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基础》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17181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雕塑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雕塑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雕塑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雕塑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雕塑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雕塑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雕塑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雕塑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雕塑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雕塑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雕塑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雕塑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雕塑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雕塑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雕塑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雕塑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雕塑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雕塑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雕塑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雕塑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雕塑基础》教学大纲.docx

《《雕塑基础》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雕塑基础》教学大纲.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雕塑基础》教学大纲.docx

《雕塑基础》教学大纲

《雕塑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0812104103

课程名称:

雕塑基础

学时/学分:

48/3

关联课程:

先修课程(素描一、色彩一、中外美术史)

后习课程(解剖与透视、版画基础)

适用专业:

美术学专业

开课教研室:

美术学教研室

课程类别与性质:

专业课程、选修

一、课时分配与考核权重

按照学校的整体要求,基于对教学目标及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养的分析,本课程的内容依据高等学校美术学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毕业生基本要求和培养方案,选定雕塑的历史发展、原料与工具设备、制作步骤、基本制作技法三大部分内容,共48学时,3学分。

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围绕课内教与学、课外导与做紧密结合等环节,推进考评方式改革,重视过程性评价,突出基于能力的非标准化答案考试。

基于该教学考核评价思路,本课程主要以随堂测试、课堂作业、作品设计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其中随堂测试、课堂作业等过程性评价占评价权重的70%,结课作品设计占评价权重的30%。

课时分配与考核权重一览表

序号

章节

课时数

评价方法及考核权重

1

概论

2

无考核权重

2

第一章雕塑欣赏

6

1.本部分内容以课堂提问的方式进行考核

2.考核权重为:

15%

3

第二章雕塑的基本理论与材料运用

8

1.本部分内容以课堂提问的方式进行考核

2.考核权重为15%

4

第三章浮雕景物

8

1.本部分内容以作品设计的方式进行考核

2.考核权重为20%

5

第四章圆雕头骨

8

1.本部分内容以作品设计的方式进行考核

2.考核权重为20%

6

第五章圆雕头像

(一)

8

1.本部分内容以作品设计的方式进行考核

2.考核权重为15%

7

第五章圆雕头像

(二)

8

1.本部分内容以作品设计的方式进行考核

2.考核权重为15%

二、课程资源库

1.参考书:

[1]张伟主编.《雕塑基础教程》.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

[2]菲利浦·沙祖特主编.《雕塑技法实用教程》.广西美术出版社.2017年.

[3]杨剑平主编.《中国雕塑》.中国建筑出版社.2010年.

[4]DevinLaurenceField主编.《雕塑的艺术》.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

[5]刘兴珍主编.《中国古代雕塑图典》.文物出版社.2006年.

[6]汤兆基主编.《雕塑》.大象出版社.2005年.

[7]布莱克主编.《城市雕塑》.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

[8]郑珉中主编.《铭刻与雕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

[9]阿勒克斯·欧文主编.《现代雕塑技法》.广西美术出版社.2017年.

2.期刊:

[1]王林.当代中国雕塑的创作状态[J].美术观察,1997,(07):

8-9.

[2]于航勇.浅谈雕塑艺术中人体泥塑写生之得法论[J].艺术科技,2014,(02):

129.

[3]赵继荣.传统雕塑中线的审美价值[J].雕塑,2016,(05):

52-53.

[4]吴绍兰,晋漪萌.融入雕塑艺术的公共设施设计研究[J].雕塑,2016,(05):

70-71.

[5]杨小波.具象人体雕塑中的内在抽象性思维[J].雕塑,2016,(06):

60-62.

[6]滕小松.《巴尔扎克》造型惯性的去除[J].雕塑,2011,(01):

38-39.

[7]夏夜.一种共存的现象:

抽象雕塑与具像雕塑的贫乏[J].雕塑,2008,(06):

54-55.

[8]张秉田.雕塑入门——三、雕塑的制作方法[J].美术大观,1994,(09):

20-21.

3.网络资源:

[1]作者:

曹雄.文题:

雕塑教学新观念.更新和修改日期:

2015-06-2413:

54:

01.访问路径:

[2]作者:

叶永烈.文题:

世界各国城市的“名片”——雕塑.更新和修改日期:

2009-05-3108:

39:

00.访问路径:

[3]作者:

小路.文题:

我国石雕艺术概述.更新和修改日期:

2008-11-1409:

14:

51.访问路径:

[4]作者:

宋伟光.文题:

卢浮宫的巴洛克雕塑.更新和修改日期:

2014/1/2114:

00:

16.访问路径:

[5]作者:

许正龙.文题:

东方意蕴——中国雕塑造型法则探微.更新和修改日期:

2015-09-2910:

21:

00.访问路径: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第1、2学时

概论

1.课前准备

明确课程地位和课程属性,认真分析教学对象特征,细化教学目标,对课程讲授进行精细化设计。

查阅相关资料,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深入透彻的理解雕塑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科学的教学思路并撰写教案。

认真备课,提前准备教学进度表、教学大纲、教案或多媒体课件等相关材料,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将课内教学与课外导学进行有机融合,明确课外拓展内容和考核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外知识拓展能力。

1.1课程属性与教学目标分析:

《雕塑基础》是美术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融科学、技术、艺术为一体,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生形象生动地接触人类文明,使学生知识情感得到拓展,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提高。

本课程旨在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使学生了解雕塑造型与美术学其他课程的关联,熟悉雕塑制作的基本流程,理解雕塑制作的空间艺术表现魅力,掌握基本的制作技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造型审美能力和较高的艺术修养;获得准确生动的表现对象的能力。

1.2学习对象分析:

该课程是美术学专业第三学期的选修课程,本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学基础知识,也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在这个阶段需要使学生了解雕塑基础这门课的基本理论,并让学生通过简单的雕塑制作来加深对它的了解,使最终能从完成作品的成就感中产生对雕塑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为后续的雕塑课程打下基础。

1.3教学方案设计: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雕塑的基础知识。

熟悉雕塑制作的相关工具以及具体的制作过程。

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教师示范、作品分析、小组讨论、临摹实践与创作实践等。

其中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将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幻灯片、等现代教育技术为辅助教学工具。

章节考核:

课堂作业+结课作品设计。

成绩考核形式:

期终成绩(作品设计)(30%)+平时成绩(随堂作业、课堂提问、课堂作业等)(7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评分办法:

根据学生作业效果判断对知识掌握的准确性,作品的规范性,美观性评分。

最终成绩采用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

2.课内教学

2.1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中以理论讲授为基础,通过作品赏析,示范教学,动手实践和评讲,加强学生的主动分析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

突出作业评讲和课堂讨论的地位,在此过程中,很容易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本课程共48学时,理论学时为学时,实践学时为学时,具体内容如下:

第1、2学时:

概论部分,主要讲解雕塑基础的课程内容、性质及学习方法。

不占考核权重。

第3-9学时:

雕塑欣赏,共需理论学时8课时;为理论讲授,考核权重15%;

第10-17学时:

雕塑的基本理论与材料运用,共需理论学时8课时,考核权重15%;

第18-25学时:

浮雕景物,共需8课时,示范教学2课时,实践操作6课时,考核权重20%;

第26-33学时:

圆雕头骨,共需8课时,示范教学1课时,实践操作7课时,考核权重20%;

第34-41学时:

圆雕头像

(一),共需8课时,示范教学2课时,实践操作6课时,考核权重15%;

第42-48学时:

圆雕头像

(二),共需8课时,实践操作8课时,考核权重15%;

与本课程相关联的前修课程包括《素描》、《色彩》、《中外美术史》等,学生在此课程的基础上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造型能力、鉴赏审美能力以及美学的相应知识。

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将通过教师演示——学生练习——教师个别辅导、点评——学生练习——学生自评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本学科的内涵。

本课程以创造性临摹、命题创作,半命题创作和随意性创作相结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表现自我思维,并在这样的创作过程中达到学习和提高学生雕塑能力的目的,为后续课程做铺垫。

2.2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作品分析、小组讨论等。

(1)讲授式教学方法:

讲授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要应尽可能的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

通过课本,课外资料,多媒体等资源给学生进行知识传授。

(2)案例式教学方法:

展示优秀名家雕塑作品,组织学生鉴赏,进行分析讨论,并归纳总结其艺术特点,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综合能力。

(3)启发式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或实践教学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系统地、综合地运用基础知识来分析问题,即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讨论式教学方法:

对课堂教学及名家作品,优秀学生作业进行现场讨论,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及时发现不足,在实践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

(5)课堂辅导式教学方法:

学生在老师的辅导下进行课堂作业练习,老师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教学过程中,利于多媒体课件等教具作为教学工具辅助教学。

通过教学方法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3课内小结: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关于雕塑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关的制作过程。

指导学生形象生动地接触人类文明,使学生知识情感得到拓展,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提高。

在注重实际动手能力训练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各自特点和兴趣,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进行学习与实践、设计与交流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开展系列创新设计活动。

3.课后巩固与拓展

本课程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创作想象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另外学生需培养耐心细致的学习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课后适当地阅读一些与本专业课程有关的参考书,培养自学能力。

主要参考书目及网站:

(1)张伟主编.《雕塑基础教程》.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

(2)菲利浦·沙祖特主编.《雕塑技法实用教程》.广西美术出版社.2017年.

(3)杨剑平主编.《中国雕塑》.中国建筑出版社.2010年.

(4)中国雕塑网.

(5)中国雕塑学会.

(6)英国皇家雕塑学会.https:

//rbs.org.uk/

4.单元(章)考核与评价

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为期终成绩(30%)与平时成绩(70%)相结合。

课内教学是以理论讲授为主,课堂实践练习为辅,课外导与做是以推荐学术著作和网站链接为主,课外练习为辅。

学生通过作品创作和作品分析等手段进行单元考核。

本单元为课程概论,课堂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使学生对本课程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通过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本门课内容了解的程度,是课程讲授的导入部分,不占考核权重比例。

第3-9学时

第一章雕塑的历史

第一节雕塑的发展历史

1.课前准备

(1)收集本次教学中拟采用的教学资料;

(2)熟悉课程的讲授内容和方式;

(3)准备本次课程教学中用到的教学资源、模型、教具等。

1.1课外学习评价:

针对上次要求前置预习的相关内容和关键知识点,依据实际情况收集整理相关信息,以便课上能及时开展互动和反馈,让学生各抒己见,阐述自己对陶瓷艺术的认识。

1.2教学方案设计:

本阶段课程以理论讲授与示范操作相辅相成,并采取具有代表性的雕塑作品来启发学生,在分析作品中讲解有关于国内外著名雕塑欣赏。

在让学生课下搜集材料各抒己见,阐述自己对雕塑的认识和了解。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锻炼提高自学的能力,本章节课程尽可能作为理论基础进行铺垫,使学生有一个扎实稳固的理论认识基础,为后边的课程做一个前序铺垫。

2.课内教学

本单元在教学过程中以理论讲授为基础,并适时通过欣赏经典作品来加强学生对雕塑历史及发展的了解。

在互动环节中激励学生积极抒发自己的见解,浓郁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并且在此过程中,很容易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1课堂导入:

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话题,进行提问或讨论。

让学生在上本节课之前先阐述自己对雕塑历史发展的大概认识和了解。

并适时导入本次教学新内容。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注意力,引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2.2教学内容:

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应围绕雕塑的历史起源、发展等内容展开。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雕塑的概念;了解雕塑艺术的产生及发展;掌握不同制作风格的雕塑。

2.3教学方法:

讲授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课堂教师辅导。

2.4课内小结:

对本章课程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使学生进一步了雕塑的发展历程以及特性。

掌握教学重点:

国内外著名雕塑欣赏。

难点:

 提升学生的兴趣爱好,对雕塑能产生浓厚兴趣。

课堂小结中注重师生、生生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课后巩固与拓展

要求学生课后复习本单元内容,并提出课后需要巩固和拓展的内容。

比如:

找出一至两件中国陶瓷作品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阅读:

张伟主编.《雕塑基础教程》,第二章内容;

预习:

雕塑制作的工具、原料设备,参考林梓波主编《雕塑》第三章内容。

拓展:

作者:

叶永烈.文题:

世界各国城市的“名片”——雕塑.更新和修改日期:

2009-05-3108:

39:

00.访问路径:

4.单元(章)考核与评价

本章节考核权重为10%。

考核目的是学生对雕塑发展历史概况的了解。

考核方式为找出一至两件中国陶瓷作品进行分析和研究,考核要求是针对本章节内容阐述自己的认识。

通过课后感悟查看学生对课堂讲授知识和课外拓展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进行考核评价。

考核方式与权重比例列表

考核方式

评价权重

备注

随堂测试

15%

此过程设置在下次课的课堂开始部分进行,要求学生根据课上所学内容当堂完成相关作业,教师予以点评,起到巩固、检测一箭双雕的作用。

合计

15%

第10-17学时

第二章雕塑的基本理论与材料运用

1.课前准备

(1)收集本次教学中拟采用的教学资料;

(2)熟悉课程的讲授内容和方式;

(3)准备本次课程教学中用到的教学资源、模型、教具等。

1.1课外学习评价:

针对上次要求前置预习的相关内容和关键知识点,依据实际情况收集整理相关信息,以便下次上课时能及时开展互动和反馈。

1.2教学方案设计:

本单元课程以讲授与实践相辅相成,围绕着雕塑的各种材料、设备及使用技法为中心,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理解雕塑材料、设备及使用技法的基础知识与使用方法,学难点是会灵活使用材料和工具。

2.课内教学

2.1课堂导入:

针对上次要求前置预习的相关内容和关键知识点,进行提问或讨论。

让学生在上本节课之前先阐述自己对本单元内容了解。

并适时导入本次教学新内容。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注意力,引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2.2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应围绕雕塑的材料、设备以及使用方法等内容展开。

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了解雕塑发展历史的基础之上,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雕塑工具的使用;了解雕塑材料;掌握雕塑泥料的塑形特点。

教学重点是了解雕塑的工具、材料。

教学难点是工具材料的灵活运用。

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3教学方法:

讲授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课堂教师辅导。

2.4课内小结:

对本单元课程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制作雕塑的常用工具以及使用方法。

学习重点:

了解雕塑的制作原料及特性,了解工具种类以及相关设备及使用方法;教学难点:

是灵活把握材质的特性,运用工具、设备恰到好处。

课内小结中注重师生、生生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课后巩固与拓展

要求学生课后复习本单元内容,并提出课后需要巩固和拓展的内容。

阅读:

张伟主编.《雕塑基础教程》,第四章内容。

预习:

雕塑的制作步骤,参考汤兆基主编《雕塑》第四章内容。

4.单元(章)考核与评价

本章节考核权重为15%。

考核目的是学生对雕塑材料、工具使用方法的认识了解。

考核要求是针对本单元内容阐述自己的认识从而查看学生对课堂讲授知识和课外拓展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进行考核评价。

考核方式与权重比例列表

考核方式

评价权重

备注

随堂测试

15%

此过程设置在下次课的课堂开始部分进行,教师予以点评,起到巩固、检测一箭双雕的作用。

合计

15%

第10-17学时

第三章浮雕景物

1.课前准备

(1)收集本次教学中拟采用的教学资料;

(2)熟悉课程的讲授内容和方式;

(3)准备本次课程教学中用到的教学资源、模型、教具等。

1.1课外学习评价:

针对上次要求前置预习的相关内容和关键知识点,依据实际情况收集整理相关信息,以便课上能及时开展互动和反馈,让学生各抒己见,阐述自己对雕塑的认识。

1.2教学方案设计:

本单元课程教师讲授为2课时,讲授以理论和示范相辅相成,第二课时由学生实际操作为主,讲授为辅,并在授课过程中举一反三围绕浮雕景物的制作步骤要点分析讲解,让学生在教师示范的过程中更加熟悉浮雕的制作方法,示范过程中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逐一讲解,解答疑惑。

2.课内教学

2.1课堂导入: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从而引入课堂。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注意力,引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2.2教学内容:

本单元开始教学重点转向实践操作,教师就浮雕的基本技法进行集中示范教学,其中以揉泥与塑形为着重演示部分,此外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加以点拨,本课程将在专业的雕塑教学实践基地集中进行,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亲自体验炼泥的工艺流程,学生在实践中寻找问题,教师集中解答。

本单元教学设计的宗旨为:

“零经验学习、创造性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尽快投入到创作实践中去。

2.3教学方法:

讲授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辅导式教学方法

2.4课内小结:

对本单元课程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雕塑制作流程之揉泥法的具体操作手法。

学习重点:

浮雕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是理解浮雕的表现形式。

课内小结中注重师生、生生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课后巩固与拓展

要求学生课后复习、反复练习本单元内容,并提出课后需要巩固和拓展的内容。

阅读:

DevinLaurenceField主编.《雕塑的艺术》,第四章内容;

预习:

雕塑的制作技法,参考阿勒克斯·欧文主编.《现代雕塑技法》,第三章内容。

4.单元(章)考核与评价

本章节考核权重为15%。

考核目的是学生对揉泥技法的掌握。

考核要求是针对本单元内容阐述自己的认识,从而查看学生对课堂讲授知识和课外拓展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进行考核评价。

考核方式与权重比例列表

考核方式

评价权重

备注

随堂测试

15%

此过程设置在下次课的课堂开始部分进行,教师予以点评,起到巩固、检测一箭双雕的作用。

合计

15%

第26-33学时

第四章圆雕头骨

1.课前准备

(1)收集本次教学中拟采用的教学资料;

(2)熟悉课程的讲授内容和方式;

(3)准备本次课程教学中用到的教学资源、模型、教具等。

1.1课外学习评价:

针对上次要求复习以及预习的相关内容和关键知识点进行提问,让学生各抒己见,回味了上节课浮雕景物的知识要素,同时阐述自己对雕塑制作的基本技法的了解,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依据实际情况收集整理相关信息,以便课上能及时开展互动和反馈。

1.2教学方案设计:

本单元课程为圆雕头骨是技法中较为基础的,且是入门必备的一个单元,此单元,教师讲授为1课时,以石膏圆雕头骨为模型进行分析讲解,将理论和操作相辅相成,给学生最直观的认知感受;第2-9课时由学生实际操作为主,指导为辅,并在指导过程中逐一讲解学生所遇到的问题,举一反三最后进行总结;第10课时将欣赏名家作及优秀学生作品,再次强调圆雕有股创作的要点,加深学生的印象。

2.课内教学

2.1课堂导入: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从而引入课堂。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注意力,引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2.2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实践操作方面,教师就圆雕头骨进行集中示范教学,以石膏头骨为例,予以示范分析讲解,此外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加以点拨,本课程将在专业的雕塑教学实践基地集中进行,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亲自体验手捏法的操作方法,学生在实践中寻找问题,教师集中解答。

本单元教学设计的宗旨为:

“零经验学习、创造性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尽快投入到创作实践中去。

2.3教学方法:

讲授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课堂教师辅导。

2.4课内小结:

对本单元课程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雕塑基本制作技法之手捏法的具体操作方法。

学习重点:

头骨的构造。

教学难点是空间、体积的把握。

课内小结中注重师生、生生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课后巩固与拓展

要求学生课后复习、反复练习本单元内容,并提出课后需要巩固和拓展的内容。

阅读:

菲利浦·沙祖特主编.《雕塑技法实用教程》,第三章内容。

预习:

圆雕头像的技法,汤兆基主编.《雕塑》,第四章内容;

4.单元(章)考核与评价

本章节考核权重为20%。

考核目的是学生对圆雕头骨的掌握。

考核要求是针对本单元内容阐述自己的认识,从而查看学生对课堂讲授知识和课外拓展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进行考核评价。

考核方式与权重比例列表

考核方式

评价权重

备注

课堂提问

5%

此过程设置在下次课的课堂开始部分进行

作业测评

15%

要求学生根据课上所学内容当堂完成相关作业,教师予以点评,起到巩固、检测一箭双雕的作用。

合计

20%

第34-41学时

第五章圆雕头像

1.课前准备

(1)收集本次教学中拟采用的教学资料;

(2)熟悉课程的讲授内容和方式;

(3)准备本次课程教学中用到的教学资源、模型、教具等。

1.1课外学习评价:

针对上次要求复习以及预习的相关内容和关键知识点进行提问,让学生各抒己见,回味上节课圆雕头骨的知识要素,同时阐述自己对其他技法的了解,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依据实际情况收集整理相关信息,以便课上能及时开展互动和反馈。

1.2教学方案设计:

本单元课程为圆雕头像,是技法中较为复杂的一个单元,此单元,教师讲授为2课时,以圆雕头像罗马青年,将理论和操作相辅相成,给学生最直观的认知感受;第3-8课时由学生实际操作为主,指导为辅,并在指导过程中逐一讲解学生所遇到的问题,举一反三最后进行总结;

2.课内教学

2.1课堂导入: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从而引入课堂。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注意力,引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2.2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实践操作方面,教师就圆雕头像进行集中示范教学,以圆雕罗马青年为例,予以示范讲解,此外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加以点拨,本课程将在专业的雕塑教学实践基地集中进行,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亲自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