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灾害防治技术标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327704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62 大小:2.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洪灾害防治技术标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2页
山洪灾害防治技术标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2页
山洪灾害防治技术标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2页
山洪灾害防治技术标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2页
山洪灾害防治技术标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2页
山洪灾害防治技术标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2页
山洪灾害防治技术标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2页
山洪灾害防治技术标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2页
山洪灾害防治技术标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2页
山洪灾害防治技术标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2页
山洪灾害防治技术标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2页
山洪灾害防治技术标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2页
山洪灾害防治技术标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2页
山洪灾害防治技术标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2页
山洪灾害防治技术标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2页
山洪灾害防治技术标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2页
山洪灾害防治技术标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62页
山洪灾害防治技术标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62页
山洪灾害防治技术标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62页
山洪灾害防治技术标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62页
亲,该文档总共1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洪灾害防治技术标书.docx

《山洪灾害防治技术标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洪灾害防治技术标书.docx(1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洪灾害防治技术标书.docx

山洪灾害防治技术标书

第1章概况

1.1项目背景

XX县地处XX东段南麓,境内年降雨分布极为不均,汛期雨量大、持续时间长,易诱发山洪、泥石流、滑坡、崩塌等自然灾害,给河沟两岸堤防、农田、公路、庄稼、村民住房造成严重破坏,给全县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已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0年7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

“加快实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基层防御组织体系,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水利部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在总结2009年全国103个县级山洪灾害防治试点的基础上,计划用3年时间,实施《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初步建成覆盖全国1836个县级山洪灾害防治区的非工程措施体系,全面提高基层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有效减轻人员伤亡,避免群死群伤事件发生。

按照国家防总办公室统一安排,2010年9月8日XX省水利厅召开“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工作会议”,明确了我省94个山洪灾害易发县(区)列入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范畴,分三年实施完成,XX县作为第二批山洪灾害防治县进行实施,省防办组织编制了《XX省XX市XX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实施方案》并通过了上级部门的审查。

随着XX县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威胁越来越严重,已经严重的威胁到XX县部分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安定和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现有的监测站网、监测设施、通信手段很难保证在发生山洪灾害时“测得到、测得准、报得出”。

因此,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加强站网建设,强化信息采集、传输、处理、服务水平,提高自动测报能力已经迫在眉睫,本着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2012年3月XX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发布了招标公告,决定正式启动XX县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工程。

1.2自然地理概况

1.2.1自然地理

XX县位于XX省东南部,XX南麓,XX市西南,位于汉江支流乾佑河与旬河中游,北到北纬33°48′57″与柞水县相连,南到北纬33°8′44″与旬阳县、安康市接壤,西到东经108°34′16″与宁陕县相邻,东到东经109°36′55″,与山阳县和湖北省郧西县相交,总面积3487Km2。

1.2.2地质地貌

XX县位于XX地槽褶皱系的南XX印支褶皱带内。

巨大的XX至XX北东向隆起构造带及洛南至紫阳北东向坳陷构造带分别从县境的西部和东部通过,组成了县内基本地质构造格架。

XX县的地形复杂,地貌破碎。

总体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

随着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势亦随之坦缓,发育着众多的侵蚀性河流,形成山沟谷峰纵横交错的掌形叶脉状地貌,境内地貌,可分为三大类型:

(1)中山地貌,多处高山沟垴,一般海拔在1200m以上,总面积211.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40.52%,相对高度1401.6m。

总的特点是山势起伏较大,分水岭陡峻,气候多变。

(2)低山地貌,分布于河谷川道至中山之间的过渡地带,海拔高度在800~1200m之间,相对高差400m,总面积20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40.06%。

(3)河川地貌,主要由河流冲积而成或古河改道以后形成的低、平地带,群众称之为川、平、滩或河湾地。

较大的川道有米粮川、岩屋河、张家川、程家川、龙洞川、鱼洞川、黄龙川、县河湾、镇坪以及乾佑河流域的徐家坪、枣园子、王家坪、东坪湾、梅花铺等地。

1.2.3水文气象

XX大部地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

年平均气温12.2℃,年均降雨量804.4毫米,年降雨分布极为不均,冬春季多旱,进入汛期,降雨逐渐增多,特别是七、八、九三个月的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70%左右,是一个多雨集中时段,并且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东边和西边差异较大,有时几十分钟降雨高达30~40mm,几个小时降雨可达200mm,有时降雨长达半月之久,阴雨连绵,时大时小,过程降雨量在100mm以上。

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47.4小时,年际间差异大,因受山地地形影响,历来风少,正常平均风速1.4m/s。

XX县气候湿润,降水丰沛,因此境内河流密布,大小河流有5801条,所有河流均属长江流域,属汉江中游的支流。

其中旬河与乾佑河为过境河流,滑水河、达仁河、池河、关坪河和腰庄河为出境河流,主要河流有旬河、乾佑河、达仁河、滑水河、池河五大水系。

旬河为XX第一大河,旬河全长218km。

县境内呈西北-东南走向,长74.4km,流域面积1272km2,平均年径流量9.68亿m3,县内属中游河段,发源于XX沙沟河上游甘沟垴,流经安康宁陕县黄金乡小川入XX境,经本县东川、黄家湾、庙沟、柴坪入旬阳县。

境内支流有东川河、月河、晓仁河等。

乾佑河为XX第二大河,全长151.2km。

县境南北贯通流程66.8km,流域面积1227km2,平均年总经流量为6.53亿m3,发源于柞水县陈家沟垴的大屿河与黄花岭的老林河。

在XX县回龙镇古道岭入境后,经回龙、永乐、青铜关的界碑石入旬阳县境,境内支流主要有县河、冷水河及其支流。

达仁河全长75.5km,境内流程57km,流域面积377km2,经木王、达仁,在火地沟口入旬阳境,于仁河口注入旬河。

滑水河全长39.7km,源于本县茅坪回族自治镇分水岭,流经白塔弯后称滑水河。

池河发源于杨泗乡栗扎村正沟垴,县内长12.9km,向北于磨沟口入宁陕县境。

全县河流的共同特点是:

河流密部,流程较短,流量较大,含沙量小,无冰期,河床比降大,水能资源丰富

1.3社会经济

XX县辖11个镇,14个乡,行政村204个,自然村1060个,总人口28.54万人,总面积3487km2。

全县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达到29.62亿元,财政总收入1.63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66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03元。

1.4山洪灾害概况

1.4.1历史山洪灾害

仅2001~2007年七年中,全县相继发生了02年的“6•9”,03年的“8•29”、05年的“7•18”、“10•1”、07年的“7.5”、“7.28”、“8.9”七次大的山洪灾害,给全县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从地域分布看,灾害严重的是西部几个镇(东川镇、庙沟镇、柴坪镇、木王镇、达仁镇)。

从灾害类型看,主要是洪水、泥石流、滑坡、崩塌灾害。

例如:

05年的“7•18”山洪灾害:

从7月17日23时~7月18日05时,东川的高河、黄土岭、西川、郑家庄一带倾盆大雨,短短6个小时降雨据测算达200mm以上,致使山洪暴发,泥石流俱下,川河的洪峰流量达1267m3/s,洪水淹没线距河床面有6米多高,致使2个镇6个行政村遭受毁灭性灾害,交通、电力、通讯线路完全中断,沟边、河道边土地、农田、庄稼荡然无存,房屋冲毁、倒塌、致危达6690间,因灾造成三无户达537户1399人,因灾害造成2人死亡,5人失踪,冲毁河堤8350m,人饮工程13处,淹没水电站2个,基础设施损毁特别严重。

1.4.2防治现状

目前有水文部门2水文站、1个自动雨量站、13雨量站,气象部门有15个自动雨量监测站,县防办曾建设7个自动雨量站,由于设备老化,维修困难。

目前难以发挥作用。

1.4.3存在问题

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XX县各级水利防汛部门在山洪灾害的防御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1.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山洪灾害防御指挥体系,特别是乡、村两级,无山洪灾害防御机构和专职人员,责任体系不健全,难以有效有序组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2.河流、沟道、水库、乡村组无洪水、暴雨监测预报预警设施,一旦发生突发性暴雨洪水山洪灾害,县、乡、村、组无法提前预报预警,难以使受威胁群众提前转移避险,极易造成重大山洪灾害人员伤亡事故。

3.县、乡两级未建立较为先进的可视会商系统,遇有特殊情况,县乡无法实现远程会商,特别是未建立防汛专用应急通讯保障系统,在通讯公网完全中断的紧急情况下,汛情信息无法及时上传下达,指挥瘫痪,延误防抢实施有利时机。

4.县乡村缺乏科学合理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特别是乡村两级,预案编制难以落实到位,基层对山洪灾害防御常识了解少,基本上未开展过山洪专项演练。

5.山洪灾害防御资金投入少,针对山洪灾害防治的工程措施建设严重滞后,山洪危害逐年加重,急需采取非工程措施,加强监测预警预报,改变被动应对局面,减少人员伤亡。

第2章建设目标与任务

2.1建设目标与任务

2.1.1建设目标

以国家《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为依据,以建设监测预警、强化群测群防体系、完善防御预案、宣传防御知识,提高全民防灾避灾意识为核心,通过将数据采集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技术(GIS)和预报预警技术与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紧密结合,有效提高山洪灾害信息监测和预警的准确性、时效性及可靠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山洪灾害损失,有效避免群死群伤事件。

2.1.2建设任务

XX省XX市XX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项目主要包括XX县雨水情监测系统建设、县级监测预警平台建设、预警系统建设、责任制组织体系建立、防御预案编制和完善以及宣传培训演练等。

本项目新建简易雨量站90个、简易水位站170处(搪瓷水尺20处、简易刻画水尺150处)、自动雨量站13个、自动水位雨量站8个及2个视频监视站,组成雨水情的监测站网;架构集网络、数据库、地理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县级监测预警平台;建设由55个无线预警广播站组成的从预警平台到重点防治区域的报警体系;编制科学、可操作性强山洪防治预案;建立群测群防的预警机制与组织体系,深入宣传防洪减灾知识,做好系统培训和演练,形成集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非工程防御体系。

2.2建设范围与内容

2.2.1建设范围

XX省XX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项目涉及XX县境内受山洪灾害威胁的25个乡镇。

2.2.2建设内容

XX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以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地区为防治的重点,防治区域涉及25个乡(镇)。

XX县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主要建设任务如下:

1.雨水情监测系统建设:

在山洪灾害危险区内新建90个简易雨量站、170个简易水位站、13个自动雨量站、8个自动水位雨量站和2个视频监视站,组成雨水情的监测站网,对XX县山洪灾害信息进行实时监测。

2.县级监测预警平台建设

(1)在XX县水务局组建计算机网络系统,并预留上联接口,形成省市信息共享平台。

(2)在XX县水务局建设会商室,安装大屏幕拼接系统,提供预警会商平台。

(3)建设数据接收整合系统,接收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所建设的21处自动监测站点数据,并整合气象信息数据。

(4)建设数据库系统,在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数据存储节点配置数据库系统所需的软硬件设施。

4.预警系统建设

(1)在市防汛办建设短信预警和传真预警平台,可实时发送预警信息。

(2)在受威胁的25个乡镇建设完善山洪灾害预警系统,配备无线预警广播、传真机等设备,可实时接收县级以传真方式发布的预警信息,并通过无线预警广播发布。

(3)在受威胁行政村,配置30套无线广播预警设备,在人口较分散的村组,配置手摇报警器、手持扩音器、铜锣口哨等等预警设备。

5.责任制组织体系建设:

建立区、乡(镇)、村、组、户五级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体系,组织指挥机构主要在区、乡(镇)、村建立。

6.宣传培训演练:

(1)宣传:

印刷《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宣传手册》并制作《山洪灾害防御明白卡》,每个乡镇和每个行政村制作山洪灾害防御宣传光碟及录音带、宣传牌、宣传栏、警示牌等。

(2)培训:

对全县范围内本次实施方案中计划的区、乡(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人员、责任人、监测人员、预警人员、片区负责人进行山洪灾害专业知识培训。

(3)演练:

各镇乡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每年在汛前组织开展山洪灾害避灾演练。

2.3建设依据

XX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实施方案严格按照水利部及XX省水利厅关于本次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监测预警建设的有关规定,结合XX县山洪灾害的地域性特点,按照XX县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和总体要求,建立可用、好用、实用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XX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依据如下:

1.《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

2.《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大纲》

3.《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4.《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

5.《XX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实施方案》

6.《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数据汇集平台实施方案》

7.《水文情报预报规范》SL250-2000

8.《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SL61-2003

9.《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标准》SL-276-2002

10.《水利水电工程水情自动测预报系统设计规定》DL/T5051-1996

11.《水电厂水情自动测预报系统管理办法》(电力部[1996]917)

12.《水文自动测预报系统通信电路设计规定》SL199-97

13.《水利电力工程通信设计技术规程》DL/T5080-1997

14.《实时雨水情数据库表结构与标识符标准》SL323-2011

15.《山洪灾害专题数据库表结构和信息上报技术要求》

16.《水文资料整编规范》SL247-1999

17.《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

18.其它相关标准、规程、规范、管理办法

本系统设计除严格遵循上述规范外,还依据了其他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及国内其它水文自动测预报系统建设的其他资料。

第3章总体设计

3.1系统设计原则

3.1.1先进性原则

以山洪灾害防治业务需求为驱动,在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资源的条件下,力求高起点、高标准,既满足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需求,又适应长远系统扩展和升级的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技术、多媒体技术、可视化技术、WEBGIS技术等方面成熟的主流产品,确保系统所采用技术与当前主流技术发展趋势保持一致,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先进性和较长的生命周期。

3.1.2适用性原则

以山洪灾害防治业务需求为驱动,在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资源的条件下,力求高起点、高标准,既满足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需求,又适应长远系统扩展和升级的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技术、多媒体技术、可视化技术、WEBGIS技术等方面成熟的主流产品,确保系统所采用技术与当前主流技术发展趋势保持一致,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先进性和较长的生命周期。

3.1.3实用性原则

根据我公司多年水利行业系统集成的经验以及多年形成的防汛及山洪灾害防治管理机制、防汛工作流程和积累的防汛及山洪灾害防治经验为基础设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力求经过短期培训后即可熟练掌握系统技能,完全满足县级防汛指挥及山洪灾害防治工作需求,确保应用上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系统建设的实用性原则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传输体制及组网方式应力求简单,可靠。

(2)该系统由于水情信息采集、报汛通信环境条件较恶劣,因此所采用的技术、设备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实用,力求尽可能将观测、传输、处理等工作环节自动化,确保应用上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1.4可靠性原则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采用当前市场上成熟的硬件设备、先进的软件技术、严格施工规范和良好的工程质量保证措施,确保监测预警系统的可靠与安全性,保证系统长期可靠的运行。

3.1.5扩展性原则

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不但要和原有已建水文、气象等部门交换数据,还需要和市级、省级、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之间的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同时还应考虑和短信群发器、传真群发器等预警设备之间的数据发送和信息回馈。

因此,我们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备选型中充分考虑设备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对于和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相关的内部接口及外部接口从技术上均采用标准化模块设计,从业务上符合水利部等相关技术规范和要求,确保以后有新需求是可以平滑的对系统进行扩展。

3.2系统设计思路

XX县地处山洪灾害较严重的区域,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已有的雨水情监测系统、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相对薄弱,因此,按照编制大纲的设计思路,本次系统的建设将采用以下建设模式进行系统设计:

1.建设由简易监测站、自动监测站和视频监视站组成的山洪灾害信息采集网,采用公网通信方式组建通信网。

村、组预警的监测设施,以简易监测站为主;区、乡(镇)级以自动监测站为主;采用自动和人工的方式,把监测信息汇集于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

2.在XX县防汛办建立县级监测预警平台,省、市、县、乡(镇)、村等各方面的山洪灾害防治相关信息汇集于此平台,防汛部门根据山洪灾害信息和预测情况,及时发布预报、警报。

3.在区、乡、村三级建设预警系统,由基于平台的自动预警系统和基于简易监测站的群测群防预警系统组成。

自动预警系统的核心是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主要由预报子系统、预警子系统、预案子系统组成,以获取实时雨水情信息,及时制作、发布山洪灾害预报预警。

3.3系统体系结构

XX县山洪灾害防御体系由监测、预警和响应三部分组成,其防御体系如图3.1XX县山洪灾害防御体系示意图所示

图3.1XX县山洪灾害防御体系示意图

通过监测系统的建设获取的信息分为两类,即自动监测站信息及简易监测站信息,其分别对应XX县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预警及简易监测预警。

XX县山洪灾害分布点多面广,鉴于现状经济条件,雨水情自动监测站的布设不可能太密,而导致山洪灾害的强降雨往往受局地气候的影响,为加密雨水情自动监测站站网,全面掌握强降雨信息,及时组织转移躲避,需要建设雨情简易监测站。

监测系统设计主要包括雨水情监测站网布设、信息采集、信息传输通信组网、设备设施配置等。

预警系统设计包括预警发布程序、预警方式、警报传输和信息反馈通信网、警报器设置等;响应是根据预警信息,及时启动和执行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反馈灾情、防灾及救灾等信息。

通过XX县山洪灾害防御体系的建设,汇聚省、市、县、乡(镇)、村各方面的山洪灾害防御相关信息,依靠建立群测群防的组织和责任制体系,省、市、县、乡(镇)、村根据防灾信息和职责,及时发布预报、警报,组织人员转移,规避灾害风险,有效防御山洪灾害,其体系结构如图3.2所示。

图3.2XX县山洪灾害预警系统体系结构示意图

3.4系统总体架构

XX县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总体结构是:

自动监测站将采集到的信息通过CDMA1X信道发送到县级监测预警平台,系统根据自动采集的实时信息和简易监测站报送的信息,结合预警指标,依据防御预案对下辖的危险区进行多种方式的山洪灾害预警,以减少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

系统总体结构如图3.3所示。

图3.3XX县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总体结构示意图

根据对XX县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业务需求的分析,确定本系统的总体逻辑层次由信息采集层、通信层、网络层、数据层、业务层、表示层组成,系统逻辑结构如图3.4所示:

图3.4XX县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逻辑结构示意图

3.5系统组成

XX县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由雨水情监测系统、县级监测预警平台、预警系统、群策群防体系、防洪预案编制五个部分组成。

系统组成如图3.5所示。

图3.5XX县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组成示意图

3.6系统信息流程

XX县山洪灾害预警系统主要的信息由远端采集的雨水情信息、视频监视信息、已建站点信息、气象、国土信息、内部预警信息和预警发布信息等,信息流程如图3.6所示。

图3.6XX县山洪灾害预警系统信息流程示意图

第4章雨水情监测系统

雨水情监测系统的建设,将扩大山洪灾害易发区收集的雨水情信息量,提高雨水情信息的收集时效,为山洪灾害的预报预警、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准确的基本信息。

雨水情监测系统以雨量监测为主,辅以水位监测,建设内容主要包含雨水情监测站网布设、信息采集、信息传输通信组网等。

4.1站网布设

4.1.1布设原则

1.雨量站布设

XX县山洪灾害监测系统雨量站点布设按照20~100km2/站的密度布设自动或人工雨量站。

(1)自动雨量站:

在山洪灾害特别严重的乡(镇)、山洪灾害频发及人口密度大的村组、山洪灾害易发区的暴雨中心,按照20~30km2/站的密度布设自动雨量站。

自动雨量站要尽量布设在代表性好、便于看管维护的地方。

(2)简易雨量站:

按照危险区内每个自然村(组)1个站进行布设,人员比较分散且受山洪威胁较大的自然村增加布设点。

简易雨量站要尽量布设在代表性好、便于看管维护的地方。

2.水位站布设

XX县山洪灾害监测系统水位站根据流域面积、山洪灾害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和保护范围重要程度等实际情况布设。

(1)面积超过100km2的山洪灾害严重的流域,且河流沿岸为县、乡政府所在地或人口密集区、重要工矿企业和基础设施的,布设自动水位监测站。

(2)流域面积100km2以下的山洪灾害严重的小流域,河流沿岸有人口较为集中的居民区或有较重要工矿企业、较重要的基础设施,布设简易水位监测站。

其它小流域,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布设简易水位监测站。

(3)对于下游有居民集中居住的水库、山塘,没有水位监测设施的,增设水位监测设施。

对重要的小

(一)型水库,布设自动水位监测站。

(4)水位站布设地点根据预警时效、影响区域、控制范围等因素综合确定,尽量在山洪沟河道出口、水库、山塘坝前和人口居住区、工矿企业、学校等防护目标上游。

(5)水位站布设在代表性好、通信条件、交通方便、便于看管维护的地方。

(6)已有的水位监测站监测信息应进入县级监测预警平台。

4.1.2监测站分布

根据站网布设原则和XX县实际情况,以及山洪爆发时间短,致灾快等特点,按照“突出重点,均匀分布”的原则,监测站分布在XX县易发山洪沟道、受山洪灾害威胁的水库、乡镇、村庄等地方,共布设简易雨量站90个、简易水位站170个(搪瓷水尺20处、建议刻画水尺150个)、自动雨量站13处、自动水位雨量站8处、视频监视站2处。

4.2监测方式及工作体制

4.2.1简易监测站

1.简易雨量站

(1)监测方式

简易雨量监测站采用直观、可行的观测方法进行雨情信息的监测。

简易雨量器采用翻斗式雨量计,为了及时进行降雨观测,在室内安装声光报警器,进行声光报警提醒观测员。

(2)工作体制

简易雨量站采用有雨定时监测、下大雨加密监测的工作体制。

当降雨将可能达到临界雨量值时,观测员采用人工传递或电话报告给乡(镇)、村防灾负责人,紧急情况时,观测员直接向村、组、户发出预警。

2.简易水位站

(1)监测方式

简易水位站采用在岸边修建简易的水尺桩,水尺桩可为木桩或石柱型;对于无条件建桩的监测站,选择离河边较近的固定建筑物或岩石上标注水位刻度。

水位监测尺的刻度以方便监测员直接读数为设置原则,并根据各监测点实际情况,明显标注预警水位,尽量在山洪沟河道出口、水库、山塘坝前和人口居住区、工矿企业、学校等防护目标上游。

(2)工作体制

简易水位站量站采用定时监测或水位上涨加密监测的工作体制。

当水位达到警戒值时,观测员采用人工传递或采用对讲机报告给乡(镇)、村防灾负责人,有条件时采用电话或手机逐级报送到县级防御指挥部;紧急情况时,观测员直接向村、组、户发出预警。

4.2.2自动监测站

1.自动雨量站

(1)监测方式

自动雨量站采用有人看管、无人值守的管理模式,配置相应的雨量、遥测终端及通信终端设备,实现雨情信息的自动采集、传输,自动雨量站系统设备具有简单、可靠、实用的特点,并具有防雷、省电、防盗、低功耗的功能,系统可以长期稳定可靠地工作,特别是在暴雨洪水等恶劣天气条件下正常工作,具有雨量、水位、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