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316790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doc.docx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doc.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doc.docx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49页“比的应用”。

教材内容分析:

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

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T作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屮,曾遇到过按比例分配的问题,甚至解决过,但多是按1:

1来分配,即平均分。

以前对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比较过,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

本节课的学习将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总结并内化成一个巩固的分配方法。

教学目标:

1、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这一类应用题的特点。

2、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不同解法。

3、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

3

1、科技书有52本,漫画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

,有多少本漫画书?

2、我们六年级二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3:

2,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4)、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o

[设计意图:

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出发,找准教学起点,架起新旧知识的桥梁。

二、创设情境:

我们班准备分成男生和女生两组去野炊,计划买60斤水果,这些

水果该如何分配给这两组呢?

学生可能有两种回答:

1、平均分,男生30斤,女生30斤。

2、按人数分,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比是3:

2,所得的水果比也应是3:

2o

3、师生肯定第二种分法,出示尝试题:

把60斤水果按3:

2分给男生组和女生组,每组各得多少斤?

三、探究新知:

1、按3:

2分,该怎样分?

(把60斤水果平均分成5份,男生分得3份,女生分得2份。

2、师归纳:

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分配,这种分法就是“按比例分配”。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有时并不是把一个数量来平均分配,而是按一定的比例来分配。

板书课题:

比的应用

3、男、女生各分得多少斤水果?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再小组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师巡视,请不同解法的学生上去板演。

一、604-(3+2)=12(斤)二、3+2=5

请上黑板板演的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师肯定这两种方法,学生可能用第一种方法较多,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第二种解法。

(把各部分的比转化为总数的几分之几。

4、怎样知道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呢?

学生自由检验,师生归纳检验方法:

1、求和。

2、求比。

[设计意图:

提供现实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容易接受知识,斥于探究,在尝试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他们的情感动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习惯,渗透了转化的思想。

四、应用所学方法解答课本例题。

1、小黑板出示题目:

我按1:

4的比配制了一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出示问题:

(1)、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按什么分配?

(2)、“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比是1:

4”是什么意思?

(3)、怎样求出浓缩液和水各多少毫升?

3、学生独立解答。

(对于学困生可引导他们边看书,边思考。

4、小组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

把课本例题当作练习题,让学生试用新知来解答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因为学生可能对浓缩液之类的化工品较生疏,所以通过问题组帮学生分析题冃,学生在前面尝试题的基础上可以口己解决。

五、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课本“做一做”第1、2题。

(1)、某妇产医院上月新生婴儿303名,男女婴儿人数比是51:

50o上月新生男女婴儿各有多少人?

(2)、学校把栽7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6人,二班有44人,三班有50人。

三个班各应栽多少棵树?

2、同桌互编一道生活中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并解答。

六、课堂总结:

1、“按比例分配”的题型一般有什么特征?

2、“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

七、拓展延伸:

一次甲、乙、丙三人同乘一辆出租车,大家商定出租车费一定要合理分摊,在全程的当处甲下车,全程的1■处乙下车,最后丙一

人坐到终点,共付车费90元,他们三人该如何承担车费才合理呢?

[设计意图:

给学生口编应用题,检查学生是否会利用本节课的知识应用到牛:

活中,同时培养他们的主动性。

课堂总结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拓展延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能力。

八、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

把60斤水果按3:

2分给男生组和女生组,每组各得多少斤?

604-(3+2)=12(斤)

二、3+2=5

男生:

12X3=36(斤)

男生:

60Xf=36(斤)

女生:

12X2=24(斤)

女生:

60Xf=24(斤)

答:

男生分得36斤,

答:

男生分得36斤,

女生分得24斤。

女生分得24斤。

 

《比的应用》教学反思

数学课堂要体现有效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兴趣很重要。

我们教学的重点必须是认真研究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做到目标合理定会,内容取舍相宜,形式力戒浮华。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体现多媒体教学,因为农村小学还缺乏这方面的设备,本节课我力求回归常态,把课上得朴实、扎实、真实。

本节课主耍体现以下几点: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

教材的教育价值和智力价值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实现,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运用,对教材的开发和创造。

《比的应用》这节课,教材是以浓缩液为例,我考虑到有些孩子可能缺乏这方而的生活经验,因此重组教材,创设了“分果”这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小学生往往对自己身边的问题产生兴趣,所以这个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很自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学生通过探究解决了尝试题,再放手让他们口己解决课本例题,把课本例题当作练习题来巩固新知,摒弃了过去那种“教教科书”的传统思想,体现了教师是教材创造者这一理念。

二、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建议:

“耍把学生独立的、个别的作业作为学习数学的基础。

”而有些教师往往在课堂丄提问频繁,用小捉问替代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导致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在强调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交流,通过合作交流来开拓思路,做到了“问题让学生提,方法让学生悟,思路让学生讲”,避免了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三、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

本节课,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来,在强烈的求知欲望驱使下,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很快学会了新知识,并及时用新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理念。

四、不足之处:

1、教学设计中没能关注学生的隐性需求,以致对于课堂中生成的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处理。

如学生在自编应用题屮,我原以为他们会编出配制“农药”这一农村常识,可是学生没有人想到这方面的知识,我也就没加以引导。

2、没能很好地建立评价机制,对学生缺乏激励性语言。

出现这些不足的原因是由于我的专业知识还不够丰富,这些不足有待今后在教学实践屮进一步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