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333737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天水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甘肃省天水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甘肃省天水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甘肃省天水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甘肃省天水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甘肃省天水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甘肃省天水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甘肃省天水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甘肃省天水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甘肃省天水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甘肃省天水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甘肃省天水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甘肃省天水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天水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

《甘肃省天水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天水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甘肃省天水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

甘肃省天水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

天水一中2014级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

生物(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命题人:

王琰审核人:

窦孟明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50分,1-30题各1分,30-40题各2分)

1.下列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B.一个森林中的全部蛇

C.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D.一间屋中的全部蟑螂

2.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要较准确地估算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最适合的调查方法是()

A.目测估计法B.标志重捕法C.逐个计数法D.样方法

3.对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

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引起的

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J”型曲线

D.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S”型曲线

4.下列四种群落类型中,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

A.热带雨林B.草原C.荒漠D.苔原

5.下列组合,在生命系统的层次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①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②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昆③某水库中的全部鲫鱼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能

A.①②④B.③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

6.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A.衰退型和增长型B.增长型和衰退型

C.稳定型和衰退型D.稳定型和增长型

 

7.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

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温度B.光照C.湿度D.土壤PH

8.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小,其原因是()

A、雄性个体数量减少使得雌虫生殖力下降B、成虫个体数量大量迁出使得幼虫个体数量减少C、受人工合成性引诱剂的影响,雌性个体也减少

D、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得种群出生率下降

9.一个种群中年轻个体非常多,老年个体数非常少,此种群属于哪种年龄组成类型( )

A.增长型B.稳定型C.衰退型D.不定型

10.下列种间关系,两物种均受益的是()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B.水葫芦与浮萍C.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D.螳螂与黄雀

11.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田鼠和杂草B.豌豆和杂草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

12.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与哪一因素有关()

A.光照强度B.温度C.湿度D.食物种类

13.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蟾蜍只属于次级消费者

B.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四个营养级

C.蜘蛛和蟾蜍只是捕食关系

D.如果昆虫突然减少,一段时间内食草鸟数目将不发生变化

14.某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对甲、乙两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研究,每次随机取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地土壤对比研究。

结果发现,甲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平均有18种,个体数平均值是109个,乙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平均有15种,个体数平均值是209个,则甲、乙两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是()

A.甲=乙B.甲>乙C.甲<乙D.无法确定

15.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裸岩上发生的演替历程短B.演替的实质是一个种群被另一个种群取代

C.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D.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偏离其自然方向

16.下列群落演替的实例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A.农田弃耕后的演替B.森林砍伐后的演替

C.池塘干涸后的演替D.没有生物定居过的沙丘的演替

17.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

在此过程中()

A.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B.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化

C.群落优势种无明显变化D.森林形成后苔藓会消失

18.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A.影响因素不同B.起始条件不同C.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

19.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隐含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至少有()

A.3个B.4个C.5个D.无法确定

20.下列各项中,正确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

A.草→兔→狼→细菌B.阳光→草→兔→狼

C.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D.昆虫→蛇→鹰

21.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C.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D.农田弃耕后形成了一片杂草地,该杂草地与农田相比,抵抗力稳定性更弱

22.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有多方面的应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高农产品的产量B.提高畜产品的产量

C.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D.可以提高农作物抵抗害虫的能力

23.下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①、②、③分别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种类、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C.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4.人们用能量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的()

A.能量与营养级的关系B.能量与个体大小的关系

C.能量与个体数量的关系D.能量与生物代谢类型的关系

25.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应该包括()

A.通过兔子的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B.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的体内

C.通过狐狸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的体内D.流入到狐的体内

26.下列各项中,能引起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是()

A.能量是周而复始、往复循环的B.大部分太阳能未被生产者固定

C.下一营养级生物的数量比上一营养级多D.每一营养级的生物都要通过呼吸散失一部分能量

27.以下现象属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起作用的是()

A.蝙蝠的“回声定位”B.萤火虫发光C.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D.雄鸟的“求偶炫耀”

28.下列做法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是()

A.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

C.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D.播放集群信号录音招引鸟类

29.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草食动物所同化的能量等于()

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B.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减去生产者的呼吸量

C.被草食动物吃了的植物所含的能量减去粪便等排遗物中的能量

D.用于草食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30.下列各项中,能引起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是()

A.能量是周而复始、往复循环的B.大部分太阳能未被生产者固定

C.下一营养级生物的数量比上一营养级多D.每一营养级的生物都要通过呼吸消耗一部分能量

31.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其中代表人的字母是

()

A.aB.bC.cD.d

32.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A是生产者,D是分解者

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

C.碳在①②③④过程中都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

D.图中A、B、C、D代表的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33.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生态系统中所接收的全部太阳能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C.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不循环的

D.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其传递效率是10%-20%

34.右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e代表各营养级的生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共有三条食物链

B.各营养级中,能量最多的是c,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是a

C.若水体受有机磷农药轻微污染,则受害最严重的是a

D.若c所含能量为5.8×109kJ,d含1.3×108kJ,则a至少约含4.5×107kJ

35.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C.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D.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36.如图表示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间的关系,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b可表示一个鱼塘中所有的动植物

B.c的结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C.d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D.a、b、c、d依次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

37.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来源()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主要是需氧型和厌氧型

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

D.一种生物只能处于生态系统中的同一种营养级

38.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

3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B.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C.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D.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就越少

40.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

B.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

C.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D.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41.(共6分)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请根据图回答:

(1)A、B、C在生态系统中各代表什么成分?

A、______B、______C、______

(2)碳从大气向C是通过______作用实现的,从A、B、C流向大气是通过______作用实现的.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是以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流动的。

42.(共8分)如图所示为下面3组生物:

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农作物与杂草;C.狐与兔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

请据图回答:

(1)判断A~C3组生物对应的曲线:

A________,B______,C________。

(2)若3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

(3)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

(4)a或b的变化曲线代表的是________(“种群”或“群落”)水平上的研究;a和b之间关系的变化则是在________水平上的研究。

43.(共16分)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

图中A、B、C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数,单位为百万千焦。

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18872百万千焦,但其中118761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被利用。

请回答问题

(1)请将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为__________,这部分能量是__________所固定的太阳能。

(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为%。

(3)次级消费者通过异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到的能量的百分比是。

(4)由图可知,下一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

①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②其次是上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③还有少量能量被利用。

44.(共10分)如图所示为某一经济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的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请回答:

(1)图中表示种群数量最大的一点是________。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一点是________。

(3)该种群的增长速率由缓慢到逐渐加快是在迁入______年后开始的,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迁入第________年后开始的。

(4)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应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图中________点所代表的水平上。

45.(共10分)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釉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下图。

某个时期,当地居民大量捕杀釉,导致岛上鼠种群爆发,随后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通过跳蚤使人感染。

回答问题:

(1)该食物网中,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________条食物链传递给鹰;鹰所处的营养级是________;兔和人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鼠疫杆菌与人的种间关系式________。

(2)通常情况下,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_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大量不杀鼬会导致鼠种内竞争________(增强、不变、减弱)。

(3)生长在该岛上的蘑菇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体内储存的能量________(能、不能)传递给植物。

(4)若往该岛屿引入一种新的物种,该物种能较好的适应岛屿的环境条件,则短时间内,该物种的种群数量呈________曲线增长,最终由于空间、资源等因素的限制,该物种的数量将达到________,并一段时间内数量基本保持不变。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学段生物考试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其中1-30各1分,30-40各2分)

1—5CBCAB6—10BBDAA11—15BDBBD

16—20DBBBC21—25CDBAB26—30DDCCD

31—35BCABB36—40BCDB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46.(共6分,各1分)

(1)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

(2)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二氧化碳

47.(共8分)

(1)③②①(各1分)

(2)②(1分)

(3)先增加后减少,然后趋于稳定(2分)

(4)种群群落(各1分)

48.(共16分,各2分)

(1)111生产者

(2)13.520

(3)60%

(4)呼吸作用消耗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分解者

49.(共10分,各2分)

(1)d 

(2)b 

(3)2 6 (4)b

50.(共10分,各1分)

(1)4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捕食和竞争寄生

(2)大于增强

(3)分解者不能

(4)J型环境容纳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