力,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处理问题以增强孩子的自主性。

B.媒体将文物的经济价值判断类鉴定活动搬上荧屏,是正面引导大众收藏,还是扮演诱拐角色,国家文物局的回答是肯定的。

C.预计在2020年前后,我国将建成自己的包括核心舱、实验舱Ⅰ、实验舱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五个模块组成的太空空间站。

D.去年,虽然中国产品质量问题一度闹得沸沸扬扬,但是对许多美国消费者来说,消费“中国制造”早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

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

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

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

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

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

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

《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

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

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

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③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

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

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

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

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④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见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

譬如众多文艺晚会和其他娱乐节目。

大额资金慷慨赞助,大牌演员频频现身,大众传媒提供各种空间……形形色色的文艺晚会如此密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

这个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奢华呈现吗?

除了晚会还是晚会,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时的技术业已游离了艺术的初衷,众多的娱乐节目——而不是艺术——充当了技术的受惠者。

 

⑤技术是一个中性的东西,是一种工具,关键在于怎么使用。

对于技术的盲目崇拜无异于对于工具的盲目崇拜,这种崇拜的实质,是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

如果任由其泛滥,容易遮蔽掉技术背后真正关键的东西——使用技术的人的作用与良知。

前一段诸多社会事件引起舆论大哗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将这些社会事件与技术联系起来。

从瘦肉精饲料、三聚氰胺奶粉、毒胶囊的制作到利用电话、互联网精心设计的钱财欺诈,舆论同声谴责的是无量企业、利欲熏心的商家、心狠手辣的骗子以及失职的监管机构,而技术研发者的责任似乎被轻轻放过,人们没有看到参与这些社会事件的技术人员出面道歉,这个环节成为盲点因而遭到遗忘——文化领域的事情也似乎常常如此。

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繁荣,需要让技术与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之中,如此我们方可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陷阱与误区。

 

(选自《新华文摘》2013年第23期,有删改) 

6、下列关于“技术崇拜”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从现象看,技术崇拜就是大型文艺晚会中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和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等诸多技术手段的过度应用。

 

B.从原因看,技术崇拜过分强调日新月异的现代技术对艺术创作和传播的作用,许多时候源于艺术生产中的技术消费。

 

C.从结果看,技术崇拜所形成的华丽风格,弥补了娱乐节目艺术主题的不足,从而让娱乐节目成为技术使用的受惠者。

 

D.从实质看,技术崇拜无异于工具崇拜,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忽视了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在艺术生产中的作用。

 

7、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段针对当前许多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技术应用贪大求奢的现象,对技术的作用进行了反思和追问,明确指出艺术领域中技术崇拜正在形成,自然引出本文话题。

 

B.②段先明确艺术和技术的关系,借着分析文学作品成文经典的原因,指出在现代社会艺术和技术本末倒置;③段联系中国艺术传统,进一步阐述艺术和技术的关系。

 

C.④段与②③两段形成递进关系,先指出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接着通过一些娱乐现象表明由技术主打的娱乐节目主题贫乏,技术游离了艺术的初衷。

 

D.⑤段首先指出技术的工具性,然后联系社会现象,揭示技术使用人员的作用和良知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从而得出重新审视技术和道德关系的结论,与①段相照应。

 

8、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生产从来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如果艺术作品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那么炫目的技术就只能是虚有其表的形式。

 

B.古代思想家反对“文胜质”,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炫技”势必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关注。

 

C.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因而从事文化生产应该审慎地考虑技术使用的意义。

 

D.如果让技术和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就能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误区,就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卜:

判断(韩愈《送董邵南序》)

B.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

相:

辅助(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C.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

愠:

怨恨(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D.为我谢曰:

“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谢:

感谢(韩愈《送董邵南序》)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②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

(苏轼《教战守策》)

B.①其信然邪,其梦邪?

(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②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C.①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韩愈《祭十二郎文》)

②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

(苏轼《教战守策》)

D.①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②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韩愈《送董邵南序》)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在词类活用上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

(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②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韩愈《祭十二郎文》)

B.①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②则民将不安,而臣以为此所以安民也。

(苏轼《教战守策》)

C.①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②出则乘舆,风则袭裘,雨则御盖。

(苏轼《教战守策》)

D.①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

(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②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12、下列语句在特殊句式上不同的一项是()

A.惟恬安无事是望也。

(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B.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

(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C.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韩愈《祭十二郎文》)

D.于兹吾有望乎尔,是以终乃大喜也。

(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四、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5题。

(每小题3分,共15分)

送李愿归盘谷序

韩愈

太行之阳有盘谷。

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

或曰:

“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

”或曰:

“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

”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

“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

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

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

喜有赏,怒有刑。

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

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

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

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

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

“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可以稼,盘之泉,可濯可沿。

盘之阻,谁争子所?

窈而深,廓其有容。

缭而曲,如往而复。

嗟盘之乐兮,乐且无殃;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

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

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13、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黜:

官员降职

B.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

盘旋:

逗留

C.采于山,美可茹。

茹:

蘑菇

D.触刑辟而诛戮。

刑辟:

刑法

14、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

②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③盘之阻,谁争子所?

④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

A.两个“其”字相同,两个“所”字也相同

B.两个“其”字相同,两个“所”字不相同

C.两个“其”字不相同,两个“所”字相同

D.两个“其”字不相同,两个“所”字也不相同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介绍盘古的地理位置及其环境,又以其名字的由来引出我的朋友李愿居住在这里。

B.本文的主体段落作者以李愿之口描绘了三类人:

一是声势显赫,穷奢极欲的达官贵人;二是投机钻营,趋炎附势的人;三是怀才不遇,归隐山林的人。

C.文章末段写作者韩愈听了李愿的话后,由此生发,并用歌唱的形式咏叹、赞美、祝福友人的归隐生活,也流露出欣羡之意。

D.全文属于亲友别离、赠言规勉类的赠序,结构谨严,浑然一体,语言风格与《师说》相同。

文末是在朴实的叙述中完成全文的说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

(每小题3分,共12分)

教战守策

苏轼

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

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

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

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虽平,不敢忘战。

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使其耳目习于钟鼓旌旗之间而不乱,使其心志安于斩刈杀伐之际而不慑。

是以虽有盗贼之变,而民不至于惊溃。

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天下既定,则卷甲而藏之。

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

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岂不大治?

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豢于游戏酒食之间,其刚心勇气,销耗钝眊,痿蹶而不复振。

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虏之不暇,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

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

愚者见四方之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

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

战者,必然之势也。

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

所不可知者,有迟速远近,而要以不能免也。

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使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不测。

故曰:

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臣所谓大患也。

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役民之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

每岁终则聚于郡府,如古都试之法,有胜负,有赏罚。

而行之既久,则又以军法从事。

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又挠以军法,则民将不安,而臣以为此所以安民也。

天下果未能去兵,则其一旦将以不教之民而驱之战。

夫无故而动民,虽有小怨,然孰与夫一旦之危哉?

今天下屯聚之兵,骄豪而多怨,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何故?

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者,惟我而已。

如使平民皆习于兵,彼知有所敌,则固以破其奸谋,而折其骄气。

利害之际,岂不亦甚明欤?

(有删减)

16、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

卒:

同“猝”突然

B.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

乘:

趁着、趁机

C.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

渐:

逐渐。

缓进

D.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

邀:

邀请

17、下列语句在特殊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

B.每岁终则聚于郡府,如古都试之法,有胜负,有赏罚。

C.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豢于游戏酒食之间。

D.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又挠以军法,则民将不安。

18、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愚者见四方之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

B.愚者见四方/之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

C.愚者见四方之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

D.愚者见四方之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作者举出先王和唐朝开元、天宝年间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太平时期也不可废弃武装的观点。

B.作者认为朝廷和西北方面的强敌迟早会有一战,所以主张要保持武装力量。

C.作者认为当有战争时会出现让未受过训练的百姓作战的情况,所以应该从现在开始向各行业的人传授军事知识,甚至是盗贼,也要将他们收服,传授他们击战技术。

D.按照作者的观点,当时的士兵欺压百姓,骄傲蛮横,是因为他们自恃只有他们懂得作战。

所以如果全国习兵,也可以灭掉这些人的嚣张气焰。

第Ⅱ卷(非选择题93分)

五、(16分)

2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5分)

(2)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虏之不暇,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

(苏轼《教战守策》)(5分)

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⑴韩愈的《送董邵南序》中“,”句作者以“风俗会跟着时代变化,古今不一样”为理由,委婉地提醒董生不要去燕赵之地。

⑵《祭十二郎文》中作者用“,”句表达作者因极度悲痛而把自己的怨痛绝望转向天,转向神,抱怨命运的不公和难测。

⑶《祭十二郎文》中“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句抒发了作者与十二郎最终未能见面、阴阳两隔的深深痛憾与自责。

六、(17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22--25题(17分) 

捡烂纸的老头 

汪曾祺 

  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它烤肉刘。

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馆子,地方不小,东西实惠,卖大锅菜。

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

比较贵一点是黄焖羊肉,也就是块儿来钱一小碗,在后面做得了,用脸盆端出来,倒在几个深深的铁罐里,下面用微火煨着,倒总是温和的。

有时也卖小勺炒菜:

大葱炮羊肉,干炸丸子……主食有米饭、馒头、芝麻烧饼、罗丝转;卖面条,浇炸酱、浇卤。

夏天卖麻酱面,卖馅儿饼。

烙饼的炉紧贴着门脸儿,一进门就听到饼铛里的油吱吱喳喳地响,饼香扑鼻,很诱人。

 

  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

附近有几个小工厂,厂里没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

工人们都在壮年,能吃,馅饼至少得来五个(半斤),一瓶啤酒,二两白的。

女工们则多半是拿一个饭盒来,买馅饼,或炒豆腐、花卷,带到车间里去吃。

有一些退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的饭,爱上烤肉刘来吃“野食”,爱吃什么要点儿什么。

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当会计,他每天都到烤肉刘这儿来。

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都扔在这儿。

有一个煤站的副经理,现在也还参加劳动,手指甲缝都是黑的。

他在烤肉刘吃了十来年了。

他来了,没座位,服务员即刻从后面把他们自己坐的凳子搬出一张来,把他安排在一个旮旯里。

有炮肉,他总是来一盘炮肉,仨烧饼,二两酒。

给他炮的这一盘肉,够别人的两盘,因为烤肉刘指着他保证用煤。

这些,都是老主顾。

还有一些流动客人,有东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庄的。

大包小包,五颜六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开怀喂奶。

 

  有一个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两餐,都在这里。

这条街上的人都认识他,是个捡烂纸的。

他穿得很破烂,总是一件油乎乎的烂棉袄,腰里系一根烂麻绳,没有衬衣。

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好像是浅黄的。

说不清有多大岁数,六十几?

七十几?

一嘴牙七长八短,残缺不全。

你吃点儿软和的花卷、面条,不好么?

不,他总是要三个烧饼,歪着脑袋努力地啃噬。

烧饼吃完,站起身子,找一个别人用过的碗,自言自语(他可不在乎这个):

“跟他们寻一口面汤。

”喝了面汤:

“回见。

”没人理他,因为不知道他是向谁说的。

 

  一天,他和几个小伙子一桌,一个小伙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声说了句什么。

他多了心:

“你说谁哪?

”小伙子没有理他,他放下烧饼,跑到店堂当间:

“出来!

出来!

”这是要打架。

北京人过去打架,都到当街去打,不在店铺里打,免得损坏人家的东西搅了人家的买卖。

“出来!

出来!

”是叫阵,没人劝。

压根儿就没人注意他。

打架?

这么个糟老头子?

这老头可真是糟,从里糟到外。

这几个小伙子,随便哪一个,出去一拳准把他揍趴下。

小伙子们看看他,不理他。

 

  这么个糟老头子想打架,是真的吗?

他会打架吗?

年轻的时候打过架吗?

看样子,他没打过架,他哪里是耍胳膊的人哪!

他这是干什么?

虚张声势?

也说不上,无声势可言。

没有人把他当一回事。

 

  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

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

“跟他们寻口汤去。

”喝了两口面汤:

“回见!

” 

  有几天没看见捡烂纸的老头了,听煤站的副经理说,他死了。

死后,在他的破席子底下发现了八千多块钱,一沓一沓,用麻筋捆得很整齐。

     

他攒下这些钱干什么?

 

22、概括第三段所描写人物的形象特点。

(3分)           

23、赏析文中划横线部分。

(4分)  

24、本文开头两段不避其繁,结尾两段不避其简,作者为什么做这样的结构安排?

(4分)

25、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

(6分) 

七、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到了麦子成熟的季节,麦田里一片金黄。

农人们都在准备收割。

有位割麦人突然发现,他的麦田里还有一穗麦子泛着青色。

于是他决定等着这一穗麦子黄了再来割麦。

这是他一贯的风格。

他的眼睛里容不得半粒沙子。

等这一穗麦子黄了的时候,其他所有的麦子都已经落地。

要求:

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②议论文体,文体特征鲜明;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④字体工整,书面整洁,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2016.5

第Ⅰ卷(57分)

一、(15分)

1、答案:

B(A拓片(tà)C吐露(lù)D踟蹰(chí))

2、答案:

C(A、听候发落B、船舱D、陈词滥调)

3、答案:

C

4、答案:

B、鱼龙混杂

5、答案:

D(A中成分残缺,“问题”后面可增加“的能力”;B“回答是肯定的”表意不明;C句式杂糅,“包括”与“组成”是两个结构,可以删除“组成”)

二、(9分)

6、答案:

D (A项把“技术崇拜”的范围缩小到了“大型文艺晚会”,不合文意;B项偷换概念,原文“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非“艺术生产中的技术消费”;C项从结果角度看技术崇拜,只看到文中提及的好结果,而对作者重点论述的不好结果问曾提及。

7、答案:

C(C项指出④段与②③两段形成递进关系,明显错误,④段是在②③两段分析的基础上顺承而来,没有语意上的递进关系。

) 

8、答案:

A(B项“势必”一词偷换了原文“可能”的表述;根据原文第2段最后一句话,C项中“艺术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的表述明显是作者否定的现象;D项根据原文最后一句话,可以判断错误。

三、(12分)

9、答案:

谢:

告诉

10、答案:

A

11、答案:

C

12、答案:

B

四、(21分)

13、答案:

C

14、答案:

B

15、答案:

D(此文与“《师说》风格却不大相同”,“作者在朴实的叙述中完成全文的说理”不对,应是在抒情中完成的)

16、答案:

D

17、答案:

A

18、答案:

D

19、答案:

C(并不是教盗贼击战技术,“司盗者意思是缉捕盗贼的差役”)

第Ⅱ卷(非选择题93分)

五、(16分)

20、(10分)

⑴(5分)日常作息没有定时,只要感到舒适就安于如此。

与其当面受到赞誉,不如背后不受诋毁;与其肉体享受安乐,不如心中没有忧虑。

(“无时”“惟适之安”“孰若”1分,语义通顺2分)

⑵(5分)四方的人民就像鸟兽一样奔窜,求作囚犯和俘虏还来不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