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弃物知识点完整版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3337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0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体废弃物知识点完整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固体废弃物知识点完整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固体废弃物知识点完整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固体废弃物知识点完整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固体废弃物知识点完整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固体废弃物知识点完整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固体废弃物知识点完整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固体废弃物知识点完整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固体废弃物知识点完整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固体废弃物知识点完整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固体废弃物知识点完整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固体废弃物知识点完整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固体废弃物知识点完整版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固体废弃物知识点完整版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固体废弃物知识点完整版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固体废弃物知识点完整版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固体废弃物知识点完整版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固体废弃物知识点完整版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固体废弃物知识点完整版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固体废弃物知识点完整版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固体废弃物知识点完整版DOC.docx

《固体废弃物知识点完整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体废弃物知识点完整版DOC.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固体废弃物知识点完整版DOC.docx

固体废弃物知识点完整版DOC

章一、绪论

概念:

固体废物:

是指人类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其他非生产性活动中产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因无法利用而被丢弃的对环境具有污染性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生活垃圾、废纸、废塑料等,废酸、废碱、废油等。

固体废物处理:

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方法,使固体废物转化为适于运输、贮存、资源化利用及最终处置的一种过程。

包括:

物理:

破碎、分选、沉淀、过滤、离心等

化学:

焚烧、浸出等

生物:

好氧堆肥、厌氧分解等

固体废物处置:

指最终处置或安全处置,是解决固体废物的归宿问题,如堆置、填埋、海洋投弃等。

处置方法:

要分为海洋处置和陆地处置两大类:

陆地处置:

土地耕作、工程库贮存、深井灌注、土地填埋

海洋处置:

海洋倾倒、远洋焚烧

资源化:

是指通过各种方法从固体废物中回收有用组分和能源,广义的资源化包括物质回收、物质转换和能量转换三个部分。

“三化”原则:

减量化、无害化及资源化。

“3C”原则:

避免产生(clean)、综合利用(cycle)和妥善处理(control)。

循环经济:

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特征是物质与能量的梯次使用和闭路循环使用,使物质与能量的使用从“摇篮”到“摇篮”,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零排放。

其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

理论与方法:

固体废物的分类:

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矿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放射性固体废物(核燃料生产与加工同位素应用等)、危险性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的显著特点:

(1)固体废物是各种污染物的终态,浓集了许多污染成分。

人们却往往对这类污染物产生一种稳定的、污染慢的错觉;

(2)在自然条件的影响下,固体废物中的一些有害成分会转入大气、水体和土壤,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潜在的、长期的危害性。

因此,固体废物能通过各种途径危害人体健康。

固体废物的污染危害:

侵占土地,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大气,影响环境卫生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措施:

1.改革生产工艺

(1)从技术上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

(2)从原料入手,采用精料;(3)从产品质量入手。

2.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

3.进行综合利用:

固体废物一般具有某些工业原料所具有的物理化学特性,有的还含有很大一部分未起变化的原料或副产物。

4.进行无害化处理与处置。

5.其他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的措施:

改变城市的燃料结构,推行精净菜进城,塑料垃圾袋等。

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的技术政策:

8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了以“资源化”、“无害化”及“减量化”作为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的技术政策,并以无害化为主。

面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巨大需求与资源供应严重不足的紧张局面,我国固体废物处理利用政策发展趋势是从“无害化”走向“资源化”。

无害化:

其基本任务是将固体废物通过工程处理,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自然环境的目的。

比如,垃圾焚烧、卫生土地填埋、堆肥等。

减量化:

其基本任务是通过适宜的手段减少固体废物的数量和容积。

需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二是对固体废物进行处理利用。

章二、固废的收集、运输和压实

概念:

拖曳容器系统:

可分为简便模式和交换模式。

简便模式是从收集点将装满垃圾的容器用牵引车拖到处置场倒空后再送回原收集点,车子开到第二个垃圾容器放置点,如此重复直至一天工作结束。

交换模式是带空垃圾桶去交换。

固定容器系统:

垃圾容器放在固定的收集点,垃圾车从调度站出来将垃圾容器中垃圾出空,垃圾容器放回原处,车子开到第二个收集点重复操作,直至垃圾车装满或工作日结束。

拖曳容器系统和固定容器系统是收集系统的两种。

压缩比(R):

固体废物压缩前的体积与压缩后的体积之比。

(或固体废物经压实后,体积减少的程度。

)一般压缩比为3-5,若同时采用破碎和压实两技术可使压缩比达到5-10。

拖曳容器系统收集时间的计算:

每收集一桶垃圾所需时间为:

Thcs=(Phcs+h+S)/(1-ω)(2-1)

式中,Thcs:

拖曳垃圾桶每个双层所需时间,h;

Phcs:

每个双层拾取所花费的时间,h;

h:

每个双层运输花费的时间,h;S:

在处置场花费的时间,h;

生活垃圾的收集方式:

我国大多数城市对生活垃圾的收集采用传统的收集方法,即由垃圾发生源送至垃圾桶,统一由环卫工人将垃圾桶内垃圾装入垃圾车,再运至中转站,最后由中转站运到最终处理厂或填埋厂处置,形成了一套固定模式的收集-中转-集中处置系统。

发生源→垃圾桶→垃圾车→中转站→填埋场

垃圾发生源到垃圾桶过程中的收集方式分类及容器:

(1)混合收集:

是传统的收集方式,费用低,简单易行;但降低了废物中有用物质的纯度和再生利用的价值。

包括①定点收集方式:

其是指收集容器放置于固定的地点,一天中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为居民服务。

该收集方式所使用的容器有容器式和构筑物式两种。

②定时收集方式及容器:

不设置固定的垃圾收集点,直接用垃圾清运车收集居民区垃圾。

③特殊垃圾收集方式:

垃圾楼道式收集方式

(2)分类收集

①分类收集是根据废物的种类和组成分别进行收集的方式,其主要优点是:

从垃圾发生源上入手,提高了垃圾的资源利用价值,有利于废物的资源化综合利用。

②分类收集的具体做法:

根据本地区的垃圾组成情况,将垃圾分成几个分类组,一般分成可回收废品、易腐性有机物和一般无机物等几类,其中可回收废品组又可根据需要分成玻璃、金属、纸、塑料等成分,然后再分别收集。

③分类收集工具:

特制塑料垃圾袋,居民在排放垃圾时按分类将其放入有明显标志的不同垃圾袋内,然后再送到收集点,放入不同容器中。

④混合垃圾收集方式如何改造为分类垃圾收集方式?

A、以定点收集方式为例,只要在收集点增加一定数量的收集容器即可适合要求;b、由于垃圾的类别增加,每一类要分别收运,所以需要增加收运次数,增加成本。

解决方法:

延长对非易腐性垃圾的收运周期,以缩减总的收运次数。

⑤我国采用分类收集方式的情况:

我国没有强制性地采取分类收集方法,但在许多城市采用了该方法。

分类收集的废物有纸、塑料、橡胶、金属、玻璃、破布等。

固体废物的压实原理:

大多数固体废物是由颗粒及颗粒间的孔隙组成的集合体,自然堆放的固体废物,其表观体积是颗粒体积与孔隙体积之和。

因此压实的原理是利用机械的方法减少垃圾的孔隙率,将空气挤压出来增加固体废物的聚集程度。

压实技术适宜于压缩性能大而复原性能小的物质。

压实的目的:

(1)增大密度,减小体积,降低运输成本,延长填埋场寿命;

(2)制取高密度惰性块料,便于贮存、填埋或作建筑材料。

固体废物压实处理的优点:

(1)减轻环境污染。

(2)节省填埋或贮存场地。

(3)快速安全造地。

章三、破碎和细磨

概念:

破碎:

把废物转变成适合于进一步加工或能经济地再处理、处置的形状和大小。

破碎比:

指在破碎过程中,原废物粒度与破碎产物粒度的比值,表征废物被破碎的程度。

破碎比的计算方法有以下两种:

(1)用废物破碎前的最大粒度Dmax与破碎后最大粒度dmax的比值来确定破碎比i(其中最大粒度一般以95%的该物料能通过的方形筛孔尺寸来表示)此破碎比称为极限破碎比:

i=Dmax/dmax

(2)用废物破碎前的平均粒度(Dcp)与破碎后平均粒度(dcp)的比值来确定破碎比。

此破碎比称为真实破碎比:

i=Dcp/dcp

一般破碎机的i在3-30之间,磨碎机破碎比可达40-400以上。

总破碎比:

若固体废物要进行分选(浮选、磁选等),要求的入选粒度很细。

这不是任何单台破碎机械能够独立完成的,而需要多台破碎、磨碎机械经过多次破碎或磨碎才能达到最终要求。

固体废物每经过一次破碎机或磨碎机称为一个破碎段,每个破碎段有一个破碎比。

总破碎比等于各段破碎比的乘积,即:

i=i1×i2×i3×…×in

过粉碎:

在粉碎过程中产生小于规定粒度下限产品的现象称为过粉碎。

钢球的三种运动状态:

1.泻落态:

当钢球的装载量(填充率)较高(40-50%)且磨机转速较低时,钢球随筒体升至大约与垂线成40°-50°角度后,介质一层层往下滑落,这种运动状态称为泻落态。

钢球在滑滚过程中对钢球间隙里的物料主要产生研磨作用。

2.抛落态:

当磨机转速较高,钢球随筒体提升至一定高度后,将脱离筒体沿抛物线轨迹呈自由下落,称为抛落态。

抛落的钢球对处于下部位置的物料主要产生冲击作用。

3.离心状态:

当磨机转速进一步提高,离心力使介质随筒壁一起旋转,即离心旋转状态,此时对物料的粉碎作用也停止。

理论和方法:

固体废物破碎的原理:

利用外力克服固体废物质点间的内聚力

而使大块固体废物裂成小块、使小块固体废物颗粒裂成细粉。

前者产品粒度在1-5mm以上,设备为破碎机;

后者又称为磨碎或细磨,产品粒度在1-5mm以下,设备为磨碎机。

固体废物的机械强度及表示方法:

固体废物的机械强度(可碎性)是指固体废物抗破碎的阻力。

通常用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和抗弯强度来表示。

其中:

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抗弯强度>抗拉强度

抗压强度大于250MPa者为坚硬固体废物,40-250MPa者为中硬固体废物,小于40MPa者为软固体废物。

颚式破碎机工作原理(简摆型和复摆型):

简摆型:

皮带轮带动偏心轴旋转时,偏心顶点牵动牵动连杆上下运动,也就牵动前后推力板作舒张及收缩运动,从而使动颚时而靠近固定颚,时而离开固定颚。

动颚靠近固定颚时就对破碎腔内的物料进行压碎、劈碎及折断,动颚离开固定颚时,破碎后的物料靠自重从破碎腔内落下。

复摆型:

复杂摆动颚式破碎机的动颚在偏心轴的带动下,上端作近似圆形的运动,下端运动近似椭圆形,其运动较简单摆动颚式破碎机复杂。

动颚的运动使物料时而遭受压碎,时而向下排送。

☆颚式破碎机啮角的计算:

①破碎机的动颚与固定颚之间的夹角α,称为啮角。

②啮角与排料口宽度的关系:

排料口宽度↘啮角↗破碎比↗生产能力↘

排料口宽度↗啮角↘破碎比↘生产能力↗

③啮角的计算

啮角的上限应能保证破碎时能够咬住物料不被挤出。

理论上啮角的计算可通过颚板上物料的受力分析求出,

如下图所示:

固定颚对物体的垂直作用力P1

动颚对物体的垂直作用力P2

物体的重量G摩擦力fP1,fP2

对x轴P1=P2·cosα+fP2·sinα

y轴P2·sinα=fP1+fP2·cosα

———→tanα=2f/(1-f2)

摩擦系数f和摩擦角φ0的关系是:

f=tanφ0

故:

tanα=2tanφ0/(1-tan2φ0)

∴tanα=tan(2φ0)∴α=2φ0

即当啮角α等于摩擦角φ0的两倍时,上述平衡关系可保

持。

因而最大允许啮角应小于两倍摩擦角。

通常情况下,物料与颚板之间的摩擦系数f=0.2-0.3,相当于摩擦角φ0=12°。

因此,颚式破碎机的啮角通常取18°-24°。

辊式破碎机的规格表示方法及分类:

辊式破碎机的规格用辊子直径φ×辊子长度L来表示。

分类:

(1)按辊子数目分为单辊破碎机和双辊破碎机两类。

(2)按滚面类别分为光面辊碎机和齿面辊碎机两类。

其中光面辊碎机:

挤压、研磨;齿面辊碎机:

劈碎。

球磨机的工作原理:

物料由左端的中空轴颈给入筒体,在电动机的作用下,筒体缓缓转动。

在摩擦力、离心力和衬板的共同作用下,钢球和物料被衬板提升。

当提升到一定高度后,在钢球和物料本身重力作用下,产生自由泻落和抛落,从而对筒体底脚区的物料产生冲击和研磨作用,使物料粉碎。

在此过程中,物料逐渐向右方扩散,最后从右方的中空轴颈溢流出去。

☆球磨机临界转速的求导:

实践中筒体转速应控制在能使钢球产生泻落态和抛落态。

以最外层介质产生离心旋转时的转速称为临界转速。

如图所示,令钢球的质量为m,筒体转速、半径、直径、线速度分别为n、R、φ和v,α为钢球开始抛射的点A与圆心连线OA同垂直轴的夹角。

则C=G·cosα,mv2/R=G·cosα,以G=mg和v=2πRn/60带入上式,并化简得:

n=42.3√cosα/√φ

当α=0°时,则出现离心旋转状态,钢球停止抛射,有

nc=42.3/√φ

式中,nC为临界转速,即介质产生离心旋转时的磨机转速,r/min。

生产实践中,球磨机的转速应低于临界转速。

低温破碎的原理及优点:

原理:

利用有些物质低温变脆的特点,在低温下对固体废物进行破碎。

优点:

1.破碎后的同一种物料尺寸大体一致,形状好,便于分离利用;

2.复合材料经过低温破碎后,分离性能好,资源的回收率和回收材质的纯度都比较高;3.对于极难破碎的并且塑性极高的氟塑料废物,采用低温破碎能够获得碎块和粉末。

章四、分选

概念:

固体废物的分选:

分选是根据固体物质的粒度、密度、磁性、电性、光电性、摩擦性、弹性及表面润湿性等的差异,采用相应的手段将其分离的过程。

分选是废物处理的一种方法。

筛分:

依据固体废物的粒度不同,利用一个或多个筛面将不同粒径颗粒的混合废物分成两种或多种粒度级别的分选方法。

易筛粒:

粒度小于筛孔尺寸3/4的颗粒易通过筛孔,称为易筛粒。

难筛粒:

粒度大于筛孔尺寸3/4的颗粒很难透过筛孔称为难筛粒。

(小于筛孔尺寸)

☆筛分效率:

筛分效率是指实际得到的筛下产品质量与入筛废物中所含小于筛孔尺寸的细粒物料质量之比。

表达式:

式中E为筛分效率,%;

Q2为筛下产品质量,kg;

Q为入筛固体废物质量,kg;

α为入筛固体废物中小于筛孔的细粒固体废物所占比重,%;

上述定义式中的Q和Q2在实际筛分过程中的测定比较困难。

接触角:

气泡附着在固体颗粒表面后,向四周扩散,润湿周边逐渐扩大,这个过程一直进行到三相界面表面张力δ水气、δ固水及δ固气达到平衡时为止。

此时所形成的接触角又称为平衡接触角。

此时,

δ固气=δ固水+δ水气·cosθ

此即为接触角的表达式。

接触角是反映固体颗粒表面亲水性与疏水性强弱的物理量。

接触角越大,表示固体颗粒表面的亲水性越弱,颗粒在气泡表面的附着也越稳固,因而也越易浮选;反之,接触角越小,表示固体颗粒表面的亲水性越强,颗粒越难于浮选。

重力分选:

重力分选也称重选,是根据固体废物中不同物质颗粒间的密度差异,在运动介质中受到重力、介质动力和机械力的作用,使颗粒群产生松散分层和迁移分离,从而得到不同密度产品的分选过程。

重介质:

通常将密度大于水的介质称为重介质,主要包括重液和重悬浮液两大类。

重液是均质液体,主要包括两大类:

无机盐类水溶液:

如杜列液,KI+HgI2水溶液,密度3.17-3.2;有机液体:

如CHBr3,C2H2Br4等,密度2.9-3.0

风力分选:

风力分选简称风选,又称气流分选,是以空气为分选介质,在气流的作用下使固体废物颗粒按密度和粒度进行分选的方法。

等降比:

在等降颗粒中,密度小的颗粒粒度与密度大的颗粒粒度

之比称为等降比,以e0表示:

式中,dr1为密度小的颗粒粒度;dr2为密度大的颗粒粒度。

理论和方法:

筛分效率计算式的推导(筛面完好和破损)

筛分过程中,Q=Q1+Q2,式中,Q1为筛上产品质量。

Qα=100Q2+Q1θ,式中,θ为筛上产品中所含小于筛孔尺寸的细粒固体废物所占比重,%。

将上式带入筛分效率定义式:

因此,只要知道α和θ,E即可求。

α和θ可通过实验求出。

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筛网破损而常有部分大于筛孔的粗粒进入筛下产品,此时筛分效率公式为:

影响筛分效率的因素:

1.筛分物料的性质

(1)粒度:

易筛粒含量越多,筛分效率越高。

(2)含水率(湿度):

一般废物含水率小于10%时,筛分效率随含水率增高而降低;当含水率大于10%时,筛分效率随含水率增高而增大。

(3)含泥量:

含泥量高而水分少不利于筛分。

(4)废物颗粒形状:

一般筛子筛孔形状多为圆形或方形,此时球形、立方形及多边形颗粒筛分效率高。

2.筛分设备性能的影响

(1)筛面类型及筛孔:

编织筛网>冲孔筛>棒条筛。

一般,同样尺寸的筛孔相比,方形筛孔比圆形筛孔的筛分效率高,因此多采用方形筛孔。

(2)筛子的运动方式:

振动筛>摇动筛>圆筒筛>固定筛。

(运动>固定)

(3)筛子的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太小,则筛面上的物料不易松散分层,筛分效率不高;而运动强度太大,废物很快通过筛面排出,废物得不到充分筛分,筛分效率也不高。

(4)筛面尺寸:

通常筛面长与宽之比为2.5-3。

(5)筛面倾角:

一般选15°-25°为宜,倾角过小不利于筛上物的排出;倾角过大,废物排出速度过快,筛分时间短,筛分效率低。

3.筛分操作条件的影响

充分利用筛面,及时清理和维修筛面是保证筛分效率的重要条件。

浮选原理:

浮选是在固体废物与水调制的料浆中,加入浮选药剂,并通入空气形成无数细小气泡,这样就形成了三相体系。

疏水性的物质颗粒粘附在气泡上,随气泡上浮于料浆表面成为泡沫层,然后刮出回收;亲水性的颗粒则仍留在料浆内。

这样即可通过浮选法将表面性质不同的物质分开。

浮选药剂(捕收剂):

有些固体废物表面的亲水性或疏水性不是很明显,可以通过浮选药剂的作用而加强。

捕收剂

(1)作用:

捕收剂能选择性地吸附在欲选的物质颗粒表面上,使其疏水性增强,提高可浮性,并牢固地吸附在气泡上而上浮。

(2)常用捕收剂的分类

①异极性捕收剂:

如黄药(R-OCSSNa)、脂肪酸(R-COOH)等。

异极性捕收剂的分子由极性基和非极性基两部分组成。

极性基中不是所有的原子价都饱和,有剩余亲和力,能够与物质颗粒发生作用而吸附在其表面;而非极性基中,全部原子价均饱和,不易被水所润湿,起疏水作用。

②非极性油类捕收剂

主要包括脂肪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三类,化学通式为R-H,例如煤油、变压器油等。

作用机理:

烃类油分子是非极性的,具有很强的疏水性,与物质颗粒碰撞时,便粘浮于疏水性颗粒表面上,从而大大增加颗粒表面的疏水性,使其可浮性提高。

重介质分类及对重介质性能的要求:

分类:

重介质分选:

介质为重介质,一般由硅铁或磁铁矿+水构成;

跳汰分选:

一般介质为水;

风力分选:

介质为空气;

摇床分选:

介质为水;

溜槽分选:

一般介质为水。

对重介质性能的要求:

重介质应具有密度高、粘度低、化学稳定性好、无毒、无腐蚀性、易回收再生等特性。

重介质分选原理及影响因素:

原理:

在重介质分选时,重介质密度(ρC)介于固体废物中轻物料密度(ρL)和重物料密度(ρW)之间,即ρL<ρC<ρW,凡是颗粒密度大于重介质密度的物料都下沉,集中于分选设备的底部成为重产物;颗粒密度小于重介质密度的轻物料都上浮,集中于分选设备的上部成为轻产物,分别排出,从而达到分选的目的。

影响重介质分选的因素:

固体废物在重介质中的分离主要取决于颗粒的密度,而受颗粒粒度和形状的影响不大,因此它的分选精度很高。

关于重介质分选的粒度下限:

当入选物料粒度过小时,其沉降速度很小,致使分离过程太慢,造成处理量太小或分选效率降低。

为了提高分选效率,其粒度下限要控制在2-3mm。

风力分选的分类:

根据风向可分为竖向气流分选和水平气流分选。

摇床结构及摇床分选原理:

结构:

梯形床面:

是产生分选的重要部件,其是倾斜的,横向倾角为1.5°-5°,该角度是由机架上的调坡装置进行调节。

床面在传动装置的作用下进行往复不对称运动,即负加速度大于正加速度。

给水槽:

给入冲洗水,使固体物料产生横向移动。

床条:

床条高度由传动端向对侧逐渐降低。

床条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使横向水流产生涡流,造成水流的脉动,使物料松散并按沉降速度分层,称为析离分层;二是所引起的涡流能清洗出混杂在大密度颗粒层内的小密度颗粒,改善分选效果。

原理:

是在一个倾斜的床面上,借助床面的不对称性往复运动和薄层斜面水流的综合作用,使细粒固体废物按密度差异在床面上呈扇形分布而进行分选的一种方法。

固体废物按磁性分类:

根据比磁化系数x0的大小,可以将固体废物分为四类:

强磁性物质:

x0>3000×10-6cm3/g;

中强磁性物质:

x0=(500-3000)×10-6cm3/g;

弱磁性物质:

x0=(15-500)×10-6cm3/g;

非磁性物质:

x0<5×10-6cm3/g。

电力分选原理:

目前大多数电选机应用的是电晕-静电复合电场。

废物由给料斗均匀地给入辊筒上,随辊筒的旋转,废物颗粒进入电晕电场区。

由导体和非导体的荷电特性可知,导体和非导体颗粒都获得负电荷。

导体颗粒会把电荷传给辊筒,且放电速度很快,当进入静电场区时,导体颗粒的剩余电荷少,甚至会带部分正电荷而被辊筒排斥,在各种力的作用下在辊筒前方落下。

而非导体颗粒因放电速度慢,致使剩余电荷多,将被吸附在辊筒上,带到辊筒后方,被毛刷强制刷下。

章五、浓缩和脱水

概念

污泥:

污泥是指在给水和废水处理中,采用了各种分离方法以去掉溶解的、悬浮的或胶体的固体物质,从这些不同方法中产生的沉渣统称为污泥。

污泥调理:

污泥浓缩或脱水前的预处理,其目的是改善污泥浓缩和脱水的性能,提高污泥浓缩、脱水的效率。

理论和方法

污泥中的水分及其分离方法:

除了可以通过沉淀分离的自由水外,按水分在污泥中的存在形式可分为间隙水、毛细管结合水、表面吸附水和内部水。

1.间隙水

存在于污泥颗粒的间隙中,约占污泥水分的70%左右,

去除方法:

浓缩。

2.毛细管结合水

存在于污泥颗粒间形成的小的毛细管中,约占污泥水分的20%左右。

去除方法:

离心过滤脱水。

3.表面吸附水

吸附在污泥颗粒表面,约占污泥水分的7%左右。

去除方法:

加热。

这四种水与污泥颗粒结合的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内部水>表面吸附水>毛细管结合水>间隙水

污泥浓缩的方法:

1.重力浓缩法:

使用最广泛和最简便的一种污泥浓缩方法。

其是依据固体颗粒与溶液存在的密度差,利用自然的重力沉降作用,分离出污泥中的间隙水。

重力浓缩法的构筑物称为浓缩池,共有两种类型,即间歇式浓缩池和连续式浓缩池。

2.气浮浓缩法

原理:

气浮浓缩与重力浓缩相反,其是通过压力溶气罐向污泥混合液中溶入过量空气,然后突然减压释放出大量微小气泡附着在污泥颗粒周围,形成污泥颗粒-气泡结合体,密度减小而上浮到水表面,然后用刮泥机刮除。

应用范围:

该法适用于密度接近于1、疏水性的污泥。

3.离心浓缩:

是利用污泥中固体颗粒与水密度的差异,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中,固体颗粒和水分别受到大小不同的离心力而被分离的过程。

离心分离效率高,占地面积小,但运行费用和机械维修费用高。

淘洗及其适用范围:

在污泥厌氧消化过程的碱性发酵阶段,会同时生成钙、镁、氨的重碳酸盐(Ca(HCO3)2、NH4HCO3等),在化学调理时,如果不把重碳酸盐除掉,就要消耗大量混凝剂于下述反应(以FeCl3混凝剂为例):

2FeCl3+3Ca(HCO3)2=2Fe(OH)3↓+3CaCl2+6CO2

FeCl3+3NH4HCO3=Fe(OH)3↓+3NH4Cl+3CO2

因此,对消化污泥必须进行淘洗以减少重碳酸盐含量,降低碱度。

污泥淘洗的方法:

污泥淘洗是将污泥与3-4倍污泥量的水(一般为废水处理后的出水)混合而进行沉降分离的一种方法。

污泥淘洗的过程:

泥水混合→淘洗→沉淀分离。

调理时,能节省50-80%的混凝剂。

污泥脱水的原理及常用方法:

常用的脱水方法有:

自然干化和机械脱水。

自然干化是一种古老而广泛采用的方法,缺点是效率低,处理量有限。

因此,目前的脱水方法逐渐转向机械脱水。

机械脱水方法有:

真空过滤脱水、压滤脱水(多为加压过滤)和离心脱水等。

其基本原理是依靠过滤介质(多孔性物质)两面的压力差作为推动力,使水分强制通过过滤介质,固体颗粒被截留在介质上,达到脱水的目的。

其中,真空过滤脱水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机械脱水方法。

章六、焚烧和热解

概念

粗热值/净热值:

固体废物在一定温度下反应到达最终产物时的焓变。

粗热值扣除烟气中水蒸汽消耗的汽化热就是净热值。

粗热值与净热值的关系式:

热解:

利用有机物的热不稳定性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使其受热分解的过程。

理论和方法

废物热值利用方式:

包括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